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攝像機(camera)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特別是涉及這樣一種攝像機(camera)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適用于備有液晶監(jiān)視器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技術中,例如,將磁帶錄相機(下面稱之為VTR)作為記錄再生裝置,將其與攝像機部沿光軸方向大致并列地配置,形成一體化的攝像機一體式VTR是已知的,特別是,開發(fā)了將液晶監(jiān)視器內(nèi)裝于用于支承主體而把持的把手(グリップ)部內(nèi),配備在主體側面,為了以適當?shù)氖滞蟮慕嵌冗M行攝影,可將該把手部旋轉的攝像機一體式VTR。
作為這種攝像機一體式VTR的例子,在專利文獻1中進行過描述。
專利文獻1特開平7-226871號公報但是,一般地,在包含通常的攝影角度在內(nèi)的各種各樣的攝影角度中,手腕的最佳角度與液晶監(jiān)視器的觀察角度并不一定一致,在該例子中,在實用上可能的攝影角度也受到了限制,此外,在通常的攝影角度,手腕也會疲勞,存在著長時間攝影比較困難的問題。
進而,雖然用液晶監(jiān)視器進行監(jiān)視,但存在著不能將自己本身攝影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透鏡部和重的VTR相對于光軸并列地配置,所以,主體的重心位置遠離把持把手的手腕,以前后方向為軸的大的旋轉力矩施加在手腕上,容易疲勞,存在著長時間的手持攝影比較困難的問題。
當為了降低這種大的旋轉力矩負荷,將主體的重心位置靠近手腕,將透鏡部與重的VTR串列地配置,使把手與主體重心沿前后方向的位置接近時,把手的位置偏向后端側,變成極為難以操縱的狀態(tài)。此外,當將把手配置在主體的大致的中央時,通常后方比較重,將以左右方向為軸的大的旋轉力矩施加在手腕上,存在著長時間手持攝影困難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課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在各種各樣的攝像機角度進行穩(wěn)定的攝影并且不會疲勞地進行長時間的攝影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提供以下的結構。
即,本發(fā)明是一種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它由內(nèi)裝攝像透鏡組1D的透鏡部1,內(nèi)裝攝像元件13A和電路基板5A、形成大致的長方體,連接配置在前述透鏡部1的與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的主體筐部2,配備在前述主體筐部2的一個側面2b上的能夠進行把持的把手部3,以及夾持前述主體筐部2、配備在與前述的一個側面2b相反側的液晶監(jiān)視器4構成,其結構為,利用記錄媒體9進行記錄再生的記錄再生部8內(nèi)裝于前述把手部3內(nèi),同時,能夠以相對于前述透鏡組1D的光軸L大致垂直的方向的轉動軸3B作為中心旋轉前述把手部3;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在使前述把手部的長度方向旋轉到成為前述光軸方向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前述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側的端部比前述透鏡組的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端部處于更靠近被拍照物體側的位置,并使前述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側的端部比前述攝像元件處于更靠近被拍照物體的相反側的位置處。
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在前述主體筐部2及前述透鏡部1處的前述把手部3的能夠轉動的范圍的面,形成凹部1F、2A;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前述把手部3備有推壓把持前述把手部3的手的把手帶12,以及分別包含前述把手部3的側面3b及頂面3d的各自至少一部分構成的開閉蓋部3C,操作者的手插入前述把手帶12與前述開閉蓋部3C之間,在用前述手把持該開閉蓋部3C的狀態(tài),該開閉蓋部3C通過向外側打開,前述把手部3的頂面3的開口,可以從該開口部分進行前述記錄媒體9的裝填或取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前述記錄媒體9是盒式磁帶9A。
下面,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用圖1至圖13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的平面圖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的左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的正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的右側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背面圖;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的底面圖;
圖7、是對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記錄媒體的裝填與取出進行說明的透視圖;圖8、是對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記錄媒體的裝填與取出進行說明的另外的透視圖;圖9、是對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記錄媒體的裝填與取出進行說明的背面圖;圖10、是對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把手部的轉動進行說明的側視圖;圖11、是說明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的重心位置的平面圖;圖12、是說明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把手部的透視圖;圖13、是說明本發(fā)明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實施例中的形式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首先,對本實施例的結構進行說明。
如從圖1至如6的各投影圖可以看出的,本實施例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配備有內(nèi)裝將從被拍照物體來的光射出到與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的透鏡組1D的透鏡部1;主體筐部2,內(nèi)裝具有將該光變換成電信號的攝像元件13A的攝像機部13、以及具有電路基板5A并控制該再生裝置整體的控制部5,與透鏡部1的被拍照物體的相反側連接配置;可旋轉地配置在主體筐部2的左側面2b側、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8的把手部3;內(nèi)裝液晶顯示元件(LED)、可開閉地配置在主體筐部2的右側面2c上的液晶監(jiān)視器4。
關于液晶監(jiān)視器4的開閉角度范圍,如圖1(b)的箭頭A所示。
各圖中,圖1(a)、圖5(a)表示關閉液晶監(jiān)視器4的狀態(tài),此外,圖1(b)、圖5(b)表示打開液晶監(jiān)視器4的狀態(tài)。
其次,對各構件進行詳細說明。
(1)透鏡鏡筒1透鏡部1是由內(nèi)裝透鏡組1D的透鏡鏡筒1C構成的電動變焦透鏡,可以通過后面描述的電動變焦鈕3E4的操作或者通過旋轉操作安裝在透鏡鏡筒1C的變焦環(huán)(zoom ring)1A,改變像的放大率。L是透鏡組1D的光軸L。
在該透鏡部1的前端上可自由拆裝地安裝有遮光罩1B。
此外,在透鏡部1的左側面的主體筐部2側部分上,以呈與后面描述的主體筐部2的凹部2A連續(xù)的形狀的方式,設置將其一部分切除的形狀的凹部1F。
(2)關于主體筐部2主體筐部2,內(nèi)裝具有接受通過透鏡部1的光的攝像元件13A的攝像機部13、和具有電路基板5A等的控制部5,構成大致的箱形。
在其頂面2d的背面2e側的部分上備有固定式取景器6,在取景器6的前端上安裝護罩(ァィキャップ)6A。
此外,主體筐部2,為確保強度,在其內(nèi)部具有用金屬形成的底盤架(圖中未示出),安裝話筒單元及移動用手柄等用的頂面2d的前方部分上的輔助插座10固定在該底盤架上,在底面2f上,與底盤架成一整體地設置形成用于安裝在三角架的陰螺紋11A的三角架底座11(參照圖6)。
在背面2e上,例如,如圖4中的雙點劃線所示,可以自由拆裝地安裝電池7。
在主體筐部2的左側面2b的前方部分上,如上所述,設置將其一部分切除的形狀的凹部2A。同時,把手部3以插入到凹部1F、2A內(nèi)的方式安裝。
(3)把手部3如圖1(a)的虛線所示,在把手部3上,內(nèi)裝經(jīng)由記錄媒體進行圖象信號的記錄及再生的記錄再生部8。
在本實施例中,裝載使用了作為這種記錄媒體9(參照圖1(a),圖7)的盒式磁帶9A的記錄再生裝部,但也可以是例如使用攝影盤9B及固體存儲器9C的記錄再生部。在作為記錄媒體9采用盒式磁帶9A的情況下,所謂記錄再生8意味著至少包含旋轉頭以及裝載容納在盒式磁帶9A的磁帶的機構的部分。
把手部3,以大致垂直于光軸的方向的旋轉軸3B(參照圖2)為中心、相對于主體筐部2旋轉所需的角度,能夠保持在任意位置上。
為了支撐在把持把手部3時施加的本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質量,旋轉軸3B由設置在底盤架上的軸承(圖中未示出)進行軸支承。
同時,該把手部3的旋轉機構,為了盡可能使之不產(chǎn)生噪音,大多采用以滑動結構為基礎、利用摩擦保持各構件的結構。
下面,利用圖12詳細描述該把手部3的外觀。
圖12(a)是從主體筐部2的左側后方觀察時看到的透視圖,圖12(b)是從左側前方觀察時看到的透視圖。
如該圖所示,在把手部3的側面3b的大致中央部,設置可以觀察記錄媒體9是否裝填到記錄再生部8內(nèi)的透明窗部3A,在記錄媒體9是盒式磁帶9A的情況下,可以觀察容納在盒式磁帶9中的磁帶的走帶狀態(tài)。
該把手部3的筐體,具有其側面3b的一部分,頂面3d,正面3a及背面3e的一部分構成一個整體的開閉蓋部3C,由該蓋部3C和其它部分的固定蓋部3D兩個部分構成。
開閉蓋3C,在圖12中是用陰影線包圍起來的部分。
這些蓋部3C、3D,為了防止因把持力造成的變形及輕量化,利用鎂合金形成。當然其它材料也可以,但從強度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地用金屬形成。
此外,在開閉蓋部3C的頂面3d的前面?zhèn)?,形成在作為把持它時的手指把握用的由凹部3F1、和凸部3F2構成的手指把握部3F。
進而,開閉蓋部3C,通過以設于側面3部的下方的光軸方向的旋轉軸3H(參照圖9)為中心向外側旋轉規(guī)定的角度,把手部3的頂面3d開口,可以從上方進行記錄媒體9的裝填、取出。
另一方面,在該把手部3上集中地設置在把持它的狀態(tài)下能夠進行各種功能控制所需的開關及旋鈕類及顯示器。
具體地如下所述。
在正面3a上,配備信號燈(tally lamp)3E1和遙控器的光接受部3E2。
在頂面3d上,配備靜止圖象切換鈕3E3,杠桿式的電動變焦按鈕3E4及開閉蓋3C的開閉滑動鈕3E5。
在背面3e上,配備電源接通顯示LED 3E6,開始/停止開關3E7,主功能切換開關3E8,把手帶固定孔3E9,以及進行把手部3的旋轉的鎖定或解除的鎖定/釋放桿3E12。
在側面3b上,設置前述窗部3A和向前方伸出的把手帶折回用孔3E10。進而,方位角調整孔開口,嵌入將該方位角調整孔堵塞的調整孔蓋3E11。
這些開關及旋鈕類,如圖8所述,在用手把持該把手部3的狀態(tài)下,配置在手指自然放置的位置上或其附近。
具體地說,電動變焦鈕3E4及靜止圖像切換鈕3E3配置在食指和中指放置的位置上,此外,開始/停止開關3E7鎖定/釋放桿3E12及主功能切換開關3E8配置在放置拇指的位置上。
當然,設于把手部3上的開關及旋鈕類及顯示器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在把持時,適當?shù)乩站o手背的把手帶12,安裝在把手帶固定孔3E9與折回用孔3E10之間(參照圖2、圖5及圖8)。
從而,不拔出通過把手帶12的手就能夠進行各種功能控制,能夠很容易地進行穩(wěn)定的攝影。
(4)液晶監(jiān)視器液晶監(jiān)視器4由監(jiān)視器盒4A,以及顯示部4B及鉸鏈部4C構成(參照圖5(b))。
鉸鏈部4C與圖中未示出的底盤架接合,能夠以垂直于光軸方向的上下方向的旋轉軸4D1為中心,在90度的范圍內(nèi)(圖1(b)的箭頭A的范圍)旋轉,同時,可以保持在該范圍內(nèi)的任意位置上。
進而,監(jiān)視器盒4A,相對于鉸鏈部4C,能夠以垂直于光軸的方向沿左右方向的旋轉軸4D2為中心將液晶顯示部向上方約90度、向下方約90度共計180度的范圍內(nèi)旋轉,同時,可以保持在該范圍內(nèi)的任意位置上。
這樣,由于液晶監(jiān)視器4與前述把手部3完全獨立,其液晶顯示部4B能夠朝向任意方向加以保持,所以可以長時間不會疲勞地進行在各種各樣的角度的攝影。
其次,對本實施例的動作進行說明。
(A)把手部3的旋轉動作(參照圖1、圖10及圖11)在本實施例中的把手部3,如前面所述,以能夠根據(jù)攝影角度用最佳的身體姿勢進行攝影的方式進行旋轉。(在圖10中液晶監(jiān)視器沒有顯示)首先,在進行基本的攝影時,液晶監(jiān)視器4打開約90度,將把手部3處于水平位置上(將其稱之為標準位置,(參照圖10(a))。
然后,在低角度時,將液晶監(jiān)視器4指向上方,使把手部3處于向圖10中右旋的任意的角度的旋轉的位置上(將其稱之為低角度位置(參照圖10(b))。
通過液晶監(jiān)視器4和把手部3處于這種位置,不必將手腕向左旋扭轉,總是將臂部靠近身體,能夠以所謂固定在腋下的身體姿勢進行的穩(wěn)定的攝影。
進而,在高的角度時,將液晶監(jiān)視器指向下方,置于使把手部3圖10中左旋轉動的位置(將其稱之為高角度位置)。
在這種高角度的攝影中,由于即使把手部3處于標準位置,通過伸出臂部,不必扭轉手腕就能夠進行攝影,所以,只要把手部3相對于標準位置至少能夠右旋轉動就可以。
在本實施例中,其結構為,相對于標準位置在左右旋分別為90度的范圍內(nèi)是可變的,但根據(jù)需要,可以設定在90度以上,即使在不足90度,也可以根據(jù)本記錄再生裝置的主體形狀及使用狀況設定最佳角度。圖10(C)把手右旋轉動90度的狀態(tài)。
同時,在本實施例中,其結構為,使把手部3的旋轉軸3B,與在打開液晶監(jiān)視器4的狀態(tài)下的本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在安裝電池的狀態(tài))的中心G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大致一致(參照圖11)。
這是一種通過將重的記錄再生部8內(nèi)裝于把手部3內(nèi)成為可能的結構,在把持時,將施加到手腕上的繞旋轉軸3B的旋轉力矩減少到極小,可以不會疲勞地進行長時間的攝影。
進而,使液晶監(jiān)視器4的開閉中的旋轉軸4D1、4D2的前后方向位置大致一致,與液晶監(jiān)視器4的指向無關,將加到手腕上的負擔縮小到最低限度。
此外,由于在將透鏡部1和狀態(tài)筐部2沿光軸方向串列地配置的同時,通過將具有大的質量的記錄再生部8內(nèi)裝于把手部3內(nèi),將施加到手腕上的以前后方向為軸的旋轉力矩縮小到非常小,所以,可以不會疲勞地進行長時間的攝影。
此外,如前面所述,由于把手部3嵌入到設于透鏡部1和主體筐部2上的凹部1F、2A內(nèi),所以,手腕與重心G的位置更加接近,更能夠長時間地進行不會疲勞的攝影。
這樣,由于施加到把持把手的手腕上的以左右方向為軸的旋轉力矩為零,以前后方向為軸的旋轉力矩極小,所以,可以進行疲勞極少的攝影。
同時,由于記錄再生部8的質量越大,這種效果越顯著,所以,在作為記錄媒體采用以DVC(數(shù)字電視攝像機)盒式磁帶為代表的盒式磁帶的比較重的記錄再生部的情況下,特別有效。
(B)記錄媒體的裝填和取出(參照圖5、圖7、圖8及圖9)如前面所述,把手部3的開閉蓋部3C通過以設于其側面3b的下方的蓋旋轉軸3H為中心旋轉到規(guī)定角度的外側,把手部3的頂面3d開口,可以從上方進行記錄媒體9的裝填和取出(參照圖7)。
進而,如前面所述,筐部蓋3C,包含其頂面3d,用鎂合金形成,同時,用撐條(ステ-)3G與固定蓋3D連接。借此,在開閉蓋3C打開的狀態(tài)下,不會向旋轉軸3H上施加過分的力,即使只把持開閉蓋3C,也可以充分支承主體筐部2等。
同時,由于在把手部3上設置把手帶固定孔3E9和把手帶折回用孔3E10兩者,所以,把手帶12與插入該帶和開閉蓋之間的操作者的手的位置的關系,不會因使把手部3旋轉而變化。從而,把手帶12總是以相同的狀態(tài)緊固手背。
其結果是,即使把手部3的轉動位置在任何部位,都不用將手從把手帶12中拔出,在把持把手部3的狀態(tài)下,就能夠進行記錄媒體9的裝填和取出。這種狀態(tài)表示在圖8中。
借此,不用改變攝影位置,或者不用改變把持把手的手的姿勢,就可以迅速地更換記錄媒體等,所以,不會失去攝影的時機,進行變焦攝影。
另一方面,如圖9所示,由于開閉蓋3C的開閉在比主體筐部2的底面2f更靠近上側的區(qū)域進行,所以,在固定到三角架的方向轉臺14上的狀態(tài)下,或者,在置于桌子等平的場所的狀態(tài)下,如果把把手部置于標準位置上的話,不必從方向轉臺14上卸下,也不必橫置,就可以進行記錄媒體9的裝填和取出。
下面,用圖13(a)說明上述實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配置結構。
該圖是說明透鏡部1與主體筐部2及把手部3沿光軸方向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平面圖。
本實施例的特征在于,沿光軸方向串列地配置透鏡部1和主體筐部2,在各個側面上設置凹部1F、2A,將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8的把手部3以嵌入的方式配置在該部分上。
從而,把手部3在光軸方向跨越透鏡部1和主體筐部2配置。
借助這種結構,如前面所述,可以使把手部3的旋轉軸3B與主體記錄再生裝置的重心G在光軸方向的位置接近或大致一致。
透鏡部1與主體筐部2的交界,在透鏡是能夠更換、結構上是分離的情況下,是明確的。
但是,在結構上不能分離的情況下,至少把手部3的正面3a可以位于透鏡部1內(nèi)裝的透鏡組1D的最后方的透鏡1E最后端的前方(被拍照物體側),并且,把手3的背面3e,位于主體筐部2內(nèi)裝的攝像元件13A的前面的后方(被拍照物體的相反側)。
此外,如圖13(b)所示,把手部3也可以不嵌入側面的進行配置,但如前面所述,由于施加到手腕上的光軸方向的旋轉力矩小,所以,如圖13(a)所示,優(yōu)選地,設置凹部1F、2A,使手與重心更接近地配置。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在具有作為與主體筐部2獨立的筐體的固定蓋3D的把手部3中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8,可以獲得以下的效果。
在將話筒安裝到主體筐部2的輔助插座10上的情況下,很難采集從記錄再生部發(fā)生的雜音,提高記錄的聲音的質量。
由于在電路基板5A與記錄再生部8之間存在著作為把手部3的筐體用金屬形成的固定蓋3D,所以,可以提高屏蔽效果,降低噪音,提高聲音和圖象的質量。
此外,通過將電路基板5A與記錄再生部8分離,可以提高各自的散熱效果抑制溫度的上升,其結果,可以延長制品的壽命,提高可靠性。
由于在主體筐部2中不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8,所以,可以將主體筐部2形成的比較輕,可以將減輕的重量給予透鏡部1,可以形成裝載高變焦比或大口徑透鏡的明亮的透鏡結構,可以制成在光學上性能更高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
此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不局限于上述結構,不言而喻,在不超出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可以進行變更。
發(fā)明的效果如說明詳細描述的,根據(jù)本申請的發(fā)明,由于將主體筐部和透鏡部沿光軸方向串列地配置,在配備在主體筐部的一個側面上的把手部中,內(nèi)裝具有大的質量的記錄再生部,同時,可以該把手部圍繞相對于光軸大致垂直的旋轉軸旋轉,所以,施加到把持把手部法手腕上的旋轉力矩變小,能夠長時間的疲勞很少的進行攝影的同時,能夠以各種各樣的角度進行攝影。
此外,在將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的把手部的長度方向作為光軸方向的旋轉位置上,使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側的端部(前端部)比透鏡組的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的端部(后端部)更靠近被拍照物體側(前方),同時,使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的端部(后端部)比攝像元件更靠近被拍照物體的相反側(后方)的位置處,所以,可以使把手部的旋轉軸與本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重心與光軸的位置接近和大致一致。
借此,可以把施加到把持把手部的繞該旋轉軸的旋轉力矩降低到極小,能夠疲勞很少地進行長時間攝影。
進而,在透鏡部及主體筐部的側面上,作為凹部設置把手部的旋轉范圍,以將把手部嵌入該凹部的方式配置,所以,使把持把手部的手腕與本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的重心位置更加接近,能夠進行疲勞小的長時間的攝影。
此外,把手部處于任何一個旋轉位置,都可以在把手插入把手部的開閉蓋部與把手部之間把持把手部的狀態(tài)下,將筐部蓋向外側方向打開,使把手部的頂面開口,可以進行記錄媒體的裝填或取出。
借此,不必改變攝影位置或把持把手部的手的姿勢,就可以更換記錄媒體等,所以,不會錯過攝影時機,進行變焦攝影。
權利要求
1.一種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包括內(nèi)裝攝像透鏡組的透鏡部,內(nèi)裝攝像元件和電路基板、形成大致的長方體,連接配置在前述透鏡部的與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的主體筐部,配備在前述主體筐部的一個側面上的能夠進行把持的把手部,以及,夾持前述主體筐部、配備在與前述的一個側面相反側的液晶監(jiān)視器,在前述把手部內(nèi)內(nèi)置利用記錄媒體進行記錄再生的記錄再生部,同并使前述把手部以相對于前述透鏡組的光軸大致垂直的方向的轉動軸作為中心,能夠進行旋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在使前述把手部的長度方向旋轉到成為前述光軸方向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使前述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側的端部比前述透鏡組的被拍照物體相反側端部處于更靠近被拍照物體側的位置,并使前述把手部的被拍照物體側的端部比前述攝像元件處于更靠近被拍照物體的相反側的位置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將前述主體筐部及前述透鏡部的前述把手部能夠轉動的范圍的面形成凹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前述把手部備有按壓把持前述把手部的手的把手帶,以及分別包含前述把手部的側面及頂面的各自至少一部分而構成的開閉蓋部,在操作者的手插入前述把手帶與前述開閉蓋部之間,用前述手把持該開閉蓋部的狀態(tài)下,通過該開閉蓋部向外側打開,前述把手部的頂面開口,可以從該開口部分裝填或取出前述記錄媒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機一體式記錄再生裝置,其特征為,前述記錄媒體是盒式磁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能夠以各種攝像機角度進行穩(wěn)定的攝影以及很少疲勞的長時間攝影的攝像機一體式將再生裝置。串列地配置透鏡部(1)和主體筐部(2),在主體筐部(2)的側面(2b)側配備把手部(3),把手部(3)內(nèi)裝記錄再生部(8),可相對于主體筐部2旋轉。使把手部(3)的前端部(3a)位于透鏡組1D的后端部的后方,使后端部(3e)位于攝像元件(5A)的后方的位置上。將主體筐部(2)及透鏡部(1)的把手部3能夠轉動的范圍的面制成凹部(1F、2A)。并且,在把手插入到把手部的開閉蓋部(3C)與把手帶(12)之間的把持筐部蓋部(3C)的狀態(tài)下,使把手部(3)的頂面(3d)開口,可以裝填或取出記錄媒體。
文檔編號G11B33/06GK1494318SQ03159399
公開日2004年5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13日
發(fā)明者中西豐 申請人:日本勝利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