專利名稱:一種利用時移地震進行井位部署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時移地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利用時移地震進行油井部署的方法。
背景技術:
時移地震是目前進行油氣藏監(jiān)測,合理調整開發(fā)方案、提高油氣采收率的有效手 段,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研究油氣藏開采過程中造成的儲層流體運動、流體成分變化、流體 飽和度變化、壓力變化、孔隙度和溫度變化等油氣藏特性的變化所引起的地震響應的變化, 并由地震響應的變化反演油氣藏特性的變化。而地震響應的變化本質是地下儲層彈性參 數(速度和密度)的變化,建立彈性參數與油藏參數之間的統(tǒng)計關系,便可以實現由地震數 據預測油藏參數(見圖1)。其中時移地震反演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通常做法是基于兩次 獨立的地震數據體進行反演,分別得到彈性參數,對彈性參數求差得到彈性參數差異數據, 即先反演后求差的過程,由此彈性參數差異再進行油藏參數的預測(見圖2,即圖1中的方 案一實現過程),能否直接利用時移地震數據的差異進行反演并完成油藏參數預測的過程 (見圖3,即圖1中方案二實現過程)沒有資料可查。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時移地震進行井位部署的方法。本發(fā)明提供的利用時移地震進行井位部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下述步驟a和b的方法分別獲得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地震數據a、測定目標區(qū)域的地層基本參數;制作所述目標區(qū)域的油藏剖面,依據所述油藏 剖面建立所述目標區(qū)域的地層剖面模塊;根據所述地層基本參數和所述地層剖面模塊得到 所述目標區(qū)域的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的三個數據體;b、根據步驟a)得到的三個數據體進行AV0正演模擬,得到入射角分別為0-15、 15-30、30_45度的疊加的地震數據;2)處理步驟1)得到的所述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兩次地震數據,求得所述兩個不同 時間點的地震數據差異;3)將步驟2)得到的地震數據差異進行測井約束反演,得到所述目標區(qū)域地下介 質的如下四個彈性參數差縱波阻抗差、橫波阻抗差、密度差和縱橫波速度比差;4)根據步驟3)得到的四個彈性參數差,預測油藏參數變化;5)依據步驟4)獲得的油藏參數變化進行井位的部署。步驟1)和步驟2)中,上述兩個不同時間點的間隔沒有限制,時間間隔不等,以觀 測到油藏的變化為依據,很多地區(qū)實施時移地震的動態(tài)監(jiān)測,3個月,6個月就可能采集一 次數據,本發(fā)明中的兩個時間點一個是2003年、另一個是2008年。步驟1)中,上述地層基本參數是孔隙度、壓力、含水飽和度、含氣飽和度和含油飽 和度。步驟1)中,上述油藏剖面的生成方法是在ECLIPSE數值模擬軟件中,針對目標地
3質模型,經過數值計算,可以輸出任意開發(fā)階段、任意剖面的網格屬性參數(孔隙度、滲透 率、飽和度、壓力、油藏深度等),帶有不同屬性值的剖面圖即為油藏剖面圖。步驟3)中,上述測井約束反演是將兩次的地震數據差異(δ S)代入下述公式,計 算得到彈性參數差(S L)( 公式I中,δ S地震數據差異;δ L是彈性參數差,又稱為差異波阻抗對數矩陣;δ L *是差異波阻抗對數逆矩陣的轉置;B是地震子波矩陣;α是光滑因子,決定光滑的強弱;D是光滑矩陣;β是低頻約束因子,決定約束的強弱;M是低頻矩陣;BT、DT、Mt分別是B、D、M矩陣的轉置矩陣。步驟5)中,依據油藏參數變化進行井位的部署是通過含油飽和度,壓力等油藏參 數變化可以得到剩余油氣的分布規(guī)律,判斷油氣富集的區(qū)域。含油氣飽和度高或者氣藏壓 力高的區(qū)域就是井位部署的有力區(qū)域。任一上述的方法是在油藏監(jiān)測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上述公式I的推導過程如下地震記錄與對數波阻抗之間的關系可寫為S = BL展開寫為
M °Y"。、
S]~bx KIh
S2-b2 b2 - b, bxIi2
Si-b^ b3 -b2b2 - btB1 "3
S4~bA - b3b3-b2b2-bx bx liAS5 = —b5b5_b4b4-b3b3-b2 A2-^1 bxIi5 S6_b5b5-b4b3-b2 \ Ii6 S1b2-b, \Ii1 ssh -b, btIis
S9b2-b, bxIi9
^10J L_b5 b5-b4 b4-b3 b3-b2 b2-b,假設兩次勘探得到的地震資料分別記為S1, S2,對應的對數彈性阻抗分別為L1, L2, 則有如下關系成立S1 = BL1S2 = BL2S2-S1 = B (L2-L1)δ S = B δ L采用優(yōu)化的辦法求解上述問題。求如下泛函的極小
| | 6 S-B 8 L |該極小問題一般是不適定的,為了增加反演過程的穩(wěn)定性,在上述泛函中加入穩(wěn) 定項得|| 6 S-B 8 L| | + a |D 8 L|這里D是光滑矩陣,a是光滑因子,決定光滑的強弱,該目標泛函的極小可由如下 方程的解得到(BtB+ a DtD) 8 L = Bt 8 S加入模型約束后,目標泛函變?yōu)閨 6 S-B 8 L | | a | d 8 L | | + ^ M 8 L-M 8 L*這里M為取低頻矩陣,該矩陣乘上模型向量的結果是取模型的低頻分量,0為低 頻約束因子,決定約束的強弱,該目標泛函的極小可由如下方程的解得到(BtB+ a DtD+ 3 MTM) 8 L = BT 8 S+ ^ MTM 8 L* (公式 I)利用此公式就可以實現差異數據體的彈性波阻抗反演。有益效果常規(guī)的基于時移地震疊前彈性參數反演進行油藏參數預測的技術,是 基于兩次地震數據體分別計算的過程。時移地震資料通過匹配處理后可以求得兩次地震資 料的差,如果能夠直接通過兩次地震數據體的差異,完成上述的反演和預測過程,則可以極 大地減少計算量,同時提高預測過程的精度。本發(fā)明形成了基于時移地震差異反演實現油藏參數變化預測的過程并確定井位 部署,這是運用常規(guī)方法不能實現的。通過中國海上某氣田模型數據的計算,以及同常規(guī)方 法計算結果的對比分析,驗證了該方法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圖1說明基于地震疊前反演進行油藏參數預測的過程,其中,方案1是基于兩次獨 立地震數據體的反演,方案2是基于兩次地震數據體差異的反演。圖2表示圖1中方案1的反演過程,是傳統(tǒng)的方法即基于兩次獨立的地震數據體 進行彈性參數反演,由此分別預測油藏參數,從而求取油藏參數變化的過程。圖3表示圖1中方案2的反演過程,是本文發(fā)明的方法,即基于兩次地震數據的差 異,直接進行彈性參數變化的反演,從而預測得到油藏參數的變化。圖4是油藏剖面與地層剖面模塊圖,A是油藏剖面,也是2003年和2008年的孔隙 度剖面;B是地層剖面模塊;C是壓力剖面(左為2003年,右為2008年);D是含氣飽和度 剖面(左為2003年,右為2008年)。圖5是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的模型,A是縱波速度,B是橫波速度、C是密度, 左邊均是2003年的結果,右邊均是2008年的結果。圖6角度道集疊加剖面,左邊均是2003年的結果,右邊均是2008年的結果,從上 至下依次是0 15、15 30、30 45度疊加結果。圖7常規(guī)流程反演時移前后縱橫波阻抗差,A為縱波阻抗差,B為橫波阻抗差。圖8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差異反演)時移前后縱橫波阻抗差,A為縱波阻抗差,B 為橫波阻抗差。圖9模型壓力差異剖面。
圖10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與常規(guī)流程預測壓力變化,A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B是常 規(guī)方法。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以下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中,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guī)方法。時移地震反演(波阻抗反演和彈性阻抗反演)原理波阻抗反演反演本身是一個數學上的概念,在地震資料處理的許多環(huán)節(jié)都會提到反演,在廣 義上講,整個地震資料的處理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反演過程。地震資料的反演,包括疊后地震 資料波阻抗反演、疊前地震資料AV0反演、角道集疊加地震資料彈性阻抗反演。疊后波阻抗反演是,已知疊加偏移后的地震資料,求取波阻抗剖面。對應的正問題 是已知波阻抗,求疊后地震記錄。長期以來,疊后地震資料主要用于構造解釋,研究地下反 射界面的幾何形態(tài),在構造油氣勘探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油氣田勘探程度的深入,勘 探開發(fā)成本的急劇上升,構造勘探已不能滿足油氣田勘探開發(fā)的需要。地震勘探技術已由 構造勘探研究深入到巖性勘探研究。所謂構造勘探,是指通過在地震剖面上研究地質構造, 進而圈閉油氣藏。而巖性勘探是指通過地震資料研究地下介質的性質(如速度,密度,波 阻抗,孔隙度,滲透率等),進一步圈閉油氣藏。波阻抗反演,就是利用疊后地震資料求取地 下介質的波阻抗,進而對地下介質的速度、孔隙度、巖性等參數進行預測,實現巖性勘探。疊后地震資料正演就是,假設已知地下介質的波阻抗,來合成疊后地震資料。假設 地下介質是水平層狀介質,地下介質的波阻抗為Z(t),這里t是時間深度,用雙程旅行時表 示的深度。離散后變?yōu)?(、),1 = 1,2,...,11,、代表離散后第1網格點的時間。設相應 的速度為v(ti),密度為P (、),則有 根據彈性波理論,在平面波垂直入射的情況下,界面的反射系數由界面兩側的波 阻抗決定,即Z{tM) + Z{ti)(1.1.2)假設地震子波b (t)已知,疊后地震記錄是反射系數與地震子波的褶積 其中,s(t)是合成的地震記錄,b(t)代表地震子波。這樣,利用公式(1. 1.2)、 (1. 1.3)就能實現由波阻抗Z(t)到疊后地震記錄s(t)的正演過程。波阻抗反演是已知地震記錄s(t),求波阻抗21,將(1. 1.3)離散后可用如下的方 程來表示
6 假設地下介質的波阻抗是時間深度的連續(xù)函數時,在波阻抗與反射系數關系公式 (1.1.2)中,可以認為 其中At代表采樣間隔。對于常規(guī)地震資料來說,At是常數,在討論相對波阻抗 時,在(1. 1.6)式中,不乘At不會影響波阻抗的相對關系,(1. 1.6)也可以寫為 這樣,波阻抗與反射系數關系公式(1. 1. 2)變?yōu)?(1.1.9)對(1. 1. 9)離散后,記Iii = InZi,則反射系數與波阻抗之間的關系可寫為 這樣地震記錄與對數波阻抗之間的關系可寫為 (1. 1. 11)可以簡寫為矩陣的形式S = BL(1.1.12)采用優(yōu)化的辦法求解上述問題。求如下泛函的極小| | S-BL |該極小問題一般是不適定的,為了增加反演過程的穩(wěn)定性,在上述泛函中加入穩(wěn) 定項得| | S - B L | | + a |D L (1. 1. 13)這里D是光滑矩陣,a是光滑因子,決定光滑的強弱,該目標泛函的極小可由如下 方程的解得到(BtB+ a DtD) L = BTS(1. 1. 14)加入模型約束后,目標泛函變?yōu)閨 | S-BL | | + a | DL | | + ^ | | ML—ML* | |(1. 1. 15)這里M為取低頻矩陣,該矩陣乘上模型向量的結果是取模型的低頻分量,0為低 頻約束因子,決定約束的強弱,該目標泛函的極小可由如下方程的解得到(BtB+ a DtD+ 3 MtM) L = BTS+ 3 MTML*(1. 1. 16)利用公式就可以實現波阻抗反演。彈性阻抗反演
和AVO反演相類似,彈性阻抗反演也是由疊前共中心點道集計算地下地層的物 性參數,實際上是AVO反演的另一種實現方式,它的反演過程和疊后波阻抗反演過程完全 一致,可以認為是在不同入射角的部分疊加剖面上做波阻抗反演。彈性阻抗EI (elastic impedance)是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密度的函數和入射角的函數,通過彈性阻抗反演可以求 得不同入射角的彈性阻抗值,進一步分析彈性阻抗值隨入射角的變化規(guī)律,相對于波阻抗, 更有利于巖性分析。振幅隨入射角的變化規(guī)律可用如下Zo印pritz方程來描述 上式中,γ(θ)是隨入射角變化的反射系數,α,b,c是參數。要想用疊后波阻抗 反演的方法來反演物性參數,就要把上式寫成波阻抗與反射系數之間關系的形式,即要把 γ(θ)寫成如下的形式 這里函數f (t)稱為彈性阻抗(EI),和(1. 1. 9)式類似,我們利用對數差分的形式 表不上式
代表求差,以下公式中的Δ也
代表同樣的含義。將Zo印pritz方程中A、B、C的具體形式帶入(1. 1. 17)式,結合(1. 1. 19) 式得 式中,^ ^ ^分別是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的變化率,令有 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彈性阻抗的表達式,由此式可以看出,彈性阻抗是縱波速度、橫 波速度、密度和入射角的函數,隨入射角變化的反射系數和彈性阻抗的關系可寫為 某一入射角的地震記錄d( 0,t)和彈性阻抗的關系,和疊后地震記錄類似,有下 面的公式 此公式和疊后地震記錄的正演公式完全一致,如果已知某一入射角的地震記錄 d( e,t)就可以完全按疊后波阻抗反演的方法求得彈性阻抗。某一入射角的地震記錄d( 0,t)可以通過角道集部分疊加得到。共中心點道集通 過射線追蹤可以變換為角道集,即把時間_偏移距域的地震記錄變換到時間_角度的地震 記錄,然后進行部分角道集疊加,如將15° -25°范圍內的地震記錄動校正后進行疊加作 為角度20°的地震記錄,在不同角度范圍進行疊加就可得到不同角度的角道集疊加記錄。 有了角道集疊加記錄就可以按波阻抗反演的方法進行反演得到不同角度的彈性阻抗。彈性阻抗是對波阻抗的推廣,它是入射角的函數,波阻抗是入射角為零時的彈性 阻抗的特例,彈性阻抗反演使得波阻抗反演從疊后發(fā)展到疊前,角道集疊加剖面可保留地 震波的許多AV0特征,彌補了從傳統(tǒng)疊加資料里無法得到巖性參數這一缺點,結合彈性阻 抗和波阻抗可以更好的解釋地下介質的巖性及其含油氣性。由于彈性阻抗和地震記錄的關系和波阻抗反演是一致的,彈性阻抗反演方法和波 阻抗反演方法也是一致的。模型約束下彈性阻抗反演的目標泛函為 求解上述泛函極小的方程組為 利用這個公式就可以實現彈性阻抗反演。實施例1、預測油藏參數一、地震數據的獲得1、地質模型的建立1)建立地層剖面模塊用femlab軟件依據研究區(qū)塊的油藏剖面(圖4A)建立研究區(qū)塊地層剖面模塊(圖 4B)。其中油藏剖面是在ECLIPSE數值模擬軟件中,針對目標地質模型,經過數值計算,可 以輸出任意開發(fā)階段、任意剖面的網格屬性參數(孔隙度、滲透率、飽和度、壓力、油藏深度 等),帶有不同屬性值的剖面圖即為油藏剖面圖。2)輸入基本參數測定待測地層的基本參數(孔隙度Por、壓力Pp、含水飽和度Sw、含氣飽和度Sg、 含油飽和度So),依次為各個小區(qū)塊(如圖4B中依據圖4A中不同顏色建立的塊體)輸入基本參數,從而輸入到步驟1)建立好的地層剖面模塊(圖4B)中。其中孔隙度剖面如圖4A(2003年和2008年這個兩次時間的孔隙度剖面一樣),圖 4C是壓力剖面(左為2003年,右為2008年),圖4D是含氣飽和度剖面(左為2003年,右 為2008年)3)測井統(tǒng)計(1)根據測井數據,區(qū)分砂層和泥層,分別統(tǒng)計出砂層和泥層的泥質含量SH和孔 隙度Por的關系。(2)對于砂層,根據其流體情況,應用流體替換技術,把砂巖的縱波速度Vp和密度 P數據轉化為飽水砂巖的縱波速度VpSat和密度Psat,統(tǒng)計出縱波速度VpSat和密度Psat與 孔隙度Por的關系;對于泥層,直接統(tǒng)計出其縱波速度及密度與孔隙度間的關系。(3)對于砂層,應用泥巖公式得到飽水砂巖的橫波數據VsSat與縱波速度VpSat的關 系;對于泥層,應用泥巖公式得到巖石橫波數據和縱波速度的關系。4)模型計算對于砂巖,將步驟3)統(tǒng)計出的泥質含量、飽水砂巖的縱橫波速度及密度(VpSat, VsSat,Psat)公式輸入到建立好的地層剖面模塊中,應用流體替換插值計算得到實際地層的 縱橫波速度和密度數據(Vp,Vs,P);對于泥巖,步驟3)統(tǒng)計出的縱橫波速度及密度即為實 際地層數據。(縱波速度如圖5A,橫波速度如圖5B、密度如圖5C)。(圖5的左邊是2003年 的結果)重復上述步驟同時考慮壓力變化的影響,可得到第二次(2008年)的實際地層數 據(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圖5的右邊是2008年的結果)。2、通過AV0正演模擬和射線追蹤得到兩次角度部分疊加數據利用步驟1獲得的兩次模型(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進行AV0正演,從而可 以得到兩次角度部分疊加數據。時移地震疊前AV0屬性變化能表征油藏流體變化,識別流體前緣,而時移地震AV0 正演是分析油藏不同參數變化時地震波AV0曲線變化規(guī)律,從而進行可行性分析和有效提 高時移地震數據處理、解釋精度的重要工具。時移地震疊前正演模擬的核心是Zo印pritz 方程理論和射線追蹤技術。以Zoeppritz方程計算各個界面的反射系數和透射系數,以射 線追蹤技術計算各個界面的入射角和透射角,由此與子波褶積得到時間域的地震記錄,如 圖6所示,左圖為模擬2003年采集的角度部分剖面,從上至下分別為0 15、15 30、30 45度疊加,右圖為模擬2008年采集的角度部分剖面,從上至下分別為0 15、15 30、30 45度疊加。二、彈性參數的差異的獲得本發(fā)明的實驗組操作步驟如圖3所示,利用地震數據的差異和公式I,直接反演 彈性參數差異,具體步驟如下1)首先對兩次地震數據(即角度部分疊加數據)做匹配處理,求差,得到差異地震 數據;2)利用公式I對差異數據做測井約束反演得到差異彈性參數,包括縱波阻抗差、 橫波阻抗差、密度差、縱橫波速度比差。其中,測井約束反演是將兩次地震數據差異SS代入下述公式,計算得到差異彈性參數5L (BtB+ a DtD+ 3 MtM ) 8 L = BT 8 S+ ^ MTM 8 L*反演結果如圖8(A為縱波阻抗差,B為橫波阻抗差)所示,差異反演所得到的縱橫 波阻抗差與原始模型(圖9)(原始剖面從油藏數值模擬剖面直接可以得到)有較好的對應 關系。本發(fā)明的對照組以傳統(tǒng)的方法作為對照。操作步驟如圖2所示,利用兩次獨立 的地震數據和公式II,分別進行反演,得到兩次獨立的彈性參數,由此預測得到兩次油藏參 數,進而得到油藏參數的變化。 (BtB+ a DtD+ 3 MtM) L = BTS+ 3 MTML*(公式
II)從圖7(A為縱波阻抗差,B為橫波阻抗差)反演結果看,常規(guī)反演流程所得到的縱 橫波阻抗差與原始模型(圖9)并和本發(fā)明的反演結果有較好的對應關系。從理論模型試算知,時移地震差異反演方法與常規(guī)流程一樣有效可行,且降低了 計算量,另外時移地震差異反演不用做時移測井預測,從而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三、預測油藏壓力的變化基于步驟二的反演得到的彈性阻抗參數的差異,運用統(tǒng)計方法可以進行油藏參數 變化的預測。實驗組油藏壓力的變化的預測1)根據油藏巖石物理模型分析,油藏有效壓力變化時,縱波速度和橫波速度的變 化有固定的比例,而油藏有效壓力變化對密度變化可以忽略。2)根據Gassmarm方程油藏含油飽和度的變化對縱波阻抗變化影響明顯,而對剪 切模量沒有影響,對橫波阻抗變化影響也很小。3)構建方程f (Vsw) =Vlp-a* Vis進行飽和度變化影響預測,式中f (Vsw) 通過VSW與Vlp-a* Vis進行曲線擬合得到,Vsw、Vlp、Vis分別為含水飽和度,縱 橫波阻抗變化,a壓力變化時,縱橫波阻抗變化比例因子,由巖石物理分析得到。4)利用反演得到的縱橫波阻抗,基于以上方法即可以得到油藏飽和度變化。5)根據巖石物理關系,油藏含油飽和度變化與縱橫波阻抗通過曲線擬合都可以得 到相應的曲線關系,從而計算飽和度變化引起的縱橫波阻抗。6)從縱橫波阻抗變化中減去飽和度變化引起的縱橫波阻抗,就為壓力變化引起的 縱橫波阻抗。通過曲線擬合建立壓力變化與縱橫波阻抗變化的關系,利用縱橫波阻抗差異 計算有效壓力變化。由于油藏參數變化與時移地震縱波阻抗和橫波阻抗差異之間不是簡單的顯示函 數關系,課題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時移地震反演數據解釋方法,利用實驗室?guī)r石物理測 量數據和測井數據獲取油藏參數變化與地震縱波阻抗和橫波阻抗差異關系,并作為樣本進 行神經網絡訓練,然后利用實際時移地震反演的縱波阻抗和橫波阻抗差異預測不同油藏參 數的變化。利用兩種方案反演得到的開發(fā)前后縱、橫波阻抗差異數據,結合巖石物理分析,通 過多參數統(tǒng)計油氣藏參數預測技術,最終預測出開發(fā)前后氣藏的主要參數壓力的變化如圖 10所示(圖中A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B是常規(guī)方法),與模型實際壓力變化(圖9)剖面有較好的對應關系。綜合原始油藏模型(圖9)可知,本發(fā)明提供的方法與傳統(tǒng)的方法均可以預測得到 和原始油藏模型相吻合的油藏參數變化剖面。四、油井位置的部署 根據步驟三獲得的油藏參數變化進行井位的部署。通過含油飽和度,壓力等油藏 參數變化可以得到剩余油氣的分布規(guī)律,判斷油氣富集的區(qū)域。含油氣飽和度高或者氣藏 壓力高的區(qū)域就是井位部署的有力區(qū)域。
權利要求
一種利用時移地震進行井位部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下述步驟a和b的方法分別獲得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地震數據a、測定目標區(qū)域的地層基本參數;制作所述目標區(qū)域的油藏剖面,依據所述油藏剖面建立所述目標區(qū)域的地層剖面模塊;根據所述地層基本參數和所述地層剖面模塊得到所述目標區(qū)域的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的三個數據體;b、根據步驟a)得到的三個數據體進行AVO正演模擬,得到入射角分別為0-15、15-30、30-45度的疊加的地震數據;2)處理步驟1)得到的所述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兩次地震數據,求得所述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地震數據差異;3)將步驟2)得到的地震數據差異進行測井約束反演,得到所述目標區(qū)域地下介質的如下四個彈性參數差縱波阻抗差、橫波阻抗差、密度差和縱橫波速度比差;4)根據步驟3)得到的四個彈性參數差,預測油藏參數變化;5)依據步驟4)獲得的油藏參數變化進行油井位置的部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地層基本參數是孔隙度、 壓力、含水飽和度、含氣飽和度和含油飽和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測井約束反演是將 地震數據差異代入下述公式,計算得到彈性參數差(BtB+ a DtD+ 3 MtM) 8 L = Bt 8 S+ ^ MtM 8 L*其中,6S是地震數據差異;6L是彈性參數差;S L*是差異波阻抗對數逆矩陣的轉置;B是地震子波矩陣;a是光滑因子,決定光滑的強弱;D是光滑矩陣;3是低頻約束因子,決定約束的強弱;M是低頻矩陣;BT、Dt、Mt分別是B、D、M矩陣的轉置矩陣。
4.權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在油藏監(jiān)測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時移地震進行井位部署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步驟a和b的方法分別獲得兩個不同時間點的地震數據a、測定待測區(qū)域的地層基本參數;制作待測區(qū)域的油藏剖面,依據油藏剖面建立地層剖面模塊;根據地層基本參數和地層剖面模塊得到縱波速度、橫波速度和密度的三個數據體;b、進行AVO正演模擬,得到各個入射角的疊加的地震數據;2)處理兩次地震數據,得地震數據差異;3)將地震數據差異進行反演,得縱波阻抗差、橫波阻抗差、密度差和縱橫波速度比差;4)預測油藏參數變化;5)進行井位的部署。本發(fā)明形成了基于時移地震差異反演實現油藏參數變化預測的過程并確定井位的部署,這是運用常規(guī)方法不能實現的。
文檔編號G01V1/48GK101872024SQ201010196389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日
發(fā)明者喬悅東, 姜秀娣, 安琪, 宋亮, 朱振宇, 李麗霞, 李緒宣, 桑淑云, 王守東, 王小六, 趙偉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