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通信方法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通信方法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可支持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速連接,用以與主機裝置進行通信,包括多個端點、非超速連接端口、超速連接端口以及設(shè)定單元。非超速連接端口與超速連接端口連接至主機裝置。設(shè)定單元用以依據(jù)每一端點的頻寬需求,劃分端點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以及于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使得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分別通過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同時與主機裝置以超速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專利說明】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通信方法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有關(guān)于通用串行總線(USB)裝置,特別是有關(guān)于一種用以與主機裝置進行 通信的可支持超速及非超速連接(connection)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通信方法及計算機可 讀存儲介質(zhì)。
【背景技術(shù)】
[0002] 隨著計算機與通信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一種稱為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以下簡稱USB)的特殊介面系統(tǒng)標準于是被建立并用于通信連接。USB為一種用于外 部裝置連接的串行總線標準,其可提供熱插拔(hot plug)、隨插即用(plug and play)及其 他相關(guān)功能。目前而言,USB2. 0標準提供了三種傳輸速率,分別為低速(low-speed,LS)、 全速(full-speed,F(xiàn)S)以及高速(high-speed,HS)傳輸速率,其分別支持每秒1.5兆字節(jié) (Mbps)、每秒12兆字節(jié)以及每秒480兆比特的資料速率。然而,由于技術(shù)的持續(xù)演進,電子 裝置可能需要更快速的從外部裝置存取資料并且隨后執(zhí)行相關(guān)操作。
[0003] 因此,USB協(xié)會(USB Implementers Forum)建立了新一代的USB工業(yè)標準,稱 為USB3.0標準。USB3.0標準允許同時采用超速(super speed)資料傳送以及非超速 (non-super speed)(即,USB2.0)資料傳送,其中超速資料傳送可最高支持每秒5千兆字節(jié) (5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USB系統(tǒng)可包含USB主機裝置以及USB裝置。USB系統(tǒng)中的USB 主機裝置負責(zé)控制USB上的資料傳輸時序與方向。USB裝置則為USB系統(tǒng)的外圍設(shè)備。
[0004] 一個USB裝置可能先試著以超速模式來與主機裝置建立連接,倘若超速連接無法 建立時,再以非超速模式如高速/全速/低速模式其中之一來與主機裝置建立連接。一般 而言,對于單一的USB裝置,無法同時啟動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換言之,對一個USB裝 置來說,一次只能啟動超速連接或高速/全速/低速模式其中之一。為了達到同時啟動超 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的目的,通常需要提供一個可同時支持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的實體 或邏輯的集線器裝置(hubdevice)。然而,采用這樣的集線器裝置將會增加 USB系統(tǒng)的硬體 成本與其設(shè)計復(fù)雜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通信方法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
[0006]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可支持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 速連接,用以與所述主機裝置進行通信,包括多個端點、非超速連接端口、超速連接端口以 及設(shè)定單元。所述非超速連接端口與所述超速連接端口連接至主機裝置。設(shè)定單元用以依 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劃分端點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通用 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以及當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 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第二端點群組操作 于非超速模式,使得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分別通過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同時與主機裝置以 超速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0007] 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通信方法,適用于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內(nèi)的多個端點, 且可支持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速連接,其中所述通用串行 總線裝置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依據(jù)每一端點的頻寬需求,劃分 端點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 機裝置的超速連接;以及當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 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使得通用串行總線裝置 分別通過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同時與主機裝置以超速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0008] 本發(fā)明又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所述計 算機程序被計算機載入以執(zhí)行一種可支持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 超速連接的方法,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內(nèi)的多個端點,其中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 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所述方法包括: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將所述多個端點 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 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以及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 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所述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 速模式,使得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分別通過所述超速連接與所述非超速連接同時與所述 主機裝置以所述超速模式與所述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0009] 對于已經(jīng)閱讀后續(xù)由各附圖及內(nèi)容所顯示的較佳實施方式的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 來說,本發(fā)明的各目的是明顯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通用串行總線系統(tǒng)的示意圖。
[0011] 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適用于多個通用串行總線端點的可支持超速及非 超速連接的方法的流程圖。
[0012] 圖3A和圖3B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在權(quán)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的組件。所屬領(lǐng)域中的技術(shù) 人員應(yīng)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組件。本權(quán)利要求書及說明 書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的準 貝1J。在權(quán)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所提及的「包括」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yīng)解釋成「包括但不限 定于」。另外,「耦接」一詞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 一裝置耦接于第二裝置,則代表所述第一裝置可直接電連接于所述第二裝置,或通過其他 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裝置。
[0014]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USB系統(tǒng)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USB系統(tǒng)10至少包括 USB裝置100以及主機裝置200。舉例來說,USB裝置100可為可攜式USB裝置且主機裝置 200可為計算機系統(tǒng),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USB裝置100可通過超速連接(super speed connection)或非超速連接(non-super speed connection)與主機裝置200進行通信???理解的是,非超速連接可包括USB低速、高速以及全速連接中的至少一者。
[0015] USB裝置100可同時支持與主機裝置之間的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須提醒的是, USB裝置100直接連接至主機裝置200,而兩者之間并沒有設(shè)置任何的集線器裝置。USB裝 置100至少包括多個端點(endpoints,簡稱EPs) 110、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超速連接端口 130以及設(shè)定單元(configuration unit) 140。其中,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與超速連接端口 130分別與主機裝置200的對應(yīng)端口互相連接。
[0016] USB裝置100可通過非超速連接端口(例如:USB2.0端口)120來接收來自于主機 裝置200的相容于USB2. 0標準的一對差分信號(differential signal) D+/D-或者通過非 超速連接端口 120來傳送相容于USB2. 0標準的一對差分信號D+/D-至主機裝置200,其中 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包含兩個接腳D+與D-,用以對應(yīng)接收/傳送相容于USB2. 0標準的一 對差分信號D+/D-。為了簡化說明,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的接地與電源線不在此贅述。類似 地,USB裝置100也可通過超速連接端口 130來接收來自于主機裝置200的相容于超速標 準的差分信號或者通過超速連接端口 130來傳送相容于超速標準的差分信號至主機裝置 200,其中超速連接端口 130包含接腳SSTX+、SSTX-、SSRX+與SSRX-,用以對應(yīng)接收/傳送 包含一對傳送差分信號SSTX+/SSTX-與一對接收差分信號SSRX+/SSRX-的差分信號。USB 裝置100可通過超速連接端口 130以超速模式(super speed)與主機裝置200進行通信, 并且可通過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以非超速模式(non-super speed)(例如:高速模式)與主 機裝置200進行通信。USB裝置100可同時操作于超速模式以及非超速模式(例如高速或 全速模式)。舉例來說,USB裝置100可通過超速連接端口 130耦接至主機裝置200的超速 連接端口,用以采用超速模式來與主機裝置200進行互動。類似地,USB裝置100可通過非 超速連接端口 120耦接至主機裝置200的非超速連接端口,用以采用非超速模式來與主機 裝置200進行互動。USB裝置100可包含多個端點110,這些端點110用來實施各種裝置功 能,并且每個端點指定一個唯一編號,稱為"端點編號"。在一些實施例中,USB裝置100可 包含USB3. 0裝置與USB2. 0裝置,其中USB3. 0裝置可提供第一端點群組(first group of EPs),USB2.0裝置則可提供第二端點群組(second group of EPs)。在一些實施例中,USB 裝置100可包含第一功能塊(functional block)與第二功能塊,其中第一功能塊可提供第 一端點群組,第二功能塊則可提供第二端點群組。
[0017] 設(shè)定單元140可用以執(zhí)行本發(fā)明的適用于多個USB端點的支持超速與非超速連 接的方法,其細節(jié)將在后面進行說明。須提醒的是,設(shè)定單元140可用以依據(jù)頻寬需求 (bandwidth requirement),將所有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在一些 實施例中,每個端點都具有頻寬需求,可為高頻寬需求或低頻寬需求,并且設(shè)定單元140可 通過將具有高頻寬需求的端點設(shè)定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將端點中具有低頻寬需求的端點 設(shè)定為第二端點群組,來將所有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在一些實施 例中,端點中可能部分端點會被限制為必須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例如:高速、全速或低速模 式),則設(shè)定單元140可進一步將端點中限制必須操作于非超速模式的端點設(shè)定為第二端 點群組。
[0018] 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適用于多個USB端點的可支持超速及非超速連接的 方法的流程圖。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資料傳輸方法可以應(yīng)用于如 圖1所示的USB裝置100,例如可為同時包括USB3. 0裝置以及USB2. 0裝置的USB合成裝 置、或者可為包括必須操作于超速模式的一組功能的第一功能塊以及可被操作于非超速模 式的另一組功能的第二功能塊的單一裝置,然而,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應(yīng)可理解本發(fā)明并不 限于此。在本實施例中,USB裝置100同時地通過非超速連接端口 120以及超速連接端口 130連接至主機裝置200,因此,USB裝置100可試著與主機裝置200建立超速通信連接以 及/或非超速通信連接來與其進行通信。須提醒的是,USB裝置100是直接連接至主機裝 置200,而兩者之間并沒有設(shè)置任何的集線器裝置。
[0019] 首先,如步驟S202,設(shè)定單元140將USB裝置中的所有端點110劃分為第一端點群 組GA以及第二端點群組GB。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端點都具有頻寬需求,可為高頻寬需求 或低頻寬需求,并且設(shè)定單元140可通過將具有高頻寬需求的端點設(shè)定為第一端點群組GA 以及將具有低頻寬需求的端點設(shè)定為第二端點群組GB來將所有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 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能部分端點會受到軟件或硬件元件的限制必須操 作于非超速模式(例如:高速、全速或低速模式),則設(shè)定單元140可進一步將端點中限制 為必須操作于非超速模式的端點設(shè)定為第二端點群組GB。
[0020] 在第一端點群組GA以及第二端點群組GB已經(jīng)決定之后,如步驟S204,設(shè)定單元 140接著判斷USB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主機裝置200的超速連接。在此步驟中,設(shè)定單元 140先通過超速連接端口 130試著與主機裝置200建立超速連接,使得主機裝置200可偵 測到USB3. 0裝置已經(jīng)與其連接。假設(shè)主機裝置200可支持超速資料傳輸時,主機裝置200 可與USB裝置100建立超速連接,因此主機裝置200與USB裝置100之間的超速連接可成 功地建立。相反地,假設(shè)主機裝置200不支持超速資料傳輸時,主機裝置200可與USB裝置 100建立非超速連接(例如:高速連接),因此主機裝置200與USB裝置100之間的超速連 接無法成功地建立。設(shè)定單元140可接著依據(jù)步驟S204的判斷結(jié)果,設(shè)定要將第一端點群 組GA操作于超速模式或非超速模式。
[0021] 當USB裝置100與主機裝置200之間的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步驟S204的判 斷結(jié)果為"是"),表示主機裝置200可支持超速資料傳輸,如步驟S206,設(shè)定單元140設(shè)定 第一端點群組GA操作于超速模式且第二端點群組GB操作于非超速模式,流程結(jié)束。在本 實施例中,由于USB裝置100同時與主機裝置200建立超速連接與非超速連接,因此USB裝 置100可同時與主機裝置200以超速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舉例來說,USB裝置100 可同時與主機裝置200以超速模式與高速模式進行通信。
[0022] 當USB裝置100與主機裝置200之間的超速連接無法成功建立時(步驟S204的 判斷結(jié)果為"否"),表示主機裝置200不支持超速資料傳輸,如步驟S208,設(shè)定單元140設(shè) 定第一端點群組GA與第二端點群組GB均操作于非超速模式,流程結(jié)束。在此步驟中,USB 裝置100可與主機裝置200建立非超速連接(例如:全速/高速/低速連接其中之一)。由 于USB裝置100僅與主機裝置200建立了非超速連接,因此USB裝置100可與主機裝置200 以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舉例來說,USB裝置100可與主機裝置200以全速模式與主機裝 置200進行通信。
[0023] 在一些實施例中,USB裝置100可包含USB3. 0裝置與USB2. 0裝置,其中USB3. 0裝 置可提供一端點群組,USB2. 0裝置則可提供另一端點群組,而USB裝置的設(shè)定單元可更進 一步判斷某個端點隸屬于USB3. 0裝置或隸屬于USB2. 0裝置。圖3A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 USB裝置的示意圖。如圖3A所示,USB裝置300包括USB3. 0裝置310、USB2. 0裝置320以 及設(shè)定單元330,其中USB3. 0裝置310可提供一端點群組,而USB2. 0裝置320可提供另一 端點群組。設(shè)定單元330可收集來自USB3. 0裝置310中的前述端點群組以及來自USB2. 0 裝置320中的前述另一端點群組,并且設(shè)定隸屬于USB3. 0裝置310的端點群組為第一端點 群組GA以及設(shè)定隸屬于USB2. 0裝置320的另一端點群組為第二端點群組GB。接著,設(shè)定 單元330判斷USB裝置300是否已成功建立與主機裝置200的超速連接。設(shè)定單元330先 通過超速連接端口試著與主機裝置200建立超速連接,使得主機裝置200可偵測到USB3. 0 裝置已經(jīng)與其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假設(shè)主機裝置200可支持超速資料傳輸,因此USB裝置 300可成功與主機裝置200建立超速連接。因此,設(shè)定單元330可設(shè)定第一端點群組GA操 作于超速模式且第二端點群組GB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于是,USB裝置300可同時與主機裝 置200以超速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0024] 在一些實施例中,USB裝置可包含具有第一功能塊與第二功能塊的單一裝置,其 中第一功能塊可提供可操作于超速模式的一端點群組,第二功能塊則可提供可操作于非超 速模式的另一端點群組,而USB裝置的設(shè)定單元可更進一步判斷某個端點隸屬于哪個功能 塊。圖3B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USB裝置的示意圖。如圖3B所示,USB裝置400包括第一 功能塊410、第二功能塊420以及設(shè)定單元430,其中第一功能塊410提供可操作于超速模 式的一端點群組,而第二功能塊420提供可操作于非超速模式的另一端點群組。設(shè)定單元 430可收集來自第一功能塊410中的前述端點群組以及來自第二功能塊420中的前述另一 端點群組,并且設(shè)定隸屬于第一功能塊410的端點群組為第一端點群組GA以及設(shè)定隸屬于 第二功能塊420的端點群組為第二端點群組GB??衫斫獾氖?,因為主機裝置200只會指定 一個裝置地址(device address)給一項功能,一個USB裝置可僅具有一個單一裝置地址, 例如端點0 (endpoint zero, EPO),用來作為裝置辨識用。在本實施例中,當USB裝置400 已成功建立與主機裝置200的超速連接時,設(shè)定單元430可進一步設(shè)定第二端點群組的其 中一個端點為端點〇,以回報(r印ort)主機裝置200,除了有一個超速裝置已經(jīng)連接之外, 同時還有另一個非超速裝置也已經(jīng)連接。設(shè)定單元430通過超速連接端口試著與主機裝置 200建立超速連接,使得主機裝置200可偵測到超速裝置已經(jīng)與其連接。
[0025] 假設(shè)主機裝置200可支持超速資料傳輸時,USB裝置400與主機裝置200之間的 超速連接可以成功建立,因此,設(shè)定單元140可接著設(shè)定第一端點群組GA操作于超速模式 且第二端點群組GB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于是,USB裝置400可同時與主機裝置200以超速 模式與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0026] 假設(shè)主機裝置200不支持超速資料傳輸時,USB裝置400與主機裝置200之間的 超速連接并無法成功建立,因此設(shè)定單元430接著設(shè)定第一端點群組GA與第二端點群組GB 均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例如:高速模式)。在一些實施例中,假設(shè)端點中包括限制必須操作 于非超速模式(例如:全速模式或低速模式)的端點,則設(shè)定單元140可進一步將端點中的 限制必須操作于非超速模式的這些端點設(shè)定為第二端點群組GB。
[0027] 因此,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可支持超速及非超速連接的USB裝置及其適用于多個端點的 支持超速及非超速連接的方法可不必在主機裝置與USB裝置之間設(shè)置任何集線器裝置,便 可在主機裝置與USB裝置之間同時地支持超速與非超速連接,因此可簡化USB裝置的硬體 架構(gòu)。再者,本發(fā)明的USB裝置可在主機裝置與USB裝置之間以超速連接連接進行連接時, 更進一步使用非超速連接連接的閑置頻寬,使得USB裝置可同時使用超速連接連接與非超 速連接連接兩者的頻寬,可提升單USB裝置的整體效能。本發(fā)明的可支持超速及非超速連 接的適用于USB裝置的多個端點的方法,或特定型態(tài)或其部份,可以以程序代碼的型態(tài)存 在。程序代碼可以包含在實體介質(zhì)中,如軟盤、光盤、硬盤、或是任何其他機器可讀?。ㄈ缬?算機可讀?。﹥Υ娼橘|(zhì),其中,當程序代碼被機器,如計算機載入且執(zhí)行時,此機器變成用 以參與本發(fā)明的裝置。程序代碼也可通過一些傳送介質(zhì),如電線或電纜、光纖、或是任何傳 輸型態(tài)進行傳送,其中,當程序代碼被機器,如計算機接收、載入且執(zhí)行時,此機器變成用以 參與本發(fā)明的裝置。當在一般用途處理單元實施時,程序代碼結(jié)合處理單元提供的操作類 似于應(yīng)用特定邏輯電路的獨特裝置。
[0028] 舉例來說,本發(fā)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用于存儲計算機程 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計算機載入以執(zhí)行一種可支持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 連接及非超速連接的方法,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內(nèi)的多個端點,其中所述通用串行 總線裝置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所述方法包括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將所述 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 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 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所述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 非超速模式,使得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分別通過所述超速連接與所述非超速連接同時與 所述主機裝置以所述超速模式與所述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 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無法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第一端點群組以及所述第二端點群 組均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
[0029]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凡依本發(fā)明權(quán)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和修 飾,均應(yīng)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可支持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速連接,用以與所述 主機裝置進行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包括: 多個端點; 非超速連接端口,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 超速連接端口,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以及 設(shè)定單元,用以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將所述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 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判斷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 述超速連接,以及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 時,設(shè)定所述第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所述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使得 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分別通過所述超速連接與所述非超速連接同時與所述主機裝置以 所述超速模式與所述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 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無法成功建立時,所述設(shè)定單元進一步設(shè)定所述第一端點群 組以及所述第二端點群組均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點群組包括具有 高頻寬需求的端點以及所述第二端點群組包括具有低頻寬需求的端點。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點群組包括限制 必須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的端點。
5.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超速模式包括通用串 行總線低速、高速以及全速模式。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還包 括第一功能塊以及第二功能塊,其中所述第一功能塊提供所述第一端點群組以及所述第二 功能塊提供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7. 如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 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所述設(shè)定單元進一步設(shè)定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中的一個端點為端點〇。
8.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還包 括USB3. 0裝置以及USB2. 0裝置,其中所述USB3. 0裝置提供所述第一端點群組以及所述 USB2. 0裝置提供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9. 一種通信方法,適用于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內(nèi)的多個端點,且可支持所述通用串行總 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速連接,其中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連接至所述主機 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將所述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 點群組; 判斷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以及 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第 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所述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使得所述通用串行總 線裝置分別通過所述超速連接與所述非超速連接同時與所述主機裝置以所述超速模式與 所述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10.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無法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 第一端點群組以及所述第二端點群組均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
11.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 求,將所述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的步驟包括: 劃分所述多個端點為具有高頻寬需求的端點群組以及具有低頻寬需求的端點群組;以 及 設(shè)定具有所述高頻寬需求的所述端點群組為所述第一端點群組以及設(shè)定具有所述低 頻寬需求的所述端點群組為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12.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 求,將所述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點群組的步驟包括: 設(shè)定所述多個端點中限制必須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的端點為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13.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超速模式包括通用串行總線低 速、高速以及全速模式。
14.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點群組由第一功能塊所提 供,所述第二端點群組由第二功能塊所提供。
15. 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還包括USB3. 0 裝置以及USB2. 0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端點群組由所述USB3. 0裝置提供,所述第二端點群組 由所述USB2.0裝置提供。
16. -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用于存儲計算機程序,所述計算機程序被計算機載入以 執(zhí)行一種可支持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主機裝置的超速連接及非超速連接的方法,用于所述 通用串行總線裝置內(nèi)的多個端點,其中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連接至所述主機裝置,所述 方法包括: 依據(jù)每一所述多個端點的頻寬需求,將所述多個端點劃分為第一端點群組以及第二端 點群組; 判斷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是否已成功建立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以及 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已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第 一端點群組操作于超速模式且所述第二端點群組操作于非超速模式,使得所述通用串行總 線裝置分別通過所述超速連接與所述非超速連接同時與所述主機裝置以所述超速模式與 所述非超速模式進行通信。
17. 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zhì),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通用串行總線裝置與所述主機裝置的所述超速連接無法成功建立時,設(shè)定所述 第一端點群組以及所述第二端點群組均操作于所述非超速模式。
【文檔編號】G06F13/38GK104123257SQ201310302849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4月23日
【發(fā)明者】簡義文 申請人:聯(lián)發(f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