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和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量管理技術,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和一種終端。
背景技術:
隨著CPU頻率的提高,現(xiàn)在的手機終端越來越趨于智能化,能夠運行的應用程序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而如何管理好手機上的各種應用程序及其耗電量也越來越重要。 目前手機上用于測量電池剩余電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測量電池兩端的電壓,這也是最常見最簡單的方法,但是只能粗略的反應電池的剩余電量水平;二是使用電流積分的方式測量流入或流出電池的電量大小,但是容易受到溫度和電池老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可以使用如基于阻抗跟蹤式電量計芯片進行電量的測量,如圖1所示,電池中封裝有電量計芯片,主處理器在對收發(fā)器、內存等部件進行管理的同時,在保護模塊的保護作用下, 通過電量計芯片從電池中讀取兩端電壓、流入/流出的平均電流、剩余電量等,再結合電量管理模塊,對電池中的電量及其變化信息等進行及時準確地獲取和處理。另外,對于當前的手機,用戶只能在一段時間之后,了解某個應用程序已經(jīng)消耗的電量,而并無法實時了解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技術,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實時了解終端中運行的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從而對終端的電量消耗進行有效管理。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正是基于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技術,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實時了解終端中運行的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從而對終端的電量消耗進行有
效管理。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包括步驟102,在應用程序啟動時,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步驟104,根據(jù)所述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反映出該應用程序的耗電能力,比如對于同一個終端,某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5%的電量,而另一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10%的電量。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多種屬性的數(shù)值相關聯(lián),如其運行時所需電流的大小,即需要的電流越大,則意味著其耗電強度越強。同時,這里的耗電強度是指應用程序的實時耗電情況,比如對于終端在待機模式下和正常模式下,或在運行程序時和暫停后進行設定時,對于同一個應用程序的耗電量顯然是不同的,而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直觀的顯示,則可以令用戶對終端的實時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而對應用程序進行快速而有效的管理。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步驟102還包括獲取所述終端未啟動應用程序時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所述步驟104還包括根據(jù)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空載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對于終端而言,即使沒有運行應用程序,但就其自身的操作系統(tǒng)而言,也需要消耗一部分電量,且對于操作系統(tǒng)空載時的耗電強
4度是基本不變的,因而可以用于與其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比較,令用戶對應于程序的耗電強度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前,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一平均電流;在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后,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所述第二平均電流與所述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獲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所述終端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所述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及所述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終端中的電流大小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從而通過測量電流大小的變化獲知耗電強度的大小。比如在終端獲取某個應用程序需要進行啟動的信息時,在該應用程序啟動的前后,分別對終端中的平均電流值進行測量,從而這兩次電流值的差異,必然是由該應用程序造成的。而空載耗電強度則可以在比如剛剛啟動終端時進行電流值的測量,此時電流的產生是僅由空載終端的運行產生的,可以直接轉換為空載耗電強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具體包括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計算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 或亮度。在該技術方案中,將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轉換為圖形特征,也可以使用耗電強度數(shù)值相比于預設閾值的相對值進行轉換。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可以使耗電強度更為直觀。將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比如使用線條或色塊的長度、餅狀圖、三維圖像的體積、 不同顏色、同一顏色的深淺或亮度等的變化等等。同時,為了表示出耗電強度與應用程序之間的直接對應關系,需要在通過圖形化顯示出的耗電強度的旁邊,顯示出應用程序的標識, 而這里的應用程序的標識顯然也可以通過圖形化的方式進行顯示。當然,圖形化的過程并不是必須的,比如直接顯示出應用程序的名稱或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也可以使用戶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但圖形化的方式顯然更生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在所述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時,讀取所述終端的變化電流,并在所述差值上疊加所述變化電流,得到變化差值,將所述變化差值作為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變化量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變化,如應用程序處于運行、暫?;蚪K端處于正常、 休眠等的情況下,其耗電強度都會發(fā)生變化。而在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進行變化時,其耗電強度的變化,則直接體現(xiàn)在其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上。那么對于某個應用程序,假定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為5%,則當該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率變化超過5%時,則認為其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或者也可以在應用程序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設置不同的標志位,比如某個應用程序進入待機狀態(tài)時,就把狀態(tài)位寫成1,而從待機進入正常狀態(tài)就將狀態(tài)位寫0,這樣其他程序就可以讀此狀態(tài)位的變化來判斷是否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此時對該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實時測量,如讀取其造成的電流變化,這里的電流變化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則對原來的差值進行疊加時,得到的變化差值可能比原來的差值大,也可能變小。此外,除了對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還可以預設時間閾值,如5s,即判定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的連續(xù)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如變化超過 5%的連續(xù)時間超過&,則認為該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獲取所述終端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計算所述剩余電量在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及所述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 并在所述終端上顯示所述剩余時間。在該技術方案中,針對不同耗電強度下,相同的電量顯然對應著不同的剩余時間,因而這里通過對終端的耗電強度的測量,從而得到終端電池所能夠維持終端運行的時間,給用戶帶來直觀的了解。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還提出了一種終端,包括判斷模塊,判斷是否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獲取模塊,在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時,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顯示模塊,根據(jù)所述獲取模塊獲取的所述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反映出該應用程序的耗電能力, 比如對于同一個終端,某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5%的電量,而另一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10%的電量。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多種屬性的數(shù)值相關聯(lián),如其運行時所需電流的大小,即需要的電流越大,則意味著其耗電強度越強。同時,這里的耗電強度是指應用程序的實時耗電情況,比如對于終端在待機模式下和正常模式下,或在運行程序時和暫停后進行設定時,對于同一個應用程序的耗電量顯然是不同的,而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通過直觀的方式進行顯示,則可以令用戶對終端的實時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而對應用程序進行快速而有效的管理。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所述判斷模塊還用于判斷所述終端中是否存在已啟動的應用程序;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在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沒有已啟動的應用程序的情況下,獲取所述終端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所述顯示模塊根據(jù)所述獲取模塊獲取的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空載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 對于終端而言,即使沒有運行應用程序,但就其自身的操作系統(tǒng)而言,也需要消耗一部分電量,且對于操作系統(tǒng)空載時的耗電強度是基本不變的,因而可以用于與其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比較,令用戶對應于程序的耗電強度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所述獲取模塊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前,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一平均電流;在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后,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所述第二平均電流與所述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所述獲取模塊獲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所述終端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所述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及所述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終端中的電流大小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從而通過測量電流大小的變化獲知耗電強度的大小。比如在終端獲取某個應用程序需要進行啟動的信息時,在該應用程序啟動的前后,分別對終端中的平均電流值進行測量,從而這兩次電流值的差異,必然是由該應用程序造成的。而空載耗電強度則可以在比如剛剛啟動終端時進行電流值的測量,此時電流的產生是僅由空載終端的運行產生的,可以直接轉換為空載耗電強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處理模塊,計算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以及所述顯示模塊對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具體包括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或亮度。在該技術方案中,將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轉換為圖形特征,也可以使用耗電強度數(shù)值相比于預設閾值的相對值進行轉換。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可以使耗電強度更為直觀。將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比如使用線條或色塊的長度、餅狀圖、三維圖像的體積、不同顏色、同一顏色的深淺或亮度等的變化等等。同時,為了表示出耗電強度與應用程序之間的直接對應關系,需要在通過圖形化顯示出的耗電強度的旁邊,顯示出應用程序的標識,而這里的應用程序的標識顯然也可以通過圖形化的方式進行顯示。當然,圖形化的過程并不是必須的,比如直接顯示出應用程序的名稱或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也可以使用戶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但圖形化的方式顯然更生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在所述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時,讀取所述終端的變化電流,并在所述差值上疊加所述變化電流,得到變化差值,將所述變化差值作為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變化量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變化,如應用程序處于運行、暫?;蚪K端處于正常、休眠等的情況下,其耗電強度都會發(fā)生變化。而在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進行變化時,其耗電強度的變化,則直接體現(xiàn)在其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上。那么對于某個應用程序,假定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為5%,則當該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率變化超過5%時,則認為其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或者也可以在應用程序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設置不同的標志位,比如某個應用程序進入待機狀態(tài)時,就把狀態(tài)位寫成1,而從待機進入正常狀態(tài)就將狀態(tài)位寫0,這樣其他程序就可以讀此狀態(tài)位的變化來判斷是否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此時對該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實時測量,如讀取其造成的電流變化,這里的電流變化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則對原來的差值進行疊加時,得到的變化差值可能比原來的差值大,也可能變小。此外,除了對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還可以預設時間閾值,如k,即判定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的連續(xù)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如變化超過5%的連續(xù)時間超過^,則認為該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yōu)選地,還包括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獲取所述終端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計算所述剩余電量在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及所述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以及所述顯示模塊還用于在所述終端上顯示所述剩余時間。在該技術方案中,針對不同耗電強度下,相同的電量顯然對應著不同的剩余時間,因而這里通過對終端的耗電強度的測量,從而得到終端電池所能夠維持終端運行的時間,給用戶帶來直觀的了解。通過以上技術方案,可以通過直觀的圖形化方式,實時了解終端中運行的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從而對終端的電量消耗進行有效管理。
7
圖1示出了相關技術中的耗電檢測電路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圖;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的框圖;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的具體流程圖;圖5A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圖5B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以及圖5C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還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包括步驟202,在應用程序啟動時,獲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步驟204,根據(jù)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耗電強度在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反映出該應用程序的耗電能力,比如對于同一個終端,某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5%的電量,而另一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10%的電量。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多種屬性的數(shù)值相關聯(lián),如其運行時所需電流的大小進行體現(xiàn),即需要的電流越大,則意味著其耗電強度越強。同時,這里的耗電強度是指應用程序的實時耗電情況,比如對于終端在待機模式下和正常模式下,或在運行程序時和暫停后進行設定時,對于同一個應用程序的耗電量顯然是不同的,而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直觀的顯示,則可以令用戶對終端的實時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而對應用程序進行快速而有效的管理。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步驟202還包括獲取終端未啟動應用程序時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步驟204還包括根據(jù)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空載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對于終端而言,即使沒有運行應用程序,但就其自身的操作系統(tǒng)而言, 也需要消耗一部分電量,且對于操作系統(tǒng)空載時的耗電強度是基本不變的,因而可以用于與其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比較,令用戶對應于程序的耗電強度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獲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應用程序前,讀取終端的第一平均電流;在啟動應用程序后,讀取終端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第二平均電流與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獲取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終端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及所述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終端中的電流大小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從而通過測量電流大小的變化獲知耗電強度的大小。比如在終端獲取某個應用程序需要進行啟動的信息時,在該應用程序啟動的前后,分別對終端中的平均電流值進行測量,從而這兩次電流值的差異,必然是由該應用程序造成的。而空載耗電強度則可以在比如剛剛啟動終端時進行電流值的測量,此時電流的產生是僅由空載終端的運行產生的,可以直接轉換為空載耗電強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具體包括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計算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 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或亮度。在該技術方案中,將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轉換為圖形特征,也可以使用耗電強度數(shù)值相比于預設閾值的相對值進行轉換。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可以使耗電強度更為直觀。將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比如使用線條或色塊的長度、餅狀圖、三維圖像的體積、不同顏色、同一顏色的深淺或亮度等的變化等等。同時,為了表示出耗電強度與應用程序之間的直接對應關系,需要在通過圖形化顯示出的耗電強度的旁邊,顯示出應用程序的標識,而這里的應用程序的標識顯然也可以通過圖形化的方式進行顯示。當然,圖形化的過程并不是必須的,比如直接顯示出應用程序的名稱或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也可以使用戶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但圖形化的方式顯然更生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在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時,讀取終端的變化電流,并在差值上疊加變化電流,得到變化差值,將變化差值作為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變化量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變化,如應用程序處于運行、暫停或終端處于正常、休眠等的情況下,其耗電強度都會發(fā)生變化。而在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進行變化時,其耗電強度的變化,則直接體現(xiàn)在其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上。那么對于某個應用程序,假定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為5%,則當該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率變化超過5%時,則認為其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或者也可以在應用程序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設置不同的標志位,比如某個應用程序進入待機狀態(tài)時,就把狀態(tài)位寫成1,而從待機進入正常狀態(tài)就將狀態(tài)位寫0,這樣其他程序就可以讀此狀態(tài)位的變化來判斷是否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此時對該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實時測量,如讀取其造成的電流變化,這里的電流變化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則對原來的差值進行疊加時,得到的變化差值可能比原來的差值大,也可能變小。此外,除了對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還可以預設時間閾值,如5s,即判定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的連續(xù)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如變化超過5%的連續(xù)時間超過^,則認為該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獲取終端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計算剩余電量在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及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并在終端上顯示所述剩余時間。 在該技術方案中,針對不同耗電強度下,相同的電量顯然對應著不同的剩余時間,因而這里通過對終端的耗電強度的測量,從而得到終端電池所能夠維持終端運行的時間,給用戶帶來直觀的了解。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的框圖。如圖3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300,包括判斷模塊302,判斷是否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獲取模塊304,在判斷模塊302判斷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時,獲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顯示模塊306,根據(jù)獲取模塊304獲取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耗電強度在終端300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反映出該應用程序的耗電能力, 比如對于同一個終端,某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5%的電量,而另一個應用程序5分鐘可以消耗10%的電量。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多種屬性的數(shù)值相關聯(lián),如其運行時所需電流的大小進行體現(xiàn),即需要的電流越大,則意味著其耗電強度越強。同時,這里的耗電強度是指應用程序的實時耗電情況,比如對于終端在待機模式下和正常模式下,或在運行程序時和暫停后進行設定時,對于同一個應用程序的耗電量顯然是不同的,而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通過直觀的方式進行顯示,則可以令用戶對終端的實時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而對應用程序進行快速而有效的管理。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判斷模塊302還用于判斷終端300中是否存在已啟動的應用程序;獲取模塊304還用于在判斷模塊302判斷沒有已啟動的應用程序的情況下,獲取終端300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顯示模塊306根據(jù)獲取模塊304獲取的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空載耗電強度在終端300上進行顯示。在該技術方案中,對于終端而言,即使沒有運行應用程序,但就其自身的操作系統(tǒng)而言,也需要消耗一部分電量,且對于操作系統(tǒng)空載時的耗電強度是基本不變的,因而可以用于與其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比較,令用戶對應于程序的耗電強度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獲取模塊304獲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應用程序前,讀取終端300的第一平均電流;在啟動應用程序后,讀取終端300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第二平均電流與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獲取模塊304獲取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終端300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及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與終端中的電流大小的變化存在一定的轉換關系,從而通過測量電流大小的變化獲知耗電強度的大小。比如在終端獲取某個應用程序需要進行啟動的信息時,在該應用程序啟動的前后,分別對終端中的平均電流值進行測量,從而這兩次電流值的差異,必然是由該應用程序造成的。而空載耗電強度則可以在比如剛剛啟動終端時進行電流值的測量,此時電流的產生是僅由空載終端的運行產生的,可以直接轉換為空載耗電強度。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處理模塊308,計算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 或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以及顯示模塊306對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具體包括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終端300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或亮度。在該技術方案中,將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轉換為圖形特征,也可以使用耗電強度數(shù)值相比于預設閾值的相對值進行轉換。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可以使耗電強度更為直觀。將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的方式包括很多種,比如使用線條或色塊的長度、餅狀圖、三維圖像的體積、 不同顏色、同一顏色的深淺或亮度等的變化等等。同時,為了表示出耗電強度與應用程序之間的直接對應關系,需要在通過圖形化顯示出的耗電強度的旁邊,顯示出應用程序的標識, 而這里的應用程序的標識顯然也可以通過圖形化的方式進行顯示。當然,圖形化的過程并
10不是必須的,比如直接顯示出應用程序的名稱或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也可以使用戶對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但圖形化的方式顯然更生動。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獲取模塊304還用于在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時,讀取終端300的變化電流,并在差值上疊加變化電流,得到變化差值,將變化差值作為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變化量的數(shù)值。在該技術方案中,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可能發(fā)生變化,如應用程序處于運行、暫?;蚪K端處于正常、休眠等的情況下,其耗電強度都會發(fā)生變化。而在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進行變化時,其耗電強度的變化, 則直接體現(xiàn)在其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上。那么對于某個應用程序,假定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為5%,則當該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率變化超過5%時,則認為其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或者也可以在應用程序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設置不同的標志位,比如某個應用程序進入待機狀態(tài)時,就把狀態(tài)位寫成1,而從待機進入正常狀態(tài)就將狀態(tài)位寫0,這樣其他程序就可以讀此狀態(tài)位的變化來判斷是否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此時對該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進行實時測量,如讀取其造成的電流變化,這里的電流變化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則對原來的差值進行疊加時,得到的變化差值可能比原來的差值大,也可能變小。此外,除了對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還可以預設時間閾值,如5s,即判定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的連續(xù)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如變化超過5%的連續(xù)時間超過^,則認為該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還包括獲取模塊304還用于獲取終端300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處理模塊308還用于計算剩余電量在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及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以及顯示模塊306還用于在終端300上顯示剩余時間。在該技術方案中,針對不同耗電強度下,相同的電量顯然對應著不同的剩余時間,因而這里通過對終端的耗電強度的測量,從而得到終端電池所能夠維持終端運行的時間,給用戶帶來直觀的了解。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的具體流程圖。如圖4所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的執(zhí)行步驟具體如下步驟402,判斷是否存在希望進行啟動的應用程序,比如是否希望啟動應用程序 A,若存在,則進入步驟404,否則一直進行判斷。步驟404,在終端獲得應用程序A需要進行啟動的信息時,首先獲取未啟動應用程序A時,終端中當前的平均電流Iavi,這里對于平均電流的獲取,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比如檢查單位時間內的電量消耗,然后計算出平均電流,或是直接對如電池的流入/流出電流進行檢測,或是其它任意可行的方式。步驟406,啟動該應用程序A。步驟408,在應用程序A啟動后,獲取終端中當前的平均電流Iav2,此時獲取的平均電流Iav2與之前步驟404中獲取的平均電流Iavi相比較,之間的差異顯然是由于應用程序A 的啟動造成的,也就可以反映出應用程序A的耗電強度,即其耗電能力。步驟410,計算應用程序A的耗電強度Iav2-Iavi,由于平均電流的差異是由于應用程序A的啟動造成,因而對于其耗電強度,顯然可以通過平均電流的差值進行表示。步驟412,顯示應用程序A的耗電強度,由于步驟410中將平均電流的差值作為應用程序A的耗電強度,但直接顯示出電流值顯然并不直觀,因而可以將該平均電流的差值與某一預設的閾值進行比較,假定此時的平均電流的差值為5mA,而預設的閾值為100mA,則將5mA與IOOmA的比值即5%作為顯示的數(shù)值,而這里對于這個“5% ”的數(shù)值的顯示存在多種方式,比如可以直接顯示“5%”或“5”,也可以將終端的屏幕寬度作為長度閾值,顯示出該長度閾值的5%的長度的圖形如線段或顏色塊,作為應用程序A的耗電強度,或是采用餅狀圖、柱形圖等其他方式。此外,這里的“預設的閾值”還可以用其它的數(shù)值進行替代, 如檢測終端中沒有啟動任何應用程序即空載時,其空載平均電流,然后計算步驟410中獲得的平均電流的差值與該空載平均電流的比值,并將該比值用于之后的數(shù)值或圖形等的顯示。
步驟414,判斷應用程序A的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變化,這里的變化是指對于應用程序而言,比如一款游戲,用戶在進行娛樂與用戶在暫停后進行設定時,由于娛樂時需要進行圖形解析、聲音播放、動作識別等一系列操作,其耗電強度顯然不一樣,或是即使不直接進行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改變,其對于終端正常開啟或待機狀態(tài)下,耗電強度也顯然不一樣。而對于應用程序A而言,其狀態(tài)的變化對于耗電強度的影響,主要是體現(xiàn)在其對于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等方面,因而可以通過其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等進行監(jiān)測,若變化超過一定閾值如5%時,則判定為發(fā)生了狀態(tài)變化。此外,除了對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還可以預設時間閾值,如5s,即判定應用程序對處理器的資源占用情況的變化超過預設的資源占用閾值的連續(xù)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如變化超過5%的連續(xù)時間超過^,則認為該應用程序的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步驟416,讀取平均電流的變化Δ IAV,這里由于應用程序的運行狀態(tài)是隨意變化的,因而耗電強度可能變強或是變弱,因而對于Δ Iav而言,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步驟418,修正耗電強度為Iav2-Iavi+Δ Iav,這里主要是在之前的平均電流的差值上,疊加上運行狀態(tài)的變化導致的變化電流,從而得到應用程序的實時耗電強度。步驟420,判斷是否關閉應用程序Α,若關閉,則結束對該應用程序A的管理,否則返回步驟414,并繼續(xù)判斷其運行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下面結合圖5Α、圖5Β和圖5C對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顯示過程進行詳細說明,其中,圖5Α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圖5Β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以及圖5C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終端電量管理的示意圖。如圖5Α所示,是在任務管理器中對終端電量進行管理的實施例,采用在任務管理器中進行管理,是由于任務管理器本身便是用于顯示出所有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因而在任務管理器中對顯示出的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添加上其對應的耗電強度,顯然會十分直觀、便利,有利于提升用戶體驗。具體而言,在顯示界面502中,包含系統(tǒng)圖標504,以及對應于系統(tǒng)圖標504的耗電強度506,這里的系統(tǒng)圖標504是指終端中沒有啟動任何應用程序即空載時的狀態(tài),此時的耗電強度是基本不變的,因而對該項進行檢測和顯示的作用,有利于將其作為比較對象, 從而得知其他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是否過大。同時,在顯示界面502的下方,還包括剩余電量區(qū)508,用于顯示出剩余電量足夠維持系統(tǒng)的時間,比如此時在空載狀態(tài)下為“20小時40 分鐘”。在圖5Β中,包括多個應用程序圖標510以及分別對應于這些應用程序圖標510的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512。需要說明的是一方面,這里的使用應用程序圖標510來表示應用程序,這在終端中包含的應用程序數(shù)量非常多時,顯然有利于用戶直接了解到耗電強度對應的應用程序,另一方面,這里的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512以及圖5A中的耗電強度506 是通過顏色塊的長度進行表示的,當然,這顯然不是唯一的表示方式,比如可以顯示占用的百分比的數(shù)值,或采用餅狀圖、柱狀圖等等多種方式。此外,圖中還包括開關圖標514,用于將用戶認為耗電強度過大的應用程序直接關閉。而對于界面下方的剩余電量區(qū)508,此時顯示出剩余電量足夠維持系統(tǒng)的時間為“10小時25分鐘”。圖5C相對于圖5B,關閉了一個應用程序,此時對于剩余電量區(qū)508,顯示出剩余電量足夠維持系統(tǒng)的時間為“12小時50分鐘”,可以看出,對于剩余電量的系統(tǒng)維持時間也是根據(jù)應用程序的開啟或關閉而實時進行監(jiān)測和調整的,從而給用戶以更為準確的實時動態(tài)
fn息ο以上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考慮到相關技術中,用戶只能在一段時間之后,了解某個應用程序已經(jīng)消耗的電量,而并無法實時了解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因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和一種終端,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實時了解終端中運行的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從而對終端的電量消耗進行有效管理。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202,在應用程序啟動時,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步驟204,根據(jù)所述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02還包括獲取所述終端未啟動應用程序時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所述步驟204還包括根據(jù)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空載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前,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一平均電流; 在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后,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所述第二平均電流與所述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獲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所述終端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所述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 及所述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具體包括 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 /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計算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或亮度。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獲取所述終端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計算所述剩余電量在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及所述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并在所述終端上顯示所述剩余時間。
6.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斷模塊,判斷是否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獲取模塊,在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有應用程序需要啟動時,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顯示模塊,根據(jù)所述獲取模塊獲取的所述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所述判斷模塊還用于判斷所述終端中是否存在已啟動的應用程序; 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在所述判斷模塊判斷沒有已啟動的應用程序的情況下,獲取所述終端的空載耗電強度;以及所述顯示模塊根據(jù)所述獲取模塊獲取的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空載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顯示。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獲取模塊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將要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前,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一平均電流; 在啟動所述應用程序后,讀取所述終端的第二平均電流;以及根據(jù)所述第二平均電流與所述第一平均電流的差值、及電流大小與耗電強度之間的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以及所述獲取模塊獲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過程包括在未啟動應用程序時,讀取所述終端的空載平均電流,根據(jù)所述空載平均電流的大小、 及所述第一預設轉換關系,得到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處理模塊,計算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與預設的耗電強度閾值的比值;以及所述顯示模塊對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和/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進行圖形化顯示, 具體包括根據(jù)數(shù)值與圖形特征之間的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和 /或所述空載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或根據(jù)所述第二預設轉換關系,將所述比值利用所述終端上顯示出的圖形特征進行表示,其中,所述圖形特征包括圖形的長度、面積、體積、顏色和/或亮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所述獲取模塊還用于獲取所述終端中的電池的剩余電量;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計算所述剩余電量在所述應用程序的所述耗電強度及所述空載耗電強度下能夠維持的剩余時間;以及所述顯示模塊還用于在所述終端上顯示所述剩余時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終端電量的管理方法,包括步驟202,在應用程序啟動時,獲取所述應用程序的耗電強度;步驟204,根據(jù)所述耗電強度的數(shù)值,將所述耗電強度在所述終端上進行圖形化顯示。相應地,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終端。通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實時了解終端中運行的各個應用程序的耗電情況,從而對終端的電量消耗進行有效管理。
文檔編號G06F11/32GK102508761SQ20111036500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7日
發(fā)明者杜立劍 申請人: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