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卡箍檢測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卡箍檢測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卡箍外徑尺寸檢測方法都是人工利用卡尺進行多次測量,然后通過計算取其平均值,來檢測尺寸是否滿足要求。這種檢測方法不僅容易產生人為誤差,使得卡箍尺寸精度得不到保證,而且檢測速度慢、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能夠提高卡箍檢測速度和精度的卡箍檢測工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包括相互固定的標準卡箍和自制套管,所述自制套管的外圈形狀與標準卡箍的內圈形狀相配合,且所述標準卡箍的開口端平面與自制套管的中心線重疊。優(yōu)選地,所述標準卡箍內有第一內圈和第二內圈,所述自制套管上設有配合第一內圈的第一外圈和配合第二內圈的第二外圈。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外圈的直徑與第一內圈的直徑相等,第一外圈的長度大于第一內圈的長度。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外圈的直徑與第二內圈的直徑相等,所述第二外圈的長度與第二內圈的長度相等。
優(yōu)選地,所述自制套管一端設有手握柄。本實用新型用一個自制套管和一個標準卡箍用點焊固定,制作成一個檢驗工具。完成檢驗工具制作后,每生產對應型號的卡箍都需要用對應卡箍檢驗工具進行檢驗。生產的每片卡箍,要求能夠與對應的檢驗工具形成360度環(huán)行吻合且不得有明顯的間隙。若滿足此要求,則此片卡箍為合格產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極大提高卡箍檢測的速度和精度,大大節(jié)省企業(yè)運營成本。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標準卡箍,2.自制套管,3.第一外圈,4.第二外圈,5.第一內圈,6.第二內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0014]如圖1所示,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包括相互固定的標準卡箍I和自制套管2,自制套管2的外圈形狀與標準卡箍I的內圈形狀相配合,且標準卡箍I的開口端平面與自制套管2的中心線重疊。標準卡箍I內有第一內圈5和第二內圈6,自制套管2上設有配合第一內圈5的第一外圈3和配合第二內圈6的第二外圈4。第一外圈3的直徑與第一內圈5的直徑相等,第一外圈3的長度大于第一內圈5的長度。第二外圈4的直徑與第二內圈6的直徑相等,第二外圈4的長度與第二內圈6的長度相等。自制套管2 —端設有手握柄7。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待檢測的卡箍與已經連接好的卡箍檢測工具進行連接配合,如果待檢測卡箍與該卡箍檢測工具能夠形成360度環(huán)形吻 合且沒有明顯的間隙,則該片卡箍為合格產品。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極大提高卡箍檢測的速度和精度,大大節(jié)省企業(yè)運營成本。
權利要求1.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相互固定的標準卡箍和自制套管,所述自制套管的外圈形狀與標準卡箍的內圈形狀相配合,且所述標準卡箍的開口端平面與自制套管的中心線重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標準卡箍內有第一內圈和第二內圈,所述自制套管上設有配合第一內圈的第一外圈和配合第二內圈的第二外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的直徑與第一內圈的直徑相等,第一外圈的長度大于第一內圈的長度。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圈的直徑與第二內圈的直徑相等,所述第二外圈的長度與第二內圈的長度相等。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制套管一端設有手 握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檢測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卡箍檢測工具,包括相互固定的標準卡箍和自制套管,所述自制套管的外圈形狀與標準卡箍的內圈形狀相配合,且所述標準卡箍的開口端平面與自制套管的中心線重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極大提高卡箍檢測的速度和精度,大大節(jié)省企業(yè)運營成本。
文檔編號G01B5/20GK203100644SQ20132009299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1日
發(fā)明者洪培植 申請人:杭州百盛流體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