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帶隙基準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路,特別是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 帶隙基準電路,在集成電路系統(tǒng)中,帶隙基準電路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它具有低溫度系數(shù)、 高電 源抑制比、長期穩(wěn)定等優(yōu)點,通常用來為混頻器(Mixer)、壓控振蕩器(VC0)、信道選通 濾波器(CSF)、模數(shù)轉換器(ADC)、可編程增益放大器(PGA)等模塊提供精確的電壓電流參 考源。
背景技術:
基準電壓源是當代模擬集成電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高新模擬電子技術的 應用與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許多集成電路中,如數(shù)模轉換器。模數(shù)轉換器、線性穩(wěn)壓器都 需要精密而又穩(wěn)定的電壓基準。在精密測量儀器儀表和廣泛應用的數(shù)字通信系統(tǒng)中都經常 把集成基準電壓源用作系統(tǒng)測量和校準的基準。電壓基準電路與線性穩(wěn)壓電路有許多共同 之處。實際上,線性穩(wěn)壓電路從功能上可以看作是一種電壓基準電路,但輸出電流(或功率) 比較大。幾乎表征這兩種電路的所有技術指標都有很大的通用性,不同之處在于電壓基準 電路對與溫漂、精度有關的指標要求比較高。因此,為高性能系統(tǒng)選擇基準電壓源的原則 是
對外圍電路容寬差,以降低系統(tǒng)成本; 溫度系數(shù)低,以減小溫度變化對精度的影響; 長期穩(wěn)定性好,熱滯后小,確保系統(tǒng)的重復性; 噪聲低,減少對系統(tǒng)分辨率的限制; 功耗低,以適合用于電池供電系統(tǒng); 容性負載驅動能力強,以減小動態(tài)負載誤差。鑒于基準電壓源的上述特點,為了滿足各種應用場合的要求,模擬集成電路制造 商推出許多種類的高精度集成基準源。從工作原理角度來看,設計基準電壓源最關鍵的問 題是精度高和溫漂小。1971年,Robert Widla劃時代地提出了帶隙基準的概念,由于采用這種技術的 電壓源電路與其他類型的電壓源相比,更容易與標準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藝兼容,具有更低的電源電壓,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各種模擬集成 電路中。帶隙基準電壓源是一種不依賴于溫度和電源的基準技術,在許多領域都有廣泛應 用。在帶隙基準的諸多特性當中,低溫度系數(shù)及較寬的工作溫度范圍對射頻系統(tǒng)及高分辨 率的模數(shù)、數(shù)模轉換器尤為重要,甚至這種溫度穩(wěn)定性,寬工作溫度范圍,以及基準的抗噪 聲性能可以影響整個系統(tǒng)的精度很性能。
但是近年來,隨著集成電路特征尺寸的不斷減少,電源電壓的不斷降低,系統(tǒng)對高 集成度、高性能的帶隙基準提出了愈來愈迫切的需求?,F(xiàn)在通常采用電流模式的結構可以 獲得任意的輸出電壓值;采用指數(shù)曲率溫度補償技術來減小溫度系數(shù);采用高增益深度負反饋回路來減小電源電壓對基準電壓的影響,從而來提高電源抑制比;采用低壓差線性穩(wěn) 壓器來穩(wěn)定輸出電壓等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設計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帶隙基準 電路,該帶隙基準不僅可以獲得較低的溫度系數(shù),還可以驅動很大容性范圍的負載。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帶隙基準電路,特點是該電路包括 啟動電路模塊A、帶隙基準模塊B、鉗位運算放大器D和基于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輸出驅動 模塊C,其中啟動電路模塊A包括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 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和第七MOS管M7 ;帶隙基準模塊B包括第一鏡像電流 管M8、第一晶體管Q1、第二鏡像電流管M9、第三鏡像電流管M10、第二晶體管Q2、第一電阻 R1、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第三晶體管Q3及第二電阻R2 ;鉗位運算放大器D包括第一尾電流 管Ni、第二尾電流管N2、第三尾電流管P1、第四尾電流管P2、第五尾電流管P3,第一差分輸 入管P4、第二差分輸入管P5,第一負載管N3、第二負載管N4、第三負載管N5、第一零點補償 電阻Rz及第一零點補償電容Cz ;基于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輸出驅動模塊C包括第五鏡像 電流管M12、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第六尾電流管M18、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第四差分輸入管 M17、第四負載管M14、第五負載管M15、第二零點補償電阻R3、第二零點補償電容Cl、調整管 M19、第一分壓電阻R4及第二分壓電阻R5 ;
所述第一 MOS管Ml的源端接電源端VDD、柵端接地;第一 MOS管Ml的漏端、第二 MOS 管M2的漏端和第三MOS管M3的柵端相連;第二 MOS管M2的源端接地;第二 MOS管M2的 柵端、第五MOS管M5的柵端、漏端、第四MOS管M4的漏端和第七MOS管M7的柵端相連;第 三MOS管M3的源端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端、第四MOS管M4的柵端、第六MOS管M6的 柵端、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柵端、第二鏡像電流管M9的柵端、第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柵端、 第四鏡像電流管Mll的柵端、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的柵端、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輸出端、第 六MOS管M6的漏端和第七MOS管M7的漏端相連;第四MOS管M4的源端接電源端VDD ;第 五MOS管M5的源端接地;第六MOS管M6的源端接電源端VDD ;第七MOS管M7的源端接地; 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源端接電源VDD ;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漏端、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負 輸入端VIN和第一晶體管Ql的發(fā)射極相連;第一晶體管Ql的基極、集電極和地相連;第二 鏡像電流管M9的源端與電源端VDD相連;第二鏡像電流管M9的漏端、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 正輸入端VIP和第一電阻Rl的一端相連;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和第二晶體管Q2的發(fā)射極 相連;第二晶體管Q2的基極、集電極和地相連;第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 連;第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漏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和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的柵端相連;第 二電阻R2的另一端和第三晶體管Q3的發(fā)射極相連;第三晶體管Q3的基極、集電極和地相 連;第四鏡像電流管Mll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四鏡像電流管Mll的漏端和鉗位運算 放大器D的電流輸入端BIAS相連;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的源端和電源端相連;第五鏡像電 流管M12的漏端、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的漏端、柵端和第六尾電流管M18的柵端相連;第六 鏡像電流管M13的源端和地相連;第四負載管M14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四負載管 M14的漏端、柵端和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的漏端相連;第五負載管M15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五負載管M15的漏端、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的漏端、第二零點補償電阻R3的一端和 調整管M19的柵端相連;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的柵端、調整管M19的漏端和第一分壓電阻 R4的一端相連;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的源端、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的源端和第六尾電流管 M18的漏端相連;第六尾電流管M18的源端和地相連;調整管M19的源端和電源端相連;第 二零點補償電阻R3的另一端和第二零點補償電容Cl的一端相連;第二零點補償電容Cl的 另一端和地相連;第一分壓電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二分壓電阻R5的一端相連;第二分壓電 阻R5的另一端和地相連;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第一尾電流管m的漏端、柵端、第二尾電流 管N2的柵端和第四鏡像電流管Mll的漏端相連;第一尾電流管m的源端和地相連;第二尾 電流管N2的源端和地相連;第二尾電流管N2的漏端、第三尾電流管Pl的漏端、柵端、第四 尾電流管P2的柵端和第五 尾電流管P3的柵端相連;第三尾電流管Pl的源端和電源端VDD 相連;第四尾電流管P2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四尾電流管P2的漏端、第一差分輸入 管P4的源端和第二差分輸入管P5的源端相連;第一差分輸入管P4的漏端、第一負載管N3 的漏端、柵端和第二負載管N4的柵端相連;第二差分輸入管P5的漏端、第二負載管N4的漏 端、第二負載管N5的柵端和第一零點補償電阻Rz的一端相連;第一負載管N3的源端與地 相連;第二負載管N4的源端與地相連;第五尾電流管P3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五尾 電流管P3的漏端、第三負載管N5的漏端和第一零點補償電容Cz的一端相連;第一零點補 償電容Cz的另一端和第一零點補償電阻Rz的另一端端相連。所述第一 MOS管Ml、第四MOS管M4、第六MOS管M6、第一鏡像電流管M8、第二鏡 像電流管M9、第三鏡像電流管M10、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第四負載管 M14、第五負載管M15、調整管M19、第三尾電流管P1、第四尾電流管P2、第五尾電流管P3、第 一差分輸入管P4及第二差分輸入管P5為PMOS管;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五MOS 管M5、第七MOS管M7、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第六 尾電流管M18、第一尾電流管W、第二尾電流管N2、第一負載管N3、第二負載管N4及第三負 載管N5為NMOS管。本發(fā)明通過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作為帶隙基準的輸出驅動,可以實現(xiàn)寬范圍的容性 負載。同樣,通過低壓線性穩(wěn)壓器,可以得到較低的輸出帶隙基準電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本發(fā)明使用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作為輸出緩沖,獲得了較低的輸出帶隙基準電壓, 同時實現(xiàn)寬范圍的容性負載。(2)、本發(fā)明的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使用的一級放大器,無需片外電阻電壓進行頻 率補償,實現(xiàn)完全片內集成。
圖1為本發(fā)明的帶隙基準電路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的鉗位運算放大器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然而實施例僅是本發(fā)明可 選實施方式的舉例,其所公開的特征僅用于說明及闡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參閱圖1,現(xiàn)詳述本發(fā)明的主要工作過程
本發(fā)明包含啟動電路模塊A、帶隙基準模塊B、鉗位運算放大器D和基于低壓差線性穩(wěn) 壓器的輸出驅動模塊C四部分。電路啟動(模塊A)是這樣實現(xiàn)的當整個電路上電時,Ml 管開啟,M3管的柵極電壓上升,從而使得M3管處于飽和狀態(tài),M3的漏極電壓下降,使得M4、 M6飽和。電流通過電流鏡鏡像到主電路中區(qū),從而使得整個電路正常工作。此時M4的漏極 電壓上升,從而使得M2導通,M2的漏極電壓下降,使得M3的柵極電壓下降,導致M3截止。 電路低溫度系數(shù)的基準電壓(模塊B)是這樣實現(xiàn)的將兩個相反溫度系數(shù)的值通過適當?shù)?比例進行相加,從而得到一個零溫度系數(shù)的電壓值。雙極型晶體管的基極發(fā)射極電壓具有 負的溫度系數(shù),而兩個雙極型晶體管工作 在不同的電流時,兩個基極發(fā)射極電壓的差值與 溫度成正比。運算放大器(模塊D)的“鉗位”是這樣實現(xiàn)的將運算放大器的負反饋端接在 Ql支路,正反饋端接在Q2支路上,當正端電壓偏高時,Δ Vin增大,OP輸出端的電壓值增大, Μ8、Μ9的柵極電壓增大,QU Q2支路上的電流減小,Rl電阻上的壓降降低,OP正反饋端的 電壓值下降,這是一個負反饋系統(tǒng)。當增益很大時,OP兩個輸入端的數(shù)值趨于相等。低壓 高驅動能力的輸出(模塊C)時這樣實現(xiàn)的對于傳統(tǒng)的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而言,由于其輸 出阻抗很高,且受輸出負載的影響很大,整個回路的穩(wěn)定性很差,傳統(tǒng)的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 多數(shù)采用片外電容電阻進行零點補償,一般電容的值都比較大,相應的版圖面積也很大,無 法實現(xiàn)片內集成;本發(fā)明使用改進型的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來增加輸出帶載能力;使用一級 差分運算放大器作為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誤差放大器,在誤差放大器的輸出端,即調整管 的柵極輸入端并聯(lián)一條電阻電容串聯(lián)的支路,從而引入一個零點,滿足60度的相位裕度要 求,降低頻率補償?shù)碾y度,從而很好的實現(xiàn)片內集成的目的。同時,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還可 以通過電阻分壓獲得較低的輸出電壓值。
權利要求
1. 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帶隙基準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電 路包括啟動電路模塊(A)、帶隙基準模塊(B)、鉗位運算放大器(D)和基于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 器的輸出驅動模塊(C),其中啟動電路模塊(A)包括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 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第五MOS管(M5)、第六MOS管(M6)和第七MOS管(M7);帶 隙基準模塊(B)包括第一鏡像電流管(M8)、第一晶體管(Q1)、第二鏡像電流管(M9)、第三鏡 像電流管(M10)、第二晶體管(Q2)、第一電阻(R1)、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第三晶體管(Q3) 及第二電阻(R2);鉗位運算放大器(D)包括第一尾電流管(Ni)、第二尾電流管(N2)、第三尾 電流管(P1)、第四尾電流管(P2)、第五尾電流管(P3),第一差分輸入管(P4)、第二差分輸入 管(P5),第一負載管(N3)、第二負載管(N4)、第三負載管(N5)、第一零點補償電阻(Rz)及 第一零點補償電容(Cz);基于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輸出驅動模塊(C)包括第五鏡像電流管 (M12)、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第六尾電流管(M18)、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第四差分輸入 管(M17)、第四負載管(M14)、第五負載管(M15)、第二零點補償電阻(R3)、第二零點補償電 容(Cl)、調整管(M19)、第一分壓電阻(R4)及第二分壓電阻(R5);所述第一 MOS管(Ml)的源端接電源端(VDD)、柵端接地;第一 MOS管(Ml)的漏端、第二 MOS管(M2)的漏端和第三MOS管(M3)的柵端相連;第二 MOS管(M2)的源端接地;第二 MOS 管(M2)的柵端、第五MOS管(M5)的柵端、漏端、第四MOS管(M4)的漏端和第七MOS管(M7) 的柵端相連;第三MOS管(M3)的源端接地;第三MOS管(M3)的漏端、第四MOS管(M4)的柵 端、第六MOS管(M6)的柵端、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柵端、第二鏡像電流管(M9)的柵端、第 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柵端、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的柵端、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的柵端、 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輸出端、第六MOS管(M6)的漏端和第七MOS管(M7)的漏端相連;第四 MOS管(M4)的源端接電源端(VDD);第五MOS管(M5)的源端接地;第六MOS管(M6)的源端 接電源端(VDD);第七MOS管(M7)的源端接地;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源端接電源(VDD); 第一鏡像電流管(M8)的漏端、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負輸入端(VIN)和第一晶體管(Ql)的 發(fā)射極相連;第一晶體管(Ql)的基極、集電極和地相連;第二鏡像電流管(M9)的源端與電 源端(VDD)相連;第二鏡像電流管(M9)的漏端、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正輸入端(VIP)和第 一電阻(Rl)的一端相連;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和第二晶體管(Q2)的發(fā)射極相連;第二晶 體管(Q2)的基極、集電極和地相連;第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 三鏡像電流管(MlO)的漏端、第二電阻(R2)的一端和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的柵端相連;第 二電阻(R2)的另一端和第三晶體管(Q3)的發(fā)射極相連;第三晶體管(Q3)的基極、集電極和 地相連;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四鏡像電流管(Mil)的漏端 和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電流輸入端(BIAS)相連;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的源端和電源端 相連;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的漏端、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的漏端、柵端和第六尾電流管 (M18)的柵端相連;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的源端和地相連;第四負載管(M14)的源端和電 源端(VDD)相連;第四負載管(M14)的漏端、柵端和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的漏端相連;第五 負載管(M15)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五負載管(M15)的漏端、第四差分輸入管(M17) 的漏端、第二零點補償電阻(R3)的一端和調整管(M19)的柵端相連;第三差分輸入管(M16) 的柵端、調整管(M19)的漏端和第一分壓電阻(R4)的一端相連;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的源 端、第四差分輸入管(M17)的源端和第六尾電流管(M18)的漏端相連;第六尾電流管(M18) 的源端和地相連;調整管(M19)的源端和電源端相連;第二零點補償電阻(R3)的另一端和第二零點補償電容(Cl)的一端相連;第二零點補償電容(Cl)的另一端和地相連;第一分壓 電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二分壓電阻(R5)的一端相連;第二分壓電阻(R5)的另一端和地相 連;鉗位運算放大器(D)的第一尾電流管(Ni)的漏端、柵端、第二尾電流管(N2)的柵端和第 四鏡像電流管(Mil)的漏端相連;第一尾電流管(Ni)的源端和地相連;第二尾電流管(N2) 的源端和地相連;第二尾電流管(N2)的漏端、第三尾電流管(Pl)的漏端、柵端、第四尾電流 管(P2)的柵端和第五尾電流管(P3)的柵端相連;第三尾電流管(Pl)的源端和電源端(VDD) 相連;第四尾電流管(P2)的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四尾電流管(P2)的漏端、第一差 分輸入管(P4)的源端和第二差分輸入管(P5)的源端相連;第一差分輸入管(P4)的漏端、第 一負載管(N3)的漏端、柵端和第二負載管(N4)的柵端相連;第二差分輸入管(P5)的漏端、 第二負載管(N4)的漏端、第二負載管(N5)的柵端和第一零點補償電阻(Rz)的一端相連;第 一負載管(N3)的源端與地相連;第二負載管(N4)的源端與地相連;第五尾電流管(P3)的 源端和電源端(VDD)相連;第五尾電流管(P3)的漏端、第三負載管(N5)的漏端和第一零點 補償電容(Cz)的一端相連;第一零點補償電容(Cz)的另一端和第一零點補償電阻(Rz)的 另一端端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準電路,其特征在于第一 MOS管(Ml)、第四MOS管(M4)、 第六MOS管(M6)、第一鏡像電流管(M8)、第二鏡像電流管(M9)、第三鏡像電流管(M10)、第 四鏡像電流管(Mil)、第五鏡像電流管(M12)、第四負載管(M14)、第五負載管(M15)、調整管 (M19)、第三尾電流管(P1)、第四尾電流管(P2)、第五尾電流管(P3)、第一差分輸入管(P4) 及第二差分輸入管(P5)為PMOS管;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五MOS管(M5)、 第七MOS管(M7)、第六鏡像電流管(M13)、第三差分輸入管(M16)、第四差分輸入管(M17)、 第六尾電流管(M18)、第一尾電流管(Ni)、第二尾電流管(N2)、第一負載管(N3)、第二負載 管(N4)及第三負載管(N5)為NMOS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輸出帶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的低溫度系數(shù)CMOS帶隙基準電路,該帶隙基準電路包括啟動電路模塊、帶隙基準模塊、鉗位運算放大器和基于LDO的輸出驅動模塊;其中啟動電路模塊的輸出端和帶隙基準模塊的輸入端相連;帶隙基準模塊的輸出端和輸出驅動模塊的輸入端相連;輸出驅動模塊的輸出端輸出所需的帶隙基準電壓。本發(fā)明采用低壓差線性穩(wěn)壓器作為輸出緩沖級,不僅滿足了高驅動能力的要求,同時可以獲得較低的電壓輸出。
文檔編號G05F1/56GK102073332SQ20101060948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28日
發(fā)明者任旭, 張潤曦, 徐倩龍, 朱彤, 蔣穎丹, 袁圣越, 許帥, 謝淼, 賴宗聲, 馬聰, 黃飛, 黃龍 申請人: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