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特別是指計算機主機(如臺式計算機、迷你型計算機、信息家電平臺或其它小型計算機系統(tǒng))內(nèi)部的主機板與硬盤或光驅(qū)之間的連接。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電子化的快速發(fā)展,使日常生活中的各項設施已逐步由電子設備取代。再者集成電路的工藝縮小與其功能逐漸強大,使現(xiàn)今電子設備無不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fā)展。而其中又以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最為成熟及穩(wěn)定,且計算機由于其功能強大、高擴充性也早已廣泛深入各領域階層使用,使計算機已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請參閱圖1,其所繪示為公知計算機主機內(nèi)部的示意圖。計算機主機40內(nèi)部主要有一主機板41及與其它周邊裝置連接組成。其中主機板41可謂是整個計算機的中樞控制平臺。主機板41上主要設有功能強大的芯片組、擴充插槽、中央處理器、內(nèi)存,并借助主機板41連接周邊存取裝置(如硬盤、光驅(qū))作為數(shù)據(jù)的存取。而為了能讓周邊存取裝置能正常工作,如圖1所示的硬盤42設有傳輸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421及傳輸電源的電源傳輸端口422,電源傳輸端口422連接于電源供應器43的一電源排線45,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421則連接一數(shù)據(jù)排線44于主機板41上的整合式電子設備(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IDE)連接器(connector),簡稱IDE連接器411。因此硬盤42工作時的電源信號經(jīng)由電源排線45傳輸,數(shù)據(jù)信號則經(jīng)由數(shù)據(jù)排線44傳輸,并使硬盤42能受主機板41上的芯片組控制作數(shù)據(jù)存取,而光驅(qū)的連接方式也同于硬盤。
然而硬盤42或光驅(qū)將數(shù)據(jù)排線44與電源排線45分開連接于主機板41與電源供應器43的連接方式,往往受計算機機殼內(nèi)部空間限制,過多的排線會造成使用者在組裝或維修連接上的不方便,且當連接有多臺的硬盤或光驅(qū)時這種情況更為嚴重,再者過多的排線也會造成計算機機殼內(nèi)部的散熱效率變差。
于是,本實用新型人有鑒于上述缺點,終于提出一種“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了上述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種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通過一轉接卡將硬盤或光驅(qū)的數(shù)據(jù)排線及電源排線整合為單一排線輸出與計算機主機板連接,因此可減少計算機主機內(nèi)部的排線數(shù)量,并使計算機主機內(nèi)的可用空間增加。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硬盤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其中,包括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一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一端子與該硬盤接口相接;一第二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二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二端子與該硬盤電源相接;一第三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三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三端子,且這些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別電性連接這些第三端子。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光驅(qū)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其中,轉接卡由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一第三連接器及一第四連接器組成,該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分別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而該第一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一端子,該第二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二端子,該第三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三端子,該第四連接器設有多個第四端子,且這些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四端子分別電性連接這些第三端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其中,所述的這些第一端子與該光驅(qū)接口相接、該第二端子與該光驅(qū)電源相接、以及該第四端子與該光驅(qū)的音源輸出相接。
為了更有效的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包括
一計算機主機,具有一主機板及硬盤;及一轉接卡,該轉接卡與該硬盤的接口及電源相接,并借助一連接排線連接于該主機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所述的連接排線與該主機板的設有電源接腳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電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器。
為了進一步有效的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包括一計算機主機,具有一主機板及光驅(qū);及一轉接卡,該轉接卡與該光驅(qū)的接口及電源相接,并借助一連接排線連接于該主機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所述的連接排線與該主機板的設有電源接腳及音源接腳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電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中,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音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音源連接器。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硬盤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包括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設于印刷電路板上并與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一端子;一第二連接器設于印刷電路板上并與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第二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二端子;及一第三連接器設于印刷電路板上并與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第三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三端子,且該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端子。
如上所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光驅(qū)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轉接卡由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一第三連接器及一第四連接器組成;其中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分別設于印刷電路板上,并與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而第一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一端子,第二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二端子,第三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三端子,第四連接器設有多個第四端子,且該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四端子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端子。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與公知的技術相比具有如下述的特點。
(1)轉接卡具有轉接及整合的功能,可將光驅(qū)或硬盤的各傳輸端口(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電源傳輸端口或音源傳輸端口)整合成具有單一傳輸端口,并可同時供數(shù)據(jù)信號、電源信號及音源信號傳輸。
(2)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組合后,轉接卡一側直接與硬盤或光驅(qū)連接,另一側僅需用一連接排線連接于主機板,即可讓硬盤或光驅(qū)正常工作,可有效增加計算機主機內(nèi)部的可用空間,以及在對硬盤與光驅(qū)組裝與維修的過程中能更為便利。
(3)主機板的擴充型IDE連接器雖然增加電源接腳及音源接腳,但也可單獨連接40針排線,而可以兼容于傳統(tǒng)IDE連接器使用。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及技術內(nèi)容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然而,所示附圖僅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圖1是公知計算機主機內(nèi)部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的示意圖;圖3A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的第一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3B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的第二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3C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的第三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連接于計算機主機內(nèi)的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主機板的擴充型IDE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轉接卡的示意圖;圖7A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轉接卡的第四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7B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轉接卡的第三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轉接卡連接于計算機主機內(nèi)的示意圖;及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主機板的擴充型IDE連接器的接腳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圖1至圖9中涉及如下圖號印刷電路板10,第一連接器11,第一端子111,第二連接器12,第二端子121,第三連接器13,第三端子131,第四連接器14,第四端子141,計算機主機20,主機板21,擴充型IDE連接器211,擴充型IDE連接器211’電源連接器212,音源連接器213,硬盤22,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221,電源傳輸端口222,電源供應器23,電源排線231,連接排線24,光驅(qū)25,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251,電源傳輸端口252,音源傳輸端口253,計算機主機40,主機板41,IDE連接器411,硬盤42,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421,電源傳輸端口422,電源供應器43,數(shù)據(jù)排線44,電源排線45。
請參閱圖2,其所繪示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轉接卡的示意圖。轉接卡是用來將硬盤或光驅(qū)中的數(shù)據(jù)排線及電源排線整合為單一排線輸出于主機板。轉接卡是由一印刷電路板10、一第一連接器11、一第二連接器12及一第三連接器13所組成。其中第一連接器11設于印刷電路板10上并與印刷電路板10電性連接,第一連接器11包括有多個第一端子111;第二連接器12設于印刷電路板10上并與印刷電路板10電性連接,第二連接器12包括有多個第二端子121,且第一連接器11與第二連接器12設于印刷電路板10的同一側;第三連接器13設于印刷電路板10上并與印刷電路板10電性連接,第三連接器13包括有多個第三端子131,且該第一端子111及第二端子121分別電性連接該第三端子131。
請同時參閱圖3A至圖3C所示。而為了方便下述說明各連接器上的端子標示有實際連接時所對應的接腳定義。第一連接器11用以連接于硬盤或光驅(qū)的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子111的數(shù)目為40針接腳,而可以連接于IDE接口的硬盤或光驅(qū)。第二連接器12具有4針接腳的第二端子121,第二連接器12用以連接于硬盤或光驅(qū)的電源傳輸端口。第三連接器13具有50針接腳的第三端子131,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1~40分別電性連接于第一連接器11的接腳編號1~40,而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41~44電性連接于第二連接器12的GND接腳編號2及3,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45、47、49電性連接于第二連接器12的+5V接腳編號1,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46、48、50電性連接于第二連接器12的+12V接腳編號4。
請同時參閱圖4及圖5所示。轉接卡在實際使用時連接于硬盤22與主機板21之間。第一連接器11直接與硬盤22的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221連接,第二連接器12直接與硬盤22的電源傳輸端口222連接,第三連接器13則以一連接排線24(如支持ATA33接口的標準50針排線或支持ATA100/133接口的100針排線)連接于主機板21上的一擴充型IDE連接器211。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是將主機板21上原本的IDE連接器增加電源接腳及改變主機板21的設計(Layout),使得經(jīng)過改良的擴充型IDE連接器211能同時具有數(shù)據(jù)信號及電源信號并存的傳輸能力。而其中擴充型IDE連接器211的接腳編號1~40兼容于原本的IDE連接器,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從接腳編號41~50則為新增加的電源接腳,且新增加的電源接腳編號41~50電性連接于主機板21的電源連接器212,而電源供應器23以一電源排線231連接于電源連接器212,因此擴充型IDE連接器211即可以獲得電源供應。其中擴充型IDE連接器211的接腳編號41~44為GND接腳,接腳編號45、47、49為+5V接腳,接腳編號46、48、50為+12V接腳,而將+5V及+12V的接腳設于擴充型IDE連接器211的兩側可以減少彼此間的電源干擾。
因此轉接卡一側直接與硬盤22連接,轉接卡另一側以連接排線24與主機板21的擴充型IDE連接器211連接,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則增設有電源接腳,如此即可以使得硬盤22借助轉接卡達到僅通過一條連接排線24與主機板21連接,而此連接排線24同時具有數(shù)據(jù)信號及電源信號的傳輸,而可以讓硬盤22正常工作。
請參閱圖6所示。在第一實施例中轉接卡可供硬盤或光驅(qū)轉接使用,然而在供光驅(qū)使用時,由于光驅(qū)具有音源傳輸端口(包括有CD_R、CD_L、CD_GND等接腳),而為了讓光驅(qū)經(jīng)由轉接卡轉接后也保有音源輸出的功能,在第二實施例中將轉接卡新增一第四連接器14。第四連接器14設于印刷電路板10上并與印刷電路板10電性連接,第四連接器14與第一連接器11及第二連接器12位于印刷電路板10同一側,第四連接器14包括有多個第四端子141,且該些第四端子141電性連接于該些第三端子131。
請同時參閱圖7A及圖7B所示。第四連接器14用以連接于光驅(qū)的音源傳輸端口,第四連接器14具有4針接腳的第四端子141并分別電性連接干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42、44、46。而第三連接器13的接腳編號1~40依舊與第一連接器11的接腳編號1~40(如圖3A)電性連接,第三連接器13其它的接腳編號41、43、45、46~50則與第二連接器12的接腳編號1~4(如圖3B)電性連接。
請同時參閱圖8及圖9所示。轉接卡在實際使用時連接于光驅(qū)25與主機板21之間。第一連接器11直接與光驅(qū)25的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251連接,第二連接器12直接與光驅(qū)25的電源傳輸端口252連接,第四連接器14直接與光驅(qū)25的音源傳輸端口253連接,第三連接器13則以一連接排線24(如支持ATA33接口的標準50針排線或支持ATA100/133接口的100針排線)連接于主機板21上的一擴充型IDE接器211’。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是將主機板21上原本的IDE連接器增加電源接腳、音源接腳及改變主機板21的設計(Layout),使得經(jīng)過改良的擴充型IDE連接器211’能同時具有數(shù)據(jù)信號、電源信號及音源信號并存的傳輸能力。而其中擴充型IDE連接器211’的接腳1~40兼容于原本的IDE連接器,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從接腳41~50則為新增加的電源接腳及音源接腳。
擴充型IDE連接器211’新增加的電源接腳包括有接腳編號41、43、45、47~50電性連接于主機板21的電源連接器212,而可以從電源供應器23獲得電源供應。新增加的音源接腳包括有接腳編號42、44、46電性連接于主機板21上的音源連接器213,而可供光驅(qū)25輸出的音源信號輸出至主機板21處理。
因此轉接卡一側直接與光驅(qū)25連接,轉接卡另一側以連接排線24與主機板21的擴充型IDE連接器211’連接,而擴充型IDE連接器211’則增設有電源及音源的接腳,如此即可以使得光驅(qū)25借助轉接卡達到僅通過一條連接排線24與主機板21連接,而此連接排線24同時具有數(shù)據(jù)信號、電源信號及音源信號的傳輸,而可以讓光驅(qū)25正常工作。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公知技術中存在的缺點。
但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最佳的具體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所有范圍應以下述的權利要求范圍為準,任何熟悉此類技術的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內(nèi),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涵蓋在以下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硬盤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一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一端子與該硬盤接口相接;一第二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二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二端子與該硬盤電源相接;一第三連接器,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該第三連接器包括有多個第三端子,且這些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分別電性連接這些第三端子。
2.一種轉接卡,用以轉接一光驅(qū)與一計算機主機板之間的連接,其特征在于,轉接卡由一印刷電路板、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一第三連接器及一第四連接器組成,該第一連接器、第二連接器、第三連接器及第四連接器分別設于該印刷電路板上,并與該印刷電路板電性連接,而該第一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一端子,該第二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二端子,該第三連接器設有多個第三端子,該第四連接器設有多個第四端子,且這些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第四端子分別電性連接這些第三端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接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這些第一端子與該光驅(qū)接口相接、該第二端子與該光驅(qū)電源相接、以及該第四端子與該光驅(qū)的音源輸出相接。
4.一種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計算機主機,具有一主機板及硬盤;及一轉接卡,該轉接卡與該硬盤的接口及電源相接,并借助一連接排線連接于該主機板。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排線與該主機板的設有電源接腳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電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器。
7.一種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計算機主機,具有一主機板及光驅(qū);及一轉接卡,該轉接卡與該光驅(qū)的接口及電源相接,并借助一連接排線連接于該主機板。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排線與該主機板的設有電源接腳及音源接腳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電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電源連接器。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合式電子設備連接器的音源接腳電性連接于該主機板的音源連接器。
專利摘要一種轉接卡及其與計算機主機的組合,轉接卡用以將硬盤或光驅(qū)的數(shù)據(jù)排線與電源排線整合成單一排線輸出。轉接卡是在一印刷電路板上設有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及一第三連接器。其中第一連接器的多個第一端子、第二連接器的多個第二端子分別與第三連接器的多個第三端子電性連接。借此,轉接卡與計算機主機內(nèi)的硬盤(或光驅(qū))組合時,第一連接器連接于硬盤的數(shù)據(jù)傳輸端口,第二連接器連接于硬盤的電源傳輸端口,第三連接器以一連接排線連接于主機板上經(jīng)重新設計而設有電源接腳的IDE連接器,使第三連接器所連接的連接排線可同時傳輸數(shù)據(jù)信號及電源信號,省卻硬盤或光驅(qū)需額外連接電源排線的麻煩,而增加計算機主機內(nèi)的可用空間。
文檔編號G06F1/16GK2611960SQ0320155
公開日2004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19日
發(fā)明者楊宗祥, 曾俊杰 申請人: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