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包括:內部設置有溫控元件的溫度控制腔;用于為溫度監(jiān)測器的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的發(fā)熱管,發(fā)熱管的兩個端口分別連接于溫度控制腔的出口和回流口;用于將溫度控制腔內的傳溫介質輸送到發(fā)熱管中的控制器。上述裝置中,通過溫度控制腔和發(fā)熱管形成一個閉合的完整的介質流動回路,在溫度控制腔內設置有溫控元件,可以對傳溫介質進行溫度的控制,控制器可以將溫度控制腔內的溫度調整后的傳溫介質傳遞到發(fā)熱管中,使傳溫介質可以在完整的回路中循環(huán)流動,保證了發(fā)熱管表面各處的溫度值或溫度變化的均勻統(tǒng)一,從而可以為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環(huán)境,便于對測溫傳感器的溫度測量進行校正。
【專利說明】
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測量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輸電線路導線的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在輸電線路導線上的普及和應用,如何校準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的測溫準確性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3]在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中,根據結構分類可以分為測溫傳感器內置型和測溫傳感器外置型。測溫傳感器外置型的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可在恒溫槽中進行測溫準確性校準,而測溫傳感器內置型的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校準方法成為難題,因為裝置的外部殼體以及內部芯片都不能承受傳感器測試過程中的高溫,且裝置整機不防水,所以一般的使用恒溫槽對裝置進行校準的方法不能用于校準傳感器內置型的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
[0004]現(xiàn)有技術中,采用對金屬棒通入大電流的方式使金屬棒升溫,夾在棒體外徑上的溫度檢測器通過內置的測溫傳感器感知到溫度的變化,并傳出變化后的溫度值。然而,這一校準方法中,金屬棒的溫度變化不均勻,因此只能粗略的測試出測溫傳感器跟隨導線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卻不能量化的校準測溫傳感器的測溫準確度性能。
[0005]綜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種針對測溫傳感器內置型的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該校準裝置可以針對測溫傳感器內置型的檢測裝置進行溫度的校準。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8]—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包括:
[0009]內部設置有溫控元件的溫度控制腔;
[0010]用于為所述溫度監(jiān)測器的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的發(fā)熱管,所述發(fā)熱管的兩個端口分別連接于所述溫度控制腔的出口和回流口 ;
[0011]用于將所述溫度控制腔內的傳溫介質輸送到所述發(fā)熱管中的控制器。
[0012]優(yōu)選的,所述發(fā)熱管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和外管,所述內管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的出口連接,所述外管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的回流口連接,所述內管的上端與所述外管的上端連通。
[0013]優(yōu)選的,所述外管上端設置有向內的、用于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的軸向凹槽。
[0014]優(yōu)選的,所述發(fā)熱管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和外管,所述外管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的出口連接,所述內管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的回流口連接,所述內管的上端與所述外管的上端連通。
[0015]優(yōu)選的,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的軸向外凹槽。
[0016]優(yōu)選的,所述溫度控制腔內設置有用于獲取所述傳溫介質溫度的控溫探頭,所述控溫探頭連接于用于控制溫控元件的處理器。
[0017]優(yōu)選的,所述溫控元件包括用于控制傳溫介質升溫的加熱器和/或用于控制傳溫介質降溫的降溫器。
[0018]優(yōu)選的,所述控制器為加壓栗。
[0019]優(yōu)選的,所述處理器包括用于輸入預設的傳輸介質控溫溫度的輸入模塊。
[0020]上述裝置中,通過溫度控制腔和發(fā)熱管形成一個閉合的完整的介質流動回路,在溫度控制腔內設置有溫控元件,可以對傳溫介質進行溫度的控制,控制器可以將溫度控制腔內的溫度調整后的傳溫介質傳遞到發(fā)熱管中,使傳溫介質可以在完整的回路中循環(huán)流動。通過將傳溫介質循環(huán)流動在回路中,保證了發(fā)熱管表面各處的溫度值或溫度變化的均勻統(tǒng)一,從而可以為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環(huán)境,便于對測溫傳感器的溫度測量進行校正。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圖1的A-A向視圖。
[0024]I為發(fā)熱管、11為內管、12為外管、2為溫度控制腔、3為加熱器、4為溫控探頭、5為進液口、6為出液口、7為計量標準溫度計。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6]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該校準裝置可以針對測溫傳感器內置型的檢測裝置進行溫度的校準。
[0027]請參考圖1和圖2,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向視圖。
[002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主要用于為測溫傳感器內置型的溫度檢測器進行溫度的校正,包括溫度控制腔2、發(fā)熱管I和控制器。其中,溫度控制腔2為一個封閉的腔體,用于容納傳溫介質,在腔體上設置有若干個出口和入口,在腔體內部內設置有用于控制傳溫介質的溫度的溫控元件。發(fā)熱管I作為標準溫度源,主要用于為溫度監(jiān)測器的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發(fā)熱管I的兩個端口分別連接于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和回流口,也就是說,溫度控制腔2內的傳溫介質可以通過出口進入發(fā)熱管I,通過發(fā)熱管I后,從發(fā)熱管I的另一個端口進入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控制器用于將溫度控制腔2內的傳溫介質輸送到發(fā)熱管I中,從而形成傳溫介質的循環(huán)流動。
[0029]上述裝置的使用過程如下:首先,將溫度控制腔2內的傳溫介質進行溫度的調整;接著,由控制器將傳溫介質輸送至發(fā)熱管I中,傳溫介質通過發(fā)熱管I,并與發(fā)熱管I產生熱傳遞,傳溫介質通過回流口回到溫度控制腔2。
[0030]上述裝置中,通過溫度控制腔2和發(fā)熱管I形成一個閉合的、完整的介質流動回路,在溫度控制腔2內設置有溫控元件,可以對傳溫介質進行溫度的控制,控制器可以將溫度控制腔2內溫度調整后的傳溫介質傳遞到發(fā)熱管I中,使傳溫介質可以在完整的回路中循環(huán)流動。通過將傳溫介質循環(huán)流動在回路中,保證了發(fā)熱管I表面各處的溫度值或溫度變化的均勻統(tǒng)一,從而可以對測溫傳感器的溫度測量進行校正。
[0031]需要提到的是,上述發(fā)熱管I的結構形狀并不進行具體限制,發(fā)熱管I可以具有多種形態(tài)和結構構成??紤]到上述裝置是為了模擬導線來調整測溫傳感器對導線溫度的測量,所以發(fā)熱管I的結構應盡量與導線的形狀結構類似。
[0032]需要提到的是,上述裝置中的傳溫介質可以為液體介質或者氣體介質,液體介質中可以選擇硅油等。
[0033]針對發(fā)熱管I的結構,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發(fā)熱管I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11和外管12,內管11與外管12的長度基本相同,內管11的下端與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連接,外管12的下端與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連接,內管11的上端與外管12的上端連通,外管12的上端可以為封堵端。上述裝置中,外管12的上端與內管11的上端為連通的回形結構。
[0034]需要提到的是,內管11和外管12均為普通管狀結構。上述實施例所提到的上端和下端僅僅是為了在方向上區(qū)分兩端的不同,并不局限于上端或者是下端,發(fā)熱管I也可以是水平放置或者是斜置的。
[0035]可選的,可以同上述實施例一樣,發(fā)熱管I的入口和出口位于發(fā)熱管I的同一端,也可以分別位于發(fā)熱管I的兩端。由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通過將入口和出口設置在發(fā)熱管I的同一端,可以有效提高發(fā)熱管I的利用率,也可以使與測溫傳感裝置的連接更加便捷。
[0036]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之上,為了方便測溫傳感裝置的計量標準溫度計的設置,可以在外管12的上端設置向內的軸向凹槽,即在外管12上端的端面處設置向外管12內部的凹槽,該凹槽主要用于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
[0037]需要提到的是,本申請中所提供的計量標準溫度計為校準過程中的測量標準。
[0038]上述裝置中,軸向凹槽的設置一方面使計量標準溫度計的放置位置得到了解決,另一方面加大了外管12與計量標準溫度計的接觸面積。
[0039]與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內容類似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發(fā)熱管I的設置方式,發(fā)熱管I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11和外管12,外管12的下端與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連接,內管11的下端與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連接,內管11的上端與外管12的上端連通,類似地,夕卜管12的上端面具有端蓋,用于形成與外部的封堵。
[0040]本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中,將傳熱介質的流動方向進行了調整,即傳熱介質由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由外管12的下端進入發(fā)熱管I,并通過外管12的上端流入內管11,并從內管11的下端流入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
[0041]可選的,為了方便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可以在上述裝置中外管12的外壁上設置用于放置溫度計7的軸向外凹槽。例如,在外管12的外壁上,設置與外管12的軸向相平行的凹槽,將溫度計放置在軸向外凹槽中,并與外管12的外壁相貼合,可以有效的測量發(fā)熱管I的當前溫度。
[0042]由于溫度監(jiān)測裝置的校準裝置是用于對導線的溫度進行模擬的模擬裝置,所以在校準測溫傳感器的時候,需要模擬多種溫度情況,需要保持該溫度不變,并對該溫度進行監(jiān)測。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在上述各個實施例的基礎之上,在溫度控制腔2內設置用于獲取溫度控制腔2內傳溫介質溫度的控溫探頭4,控溫探頭4連接于用于控制溫控元件的處理器。處理器連接溫控元件,并控制溫控元件對溫度控制腔2的溫度調整。通過溫控探頭4對溫度控制腔2的溫度進行監(jiān)測,處理器可以獲取溫度控制腔2內的實時溫度,用于對溫控元件工作的調整。
[0043]常見的溫控元件通常為加熱器3,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具體實施例中,溫控元件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傳溫介質升溫的加熱器3,也可以包括用于控制傳溫介質降溫的降溫器,或者二者同時具備。通過加熱器3、降溫器的作用,可以對傳溫介質的溫度進行不同方向的調整,進而可以使校準裝置能夠模擬更多種情況的導線溫度,使其適用范圍更廣。
[0044]針對上述各個實施例所提供的控制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控制器可以為加壓栗,加壓栗通過壓力方式將溫度控制腔2內的傳溫介質輸送至發(fā)熱管I。
[0045]可選的,控制器并不局限于壓力控制,也可以為其他的輸送方式,如導流方式等。
[0046]可選的,溫度控制腔2還應該包括進液口5和出液口6,用于對內部傳溫介質的用量進行調整。需要提到的是,上述進液口 5和出液口 6并不局限于內部介質一定要采用液體的情況,也可以為氣體。
[0047]在實際使用時,處理器應當包括用于輸入預設的傳輸介質控溫溫度的輸入模塊。
[0048]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設計制造一根直徑22mm、長度600_左右的發(fā)熱棒I,尺寸與測溫傳感器實際應用中監(jiān)測的導線尺徑相同,具體為圓柱體、中空且外型與一截導線基本一致,通過將溫度控制腔2內傳溫介質輸送至入發(fā)熱棒I體內,使發(fā)熱棒I的表面溫度大致維持在-30至150度范圍內。
[0049]發(fā)熱棒I表面溫度應能夠保持均勻、穩(wěn)定,均勻溫度場長度應可以達到400_,均勻溫度場內的最高溫度點和最低溫度點溫度差值不超過0.5°C,發(fā)熱棒表面溫度穩(wěn)定性能達到 ±0.2°C/10min。
[0050]上述發(fā)熱棒配合溫度控制腔2以及液體加壓栗使用,通過液體的不斷循環(huán)保證棒體表面有一段長約400mm、表面溫度穩(wěn)定的區(qū)域,這段區(qū)域可作為是模擬導線發(fā)熱的測試源,以此校準被測輸電線路導線溫度在線監(jiān)測裝置的測溫準確度性能。
[0051 ]上述實施例所提供的裝置具體使用過程如下:
[0052]首先,用戶可以預設目標控制溫度,溫度控制腔2對傳熱介質進行溫度調整,調整至設定的目標控制溫度;
[0053]接著,通過加壓栗將傳熱介質傳送到發(fā)熱管I的內管11中;
[0054]然后,發(fā)熱管I外側夾持的測溫傳感器可以感應到發(fā)熱管I的整體溫度,該溫度基本維持不變;
[0055]最后,傳熱介質由加壓栗的作用回流至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并獲得溫度控制腔2的溫度調整。
[0056]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57]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部設置有溫控元件的溫度控制腔(2); 用于為所述溫度監(jiān)測器的測溫傳感器提供標準溫度的發(fā)熱管(I ),所述發(fā)熱管(I)的兩個端口分別連接于所述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和回流口; 用于將所述溫度控制腔(2)內的傳溫介質輸送到所述發(fā)熱管(I)中的控制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管(I)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11)和外管(12),所述內管(11)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連接,所述外管(12)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連接,所述內管(11)的上端與所述外管(12)的上端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2)上端設置有向內的、用于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7)的軸向凹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熱管(I)包括嵌套連接的內管(11)和外管(12),所述外管(12)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2)的出口連接,所述內管(11)的下端與所述溫度控制腔(2)的回流口連接,所述內管(11)的上端與所述外管(12)的上端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2)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放置計量標準溫度計(7)的軸向外凹槽。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控制腔(2)內設置有用于獲取所述傳溫介質溫度的控溫探頭(4),所述控溫探頭(4)連接于用于控制溫控元件的處理器。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溫控元件包括用于控制傳溫介質升溫的加熱器(3)和/或用于控制傳溫介質降溫的降溫器。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為加壓栗O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溫度監(jiān)測器的校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器包括用于輸入預設的傳輸介質控溫溫度的輸入模塊。
【文檔編號】G01K15/00GK205538031SQ201620111177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日
【發(fā)明人】駱麗, 楊青, 顧冰, 陶定峰, 潘明芳, 陳昊, 徐進
【申請人】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家電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