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一電阻至第二十二電阻。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抗干擾性好,運行穩(wěn)定,在針對不同的絕緣電阻測量時,都能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可以產(chǎn)生多種電壓,測量范圍寬,所能測出的絕緣阻值相對較高。
【專利說明】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直流電源電路,尤其涉及一種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直流高壓可控開關(guān)穩(wěn)壓電源和量程的自動切換電路是關(guān)鍵,針對不同絕緣物承受電壓的不同和不同高壓下絕緣電阻的測量,直流高壓可控開關(guān)穩(wěn)壓電源要能夠輸出不同的直流高壓,從而可以對不同絕緣物質(zhì)加不同的直流高壓?,F(xiàn)今的自動切換電路,抗干擾性較差,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在針對不同的絕緣電阻測量時,常常因為對量程自動切換不到位而不能保證測量的精度,只可以產(chǎn)生單一電壓,測量范圍較窄,所能測出的絕緣值相對較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精度較高的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上述目的:
[0005]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十七電阻、第十八電阻、第十九電阻、第二十電阻、第二十一電阻和第二十二電阻,所述第五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繼電器線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繼電器線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放大器的正極電源端和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均接12V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均接6V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三電容的負極、所述第四電容的負極、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負極電源端、所述第五電容的負極、所述第六電容的負極、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fā)射極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發(fā)射極均接地,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和同時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與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繼電器觸點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容的正極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三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繼電器觸點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觸點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所述第一繼電器線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六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觸點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四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和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輸出端、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九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同時與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所述第二繼電器線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八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十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五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五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十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十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二十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六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十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基極連接。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二二極管、所述第六二極管和所述第八二極管均為發(fā)光二極管。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電容和所述第二電容均為非極性電容,所述第三電容、所述第四電容、所述第五電容和所述第六電容均為極性電容。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抗干擾性好,運行穩(wěn)定,在針對不同的絕緣電阻測量時,都能有較高的測量精度,可以產(chǎn)生多種電壓,測量范圍寬,所能測出的絕緣阻值相對較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12]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第一繼電器JK1、第二繼電器JK2、第一三極管BG1、第二三極管BG2、第三三極管BG3、第四三極管BG4、第五三極管BG5、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七二極管D7、第八二極管D8、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DW、第一電位器RPl、第二電位器RP2、第一放大器Ul、第二放大器U2、第三放大器U3、第四放大器U4、第五放大器U5、第六放大器U6、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六電容C6、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十八電阻R18、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二十一電阻R21和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第一繼電器JKl線圈的第一端、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第七二極管D7的負極、第二繼電器JK2線圈的第一端、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一端、第五放大器U5的正極電源端和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均接12V電源的正極,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DW的第一端、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電位器RP2的第一端均接6V電源的正極,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DW的第二端、第一電位器RPl的第一端、第一電位器RPl的滑動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第二電位器RP2的第二端、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三電容C3的負極、第四電容C4的負極、第五放大器U5的負極電源端、第五電容C5的負極、第六電容C6的負極、第一三極管BGl的發(fā)射極、第二三極管BG2的發(fā)射極、第三三極管BG3的發(fā)射極、第四三極管BG4的發(fā)射極和第五三極管BG5的發(fā)射極均接地,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和同時與第一電位器RPl的第二端和第一放大器Ul的正極輸入端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同時與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第一放大器Ul的負極輸入端和第二放大器U2的正極輸入端連接,第二電位器RP2的滑動端與第二放大器U2的負極輸入端連接,第一放大器Ul的輸出端同時與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二繼電器JK2觸點JK2-1 的第一端連接,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與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同時與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和第三電容C3的正極連接,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三放大器U3的正極輸入端、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和第五三極管BG5的集電極連接,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與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同時與第三放大器U3的輸出端和第十電阻RlO的第一端連接,第十電阻RlO的第二端與第一三極管BGl的基極連接,第一三極管BGl的集電極與第一繼電器JKl觸點JKl-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繼電器JKl觸點JKl-1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五二極管D5的正極、第一繼電器JKl線圈的第二端和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連接,第六二極管D6的正極與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二端連接,第二繼電器JK2觸點JK2-1的第二端同時與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和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端同時與第四電容C4的正極和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同時與第四三極管BG4的集電極、第四放大器U4的正極輸入端和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與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連接,第四二極管D4的正極同時與第四放大器U4的輸出端、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一端和第十九電阻R19的第一端連接,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二端與第二三極管BG2的基極連接,第二三極管BG2的集電極同時與第七二極管D7的正極、第二繼電器JK2線圈的第二端和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連接,第八二極管D8的正極與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二端連接,第二放大器U2的輸出端同時與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二^ 電阻R21的第一端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與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五電容C5的正極和第五放大器U5的正極輸入端連接,第五放大器U5的輸出端與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一端連接,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二端與第四三極管BG4的基極連接,第十九電阻R19的第二端與第三三極管BG3的基極連接,第三三極管BG3的發(fā)射極與第二十電阻R20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十電阻R20的第二端同時與第二十一電阻R21的第二端、第六電容C6的正極和第六放大器U6的正極輸入端連接,第六放大器U6的輸出端與第二十二電阻R2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十二電阻R22的第二端與第五三極管BG5的基極連接,其中,第一二極管Dl、第二二極管D2、第六二極管D6和第八二極管D8均為發(fā)光二極管,第一電容Cl和第二電容C2均為非極性電容,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和第六電容C6均為極性電容。
[0013]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給第三電阻R3的一端加上電壓輸入信號Vin,輸出信號便用來控制第一繼電器JKl觸點JKl-1以及狀態(tài)輸出端。自動切換電路在上電初期第一繼電器JKl和第二繼電器JK2觸點都是閉合的,當高壓產(chǎn)生后,電阻分壓電路會立刻產(chǎn)生分壓信號,此信號經(jīng)射隨器傳遞到自動切換電路中電壓輸入信號Vin。如果絕緣電阻R很小,電壓輸入信號Vin大于2V,放大器U2和U5可能會有動作,但對整個自動切換電路沒有影響,因為此時已經(jīng)超出設(shè)備的最小測量值;如果絕緣電阻R中等大小,電壓輸入信號Vin滿足在15mV到2V之間,則自動切換電路無動作,兩個狀態(tài)輸出端都是高電平;如果絕緣電阻R很大,電壓輸入信號Vin必然要小于15mV,第一三極管BGl導通,第一繼電器JKl的觸點JKl-1斷開。隨后,自動切換電路再次自動判斷電壓輸入信號Vin是否小于15mV,如果否,可能穩(wěn)定在高絕緣阻值測量狀態(tài);如果此時的電壓輸入信號Vin在15mV到2V之間,系統(tǒng)處于低絕緣阻值測量狀態(tài);如果此時的`電壓輸入信號Vin小于15mV,說明被測絕緣電阻值超出系統(tǒng)最大值。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繼電器、第二繼電器、第一三極管、第二三極管、第三三極管、第四三極管、第五三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第一電位器、第二電位器、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第三放大器、第四放大器、第五放大器、第六放大器、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三電容、第四電容、第五電容、第六電容、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十五電阻、第十六電阻、第十七電阻、第十八電阻、第十九電阻、第二十電阻、第二十一電阻和第二十二電阻,所述第五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繼電器線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繼電器線圈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放大器的正極電源端和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均接12V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所述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一端均接6V電源的正極,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雙向穩(wěn)壓二極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電位器的滑動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電位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三電容的負極、所述第四電容的負極、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負極電源端、所述第五電容的負極、所述第六電容的負極、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fā)射極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發(fā)射極均接地,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和同時與所述第一電位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同時與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和所述第二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二電位器的滑動端與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負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繼電器觸點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電容的正極連接,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三 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三放大器的輸出端和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繼電器觸點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觸點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所述第一繼電器線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六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觸點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四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所述第四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和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四二極管的正極同時與所述第四放大器的輸出端、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九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同時與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所述第二繼電器線圈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八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輸出端同時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十一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五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五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五放大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十九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fā)射極與所述第二十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十電阻的第二端同時與所述第二十一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容的正極和所述第六放大器的正極輸入端連接,所述第六放大器的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十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五三極管的基極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二二極管、所述第六二極管和所述第八二極管均為發(fā)光二極管。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電源絕緣監(jiān)測中的自動切換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容和所述第二電容均為非極性電容,所述第三電容、所述第四電容、所述第五電容和所述第六電容均為極性電容。
【文檔編號】G01R15/09GK203551631SQ201320691253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11月4日
【發(fā)明者】靖新宇 申請人:成都昊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