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做回轉運動的機械的動平衡測量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
技術背景 現有的動平衡機從工作原理上分為硬支承平衡和軟支承平衡機。軟支承動平衡機和硬支承動平衡機各有優(yōu)缺點。軟支承動平衡機的平衡轉速高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受外界振動信號影響小、測量精度高、振幅較大、靈敏度高、擺架剛度小,結構單薄,過共振速度時振動過大,不允許較大的初始不平衡,耐沖擊性差,適用于大批量生產,毎次平衡不同轉子均須標定,操作比較繁鎖,要求操作者具備一定經驗。硬支承動平衡機的平衡轉速低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可在低轉速下平衡,永久性標定、操作簡單方便,安全性能好、振幅較小、擺架剛度大、強度高、允許轉子有較大的初始不平衡等特點,結構堅固、耐沖擊,無易損件,可靠性高。軟支承動平衡機和硬支承動平衡機在工作原理上的不同必然造成其結構上的差異和操作方法上的不同。選擇時需認真分析,根據不同的平衡需求選擇合適的動平衡機種類。軟支承動平衡機適合用于以下場合1)輕小轉子、轉子組件少規(guī)格;2)大批量轉子的生產線上全自動、半自動平衡,如微電機轉子,增壓器葉輪等。有限組的標定數據可存貯于測量儀器內,使用起來如同永久標定;3)某些特殊平衡任務,如導航陀螺的平衡(采用自驅動且轉速很高);4)特別輕小的轉子,如牙鉆渦輪等(不平衡振動カ很小,測偏心位移更方便)。硬支承動平衡機適合于中大轉子,多用于轉子本體,通用性強,適合用于以下場合I)多品種、中低批量或單件的生產與維修;2)較重的轉子的大批量生產,如汽車曲軸,其特點是轉子規(guī)格較少,但要求耐沖擊性要高ー些;3)大多數屬于單件或中小批量轉子生產或維修,所需平衡的轉子規(guī)格品種繁多;4)柔性轉子的高速動平衡。目前市場上的動平衡機要么是單一的硬支承動平衡機,要么是單一的軟支承動平衡機,缺少軟支承和硬支承一體的多動能動平衡機。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エ業(yè)技術的需要,硬支承動平衡機和軟支承動平衡機分別在不同的領域占有優(yōu)勢。硬支承動平衡機具有平衡轉速低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要求《 < 0.3 coo (固有頻率),要求固有頻率高。軟支承動平衡機具有平衡轉速高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要求《 ^ 2. 5 coo (固有頻率),要求固有頻率低。硬支承平衡機的振動幅值與不平衡離心力成正比,軟支承平衡機的振動幅值與偏心位移成正比。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兼有軟支承和硬支承的優(yōu)點,節(jié)約成本。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軟支承擺架、硬支承擺架、擺架轉換機構,擺架轉換機構設在軟支承擺架兩側、硬支承擺架上面,擺架轉換機構包括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一螺旋機構、第二螺旋機構,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分別位于軟支承擺架的兩側,第一螺旋機構與第一滑塊連接,第二螺旋機構與第二滑塊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軟支承擺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滾輪架、支架、軟支承凸塊,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位于滾輪架上,滾輪架與支架滑動連接,第一簧片、第二簧片位于第一底座上,軟支承凸塊與第一底座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硬支承擺架采用H型一體結構,第一螺旋機構和第二螺旋機構都由手柄部分和螺紋部分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兼有軟支承和硬支承的優(yōu)點,有兩套擺架,一套是軟支承擺架,另ー套是硬支承擺架,采用哪ー套擺架,可以通過擺架轉換機構轉換。將軟支承和硬支承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可以拓寬動平衡機的應用范圍,可以大大節(jié)約企業(yè)成本。本實用新型既可以用于小規(guī)格轉子的動平衡,又可以用于大規(guī)格轉子的動平衡,既可以高速平衡,又可以低速平衡。
圖I為本實用新型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的前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的三維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螺旋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滑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舉個較佳實施例,并結合附圖來更清楚完整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包括軟支承擺架、硬支承擺架11、擺架轉換機構、安全裝置,軟支撐擺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一滾輪、第ニ滾輪、滾輪架、支架、軟支承凸塊,擺架轉換機構設在軟支承擺架兩側、硬支承擺架11上面,擺架轉換機構包括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第一螺旋機構9、第二螺旋機構14,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分別位于軟支承擺架的兩側,第一螺旋機構9與第一滑塊10連接,第二螺旋機構14與第二滑塊16連接。安全裝置包括壓輪塊I、安全架2。壓輪塊I位于安全架2上,壓輪塊I可以上下調節(jié),以適合不同大小的轉子。壓輪塊I和安全架2起到防止轉子上下竄動的防護作用。軟支承擺架包括第一底座8、第一簧片6、第二簧片15、第一滾輪3、滾輪架4、支架5、軟支承凸塊7和第二滾輪17,第一滾輪3和第二滾輪17位于滾輪架4上,滾輪架4與支架5滑動連接,第一簧片6、第二簧片15位于第一底座8上,軟支承凸塊7與第一底座8相連,測量系統(tǒng)中的位移傳感器固定在與第一底座8相連的軟支承凸塊7上。軟支承動平衡機的平衡轉速高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要求《 >2. 5 0( 0為固有頻率),固有頻率要求很低,通常約為I. 5Hz到5Hz。這樣要求軟支承的簧桿剛度很低,在軟支承乎衡機振動系統(tǒng)中,擺架可以采用簧片懸掛或簧桿支撐的方式,由于采用簧桿支撐的方式,簧桿很長,其剛度很低,會導致穩(wěn)定性不能滿足需要。為了使得剛度低且穩(wěn)定性滿足要求,可以將簧桿設計為變截面桿。硬支承擺架11采用H型一體結構,第一螺旋機構9和第二螺旋機構14都由手柄部分和螺紋部分組成,通過轉動第一螺旋機構9和第二螺旋機構14,相應側的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就會左右移動,從而實現軟支承擺架模式和硬支承擺架模式之間的相互轉換。當兩個滑塊分別移向兩外側吋,此時軟支承擺架起作用。軟支承平衡機振動幅值與偏心位移成正比,所以使用的傳感器為位移傳感器。軟支承模式下,平衡轉速高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當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的凸起部分嵌入到軟支承擺架的凹槽里時,進入硬支承模式。如果僅僅在擺架的某一邊放兩塊滑塊,套在同一個螺旋機構上,這樣對精度的要求很高,否則容易導致過定位,或者對擺架施加了外力,導致測量效果不佳。在兩側各放一塊滑塊,可以防止過定位。在硬支承模式時,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的凸形設計,使得在硬支承模式下,滑塊參與承載,從而在硬支承模式下有較高的承載能力,從而可以進行較大轉子的動平衡。硬支承平衡振動幅值與不平衡離心力成正比,所以硬支承模式下使用的傳感器為壓電カ傳感器。 其他部分采用動平衡機的經典結構。比如整個機架放到第二底座13的導軌上,通過移動兩個機架之間的距離,就可以滿足不同型號的轉子所需的距離。第二底座13上面有加強筋12,以提高剛度,第二底座里面部分中空,以節(jié)約成本。在運輸時,旋動第一螺旋機構9和第二螺旋機構14,將滑塊的凸起部分嵌入到軟支承擺架的凹槽里,此時滑塊可以起到軟支承保護裝置的作用。在使用軟支承模式前,先旋動第一螺旋機構9和第二螺旋機構14,將滑塊的凸起部分嵌入到軟支承擺架的凹槽里,防止軟支承擺架擺動幅度過大而破壞。如果轉子初始不平衡量較大,要先用硬支承模式進行動平衡,然后再用軟支承模式進行動平衡。當兩個滑塊分別移向兩外側吋,此時軟支承擺架起作用。軟支承平衡機振動幅值與偏心位移成正比,所以使用的傳感器為位移傳感器。軟支承模式下,平衡轉速高于轉子支承系統(tǒng)的固有頻率。當第一滑塊10、第二滑塊16的凸起部分嵌入到軟支承擺架的凹槽里時,進入硬支承模式。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的前提下,可以對這些實施方式做出多種變更或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軟支承擺架、硬支承擺架、擺架轉換機構,擺架轉換機構設在軟支承擺架兩側、硬支承擺架上面,擺架轉換機構包括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一螺旋機構、第二螺旋機構,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分別位于軟支承擺架的兩側,第一螺旋機構與第一滑塊連接,第二螺旋機構與第二滑塊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軟支承擺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一滾輪、第二滾輪、滾輪架、支架、軟支承凸塊,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位于滾輪架上,滾輪架與支架滑動連接,第一簧片、第二簧片位于第一底座上,軟支承凸塊與第一底座相連。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支承擺架采用H型一體結構,第一螺旋機構和第二螺旋機構都由手柄部分和螺紋部分組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支撐式軟硬支承一體多功能動平衡機,其包括軟支承擺架、硬支承擺架、擺架轉換機構,擺架轉換機構設在軟支承擺架兩側、硬支承擺架上面,擺架轉換機構包括第一滑塊、第二滑塊、第一螺旋機構、第二螺旋機構,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分別位于軟支承擺架的兩側,第一螺旋機構與第一滑塊連接,第二螺旋機構與第二滑塊連接。本實用新型通過擺架轉換機構實現硬支承模式和軟支承模式的轉換,兼有軟支承和硬支承的優(yōu)點,節(jié)約成本。
文檔編號G01M1/04GK202393562SQ20112052390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朱文林, 王鵬, 瞿潮慶, 邵利明, 邵利清, 邵皓駿 申請人:上海博亞檢測設備有限公司,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