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內部邊框的跟蹤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內部邊框的跟蹤板。本文公開一種兩區(qū)域跟蹤板以及包括兩區(qū)域跟蹤板和相應的顯示器的系統(tǒng)。用于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第一跟蹤板部分,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布置在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
【專利說明】
具有內部邊框的跟蹤板
技術領域
[0001]本申請公開的主題涉及一種具有諸如分隔區(qū)域的邊框等的分割器的多區(qū)域跟蹤板。
【發(fā)明內容】
[0002]在一方面,用于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第一跟蹤板部分,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布置在第一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
[0003]在另一方面,一種系統(tǒng)包括兩區(qū)域跟蹤板,所述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第一跟蹤板部分、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布置在第一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該系統(tǒng)還包括兩區(qū)域顯示器,所述兩區(qū)域顯示器包括第一顯示部分和第二顯示部分,其中第一跟蹤板部分控制在第一顯示部分上的操作,并且第二跟蹤板部分控制在第二顯示部分上的操作。
[0004]在又一方面,一種用于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被配置成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第一顯示部分上的操作的第一跟蹤板部分,被配置成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第二顯示部分上的操作的第二跟蹤板部分,第一跟蹤板部分大于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布置在第一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
【附圖說明】
[0005]圖1是本文公開的包括第一較大的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較小的跟蹤板部分、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的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的透視圖;
[0006]圖2是通過圖1的平面2-2的剖面圖;
[0007]圖3是本文公開的第二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的透視圖;
[0008]圖4是通過圖3的平面4-4的剖面圖;
[0009]圖5是本文公開的第三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的透視圖;
[0010]圖6是通過圖5的平面6-6的剖面圖;
[0011 ]圖7是本文公開的第四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的透視圖;
[0012]圖8是通過圖7的平面8-8的剖面圖;
[0013]圖9是描繪與相鄰邊框接口連接(interface)的跟蹤板的一個示例的剖面圖;
[0014]圖10是描繪與相鄰邊框接口連接的跟蹤板的第二示例的剖面圖;以及
[0015]圖11是被配置成與本文公開的兩區(qū)域跟蹤板可操作地接口連接的示例性顯示區(qū)域的正視圖。
[0016]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公開了本文公開的示例的各方面和優(yōu)點,其中類似的結構具有類似的附圖標記。
【具體實施方式】
[0017]本文公開了結合具有分隔區(qū)域的內部邊框的兩區(qū)域跟蹤板的示例性裝置和系統(tǒng)。示例性裝置包括兩個不同大小的跟蹤板部分,所述兩個不同大小的跟蹤板部分映射到(即,功能地對準)視覺顯示器,諸如可用于車輛的導航系統(tǒng)或信息娛樂控制的視覺顯示器的不同大小的部分。
[0018]內部邊框物理上分離兩個跟蹤板部分,并且提供參考的觸覺框架(frame),以幫助用戶定位跟蹤板部分的相鄰邊緣和拐角。該參考的觸覺框架可以通過使邊框感覺質地不同于跟蹤板部分和/或通過使邊框不同于那些部分地定向來實現。例如,與跟蹤板部分相比,邊框可被升高,或者其可形成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過渡區(qū)域,該跟蹤板部分被布置在彼此不同的高度。
[0019]另外或可替代地,跟蹤板部分本身可包括觸覺可區(qū)分的邊緣,例如具有凸起唇部,以便幫助用戶快速且容易地定位這些部分的邊界。除了幫助提供明確的區(qū)分并映射到顯示器之外,這些特征可提供更多位置,在這些位置中用戶可以簡單地通過感覺而不查看來發(fā)現按鈕位置。
[0020]另外或可替代地,跟蹤板部分可包括具有不同質地的表面,以便幫助用戶快速且容易地識別正在觸摸哪個跟蹤板部分,而不看跟蹤板。例如,第一跟蹤板部分的表面可感覺光滑,而第二跟蹤板部分的表面可包括凸起、蝕刻和/或允許通過感覺識別跟蹤板部分的任何其它表面質地。此外,第一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二者的表面都可包括一些質地,其中各個質地是不同的并且可通過感覺區(qū)分。
[0021]圖1是本文公開的示例性兩區(qū)域跟蹤板100的視圖,用于與顯示屏幕50接口連接并控制顯示屏幕50上的選擇,諸如圖11中所示,顯示屏幕50類似地可被分成兩個分離的區(qū)域。如本文所使用,可互換使用修飾語“跟蹤”和“觸摸”,例如,“跟蹤板”可替代地被認為是“觸摸板” O
[002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跟蹤板100包括由邊框106分隔的第一跟蹤板部分102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4。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被彼此并排地布置,而當跟蹤板在其最終位置(最終位置例如可是車輛的中央控制臺)中安裝時,第一跟蹤板部分102被布置在第二跟蹤板部分104的左側。如本文所提及地,邊框是圍繞或相鄰于跟蹤板的至少一部分和/或將第一跟蹤板部分與第二跟蹤板部分分離的凸起、凹陷或平齊的部分。邊框可是觸摸敏感表面或中性、惰性表面,諸如塑料、木材或金屬框架的表面。
[0023]如圖1中所見,兩個跟蹤板部分可大小不同,第一跟蹤板部分102的尺寸明顯大于第二跟蹤板部分104。例如,第一跟蹤板部分102可比第二跟蹤板部分104大約2倍至約4倍之間,并且如圖1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見,約大3倍。兩個跟蹤板部分可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高度,即在平行于邊框106的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兩個部分之間的大小差異是通過改變該實施例中那些部分的寬度來實現的。
[0024]每個跟蹤板部分102、104分別包括觸摸敏感或其它手動可致動的表面108、110。例如,每個跟蹤板部分102、104可包括或耦合到電容式觸摸傳感器。另外,跟蹤板部分102、104中的一個或兩個也可以是機械的可按壓開關112。以這種方式,用戶可使用跟蹤板部分中的一個或兩個來導航相應的顯示屏幕,直到達到期望的選項。然后用戶可按壓開關112,以便選擇該選項。在一方面,彼此獨立地安裝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使得只有按壓的跟蹤板部分移動。可替代地,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被安裝到共同的導向部分,使得即使只有一個部分被按壓,兩個部分也都移動。
[0025]可在部分的內部發(fā)現每個跟蹤板部分的可選擇區(qū)域,以便對應于顯示屏幕上類似定位的選項。另外或可替代地,顯示屏幕可包括對應于跟蹤板部分上的按鈕113的一個或多個圖標56。在一個示例中,按鈕113是跟蹤板部分102、104上具體選擇性的區(qū)域,并且分別沿著那些部分的邊緣114、116被布置。邊緣114、116可是如圖1中所示的跟蹤板部分102、104的頂邊緣,但是按鈕可沿著這些部分的其它邊緣或沿著這些部分的多個邊緣被布置。
[0026]在第一實施例中,與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相鄰于邊框106的邊緣,即第一部分102的最右邊緣118和第二部分104的最左邊緣120相比,邊框106凸起或者向上延伸。另外,邊框106可顯著窄于第一跟蹤板部分102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4 二者。例如,邊框106可小于約10%的跟蹤板100的總寬度。這樣,用戶可從觸摸純粹地感知:邊框106提供跟蹤板部分之間的物理屏障,同時在同一時間感知:跟蹤板部分102、104二者是單個單元的一部分。
[0027]跟蹤板100可包括或耦合到控制器,該控制器被配置成從跟蹤板100接收信號并向顯示屏幕50發(fā)送信號??稍O想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控制器是與跟蹤板100和顯示屏幕50信號通信的獨立的單元。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被包括在位于車輛內的控制器區(qū)域網絡(CAN)總線內或耦合到該控制器區(qū)域網絡(CAN)總線。可替代地,控制器可被包括在顯示屏幕50中。
[0028]可設想的是:第一跟蹤板部分102和/或第二跟蹤板部分104可通過一根或多根手指來支持不同手勢,該一根或多根手指發(fā)送用于與顯示屏幕50接口連接并控制顯示屏幕50上的選擇的具體信號。例如,兩個指尖相對于彼此移動能夠(可能經由控制器)向用于具體系統(tǒng)的顯示屏幕50提供具體信號。在某些實施例中,兩根手指與第一跟蹤板部分102接觸地橫向滑動可以將在顯示屏幕50上呈現的信息在系統(tǒng)或可選擇的信息的頁之間轉換。在某些實施例中,兩根手指接觸第一跟蹤板部分102平行于邊框106滑動可以在顯示屏幕50上垂直地滾動可選擇的信息。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兩根手指接觸第一跟蹤板部分102以圓形或旋轉圖案滑動可以旋轉在顯示屏50上呈現的圖像。此外,兩根手指觸摸、之后一根手指遠離另一根手指移動可以引起在顯示屏幕50上呈現的信息的變焦/倍率增加。相反,兩根手指觸摸,之后一根手指接近另一根手指移動可以引起在顯示屏幕50上呈現的信息的變焦/倍率減小。此外,三根手指在第一跟蹤板部分102上觸摸可以觸發(fā)預定義的功能。在第二跟蹤板部分104上接收的手勢可以在顯示屏幕50上引起相同的響應,仿佛在第一跟蹤板部分102上接收手勢一樣。在可替代實施例中,不是在第一跟蹤板部分102上可用的所有手勢都可用在第二跟蹤板部分104上。
[0029]轉向圖2,提供第一跟蹤板的實施例100的剖面圖。正如在該圖中所見,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遵循大致連續(xù)的曲線路徑122,其中跟蹤板部分形成具有在第一跟蹤板部分102上方定心的曲率半徑的凸形表面的部分。更具體地,曲率半徑的中心可位于第一跟蹤板部分102的最左邊緣124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4的最右邊緣126之間的中途。
[0030]在一個方面,曲率半徑rl定心在點128處,使得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關于平行于邊框106的第一線和垂直于邊框的第二線彎曲,S卩,這些部分中的至少一個是具有單一凹陷點的碗狀。在另一個方面,曲率半徑關于平行于邊框106延伸的線定心,同時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的至少一部分通過關于該線掃描曲率半徑而形成。換句話說,代替單一的凹陷點,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中的至少一個具有平行于邊框106延伸的最低凹陷的線。
[0031]現在轉向圖3-4,示出第二跟蹤板實施例200 ο本實施例200類似于第一跟蹤板實施例100,在于它包括第一跟蹤板部分202、第二跟蹤板部分204、以及分隔兩個跟蹤板部分的邊框206。當觀看圖4的斷面時,第一和第二跟蹤板實施例之間的差異是明顯的。正如所見,第二跟蹤板實施例200具有:在第一跟蹤板部分202上方定心的用于第一跟蹤板部分202的第一曲率半徑r2,以及分開的在第二跟蹤板部分204上方定心的用于第二跟蹤板部分204的第二曲率半徑r3。與第一跟蹤板實施例100—樣,第二跟蹤板實施例中的曲率半徑中的一個或兩個可關于它們各自的跟蹤板部分上方定心的點228、230、或者可關于將每個各自的跟蹤板部分二分并平行于邊框206延伸的線掃描。
[0032]在任一種情況下,每個跟蹤板部分202、204可具有在該部分上定心的其自己的凹陷,向用戶提供了定位每個跟蹤板部分202、204的觸覺方法。另外,凹陷的點或線可向用戶提供參考的觸覺框架,用于相對于參考點或線定位每個跟蹤板部分202、204的橫向中心,幫助用戶導航到每個跟蹤板部分202、204的不同部分。
[0033]在第二跟蹤板實施例200的變型中,代替具有曲線表面的兩個跟蹤板部分202、204,只有第一表面202是彎曲的,而第二表面204保持基本上為平面,或者以其它方式具有更大的曲率半徑,更大的曲率半徑向用戶傳達:跟蹤板部分感覺基本上是平面。第二表面204可具有通常對應于手指寬度的寬度,對曲線表面提供的參考的觸覺框架的需求最小化。
[0034]現在轉向圖5-6,示出第三跟蹤板實施例30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跟蹤板部分302相鄰于第二跟蹤板部分304。每個跟蹤板部分302、304基本上是平坦的,但是兩個跟蹤板部分相對于彼此在不同的高度。每個跟蹤板部分的平坦性能的偏差可沿著一個或多個邊緣發(fā)生,如下面更詳細地描述。
[0035]如圖5中所見,斜的斜坡表面305將第一跟蹤板部分302與第二跟蹤板部分304連接,使得第二跟蹤板部分304被布置得比第一跟蹤板部分302高??商娲兀逼卤砻?05可是斜的,導致第二跟蹤板部分304被布置得比第一跟蹤板部分302低。在一個方面,斜坡表面305可包括非觸覺響應材料的邊框306。在另一個方面,斜坡表面305可被認為是第一跟蹤板部分302或者第二跟蹤板部分304的邊緣。例如,顯示屏幕50上的第一區(qū)域可包括一個或多個按鈕或沿著其最右邊緣60的滾動條,并且觸覺斜坡表面305可被認為是第一跟蹤板部分302的最右邊緣318,從而觸覺斜坡表面305操作以選擇那些按鈕或控制滾動。
[0036]轉向圖6,第一跟蹤板部分302的最左邊緣324類似地可包括或可被布置為相鄰于傾斜表面325。與斜坡表面305—樣,傾斜表面325可以是非觸覺響應邊框,或者可替代地可以是第一跟蹤板部分302的觸覺響應部分。另外或可替代地,第一跟蹤板部分302和/或第二跟蹤板部分304中的一個或多個其它邊緣可包括或可被布置為相鄰于各自的斜坡表面,各自的斜坡表面或者形成邊框或者形成其各自部分的觸覺響應部分。
[0037]現在轉向圖7-8,示出第四跟蹤板實施例400。本實施例是第三跟蹤板實施例300的變型,在于:像第三實施例一樣,相比于第二跟蹤板部分404,第一跟蹤板部分402下陷于較低水平。另外,斜的斜坡表面405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402、404之間。不像第三實施例300中的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302、304的組合被定心在其上布置有跟蹤板的控制臺上,在第四跟蹤板實施例400中,第一跟蹤板部分302被定心在控制臺上,而第二跟蹤板部分304偏移到一側。
[0038]第一跟蹤板部分402在至少一側、并且可能是兩側、以及還進一步可能是所有側上下陷。因此,除了在第一跟蹤板部分402的最右邊緣418處的斜坡表面405之外,在最左邊緣424處還存在傾斜表面425。分別在第一跟蹤板部分402的頂邊緣414和底邊緣428處也可能存在傾斜表面415、419。傾斜表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可以是非觸覺響應邊框。另外或可替代地,傾斜表面中的一個或多個可形成其各自的第一跟蹤板部分邊緣,使得它是觸覺響應的以控制在顯示屏幕50上顯示的一個或多個功能。
[0039]如圖7中所示,在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402、404之間還存在分割邊框406,其中邊框406被描繪為分隔兩個跟蹤板部分的窄的水平表面。不管斜坡表面405是否是觸覺響應的,在某些實施例中邊框406不是觸覺響應的。邊框406另外可關于第一跟蹤板部分402的多個側邊連續(xù),由此構成第一跟蹤板部分402的框架并向用戶提供第一跟蹤板部分402的范圍的觸覺識別。
[0040]在上述公開的每個實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引入邊框或觸覺可區(qū)分的表面增加了可用的邊緣和拐角的數量。例如,在其中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通常是矩形并形成連續(xù)的觸覺可區(qū)分的表面的設計中,在跟蹤板的邊界處將有四個拐角和四個側邊。不同的功能性可被映射到部分的內部“邊緣”或“拐角”,但是將留待用戶猜測或估計那些“邊緣”或“拐角”的位置,由此導致用戶必須花費額外時間回歸到(home in)目標追蹤跟蹤板上的期望位置。
[0041]相反,每個跟蹤板具有八個觸覺可區(qū)分的拐角和側邊。這些額外的拐角或側邊可以被映射到在顯示屏幕50上顯示的不同功能性,允許用戶快速且容易地定位和選擇它們。因此,例如,在顯示屏幕將可選擇的選項示為位于第二跟蹤板部分的左上拐角中的情況下,用戶可以依靠由邊框或觸覺可區(qū)分的表面提供的觸覺標記來快速且容易地定位該拐角并選擇該選項。
[0042]在以上公開的每個實施例中,可相對于圍繞跟蹤板500的控制臺固定邊框507。因此,當按壓跟蹤板500 (作為整體或其部分之一)時,邊框507 (即圍繞邊框和/或內部邊框)可仍然靜止,同時跟蹤板500相對于邊框并相對于控制臺的其余部分移動,如圖9中所描繪的。在這種情況下,每次按壓觸摸板507時,可在觸摸板500和邊框507之間形成間隙。
[0043]可替代地,邊框可以是可操作地耦合到跟蹤板并且可與跟蹤板一起移動的浮動邊框,使得當按壓跟蹤板時,跟蹤板和邊框二者相對于控制臺的其余部分移動。雖然本設計消除了觸摸板和邊框之間的間隙的形成,但它可造成邊框和控制臺的其余部分之間的間隙。
[0044]在又一個方面,如圖10中所描繪的,邊框607可保持靜止,而跟蹤板600包括沿著其一個或多個邊緣的凸起的唇部652。當不按壓時,唇部652可具有在邊框607上方的至少和用于跟蹤板600的行進距離一樣大的高度。另外,跟蹤板600可包括從唇部652向外和向下隔開的凹口 654。凹口 654被配置成與從邊框607橫向向外延伸的凸緣656接口連接。因此,在按壓跟蹤板600之前,跟蹤板600可沿著凸緣656和/或在凸緣656下方抵靠邊框607基本上被密封。一旦按壓跟蹤板600,跟蹤板600可保持沿著邊框607密封,并且唇部652可保持在邊框607的高度處或在上方。另外,唇部652可用于向用戶提供跟蹤板600的最外限制的觸覺指示器的好處。關于本特征所討論的邊框607可以是分隔跟蹤板部分的邊框和/或圍繞跟蹤板600的其余部分的控制臺的邊框或一部分。
[0045]現在轉向圖11,示出示例性顯示屏幕50。如上所討論,顯示屏幕50被分割成對應于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諸如圖1的第一和第二跟蹤板部分102、104的兩個區(qū)域52、54。因此,第一顯示屏幕區(qū)域52可大于第二顯示屏幕區(qū)域54并且在第二顯示屏幕區(qū)域54的左邊。另外,每個顯示屏幕區(qū)域52、54包括多個邊緣和拐角,在兩個區(qū)域相遇的地方包括一對相鄰的邊緣和兩對相鄰的拐角。
[0046]顯示屏幕區(qū)域52、54中的一個或兩個包括圖標、指示器和/或其它具體功能性部件。例如,第一顯示屏幕區(qū)域52包括:沿著頂邊緣58隔開的多個圖標56,以及沿著最右邊緣60布置的滾動條59。類似地,第二顯示屏幕區(qū)域54包括沿著頂邊緣66的時間62指示器和溫度64指示器。這些邊界定位的指示器的選擇由當前雙區(qū)域觸摸板簡化,因為用戶能夠快速地依靠觸覺感應來確定在跟蹤板部分上關聯到指示器位置的邊界位置。
[0047]應該理解的是:本文中作出的對“左”和“右”的指代用于說明目的,并且反映跟蹤板被定向,以便匹配顯示屏幕50上的顯示屏幕區(qū)域52、54的朝向。在顯示屏幕50被另外定向的情況下,例如通過將較大的顯示屏幕區(qū)域放置到較小的顯示屏幕區(qū)域的右邊,或者通過將一個顯示屏幕區(qū)域垂直放置在其它顯示屏幕區(qū)域的上方,可類似地修改跟蹤板部分的朝向。
[0048]已經出于說明和描述的目的給出了前述實施例和示例的描述。其并不旨在是窮盡的或限制所述的形式。根據上述教導可作出許多修改。那些修改中的一些已經被討論,而其它的修改將由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實施例被選擇和描述以用于各實施例的說明。當然,范圍不限于本文所闡述的示例或實施例,而是可以由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任何數量的應用和等同裝置中采用。相反,它旨在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來限定范圍。另外,各種實現的實施例的特征可被組合以形成進一步的實施例。
[0049]相關申請
[0050 ]本申請要求于2014年12月31日提交的、編號為62/098613的美國臨時申請的優(yōu)先權,本文通過引用將其全部內容并入。
【主權項】
1.一種用于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兩區(qū)域跟蹤板,該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 第一跟蹤板部分; 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具有關于公共點或線的曲率半徑。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具有關于第一點或第一線的第一曲率半徑; 其中,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具有關于第二點或第二線的第二曲率半徑;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點或第一線不同于所述第二點或第二線。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具有關于一點或線的曲率半徑;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基本上是平坦的。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被布置在不同于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的高度處;以及 其中,所述邊框形成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傾斜表面。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邊框是觸覺響應的。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對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中的至少一者包括:與所述邊框相鄰的具有凸起的唇部的邊緣,以及從所述唇部向外和向下隔開的凹口;以及其中,所述邊框包括被配置成與凹口接口連接的向外延伸的凸緣。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拐角、以及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拐角中的至少一者對應于在兩區(qū)域顯示器上的類似定位的功能。11.一種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 兩區(qū)域跟蹤板,該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 第一跟蹤板部分; 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以及 兩區(qū)域顯示器,該兩區(qū)域顯示器包括: 第一顯示部分;以及 第二顯示部分,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控制在所述第一顯示部分上的操作,且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控制在所述第二顯示部分上的操作。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tǒng), 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顯示部分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顯示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邊框是凸起的。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14.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對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第二跟蹤板部分中的至少一個包括:與所述邊框相鄰的具有凸起的唇部的邊緣,以及從唇部向外和向下隔開的凹口;以及 其中,所述邊框包括被配置成與凹口接口連接的向外延伸的凸緣。1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系統(tǒng),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拐角、以及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的與所述邊框相鄰的拐角中的至少一者對應于在所述兩區(qū)域顯示器上的類似定位的功會K。17.—種用于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兩區(qū)域跟蹤板,該兩區(qū)域跟蹤板包括: 被配置成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第一顯示部分上的操作的第一跟蹤板部分; 被配置成控制兩區(qū)域顯示器的第二顯示部分上的操作的第二跟蹤板部分,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大于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以及 布置在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和所述第二跟蹤板部分之間的邊框。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相比于所述第一顯示部分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顯示部分的第二表面,所述邊框是凸起的。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鄰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兩區(qū)域跟蹤板, 其中,所述第一跟蹤板部分包括沿著與所述邊框相對的邊緣的凸起的唇部。
【文檔編號】G06F3/0488GK106020661SQ201511035986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8日
【發(fā)明人】R·C·米勒, C·D·格里比, C·云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