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特別是關于一種拆裝簡便、且可防止未經允許私自拆開電腦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
背景技術:
常見的固定電腦側板的方式可分為多種,通常應用最廣的一種方式是直接用螺絲將電腦側板鎖固在電腦機架上,但是用這種方式固定電腦側板需用多個螺絲加以鎖固,且在電腦側板的裝卸過程中都要借助螺絲起子,造成電腦側板的裝配及拆卸過程極為繁鎖,浪費人力及工時。
隨著電腦不斷改善,出現了一些裝卸較為方便的電腦側板固定裝置,如臺灣專利申請第87213422號,該技術是在電腦側板一內側緣壓折出一折邊,該折邊分別延伸出多個向內傾斜的卡鉤,另一側邊緣壓折有L型折板,在L型折板上分別設有多個穿孔,其中該卡鉤可樞接入后板二側邊的穿槽中,而螺栓則可裝設在穿孔中而將該側板固定在前板上。但是這種技術在裝拆電腦側板時仍須借助螺絲起子將螺絲擰固而將側板固定在電腦機架上,其組裝過程繁瑣費時。且上述電腦側板固定裝置均無法有效防止未經允許私自拆開電腦的現象發(fā)生。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拆裝簡便、且可防止未經允許私自拆開電腦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主要包括一電腦機架、一第一側板、一滑塊及一頂蓋。該第一側板主要包括一側護板及由該側護板的一側成一定角度彎折延伸出的一頂護板,且該側護板與該頂護板交接處向該頂護板內側面同向垂直突伸出多個倒鉤;該頂蓋是固定在該電腦機架上的,其一側設有一用來容置該滑塊的滑槽,并設有連通到該滑槽的多個通孔;該滑塊是容置在該頂蓋的滑槽內的,其主要包括一滑條與一操作部,該滑條的一側壁上對應該頂蓋的通孔設有多個用來與該第一側板的倒鉤相扣合的卡扣孔,其一端裝設有一用來與該滑槽相抵壓的彈簧。該第一側板的倒鉤可穿過該頂蓋的通孔而與該滑塊的卡扣孔相扣合而將該第一側板鎖固到電腦機架上,而施力作用于該操作部即可解除該倒鉤與該卡扣孔之間的扣合關系而打開該第一側板。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具有拆裝簡便、且可防止未經允許私自拆開電腦的優(yōu)點。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第一側板的另一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頂蓋與滑塊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滑塊的另一立體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頂蓋與滑塊的立體組合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第一側板組裝時的部分剖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的第一側板組裝完畢時的部分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電腦側板卡扣結構主要包括一電腦機架80、一第一側板10、一頂蓋30及一滑塊60。
該電腦機架80主要包括一前板82、一后板84、一頂板91、一底板92及一第二側板93。該底板92的一側緣向上垂直彎折出一折邊94,該頂板91的一側緣設有多個螺孔95,而該頂板91的一端突伸出一鎖片96,該鎖片96上設有一鎖孔97,且該第二側板93與頂板91之間形成一空腔98。
請參閱圖2,該第一側板10主要包括一側護板12、一頂護板14及一鋼板16。該頂護板14是沿該側護板12的一側成一定角度向外彎折延伸而出的,且該側護板12與該頂護板14的連接處向該頂護板14內側面同向突伸出多個倒鉤18,該倒鉤18上設有一肋片19與該頂護板14相連以增加其強度。該鋼板16是裝設在側護板12的內側的,其中該鋼板16相對該頂護板14的另一側連續(xù)彎折形成一用來與電腦機架80的折邊94相卡合的卡合部22。
請一齊參閱圖3至圖5,該頂蓋30是裝設在該電腦機架80的頂板91上的,其主要包括一主體部32、由該主體部32一側延伸出的一突伸部34及由該主體部32另一側延伸出的一壓固部36。該突伸部34與主體部32交接處設有一用來容置該滑塊60的滑槽38,該滑槽38的一端設有一抵壓端39,該滑槽38的兩側壁40、42頂部對應設有多個擋止塊44,且該突伸部34上設有連通到該滑槽38的多個可供該第一側板10的倒鉤18穿插的通孔48。該突伸部34上還設有多個螺絲槽50,借助螺絲52與該電腦機架80頂部的螺孔95相螺合即可將該頂蓋30鎖固到該電腦機架80上。該壓固部36可容置在該電腦機架80的第二側板93與頂板91形成的空腔98中而被該第二側板93壓固到電腦機架80上。
該滑塊60主要包括一截面呈T形的滑條61及一操作部63。該滑條61兩側緣設有多個缺口66,該缺口66可與該頂蓋30的擋止塊44相配合以限制該滑塊60滑動。該滑條61的一側壁68上對應該頂蓋30滑槽38的通孔48設有多個用來與該第一側板10的倒鉤18相扣合的卡扣孔70,該滑條61的一端設有一用來與彈簧74的一端相套設連接的十字形突塊72,其中該彈簧74另一端是抵壓在滑槽38的抵壓端39上的。當滑塊60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該彈簧74抵壓在該滑塊60上,而使該滑塊60缺口66的抵止側76與該頂蓋30的擋止塊44相抵止。該滑塊60的另一端則設有一弧狀操作部63,且該操作部63上設有一鎖孔79。
請一齊參閱圖6和圖7,將該電腦第一側板10裝配到電腦機架80上時,先使第一側板10的卡合部22與電腦機架80的折邊94相卡合,然后以卡合部22與折邊94結合處為軸朝向電腦機架80旋轉并推壓該第一側板10,使該第一側板10的倒鉤18穿過頂蓋30的通孔48而與該滑塊60的卡扣孔70相抵壓,該滑塊60在倒鉤18的抵壓作用下朝向滑槽38抵壓端39滑動并壓縮彈簧74。當倒鉤18完全進入卡扣孔70后,該滑塊60在彈簧74的彈性回復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從而鎖固該第一側板10的倒鉤18并完成組裝。而拆卸該第一側板10時,則須先施力作用在該滑塊60的操作部63上,使該滑塊60朝向滑槽38抵壓端39滑動,才可解除該倒鉤18與卡扣孔70的扣合,然后再施力作用在該第一側板10上使其脫離該電腦機架80。該電腦側板卡扣結構還可借助一鎖具(圖未示)穿插該滑塊60的鎖孔79與電腦機架80的鎖孔97,使該滑塊60無法滑動并使該倒鉤18無法脫出卡扣孔70,從而達到不開鎖具則無法拆卸第一側板10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包括一電腦機架、一第一側板、一頂蓋及一滑塊,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板上設有多個倒鉤;該頂蓋是固定在該電腦機架上的,其一側設有一滑槽,并設有連通到該滑槽的多個通孔;該滑塊是容置在該頂蓋的滑槽內的,其上對應該頂蓋的通孔設有多個用來與該第一側板的倒鉤相扣合的卡扣孔,且該滑條的一端裝設有一彈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腦機架包括一前板、一后板、一頂板、一底板及一第二側板,該頂板上設有一開有鎖孔的鎖片,而該第二側板與該頂板之間形成一空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板包括一側護板、沿該側護板的一側彎折延伸出的頂護板、及一裝設在該側護板上的鋼板。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倒鉤是由該側護板與該頂護板的連接處向該頂護板內側面同向突伸而出的。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電腦機架的底板一側緣向上垂直彎折出一折邊,而該鋼板相對該頂護板的一側連續(xù)彎折形成一卡合部。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頂蓋是固定在該電腦機架的頂板上的,其包括一主體部、由該主體部一側延伸出的一突伸部、及由該主體部的另一側延伸出的壓固部,該壓固部可容置在該第二側板與該頂板形成的空腔內。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滑槽是設在該突伸部與該主體部的交接處的,且該滑槽設有一用來抵壓該彈簧的抵壓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突伸部上設有連通到該滑槽的多個通孔。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滑槽的兩側壁頂部對應設有多個擋止塊。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滑塊包括一截面呈T形的滑條及一操作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滑塊的另一端設有一用來與彈簧的一端相套接的十字形突塊。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滑條的兩側緣設有多個可與該頂蓋的擋止塊相配合以限制該滑塊滑動的缺口。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操作部上對應該電腦機架鎖固片的鎖孔設有一可借助一鎖具鎖固而使該滑塊無法滑動的鎖孔。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板的倒鉤可穿過該頂蓋的通孔而與該滑塊的卡扣孔相抵壓,該滑塊在倒鉤的抵壓作用下朝向滑槽抵壓端滑動并壓縮彈簧,而倒鉤完全進入該卡扣孔后該滑塊在彈性回復力作用下返回初始位置,從而使該倒鉤與該卡扣孔扣合。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其特征在于施力作用在該滑塊的操作部上使該滑塊朝向該滑槽的抵壓端滑動,即可解除該倒鉤與該卡扣孔的扣合從而打開該第一側板。
專利摘要一種電腦側板卡扣結構,包括一電腦機架、一第一側板、一滑塊及一頂蓋。該第一側板主要包括一側護板及由該側護板的一側成一定角度彎折延伸出的一頂護板,且該側護板與該頂護板交接處向該頂護板內側面同向垂直突伸出多個倒鉤;該頂蓋是固定在該電腦機架上的,其一側設有一用來容置該滑塊的滑槽,并設有連通到該滑槽的多個通孔;該滑塊主要包括一滑條與一操作部,該滑條的一側壁上對應該頂蓋的通孔設有多個卡扣孔,其一端裝設有一用來與該滑槽相抵壓的彈簧。該第一側板的倒鉤可穿過該頂蓋的通孔而與該滑塊的卡扣孔相扣合,而施力作用于該操作部即可解除該倒鉤與該卡扣孔之間的扣合關系而打開該第一側板。
文檔編號G06F1/16GK2522909SQ0127135
公開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2月20日
發(fā)明者陳允隆, 劉宇泰, 陳榮基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