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板件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板件的連接機構,且特別是關于一種無螺絲的計算機機殼 板件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當計算機系統(tǒng)需要安裝內部零件時,都需要將其機殼的側蓋板或背板打 開。側蓋板或背板與機殼的固定方式中,最常見的就是鎖螺絲。因此,在使用 者欲安裝計算機系統(tǒng)內部的零件時,都需要使用工具(例如螺絲起子)拆卸螺絲 并卸下側蓋板或背板,才能進行安裝零件的動作。在安裝零件后,使用者亦需 要使用工具將側蓋板或背板再鎖回機殼上。使用工具拆卸或組裝側蓋板或背板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造成使用者安裝零 件時的不便。再者,如果使用者剛好沒有拆卸螺絲的工具,側蓋板或背板便無 法從機殼上卸下。因此,計算機系統(tǒng)需要更方便迅速的側蓋板或背板拆卸與組裝方式。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板件連接機構,用以方便使用 者組合或拆解板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板件連接機構。此板件連接機構的組件 敘述如下。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板件連接機構,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 件,至少包含第一板件,具有第一開孔以及第二開孔; 一金屬線,以可滑動 方式連接于第一板件的一面,且金屬線包含一彎折部對應第一開孔的位置;一 拉簧,連接第一板件與金屬線; 一施力件,固定于金屬線上,并穿越第一板件 的第二開孔而凸出于第一板件的另一面;第二板件具有一卡勾。當?shù)谝话寮c 第二板件組合時,第二板件的卡勾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開孔,且第一板件的彎 折部藉拉簧的拉力阻止卡勾脫離第一開孔,進而固定第一板件與第二板件。當推動施力件時,即對抗拉簧的拉力并帶動金屬線滑動,使得彎折部脫離卡勾, 而使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第二板件分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第二板件的卡勾可具有一斜面,當?shù)诙寮目ü?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開孔時,斜面用以推開彎折部。此外,第二板件的卡勾亦 可具有一凹陷部,當?shù)谝话寮c第二板件組合時,第一板件的彎折部藉拉簧的 拉力而卡入卡勾的凹陷部,藉以阻止卡勾脫離第一開孔。當?shù)谝话寮c第二板件組合時,卡勾穿越第一開孔的方向垂直于金屬線在 第一板件上滑動的方向。第一開孔與第二開孔均可為"一"字型開孔。金屬線可為一鐵線,且連接 于第一板件的邊緣。第一板件與第二板件可為計算機主機的機殼板件。本發(fā)明的板件連接機構,利用金屬線與拉簧,并配合板件上的設計,使得 板件之間組合或拆解時,完全不需要螺絲。因此,使用者能夠完全不需要工具 的復輔助就能迅速的組合或拆解兩板件。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yōu)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配合 附圖的詳細說明如下
圖1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板件及其連接機構; 圖2所示為依照圖1的連接機構的部分放大圖;圖3所示為依照圖1的連接機構中施力件與金屬線的部分放大圖;以及 圖4與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連接機構的組合方式;以及 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連接機構的拆解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板件連接機構,利用金屬線與拉簧,并配合板 件上的設計,使得板件之間組合或拆解時,完全不需要螺絲。以下將藉由實施 例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細節(jié)。請參照圖1,其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板件以及連接機 構。圖2所示為依照圖1連接機構中的第一部分101放大圖。圖3所示為依照 圖1連接機構中的第二部分102放大圖。請同時參照圖l。板件ioo,在本例中為一計算機機殼的背板,其邊緣有 一連接機構,包含金屬線108與拉簧106。連接機構的金屬線108以可滑動方 式連接于板件100的一面。具體的說,金屬線108是固定于板件100邊緣多個 套接件103內,使得金屬線108能相對于板件100滑動。金屬線108具有彎折 部108b與彎折部108c。彎折部108b與彎折部108c均為U型的彎折部。請參照圖2,為圖1中連接機構第一部分101的放大圖。連接機構的拉簧 106可用以提供金屬線108所需的拉力。拉簧106的一端部106a與板件100 的扣接部104連接。拉簧106的另一端部106b與金屬線108的端部108a連接。 因此,拉簧106以本身(形變后)的彈力能夠拉動金屬線108,用以作為板件連 接用。請同時參照圖2與圖3,連接機構更可包含板件100的開孔110a、開孔 110b以及開孔110c>上述開孔均為"一"字型開?L金屬線108的彎折部108b 對應開孔110a的位置(參照圖2),且金屬線108的彎折部108c對應開孔110b 的位置(參照圖3)。再者,金屬線108的滑動方向120可平行于開孔110a與開 孔110b的長軸方向。如圖3,連接機構的第二部分102更可包含一施力件112用以控制金屬線 108的位置。施力件112與金屬線108分別設置于板件100的內外兩面(以虛線 表示透視的線條)。施力件112藉連接端112a與連接端112b穿越開孔110c與 金屬線108連接。開孔110c具有限制金屬線108滑動范圍的功能。當使用者 推動施力件112以對抗拉簧的拉力時,開孔110c阻擋施力件112的連接端112a 與連接端112b,因而限制金屬線108滑動范圍。上述圖1-3敘述板件100與其連接機構,以下接著敘述板件100如何利用 其連接機構與另 一板件組合與拆解。請同時參照圖4與圖5,其所示為本發(fā)明的連接機構的連接方式。圖4與 圖5的視圖是沿圖3的剖面線A-A'的剖面圖。當板件100與板件200組合時,板件200的卡勾202穿越板件100的開孔 110bb卡勾202沿方向130穿越開孔110b斜面202a會沿方向140(金屬線108 滑動方向)推開彎折部108c(參照圖4)。基本上,方向130垂直于方向140。當 卡勾202完全穿越開孔110b后,彎折部108c會卡入卡勾202的凹陷部202b 內(參照圖5),而阻止卡勾202脫離開孔110b,進而固定板件100與板件200。請參照圖6,當板件100與板件200拆解時,使用者沿方向150推動施力 件112以對抗拉簧106(參照圖2)的拉力并帶動金屬線108滑動(參照圖3),使 得彎折部108c被移出板件200的卡勾202,使用者就能接著沿方向160將板 件200的卡勾202拉出板件100的開孔110b。雖然本發(fā)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在 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 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 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板件連接機構,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件,上述連接機構的特征是,至少包含一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開孔以及一第二開孔;一金屬線,以滑動方式連接于上述第一板件的一面,上述金屬線包含一彎折部對應上述第一開孔的位置;一拉簧,連接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金屬線;以及一施力件,固定于上述金屬線上,并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二開孔而凸出于上述第一板件的另一面;當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第二板件組合時,上述第二板件的上述卡勾穿越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第一開孔且上述第一板件的上述彎折部藉上述拉簧的拉力阻止上述卡勾脫離上述第一開孔,進而固定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第二板件;當推動上述施力件時,即對抗上述拉簧的拉力并帶動上述金屬線滑動,使得上述彎折部脫離上述卡勾,而使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第二板件分離。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板件的上述 卡勾具有一斜面。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板件的上述 卡勾具有一凹陷部,當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第二板件組合時,上述第一板件的 上述彎折部藉上述拉簧的拉力而卡入上述卡勾的上述凹陷音&藉以阻止上述卡 勾脫離上述第一開孔。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當上述第一板件與上 述第二板件組合時,上述卡勾穿越上述第一開孔的方向垂直于上述金屬線在上 述第一板件上滑動的方向。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tS其特征是,上述第一開孔為"一" 字型開孔。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1^其特征是,上述第二開孔為"一" 字型開孔。
7.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上述金屬線配置于上 述第一板件的邊緣。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上述第一板件與上述 第二板件是計算機主機的機殼板件。
9.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板件連接機構,其特征是,上述金屬線為一鐵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板件連接機構,其配合一具有卡勾的第二板件,上述連接機構至少包含第一板件具有第一開孔以及第二開孔;一金屬線,以可滑動方式連接于第一板件的一面,且金屬線包含一彎折部對應第一開孔的位置;一拉簧,連接第一板件與金屬線;一施力件,固定于金屬線上,并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二開孔而凸出于第一板件的另一面。第二板件具有一卡勾。當?shù)谝话寮c第二板件組合時,第二板件的卡勾穿越第一板件的第一開孔,且第一板件的彎折部藉拉簧的拉力阻止卡勾脫離第一開孔,進而固定第一板件與第二板件。
文檔編號G06F1/18GK101281413SQ20071008738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4月3日
發(fā)明者江林旭, 蕭信宏 申請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