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及再生裝置、信號處理電路及再生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與具有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光盤對應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光盤信號再生裝置、信號處理電路以及信號再生電路。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在光盤中,聲音數(shù)據(jù)或影像數(shù)據(jù)通過被稱作“凹坑”的凹痕而被記錄為以“0”或“1”表示的數(shù)字數(shù)據(jù),通過螺旋狀形成該凹坑列,從而可記錄大容量的數(shù)據(jù),因而被廣泛利用作為大容量的記錄介質。
光盤信號處理裝置是一種對記錄在所述光盤內(nèi)的數(shù)據(jù)進行再生的裝置,在其內(nèi)部具備光拾取器,該光拾取器具有激光光源,其對光盤照射激光;物鏡,其使所述激光具有束點;伺服機構,其調整所述束點使之在光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為最小;和光電檢測器,其對從所述光盤反射的反射光進行聚光并檢測反射光量,通過采用所述光拾取器接受從所述光盤反射的激光,從而讀取記錄在所述光盤中的數(shù)字數(shù)據(jù)并再生。所述伺服機構,為了控制激光的束點使之在光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為最小,因而具有將所述物鏡向與所述數(shù)據(jù)記錄層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機構(以下稱作聚焦伺服器(focus servo))。
作為以往的光盤,公知有CD(Compact Disk)或DVD(Digital VersatileDisc)。所述CD在距盤表面約1.2mm的位置形成數(shù)據(jù)記錄層,記錄在所述CD中的數(shù)據(jù),可采用波長780nm的激光以及數(shù)值孔徑0.45的物鏡(以下稱作CD激光)進行再生。并且,所述DVD在距盤表面約0.6mm的位置形成數(shù)據(jù)記錄層,記錄在所述DVD中的數(shù)據(jù)可采用波長650nm的激光以及數(shù)值孔徑0.6的物鏡(以下稱作DVD激光)進行再生。在所述DVD中,存在具有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雙層DVD,所述雙層DVD在距盤表面約0.6mm的位置形成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所述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層間距離為55μm。
近年來,研發(fā)了一種采用1位/直接流(direct stream)數(shù)字技術的SACD(Super Audio CD),所述SACD在距盤表面約0.6mm的位置形成被稱作HD層的高密度數(shù)據(jù)記錄層,可采用所述DVD激光讀取數(shù)據(jù)。記錄在所述HD層中的數(shù)據(jù)被加密,該數(shù)據(jù)的再生需要專用的解碼器LSI。
進而,在SACD中,研發(fā)了一種除所述HD層外還具有可通過被稱作CD層的CD激光進行再生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SACD Hybrid。所述SACD Hybrid是一種由HD層以及CD層的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構成的雙層盤,所述H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與所述SACD以及所述DVD同樣形成在距盤表面約0.6mm的位置,并且所述C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與所述CD同樣形成在距盤表面約1.2mm的位置。在此,所述HD層的反射率被規(guī)范化使之達到所述CD層的反射率的80%以下。
近年來,在與所述CD、所述DVD以及所述SACD的再生對應的SACD對應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當在所述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內(nèi)載置有SACDHybrid時,如何正確判別所載置的光盤的種類這樣的問題變得明顯。
以往,存在一種進行CD以及DVD的判別,且可再生光盤內(nèi)的數(shù)據(jù)的CD/DVD對應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以下,對所述CD/DVD對應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光盤判別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為了防止在未載置光盤的狀態(tài)下照射激光,因而根據(jù)旋轉加速度檢測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內(nèi)是否載置有光盤。在所述CD/DVD對應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具備具有CD激光器的拾取器(以下稱作CD拾取器)、和具有DVD激光器的拾取器(以下稱作DVD拾取器),為了判別所載置的光盤是CD以及DVD中的哪一種,一邊采用所述CD拾取器或所述DVD拾取器向光盤照射激光一邊使拾取器上下移動,通過光電檢測器對在束點位置得到的反射光進行聚光并測定反射光量。從所述激光的照射至反射光量的測定為止的工序被稱作盤搜索,根據(jù)由所述盤搜索得到的反射光量,判斷所載置的光盤是CD以及DVD中的哪一種。盤搜索通過讀入所載置的光盤的凹坑列的信息而測定反射光量,因此一般是一邊旋轉光盤一邊進行的。
然而,由于SACD Hybrid是由HD層和CD層的反射率不同的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形成,因此若是采用與上述CD/DVD對應光盤信號處理裝置所采用的光盤判別方法同樣的方法則難以判別SACD Hybrid。因此,討論了與SACD Hybrid對應的各種光盤判別方法。
例如,在日本特開2000-293932號公報中,記載了如下技術,其著重于SACD Hybrid的HD層以及CD層分別形成在距盤表面約0.6mm、1.2mm的位置這一方面,以恒定的速度使聚焦伺服器上下移動進行盤搜索,測定HD層以及CD層各自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出現(xiàn)束點位置的時間,根據(jù)出現(xiàn)束點位置的時間差判別是否為SACD Hybrid。
并且,在日本特開2004-288291號公報中,以恒定的速度使聚焦伺服器上下移動進行盤搜索,測定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出現(xiàn)束點位置的聚焦伺服器的驅動值,采用該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判別是否為SACD Hybrid。
進而,在日本特開2004-146016號公報中,著重于CD層較多反射CD激光,HD層較多反射DVD激光這一方面,采用CD拾取器以及DVD拾取器各自的拾取器進行盤搜索,當由雙方的拾取器得到一定量以上的反射光量時,判別為SACD Hybrid。
然而,在采用所述日本特開2000-293932號公報記載的技術的光盤判別方法中,雖然采用HD層以及CD層分別出現(xiàn)束點位置的時間差進行判別,但是在一旦旋轉盤則盤面會產(chǎn)生升降的抖動盤中,則無法一邊使盤旋轉一邊進行盤搜索了。因此,由于需要在不知是否載置了盤的狀態(tài)下照射激光,因此存在激光泄漏到外部的問題。并且,由于根據(jù)在所載置的光盤的盤表面出現(xiàn)包含表面反射在內(nèi)的反射光的束點位置的時間差進行判別,因此存在將表面反射的反射率低的SACD Hybrid誤判別為通常的CD或DVD的課題。
并且,在采用所述日本特開2004-288291號公報記載的技術的光盤判別方法中,雖然采用在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束點位置的聚焦伺服器的驅動值進行判別,但由于需要正確得到聚焦伺服器的驅動值,因此與所述日本特開2000-293932號公報的技術同樣無法一邊旋轉盤一邊進行盤搜索。并且,由于聚焦伺服器的驅動值因聚焦伺服器的靈敏度或夾緊裝置的偏差而并非恒定,因此即使是通常的CD或DVD也存在會誤判為SACD Hybrid的問題。
進而,在采用所述日本國特開2004-146016號公報記載的技術的光盤判別方法中,在CD拾取器、DVD拾取器的激光或光電檢測器、模擬電路等的性能存在偏差時,如果采用所述兩種拾取器進行光盤的判別,則存在將通常的CD或DVD誤判別為SACD Hybrid的問題。并且,在讀取如SACDHybrid這樣的形成多層得到一定量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光盤內(nèi)的數(shù)據(jù)的情況下,存在讀入與所希望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不同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數(shù)據(jù)而再生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可實現(xiàn)一邊使光盤旋轉一邊執(zhí)行盤搜索,并且不受構成光拾取器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偏差的影響地執(zhí)行光盤的種類的判別,無誤地讀入并再生所希望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數(shù)據(jù)。
為了實現(xiàn)所述目的,本發(fā)明中采用如下方法即針對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所對應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采用一個激光輸出電路進行盤搜索,存儲從光盤反射的反射光中的規(guī)定的兩束反射光的反射光量,并根據(jù)所述兩個反射光量進行光盤的種類的判別以及所希望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再生。
具體來說,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具備聚焦驅動機構,其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所得到的反射光量,使所述激光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以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具備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的方向移動,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一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較近的位置向遠離的方向移動,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二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
在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一個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Disc。
在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一個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表面反射判斷電路,其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是否為基于光盤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量。
在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一個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階段性變大。
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包括激光輸出電路,其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和聚焦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激光輸出電路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具備反射光量測量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距盤表面規(guī)定距離以上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多個反射光量;最大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反射光量測量電路中所得到的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的第一反射光量與僅次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對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進行比較。
在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一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為是否為HybridDisc。
本發(fā)明的光盤信號再生裝置是利用了上述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光盤信號再生裝置,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近的位置向遠離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是一種控制聚焦驅動機構的信號處理電路,該聚焦驅動機構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檢測反射光量,并使所述激光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信號處理電路具備驅動控制部,其控制聚焦驅動機構的驅動方向;反射光量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反射光量;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基于所述驅動方向比較所述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一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基于所述驅動方向的反方向,比較所述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二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對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進行比較。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一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一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表面反射判斷電路,其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所述第一或者第二反射光量是否為基于光盤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量。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一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反射光量閾值階段性變大。
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是一種控制聚焦驅動機構的信號處理電路,該聚焦驅動機構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使所述激光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其特征在于,具備驅動控制部,其控制聚焦驅動機構的驅動方向;反射光量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反射光量;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進行存儲;最大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反射光量存儲電路中所得到的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的第一反射光量以及與所述第一反射光量存在一定量以上的差且處于第二大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對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進行比較。
在本發(fā)明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一實施例中,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本發(fā)明的信號再生電路是利用了所述信號處理電路的信號再生電路,基于所得到的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中,因構成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的偏差或光盤的載置狀態(tài),得到所述光盤的反射光時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的驅動值或時間上會存在偏差。但是,由于所述光盤的反射光量作為規(guī)格被固定為達到一定值以上,因此利用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內(nèi)的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激光的束點位置從下方向上方上升,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并對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并且,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的上方向下方下降,一邊對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進行比較,對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由于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光量的兩個反射光量判斷光盤的種類,因此能降低受所述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內(nèi)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的偏差的影響。
并且,在本發(fā)明中,由于一邊采用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內(nèi)的聚焦驅動機構,使來自激光輸出電路的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的下方上升至距離盤表面規(guī)定距離以上的上方,一邊測量多個反射光量,并對所述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第一反射光量以及僅次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并且通過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以及所述第二反射光量的兩個反射光量判斷光盤的種類,從而在從光盤的下方至上方的一次盤搜索中可得到兩個反射光量,因此與所述進行兩次盤搜索的情況相比,可在短時間判別光盤。
進而,在本發(fā)明中,由于即使在抖動盤的情況下,光盤的反射光的反射光量也可以得到穩(wěn)定的值,因此即使旋轉抖動盤而進行盤搜索也能降低對光盤的判別產(chǎn)生的影響,并且即使在構成激光輸出電路的半導體集成電路等中存在偏差的情況下,由于將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進行比較,因此通過調整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也可以降低所述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偏差的影響。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由于采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確定使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因此可以使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所希望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位置。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的框圖。
圖2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的激光拾取器的整體結構的框圖。
圖3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的控制裝置的整體結構的框圖。
圖4(a)是CD的剖面圖,(b)為SACD Hybrid的剖面圖,(c)為雙層DVD的剖面圖,(d)為單層DVD的剖面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流程圖。
圖6(a)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的正在執(zhí)行盤搜索時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激光的束點位置的圖,(c)是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的圖,(d)是表示單層DVD的反射光量的圖,(d’)是表示雙層DVD的反射光量的圖,(e)是表示CD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7(a)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的在重新設定反射光量閾值時的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CD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流程圖。
圖9(a)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的在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的圖,(c)是表示CD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10是表示抖動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與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物鏡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概略圖。
圖11(a)是表示抖動盤與束點位置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概略圖,(b)是表示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c)是表示只有單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光盤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12(a)是表示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光電檢測器的概略圖,(b)是表示盤距離位移量為“0”時的反射光的形狀圖,(c)是表示盤距離位移量為“負值”時的反射光的形狀圖,(d)是表示盤距離位移量為“正值”時的反射光的形狀圖,(e)是表示盤距離位移量與聚焦錯誤信號之間的關系的圖,(f)是表示盤距離位移量與反射光量之間的關系的圖。
圖13(a)是表示以往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中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聚焦錯誤信號的圖,(c)是表示SACDHybrid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14(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中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聚焦錯誤信號的圖,(c)是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的圖。
圖15(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的圖,(b)是表示聚焦錯誤信號的圖,(c)是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根據(jù)
有關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各實施例。
(第一實施例)<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的框圖。
該圖中,在光盤信號處理裝置100的內(nèi)部具有激光拾取器(激光輸出電路)110、拾取器移送機構120、盤馬達130、和控制裝置140。
所述激光拾取器110其內(nèi)部具有激光二極管111,其發(fā)出向光盤D照射的激光;物鏡112,其使所述激光具有束點;跟蹤伺服器113,其通過調整所述束點的水平位置(圖中R2方向)來進行跟蹤;聚焦伺服器(聚焦驅動機構)114,其通過調整所述束點的垂直位置(圖中R1方向)來進行聚焦;和光電檢測器115,其將從所述光盤D反射的反射光變換成受光信號并發(fā)送給所述控制裝置140,從所述激光二極管111放射的激光經(jīng)由所述物鏡112照射到所述光盤D,來自所述光盤D的反射光經(jīng)由所述物鏡112聚光在所述光電檢測器115上。
所述拾取器移送機構120在使所述激光拾取器110主體沿所述光盤D的軌道方向軌道跳躍(track jump)時使用,其內(nèi)部具備螺紋馬達(threadmotor)(未圖示),所述螺紋馬達由所述控制裝置140控制。
所述跟蹤伺服器113以及聚焦伺服器114,為了調整激光的束點的水平位置以及垂直位置,根據(jù)來自所述控制信號140的控制信號調整所述物鏡112的位置。下面,對所述跟蹤伺服器113以及所述聚焦伺服器114的動作進行說明。
所述跟蹤伺服器113以及聚焦伺服器114,例如由固定在所述拾取器110內(nèi)的線圈構成,所述物鏡112例如配置在以可移動的狀態(tài)安裝于所述拾取器110主體中的固定器(未圖示)。在所述固定器,安裝與所述跟蹤伺服器113以及聚焦伺服器114的各個線圈對應的磁鐵。根據(jù)所述跟蹤伺服器113或所述聚焦伺服器114的驅動值,與安裝于所述固定器的磁鐵之間產(chǎn)生磁作用,通過該作用向所述固定器賦予移動的力從而調整所述物鏡112的水平位置或垂直位置。
在此,將所述跟蹤伺服器113的驅動值稱作跟蹤驅動值,將所述聚焦伺服器114的驅動值稱作聚焦驅動值,所述各個驅動值表現(xiàn)為電壓值。所述跟蹤驅動值以及聚焦驅動值從所述控制裝置140被輸出并提供給所述跟蹤伺服器113以及聚焦伺服器114。
另外,該圖中,雖然僅圖示了一個激光拾取器110,但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中,具備CD拾取器以及DVD拾取器這兩個光拾取器。
圖2為表示激光拾取器110的整體結構的框圖。
在該圖中,從激光二極管111放射的激光,通過半反射鏡116而改變其方向,經(jīng)由物鏡112向光盤D照射。所述激光通過所述物鏡112從而出現(xiàn)激光的束點。來自所述光盤D的反射光,經(jīng)由所述半反射鏡116聚光在光電檢測器115中。向所述光盤D照射的激光,通過聚焦伺服器114而調整所述物鏡112的垂直位置(圖中R1方向),當束點對準所述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時得到最大的反射光。
圖3為表示控制裝置140的整體結構的框圖。140’表示所述控制裝置140中包含的半導體裝置(信號處理電路,信號再生電路)。
當光盤信號處理裝置100中載置有光盤D時,盤種類判別部141向旋轉驅動輸出部142發(fā)出指示使盤馬達130旋轉,隨之所述光盤D旋轉。在使所述盤馬達130旋轉之后,所述盤種類判別部141驅動LD驅動輸出部143,使激光二極管111動作并放射激光。
在此,在未載置光盤D而盤馬達130旋轉的情況下,由于所述盤馬達130比載置有光盤D時更高速旋轉,因此通過檢測所述盤馬達130的旋轉加速度便可以判斷是否載置了光盤D,從而防止在未載置光盤D的狀態(tài)下放射激光。
在放射激光之后,所述盤種類判別部141向驅動控制部144發(fā)出盤搜索的指示使聚焦驅動值輸出部145動作并輸出聚焦驅動值。從所述聚焦驅動值輸出部145輸出的聚焦驅動值被提供給聚焦伺服器114,物鏡112與所述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對應而沿垂直方向移動。所述驅動控制部144,進行盤搜索直至向光盤D照射的激光的束點位置達到所述光盤D的下方或者上方為止,在所述激光的束點到達所希望的地點的時刻,對所述聚焦驅動值輸出部145發(fā)出指示停止聚焦驅動值的輸出。
從光電檢測器115輸出的受光信號被提供給反射光量接收部148,所述反射光量接收部148根據(jù)受光信號定量檢測反射光量的大小。在反射光量檢測閾值檢查部149中,判斷定量檢測的反射光量是否比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大。當比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大時,所述反射光量被發(fā)送給最大反射光量檢測部150。在所述最大反射光量檢測部150中,判斷是否將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存儲到緩沖器中,當判斷為存儲時,將所述反射光量發(fā)送給最大反射光量保存部151。在所述最大反射光量保存部151中,在TOP1保存緩沖器以及TOP2保存緩沖器中保存反射光量,存儲在所述兩個保存緩沖器中的反射光量,一直被保持到所述盤種類判別部141的控制結束為止。
在該圖的控制裝置140中,驅動控制部144、聚焦驅動值輸出部145、反射光量接收部148、反射光量檢測閾值檢查部149,是第一反射光量檢測電路或第二反射光量檢測電路,執(zhí)行利用聚焦伺服器114一邊使來自激光二極管111的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D的下方向上方上升,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的處理;或執(zhí)行利用所述聚焦伺服器114一邊使來自所述激光二極管111的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D的上方向下方下降,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的處理。
并且,最大反射光量檢測部150以及最大反射光量保存部151,是第一反射光量存儲電路或第二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在使聚焦伺服器114從下方向上方上升時,執(zhí)行將最先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存儲到TOP1保存緩沖器的處理,或者在使所述聚焦伺服器114從上方向下方下降的情況下,執(zhí)行將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存儲在TOP2保存緩沖器中的處理。
進而,盤種類判斷部141是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種類判斷電路、或表面反射判斷電路,執(zhí)行比較在盤搜索過程中所得到的第一反射光量與第二反射光量的處理,或根據(jù)所述比較結果執(zhí)行所述光盤D的種類的判斷,例如是否為SACD Hybrid的判斷,或執(zhí)行判斷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為表面反射所產(chǎn)生的光量的處理。并且,當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為表面反射時,向反射光量檢測閾值檢查部149發(fā)送使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階段性地變大后的新的閾值。
此外,在其它實施例中,在該圖的控制裝置140中,驅動控制部144、聚焦驅動值輸出部145、反射光量接收部148,是反射光量測量電路,執(zhí)行利用聚焦伺服器一邊使來自激光二極管111的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D的下方上升至距離盤表面規(guī)定距離以上例如1.2mm以上的上方,一邊測量多個反射光量的處理。
并且,最大反射光量檢測部150以及最大反射光量保存部151是最大反射光量檢測電路,執(zhí)行將所述反射光量檢測電路所得到的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的第一反射光量保存在TOP1緩沖器中,并且將僅次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的第二反射光量存儲在TOP2緩沖器中的處理。
進而,盤種類判別部141是反射光量比較電路或種類判斷電路,執(zhí)行比較盤搜索過程中所得到的第一反射光量與第二反射光量的處理,或執(zhí)行根據(jù)所述比較結果判斷光盤D的種類的處理、例如是否為SACD Hybrid的判斷。
另外,在該圖中,光拾取器移送驅動輸出部146在使激光拾取器110沿光盤D的軌道方向軌道跳躍時,對拾取器移送機構120內(nèi)的螺紋馬達輸出拾取器移送驅動。并且,跟蹤驅動值輸出部147當在垂直方向調整物鏡112的位置時,對跟蹤伺服器113輸出跟蹤驅動值。
《光盤內(nèi)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圖4為表示光盤的剖面的剖面圖。
該圖(a)表示CD的剖面圖,圖(b)表示SACD Hybrid的剖面圖,圖(c)表示具有雙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雙層DVD的剖面圖,圖(d)表示具有單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單層DVD的剖面圖。
該圖(a)中,在CD400中形成有使用了透明的樹脂材料的透明層401,在距離所述透明層401的表面(所述CD400的盤表面)409約1.2mm的位置形成有數(shù)據(jù)記錄層402以及反射層403。
該圖(b)中,在SACD Hybrid410中,在距離盤表面419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有HD數(shù)據(jù)記錄層412,并且,在距離所述盤表面419大約1.2mm的位置形成有CD數(shù)據(jù)記錄層415。更詳細來說,在從盤表面419開始隔著第一透明層411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有HD數(shù)據(jù)記錄層412以及第一反射層413,在其上部,在隔著第二透明層414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有CD數(shù)據(jù)記錄層415以及第二反射層416。在此,分別規(guī)格化為如下在所述第一反射層413的反射率為15~30%,在所述第二反射層416的反射率為35%以上,并且在所述第一反射層413的反射率為在所述第二反射層416的反射率的80%以下。
該圖(c)中,在雙層DVD420中,在距離盤表面429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第一數(shù)據(jù)記錄層422以及第二數(shù)據(jù)記錄層424,在其上部貼附厚度0.6mm的虛設層(dummy layer)426。更詳細來說,在從盤表面429隔著透明層421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數(shù)據(jù)記錄層422以及第一反射層423,并且在其上部帖附第二數(shù)據(jù)記錄層424以及第二反射層425。進而,在所述第二反射層425的上部帖附厚度0.6mm的虛設層426。在此,規(guī)定所述第一數(shù)據(jù)記錄層422與所述第二數(shù)據(jù)記錄層424之間的層間距離為55μm,將各個反射層423、425的反射率規(guī)格化為18~30%。
該圖(d)中,在單層DVD430中,從盤表面439隔著透明層431大約0.6mm的位置,形成有數(shù)據(jù)記錄層432以及反射層433,在所述反射層433的上部貼附厚度0.6mm的虛設層434。這里,將在所述反射層433的反射率規(guī)格化為45~85%。
如上述所說明的那樣,該圖(b)的SACD Hybrid的雙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412、415各自的反射率不同,該反射率間的比率是恒定的,并且由于是與以往的光盤的CD或DVD不同的形狀,因此通過得到各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412、415的上部的反射層413、416的反射光量從而可判別光盤是否為SACD Hybrid。
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在進行盤搜索時通過使激光拾取器110內(nèi)的物鏡112上下移動,從而使從激光二極管111照射的激光的束點位置上下移動,測量所述各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412、415附近的反射光量,并根據(jù)所得到的反射光量進行光盤的判別。
《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以及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圖5是表示控制裝置140中的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流程圖。
若光盤信號處理裝置100中載置有光盤D,則在步驟S501中開始盤馬達130的旋轉,以使光盤D旋轉。
在步驟S502中,放射CD拾取器的CD激光,在步驟S503中,一邊使所述CD激光的束點位置從所述光盤D的上方向下方下降,一邊進行盤搜索,得到在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三反射光量。所測量的所述第三反射光量在步驟S511(后述)中,用于在判斷為所述光盤D不是SACD Hybrid的情況下判別是CD或DVD中的哪一種。
在步驟S504中,放射DVD拾取器的DVD激光。步驟S505是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一邊使所述DVD激光的束點位置從所述光盤D的下方向上方上升,一邊進行盤搜索,得到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并將該值存儲在TOP1保存緩沖器中。
步驟S506是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一邊使所述DVD激光的束點位置從所述光盤D的上方向下方下降一邊執(zhí)行盤搜索,得到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將該值存儲在TOP2保存緩沖器中。
步驟S507是反射光量比較步驟,比較在所述步驟505中得到的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步驟S506中得到的第二反射光量。在此,例如,計算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的比α,例如“α=第1反射光量/第2反射光量”。
步驟S508是種類判斷步驟,采用在所述步驟S507中計算的比率α進行是否為SACD Hybrid的判別。在此,考慮規(guī)定SACD Hybrid的HD層的反射率為CD層的反射率的80%以下,以及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是因光盤D的表面反射而產(chǎn)生的情況,例如當所述比率α為0.3≤α≤0.8時,在步驟S509中,判別所載置的光盤D為SACD Hybrid。
當所述比率α不是0.3≤α≤0.8時,執(zhí)行步驟S510的判定。所述步驟S510是表面反射判斷步驟,判定在所述步驟S507中計算的比率α是否為α<0.3,當不是α<0.3時,在步驟S511中,根據(jù)第一~第三反射光量判別是CD或者DVD中的哪一種。當所述比率α為α<0.3時,判斷在所述步驟S505中得到的第一反射光量為表面反射,在步驟S512中,設定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比所述第一反射光量階段性變大,從所述步驟S502開始再次按順序執(zhí)行光盤信號處理路程。另外,在步驟S512中,優(yōu)選重新設定的反射光量閾值比所述第一反射光量僅少一點。
圖6為表示本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的動作圖。該圖表示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的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
該圖(a)表示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當為600時,為了使激光的束點位置上升而增加所述驅動值使物鏡112上升。并且,當為601時,為了使激光的束點位置下降而減少所述驅動值使物鏡112下降。
該圖(b)表示與該圖(a)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對應的激光的束點位置。605表示SACD Hybrid的盤表面(光盤的盤表面),606表示SACD Hybrid的H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距離所述盤表面605為0.6mm的位置),607表示SACD Hybrid的C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距離所述盤表面605為1.2mm的位置)。
該圖(c)~(e)表示各個光盤的反射光量,當激光的束點位置在盤表面605上時,不論光盤的種類如何都檢測反射光量610。
該圖(c)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對應于從下方向上方執(zhí)行盤搜索動作并使物鏡112上升的600。首先,當激光的束點位置在盤表面650時得到反射光量610,但由于所述反射光量610比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小因此忽略。當所述束點位置在所述H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606時,檢測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611,在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將所述第一反射光量611存儲到保存緩沖器中。在保存所述第一反射光量611之后,使所述束點位置向光盤的上方移動。
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對應于從上方向下方執(zhí)行盤搜索動作并使物鏡112下降的601。在所述CD層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607時,檢測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612,在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612存儲到保存緩沖器中。在保存所述第二反射光量612之后,使所述束點位置向光盤的下方移動。
該圖(d)表示單層DVD的反射光量。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621。并且,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622。
該圖(d’)表示雙層DVD的反射光量。在雙層DVD中,兩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層間距離為55μm,與SACD Hybrid的層間距離0.6mm相比非常小,因此可與單層DVD同樣地進行處理。具體來說,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623,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624。
該圖(e)表示CD的反射光量。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631,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中,保存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632。
在上述圖6中,雖然表示了盤表面605的反射光量610為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650以下時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但所述盤表面605的反射光量610,因構成光盤或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電路的偏差而并非恒定。因此,在表面反射判斷步驟中,判斷第一反射光量是否為盤表面的反射光量,在判斷為盤表面的反射光量時,重新設定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
圖7為表示本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反射光量閾值的重新設定方法的動作圖。
該圖(a)表示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在700、702處,為了使激光的束點位置上升而增加所述驅動值使物鏡112上升。并且,在701、703處,為了使激光的束點位置下降因此減少所述驅動值使物鏡112下降。
該圖(b)表示CD的反射光量,712、713表示C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711、714表示CD的盤表面的反射光量。
首先,在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75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711,在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75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713。在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中,求出所述第一反射光量711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713之間的比率α(第一反射光量711/第二反射光量713)。由于盤表面的反射光量711與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713相比是足夠小的值,因此通過將比率α的閾值設定為例如0.3,從而在表面反射判斷步驟中,判斷所述第一反射光量711為盤表面的反射光量。
接著,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750重新設定為比所述反射光量711稍大的值的反射光量760,重新執(zhí)行上述的盤搜索步驟。
在重新執(zhí)行的第一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重新設定的規(guī)定反射光量閾值760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712,在第二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保存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760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713。通過重新設定反射光量閾值750并作為反射光量閾值760,從而防止因光盤的表面反射而導致的誤判別,能可靠地保存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且可正確判別光盤。
在此,重新設定后的反射光量閾值設定成比判斷為表面反射的第一反射光量一點點變大,希望設定為階段性變大。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雖然說明了SACD Hybrid的例子,但當然也可以是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各個反射率間的比率具有恒定的比率的光盤。
(第二實施例)圖8是表示控制裝置140中的第二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流程的圖。在該圖的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在從光盤D的下方向上方進行盤搜索時,當?shù)玫絻蓚€以上的反射光量時,存儲所述兩個以上的反射光量中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和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將所述兩個反射光量TOP1、TOP2作為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判別是否為SACD Hybrid。
當在光盤信號處理裝置100中載置有光盤D時,在步驟S801中開始盤馬達130的旋轉,從而使光盤D旋轉。
在步驟S802中,放射CD拾取器的CD激光,在步驟S803中,一邊使所述CD激光的束點位置從所述光盤D的上方向下方下降,一邊進行盤搜索,得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三反射光量。所測量的所述第三反射光量在步驟S815(后述)中,用于判別所述光盤D是CD或DVD中的哪一種。
在步驟S804中,放射DVD拾取器的DVD激光,在步驟S805中,從所述光盤D的下方至上方開始盤搜索所述DVD激光的束點位置。當在所述盤搜索中檢測到反射光量β時,在步驟S808中判斷所述反射光量β是否比在該時刻所檢測的最大反射光量TOP1大,當所述反射光量β比所述最大反射光量TOP1大(β>TOP1)時,在步驟S811中,將所述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作為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TOP2=TOP1),交換所述反射光量β和所述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TOP1=β)。
當所述反射光量β比所述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小,且比所述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大時(TOP2<β<TOP1)時,在步驟S810中,交換所述反射光量β和所述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TOP2=β)。
上述步驟S806~S811是反射光量測量步驟以及最大反射光量存儲步驟,在步驟S806中重復上述一連串的處理直至判斷所述DVD激光的束點位置距離所述光盤D的盤表面到達規(guī)定距離、例如1.2mm以上為止。
在所述步驟S806中,當判斷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處于距離所述光盤D的盤表面在1.2mm以上的上方時,在步驟S812的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中,將在該時刻的最大反射光量TOP1作為第一反射光量,將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作為第二反射光量,計算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的比α,例如“α=TOP2/TOP1”。
這里,在無法獲得所述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或所述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時,適宜再次執(zhí)行所述步驟S805~S812等。
步驟S813是種類判斷步驟,采用在所述步驟S812中計算出的比率α進行是否為SACD Hybrid的判別。在此,考慮規(guī)定SACD Hybrid的HD層的反射率在CD層的反射率的80%以下,以及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為因光盤D的表面反射而引起的情況,例如當所述比率α為0.3≤α≤0.8時,在步驟S814中,判別所載置的光盤D為SACD Hybrid。
當所述比率α不是0.3≤α≤0.8時,在所述步驟S813中根據(jù)第一~第三反射光量判別是CD或者DVD中的哪一種。
圖9為表示其它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的動作圖。該圖表示反射光量測量步驟以及最大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
該圖(a)表示盤搜索過程中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在900處為了使激光的束點位置從光盤D的下方向上方上升,因此增加所述驅動值使物鏡112上升。
該圖(b)表示與該圖(a)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對應的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
在從盤表面的下方向光盤的上方進行盤搜索的期間900中,首先,得到盤表面的反射光量910。所述反射光量910是在盤搜索過程中最先得到的反射光量,因此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為反射光量910(TOP1=反射光量910)。如果繼續(xù)進行盤搜索,則得到HD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911。由于所述反射光量911比所述反射光量910(TOP1)大(反射光量911>反射光量910),因此所述反射光量910成為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TOP2=反射光量910),所述反射光量911變成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TOP1=反射光量911)。進而,若繼續(xù)進行盤搜索,則得到比所述反射光量911大的CD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912,因此所述反射光量911變成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TOP2=反射光量911),所述反射光量912變成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TOP1=反射光量912)。之后,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繼續(xù)進行盤搜索直至激光的束點位置處于距離盤表面規(guī)定距離1.2mm以上的上方。
在通過盤搜索得到的反射光量中,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為CD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912,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為HD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911,根據(jù)第一反射光量912以及第二反射光量911判別為SACD Hybrid。
該圖(c)表示與該圖(a)的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對應的單層DVD的反射光量。
如果與該圖(b)同樣地進行盤搜索,則最大的反射光量TOP1為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反射光量921,第二大的反射光量TOP2為盤表面的反射光量920。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920、921判別不是SACD Hybrid。
《抖動盤的盤搜索》在此,下面對抖動盤的盤搜索進行說明。
圖10是表示數(shù)據(jù)記錄層與物鏡之間的位置關系的概略圖。
在該圖中,抖動盤1000的光盤向軸向傾斜,通過旋轉所述抖動盤1000,從而在軸向產(chǎn)生升降1001。在產(chǎn)生所述升降1001的狀態(tài)下,如果使物鏡1002上下移動并進行盤搜索,則在偏向下側時1010與偏向上側時1020,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上下位置會不同。因此,激光的束點的焦點位置不同,激光的束點位置相對于所述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上部的反射層并不恒定。并且,不僅在光盤旋轉時而且在盤停止時,依賴于所述光盤的固定位置,激光的束點位置相對于所述反射層也不恒定。
圖11是表示圖10的抖動盤的盤搜索中的反射光量的概略圖。
該圖(a)是表示抖動盤與束點位置的位置關系的概略圖,表示如以往的CD或DVD這樣的僅具有一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光盤中的盤搜索。并且,該圖(b)表示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該圖(c)表示所述光盤的反射光量。
在以往的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在從光盤的下方向上方進行盤搜索時,在抖動盤的偏向上側時1020的狀態(tài)下得到反射光量1100。之后,經(jīng)過抖動盤的偏向下側時1010,進而在偏向上側時1020的狀態(tài)下得到反射光量1101。這樣,具有單層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光盤也存在通過盤的升降而得到多個反射光量的情況,因此可能會將不是SACD Hybrid的光盤誤判別為SACD Hybrid。
在本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由于存儲當從光盤的下方至上方進行盤搜索時最先得到的第一反射光量、與當從光盤的上方至下方進行盤搜索時最先得到的第二反射光量,因此即使在通過一次盤搜索得到多個反射光量的情況下,由于存儲了最先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因此即使在因抖動而得到并非預期的反射光量時也不會像以往那樣容易受其影響。
另外,在其它實施例的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由于采用在從光盤的下方至上方進行盤搜索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最大反射光量的第一反射光量與作為第二大的反射光量的第二反射光量,因此同樣不會像以往那樣受抖動的影響。
(第三實施例)以下針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進行說明。
光盤信號處理裝置100對記錄在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再生,因此按照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所述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方式使物鏡112與所述數(shù)據(jù)記錄層之間的距離保持恒定,使所述束點位置始終收斂于所述數(shù)據(jù)記錄層。這里,在所述光盤信號裝置100中,檢測所述束點位置與所述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之間的距離(以下稱作盤距離位移量),根據(jù)所述盤距離位移量生成聚焦錯誤信號FE。以下,針對聚焦錯誤信號FE的檢測方法進行說明。
圖12是像散法中的聚焦錯誤信號FE的生成方法的概略圖。
該圖(a)是光盤信號裝置100內(nèi)的光電檢測器115的概略圖,所述光電檢測器115由4個光檢測元件1200a~1200d構成。
當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時,即所述盤距離位移量為“0”時,如該圖(b)所示,來自所述光盤D的反射光在光電檢測器115的中央幾乎為正圓狀。
并且,當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比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更上方時,即所述盤距離位移量為“負值”時,如該圖(c)所示,來自所述光盤D的反射光處于在所述光檢測元件1200b以及1200d方向為長圓的橢圓狀。
進而,當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比光盤D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更下方時,即所述盤距離位移量為“正值”時,如該圖(d)所示,來自所述光盤D的反射光處于在所述光檢測元件1200a以及1200c方向為長圓的橢圓狀。
這樣,由于形成在光電檢測器115上的反射光的形狀因盤距離位移量而不同,因此在求出聚焦錯誤信號FE時,通過利用由光檢測元件1200a~1200d各自得到的反射光量A~D,對“FE=(A+C)-(B+D)”進行運算處理,從而得到如圖(e)所示的盤距離位移量和聚焦錯誤信號FE之間的關系。并且,若來自光盤D的反射光的反射光量采用將所述光檢測元件1200a~1200d全部相加的值“反射光量=A+B+C+D”,則得到如該圖(f)所示的盤距離位移量與反射光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可以判斷光盤D中的反射層的位置為反射光量在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211以上且聚焦錯誤信號FE為“0”的位置1210。
圖13是表示以往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中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動作的動作圖。
該圖(a)表示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該圖(b)表示聚焦錯誤信號FE。并且,該圖(c)表示CD或DVD這樣的以往的光盤的反射光量。
首先,在以往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從光盤D的上方向下方進行盤搜索,檢索聚焦錯誤信號FE為“0”且反射光量最大的束點位置,將比所述最大反射光量小的值設定為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211。之后,從所述光盤的下方至上方進行盤搜索,搜索光盤D的反射層。當所述反射層如上所述處于反射光量在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211以上、且聚焦錯誤信號FE為“0”的位置1210時,由于可以判斷出激光的束點位置對準所述反射層,因此通過從該位置開始聚焦伺服器的動作,從而可以讀入目標數(shù)據(jù)記錄層的數(shù)據(jù)并再生。
以下,針對在這樣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中,對SACD Hybrid這樣的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具有恒定的比率的光盤,在所希望的數(shù)據(jù)記錄層使聚焦伺服器動作的方法進行說明。
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的動作的動作圖。
該圖(a)表示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該圖(b)表示聚焦錯誤信號FE。并且,該圖(c)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另外,該圖表示在上述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在判別為SACD Hybrid時,激光的束點位置位于比光盤D更下方的情況下,在CD層使聚焦伺服器動作的動作圖。
首先,在判別為SACD Hybrid時,可以確定HD層的反射光量與CD層的反射光量。在此,例如計算“(HD層的反射光量+CD層的反射光量)/2”,計算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410。之后,從光盤D的下方至上方進行盤搜索。在此,雖然測量反射光量1401(表面反射的反射光量)或反射光量1402(HD層的反射光量),但由于所述兩個反射光量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410以下,因此忽略。若繼續(xù)進行盤搜索,則測量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410以上的反射光量1403(CD層的反射光量),從該束點位置使聚焦伺服器動作。通過從得到所述反射光量1403的束點位置使聚焦伺服器工作,從而可以確切地在CD層中使聚焦伺服器動作。
另外,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410的計算式也可以采用其它計算式,當然也可以設定或大或小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
并且,在開始HD層的聚焦伺服器的動作時,若設定比HD層的反射光量更小一些的值為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則可以確切地在HD層開始聚焦伺服器的動作。
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的動作的動作圖。
該圖(a)表示聚焦驅動值的驅動值,該圖(b)表示聚焦錯誤信號FE。并且,該圖(c)表示SACD Hybrid的反射光量。另外,該圖表示在所述光盤信號處理方法中當判別為SACD Hybrid時,激光的束點位置位于比光盤D更上方,且在CD層使聚焦伺服器動作時的動作圖。
首先,在判別為SACD Hybrid時,由于可以確定HD層的反射光量與CD層的反射光量,因此將比所述CD層的反射光量稍小的值設定為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510。之后,從光盤D的上方至下方進行盤搜索。在此,測量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1510以上的反射光量1501,且從聚焦錯誤信號FE為“0”的束點位置開始聚焦伺服器的伺服動作。
在如圖15所示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中,與圖14的方法相比,不需要無用的盤搜索,可在所希望的CD層開始聚焦伺服器,縮短到聚焦伺服器的動作開始為止的時間,并且進一步可以在單層CD層使聚焦伺服器工作。
另外,為了在HD層確切地使聚焦伺服器動作,因此需要采用如圖14所示的光盤信號再生方法。
權利要求
1.一種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其中包括激光輸出電路,其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和聚焦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激光輸出電路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具備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的方向移動,一邊比較所測量的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一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較近的位置向遠離的方向移動,一邊比較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二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表面反射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是否為由光盤的表面反射引起的反射光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階段性變大。
5.一種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其中包括激光輸出電路,其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和聚焦驅動機構,其使所述激光輸出電路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光盤信號處理裝置具備反射光量測量電路,其利用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距盤表面規(guī)定距離以上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多個反射光量;最大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反射光量測量電路中得到的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的第一反射光量與僅次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根據(jù)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7.一種利用了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光盤信號再生裝置,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近的位置向遠離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8.一種采用了權利要求5所述的光盤信號處理裝置的光盤信號再生裝置,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近的位置向遠離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9.一種信號處理電路,其控制激光輸出電路和聚焦驅動機構,所述激光輸出電路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使所述激光輸出電路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信號處理電路具備驅動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聚焦驅動機構的驅動方向;反射光量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反射光量;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基于所述驅動方向,比較所述反射光量與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一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一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基于所述驅動方向的反方向,比較所述反射光量與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第二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中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具備表面反射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所述第一或第二反射光量是否為由光盤的表面反射引起的反射光量。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階段性變大。
13.一種信號處理電路,其控制激光輸出電路和聚焦驅動機構,所述激光輸出電路向多個數(shù)據(jù)記錄層各自的反射率間的比率保持固定比率的光盤照射激光并檢測反射光量,所述聚焦驅動機構使所述激光輸出電路相對光盤沿垂直方向移動,并調整所述激光的束點相對光盤的遠近位置,該信號處理電路具備驅動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聚焦驅動機構的驅動方向;反射光量接收部,其接收所述反射光量;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在所述反射光量接收部中接收的多個反射光量進行存儲;最大反射光量存儲電路,其對所述反射光量存儲電路所存儲的多個反射光量中的、最大的第一反射光量以及與所述第一反射光量存在一定量以上的差且處于第二大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和反射光量比較電路,其比較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其特征在于,還具備盤判斷電路,其基于所述反射光量比較電路的比較結果,判斷是否為Hybrid Disc。
15.一種利用了權利要求9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信號再生電路,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16.一種利用了權利要求13所述的信號處理電路的信號再生電路,基于所述第一反射光量與所述第二反射光量,決定用于確定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的層的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一邊使所述激光的束點位置從相對光盤遠離的位置向靠近的方向移動,一邊測量反射光量,并且比較所述測量的反射光量與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從最先得到在所述反射光量再生閾值以上的反射光量的束點位置,使所述聚焦驅動機構動作。
全文摘要
在第一反射光量比較以及第一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從光盤D的下方至上方對激光的束點位置進行盤搜索,對最先達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一反射光量進行存儲。之后,在第二反射光量比較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存儲步驟中,從所述光盤D的上方至下方對所述束點位置進行盤搜索,對最先達到所述規(guī)定的反射光量閾值以上的第二反射光量進行存儲。并且,在反射光量比較步驟中,比較所述第一以及第二反射光量,在類別判斷步驟中,利用所述比較結果進行是否為SACD Hybrid的判別。因此,可實現(xiàn)一邊使光盤旋轉一邊執(zhí)行盤搜索,并且可不受光拾取器的構成電路的性能偏差的影像地判別光盤的種類。
文檔編號G11B7/00GK101079293SQ20071010506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山口高廣, 織田剛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