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塵防倒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大氣采樣器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洗的防塵防倒吸裝置。
背景技術:
環(huán)境采樣所用到的大氣采樣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使用吸收瓶,與此同時會配合防倒吸瓶一起使用。然而實際使用時由于其經(jīng)常野外作業(yè),其防倒吸瓶又為玻璃制造,因此在運輸時極可能發(fā)生損壞,并且其不能與儀器一起固定,因此在使用時也存在不便。采樣器的氣嘴一般都設置有朝上的開口,如此在采樣的過程中看,空氣中的灰塵可以直接進入到采樣器中,現(xiàn)有技術的防倒吸瓶中,是不具備防塵這一技術特征的,當其進 入數(shù)量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氣嘴的堵塞,使得采樣流量降低,采集數(shù)據(jù)不準確。當進行環(huán)境采樣時,需要使用吸收瓶,并且需要配合防倒吸瓶一起使用,否則儀器啟動時會把吸收液吸入儀器導致其損壞。多數(shù)情況下,大氣采樣器并沒有用于陳放瓶子的支架,即便有,其支架也為一獨立配件,這樣就造成了實際使用時需要的配件很多。而支架會有較大的尺寸,這也會使其運輸很不方便,尤其是采樣數(shù)量多時就更加明顯。一般情況下防倒吸瓶為玻璃制品,這就會使得在運輸和使用時要求極度小心,否則就會造成瓶子的損壞,這也給采樣操作人員帶來不便,使得其工作效率有所降低。因此,亟需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洗的防塵防倒吸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洗的防塵防倒吸裝置。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防塵防倒吸裝置,用于連接在吸收瓶和采樣器之間,防止灰塵進入采樣器和防止吸收瓶內的吸收液被倒吸入采樣器,包括前殼體和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和后殼體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配合的第二容置槽,其還包括過濾膜,所述過濾膜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所述前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連通的進氣嘴,所述后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連通的出氣嘴,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所述進氣嘴進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并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過濾后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后經(jīng)由所述出氣嘴輸送至采樣器。所述前殼體呈矩形狀,且所述第一容置槽呈圓形狀,所述進氣嘴設置在所述前殼體的頂端面上。所述后殼體呈與所述前殼體相配合的矩形狀,且所述第二容置槽呈與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配合的圓形狀,所述出氣嘴設置在所述后殼體的頂端面上。繞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外邊緣一周朝所述第二容置槽方向凸設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內壁一體成型的用于放置所述過濾膜的第一凸緣,所述第一凸緣與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形成階梯狀。在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繞所述第二容置槽一圈朝所述第一容置槽方向凸設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容置槽配合的第二凸緣,所述過濾膜一面與所述第一凸緣抵觸,另一面與所述第二凸緣抵觸。還包括有密封圈,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上還設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密封圈槽內,且分別與所述密封圈槽的槽底及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抵觸。所述后殼體上還設置有兩相對稱的托臂,所述托臂的末端形成卡口,且在所述托臂的末端均開設有用于將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懸掛到采樣器上的的鎖定槽。所述托臂和所述后殼體呈一體成型結構。
所述前殼體上均勻的開設有螺絲孔,所述后殼體上對應所述螺絲孔鑲嵌有螺母,并通過螺絲穿過所述螺絲孔與所述螺母配合將所述前殼體與后殼體擰緊。所述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均凸設有用于支撐所述過濾膜的支撐柱。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中,包括過濾膜,所述過濾膜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所述前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連通的進氣嘴,所述后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連通的出氣嘴,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所述進氣嘴進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并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過濾后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后經(jīng)由所述出氣嘴輸送至采樣器。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材質較耐碰撞,不易損壞,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采用所述前殼體與后殼體可分離的形式,當實際采樣時,灰塵可以通過所述過濾膜過濾,而發(fā)現(xiàn)倒吸現(xiàn)象時,吸收液將停留在所述收容倉內,此外,需要清洗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可以簡單的拆卸所述前殼體和后殼體,進行清洗,因此方便維護簡單,便于重復利用。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發(fā)明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I為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如圖I所示的防塵防倒吸裝置的分解視圖。圖3為如圖I所示的防塵防倒吸裝置的一個角度的視圖。圖4為如圖3所示的防塵防倒吸裝置沿A-A方向的的剖面視圖。圖5為如圖I所示的防塵防倒吸裝置的前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示說明防塵防倒吸裝置100,前殼體10,內表面10a,第一容置槽11,進氣嘴12,第一凸緣13,后殼體20,內表面20a,第二容置槽21,出氣嘴22,第二凸緣23,過濾膜30,密封圈40,密封圈槽41,托臂50,卡口 51,鎖定槽52,螺絲孔60,螺母70,支撐柱80。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參考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如上所述,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防塵防倒吸裝置100,用于連接在吸收瓶和采樣器之間,防止灰塵進入采樣器和防止吸收瓶內的吸收液被倒吸入采樣器,包括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所述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相互接合,所述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因此較為耐壓,不會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操作人員稍不小心使得本裝置破碎,所述前殼體10具有內表面10a,并由所述前殼體10的內表面IOa開設有第一容置槽11,所述后殼體20具有內表面20a,并開設有和所述第一容置槽11相配合的第二容置槽21,所述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相對接合,所述過濾膜30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之間,因此,所述第一容置槽11內部的采樣氣體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21前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30過濾,采樣氣體中的灰塵將會被過濾掉,所述第一容置槽11及第二容置槽21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所述前殼體10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11連通的進氣嘴12,所述后殼體20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21連通的出氣嘴22,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所述進氣嘴12進入所述第一容置槽11,并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30過濾后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21后經(jīng)由所述出氣嘴22輸送至采樣器。因此,如果發(fā)生倒吸現(xiàn)象,吸收液將會停留在所述收容倉內部,需要對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進行清洗時,只需將所述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拆卸即可,而且拆卸簡單方便,容易清洗。如圖5所示,所述前殼體10呈矩形狀,且所述第一容置槽11呈圓形狀,所述進氣 嘴12設置在所述前殼體10的頂端面上,且與所述前殼體10呈一體成型結構。如圖2所示,所述后殼體20呈與所述前殼體10相配合的矩形狀,且所述第二容置槽21呈與所述第一容置槽11相配合的圓形狀,所述出氣嘴22設置在所述后殼體20的頂端面上,且與所述后殼體20呈一體成型結構。如圖2、3、5所示,繞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槽底外邊緣一周朝所述第二容置槽21方向凸設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內壁一體成型的用于放置所述過濾膜30的第一凸緣13,所述第一凸緣13的頂端面不超出所述前殼體10的內表面10a,并與所述前殼體10的內表面IOa形成階梯狀,且所述過濾膜30的外徑的實際大小稍小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1的內徑,使得所述過濾膜30平穩(wěn)的放置在所述第一凸緣13上,不易松動。如圖2所示,在所述后殼體20的內表面20a,繞所述第二容置槽21 —圈朝所述第一容置槽11方向凸設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容置槽11配合的第二凸緣23,所述第二凸緣23凸伸出于所述后殼體20的內表面20a,所述過濾膜30 —面與所述第一凸緣13抵觸,另一面與所述第二凸緣23抵觸。如圖2、4所示,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還設置有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由耐腐蝕性橡膠材質制成,所述后殼體20的內表面20a上還對應所述密封圈40設有密封圈槽41,所述密封圈40收容于所述密封圈槽41內,且分別與所述密封圈槽41的槽底及所述前殼體10的內表面IOa抵觸。通過設置所述密封圈40,使所述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在接合的時候達到氣密封狀態(tài)。如圖1、2及3所示,所述后殼體20上還設置有兩相對稱的托臂50,所述托臂50朝與所述前殼體10相反的方向延伸,并在末端相向彎折形成卡口 51,且在所述托臂50的末端均開設有用于將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100懸掛到采樣器上的的鎖定槽52,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通過所述鎖定槽52將自身鎖定懸掛在采樣器上,使得大氣采樣過程中,減少了由于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100而附帶的夾具或者其他固持裝置,不會為大氣采樣工作人員帶來額外的負擔。如圖I所示,所述托臂50和所述后殼體20呈一體成型結構。
如圖3所示,所述前殼體10上均勻的開設有螺絲孔60,所述螺絲孔60為通孔,所述后殼體20上對應所述螺絲孔60鑲嵌有螺母70,并通過螺絲穿過所述螺絲孔60與所述螺母70配合將所述前殼體10與后殼20體擰緊。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容置槽11與第二容置槽21的槽底均凸設有用于支撐所述過濾膜30的支撐柱80。結合圖1-5,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過濾膜30,所述過濾膜30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11和第二容置槽21之間,所述第一容置槽11及第二容置槽21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所述前殼體10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11連通的進氣嘴12,所述后殼體20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21連通的出氣嘴22,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所述進氣嘴12進入所述第一容置槽11,并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30過濾后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21后經(jīng)由所 述出氣嘴22輸送至采樣器。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材質較耐碰撞,不易損壞,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100采用所述前殼體10與后殼體20可分離的形式,當實際采樣時,灰塵可以通過所述過濾膜30過濾,而發(fā)現(xiàn)倒吸現(xiàn)象時,吸收液將停留在所述收容倉內,此外,需要清洗本發(fā)明防塵防倒吸裝置100可以簡單的拆卸所述前殼體10和后殼體20,進行清洗,因此方便維護簡單,便于重復利用。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fā)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fā)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塵防倒吸裝置,用于連接在吸收瓶和采樣器之間,防止灰塵進入采樣器和防止吸收瓶內的吸收液被倒吸入采樣器,包括前殼體和后殼體,所述前殼體和后殼體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一容置槽,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和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配合的第二容置槽,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過濾膜,所述過濾膜設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所述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所述前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連通的進氣嘴,所述后殼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二容置槽連通的出氣嘴,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所述進氣嘴進入所述第一容置槽,并經(jīng)過所述過濾膜過濾后進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后經(jīng)由所述出氣嘴輸送至采樣器。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殼體呈矩形狀,且所述第一容置槽呈圓形狀,所述進氣嘴設置在所述前殼體的頂端面上。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殼體呈與所述前殼體相配合的矩形狀,且所述第二容置槽呈與所述第一容置槽相配合的圓形狀,所述出氣嘴設置在所述后殼體的頂端面上。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繞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外邊緣一周朝所述第二容置槽方向凸設有與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內壁一體成型的用于放置所述過濾膜的第一凸緣,所述第一凸緣與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形成階梯狀。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繞所述第二容置槽一圈朝所述第一容置槽方向凸設有用于和所述第一容置槽配合的第二凸緣,所述過濾膜一面與所述第一凸緣抵觸,另一面與所述第二凸緣抵觸。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密封圈,所述后殼體的內表面上還設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密封圈槽內,且分別與所述密封圈槽的槽底及所述前殼體的內表面抵觸。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殼體上還設置有兩相對稱的托臂,所述托臂的末端形成卡口,且在所述托臂的末端均開設有用于將所述防塵防倒吸裝置懸掛到采樣器上的的鎖定槽。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和所述后殼體呈一體成型結構。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殼體上均勻的開設有螺絲孔,所述后殼體上對應所述螺絲孔鑲嵌有螺母,并通過螺絲穿過所述螺絲孔與所述螺母配合將所述前殼體與后殼體擰緊。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塵防倒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與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均凸設有用于支撐所述過濾膜的支撐柱。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防塵防倒吸裝置,用于連接在吸收瓶和采樣器之間,防止灰塵進入采樣器和防止吸收瓶內的吸收液被倒吸入采樣器,包括前殼體和后殼體,前殼體和后殼體均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前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第一容置槽,后殼體的內表面開設有和第一容置槽相配合的第二容置槽,其還包括過濾膜,過濾膜設置在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之間,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密封接合形成收容倉,前殼體設置有與第一容置槽連通的進氣嘴,后殼體設置有與第二容置槽連通的出氣嘴,吸收瓶輸出的氣體由進氣嘴進入第一容置槽,并經(jīng)過過濾膜過濾后進入第二容置槽后經(jīng)由出氣嘴輸送至采樣器。本發(fā)明是一種結構簡單、便于拆卸清洗的防塵防倒吸裝置。
文檔編號G01N1/22GK102890015SQ20121017831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邱利明, 廖海祁, 梁杰, 郭冰, 范靜宏 申請人:深圳國技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