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滯留液體液流切換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流的切換裝置,不同液流切換時無滯留藥液。本發(fā)明用于但不限于生物組織處理機,是其關鍵部件之一,屬于醫(y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生物組織處理機用作生物組織顯微鏡切片的前導工序。經過固定、脫水、透明和浸蠟等一系列步驟,使其能夠被切成厚度僅幾微米的薄片,進而制成以玻璃為載體的顯微鏡切片。目前,在國際上這種處理過程采用三種方式,(1)純手工方式;( 液體置于不同的容器內,生物組織由機械臂攜帶移動,依次浸入各容器中的藥液中進行處理;C3)生物組織不移動,置于固定的處理槽中,各種藥液被抽吸到該處理槽中,浸沒生物組織,進行處理。其中方式( 和C3)都是自動設備,方式( 在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有害氣體外泄,方式C3)是全密封的,沒有氣體外泄問題,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處理方法。本發(fā)明所應用的生物組織處理機屬于采用方式(3)的設備。設備按預定的時間順序,將不同濃度的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液體抽吸到處理槽,作用于生物組織。上述方式(3)的設備有若干難點,其中主要的是一般閥門接口處不可避免的小容積液體滯留。切換藥液時,這小容積的滯留液體就和下一步驟的藥液混合起來,造成藥液過早失效。目前只有英國、德國和日本少數國家生產這種型式的設備,我國至今只能生產方式(2)還不能生產方式(3)的設備。本發(fā)明的裝置沒有容納滯留液體的小空間。上管和下管的內部形成密閉接合,當上管內受到負壓,藥液就從下管被抽吸上去。整個過程沒有液體的滯留,不會產生液體的混
I=I O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由一個上管(1)、若干個下管G)、防漏套O)、控制環(huán)(3)、下管架(5)、定位孔(6)、紅外光發(fā)射器(7)、紅外光接收器(8)、導軌組件(9)、凹槽(11)、凸緣(13)和密封圈 (14)組成。上管(1)通往道生物組織的處理槽,上管的下端開口是突出的上管錐形口(10), 藥液進入處理槽時,由下往上流動。上管(1)的外圍套有防漏套0),防漏套( 可以由控制環(huán)C3)帶動沿上管移動,防漏套( 與上管(1)之間有密封圈(14),防止藥液泄漏。下管 (4)可以有若干個(例如1至15個),均固定于下管架(5)中,下管的上部開口是內凹的下管錐形口(12)。不同的下管連通到不同的藥液。下管架可以沿導軌組件(9)軸向運動。下管架的定位依靠定位孔(6)、紅外光發(fā)射器(7)和紅外光接收器(8)協(xié)同實現。當紅外光發(fā)射器(7)發(fā)出的紅外光經過定位孔(6)被紅外光接收器(8)接受,就表明定位正確。當上管(1)與指定的下管(4)定位準確后,由控制環(huán)C3)帶動防漏套O)向下運動,直至凹槽(11)與凸緣(13)緊密貼合。由于凹槽(11)內側由彈性材料制成,因此能保證密封性。上管(1)與下管內部形成密閉空間。當上管(1)內存在負壓,下管內隨之形成負壓,從而吸入所需的藥液。藥液回流時,依靠藥液自身的重力,由上往下流動。整個藥液的雙向流動過程,均沒有液體的滯留,不會產生液體的混合。
圖1 裝置示意2: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上管(1)由耐腐蝕的金屬制成。上管(1)外壁的加工應有一定的尺寸精度,以便和密封圈配合;也要求一定的光潔度,以便密封圈(14)和防漏套( 上下移動。上管錐形口(10)是外凸的,作用是防止藥液在重力作用下由于表面張力順端口滴向上管外側。防漏套(2)和控制環(huán)(3)由金屬制成,必要時,控制環(huán)C3)帶動防漏套( 沿上管(1)的外壁上下移動??刂骗h(huán)(3)的動力由伺服電機或者步進電機提供。下管(4)由防腐蝕的金屬制成,根據需要制成相同的若干個,例如1至15個,較為實用的為10至14個。下管錐形口(12)是內凹的,作用是更好承接藥液自上到下回流時從上管流出的藥液。所有下管(4)均嵌入在下管架(5)內。下管架(5)由金屬或耐腐蝕塑料制成,其上有若干直徑等于下管外徑的圓孔,數目與下管的個數一致,用以安裝下管。 不同的下管連通到不同的藥液。下管架( 上有定位孔(6),定位孔(6)直徑不超過0.5毫米,其軸心與安裝下管的孔的軸心之間的距離必須在一定的公差范圍內。整個下管架 (5)可帶動若干個下管同時沿導軌組件(9)移動,以便使不同的下管(4)能夠與上管(1)相對。下管架(5)連同下管⑷與上管⑴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便于下管架(5)的移動。 間隙泄漏問題由防漏套(2)解決。當上管(1)與指定的下管(4)定位準確后,由控制環(huán)(3) 帶動防漏套⑵向下運動,直至凹槽(11)與凸緣(13)緊密貼合。由于凹槽(11)內側由彈性材料制成,因此能保證密封性。上管(1)與下管內部形成密閉空間。吸入藥液到生物組織的處理槽時,上管(1)處于負壓狀態(tài),藥液自下到上,經下管 (4)到上管(1)流動;本道工序處理完畢,藥液回流,則依靠重力,自上到下,經上管(1)到下管(4)流動。切換藥液時移動下管架(5),使不同的下管(4)對準上管(1)。整個裝置是全自動設備的一個組成部分,控制環(huán)C3)帶動防漏套( 的上下移動、 下管架( 帶動下管(4)水平移動,以及光電定位,都由電腦控制,由伺服電機或步進電機帶動減速機構進而通過傳動機構帶動上述零部件運動。
權利要求
1.一種無滯留液體液流切換裝置,由一個上管(1)、若干個下管G)、防漏套O)、控制環(huán)(3)、下管架(5)、定位孔(6)、紅外光發(fā)射器(7)、紅外光接收器(8)、導軌組件(9)、凹槽 (11)、凸緣(1 和密封圈(14)組成。上管(1)通向與生物組織所在的處理槽。各下管(4) 連接不同的藥液容器,通過本發(fā)明的裝置,按順序與上管(1)接通。防漏套( 可以沿上管 (1)作直線移動,定位孔(6)、紅外光發(fā)射器(7)和紅外光接收器(8)協(xié)助下管(4)準確定位,然后,防漏套( 在控制環(huán)C3)的作用下,向下運動,緊貼下管口,使上管(1)和下管(4) 的內部形成密閉空間,當上管(1)內受到負壓,藥液就從下管(4)被抽吸上去,整個過程沒有液體的滯留,不會產生液體的混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上管(1)的下端開口是突出的上管錐形口(10),上管(1)的外圍套有防漏套0),防漏套( 可以由控制環(huán)C3)帶動沿上管移動, 防漏套(2)與上管(1)之間有密封圈(14),防止藥液泄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下管(4)可以有若干個(例如1至15 個),均固定于下管架(5)中,下管的上部開口是內凹的下管錐形口(12),下管架可以沿導軌組件(9)軸向運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下管架(5)的定位依靠定位孔(6)、紅外光發(fā)射器(7)和紅外光接收器(8)協(xié)同實現,紅外光發(fā)射器(7)發(fā)出的紅外光經過定位孔 (6)被紅外光接收器(8)接受,就表明定位正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當上管(1)與指定的下管(4)定位準確后,由控制環(huán)C3)帶動防漏套O)向下運動,直至凹槽(11)與凸緣(1 緊密貼合,使上管 ⑴與下管⑷內部形成密閉空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滯留液體液流切換裝置,用于但不限于生物組織處理機。作為生物組織顯微鏡切片的前導工序,生物組織處理機按一定的順序和時間,將不同濃度的藥液抽吸到處理槽,作用于生物組織。本發(fā)明是該處理機的關鍵部件之一,由一個上管、若干個下管、防漏套、控制環(huán)、下管架、定位孔、紅外光發(fā)射器、紅外光接收器、導軌組件、凹槽、凸緣密和封圈組成。各下管通向不同的藥液,按順序與上管接通。防漏套可沿上管移動。定位孔、紅外光發(fā)射器和紅外光接收器協(xié)助下管定位,此后防漏套受控制環(huán)作用,向下運動,直到凹槽和凸緣緊密貼合,使上管和下管的內部形成密閉空間。當上管內受到負壓,藥液就從下管被抽吸上去。整個過程不會產生液體的滯留。
文檔編號G01N1/28GK102374941SQ20101025385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孫福成, 牛金海, 蕭翔麟 申請人:江蘇賽達醫(y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