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具體是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屬于電腦散熱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的社會中,電腦已經(jīng)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對電腦的使用安全也是人們比較重視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0003]在目前的電腦使用中,尤其是機箱的散熱問題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F(xiàn)有的機箱中,往往會固定安裝一個風扇,用于對其內部的元件進行散熱,但是散熱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且在損壞的時候,必須先關掉電腦才能進行維修,過程復雜的同時,也影響了使用者的使用。
【發(fā)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結構靈活,散熱效果好,確保機箱內元件正常運轉,保證使用者的使用。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機箱;在原有機箱結構的基礎上,其頂部的兩側設置有尺寸對應的擋板,機箱的后側為中空結構,與頂部的擋板組成L形的凹槽,凹槽內活的安裝有L形支撐架;L形支撐架的外形尺寸與凹槽的尺寸相同,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L形支撐架的豎直板、對應機箱內部的一側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散熱風扇,對應每個散熱風扇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
[0006]在此基礎上,支撐架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所述的散熱風扇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置雙層;所述的L形支撐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l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
[0007]進一步,L形支撐架的水平板和豎直板可折疊式連接。
[0008]進一步,機箱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以及后側的位置開有多個圓形通孔,L形支撐架對應的位置開有通孔,并通過圓形連接柱連接。
[0009]進一步,機箱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與L形支撐架的接觸面上設置有一層耐摩擦層,所述的耐摩擦層使用橡膠為材質,厚度為1.5mm-2mm。
[0010]進一步,L形支撐架的豎直板上、對應散熱風扇安裝位置的上側或者下側附近開有方形或者圓形的通孔,通孔內固定有透明的觀察鏡。
[0011]進一步,L形支撐架的豎直板、對應機箱內部的一側按梅花狀設置有多組散熱風扇(7 ),對應每個散熱風扇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
[0012]對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機箱的頂部以及后側活動安裝L形支撐架,L形支撐架內側對應機箱的內部設置有多個散熱風扇,確保散熱效果的同時,在外側設置開關,便于根據(jù)實際情況打開對應的散熱風扇,確保了散熱效果。
[0013]與此同時,支撐架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提高耐高溫的效果;所述的散熱風扇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置雙層,確保散熱風扇正常的使用;所述的L形支撐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l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確保了整體的散熱效果,結構靈活,便于拆卸和維修,從而確保了機箱內元件正常運轉,保證使用者的使用以及機箱的使用壽命,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和市場前景。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1、機箱,2、耐摩擦層,3、太陽能電板,4、Ι/S線,5、L形支撐架,6、觀察鏡,7、
散熱風扇,8、開關,9、圓形連接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包括機箱I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箱I的頂部的兩側設置有尺寸對應的擋板,機箱I的后側為中空結構,與頂部的擋板組成L形的凹槽,凹槽內活的安裝有L形支撐架5 ;所述的支撐架5的外形尺寸與凹槽的尺寸相同,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對應機箱I內部的一側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散熱風扇7,對應每個散熱風扇7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8。
[001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5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所述的散熱風扇7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置雙層;所述的L形支撐架5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l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式,L形支撐架5的水平板和豎直板可折疊式連接,便于存放,減少占地空間。
[0020]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式,機箱I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以及后側的位置開有多個圓形通孔,L形支撐架5對應的位置開有通孔,并通過圓形連接柱9連接,結構靈活,便于拆卸。
[0021]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式,機箱I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與L形支撐架5的接觸面上設置有一層耐摩擦層2,所述的耐摩擦層2使用橡膠為材質,厚度為1.5mm-2mm,延長使用壽命,便于拆卸。
[0022]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式,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上、對應散熱風扇7安裝位置的上側或者下側附近開有方形或者圓形的通孔,通孔內固定有透明的觀察鏡6,便于觀察內部情況。
[0023]作為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的方式,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對應機箱I內部的一側按梅花狀設置有多組散熱風扇7,對應每個散熱風扇7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8,確保散熱的效果。
[0024]對比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在機箱的頂部以及后側活動安裝L形支撐架,L形支撐架內側對應機箱的內部設置有多個散熱風扇,確保散熱效果的同時,在外側設置開關,便于根據(jù)實際情況打開對應的散熱風扇,在確保了散熱效果。
[0025]與此同時,支撐架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提高耐高溫的效果;所述的散熱風扇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置雙層,確保散熱風扇正常的使用;所述的L形支撐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l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確保了整體的散熱效果,結構靈活,便于拆卸和維修,從而確保了機箱內元件正常運轉,保證使用者的使用以及機箱的使用壽命,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和市場前景。
【主權項】
1.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包括機箱(I);所述的機箱(I)的頂部的兩側設置有尺寸對應的擋板,機箱(I)的后側為中空結構,與頂部的擋板組成L形的凹槽,凹槽內活的安裝有L形支撐架(5);所述的支撐架(5)的外形尺寸與凹槽的尺寸相同,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對應機箱(I)內部的一側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多個散熱風扇(7),對應每個散熱風扇(7)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8);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撐架(5)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 所述的散熱風扇(7)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直雙層; 所述的L形支撐架(5)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l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支撐架(5)的水平板和豎直板可折疊式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箱(I)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以及后側的位置開有多個圓形通孔,L形支撐架(5)對應的位置開有通孔,并通過圓形連接柱(9)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箱(I)頂部兩側設置的擋板與L形支撐架(5)的接觸面上設置有一層耐摩擦層(2),所述的耐摩擦層(2)使用橡膠為材質,厚度為1.5mm-2m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上、對應散熱風扇(7)安裝位置的上側或者下側附近開有方形或者圓形的通孔,通孔內固定有透明的觀察鏡(6 )。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形支撐架(5)的豎直板、對應機箱(I)內部的一側按梅花狀設置有多組散熱風扇(7),對應每個散熱風扇(7 )的豎直板外側設置電信號連接有開關(8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腦機箱用散熱結構;在原有機箱結構的基礎上,支撐架的豎直面為復合型結構,內部為陶瓷層,外部為金屬層,所述的陶瓷層的厚度與金屬層的厚度一致,提高耐高溫的效果;所述的散熱風扇的外表面設置有過濾絲網(wǎng),所述的過濾絲網(wǎng)使用不銹鋼絲網(wǎng),并設置雙層,確保散熱風扇正常的使用;所述的L形支撐架通過緊固件固定在凹槽內,其豎直面距離凹槽底面的距離為1cm-2cm,空隙內設置有保護層,所述的保護層使用硬海綿為材質,確保了整體的散熱效果,結構靈活,便于拆卸和維修,從而確保了機箱內元件正常運轉,保證使用者的使用以及機箱的使用壽命,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和市場前景。
【IPC分類】G06F1-20, G06F1-18
【公開號】CN204423287
【申請?zhí)枴緾N201520047062
【發(fā)明人】從繼成, 高綱領, 曾步衢
【申請人】黃淮學院
【公開日】2015年6月24日
【申請日】2015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