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閃存的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內存的結構,特別有關于一種閃存(FlashMemory)的結構。
近來由于便攜式電子產品需求增多,閃存的需求明顯增加。由于其技術日趨成熟,成本下降,不僅刺激了購買意向,而且有新的市場應用。近來發(fā)展的閃存結構的可電除且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已具有較快的存取速度。數字照相機的底片、個人隨身電子記事簿的內存、個人MP3隨身聽、電子答錄裝置、可程序IC等等均是閃存應用的市場。
典型的閃存是以摻雜的復晶硅制作浮置柵極(Floating Gate)與控制柵極(Control Gate)。當內存進行編程(Program)時,適當的編程電壓分別加到源極區(qū)、漏極區(qū)與控制柵極上,電子將由源極區(qū)經由信道(Channel)流向漏極區(qū)。在此過程中,將有部分的電子會穿過復晶硅浮置柵極層下方的遂穿氧化層(Tunneling Oxide),進入并且會均勻分布在整個復晶硅浮置柵極層之中,此種電子穿越遂穿氧化層進入復晶硅浮置柵極層的現象,稱為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穿隧效應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稱為信道熱電子注入(Channel Hot-ElectronInjection),另一種稱為Fowler-Nordheim穿隧(FN Tunneling)。通常閃存是以信道熱電子編程,并且通過源極旁邊或信道區(qū)域以Fowler-Nordheim遂穿抹除。但是,若復晶硅浮置柵極層下方的穿隧氧化層有缺陷(Weak Point)存在,則容易造成組件的漏電流,影響組件的可靠度。
為了解決閃存組件漏電流的問題,目前的作法是在基底上先形成一電荷陷入層(Trapping Layer),電荷陷入層的材質是由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硅(Oxide-Nitride-Oxide,簡稱ONO)復合層所構成的堆棧式(Stacked)結構,然后再在此ONO層上形成多晶硅柵極,最后在ONO層兩側的基底中形成源極區(qū)與漏極區(qū)。
因為ONO電荷陷入層中的氮化硅層具有抓住電荷的效果,所以射入ONO層之中的電子并不會均勻分布于整個氮化硅中,而是以高斯分布的方式集中在氮化硅的局部區(qū)域上,因此,對于氧化層其缺陷的敏感度較小,組件漏電流的現象較不易發(fā)生。而因為電荷陷入層中主要捕捉電子的是氮化硅層,所以此種內存胞亦稱為氮化硅只讀存儲器(Silicon Nitride Read Only Memory,NROM)。
此外,ONO電荷陷入層的優(yōu)點還包括在組件編程時,電子僅會在接近源極或漏極上方的信道局部性地儲存。因此,在進行編程時,可以分別對源/漏極區(qū)以與門極施加電壓,而在接近于另一端源/漏極區(qū)的氮化硅層中產生高斯分布的電子。所以可通過改變柵極與其兩側的源極/漏極區(qū)所施加電壓,可以在單一的ONO電荷陷入層中存在兩個具有高斯分布的電子、單一個具有高斯分布的電子或是不存在電子。因此,此種以氮化硅材質作為電荷陷入層的閃存,可以在單一的存儲單元之中寫入四種狀態(tài),是一種單一存儲單元二位(1 cell 2bit)的閃存。
然而,隨著內存進行編程/抹除次數的增加,ONO層的氧化硅層產生損傷(Damage)的情形也隨之加重,導致臨界電壓值(ThresholdVoltage,通常以Vth表示)發(fā)生變化。由于臨界電壓的改變會增加電子的漏失,進而降低內存的資料保持特性(Data Retention),所以如何將臨界電壓值的變化降至最低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議題。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閃存的結構,可以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量,進而提升閃存的Data Retention。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閃存的結構,此結構包括一個電子陷入層、一個柵極與一個源極/漏極區(qū),其中,電子陷入層是由一個第一氧化層、一個高介電常數材質的介電層依次堆棧而成;而柵極配置在電子陷入層之上;源極/漏極區(qū)則是配置在電子陷入層兩側的基底之中。此外,依照高介電常數材質的介電層的帶隙(Band Gap)大小決定電子陷入層是否需在高介電常數材質的介電層上再包括一個第二氧化層,如果所使用的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Band Gap與氧化硅的Band Gap相近或更大,則不用此第二氧化層;反之,如果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Band Gap小于氧化硅的Band Gap,則電子陷入層需包括此第二氧化層。所謂的高介電常數的材質是指比氮化硅/氧化硅(Si3N4/SiO2,亦稱為NO)高的介電常數的材料,并非為正規(guī)的名詞;而帶隙是指金屬與半導體中兩個容許電子能帶間的間隙。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利用高介電常數材質作為介電層的主要材質,可大幅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值,進而提升閃存的Data Retention。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圖1是依照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一種閃存結構剖面圖。
附圖標號說明100基底102,106氧化層104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8柵極110源/漏極實施例請參照圖1,此結構包括一個電子陷入層112、一個柵極108與一個源極/漏極區(qū)110,其相關位置為,柵極108位于電子陷入層112之上;而源極/漏極區(qū)110則是配置在電子陷入層112兩側的基底100中。其中,電子陷入層112是由一個第一氧化層102與一個介電層104依序堆棧而成,且介電層104的材質為具有高介電常數(HighDielectric Constant)的材質。
電子陷入層112中介電層104的材質為何需具有高介電常數(ε),其原因可從隨時間變化的臨界電壓值(以ΔVth(t)表示)與介電常數值的關系來看,如下式所示ΔVth(t)=-2.3tONO‾ϵONO×qn‾NDX22mEto×logt]]>式中εONO代表的是ONO層的介電常數;Eto代表的是氧化物井能量(Oxide Trap Energy);qNDX代表的是井充電密度(Trap ChargeDensity)。要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量△Vth(t),則必須提升電子陷入層112中的介電層104的介電常數,所以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閃存的結構,是在電子陷入層112中采用具有高介電常數的材料來制作電子陷入層,以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量,進而提升閃存的Data Retention。
而電子陷入層112中的第一氧化層102是用以加強基底100與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間的吸附力,以及減少缺陷(Defect)的產生。另外,如圖1所示,在電子陷入層112的高介電常數材質的介電層104上還包括一個第二氧化層106,其中,第二氧化層106是用以加強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與后續(xù)形成其上的柵極108間的吸附力,以及減少缺陷(Defect)的產生。
所謂的高介電常數的材質是指介電常數比氮化硅/氧化硅(Si3N4/SiO2,亦稱為NO)的介電常數高的材質,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可以是氧化鋁(Al2O3)、氧化釔(Y2O3)、鋯氧化硅(ZrSixOy)、鉿氧化硅(HfSixOy)、三氧化二鑭(La2O3)、二氧化鋯(ZrO2)、二氧化鉿(HfO2)、五氧化二鉭(Ta2O5)、氧化鐠(Pr2O3)或二氧化鈦(TiO2)。下列表一為上述介電層材質的介電常數,此外還包括Si3N4/SiO2、氧化硅(SiO2)與氮化硅(Si3N4)的介電常數。
表 一
由表一可知,本發(fā)明所述的高介電常數介電質的介電常數高于Si3N4/SiO2的介電常數值8。另外,本實施例的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還可以是上述各高介電常數材質的混合物或是上述各高介電常數材質的堆棧層(Stack Layer)。因為利用高介電常數的材質作為介電層的材質,所以可以大幅降低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的變化值,進而提升閃存的資料保持特性(Data Retention)。
另外,依照所使用的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材質的帶隙(BandGap)大小,可決定是否在高介電常數介電層104上再包括一個第二氧化層106,如果所使用的介電層104的帶隙與氧化硅的帶隙相近或更大,則不用此第二氧化層106;反之,如果介電層104的帶隙小于氧化硅的帶隙,則需再包括第二氧化層106。下列表二為本實施例所使用的介電層104材質的帶隙值,此外還包括氧化硅(SiO2)與氮化硅(Si3N4)的帶隙值。
表 二
如果介電層104的帶隙與公知的氧化硅層相近或更大,則介電層104可取代公知形成于介電層上的氧化層,并具有相同的功效。
本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利用高介電常數介電質作為介電層的主要材質,因此可大幅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值,進而提升閃存的DataRetention,所以不但效率可以提高,而且達到增快速度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在本發(fā)明構思范圍內的改動,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閃存的結構,包括一個電荷陷入層;一個柵極,配置在電荷陷入層的第二氧化層上;以及一個源/漏極區(qū),位于該電荷陷入層兩側的基底內,其特征是該電荷陷入層包括一層第一氧化層,其位于一個基底上;一層高介電常數介電層,其位于第一氧化層上;一層第二氧化層,其位于高介電常數介電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帶隙值小于氧化硅的帶隙值。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介電常數大于8。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材質是選自于氧化鋁、氧化釔、鋯氧化硅、鉿氧化硅、三氧化二鑭、二氧化鋯、二氧化鉿、五氧化二鉭、氧化鐠與二氧化鈦所組成的族群其中之一。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材質是選自于氧化鋁、氧化釔、鋯氧化硅、鉿氧化硅、三氧化二鑭、二氧化鋯、二氧化鉿、五氧化二鉭、氧化鐠與二氧化鈦所組成的混合物族群其中之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是選自于氧化鋁、氧化釔、鋯氧化硅、鉿氧化硅、三氧化二鑭、二氧化鋯、二氧化鉿、五氧化二鉭、氧化鐠與二氧化鈦所組成的堆棧層族群其中之一。
7.一種閃存的結構,包括一個電荷陷入層;一個柵極,配置在電荷陷入層的高介電常數介電層上;以及一個源/漏極區(qū),位于電荷陷入層兩側的基底內,其特征是該電荷陷入層包括一層第一氧化層,其位于一基底上;一層高介電常數介電層,其位于第一氧化層上,并與第一氧化層形成一電荷陷入層。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帶隙值不小于氧化硅的帶隙值。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的材質是選自于氧化鋁、氧化釔、鋯氧化硅、鉿氧化硅、三氧化二鑭、二氧化鋯、二氧化鉿、五氧化二鉭、氧化鐠與二氧化鈦所組成的族群以及上述物質組成的混合物的族群其中之一。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閃存的結構,其特征是該高介電常數介電層是選自于氧化鋁、氧化釔、鋯氧化硅、鉿氧化硅、三氧化二鑭、二氧化鋯、二氧化鉿、五氧化二鉭、氧化鐠與二氧化鈦所組成的堆棧層族群其中之一。
全文摘要
一種閃存的結構,此結構包括一個電子陷入層、一個柵極與一個源極/漏極區(qū),其中,電子陷入層是由一層第一氧化層、一層高介電常數材質的介電層與一層第二氧化層依序堆棧而成;而柵極配置在電子陷入層上;源極/漏極區(qū)則是配置在電子陷入層兩側的基底之中。采用本發(fā)明可以降低臨界電壓的變化量,進而提高閃存的資料保持特性。
文檔編號H01L27/115GK1393934SQ0112953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1年6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6月25日
發(fā)明者謝榮裕, 林經祥 申請人: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