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風扇單元總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432905閱讀:22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風扇單元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應用于風扇單元的總成結構,尤其涉及一種可簡易且快速組裝的 風扇單元總成。
      背景技術
      伺服器是為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服務各電腦的核心電腦,可提供網(wǎng)絡使用者需要的磁盤與 打印服務等功能,同時也可供各用戶端彼此分享網(wǎng)絡環(huán)境內(nèi)的各項資源。伺服器的基本架 構和一般的個人電腦大致相同,是由中央處理器(CPU)、存儲器(Memory)及輸入/輸出(I/ O)設備等部件所組成,并由總線(Bus)在內(nèi)部將其連接起來,通過北橋晶片連接中央處理 器和存儲器,而通過南橋晶片連接輸入/輸出設備等。
      伺服器大多依賴多個散熱風扇的運行來進行散熱,而這些散熱風扇配置于一風扇 框架中,以組成具有強大冷卻氣流的散熱風扇組。在伺服器中,傳統(tǒng)風扇模組的組立方式多 是使用螺絲將風扇以及固定在機殼的固定架組立在一起。為了要讓風扇固定于固定架,通 常是使用至少四個螺絲穿過固定架的四個角落并鎖入風扇。當組裝人員在鎖入螺絲時,有 時會因為螺絲孔位置與機殼過近,使得操作空間受限,而不便進行鎖固動作,因此對于現(xiàn)有 風扇模組固定于機殼的組立方式,確實有改進的必要。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風扇單元總成,其可實現(xiàn)風扇單元的簡易且快速的組裝。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風扇單元總成,適用于一電子裝置,風扇單元總成包括一風扇架、 多個風扇單元以及多個把手。風扇架包括一載板以及多個間隔板,間隔板相互平行地立于 載板上,以與載板共同定義出多個風扇設置區(qū),各間隔板具有面向所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的 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以及至少一第一導引部。風扇單元分別設置于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各風扇單 元具有一前端面以及相對的兩側面,前端面連接兩側面,且兩側面上分別具有面向所對應 的間隔板的一第二導引部,各第一導引部與所對應的第二導引部相互配合,當各風扇單元 被組裝至所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時,各風扇單元藉由兩第二導引部沿著所對應間隔板上的第 一導引部移動。把手分別設置于風扇單元的前端面,各把手的兩端彎折形成兩樞接部,兩樞 接部分別樞設于兩側面上,使把手適于相對于風扇單元樞轉,且各把手的兩樞接部分別具 有一第二定位部,當各風扇單元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把手朝向前端面樞轉時,各把手 上的兩第二定位部適于分別與所對應的兩間隔板上的兩第一定位部相互干涉。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定位部包括朝向風扇單元凸出的一定位柱, 各第二定位部包括對應于定位柱的一定位槽,各定位槽具有一開放端,當各風扇單元被組 裝至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把手朝向前端面樞轉時,各定位柱適于由所對應的定位槽的開放端進 入定位槽。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導引部包括朝向各風扇單元凸出的一承靠 部,而各第二導引部包括面向所對應的間隔板的兩相互平行的凸肋,兩凸肋之間形成一導引槽,而承靠部適于在導弓丨槽內(nèi)移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承靠部是直接對間隔板進行沖壓而形成。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還具有一底板以及一主機板模組,載板 為底板的一部分,且主機板模組配置于底板上,主機板模組上還包括多個一第二連接器,第 二連接器適于在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時,分別與第一連接器結合。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把手還具有一抵靠部,當各風扇單元被組裝至風 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把手朝向前端面樞轉時,抵靠部抵靠第二連接器,以將第二連接器壓著于第 一連接器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風扇單元還包括一框架、一風扇以及多個撓性件。 框架組裝于風扇架上,其包括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以及兩第三板體。第一板體與第二板 體相對設置,第三板體分別連接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風扇配置于框架內(nèi),撓性件分別設置 于第一板體與風扇之間以及第二板體與風扇之間,風扇藉由撓性件懸吊于框架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各撓性件包括一固定部、一間隔部與一插銷部,固 定部連接框架,間隔部承靠于框架與風扇之間,而插銷部插入風扇的一開孔。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板體與第二板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至少 一上凸緣以及至少一下凸緣,上凸緣及下凸緣由減震材料做成,當各風扇單元被組裝至風 扇設置區(qū)內(nèi)時,下凸緣承靠載板。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一上蓋,當該上蓋罩覆風扇單元 總成時,風扇單元僅靠上凸緣承靠上蓋。
      基于上述,本發(fā)明利用設置于風扇單元前端面的把手,其兩端的樞接部分別樞設 于與風扇單元兩側面上,使把手適于相對風扇單元樞轉,且于風扇單元的兩側面分別設置 第二導引部,并于對應兩側面的兩間隔板分別設置一對應第二導引部的第一導引部,當風 扇單元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時,即可藉由第一導引部與第二導引部的相互配合而順利被 導引至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使用者再將把手朝前端面樞轉,使把手的第二定位部分別與兩側的 間隔板上的第一定位部卡合,進而將風扇單元固定于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省去了鎖螺絲的繁瑣 過程及不便。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 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組裝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示意圖。
      圖4為風扇單元的側視圖。
      圖5為風扇單元的爆炸圖。
      圖6為第一板體與撓性件的結構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風扇單元總成
      110:風扇架
      112載板
      114間隔板
      118底板
      119主機板模組
      120風扇單元
      122風扇
      122a:前端面
      122b:側面
      124框架
      126撓性件
      126a:固定部
      126b:間隔部
      126c:插銷部
      128開孔
      130把手
      132樞接部
      134抵靠部
      140第一連接器
      150第二連接器
      152理線部
      162第一定位部
      162a:定位柱
      164第一導引部
      164a :承靠部
      170第二定位部
      172定位槽
      172a:開放端
      174頭部
      176頸部
      182第一板體
      182a:上緣
      182b:下緣
      184第二板體
      186第三板體
      188下凸緣
      189上凸緣
      190第二導引部
      192凸肋
      194導引槽
      Dl :樞轉方向
      D2:組裝方向
      S1:風扇設置區(qū)·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示意圖。圖2為圖1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組裝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風扇單元的總成10適用于一電子裝置,其包括一風扇架110、多個風扇單元120、多個把手130。風扇架110包括一載板112以及多個間隔板114。間隔板114平行地立于載板112上,以與載板112共同定義出多個風扇設置區(qū) SI,風扇單元120分別配置于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各間隔板114具有朝向所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SI的一第一定位部162以及至少一第一導引部164。
      風扇單元120設置于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且具有一前端面122a以及相對的兩側面 122b,且前端面122a連接兩側面122b。相臨的兩風扇設置區(qū)SI共用一個間隔板114,且間隔板114兩側分別面向對應的風扇單元120而各具有第一導引部164。風扇單元120的兩側面122b上分別具有面向所對應的間隔板114的一第二導引部190,各第一導引部164與所對應的第二導引部190相互配合。當各風扇單元120被組裝至所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SI 時,風扇單元120藉由第二導引部190沿著所對應的間隔板114上的第一導引部164移動。 把手130設直于如纟而面122a,且把手130的兩纟而彎折形成兩樞接部132,且兩樞接部132分別樞設于兩側面122b上,使把手130適于相對于風扇單元120樞轉。各把手130的兩樞接部132分別具有一第二定位部170,當各風扇單元120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且把手130 朝向前端面122a樞轉時,各把手130上的兩第二定位部170適于分別與所對應的兩間隔板 114上的兩第一定位部162相互干涉。
      詳細而言,第一定位部162包括朝向風扇單元120凸出的一定位柱162a,第二定位部170包括對應于定位柱162a的一定位槽172,且定位槽172具有一開放端172a,使定位柱162a適于由其開放端172a進入定位槽172而與之卡合。然而,本發(fā)明的第一定位部162 與第二定位部170的設計并不局限于此,凡是第二定位部170可與第一定位部162進行結構干涉,使把手130往風扇單元120的前端面122a樞轉時,可藉由其第二定位部170與間隔板114上的第一定位部162卡合的設計,皆可應用于本發(fā)明。
      第一導引部164包括朝向風扇單元120凸出的一承靠部164a,且承靠部164a適于與間隔板114 一體成型,例如直接對間隔板114進行沖壓而形成承靠部164a。第二導引部190包括面向所對應的間隔板114的兩相互平行的凸肋192。兩凸肋192之間形成一導引槽194,使風扇單元120適于藉由導引槽194沿著所對應的間隔板114上的承靠部164a 移動。第一導引部164與第二導引部190的結構配合方式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導引部 164可設計為兩凸肋,而第二導引部190設計為一承靠部。故本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
      如上述的配置,當風扇單元120沿著組裝方向D2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SI時,風扇單元120即可藉由其凸肋192與對應的間隔板114上的承靠部164a彼此的結構配合,順利地被導引并組裝于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此時,使用者再將把手130沿一樞轉方向Dl朝前端面122a樞轉,使把手130的第二定位部170與間隔板114的第一定位部162產(chǎn)生結構干涉,而使風扇單元120限位于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
      圖3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風扇單元總成的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以及圖5,在 本實施例中,風扇單元總成10適用于一電子裝置,其電子裝置還具有一底板118以及一主 機板模組119,而載板112即為底板118的一部分,主機板模組119配置于底板118上。主 機板模組119上還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器140,而各風扇單元120還包括一第二連接器150, 且第二連接器150適于在風扇單元120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SI時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連接 器140結合。
      圖4為風扇單元的側視圖。請同時參考圖2以及圖4,把手130還具有一抵靠部 134,而第二連接器150還具有一理線部152,設置于第二連接器150的頂部,用以將第二連 接器150的線路匯整成一束。當風扇單元120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且把手130朝向 前端面122a樞轉時,把手130的第二定位部170與第一定位部162卡合,而抵靠部134則 承靠于理線部152的上緣,以將第二連接器150壓著于第一連接器140上,以確保第二連接 器150與第一連接器140維持電性連接。
      圖4為風扇單元的爆炸圖,圖5為第一板體與撓性件的結構示意圖。請同時參考 圖4與圖5,詳細而言,風扇單元120還包括一風扇122、一框架124以及多個撓性件126。 風扇122具有多個開孔128相對于撓性件126設置。撓性件126的材質應為彈性材,例如 橡膠(rubber)??蚣?24還包括一第一板體182、一第二板體184以及兩第三板體186,其 中第一板體182與第二板體184相對設置且兩第三板體186分別連接第一板體182與第二 板體184。前述的位于風扇單元120的兩側面122b上的第二導引部190、凸肋192、以及導 引槽194即分別設置于兩第三板體186上。
      撓性件126分別設置于第一板體182以及第二板體184上,且具有一固定部126a、 一間隔部126b以及一插銷部126c。固定部126a分別固設于第一板體182以及第二板體 184并與之嵌合。間隔部126b位于固定部126a與插銷部126c之間,并承靠于框架124與 風扇122之間,插銷部126c延伸插入風扇122上相對應的開孔128。插銷部126c具有一 頭部174以及一頸部176,其中頭部外徑Dl實質上大于頸部外徑D2。如此配置,當插銷部 126c插入對應的開孔128時,頭部174穿過開孔128,因頭部外徑Dl約略大于開孔外徑而適 于與風扇122產(chǎn)生結構干涉,頸部176則適于與開孔128嵌合,使風扇122藉由撓性件126 懸掛于框架124上。
      第一板體182與第二板體184分別具有一上緣182a以及一下緣182b,且上緣182a 設置有至少一上凸緣189,下緣182b設置有至少一下凸緣188。在本實施例中,上凸緣189 以及下凸緣188的數(shù)量分別為兩個,且分別位于第一板體182與第二板體184的上緣182a 以及下緣182b的左右兩側。當各風扇單元120被組裝至風扇設置區(qū)SI內(nèi)時,下凸緣188承 靠載板112。風扇單元總成10還包括一上蓋(未顯示),當上蓋罩覆風扇單元總成10時,風 扇單元120僅靠上凸緣189承靠上蓋。由于風扇單元120僅靠上凸緣189以及下凸緣188 承靠于上蓋以及載板112,而上凸緣189及下凸緣188由減震材料做成,故可藉由其的減震 特性,減少風扇122運作時所產(chǎn)生的振動對電子裝置其他工作元件的影響。
      如此,由于撓性件126具有吸震的特性,可吸收風扇122運轉時所產(chǎn)生的震動,并 阻擋震動的傳遞路徑,使產(chǎn)生的震動不易傳遞至框架124以外,降低了風扇122運轉時產(chǎn)生 的震動及噪音。此外,由于風扇122并未直接接觸底板及上蓋,故風扇122于工作狀態(tài)時,也不致影響電子裝置內(nèi)的其他電子元件的運作。
      當使用者欲組裝風扇單元120時,只需將第一板體182與第二板體184上的撓性 件126插入風扇122上相對應的開孔128并與之嵌合,再將兩第三板體186分別固定第一 板體182以及第二板體184上,使其位于風扇122的相對兩側且分別連接第一板體182以 及第二板體184,即可使風扇122固定于框架124上。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于風扇單元前端面設置一適于相對于風扇單元樞轉的把手,于 風扇單元的兩側面分別設置第二導引部,并于對應兩側面的兩間隔板分別設置一對應第二 導引部的第一導引部。風扇單元即可藉由第二導引部與第一導引部的配合被組裝至風扇設 置區(qū)內(nèi),再將把手往風扇單元的方向樞轉至把手上的第二定位部與對應的間隔板上的第一 定位部卡合,即可將風扇單元固定于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除此之外,本發(fā)明還利用多個撓性件設 置于框架上,分別插入風扇上相對應的多個開孔,使風扇藉由撓性件懸掛于框架上,以吸收 風扇運轉時所產(chǎn)生的震動,并阻擋震動的傳遞路徑。因此,本發(fā)明確實提高了風扇單元組裝 的效率以及便利度。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實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適當?shù)母膭雍屯忍鎿Q,故本發(fā)明的 保護范圍應當以本申請權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扇單元總成,其特征在于,適用于一電子裝置,該風扇單元總成包括一風扇架,包括一載板;以及多個間隔板,相互平行地立于該載板上,以與該載板共同定義出多個風扇設置區(qū),各該間隔板具有面向所對應的該風扇設置區(qū)的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以及至少一第一導引部;多個風扇單元,分別設置于該些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各該風扇單元具有一前端面以及相對的兩側面,該前端面連接該兩側面,且該兩側面上分別具有面向所對應的該間隔板的一第二導引部,各該第一導引部與所對應的該第二導引部相互配合,當各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所對應的該風扇設置區(qū)時,各該風扇單元藉由該兩第二導引部沿著所對應該兩間隔板上的該些第一導引部移動;以及多個把手,分別設置于該些風扇單元的該前端面,各該把手的兩端彎折形成兩樞接部, 該兩樞接部分別樞設于該兩側面上,使該把手適于相對于該風扇單元樞轉,且各該把手的該兩樞接部分別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當各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該把手朝向該前端面樞轉時,各該把手上的該兩第二定位部適于分別與所對應的該兩間隔板上的該兩第一定位部相互干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各該第一定位部包括朝向該風扇單元凸出的一定位柱,各該第二定位部包括對應于該定位柱的一定位槽,各該定位槽具有一開放端,當各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該把手朝向該前端面樞轉時,各該定位柱適于由所對應的該定位槽的該開放端進入該定位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各該第一導引部包括朝向各該風扇單元凸出的一承靠部,而各該第二導引部包括面向所對應的該間隔板的兩相互平行的凸肋,該兩凸肋之間形成一導引槽,而該承靠部適于在該導引槽內(nèi)移動。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承靠部是直接對該間隔板進行沖壓而形成。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電子裝置還具有一底板以及一主機板模組,該載板為該底板的一部分,且該主機板模組配置于該底板上,該主機板模組上還包括多個第一連接器,各該風扇單元還包括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適于在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時,分別與該第一連接器結合。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把手還具有一抵靠部,當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且該把手朝向該前端面樞轉時,該抵靠部抵靠該第二連接器,以將該第二連接器壓著于該第一連接器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風扇單元包括一框架,組裝于該風扇架上,包括一第一板體;一第二板體,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相對設置;以及兩第三板體,分別連接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一風扇,配置于該框架內(nèi);以及多個撓性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板體與該風扇之間以及該第二板體與該風扇之間,該風扇藉由該些撓性件懸吊于該框架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各該撓性件包括一固定部、一間隔部與一插銷部,該固定部分別與該第一板體以及該第二板體嵌合,該間隔部承靠于該框架與該風扇之間,而該插銷部插入該風扇的一開孔。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第一板體與該第二板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至少一上凸緣以及至少一下凸緣,該上凸緣及該下凸緣由減震材料做成,當各該風扇單元被組裝至該風扇設置區(qū)內(nèi)時,該下凸緣承靠該載板。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風扇單元總成,其中該電子裝置還包括一上蓋,當該上蓋罩覆該風扇單元總成時,該風扇單元僅靠該上凸緣承靠該上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風扇單元總成,包括一風扇架、多個風扇單元及多個把手。風扇架包括一載板及多個間隔板,間隔板平行立于載板上,以定義出多個風扇設置區(qū)。間隔板具有面向對應的風扇設置區(qū)的至少一第一定位部及至少一第一導引部。風扇單元具有前端面及兩側面,前端面連接兩側面,且兩側面上分別具有與第一導引部配合的第二導引部,風扇單元適于藉第二導引部沿著第一導引部移動。把手設置于前端面,其兩端彎折形成兩樞接部,樞接部分別樞設于兩側面上,且把手的樞接部具有第二定位部,當把手朝前端面樞轉時,第二定位部適于與對應的第一定位部干涉。
      文檔編號G06F1/20GK102999129SQ20111026706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9日
      發(fā)明者王家斌, 張貴姣 申請人: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