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643071閱讀:158來源:國知局
      觸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強化基板、感測電極層及應力緩沖層。感測電極層設置于強化基板上。應力緩沖層設置于強化基板與感測電極層之間,且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小于感測電極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藉由本實用新型應力緩沖層的設置,使得感測電極層及其制程中產(chǎn)生的應力不會直接作用于強化基板,而是部分或全部被應力緩沖層吸收,進而可改善或保持強化基板的強度,提升觸控面板的可靠度。
      【專利說明】觸控面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觸控【技術領域】,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觸控面板。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觸控面板已經(jīng)被大量應用在各種電子產(chǎn)品中,例如手機、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或掌上型個人計算機等。傳統(tǒng)觸控面板有一種是將感測電極層直接形成于強化基板一表面上,強化基板既作為感測電極層的承載基板和保護蓋板,又提供使用者觸控操作面,相應的,強化基板的強度也較高。然,在強化基板表面未形成感測電極層時,其相對兩表面的應力是對稱的壓應力,但當在強化基板其中一表面形成感測電極層后,感測電極層本身及其制程會產(chǎn)生本質(zhì)應力與熱應力,且該本質(zhì)應力與熱應力均直接作用于強化基板同一側表面,即強化基板形成有感測電極層的表面,使得該表面產(chǎn)生壓應力,而另一表面產(chǎn)生張應力,因此強化基板相對兩側表面的應力不匹配,其強度及耐沖擊性急劇下降,易造成觸控面板屏幕破裂等不良。
      [0003]因此,要如何改善強化基板形成觸控感應層之后強度下降,提升觸控面板可靠度是目前急需加以研究改善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以改善強化基板形成觸控感應層之后的強度下降的問題,提高觸控面板可靠度。
      [0005]本實用新型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強化基板、感測電極層及應力緩沖層。感測電極層設置于強化基板上。應力緩沖層設置于強化基板與感測電極層之間,且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小于感測電極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
      [0006]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范圍為10*106帕斯卡?116*109帕斯卡。
      [0007]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范圍為4*106帕斯卡?10*109帕斯卡。
      [0008]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的厚度為0.01微米至35微米。
      [0009]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的材料為一透明高分子彈性材料。
      [0010]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為聚酰亞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11]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為透光耐溫材料的鍍層或涂層。
      [0012]進一步的,該強化基板包括一上表面、相對該上表面的一下表面,該上表面及該下表面均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
      [0013]進一步的,該強化基板還包括與該上表面、下表面鄰接的側面,該側面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
      [0014]進一步的,該觸控面板被定義有一可視區(qū)及一對應該可視區(qū)的非可視區(qū),該應力緩沖層與該感測電極層至少位于該可視區(qū)。
      [0015]進一步的,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該應力緩沖層全面覆蓋該可視區(qū),該裝飾層位于該強化基板設置有該應力緩沖層的表面。
      [0016]進一步的,該應力緩沖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
      [0017]進一步的,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應力緩沖層位于該裝飾層與該強化基板之間。
      [0018]進一步的,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是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強化基板之表面。
      [0019]進一步的,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強化基板之表面,且電性連接于該感測電極層。
      [0020]進一步的,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其中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是位于該應力緩沖層與該裝飾層之間。
      [0021]進一步的,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感測電極層之表面,且電性連接于該感測電極層。
      [0022]進一步的,該裝飾層包含一導通部,且該導線層經(jīng)由該導通部電性連接至該感測電極層。
      [0023]進一步的,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裝飾層位于該強化基板與該應力緩沖層之間。
      [0024]進一步的,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應力緩沖層位于該裝飾層與該感測電極層之間。
      [0025]進一步的,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應力緩沖層相對該裝飾層之表面且位于該非可視區(qū),且電性連接該感測電極層。
      [0026]進一步的,該感測電極層包括延伸于第一方向的復數(shù)個第一感測電極和延伸于第二方向的復數(shù)第二感測電極,該些第一感測電極與該些第二感測電極相互交叉且電性絕緣。
      [0027]進一步的,該感測電極層還包括復數(shù)個絕緣塊,該些第一感測電極包括復數(shù)個沿該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塊,復數(shù)條在該第一方向上連接相鄰第一電極塊的第一導線;該些第二感測電極復數(shù)個沿該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塊,復數(shù)條在該第二方向上連接相鄰第二電極塊的第二導線,該些第二電極塊分布于該些第一導線兩側;各絕緣塊位于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之間,以使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相互電性絕緣。
      [0028]進一步的,還包括一承載基板及一絕緣層,該些第一感測電極形成于該應力緩沖層相對該強化基板的表面,該些第二感測電極形成于該承載基板上,且該絕緣層位于該些第一感測電極與該些第二感測電極之間。
      [0029]采用本實用新型的觸控面板,應力緩沖層設置在強化基板與感測電極層之間,且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小于感測電極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可使得感測電極層及其制程中產(chǎn)生的應力不會直接作用于強化基板,而是部分或全部被應力緩沖層吸收,進而可改善強化基板形成觸控感應層之后的強度下降的問題,提高觸控面板可靠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0]圖1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1]圖2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2]圖3顯示本實用新型之一實施例的感測電極層之平面結構示意圖。
      [0033]圖4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4]圖5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5]圖6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五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6]圖7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六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
      [0037]主要符號說明:
      [0038]100?強化基板;
      [0039]100S1?強化基板的上表面;
      [0040]100S2?強化基板的下表面;
      [0041]100S3?強化基板的側面;
      [0042]100A?可視區(qū);
      [0043]100B?非可視區(qū);
      [0044]110?應力緩沖層;
      [0045]120?感測電極層;
      [0046]120A?第一感測電極;
      [0047]120B?第二感測電極;
      [0048]121?第一電極塊;
      [0049]122?第一導線;
      [0050]123?第二電極塊;
      [0051]124?第二導線;
      [0052]125?絕緣塊;
      [0053]130?絕緣層;
      [0054]140?承載基板;
      [0055]104?裝飾層;
      [0056]112?導線層;
      [0057]114?軟性印刷電路板;
      [0058]118?導通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9]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60]以下實施例的內(nèi)容中所稱的方位“上”及“下”僅是用來表示相對的位置關系,對于圖式而言,方位“上”是較接近使用者之側,而方位“下”則是較遠離使用者之側。再者,一第一元件形成于一第二元件“上方”、“之上”、“下方”或“之下”可包含實施例中的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直接接觸,或也可包含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之間更有其他額外元件使該第一元件與第二元件無直接接觸。
      [0061]參閱圖1,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包括強化基板100、應力緩沖層110及感測電極層120。感測電極層120設置于強化基板100上。應力緩沖層100設置于強化基板100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且應力緩沖層110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Young’ S modulus)小于感測電極層120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
      [0062]強化基板100具有一上表面100S1、一下表面100S2及側面100S3,上表面100S1與下表面100S2相對設置,側面100S3介于上表面100S1、下表面100S2之間,且與上表面100S1、下表面100S2相鄰接。上表面100S1與下表面100S2均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即強化基板100為雙面強化的基板。或者,上表面100S1、下表面100S2及側面100S3均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即強化基板100為六面強化的基板。強化基板100的材料為具有透光性的絕緣材料,例如透明玻璃。前述化學強化的方式包括將透明玻璃基板放置于配置好的化學溶液中,使化學溶液中的鉀離子與玻璃的鈉離子產(chǎn)生離子置換或置入而得到。強化基板100之上表面100S1可為使用者觸控操作面。另外,還可在強化基板100的上表面100S1上設置防臟污、防指紋、抗刮或抗眩等功能層。
      [0063]感測電極層120為一透光性的導電結構,可為單層或多層,用于根據(jù)使用者的觸控操作產(chǎn)生相應的感測信號,感測信號藉由軟性印刷電路板等傳遞至外部電路,進而實現(xiàn)觸控位置的計算和識別。
      [0064]應力緩沖層110,設置于強化基板100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且位于強化基板100之下表面100S2。應力緩沖層110在強化基板100上的垂直投影面積大于或等于感測電極層120在強化基板100上的垂直投影面積,藉此,應力緩沖層110至少可以阻隔感測電極層120直接接觸強化基板100之下表面100S2。應力緩沖層110為透光耐溫材料的鍍層或涂層,其材料為透明高分子彈性材料,包含塑料聚合物(Plastic polymer)和高彈體(Elastomer),例如聚酰亞胺(Polyimid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楊氏系數(shù)(Young’ s modulus)是表征在彈性限度內(nèi)物質(zhì)材料抗拉或抗壓的物理量。在彈性限度內(nèi),應力與應變成正比,其比值被稱為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其大小標志了材料的剛性,楊氏系數(shù)越大,越不容易發(fā)生形變。應力緩沖層110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小于感測電極層120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與感測電極層120相比,應力緩沖層110材質(zhì)更軟,較容易發(fā)生形變,如此可吸收感應電極層120的應力作用。具體的,應力緩沖層110的楊氏系數(shù)范圍為10氺106帕斯卡至116*109帕斯卡(即1MPa?116Gpa),較佳為4MPa?1GPa0應力緩沖層110的厚度為0.01微米至35微米。
      [0065]由上述架構可知,應力緩沖層110設置在強化基板100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且由于應力緩沖層110具有彈性的特性,可使得感測電極層120及其制程中產(chǎn)生的應力不會直接作用于強化基板100,而是部分或全部被應力緩沖層110吸收,進而可改善強化基板100形成觸控感應層120之后的強度下降的問題,提高觸控面板可靠度。
      [0066]請參閱圖2,其顯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與圖1所示實施例相比,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還可更包括一裝飾層104,依據(jù)裝飾層104的設置區(qū)域,觸控面板可被定義出可視區(qū)(visible area) 100A與對應可視區(qū)100A的非可視區(qū)(non-visible area) 100B,其中裝飾層104所在的區(qū)域為非可視區(qū)100B,其余區(qū)域為可視區(qū)100A,通常非可視區(qū)100B是設計對應位于可視區(qū)100A的至少一側邊,例如可位于可視區(qū)100A的四周或相對兩偵彳。裝飾層104可利用印刷制程由印刷不透明油墨或光阻、或油墨和光阻的疊層結構形成。
      [0067]應力緩沖層110至少位于可視區(qū)100A,在本實施例中,應力緩沖層110設置于強化基板100的下表面100S2,且僅位于可視區(qū)100A,并全面覆蓋可視區(qū)100A。裝飾層104位于強化基板100設置有應力緩沖層110的表面,也即裝飾層104亦位于強化基板100的下表面 100S2。
      [0068]感測電極層120至少位于可視區(qū)100A,在本本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0還延伸至非可視區(qū)100B。本實施例的感測電極層120是以單層透明導電結構來進行說明。在其他實施例中,感測電極層120亦可采用雙層透明導電結構的設計,在此并非為本實用新型所限制。請結合參閱圖2和圖3,感測電極層120包含延伸于第一方向的復數(shù)個第一感測電極120A和延伸于第二方向的復數(shù)第二感測電極120B,第一感測電極120A與第二感測電極120B相互交叉且電性絕緣。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較佳為相互垂直。更具體的,第一感測電極120A包含復數(shù)個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塊121,復數(shù)條連接第一方向上相鄰第一電極塊121的第一導線122。第二感測電極120B包含復數(shù)個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塊123,各第二電極塊123分布于第一導線122兩側,各第一導線122上形成有絕緣塊125,且各絕緣塊125上形成有連接第二方向上相鄰第二電極塊123的第二導線124,也即絕緣塊125位于第一導線122與第二導線124之間,以使第一導線122與第二導線124相互電性絕緣。
      [0069]再如圖2所示,感測電極層120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非可視區(qū)100B,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100B中是形成于裝飾層104之下表面,也即位于裝飾層104相對強化基板100之表面。
      [0070]導線層112在非可視區(qū)100B是形成于裝飾層104之下表面,且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120。導線層112包括復數(shù)條導線以及復數(shù)個接合墊(bonding pad),這些導線電性連接至感測電極層120,而接合墊則分別與這些導線線連接。之后,再利用接合墊與軟性印刷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114進行接合,藉此感測電極層120通過軟性印刷電路板114來與外部電路(未繪出)進行觸控信號傳遞。
      [0071]第一電極塊121和第二電極塊123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氧化銦錫、氧化鋁鋅、氧化鋅、氧化錫銻、二氧化錫、氧化銦或前述之組合。第一導線122、第二導線124及導線層112的各導線可采用與前述電極塊相同的透明導電材料,亦可采用不透明的導電材料,例如金屬或合金,包括金、銀、銅、鑰、鋁或前述之組合。第一電極塊121、第二電極塊123、第一導線122及第二導線124可采用濺鍍及光刻的步驟形成,亦可用網(wǎng)印、噴涂等方式形成。
      [0072]依據(jù)本實施例之架構,在可視區(qū)100A中,應力緩沖層110位于強化基板100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裝飾層104位于強化基板100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應力緩沖層110不僅可如前面內(nèi)容所述的,避免位于可視區(qū)100A的感測電極層120影響強化基板100的強度,更可進一步使感測電極層120延伸至非可視區(qū)100B時變得更加平緩,減少感測電極層120出現(xiàn)爬坡斷裂的風險。
      [0073]再者,由于應力緩沖層110是由高彈性的透明高分子材料所形成,此高彈性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對強化基板100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并且感測電極層120對高彈性高分子材料的附著力相較于對強化基板100的附著力也較高。因此,可有效地避免感測電極層120發(fā)生剝離(peeling),藉此可提高感測電極層120的信賴性。
      [0074]在此實施例的另一個實施態(tài)樣中,感測電極層120可僅位于可視區(qū)100A,通過導線層112延伸到至少部分的可視區(qū)100A而與感測電極層120電性連接。
      [0075]參閱圖4,其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三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架構大致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差異點在于,應力緩沖層110不僅位于可視區(qū)100A,更延伸到至少部分非可視區(qū)100B,且應力緩沖層100整層是位于強化基板100之下表面100S2。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應力緩沖層110位于裝飾層104與強化基板100之間,也即裝飾層104位于應力緩沖層110相對強化基板100的表面。
      [0076]由于本實例的應力緩沖層110是形成與裝飾層104之前,可減少裝飾層104在制程中產(chǎn)生氣體,而被應力緩沖層110覆蓋住不易排出產(chǎn)生氣泡的情形。另外,由于應力緩沖層110是由高彈性的透明高分子材料所形成,此高彈性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對強化基板100具有良好的附著力,并且裝飾層104對高彈性高分子材料的附著力相較于對強化基板100的附著力也較高。因此,可有效地避免裝飾層104發(fā)生剝離(peeling),藉此可提高觸控面板的良率。
      [0077]參閱圖5,其顯示依據(jù)本實用新型之第四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架構大致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差異點在于,本實施例的應力緩沖層110和感測電極層120均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非可視區(qū)100B,并且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應力緩沖層110是形成與強化基板100之下表面100S2,感應電極層120是形成于應力緩沖層110之下表面,也即位于應力緩沖層110相對強化基板100之表面,裝飾層104是進一步形成在感測電極層120的下表面,如此,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感測電極層120是位于應力緩沖層110與裝飾層104之間。
      [0078]進一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導線層112是進一步形成于裝飾層104的下表面,也即位于裝飾層104相對感測電極層120之表面,換言之,導線層112與感測電極層120之間存在有絕緣的裝飾層104。對此,本實施例的裝飾層104進一步包含導通部118,用來對應感測電極層120的每一條感應電極。其中,導通部118可例如是由一貫穿孔填充導電材料(如導電膠)所形成,讓導線層112通過導通部118來電性連接感測電極層120。在另一實施態(tài)樣中,導通部118亦可由貫穿孔搭配導線層112來直接形成,換句話說,貫穿孔中所填充的導電材料可以直接是導線層112的材料,也就是導線層112在形成于裝飾層104的表面時,可同時填充于貫穿孔內(nèi)而形成該的導通部118。前述導電材料的顏色較佳與裝飾層104顏色相近或相同,以提高觸控面板外觀視覺效果。
      [0079]參閱圖6,其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五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架構大致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差異點在于,應力緩沖層110不僅位于可視區(qū)100A,更延伸到至少部分非可視區(qū)100B,且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裝飾層104位于強化基板100與應力緩沖層110之間。
      [0080]此外,由于本實施例的應力緩沖層110是形成在裝飾層104之后,因此后續(xù)設置位于非可視區(qū)100B的導線層112是形成在應力緩沖層110的下表面。感測電極層120在非可視區(qū)100B中也是位于應力緩沖層110的下表面,并與導線層112電性連接。附帶一提的是,圖4至圖6所示實施例雖然未繪出感測電極層120的詳細結構,但是此感測電極層120可以是任何觸控面板所需的結構設計,在此并非為本實用新型所限制。
      [0081]由于本實施例是先形成裝飾層104,再形成應力緩沖層110,應力緩沖層110更可全面覆蓋裝飾層104,以增加裝飾層104表面平整度,使得導線層112可形成在更為平整的應力緩沖層110的表面,減少導線層112之各導線因不平整出現(xiàn)斷路的風險。
      [0082]附帶一提的是,前述各實施例之觸控面板可以是電容式觸控面板,并且是全部觸控組件都是基于強化基板100之一側表面(即下表面100S2)來依序形成的單片基板結構的觸控面板。其中,強化基板100的另一側之表面(即下表面100S2)為觸控面板的觸碰面,觸控面板以相對觸控面的一側與顯示裝置貼合,以形成觸控顯示設備。
      [0083]參閱圖7,其顯示本實用新型之第六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剖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觸控面板架構大致與圖2所示的實施例相同,差異點在于,觸控面板進一步還包括一絕緣層130及一承載基板140,感測電極層120為雙層的透明導電結構,具體的,第一感測電極120A形成于應力緩沖層110相對強化基板100的表面,也即位于應力緩沖層110之下表面,第二感測電極120B形成于承載基板140上,絕緣層130位于第一感測電極120A與第二感測電極120B之間,以使第一感測電極120A與第二感測電極120B相互電性絕緣。
      [0084]承載基板140為透明絕緣材料形成,該透明絕緣材料可包括聚酰亞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承載基板140可作為第二感測電極120B的承載層和保護層。絕緣層130為透明絕緣材料,包括透明光學膠、氧化硅、氮化硅等。第二感測電極120B可先形成于承載基板140上,再通過絕緣層130例如光學膠與已形成有應力緩沖層110、第一感測電極120A、裝飾層104的強化基板100貼合,使絕緣層130位于第一感測電極120A與第二感測電極120B之間,同時,第二感測電極120B位于絕緣層130與承載基板140之間,借以構成本實施例之架構。
      [0085]在本實施例之另一實施例態(tài)樣中,第二感測電極120B可位于承載基板140之下表面,換言之,第一感測電極120A直接形成于應力緩沖層110之下表面,絕緣層130位于承載基板140與第一感測電極120A之間,承載基板140位于絕緣層130與第二感測電極120B之間。
      [0086]在上述各實施例中,應力緩沖層110可僅位于可視區(qū)100A,或可以從可視區(qū)100A延伸到至少部分的非可視區(qū)100B,或者延伸至覆蓋全部的非可視區(qū)100B,使得應力緩沖層110在相對位置關系上能至少能夠隔開感測電極層120和強化基板100,避免感測電極層120直接接觸強化基板100,使得感測電極層120及其制程中產(chǎn)生的應力不會直接作用于強化基板100,而是部分或全部被應力緩沖層110吸收,進而可改善強化基板100形成觸控感應層120之后的強度下降的問題,提高觸控面板可靠度。
      [0087]雖然本實用新型已揭露較佳實施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在此【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做些許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實用新型之保護范圍當視后附之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強化基板; 一感測電極層,設置于該強化基板上;以及 一應力緩沖層,設置于該強化基板與該感測電極層之間,且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小于該感測電極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范圍為10*106帕斯卡?116*109帕斯卡。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的厚度為0.0l微米至35微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的材料為一透明高分子彈性材料。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為聚酰亞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為透光耐溫材料的鍍層或涂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強化基板包括一上表面、相對該上表面的一下表面,該上表面及該下表面均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強化基板還包括與該上表面、下表面鄰接的側面,該側面為經(jīng)過化學強化的表面。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觸控面板被定義有一可視區(qū)及一對應該可視區(qū)的非可視區(qū),該應力緩沖層與該感測電極層至少位于該可視區(qū)。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該應力緩沖層全面覆蓋該可視區(qū),該裝飾層位于該強化基板設置有該應力緩沖層的表面。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應力緩沖層位于該裝飾層與該強化基板之間。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是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強化基板之表面。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強化基板之表面,且電性連接于該感測電極層。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其中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是位于該應力緩沖層與該裝飾層之間。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裝飾層相對該感測電極層之表面,且電性連接于該感測電極層。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裝飾層包含一導通部,且該導線層經(jīng)由該導通部電性連接至該感測電極層。
      18.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用來定義出該非可視區(qū)的裝飾層,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裝飾層位于該強化基板與該應力緩沖層之間。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感測電極層更延伸到至少部分的該非可視區(qū),并且在該非可視區(qū)中,該應力緩沖層位于該裝飾層與該感測電極層之間。
      20.根據(jù)權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導線層,位于該應力緩沖層相對該裝飾層之表面且位于該非可視區(qū),且電性連接該感測電極層。
      2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感測電極層包括延伸于第一方向的復數(shù)個第一感測電極和延伸于第二方向的復數(shù)第二感測電極,該些第一感測電極與該些第二感測電極相互交叉且電性絕緣。
      22.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感測電極層還包括復數(shù)個絕緣塊,該些第一感測電極包括復數(shù)個沿該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電極塊,復數(shù)條在該第一方向上連接相鄰第一電極塊的第一導線;該些第二感測電極復數(shù)個沿該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電極塊,復數(shù)條在該第二方向上連接相鄰第二電極塊的第二導線,該些第二電極塊分布于該些第一導線兩側;各絕緣塊位于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之間,以使該第一導線與該第二導線相互電性絕緣。
      23.根據(jù)權利要求21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承載基板及一絕緣層,該些第一感測電極形成于該應力緩沖層相對該強化基板的表面,該些第二感測電極形成于該承載基板上,且該絕緣層位于該些第一感測電極與該些第二感測電極之間。
      2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該應力緩沖層材料的楊氏系數(shù)范圍為4*106帕斯卡?10*109帕斯卡。
      【文檔編號】G06F3/041GK203930727SQ201420170713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fā)明者】林清山, 蔣承忠, 吳春彥 申請人: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