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955021閱讀:16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紡織檢測方法和設備,特別是一種檢測織物物理性能的檢測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織物密度、緯斜角等物理性能的檢測是紡織品質量檢測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準確控制織物密度或線圈數(shù),可保證織物的定形效果和縮率的穩(wěn)定性。人眼測量存在勞動強度大、出錯率高、效率低的問題,受主觀因素影響,亟須改進。近年來市場上關于織物密度檢測主要有三種方法,一是利用激光掃描檢測,激光掃描器產生光束,并由多角鏡面輪反射,使得在被檢織物的整個幅寬內(除布邊外)產生一條條橫向掃描光線,再配以計數(shù)傳感器(一般采用滾輪)進行計數(shù),通過相應算法計算密度。但是激光掃描并不能很好體現(xiàn)每根緯紗的結構特征信息,且在滾輪計數(shù)時沒有考慮到滾輪 的外徑,滾動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打滑現(xiàn)象,使織物密度的檢測精確度不高。對流水線上的織物進行檢測時還需考慮到運動中的織物會產生波動,雖可利用軟件進行修正,但是過程復雜,難度大,不能直接得出結果,仍有誤差。二是利用光電檢測織物密度,這也是最常見的檢測織物密度方法。當每根紗或線圈經過傳感器時,它的影像通過透鏡投射到光電管中,接受到的光電信號與密度或針圈密度成比例關系,再用微處理器將其放大解析并轉化為數(shù)字信號,以數(shù)字化顯示在屏幕上。根據不同織物選擇透光或反射光。但是這種方法在檢測時必須更換不同光源,不便于檢測具有不同紋理結構的織物,特別是一些厚實的織物,檢測精度低,織物密度檢測設備的檢測通用性不強。三是采用普通的CCD面陣相機的機器視覺密度檢測,現(xiàn)有產品大部分用于檢測靜態(tài)織物,每次檢測都需要調節(jié)好光源的亮度和相機的焦距以獲得織物清晰的圖像,操作麻煩,外界因素影響大易導致圖像不清,使織物密度的檢測精確度不高,不能夠滿足工業(yè)化生產的需要。部分產品對流動中的織物進行檢測時,沒有考慮到織物流動過程中產生的波動會導致景深變化,取圖不清,檢測區(qū)域測得的圖像尺寸改變等,使織物密度的檢測結果與真實數(shù)值差異大,檢測精確度不高。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110174103. 6、名稱為〈〈一種新的機織物密度自動檢測方法 >> 的文獻公開了一種織物密度自動檢測方法,該方法主要通過相機采集織物表面圖像,然后利用傅里葉變換將織物圖像從時域轉化到頻域,再頻域濾波將織物圖像分解為緯紗單組紗線系統(tǒng)圖像,然后利用自適應局部閾值方法定位紗線,最后統(tǒng)計經緯紗線根數(shù),結合圖像放大倍率,計算出織物經緯紗線的密度。該方法的缺點是1、轉化到頻域后需要進行濾波操作,然后重構織物圖像為緯紗單組紗線圖像,這些都加大了實時檢測的運算時間;2、利用自適應局部閾值方法確定的閾值對定位的紗線穩(wěn)定性不可靠。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0710037802. X,名稱為“數(shù)碼織物密度檢測儀及測試方法”的文獻,公開了一種數(shù)碼織物密度檢測儀,該儀器包括具有放大鏡頭、照明燈及攝像鏡頭的光學系統(tǒng)、橫向傳動機構及對焦機構。以上織物密度檢測設備在使用時,光源和相機或攝像鏡頭對著平鋪在平整臺面上的織物(布匹)進行照射和照像,這種結構不便于檢測具有不同紋理結構的織物,使織物密度檢測設備的檢測通用性不強;而且每次檢測都需要調節(jié)好光源的亮度和相機的焦距以獲得織物清晰的圖像,而調節(jié)光源的亮度和相機的焦距均很麻煩,外界因素影響大易導致圖像不清,使織物密度的檢測精確度不高;現(xiàn)有技術的織物密度檢測設備只能采集平鋪在平整臺面上靜止的織物圖像,不能用來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的織物圖像,不能夠滿足工業(yè)化生產的需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織物的圖像,檢測織物物理性能精確度高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織物的圖像,檢測織物物理性能精確度高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第一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裝有遠心鏡頭的面陣相機與LED光源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或者將裝有遠心鏡頭的面陣相機與LED光源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
      b、由計算機控制面陣相機,
      C、將被測織物從檢測區(qū)域通過,LED光源照在被測織物上,面陣相機對被測織物進行拍
      照,
      d、將面陣相機所拍圖像傳輸?shù)接嬎銠C中,由計算機將被測織物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頻域圖像包含了被測織物的密度信息,在頻域圖像中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然后計算出被測織物的密度值,和/或計算峰值位置坐標和中心位置坐標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計算出織物的緯斜角。在b步驟中,計算機上設定了面陣相機曝光時間、幀率,還同時控制LED光源的亮度。在d步驟中,所述面陣相機所拍圖像由傳輸線傳輸?shù)接嬎銠C中。為了達到上述第二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包括機架、面陣相機和LED光源,所述LED光源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與LED光源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或者面陣相機與LED光源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所述面陣相機裝有遠心鏡頭。所述機架包括左支架、右支架、光源支架和相機支架,所述光源支架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及第一下連接板與左支架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及第二下連接板與右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相機支架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及第一下連接板與左支架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及第二下連接板與右支架固定連接。所述光源支架的鄰近面陣相機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透光罩,光源支架的遠離面陣相機的一端固定有光源支架后蓋,光源支架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光源支架端蓋,所述LED光源位于由光源支架、第一透光罩、光源支架后蓋及光源支架端蓋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的鄰近LED光源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透光罩,面陣相機的遠離LED光源的一端固定有相機支架后蓋,相機支架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相機支架端蓋,所述面陣相機的遠心鏡頭固定在相機座上且位于由相機支架、第二透光罩、相機支架后蓋及相機支架端蓋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的遠離鏡頭端穿出相機支架后蓋且位于固定在相機支架后蓋上的相機罩中。所述LED光源是紅外光LED光源,所述面陣相機是感紅外面陣相機。所述LED光源是可見光LED光源。還包括第一導布棍和第二導布棍,第一導布棍和第二導布棍均轉動支撐在機架上,所述第一導布棍位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的上方,第二導布棍位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的下方。所述第一導布輥、第二導布輥的兩端分別轉動支撐在機架的左支架和右支架上。采用上述方法后,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計算機將被測織物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頻域圖像包含了被測織物的密度信息,在頻域圖像中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然后計算出被測織物的密度值,和/或計算峰值位置坐標和中心位置坐標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計算出織物的緯斜角,縮短了運算時間。2、本發(fā)明采用的面陣相機裝有遠心鏡頭,而遠心鏡頭具有放大倍率恒定,畸變小的特點,因此,能夠保證對待檢織物(布匹)檢測區(qū)域尺寸大小的一致性,遠心鏡頭在一定距離范圍內,檢測織物的面積是一致的,可以杜絕采用普通鏡頭時由于織物離相機鏡頭遠近方向波動引起的檢測區(qū)域尺寸變化(反映到相機成像圖片為被測織物放大或縮小)造成檢測織物密度的測量誤差,檢測織物密度精確度高。3、被測織物連續(xù)通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之間或前方的檢測區(qū)域,因此,本發(fā)明能夠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織物的圖像,且能夠確??椢飯D像的穩(wěn)定性。所述LED光源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與LED光源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或者面陣相機與LED光源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所述面陣相機裝有遠心鏡頭。采用上述結構后,由于所述LED光源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安裝在機架上,所述面陣相機裝有遠心鏡頭,而遠心鏡頭具有放大倍率恒定,畸變小的特點,因此,能夠保證對被測織物(布匹)檢測區(qū)域尺寸大小的一致性,遠心鏡頭在一定距離范圍內,檢測織物的面積是一致的,可以杜絕采用普通鏡頭時由于織物離相機鏡頭遠近方向波動引起的檢測區(qū)域尺寸變化(反映到相機成像圖片為被測織物放大或縮小)造成檢測織物密度的測量誤差,所以本發(fā)明檢測織物密度精確度高;再由于所述面陣相機與LED光源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或者面陣相機與LED光源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因此,LED光源可以照射在被測織物上,面陣相機對被測織物照像,保證對檢測具有不同紋理結構的織物的檢測通用性;還由于所述第一導布輥位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的上方,第二導布輥位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的下方,因此,被測織物經過第一導布輥和第二導布輥的導向,可以平整地通過檢測區(qū)域,確保了被測織物圖像的穩(wěn)定性,適合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織物的圖像。
      以下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I是本發(fā)明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第一個實施例的結構正視 圖2是圖I的左視 圖3是圖I的俯視 圖4是圖I沿A-A線的剖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第二個實施例的結構正視圖; 圖6是圖5的B向視 圖7、8、9分別是本發(fā)明第三、四、五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圖10是被測織物3的原始圖像;
      圖11是計算機17將被測織物3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
      圖12是查找符合要求點的大致位置;
      圖13是找到點的準確位置,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
      圖14是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即密度值;
      圖15是計算峰值位置坐標和中心位置坐標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即緯斜角。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2、3、4、10、11、12、13、14、15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裝有遠心鏡頭7-1的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16 ;
      b、由計算機17控制面陣相機7,
      C、將被測織物3從檢測區(qū)域16通過,LED光源12照在被測織物3上,面陣相機7對被測織物3進行拍照(參見圖10),
      d、將面陣相機7所拍圖像傳輸?shù)接嬎銠C17中,由計算機17將被測織物3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參見圖11),頻域圖像包含了被測織物3的密度信息,在頻域圖像中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參見圖12、13),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參見圖14),然后計算出被測織物3的密度值,和/或計算峰值位置坐標和中心位置坐標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參見圖15),計算出織物3的緯斜角。在b步驟中,計算機17上設定了面陣相機7曝光時間、幀率,還同時控制LED光源12的亮度。在d步驟中,所述面陣相機7所拍圖像由傳輸線傳輸?shù)接嬎銠C17中。如圖5、6所示,在a步驟中,也可以將裝有遠心鏡頭7_1的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16。如圖1、2、3、4所示,本發(fā)明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第一個實施例,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包括機架I、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所述LED光源12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面陣相機7安裝在機架I上,所述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16 ;所述面陣相機7裝有遠心鏡頭7-1。本實施例中,LED光源12在織物正面照射,易于面陣相機7反面成像提取特征,可保證對檢測具有不同紋理結構的織物的檢測通用性。本發(fā)明中的面陣相機7可以采用深圳市英泰立誠電子有限公司供應的型號為UI-5240CP-M-GL或 UI-1245LE-M-GL的相機。遠心鏡頭7_1可以采用型號為MML014-HR110D-5M 或 opto engineering tc2396 的遠心鏡頭。如圖1、2、3、4所示,為了使結構簡單合理,所述機架I包括左支架1-1、右支架
      1-2、光源支架11和相機支架10,所述光源支架11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5-1及第一下連接板5-2與左支架1-1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5-1及第二下連接板5-2與右支架1-2固定連接;所述相機支架10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5-1及第一下連接板5-2與左支架1-1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5-1及第二下連接板5-2與右支架1-2固定連接。
      如圖4所示,為了便于防塵,所述光源支架11的鄰近面陣相機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透光罩4-1,光源支架11的遠離面陣相機7的一端固定有光源支架后蓋13,光源支架11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光源支架端蓋14,所述LED光源12位于由光源支架11、第一透光罩4-1、光源支架后蓋13及光源支架端蓋14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7的鄰近LED光源1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透光罩4-2,面陣相機7的遠離LED光源12的一端固定有相機支架后蓋9,相機支架10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相機支架端蓋15,所述面陣相機7的遠心鏡頭7-1固定在相機座6上且位于由相機支架10、第二透光罩4-2、相機支架后蓋9及相機支架端蓋15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7的遠離鏡頭端穿出相機支架后蓋9且位于固定在相機支架后蓋9上的相機罩8中。如圖4所示,所述LED光源12是紅外光LED光源,所述面陣相機7是感紅外面陣相機。這樣,可以保證檢測時防止拍運動物體拖影影響檢測精度,同時采用紅外光LED光源及感紅外面陣相機有利于檢測織物的通用性,即可以防止受外界可見光的影響,同時屏蔽被測織物的顏色干擾。當然,所述LED光源12也可以是可見光LED光源。如圖1、2、3、4所示,為了使織物能夠平直連續(xù)通過面陣相機和LED光源之間,確??椢飯D像的穩(wěn)定性,本發(fā)明還包括第一導布輥2-1和第二導布輥2-2,第一導布輥2-1和第二導布棍2-2均轉動支撐在機架I上,所述第一導布棍2-1位于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的上方,第二導布棍2-2位于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的下方。如圖1、2、3、4所示,所述第一導布輥2-1、第二導布輥2_2的兩端分別轉動支撐在機架I的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上。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導布輥2-1位于機架I的上端中間靠左的位置,第二導布輥
      2-2位于機架I的下部中間靠右的位置,第一導布輥2-1的右端和第二導布輥2-2的左端在同一條切線上。如圖5、6所示,本發(fā)明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的第二個實施例,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同向布置,若干個LED光源12環(huán)繞在面陣相機7的周圍且與相機支架10固定,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16。檢測時,LED光源12在被測織物3的一面照射,面陣相機7在被測織物3的同一面拍照。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
      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的第三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導布棍2-1位于機架I的上端中間靠左的位置,第二導布棍2-2也位于機架I的下部中間靠左的位置,第一導布輥2-1的右端和第二導布輥2-2的右端在同一條切線上。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如圖8所示,本發(fā)明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的第四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導布輥2-1位于機架I的上端中間靠右的位置,第二導布輥2-2也位于機架I的下部中間靠右的位置,第一導布輥2-1的左端和第二導布輥2-2的左端在同一條切線上。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如圖9所示,本發(fā)明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的第五個實施例所述第一導布輥2-1位于機架I的上端中間靠右的位置,第二導布輥2-2位于機架I的下部中間靠左的位置,第一導布輥2-1的左端和第二導布輥2-2的右端在同一條切線上。其余結構與上述第一個實施例相同。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工作時,以第一個實 施例為例,被測織物3依靠第一導布輥2-1和第二導布輥2-2的導向,穿過面陣相機7的鏡頭7-1與LED光源12之間的檢測區(qū)域16,LED光源12在被測織物3的一面照射,面陣相機7在被測織物3的另一面拍照。面陣相機7通過傳輸線傳入計算機17,計算機17控制面陣相機7,面陣相機7對被測織物3成像后送入計算機17,計算機17通過圖像處理計算被測織物3的密度,還可以通過人機界面顯示結果。本發(fā)明可用于色織布、牛仔布、針織布、梭織布等緯紗均勻分布的布。
      權利要求
      1.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將裝有遠心鏡頭(7-1)的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16);或者將裝有遠心鏡頭(7-1)的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16), b、由計算機(17)控制面陣相機(7), C、將被測織物(3)從檢測區(qū)域(16)通過,LED光源(12)照在被測織物(3)上,面陣相機(7)對被測織物(3)進行拍照, d、將面陣相機(7)所拍圖像傳輸?shù)接嬎銠C(17)中,由計算機(17)將被測織物(3)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頻域圖像包含了被測織物(3)的密度信息,在頻域圖像中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然后計算出被測織物(3)的密度值,和/或計算峰值位置坐標和中心位置坐標的連線與垂直方向的夾角,計算出織物(3 )的緯斜角。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步驟中,計算機(17)上設定了面陣相機(7)曝光時間、幀率,還同時控制LED光源(12)的亮度。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在d步驟中,所述面陣相機(7)所拍圖像由傳輸線傳輸?shù)接嬎銠C(17)中。
      4.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包括機架(I)、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其特征在于 a、所述LED光源(12)安裝在機架(I)上, b、所述面陣相機(7)安裝在機架(I)上, C、所述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16);或者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同向布置,并在面陣相機(7)與LED光源(12)的前方形成檢測區(qū)域(16), d、所述面陣相機(7 )裝有遠心鏡頭(7-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I)包括左支架(1-1 )、右支架(1-2)、光源支架(11)和相機支架(10),所述光源支架(11)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5-1)及第一下連接板(5-2)與左支架(1-1)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5-1)及第二下連接板(5-2)與右支架(1-2)固定連接;所述相機支架(10)左端通過第一上連接板(5-1)及第一下連接板(5-2)與左支架(1-1)固定連接,右端通過第二上連接板(5-1)及第二下連接板(5-2)與右支架(1-2)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支架(11)的鄰近面陣相機(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透光罩(4-1),光源支架(11)的遠離面陣相機(7)的一端固定有光源支架后蓋(13),光源支架(11)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光源支架端蓋(14),所述LED光源(12)位于由光源支架(11)、第一透光罩(4-1)、光源支架后蓋(13)及光源支架端蓋(14)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7)的鄰近LED光源(1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透光罩(4-2),面陣相機(7)的遠離LED光源(12)的一端固定有相機支架后蓋(9),相機支架(10)的左右兩端均安裝有相機支架端蓋(15),所述面陣相機(7)的遠心鏡頭(7-1)固定在相機座(6)上且位于由相機支架(10)、第二透光罩(4-2)、相機支架后蓋(9)及相機支架端蓋(15)圍成的空腔內,所述面陣相機(7)的遠離鏡頭端穿出相機支架后蓋(9)且位于固定在相機支架后蓋(9)上的相機罩(8)中。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12)是紅外光LED光源,所述面陣相機(7)是感紅外面陣相機。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光源(12)是可見光LED光源。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導布棍(2-1)和第二導布棍(2-2),第一導布棍(2-1)和第二導布棍(2-2)均轉動支撐在機架(I)上,所述第一導布輥(2-1)位于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的上方,第二導布輥(2-2)位于面陣相機(7)和LED光源(12)的下方。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布輥(2-1)、第二導布輥(2-2)的兩端分別轉動支撐在機架(I)的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機器視覺的織物物理性能檢測方法和裝置,方法包括a、將裝有遠心鏡頭的面陣相機與LED光源面對面布置,并在面陣相機與LED光源之間形成檢測區(qū)域;b、由計算機控制面陣相機,c、將被測織物從檢測區(qū)域通過,LED光源照在被測織物上,面陣相機對被測織物進行拍照,d、將面陣相機所拍圖像傳輸?shù)接嬎銠C中,由計算機將被測織物的圖像從時域圖像轉化到頻域圖像,在頻域圖像中提取中心位置坐標的水平方向和/或垂直方向上的峰值位置坐標,計算峰值位置坐標與中心位置坐標之間的距離,然后計算出被測織物的密度值,和/或計算出織物的緯斜角。裝置包括機架、LED光源和面陣相機,面陣相機裝有遠心鏡頭,本發(fā)明能夠采集生產線上流動織物的圖像,檢測精確度高。
      文檔編號G01N9/24GK102778414SQ20121028803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4日
      發(fā)明者徐劍守, 朱劍東, 石亞嬉, 肖凱, 顧金華 申請人:顧金華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