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源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電源連接器,尤指一種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電源連接器。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9所示,其為美國專利第5,055,055號所揭示的一種現(xiàn)有電源連接器700。該電源連接器700包括導電本體717、包覆在本體717外圍的絕緣殼體715、若干端子714、圓筒狀電性端子716及固持在導電本體717中的金屬銷718。開孔722貫穿本體717縱向延伸用以收容圓筒狀電性端子716及金屬銷718。
本體717是以印模壓鑄的方式制成,制造成本昂貴。組裝時,圓筒狀電性端子716首先安裝在開孔722中,然后,金屬銷718滑嵌入開孔內(nèi),使金屬銷718與圓筒狀電性端子716彈性接觸。圓筒狀電性端子716極易損壞,且其與金屬銷718表面接觸也不牢固。絕緣殼體715的制造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并且在連接器組裝時又多加一步驟。所以,相對來說,電源連接器700的制造過程復雜且成本昂貴。
請參閱圖10與圖11,其為美國專利第5,807,120號所揭示的一種用以給兩相鄰電路板提供電源連接的公電連接器800。絕緣殼體814在兩末端設有開口858、859,在開口之間設一空腔。一拱形導電本體817具有鎖固裝置826,其與絕緣校正體818將拱形導電本體817固持在絕緣殼體814內(nèi)。電性端子帶816安裝在拱形導電本體817內(nèi),接觸銷848滑入以與電性端子帶816接觸。鎖固部866將接觸銷848鎖固在絕緣殼體814內(nèi),斜角面868夾在開口858的唇緣之間。通過這種設計,接觸銷848可相對絕緣殼體814移動以連接稍微錯開的電路板。然而,在此項技術中,電性端子帶816極易損壞,而且連接器組裝相對來說也較復雜。
本實用新型是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作了改進,提供一種非常簡單的連接器設計,該連接器的零件極易組裝、制造價格低廉。此連接器具有一自由移動的金屬銷以在兩稍微錯開的電路板之間提供一種高性能連接。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價格低廉并可在兩印刷電路板之間提供高電流連接的電源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組裝的電源連接器。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電源連接器包括絕緣殼體、金屬銷、若干收容在絕緣殼體內(nèi)的端子板及用以接合絕緣殼體的絕緣底蓋。絕緣殼體具有一設有開孔的前壁、與前壁相對的后壁、橫向側(cè)壁及頂壁。在前壁、后壁、側(cè)壁及頂壁之間設有一空腔。每一側(cè)壁設有與空腔相交的若干狹槽。絕緣殼體的前壁、后壁的內(nèi)表面分別設有楔形物。每一端子板包括一方形本體板,從其底邊緣延伸有一對整合端子。端子板上沖有一中心孔及三個環(huán)繞中心孔的邊緣孔。金屬銷呈圓柱形,其具有圓形前端及錐形末端。絕緣底蓋是呈矩形,沿其橫向側(cè)壁設有若干個相間隔的狹槽。在絕緣底蓋的頂壁形成一半圓筒狀通槽,在其前壁、后壁的底邊上均設置有一矩形凹槽。
端子板的側(cè)邊固持在絕緣殼體內(nèi),其端子突出于絕緣殼體的底側(cè)。絕緣底蓋向上組入絕緣殼體內(nèi),通過楔形物與凹槽的安裝達到絕緣底蓋與絕緣殼體的可靠裝配。金屬銷的末端首先通過絕緣殼體前壁的開孔壓入,然后又通過每個端子板的中心孔壓入。中心孔與邊緣孔的設置可在金屬銷與端子板之間提供一種彈性接觸。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將若干個端子板安裝至絕緣本體側(cè)壁上設置的相應狹槽中,且端子板與端子的接觸方式達到端子不易損壞、簡化制程、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及便于連接器組裝的效果。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所示電源連接器的絕緣殼體的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電源連接器的金屬銷的側(cè)視圖。
圖4是圖1所示電源連接器的端子板的立體圖。
圖5是圖1所示電源連接器的底蓋的立體圖。
圖6是圖1所示電源連接器的組合圖。
圖7是圖6所示電源連接器沿A-A線的剖面圖,但畫出其中端子板在沒有彎曲變形時的狀態(tài)。
圖8是圖6所示電源連接器沿A-A線的剖面圖,其中端子板處于實際彎曲變形時的狀態(tài)。
圖9是現(xiàn)有電源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另一現(xiàn)有電源連接器的導電本體及端子帶的側(cè)視圖。
圖11是圖10所示現(xiàn)有電源連接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插頭型電源連接器包括絕緣殼體20、導電金屬銷30、絕緣底蓋40及若干端子板50。
如圖2所示,絕緣殼體20呈盒形,其具有前壁21、與前壁21相對的后壁22、一對側(cè)壁23及頂壁24。在前壁21、后壁22、側(cè)壁23及頂壁24之間設有空腔25,從而在底壁上形成一開口,即第一開口。前壁21設有與空腔25相交的開孔210,即第二開口。每一側(cè)壁23的內(nèi)表面均具有若干垂直狹槽230,其中每一垂直狹槽230與空腔25相交。在絕緣殼體上形成有一對楔形物211、221,其中一楔形物221位于后壁22的內(nèi)表面,另一楔形物211位于前壁21的內(nèi)表面。
請參閱圖3所示,金屬銷30呈圓柱形,其具有前部31及后部32。在前部31及后部32的分界處形成一環(huán)狀物33。環(huán)狀物33有一與后部32相鄰的傾斜后表面331及與前部31的圓柱面相垂直的前表面332。后部32的直徑比絕緣殼體20的開孔210的內(nèi)直徑略小,環(huán)狀物33的最大直徑比開孔210的內(nèi)直徑略大。前部31有一圓形前端310,后部32有一錐形末端321。
再請參閱圖4所示,每個端子板50包括一方形本體板51及從本體板51的底邊延伸出的兩端子52。在本體板51的相對側(cè)均設有側(cè)邊緣517。具有六個側(cè)面的中心孔510,即第一貫孔,貫穿本體板51的中心。中心孔510的三個凸側(cè)面5101與其三個凹側(cè)面5102交替設置。三個月牙形邊緣孔512,即第二貫孔,均勻設置在中心孔510的周圍,每一邊緣孔512設置在與對應一凹側(cè)面5102的鄰近位置處。因此,在每一凹側(cè)面5102與每一邊緣孔512之間形成有一彈性臂513。每一端子52有一軸環(huán)形針眼以利于端子板50接合在印刷電路板上設置的第一貫孔(未圖示)中。
請參閱圖5所示,絕緣底蓋40呈一矩形盒形,其具有一對相對橫向側(cè)壁41、前壁42、后壁43、底壁44及頂壁45。在每一橫向側(cè)壁41上設有若干狹槽410,其狹槽間距及位置分別對應于絕緣殼體20的狹槽230的槽間距及位置。在頂壁45上設有一半圓筒狀通槽46,該通槽46對應于金屬銷30后部32的圓柱面。在前壁42及后壁43的底邊上設置一矩形凹槽47。
請參閱圖6至圖8所示,組裝時,每一端子板50向上嵌入到絕緣殼體20的空腔25中,其中每一側(cè)邊緣517分別滑入到絕緣殼體20的對應側(cè)壁23的對應狹槽230中。底蓋40向上組入空腔25內(nèi),其中端子板50的每一端子52安裝在底蓋40的對應狹槽410內(nèi)。底蓋40向上組入空腔25直到絕緣殼體的楔形物211、221鎖固在底蓋40的凹槽47中。金屬銷30后部32的末端321首先通過絕緣殼體前壁21的開孔210組入,然后通過空腔25,再通過每一端子板50的中心孔510組入直到環(huán)狀物33通過絕緣殼體20前壁21的開孔210擠入以使其鎖固在前壁21的內(nèi)表面。環(huán)狀物33的后表面331的傾斜以利于環(huán)狀物33通過開孔210安裝,環(huán)狀物33的垂直前表面332將金屬銷30鎖固在絕緣殼體20內(nèi)。金屬銷30的末端321的錐形以利于其穿過每一中心孔510,當金屬銷向后滑入,每一端子板50的三個彈性臂513將向外彈性彎曲變形,向內(nèi)則彈性抵接在金屬銷30的表面上。
請注意圖7是展示了處于未彎曲變形狀態(tài)下的彈性臂513以便對比出金屬銷30插入中心孔510后的彈性臂513需要彎曲變形的程度。圖8是展示了彈性臂513彎曲變形的實際視圖。端子板50的合金材料與彈性臂513的規(guī)格以致于彈性臂513在充分彎曲變形之后仍能保持其彈性,并且對金屬銷30施加一向內(nèi)的壓力以確保兩者可靠抵接。
通過上述端子板50的設計方式,金屬銷30可定位在端子板50的中心孔510內(nèi)。本實用新型的特點之一是金屬銷可依據(jù)需要在端子板50的中心孔510內(nèi)橫向移動。所以,如果金屬銷30用在電源連接兩相鄰的且稍微錯開的印刷電路板(未圖示),則金屬銷30可以作適當移動從而使金屬銷30可與其稍微錯開的對接電源插座連接器(未圖示)相配合。
絕緣殼體20與底蓋40的設計非常簡單,并且采用塑膠一體成型的技術使其便于制造、成本低廉。端子板的結構也很簡單,且便于制造、成本低廉,其相比現(xiàn)有技術的端子更為牢固。電源連接器1的組裝過程也直接、簡便。因此此電源連接器與現(xiàn)有技術連接器相比,其生產(chǎn)更為容易且成本低廉。
權利要求1.一種電源連接器,其用來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以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包括絕緣殼體、導電金屬銷及若干收容在絕緣殼體內(nèi)的導電端子板,其中絕緣殼體內(nèi)設有空腔,絕緣殼體包括設在底壁的第一開口、至少一個貫穿絕緣殼體的一側(cè)壁且與空腔相通的第二開口及至少一對設置在絕緣殼體的內(nèi)表面且與空腔及第一開口相交的狹槽;導電金屬銷是通過第二開口延伸入空腔與對接連接器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導電端子板均包括本體板和至少一個端子,本體板是由彈性金屬材料制作并具有若干外邊緣,此本體板通過第一開口進入所述空腔,其至少有一對外邊緣與絕緣殼體的狹槽相配合,本體板設有第一貫孔用以收容和電性連接金屬銷,第一貫孔貫穿本體板并處于由本體板外圍所界定的面積內(nèi),本體板還進一步設有若干個與第一貫孔不同且不相交的第二貫孔,此第二貫孔也設在由外圍所界定的面積內(nèi)且鄰近第一貫孔四周分布,第一貫孔與第二貫孔之間的彈性金屬材料形成彈性臂,端子自本體板一體延伸形成,當本體板組入絕緣殼體時,這些端子通過第一開口延伸出用以電性連接印刷電路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電源連接器還進一步包括接合在絕緣本體上以包覆第一開孔的絕緣底蓋,底蓋設有至少一個狹槽用以收容通過底蓋的至少一個端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貫孔具有至少一個對稱軸,第二貫孔均勻排布在第一貫孔的周圍。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貫孔具有六個側(cè)面,其被三個均勻分布的第二貫孔所環(huán)繞,在第一貫孔的周圍均勻形成三個彈性臂。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貫孔的三個側(cè)面呈凸形,三個側(cè)面呈凹形,且凸側(cè)面與凹側(cè)面交錯分布。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貫孔呈月牙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設有針眼孔以利于端子板固持在印刷電路板的通孔內(nèi)。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板具有兩個端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對狹槽分別設在空腔相對兩側(cè)絕緣殼體的內(nèi)表面用以收容端子板,在本體板的相對邊緣處端子板與相應一對狹槽接觸。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源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絕緣殼體的側(cè)壁的內(nèi)表面分別設有楔形物,在絕緣底蓋的側(cè)壁相應位置上設置有與楔形物相配合的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源連接器,其用于兩印刷電路板之間提供一種高電流連接,包括絕緣殼體(20)、金屬銷(30)、若干端子板(50)及絕緣底蓋(40)。絕緣殼體具有兩側(cè)壁(23),每一側(cè)壁設有若干狹槽(230)。每一端子板具有一方形本體板(51)及從本體板的底邊延伸出的一對端子(52)。在本體板上設有具六個側(cè)面的中心孔(510)及三個邊緣孔(512)。端子板組入絕緣殼體的狹槽內(nèi),底蓋組入絕緣殼體的底部。中心孔及三個邊緣孔的排列模式允許中心孔的側(cè)面向外彈性彎曲,而可供金屬銷順利穿過,并提供足夠的固持力而使金屬銷定位在電源連接器中。通過這種設計,可增強端子性能,達到簡化制程、降低成本及便于組裝的效果。
文檔編號H01R13/115GK2520579SQ01276630
公開日2002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競億·黃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