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散熱袋及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計算機硬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熱袋及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
[0002]
【背景技術】
[0003]計算機的散熱系統(tǒng)的可靠性對計算機的穩(wěn)定至關重要,現(xiàn)有的散熱方式主要為風冷,這種散熱方式往往需要巨型的散熱器才能匹配散熱需要,而水冷散熱能有效解決風冷散熱的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0004]但是,現(xiàn)有的水冷散熱器中的冷卻液在進行流通時,容易形成散熱泄漏,影響計算機散熱系統(tǒng)的可靠性,效果并不理想。
[0005]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袋及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旨在解決現(xiàn)有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易形成散熱泄露、效果不理想的問題。
[0007]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散熱袋,該散熱袋為扁平袋狀,且所述散熱袋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以及與散熱袋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的數(shù)量;
所述出水管及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設有通孔。
[0008]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袋呈方形,三根所述進水管連接在方形散熱袋的三個頂角處,一根出水管連接的方形散熱袋又一頂角處。
[0009]優(yōu)選的,所述方形為正方形。
[0010]
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包括散熱斗,風扇,水栗,以及散熱袋,其中,所述散熱袋為扁平袋狀,且所述散熱袋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以及與散熱袋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的數(shù)量;所述出水管及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設有通孔;
所述散熱斗為金屬材質的斗狀結構,所述散熱斗頂部開口且底部設有漏孔;
所述散熱斗的漏孔通過連接管道與散熱袋的進水管對接,且所述連接管道上設有水栗;
所述散熱斗內且靠散熱斗頂部方向端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所述風扇;
所述散熱袋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風扇正上方。
[0011]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斗頂部開口設有蓋子,所述蓋子上設有進氣孔。
[0012]優(yōu)選的,所述散熱斗的漏孔處設有過濾網。
[0013]
本發(fā)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散熱袋及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該散熱袋為扁平袋狀,且散熱袋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以及與散熱袋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出水管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的數(shù)量;出水管及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固定耳上設有通孔。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包括上述散熱袋,以及散熱斗,風扇,水栗;其中,散熱斗為金屬材質的斗狀結構,散熱斗頂部開口且底部設有漏孔;散熱斗的漏孔通過連接管道與散熱袋的進水管對接,且連接管道上設有水栗;散熱斗內且靠散熱斗頂部方向端設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所述風扇;散熱袋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風扇正上方。
[0014]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發(fā)明的散熱袋能完全的與元件接觸,避免了散熱泄漏的形成,散熱效果更理想。
[0015](2)本發(fā)明的散熱系統(tǒng),不僅熱交換后的溫水冷卻效率很高,而且冷卻水與計算機發(fā)熱元件熱交換效率也非常高,是替換現(xiàn)有常用風冷散熱的最佳方案。
[0016](3)本發(fā)明的散熱袋以及散熱系統(tǒng),造價更低,易于制造。
[0017]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散熱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19]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21]如圖1所示,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散熱袋的結構示意圖。
[0022]—種散熱袋I,該散熱袋I為扁平袋狀,且所述散熱袋I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I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2,以及與散熱袋I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2的數(shù)量;
所述出水管3及進水管2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4,所述固定耳4上設有通孔5。
[0023]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更具體的,所述散熱I袋呈方形,三根所述進水管2連接在方形散熱袋I的三個頂角處,一根出水管3連接的方形散熱袋I又一頂角處。
[0024]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更具體的,所述方形為正方形。
[0025]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散熱袋I貼附在需散熱的元件上,通過固定耳4固定在元件周邊,通過進水管2進水,出水管3出水的方式,將元件上的熱量通過水冷方式進行冷卻。由于進水管2的進水量大于出水管3的出水量,使得散熱袋I內部始終處于一種充盈的狀態(tài),確保散熱袋I能完全的與元件接觸,避免了散熱泄漏的形成,散熱效果更理想。
[0026]
如圖2所示,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27]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了一種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包括散熱斗6,風扇7,水栗8,以及上述實施例中的散熱袋I,其中,
所述散熱袋I為扁平袋狀,且所述散熱袋I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I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2,以及與散熱袋I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3;所述出水管3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2的數(shù)量;
所述出水管3及進水管2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4,所述固定耳4上設有通孔5;所述散熱I袋呈方形,三根所述進水管2連接在方形散熱袋I的三個頂角處,一根出水管3連接的方形散熱袋I又一頂角處;
所述散熱斗6為金屬材質的斗狀結構,所述散熱斗6頂部開口且底部設有漏孔(圖中省略標號);
所述散熱斗6的漏孔通過連接管道與散熱袋I的進水管2對接,且所述連接管道上設有水栗8;
所述散熱斗6內且靠散熱斗6頂部方向端設有支架(圖中省略視圖),所述支架上固定所述風扇7;
所述散熱袋I的出水管3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風扇7正上方。
[0028]在進一步的實施過程中,為避免水從散熱斗6中濺射出去,所述散熱斗6頂部開口設有蓋子(圖中省略視圖),所述蓋子上設有進氣孔(圖中省略視圖)。
[0029]在進一步的實施過程中,為避免水中雜質在散熱袋I中積壓導致的管道堵塞,所述散熱斗6的漏孔處設有過濾網9。
[0030]在本發(fā)明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水栗8將散熱斗6中的水通過進水管2送入散熱袋I中,并經出水管3將水流回到散熱斗6中。由于進水管2的進水量大于出水管3的出水量,散熱袋I始終處于充盈狀態(tài),充分與發(fā)熱元件接觸并進行熱量交換。熱量轉換后的出水管3流出的溫水通過風扇7的過程中,風扇7在通電狀態(tài)下,將出水管3中的水怕打成小水滴,或者水霧,并且在風的作用下,迅速對水滴或者水霧進行散熱,而水滴、水霧在與散熱斗6中斗壁接觸過程中,再一次進行散熱。
[0031]在持續(xù)的工作過程中,本發(fā)明提供的散熱系統(tǒng),造價更低,易于制造,不僅熱交換后的溫水冷卻效率很高,而且冷卻水與計算機發(fā)熱元件熱交換效率也非常高,是替換現(xiàn)有常用風冷散熱的最佳方案。
[0032]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散熱袋,其特征在于,該散熱袋為扁平袋狀,且所述散熱袋邊緣處設置若干與散熱袋中空內部導通的進水管,以及與散熱袋中空內容導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的數(shù)量; 所述出水管及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所述固定耳上設有通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袋呈方形,三根所述進水管連接在方形散熱袋的三個頂角處,一根出水管連接的方形散熱袋又一頂角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為正方形。4.一種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熱斗,風扇,水栗,以及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散熱袋,其中,所述散熱斗為金屬材質的斗狀結構,所述散熱斗頂部開口且底部設有漏孔; 所述散熱斗的漏孔通過連接管道與散熱袋的進水管對接,且所述連接管道上設有水栗; 所述散熱斗內且靠散熱斗頂部方向端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所述風扇; 所述散熱袋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風扇正上方。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斗頂部開口設有蓋子,所述蓋子上設有進氣孔。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斗的漏孔處設有過濾網。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散熱袋及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該散熱袋邊緣處設置若干進水管,以及數(shù)量少于進水管的出水管;出水管及進水管的管壁上設有固定耳,固定耳上設有通孔;該計算機水冷散熱系統(tǒng)包括上述散熱袋,以及散熱斗,風扇,水泵;散熱斗頂部開口且底部設有漏孔;散熱斗的漏孔通過連接管道與散熱袋的進水管對接,且連接管道上設有水泵;散熱斗內且靠散熱斗頂部方向端設有風扇;散熱袋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風扇正上方。本發(fā)明不僅熱交換后的溫水冷卻效率很高,而且冷卻水與計算機發(fā)熱元件熱交換效率也非常高,是替換現(xiàn)有常用風冷散熱的最佳方案;此外,本發(fā)明造價更低,易于制造。
【IPC分類】G06F1/20
【公開號】CN105511579
【申請?zhí)枴緾N201511004012
【發(fā)明人】符于江, 潘萍, 周仁云, 張文濤, 符福華, 王小高, 朱佳文, 郭小新
【申請人】符于江
【公開日】2016年4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