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盤片存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以ZCLV(Zone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區(qū)域恒定線速)格式等記錄的盤片的存取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為了不偏離循軌(Tracking)而采用的讀寫頭(Head)控制技術。
背景技術:
DVD-RA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andom Access Memory數字通用盤片隨機存取存貯器)盤片的特征在于能夠進行讀取及刪除、且具有大容量,由于高密度化,記錄在對岸臺(LAND)和溝槽(GROOVE)的雙方上、采用每次切換岸臺和溝槽的單螺旋(Single Spiral)方式。
另外,例如,采用ZCLV格式,將盤片分割成多個磁道組合在一起的多個區(qū)域,并控制對每個區(qū)域的旋轉而使以相同數據速率(Data Rate)的記錄變得可能。
在該區(qū)域的內周以及外周,設置有由不能被記錄的多個磁道而成的隔離磁道區(qū)域(Guard Track Zone),以防止光點意想不到的闖入相鄰區(qū)域。
然而,在作為隔離磁道區(qū)域的最外周的區(qū)域邊界磁道上,有時會發(fā)生光點受到相鄰區(qū)域的影響而偏離偏離循軌的情況。
因此,公開有如下的技術通過從區(qū)域邊界磁道的前兩條磁道向下一個區(qū)域跳躍等,而不闖入區(qū)域邊界磁道(參照日本國特許公開平11-110763號公報)。
但是,隨著近年來的記錄/再現的高速化而盤片的旋轉速度提高,而在進行為了訪問下一個區(qū)域的控制設定的過程中通過預料以上的磁道數,因而發(fā)生了光點闖入到位于作為該隔離磁道區(qū)域的最外周的區(qū)域邊界磁道的現象。例如,會發(fā)生如下這樣的情況,即,區(qū)域邊界磁道的兩個磁道前沒有完全設定下,向下一個區(qū)域跳躍之前,闖入到區(qū)域邊界磁道的情況。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闖入區(qū)域邊界磁道的同時、在最小限度的所需時間內完成區(qū)域之間的移動的盤片存取裝置。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盤片讀取裝置,包括多個區(qū)域的格式進行數據記錄,其特征在于,各區(qū)域包括進行記錄的用戶區(qū),并在所述用戶區(qū)之間存在不進行記錄的區(qū)域的隔離磁道區(qū)域,并包括讀寫頭,其用于對盤片進行數據的寫入或讀??;取得裝置,其取得表示寬限時間的信息和表示設定時間的信息,其中,所述寬限時間是從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用戶區(qū)寫入或讀出數據結束時刻到讀寫頭進入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之前的時間,所述設定時間是用于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出數據而進行設定的時間;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在所述寬限時間比所述設定時間短的情況下,即使所述讀寫頭移動到所述設定時間,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到不能達到所述預定區(qū)域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盤片存取裝置通過具有上述結構,能夠進行如下的處理隨著盤片的旋轉,沿著磁道使得移動讀寫頭的尋軌控制下,在闖入隔離磁道區(qū)域中尋軌不穩(wěn)定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之前,能夠完成用于移動到下一個區(qū)域的設定,因此,能夠在讀寫頭不偏離磁道的情況下進行記錄/再現處理。
在此,寬限時間和設定時間、除時間外用扇區(qū)數、扇區(qū)地址、磁道數等來表示。
另外,實際上從訪問結束了的位置后退必要的數,所以后退的磁道數變?yōu)樽钚∠薅?,例如,與跳到下一個區(qū)域等相比,可以防止整體處理的執(zhí)行速度的降低。
即,避開闖入區(qū)域邊界磁道進行尋軌的同時,而且,在區(qū)域間的移動用需要最小限度的時間,也就是在設定時間和跳躍時間內結束。
另外,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規(guī)定區(qū)域是該隔離磁道區(qū)域的最終磁道。
由此,能夠防止闖入邊界磁道,因此,能夠在尋軌不發(fā)生紊亂的情況下進行記錄/再現處理。
還有,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控制裝置使讀寫頭后退的位置是這樣的位置,即,通過盤片的旋轉而從該位置沿著磁道前進的讀寫頭,在經過了所述設定時間時,到達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的之前位置的該位置。
由此,能夠使到實際開始下一次訪問的時間變?yōu)樽钚∠薅?,因此,能夠提高整個處理的執(zhí)行速度。即,為了進行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后退,所以進行對該后退所需的跳躍的時間變?yōu)樽钚?,另外,已來到在位置關系上最接近與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連續(xù)的區(qū)域的位置,所以當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為連續(xù)的區(qū)域時,可以使向該區(qū)域的跳躍時間變?yōu)樽钚∠薅取?br>
還有,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取得裝置具有判斷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與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是否相同的裝置,并根據該判斷來取得設定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所述取得的設定時間經過時,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到、使讀寫頭移動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的之前位置。
還有,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取得裝置具有判斷對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進行數據的寫入還是進行數據的讀出的裝置,并根據該判斷來取得設定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所述取得的設定時間經過時,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到、使讀寫頭移動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的之前位置。
由此,分別根據記錄或再現、所訪問的每一個區(qū)域來決定下一次進行記錄/再現所必要的設定時間、所以,可根據狀況后退所需的最小限度。
即,可以知道是否存在后退的必要,從而避免進行沒必要的跳躍,還有,即使是進行跳躍的情況,也可以進行最小限度的跳躍。
還有,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盤片旋轉頻率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求出磁道數的裝置,該磁道數是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盤片旋轉頻率來后退的磁道數,而且所述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
還有,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一個磁道中含有的扇區(qū)數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求出磁道數的裝置,該磁道數是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扇區(qū)數來后退的磁道數,而且所述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
另外,也可以具有如下特征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扇區(qū)周期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求出磁道數的裝置,該磁道數是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扇區(qū)周期來后退的磁道數,而且所述控制裝置進行控制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
由此,根據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特征來取得下一次的記錄/再現所需的寬限時間,并求出后退的磁道數,從而能夠避免不必要的后退。
圖1(a)及圖1(b)是表示DVD-RAM盤片的扇區(qū)結構的示意圖,圖1(a)是表示DVD-RAM盤片的區(qū)域結構的示意圖,圖1(b)是局部放大圖。
圖2是表示隔離磁道區(qū)域的示意圖。
圖3是表示在同一區(qū)域內的循軌的狀態(tài)的圖。
圖4是表示跨越區(qū)域時的循軌的狀態(tài)的圖。
圖5是表示盤片存取裝置的結構的功能框圖。
圖6是表示主軸馬達500、傳送馬達400、以及讀取頭(pick up)600的結構的圖。
圖7是表示記錄/再現處理的流程圖。
圖8是表示對跳躍磁道數的計算處理的流程圖。
圖9是表示設定時間所需的扇區(qū)數計算處理的流程圖。
圖10是表示隔離磁道區(qū)域與設定時間之間的關系的圖<實施方式>
<概要>
本發(fā)明的盤片存取裝置是一種如下這樣的裝置,即,結束對當前區(qū)域的記錄/再現時將讀寫頭的位置僅后退所需的扇區(qū)數,以能夠確保為了訪問下一個區(qū)域的設定所需的時間的裝置,例如,能夠確保設定下一個區(qū)域用盤片旋轉頻率等時所需的時間的裝置。
開始,并在闖入區(qū)域邊界磁道之前結束。該設定結束之后,跳躍到下一個區(qū)域而開始對下一個區(qū)域的訪問。
因此,在對當前區(qū)域的記錄/再現結束時,將讀寫頭的位置僅后退所需的量,從而能夠爭取進行設定所需的時間。
另外,從當前區(qū)域的盤片旋轉頻率和結束了記錄/再現的扇區(qū)等求出使讀寫頭后退所需的扇區(qū)數,而只后退最小限度。
首先,在說明本發(fā)明的盤片存取裝置的結構之前,針對DVD-RAM盤片的結構與在區(qū)域邊界磁道的循軌,進行簡單的說明。
<DVD-RAM盤片的結構>
圖1是表示DVD-RAM盤片的扇區(qū)結構的示意圖。
圖1(a)是表示DVD-RAM盤片的區(qū)域結構的示意圖,圖1(b)是局部1100的放大圖。
DVD-RAM盤片1000是被分割成將多個磁道組合在一起的多個區(qū)域。在圖1(a)中為“ZONE0”~“ZONE23”(參照圖1(a)中的ZONE1010)。
各磁道由多個扇區(qū)(參照圖1(a)Sector 1020)構成,而且,在相同區(qū)域內的各磁道的扇區(qū)數相同。另外,在各區(qū)域中的扇區(qū)的數據長度相同,而且,外周側區(qū)域中的每個磁道的扇區(qū)數比內周側區(qū)域多。
因此,需要進行使每個區(qū)域的旋轉速度等不同的旋轉控制。
扇區(qū)由標頭(Header)和用于用戶區(qū)(User Area)構成,而作為地址信息的標頭以由預制凹坑(Pre-Pit)生成的叫做CAPA(ComplimentaryAllocated pit Addressing互補定位信息凹坑尋址)的方式被記錄。而在用戶區(qū)上記錄數據。
還有,在各區(qū)域中,其前頭部分和終端部分中設置有多個磁道的隔離磁道區(qū)域。
將前頭部分的隔離磁道區(qū)域稱為“Starting Guard Track Zone起始隔離磁道區(qū)域”,而將終端部分的隔離磁道區(qū)域稱為“ending Guard TrackZone終端隔離磁道區(qū)域”。
將該“ending Guard Track Zone”的最終磁道、即將與相鄰區(qū)域的“Starting Guard Track Zone”的邊界的磁道稱為區(qū)域邊界磁道,其為光點的循軌容易被偏離的部分。
另外,光點以螺旋狀從內周向外周移動。
圖2是表示隔離磁道區(qū)域的示意圖。
在該圖中,矩形表示磁道。將左側作為盤片的內周,而將右側作為盤片的外周。
“G”表示溝槽的磁道、“L”表示岸臺磁道。
在“ending Guard Track Zone”中,最終磁道1230為區(qū)域邊界磁道。若光點進入這里,偏離偏離循軌的可能性變得極大。
從而,在循軌其它的隔離磁道1210的過程中,只要完成為了訪問下一個區(qū)域的設定即可,在此下一個區(qū)域是“Zone n+1”。
<區(qū)域邊界磁道中的循軌>
圖3是表示在同一區(qū)域(ZONE n)內的循軌的狀態(tài)的圖,圖4是表示跨越區(qū)域時的循軌的狀態(tài)的圖。
在圖3中,光點在扇區(qū)2000的標頭2100和用戶區(qū)2200上移動(參照軌跡2300),并從“LAND”向“GROOVE”移動的同時進行記錄/再現。
“TE”表示循軌錯誤的信號,根據該信號調整光點的位置。若該信號的振幅越大,則意味著調整位置的誤差變得大。
當通過標頭2100時,雖然循軌錯誤信號發(fā)生紊亂(參照信號2110),但其具有一定周期,所以通過信號保留(hold)來使循軌穩(wěn)定。
在圖4中,光點使區(qū)域邊界磁道從“LAND” 向“GROOVE”移動(參照軌跡3000),而在“GROOVE/LAND切換點”移動到下一個區(qū)域。畫剖面線的磁道部分表示“ZONE n”,而沒畫剖面線的磁道部分表示“ZONE n+1”。
在此,若觀察循軌錯誤信號能知道以下情況除了發(fā)生由當前區(qū)域“ZONE n”的標頭所引起的循軌錯誤信號的紊亂(參照軌跡3100)外,因下一個區(qū)域“ZONE n+1”的標頭影響而發(fā)生紊亂(參照軌跡3110)。
在“GROOVE/LAND切換點”附近,循軌錯誤信號的紊亂程度變大,而不能進行正常的循軌驅動保留,從而會發(fā)生循軌偏離的情況。
在該圖中,雖然表示了兩個扇區(qū)的TE信號的紊亂,但并不僅限定于兩個扇區(qū),在區(qū)域邊界磁道等扇區(qū)中也發(fā)生TE信號的紊亂。
以下將說明本發(fā)明的盤片存取裝置。
<結構>
圖5是表示盤片存取裝置的結構的功能框圖。圖6是表示主軸馬達500、傳送馬達400、以及讀取頭600的結構的圖。
下面,使用這兩個附圖,針對盤片存取裝置的結構進行說明。
首先,在圖5中,盤片存取裝置200由讀取頭600、矩陣計算電路20、TE檢測電路30、循軌控制SW40、循軌控制電路50、驅動加法電路60、ID位置檢測電路70、ID讀取電路700、驅動器(driver)80、驅動保留電路90以及微型計算機100構成。
虛線表示指令信號,而實線表示檢測信號或驅動信號。
讀取頭600是所謂的讀寫頭,在磁道上移動而進行記錄/再現。
驅動器80通過TDK信號(循軌驅動信號)、TRVD信號(縱向(Traverse)驅動信號)、SPD信號(主軸馬達驅動信號)而使讀取頭600、主軸馬達500以及輸送馬達400進行動作。
在此,針對主軸馬達500、輸送馬達400以及讀取頭600的詳細結構,使用圖6進行說明。
主軸馬達500使盤片300旋轉,并且,輸送馬達400使得用于向盤片300照射光束的讀取頭600移動。
讀取頭600具有半導體激光等光源614、有光源614所發(fā)生的光束依次被入射的耦合透鏡(coupling lens)615、偏振光分束器(polarization beamsplitter)617、1/4波片(wave plate)618、以及聚焦透鏡(focusing lens)619、(Tracking Actuator)613以及從盤片300的光束所被入射的二分割光檢測器616。
循軌驅動器613,例如由具有循軌用線圈的活動部和具有永久磁鐵的固定部構成,循軌驅動器613的活動部上安裝有聚焦透鏡619。
還有,二分割光檢測器616具有分割為兩個的受光區(qū)域,其分割線方向與受光面上的磁道方向對應。
以下簡單說明讀取頭6000的動作。
盤片300通過主軸馬達500以預定的轉速(旋轉速度)進行旋轉。由光源614所發(fā)生的光速被耦合透鏡615變?yōu)槠叫泄舛来瓮ㄟ^偏振光分束器617以及1/4波片618,并經由聚焦透鏡619聚焦在盤片300上而被照射。被照射到盤片300的光束的反射光依次通過聚焦透鏡619以及1/4波片618,并被偏振光分束器617反射之后被照射在二分割光檢測器616上。二分割光檢測器616的兩個受光區(qū)域分別將照射光轉換為電信號(A、B)而輸出到矩陣計算電路20(參照圖5)。
對盤片300的光速照射位置,能夠由輸送馬達400以及循軌驅動器613來進行調整。
輸送馬達400使整個讀取頭600向盤片300的半徑方向移動。還有,循軌驅動器613利用根據流過活動部線圈的電流來生成的電磁力,通過使對固定部的永久磁鐵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而使光束在盤片300的半徑方向移動,即在橫切磁道的方向移動。
即,傳送馬達400是用于將讀取頭600整體移送到盤片半徑方向,循軌驅動器613用于每一個磁道光束的移動。
在圖5中表示的矩陣計算電路20對由讀取頭600的二分割光檢測器616受光的各反射光的光量轉換為電壓的信號進行過濾,而作為TE(P)信號和TE(N)信號向TE檢測電路30輸出。
TE檢測電路30是通過生成TE(P)信號和TE(N)信號的差動信號,而輸出從光束位置磁道中心的偏移量的、所謂循軌錯誤信號TE。
還有,矩陣計算電路20向ID位置檢測電路70輸出IDTE信號(ID檢測用再現信號)。
IDTE信號是差動信號,該差動信號是由矩陣計算電路20將由讀取頭600的二分割光檢測器616受光的各反射光的光量轉換為電壓的信號的差動信號。
ID位置檢測電路70檢測出當光束通過標頭2100(參照圖3)時的IDTE信號的變化,將表示標頭2100所存在的位置的IDGT信號輸出到微型計算機100的驅動控制部110和ID讀取電路700。
進而,矩陣計算電路20將RF信號(再現信號)向ID讀取電路700輸出,該RF信號是將由讀取頭600的二分割光檢測器616受光的各反射光的光量轉換為電壓的信號的相加信號。
ID讀取電路700從IDGT信號和RF信號向標頭2100讀出以預制凹坑形成的地址信號,并作為IDRD信號輸出到驅動控制部110。
驅動控制部110從IDRD信號檢測光束位置的扇區(qū)地址。
TE檢測電路30從微型計算機100輸入TRPOL信號(岸臺/極性逆轉信號),并從TE(P)和TE(N)信號生成TE信號而向循軌控制SW40輸出,該TE(P)和TE(N)信號是從矩陣計算電路20輸入的信號。
另外,循軌控制SW40從微型計算機100輸入TRON信號(循軌控制ON信號)而控制循軌控制電路50的啟動和停止。
循軌控制電路50根據循軌控制SW40的驅動指示TRON信號來啟動,并通過循軌驅動器611來驅動聚焦透鏡610,生成用于控制光束位置的控制信號,并將其向驅動加法電路60輸出。
進而,JMP信號(循軌跳躍信號)從微型計算機100被輸入到驅動加法電路60。
JMP信號(循軌跳躍信號)是為了使光束按每個磁道進行移動的信號,一般是生成一組加速脈沖和減速脈沖。這些加速脈沖和減速脈沖經由驅動加法電路60被輸入到驅動器80,由驅動器80轉換為驅動電流或驅動電壓的TKD信號(循軌驅動信號)而被輸出。
循軌驅動器611根據該TKD信號向半徑方向驅動聚焦透鏡619來使光束按每個磁道移動。此時從循軌控制電路50到驅動加法電路60的輸入被切斷,而在磁道跳躍結束的時刻循軌控制得到復原。
驅動保留電路90以從微型計算機100的HOLD信號(循軌驅動保留信號)接受到保留指示時,對循軌驅動信號進行保留。
HOLD信號(循軌驅動保留信號)基于IDGT信號由微型計算機100所生成,并為了在光束通過由預制凹坑所形成的標頭2100的期間防止受到標頭2100的影響而TKD信號紊亂的現象,以光束進入標頭2100之前的信號電平保留向驅動器80的輸入由此,光束在通過標頭2100過程中以及通過后也能夠防止從磁道的中心偏離。
其次,微型計算機100由包括磁道計算部111的驅動控制部110、數據控制部120以及接口部130構成。
驅動控制部110具有控制驅動器的功能,該控制是基于從ID位置檢測電路70接受的位置等來進行的。具體地講,將用于進行聚焦、循軌、讀取頭600的移動等指示(TKD信號等)輸出給驅動器80。
還有,驅動控制器110也對磁道跳躍、記錄/再現的條件、記錄動作以及再現動作進行控制。
磁道數計算部111具有求出磁道數的功能,該磁道數是使讀取頭600進行跳躍的磁道數。關于跳躍的磁道數的計算方法,使用圖6等在后面說明。
數據控制部120管理進行記錄/再現的數據,并具有向驅動控制部110下達記錄/再現的指示等功能。另外,數據控制部120對記錄/再現地址、區(qū)域代碼、數據量等進行管理。
接口部130具有與計算機等主機進行指令或數據交換的功能。
微型計算機100的各種功能通過由CPU存儲在微型計算機100內的存儲器(無圖示)的程序來被實現。
<動作>
以下,針對盤片存取裝置的動作使用圖7~圖9來進行說明。
首先,在使用流程圖說明盤片存取裝置的動作流程之前,使用圖10對發(fā)明的原理進行說明。
圖10是表示隔離磁道區(qū)域和為了訪問下一個區(qū)域的設定所需的時間(以下稱為“設定時間”)之間的關系的圖。
該圖中,矩形表示磁道,“G”表示溝槽的磁道,“L”表示岸臺的磁道。磁道由多個扇區(qū)構成,所以磁道內的扇區(qū)位置以從內周向外周用變大的扇區(qū)代碼指示。
例如,岸臺磁道4900以從扇區(qū)代碼(0F7100)到扇區(qū)代碼(0F7129)的41個扇區(qū)構成。該圖中,將該扇區(qū)代碼以“#”表示,各扇區(qū)地址為如下。
(1)用戶區(qū)的終端扇區(qū)地址# U(2)邊界磁道的前頭扇區(qū)地址# B(3)記錄/再現結束扇區(qū)地址#W(4)區(qū)域的終端扇區(qū)地址#E另外,到用戶區(qū)的最后扇區(qū)進行記錄/再現時,#W和#U的值變?yōu)橄嗤?br>
在此,將設定下一次記錄/再現所需的時間(T)假設為100msec。另外,該情況時,本來所謂能夠使用于設定的時間(以下稱為“寬限時間”),是指光點從記錄/再現結束的扇區(qū)地址(#W)移動到邊界磁道前頭地址(#B)的時間。
將從當前記錄/再現結束的扇區(qū)地址(#W)設定下一次記錄/再現所需的時間、光點以100msec移動的扇區(qū)數量(以下稱為“設定需要區(qū)域”)以設定需要區(qū)域4000來表示。
在此,設定需要區(qū)域4000超過邊界磁道前頭的扇區(qū)地址(# B)。即,設定時間將會超過寬限時間。
此時,將該設定需要區(qū)域4000錯開到能在邊界磁道前頭的扇區(qū)地址(# B)之前結束的位置,而作成不超過邊界磁道的前頭的扇區(qū)地址(#B)的設定需要區(qū)域4100即可。
這是因為不會進入區(qū)域邊界磁道,而且,從邊界磁道的前頭的扇區(qū)地址(#B)之前跳躍到下一個區(qū)域的效率最高。
如果使用圖來進行說明,則求出設定需要區(qū)域4100起始扇區(qū)地址(#H),而從當前記錄/再現結束的扇區(qū)地址(#W)后退到起始扇區(qū)地址(#H)之后開始下一次記錄/再現的設定即可。
另外,設定時間和寬限時間可以由扇區(qū)數、扇區(qū)地址、磁道數等來表示。
以下,表示求出設定下一次記錄/再現所需的時間(T)、起始扇區(qū)地址(# H)以及為了跳躍到起始扇區(qū)地址的磁道數的方法。
<下一次記錄/再現的設定所需的時間(T)的計算方法>
首先,表示求出用于下一次記錄/再現的設定時間(T)的式子(式1)。該時間的單位例如為“msec”。另外,該時間不受倍速的影響是大致恒定。
(式1)(1)下一次處理為不同區(qū)域的情況下一次處理為記錄T=T1=(TW+TK)+(TR+TM+TS)+TA
下一次處理為再現-T=T2=TR+TM+TS+TA(2)下一次處理為同一區(qū)域的情況下一次處理為記錄T=T3=TW+TA下一次處理為再現T=T4=TATW記錄功率設定時間TK記錄用的伺服條件設定時間TR再現功率設定時間TM旋轉頻率設定時間TS與旋轉頻率對應的伺服條件設定時間TA地址確認時間下面,針對各附圖標記進行簡單說明。
<各附圖標記的詳細說明>
記錄功率設定時間TW是用于進行記錄功率設定的時間。例如,在對ZCLV格式的盤片以CAV進行記錄再現的情況下,或即使在ZCLV記錄中也使內外周處的旋轉頻率差變小而以低的倍速(例如3倍速)記錄內周側的區(qū)域、且以更加高的倍速(例如5倍速)記錄外周側的區(qū)域的情況下等,對每個區(qū)域的倍速(數據速率正比于倍速)不同。通常,數據速率越高,則為確保記錄品位所需的最佳記錄功率變得越大。因此,優(yōu)選將其變更設定成與要記錄的區(qū)域的倍速(數據速率)對應的值。
記錄用伺服條件設定時間TK是用于在再現與記錄中進行伺服目標位置的切換等設定的時間。
再現功率設定時間TR是用于進行再現功率的設定的時間。例如,當與上述的記錄功率同樣而每個區(qū)域的倍速不同時,優(yōu)選根據各區(qū)域的倍速而逐步提升再現功率,有必要變更設定為與所再現的區(qū)域的倍速對應的值。
旋轉頻率設定時間TM是用于根據各區(qū)域來設定盤片的旋轉頻率的時間。在以一定的倍速進行ZCLV記錄再現時,為了在所有的區(qū)域得到相同的數據速率,而需要根據各區(qū)域來設定盤片的旋轉頻率。
與旋轉頻率對應的伺服條件設定時間TS是用于在旋轉頻率變化時設定增益(Gain)的切換等的時間。理所當然地,旋轉頻率變得越高,則優(yōu)選將聚焦或循軌的伺服增益設定得越高。
地址確認時間TA是用于計算從在進行向下一次處理的起始地址的查找、跳躍時當前位置到起始為止的磁道數的時間。是一種基于從矩陣計算電路20所輸出的再現信號RF,而從由ID讀取電路600所生成的地址信號取得地址的時間。
此外,各時間TW、TK、TR、TM、TS、TA通常取決于微型計算機100內的軟件處理速度,因此始終大致一定,而不會隨著倍速、數據速率等記錄再現速度、或區(qū)域等發(fā)生變化。
因此,預先求出這些時間,并將這些存儲在微型計算機100內,而且,可以每當需要時通過運算處理來求出T1、T2、T3、T4,也可以將由TW、TK、TR、TM、TS、TA事先計算好的結果作為T1、T2、T3、T4而存儲在微型計算機100內。
或者,若不求出TW、TK、TR、TM、TS、TA而直接能夠決定T1、T2、T3、T4,則也可以將這些存儲在微型計算機100內。另外,假如,即使適用于倍速的TW、TK、TR、TM、TS、TA發(fā)生了變化,可以求出與這些倍速對應的值,并將由這些決定的T1、T2、T3、T4存儲在微型計算機內,或者,也可以僅將應適用于成為基準的倍速的基準值存儲在微型計算機內,并基于該基準值來計算求出應適用于當前的倍速的值。
<起始扇區(qū)地址(#H)的計算方法>
下面表示從以下用于記錄/再現的設定時間(T)求出起始扇區(qū)地址(#H)的式子(式2)。
(式2)#H=#B-Sk=#B-k×T/PSk=T/Pk=k×T/PP∝V、P∝1/f標準速度時的扇區(qū)周期Pk=P/k[μsec]k倍速時的扇區(qū)周期S=T/P相當于標準速度時的設定時間的扇區(qū)數
Sk=S×k相當于k倍速時的設定時間的扇區(qū)數#B邊界磁道的前頭地址V[m/sec]標準線速度f[Hz]標準旋轉頻率Vk=k×Vk倍速時的線速度fk=k×fk倍速時的旋轉頻率<磁道數的計算方法>
接著,表示求出為了后退設定所需的扇區(qū)數而應跳躍的磁道數的式子(式3)。優(yōu)選地,根據記錄再現結束扇區(qū)地址#W來設定該磁道跳躍數。
(式3)N(#W)=(Sk-(#B-#W))/Z+α=(kXT/P-#B+#W)/Z+αNk(# W)磁道跳躍數Z“個”每一個磁道的扇區(qū)數α余量磁道數這樣,磁道跳躍數由倍速k、設定時間T、扇區(qū)周期P以及每一個磁道的扇區(qū)數Z來決定。如果基于該式決定,設定時間結束之后位于邊界磁道的前頭附近,因此具有縮短向下一個區(qū)域移動的時間的效果。
<記錄/再現處理的動作>
以下使用流程圖針對記錄/再現處理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7是表示記錄/再現處理的流程圖。
該處理是由驅動控制部110進行的處理。
接口部130從本盤片存取裝置的外部的主機接受數據記錄或再現指示。
接受指示的接口部130對數據控制部120下達以下的指示進行記錄時,傳送數據而下達記錄指示;進行再現時,傳遞能夠特定再現位置的信息而下達再現指示。
接受記錄/再現指示的數據控制部120通過預定驅動控制部110所能夠處理的數據量而向驅動控制部110下達記錄/再現指示。
接受指示的驅動控制部110從數據控制部120取得對接受指示的數據進行記錄/再現的起始地址和結束地址、以及區(qū)域代碼(以下,稱為“記錄/再現”、“當前起始地址”、“當前結束地址”、“當前區(qū)域”(步驟S110)。
還有,驅動控制部110指示給磁道計算部11 1進行跳躍磁道數的計算,該跳躍磁道數是用于在當前記錄/再現處理之后應進行下次記錄/再現處理的跳躍磁道數(步驟S120)。
接受指示的磁道數計算部111將計算出的磁道數返還給驅動控制部110。
驅動控制部110設定用于當前記錄/再現處理的條件(步驟S130)。具體地講,進行伺服條件的設定、旋轉頻率數的設定等。
設定后,驅動控制部110使讀寫頭查找進行當前記錄/再現的扇區(qū)的起始地址,而到當前結束地址為止進行處理(步驟S150)。
如果結束到當前結束地址為止的處理,則驅動控制部110判斷是否需要進行跳躍(步驟S160)。具體地講,磁道數計算部111判斷由上述(式3)計算出的磁道數是否0(零)以下。若是0以下,則不進行跳躍(步驟S160N)。
進行跳躍時(步驟S160Y),指示驅動加法電路60而只后退磁道計算部111計算出的磁道數(步驟S170)。
驅動控制部110將記錄/再現處理處理結束的信息通知給數據控制部120,而接受通知的數據控制部120開始為了進行下一次記錄/再現的設定處理,設定處理結束之后指示驅動控制部110使得跳躍到下一個區(qū)域。
接受指示得驅動控制部110進行設定處理和跳躍,并將其信息通知給數據控制部120,接受了跳躍到了下一個區(qū)域的信息通知的數據控制部120,將下一次記錄/再現處理指示給驅動控制部110。
此時,之后進行的記錄/再現處理相當于步驟S110的當前記錄/再現處理。
圖8是表示對跳躍磁道數的計算處理的流程圖。
該處理是由磁道數計算部111進行的處理。
從驅動控制部110接受指示的磁道數計算部111向數據控制部120詢問下一次處理信息而取得為了進行下一次記錄/再現的信息(步驟S200)。例如,該信息為記錄還是再現的信息、記錄/再現的地址以及區(qū)域代碼等。
接著,取得必要的參數而設定(步驟S210)。倍速信息和記錄/再現地址是通過詢問驅動控制部110來取得,并將旋轉頻率等設定為參數。這些參數是當前區(qū)域的旋轉頻率等值。
設定參數之后,計算出設定時間所需的扇區(qū)數(步驟S220)。關于該詳細內容,使用圖9在后面進行說明。
從求出的扇區(qū)數求出設定需要區(qū)域的起始扇區(qū)地址(#H)(步驟S230),而求出磁道跳躍數(步驟S240)。
圖9是表示設定時間所需的扇區(qū)數計算處理的流程圖。
在此,求出設定時間而求出相當于其時間的扇區(qū)數。
首先,判斷下一次記錄/再現與當前記錄/再現的對向是否同一個區(qū)域,若是相同區(qū)域(步驟S300Y),則判斷是記錄還是再現。
若是記錄的情況(步驟S310Y),則求出為了記錄而進行的設定所需的時間,即求出設定時間(步驟S330)。若是再現的情況(步驟S310N),則求出為了再現而進行的設定所需的時間,即求出設定時間(步驟S320)。
另一方面,判斷下一次記錄/再現與當前記錄/再現的對向是否同一個區(qū)域,若是相同區(qū)域(步驟S300Y),則判斷是記錄還是再現。
若是記錄的情況(步驟S350Y),則求出為了記錄而進行的設定所需的時間,即求出設定時間(步驟S370)。若是再現的情況(步驟S350N),則求出為了再現的設定時間(步驟S360)求出設定時間之后,以扇區(qū)周期去除時間而求出扇區(qū)數(步驟S340)。
<補充>
以上,針對本發(fā)明的盤片存取裝置基于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進行局部的變形,當然本發(fā)明并不僅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即,(1)實施方式中,將最后的磁道作為預定區(qū)域,即作為尋軌不穩(wěn)定的區(qū)域,但也可以將不是該磁道全部的、多個磁道作為預定區(qū)域或將邊界磁道的最后預定部分的扇區(qū)作為預定區(qū)域。
(2)實施方式中,下一次記錄/再現處理與當前記錄/再現處理是同一個區(qū)域的情況時,對每一次處理計算出設定需要區(qū)域,但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記憶設定需要區(qū)域,若是相同區(qū)域則使用記憶著的設定需要區(qū)域。
(3)實施方式中,對每次記錄/再現處理進行設定時間T的計算,但如果該設定時間與倍速無關、且大致一定等情況時,則也可以事先進行計算并記憶。
(4)實施方式中,將ZCLV格式作為前提而進行了記載,但可以適用于以下的全部盤片分割為多個區(qū)域,而且各區(qū)域包括進行記錄的用戶區(qū),而上述用戶區(qū)之間存在作為不進行記錄區(qū)域的隔離磁道區(qū)域。
還有,更不用說還可以適用于以CAV對ZCLV格式的盤片進行記錄再現的情況;即使是ZCLV,但使在內外周的旋轉頻率差變小,并以低倍速(例如3倍速)對內周側的區(qū)域進行記錄再現,而以更高的倍速(例如5倍速)對外周側的區(qū)域進行記錄再現的情況;進而,分割為多個區(qū)域,以不同旋轉頻率的CAV對各區(qū)域進行記錄再現的情況等。
(5)也可以將為了使各控制處理(參照圖5)在CPU執(zhí)行所需的程序記錄在記錄介質或者經由各種通信路徑來進行流通或頒布,該各控制處理是為了實現在實施方式中表示的盤片存取裝置的各種功能。這種記錄介質包括IC卡、光盤、軟碟(Flexible Disc)、ROM、閃速存儲器(FlashMemory)等。被進行流通并頒布的程序,通過存儲在能夠由機器中的CPU來讀取的存儲器而被利用,該CPU通過執(zhí)行該程序來實現在實施方式中表示的處理裝置的各功能。
(6)另外,盤片存取裝置200中的矩陣計算電路20、TE檢測電路30、尋軌控制SW40、尋軌控制電路50、驅動加法電路60、ID位置檢測電路70、驅動保留電路90以及微型計算機100的各功能塊,典型的是作為集成電路LSI而被實現。這些可以分別獨立地形成一個芯片,也可以包括一部或全部而變?yōu)橐粋€芯片。
在此,作為LSI,但根據集成程度的不同,也可以稱為IC、系統(tǒng)LSI、超大規(guī)模(Super)LSI、超超大規(guī)模(Ultra)LSI另外,實現集成電路化的方式并不僅現定于LSI,也可以由專用電路或通用程序來實現。制造LSI之后,也可以利用能夠編程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編譯門陣列)、LSI內部的電路單元的連接、能夠再構成設定的可重構處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進而,如果登場通過因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派生而出現的別的技術來可替換LSI的集成電路化技術,則理所當然也可以采用該技術來進行功能快的集成化。也有可能應用生物技術等。
<產業(yè)上的利用可能性>
對采用ZCLV格式的盤片記錄/再現處理的高速化是有用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盤片存取裝置,對盤片以包括多個區(qū)域的格式進行數據記錄,其特征在于,各區(qū)域含有進行記錄的用戶區(qū),并在所述用戶區(qū)之間存在作為不進行記錄的區(qū)域的隔離磁道區(qū)域,包括讀寫頭,其用于對盤片進行數據的寫入或讀??;取得裝置,其取得表示寬限時間的信息和表示設定時間的信息,其中,所述寬限時間是從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用戶區(qū)寫入或讀出數據結束時刻到讀寫頭進入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之前的時間,所述設定時間是為了對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出數據而進行設定的時間;控制裝置,在所述寬限時間比所述設定時間短的情況下,即使所述讀寫頭移動,在到達所述預定區(qū)域的位置之前,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控制所述讀寫頭后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是該隔離磁道區(qū)域的最終磁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使讀寫頭后退的位置是指通過盤片的旋轉從該位置沿著磁道前進的讀寫頭,在經過了所述設定時間剛好到達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之前的位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裝置具有判斷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與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是否相同的裝置,并根據該判斷來取得設定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經過取得的設定時間,讀寫頭移動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位置的之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裝置具有判斷對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進行數據的寫入還是進行數據的讀出的裝置,并根據該判斷來取得設定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所述取得的設定時間經過時,讀寫頭剛好移動到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位置之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盤片旋轉頻率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盤片旋轉頻率來求出后退磁道數的裝置,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一個磁道中包括的扇區(qū)數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扇區(qū)數來求出后退的磁道數的裝置,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量。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片存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得裝置基于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扇區(qū)周期取得寬限時間,所述控制裝置具有利用所述寬限時間、所述設定時間以及所述扇區(qū)周期來后退的磁道數的裝置,使讀寫頭后退求出的磁道數量。
9.一種集成電路,是對以包括多個區(qū)域的格式進行數據記錄的盤片經由讀寫頭來寫入或讀出數據的盤片存取裝置的集成電路,其特征在于,各區(qū)域包括進行記錄的用戶區(qū),并在所述用戶區(qū)之間存在作為不進行記錄的區(qū)域的隔離磁道區(qū)域,包括取得裝置,其取得表示寬限時間的信息和表示設定時間的信息,其中,所述寬限時間是從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用戶區(qū)寫入或讀出數據結束時刻到讀寫頭進入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為止的時間,所述設定時間是為了對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出數據而進行設定的時間;控制裝置,其進行如下這樣的控制,即,在所述寬限時間比所述設定時間短的情況下,即使所述讀寫頭移動,在到達所述預定區(qū)域的位置之前,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控制所述讀寫頭后退。
全文摘要
盤片存取裝置,是用于對以ZCLV格式記錄數據的盤片進行記錄/再現的裝置,其具有用于對盤片進行數據的寫入或讀出的讀寫頭,并計算出寬限時間,其是從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的用戶區(qū)寫入或讀出數據結束時刻到讀寫頭進入隔離磁道區(qū)域的預定區(qū)域為止的時間;設定時間,其是為了對下一次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出數據而進行設定的時間,而且,所述裝置進行如下控制在所述寬限時間比所述設定時間短的情況下,即使所述讀寫頭移動所述設定時間,到達所述預定區(qū)域的位置之前,在對當前正在訪問的區(qū)域寫入或讀取數據結束時,使所述讀寫頭后退。
文檔編號G11B7/085GK101025946SQ20071000044
公開日2007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17日
發(fā)明者正木清, 宮崎和彥, 菅原由行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