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晶顯示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發(fā)明所屬領(lǐng)域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它具有一個允許光線通過以在屏幕上形成圖象的區(qū)域;并還有一個反射光的區(qū)域以在屏幕上形成圖象區(qū)域。
相關(guān)現(xiàn)有技術(shù)的描述液晶顯示裝置具有薄且耗電量少的優(yōu)點。由于這些優(yōu)點,液晶顯示裝置被廣泛應用,例如,用于各種不同顯示器的監(jiān)控屏。
不象陰極射線管(CRT)和電發(fā)光(EL)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不具有發(fā)光的功能。因此,液晶顯示裝置必需獨立于監(jiān)控屏帶有光源。根據(jù)光源的類型,液晶顯示裝置分為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和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在其后部的光源,并且通過切換光源發(fā)出的光(被稱為“背光”)的發(fā)射和中斷來顯示圖象。
在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發(fā)射背光所消耗的電能占總耗電能的50%或更多。即,在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中,用來發(fā)射背光的光源消耗了許多電能。
為了消除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的上述缺點,人們提出了一種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
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包括光反射板,它環(huán)境光被反射。通過調(diào)整由光反射板所反射的光的發(fā)射和中斷來顯示圖象。不象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是,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不需要包括光源,因此,與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相比,可以減少耗電量。
例如,手提通訊裝置,如蜂窩電話,經(jīng)常在室外使用,因此,可以用環(huán)境光作為反射光。因此,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適合用于手提通訊裝置的監(jiān)控屏。
但是,用環(huán)境光作為反射光的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有一個問題,即如果環(huán)境光不夠明亮,用戶將不能看清楚屏幕。
另一方面,與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相反,光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有一個問題,即如果環(huán)境光非常亮,與環(huán)境光相比,屏幕上顯示的圖象將顯得發(fā)暗。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人們提出了一種光反射和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在單個的液晶顯示板內(nèi),既通過部分發(fā)射光又通過部分反射光來顯示圖象。
如日本專利No.2955277(B2)(日本未審查專利公報No.11-101992(A)中提出的光反射和發(fā)射型液晶顯示裝置,如
圖1所示。
圖示的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有源矩陣基底100;與有源矩陣基底100相對的對置基底110;以及介于有源矩陣基底100和對置基底110之間的液晶層120。
有源矩陣基底100包括第一透明基底101;形成于第一透明基底101之上、液晶層120的對面的阻滯擋板102;以及位于阻滯擋板102上的偏光器103。
背光源104位于偏光器103的下方。
對置基底110包括第二透明基底111,形成在第二透明基底111之上的阻滯擋板112;以及在阻滯擋板112之上形成的偏光器113。
第一透明基底101具有第一區(qū)域A,其中由背光源104發(fā)出的光穿過有源矩陣基底100、液晶層120和對置基底110、以及第二區(qū)域B,入射的光在該區(qū)域被反射。
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第一透明基底101上有導電透明膜105。
具有凹凸部分的電絕緣膜106,以及覆蓋著電絕緣膜106的光反射板107形成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第一透明基底101上。
由背光源104發(fā)出的光130通過導電透明膜105在液晶顯示板上形成某個圖象。從外部進入液晶顯示裝置的光140在光反射板107處被反射以在液晶顯示板上形成某個圖象。
阻滯擋板102和112為這種發(fā)射光和反射光提供四分之一的波長(λ/4)的延遲。當發(fā)射光和反射光通過偏光器103和113時,由圓偏振光轉(zhuǎn)變成線性偏振光,或由線性偏振光轉(zhuǎn)變成圓偏振光。
如圖1所示,電絕緣膜106不是在導電透明膜105的下方形成的。因此,通過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設計單元間隙,有可能使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做往復運動的、通過液晶層120的光在液晶層120中的波長(opticallength)與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通過液晶層120的光在液晶層120中的波長相等,即,液晶層120的厚度Df應當大于B區(qū)域內(nèi)的單元間隙Dr。因此,就有可能控制第一區(qū)域A和第二區(qū)域B內(nèi)通過液晶層120的光的光學特性,使得它們的光學特性以相同的方式變化。
但是,如圖1所示的傳統(tǒng)的液晶顯示裝置有一個問題,即因為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單元間隙Df比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單元間隙Dr更大,如果通過反射光顯示圖象的特性被優(yōu)化,亮度將會降低。這是因為液晶的扭轉(zhuǎn)角約等于72度,如果上述特性被優(yōu)化,當Df<Dr時,在大約72度的扭轉(zhuǎn)角下,發(fā)射光的強度被降低。
日本未審查專利公報No.2000-258769(A)號提出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偏光器,第二偏光器;介于第一偏光器和第二偏光器之間的液晶裝置;位于第二偏光器和液晶裝置之間的阻滯擋板;以及位于第二偏光器之上、與阻滯擋板相對的光源。該液晶裝置是一種發(fā)射和反射型裝置,并且包括位于第一偏光器之上的第一透光基底;位于阻滯擋板上的第二基底,該第二基底具有光反射區(qū)域和光發(fā)射區(qū)域;以及介于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間的液晶層,其呈水平排列并具有正介電各向異性。阻滯擋板補償視角,并具有帶有主折射系數(shù)的折射率橢球(index ellipsoid),其相對于第二基底的法線是傾斜的。
但是,該發(fā)明公報提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仍沒有解決上述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制造這種光發(fā)射和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的方法。
在本發(fā)明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a)第一基底;(b)與第一基底隔開,并與第一基底相對的第二基底;以及(c)介于第一和第二基底之間的一層液晶層。第一基底包括(a1)第一透明基底,其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反射光的第二區(qū)域;(a2)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其位于第一透明基底上并與液晶層相對,其中第K個第一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一阻滯擋板更靠近第一透明基底,并且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以及(a3)位于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上的第一偏光器。第二基底包括(b1)第二透明基底;(b2)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其位于第二透明基底上并與液晶層相對,其中第K個第二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二阻滯擋板更靠近第二透明基底,并且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以及(b3)位于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上的第二偏光器。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的阻滯擋板具有一條光軸,其與參考方向成第一角度,而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的阻滯擋板,與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的阻滯擋板相對應,具有一條光軸,其與參考方向成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相差大約90度。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中,還提供了一種制造這種液晶顯示裝置的方法,這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a)第一透明基底,其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反射光的第二區(qū)域;(b)與第一基底隔開且與第一基底相對的第二基底;以及(c)介于第一透明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間的一層液晶層,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形成電絕緣膜,其在第二區(qū)域的某個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分,而在第一區(qū)域內(nèi)具有平整的表面;(b)在第一區(qū)域的電絕緣膜上形成透明電極;(c)在整個第一透明基底上形成上層覆蓋膜和下層覆蓋膜,上層覆蓋膜由鋁或銀構(gòu)成;以及(d)在上層覆蓋膜和下層覆蓋膜上制作圖案,透明電極通過下層覆蓋膜與上層覆蓋膜電連接。
上述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將在下文中進行描述。
根據(jù)上述的液晶顯示裝置,有可能采用扭轉(zhuǎn)向列的液晶,其間隙余量(gap margin)的范圍很寬,并且當通過反射光來顯示圖象時,能夠獲得高亮度的顯示;而當通過發(fā)射光來顯示圖象時,能夠獲得高對比度的生動圖象。
原因如下。
當設計一種液晶裝置用作光反射板時,考慮到通過反射光顯示圖象的顯示特性,可以選擇除90度以外的任何角度。但是,即使電壓被施加給液晶分子,上、下基底附近的液晶分子并不會以不同于90度的扭轉(zhuǎn)角上升,導致由于殘余雙折射的存在而無法獲得高對比度。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液晶顯示裝置增加了第一阻滯擋板的雙折射,從而使第一阻滯擋板與殘余雙折射橢球平行,并消除了殘余延遲。而且,第一和第二阻滯擋板的結(jié)合將在較寬的范圍內(nèi)補償延遲,從而提供高的對比度。
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圖3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俯視圖。
圖4A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阻滯擋板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的第一示例。
圖4B為圖4A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發(fā)射率或反射率與施加給液晶的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示。
圖5A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阻滯擋板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的第二示例。
圖5B為圖5A中所示出的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發(fā)射率或反射率與施加給液晶的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示。
圖6A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阻滯擋板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的第三示例。
圖6B為圖6A中所示出的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發(fā)射率或反射率與施加給液晶的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示。
圖7A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阻滯擋板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的第四示例。
圖7B為圖7A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發(fā)射率或反射率與施加給液晶的電壓之間的關(guān)系的圖示。
圖8A和圖8B為模擬單元間隙和發(fā)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果。
圖9A到圖9G為圖2中所示出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展示了制造這種液晶顯示裝置的各個步驟。
圖10為一種采用了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裝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圖。
圖11為一種采用了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裝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圖。
優(yōu)選實施例的說明圖2為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截面圖。
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包括有源矩陣基底10;與有源矩陣基底20相對的對置基底40;介于有源矩陣基底20和對置基底40之間的液晶層50;以及位于有源矩陣基底20下方的背光源30。
有源矩陣基底20包括第一透明基底21;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的柵絕緣膜22,在柵絕緣膜22上形成第一電絕緣膜23;在柵絕緣膜22上形成的第二電絕緣膜24,用來覆蓋第一電絕緣膜23;在第二電絕緣膜24上形成的光反射電極25;在第二電絕緣膜24上形成的透明電極26,透明電極26部分地與光反射電極25重疊;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薄膜晶體管31;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與液晶層50相對形成的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在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上形成的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以及在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上形成的第一偏光器29。
背光源30緊靠著第一偏光器29的下方。
對置基底40包括第二透明基底41;在第二透明基底41上形成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在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上形成的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以及在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上形成的第二偏光器44。
對置基底40還包括透明電極(未畫出)和在第二透明基底41上形成的、與液晶層50相接觸的定向膜(未畫出)。
有源矩陣基底20還包括在光反射電極25和透明電極26上形成的、與液晶層50相接觸的定向膜(未畫出)。
有源矩陣基底20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A和反射入射光的第二區(qū)域B。光反射電極25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形成,而透明電極26則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形成。
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第一電絕緣膜23在一些部位以突起斑點的形式形成;而覆蓋著第一電絕緣膜的第二電絕緣膜24則具有凹凸的部分。在第一區(qū)域A,第一電絕緣膜23是平整的。因此,在第二區(qū)域B,在第二電絕緣膜24上形成的光反射電極25也具有凹凸的部分,并且,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在第二電絕緣膜24上形成的透明電極26也是平整的。
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結(jié)構(gòu)并不僅僅局限于圖2所示出的結(jié)構(gòu)。例如,第一電絕緣膜23可以在一些部位以突起的斑點形式形成,而覆蓋著第一電絕緣膜23的第二電絕緣膜24也可以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形成具有凹凸的部分,與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相似。
第一電絕緣膜23可以是平整的,而第二電絕緣膜24也可以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是平整的,此時,反射光由對置基底40被散射。
從背光源30發(fā)出的光穿過第一區(qū)域A,從而在液晶板上顯示某個圖象。從外界進入液晶形式裝置10的入射光160被光反射電極25反射,從而在液晶板上顯示某個圖象。
薄膜晶體管31包括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的柵極32;在柵極32上的柵絕緣膜22上形成的非晶硅(a-a-Si)層33a;部分在a-Si層33a上形成的n+非晶硅(a-Si)層33b;在覆蓋著n+a-Si層33b和a-Si層33a的柵絕緣膜22上形成的漏極34;以及在覆蓋著n+a-Si層33b和a-Si層33a的在柵絕緣膜22上形成的源極35。
光反射電極25與源極35在觸點36電接觸。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具有140納米(nm)的延遲,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具有250納米的延遲。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可以具有從135納米到160納米之間的延遲,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可以具有從25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的延遲。
圖3為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形式裝置10的俯視圖。圖2為圖3中沿II-II線的截面圖。
如圖3所示,有源矩陣基底20包括互相垂直延伸的柵極線1和漏極線2。作為開關(guān)裝置的薄膜晶體管31位于每個由柵極線1和漏極線2確定的像素內(nèi)。
光反射電極25反射進入每個像素的光。電壓通過光反射電極25被施加給介于有源矩陣基底20和對置基底40之間的液晶層50。
毗鄰光反射電極25形成的透明電極26允許由背光源30發(fā)出的光通過。
柵極32與柵極線1電連接,漏極34與漏極線2電連接,并且源極35與光反射電極25電連接。
假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具有與參考方向成第一角度的光軸,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具有與參考方向成第二角度的光軸,第一和第二角度彼此相差大約90度。相似地,假設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具有與參考方向成第三角度的光軸,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具有與參考方向成第四角度的光軸,第三和第四角度彼此相差大約90度。
在下文中,阻滯擋板的光軸相對于參考方向設置的角度被稱為安裝角。
具體地,假設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使得第K個第一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一阻滯擋板更靠近第一透明基底21,其中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但等于或小于(N-1),并且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在第二透明基底41上形成,使得第K個第二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二阻滯擋板更靠近第二透明基底41,第K個第一阻滯擋板與第K個第二阻滯擋板相對應,并且第一和第二阻滯擋板的光軸相對于參考方向的角度彼此相差大約90度。
在下文所述的實例中,參考方向被定義為垂直于存在于液晶層50的厚度方向上中部的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向。而液晶層50內(nèi)的液晶分子從對置基底40開始向著有源矩陣基底20被扭轉(zhuǎn)的方向被定義為正扭轉(zhuǎn)方向。
在第一個實例中,在第二區(qū)域B中,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二偏光器44被設計成具有與日本專利申請No.2001-022485一致的延遲和安裝角度,該專利申請?zhí)岢隽艘环N光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當顯示黑色時,該裝置能夠避免使顯示的圖象改變顏色,并且還能為顯示圖象提供高的對比度。
應該注意的是,對日本專利申請No.2001-022485的參考并不意味著申請人承認該專利是法定的現(xiàn)有技術(shù)。對日本專利申請No.2001-022485的參考只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
然后,有準備好的阻滯擋板,它們的延遲與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二偏光器44,以及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一偏光器29的延遲分別相同,所有這些阻滯擋板都受第一區(qū)域A的影響。相應的阻滯擋板和偏光器之間的安裝角度被設計成彼此相差大約90度。
圖4A示出了第一示例,說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圖4B說明了第一示例中施加給液晶的電壓與光發(fā)射率(或光反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
如圖4A所示,在第一示例中,第一偏光器29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了0度的吸收軸,而第二偏光器44則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了90度的吸收軸。
有源矩陣基底20具有126度的摩擦角,而對置基底40具有54度的摩擦角。
在第一實例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包括延遲大約為1/4波長(λ/4)的阻滯擋板,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則包括延遲大約為1/2波長(λ/2)的阻滯擋板。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的安裝角度為105度。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為15度。這樣,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
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安裝角度為165度。與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相對應的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為76度。這樣,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精確地,為89度)。
曾經(jīng)制造出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它們的安裝角度都具有上述的關(guān)系,并且在由穿過第一區(qū)域A的發(fā)射光顯示圖象時,測量出對比度。
測得的對比度為105。
與傳統(tǒng)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等于或小于100的對比度相比,測得的對比度有提高。
圖5A示出了第二個實例,說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圖5B說明了第二個實例中,施加給液晶的電壓與光發(fā)射率(或光反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二個實例中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二偏光器44被設計成具有與上述第一實例中相同的延遲和安裝角度。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被設計成具有在它的中心與第一實例中的延遲相差3納米的延遲,以便通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來補償殘余延遲。但是,可以認為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大體上具有與第一實例相同的延遲。相反,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安裝角度的設計與第一實例中的不同,并且第一個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43的安裝角度之間相差的角度確定為大于90度。
如圖5A所示,在第二個實例中,第一偏光器29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了1度的吸收軸,而第二偏光器44則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了90度的吸收軸。
有源矩陣基底20的摩擦角為126度,而對置基底40的摩擦角為54度。
與第一個實例相似,在第二個實例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包括延遲大約為1/4波長(λ/4)的阻滯擋板,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則包括延遲大約為1/2波長(λ/2)的阻滯擋板。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的安裝角度為-2.8度。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為15度。其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在上述的第一個實例中彼此相差90度,而在第二個實例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之差并不等于90度,不象第一個實例,因為殘余延遲由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來補償。
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安裝角度為110度,而與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相對應的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為76度。因此,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之差不等于90度。
曾經(jīng)制造過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它們的安裝角度都具有上述的關(guān)系,并且在由穿過第一區(qū)域A的發(fā)射光顯示圖象時,測量出對比度。
測得的對比度為500。
與傳統(tǒng)的液晶形式顯示裝置的等于或小于100的對比度相比,測得的對比度有提高。
圖6A示出了第三個實例,說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圖6B說明了第三個實例中,施加給液晶的電壓與光發(fā)射率(或光反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
在第三個實例中的第一步驟,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以及第二偏光器44被設計成具有這樣的延遲和安裝角度,使得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由視角的變化引起的液晶層50中延遲的變化,與由于視角變化而引起的延遲膜中的延遲的變化互相抵消。將在下文進行說明的第三個實例中,液晶顯示裝置只包括第二區(qū)域B,而不包括第一區(qū)域A。
如圖6A所示,對置基底40的摩擦角為54度,液晶層50的分量(product)Δnd以及液晶層50的單元間隙被設定為約等于0.27微米。液晶層50的扭轉(zhuǎn)角所允許的范圍約為±4度,而分量Δnd所允許的范圍約為±0.4微米。相應地,液晶層50的扭轉(zhuǎn)角可以確定在66度到74度之間,而液晶層50的分量Δnd可以確定在0.21到0.31微米之間。
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以及第二偏光器44在第二透明基底41上、與液晶層50相對地依次安裝。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延遲被設計成相對于波長為550納米的單頻光在145納米到180納米之間的范圍,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延遲則被設計成相對于波長為550納米的單頻光在250納米到300納米之間的范圍。
如圖6A所示,液晶層50中的液晶的排列方向取決于對置基底40與有源矩陣基底20的定向膜的排列方向。具體地,液晶層50中的液晶的排列方式是這樣的液晶從對置基底40的界面向著有源矩陣基底20的界面持續(xù)扭轉(zhuǎn)。
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二個偏光器44被設計成具有這樣的偏振吸收軸它們具有各自的安裝角度,α、β和γ,假設與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被選作參考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是位于液晶層50中沿厚度方向中部的液晶層50中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向,這個第一方向被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在對置基底40附近的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向,另一個是在有源矩陣基底20附近的液晶分子排列的方向,并且液晶從對置基底40向著有源矩陣基底20扭轉(zhuǎn)的方向為正方向。
在第三個實例中,安裝角度設計成α介于-15度到15度之間,而安裝角度β則介于45度到75度之間,以及安裝角度γ則介于60度到90度之間,以避免由于視角的變化使圖象改變顏色。
當沒有電壓施加給液晶時,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依據(jù)第三實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作用是一種顯示明亮條件的普通的白噪聲裝置(whitedevice)。進入液晶顯示裝置的光在穿過第二偏光器44、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時,被轉(zhuǎn)變成一種圓偏振光或近乎圓偏振光,然后進入液晶層50。通過用對置電極40的公共透明電極(未畫出)把電場施加給液晶層50,這可以改變液晶層50中液晶的定向,使得入射光被光反射電極25以不同的方式反射,導致到達用戶的光的強度不同,從而,在液晶板上顯示所需的圖象。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可以由聚碳酸酯族的高聚物、聚砜族高聚物、降冰片烯族高聚物或聚乙烯醇族高聚物組成。
如上所述,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第二區(qū)域B使得它有可能均勻地顯示全彩圖象,即使在明亮的顯示條件下改變視角,這些圖象仍然明亮,具有高對比度,并且不會發(fā)黃。
在第三個實例中的第二步驟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的延遲被設計成在125納米到155納米之間的范圍,以便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補償殘余延遲。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延遲被設計成與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延遲相同。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以及第一偏光器29的安裝角度被設計成分別與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以及第二偏光器44相差90度。
如圖6A所示,在第三個實施例中,第一偏光器29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163度的吸收軸,而第二偏光器44則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73度的吸收軸。
有源矩陣基底20的摩擦角為126度,而對置基底40的摩擦角為54度。
與上述的第一和第二實例相似,在第一實例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包括延遲約為1/4波長(λ/4)的阻滯擋板,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包括延遲約為1/2波長(λ/2)的阻滯擋板。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的安裝角度為90度。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的安裝角度為0度。這樣,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
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安裝角度為149度。與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相對應的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為59度。這樣,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
曾經(jīng)制造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它們的安裝角度都具有上述的關(guān)系,并且在由穿過第一區(qū)域A的發(fā)射光顯示圖象時,測量出對比度。
測得的對比度為800。
與傳統(tǒng)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等于或小于100的對比度相比,測得的對比度有明顯的提高。
在第二個實例中,由有源矩陣基底20的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來補償殘余延遲,但在第三個實例中,殘余延遲由對置基底40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來補償。這樣,殘余延遲可以通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或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中的一個來補償。此外,殘余延遲還可由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共同補償。
圖7A示出了第四個實例,說明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以及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之間的關(guān)系。
圖7B說明了第四個實例中,施加給液晶的電壓與光發(fā)射率(或光反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一偏光器29被設計成具有與第三個實例相同的延遲和安裝角度。
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延遲被設計成在它的中心與第三個實例中的延遲相差6納米,以便通過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來補償殘余延遲。但是,可以認為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大體上具有與第三個實例相同的延遲。相反,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被設計成具有與第三個實例不同的安裝角度,并且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之差被確定為大于90度。
如圖7A所示,在第四個實例中,第一偏光器29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163度的吸收軸;而第二偏光器44則具有相對于參考方向傾斜73度的吸收軸。
有源矩陣基底20的摩擦角為126度;而對置基底40的摩擦角為54度。
與第一到第三實例相似,在第四個實例中,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包括延遲約為1/4波長(λ/4)的阻滯擋板,而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包括延遲約為1/2波長(λ/2)的阻滯擋板。
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的安裝角度為105度。與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相對應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的安裝角度為0度。這樣,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和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
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的安裝角度為149度。與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相對應的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的安裝角度為59度。這樣,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之間的安裝角度彼此相差90度。
曾經(jīng)制造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它們的安裝角度都具有上述的關(guān)系,并且在由穿過第一區(qū)域A的發(fā)射光顯示圖象時,測量出對比度。
測得的對比度為330。
與傳統(tǒng)的液晶顯示裝置的等于或小于100的對比度相比,測得的對比度有了提高。
在第二個實例中,由有源矩陣基底20的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來補償殘余延遲,但在第四個實例中,與第三個實例相似,殘余延遲由對置基底40的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來補償。
正如在第一到第四個實例中說明的一樣,通過按照第一到第四個實例中任何一個所述的安裝角度的關(guān)系(即,相對應的阻滯擋板之間的各安裝角度關(guān)系相差90度),來設計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和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當由穿過第一區(qū)域A的發(fā)射光顯示圖象時,與傳統(tǒng)的液晶顯示裝置相比,有可能顯著提高所獲得的對比度。
盡管在第一到第四個實例中,有源矩陣基底20和對置基底40都有兩個阻滯擋板,阻滯擋板的數(shù)目并不僅限于兩(2)個。有源矩陣基底20和對置基底40可以有一個或三個或更多的阻滯擋板。
在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中,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單元間隙,即液晶層50的厚度Dr被設計成比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單元間隙,即液晶層50的厚度Df更厚。
由于光反射電極25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具有凹凸的部分,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單元間隙Dr被定義為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光程的平均值。
通過設計,單元間隙Dr比單元間隙Df要長,這就有可能提高液晶顯示裝10中顯示圖象的白色色溫。在光發(fā)射和反射型液晶顯示裝置10中,選擇單元間隙Dr使得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亮度最亮。因此,通過設計使第一區(qū)域A的單元間隙Df與單元間隙Dr相等,第一區(qū)域A的亮度也能達到最大。
圖8A展示了模擬單元間隙與光發(fā)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果。從圖8A可以了解,當單元間隙等于3.2微米時,亮度最大。但是,由于V-T(外加電壓對光發(fā)射率)的跳變特征,優(yōu)選地,單元間隙設計成等于3微米。因此,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單元間隙被設計成等于3微米。
圖8B展示了模擬單元間隙和紅、綠、藍的光發(fā)射率之間的關(guān)系的結(jié)果。從圖8B可以了解,如果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單元間隙Df被設計成小于3微米,則藍色的亮度得到了增強。即,通過設計使單元間隙Df小于亮度達到最大時的單元間隙,有可能提高白色的色溫。
由于光反射電極25在第二區(qū)域B有凹凸的部分,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單元間隙Dr被確定為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光程的平均值。當球形微珠被引入液晶層50以確保單元間隙時,這些微珠的直徑小于光反射電極25突起和內(nèi)凹部分的高度,并因此不可能通過這些微珠來控制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單元間隙。相反,由于透明電極26的表面平整,通過這些微珠有可能控制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單元間隙。
可以把單元間隙Dr設計成與單元間隙Df相等或幾乎相等。如前所述,單元間隙Dr通常是這樣確定的,以使第二區(qū)域B內(nèi)的亮度最大。因此,通過設計使第一區(qū)域A的單元間隙Df與單元間隙Dr相等,就有可能使第一區(qū)域A的亮度最大,此時,單元間隙Df已經(jīng)被控制,因為透明電極26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的某個表面是平整的。
圖9A到圖9G為液晶顯示裝置10中的有源矩陣基底20的截面圖。下文中將結(jié)合圖9A到圖9G對制造液晶顯示裝置10中的有源矩陣基底20的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如圖9A所示,通過濺射,在由玻璃制成的第一透明基底21上形成鉻(Cr)膜。
然后,通過光刻法和干蝕刻法在鉻膜上制成圖案,從而形成柵極線1(參看圖3)和柵極32。
可以用具有低電阻的金屬構(gòu)成的、并能夠用光蝕刻法和干蝕刻法制成圖案的膜層,如鉬膜,鈦膜,鋁膜,或是鋁合金膜取代鉻膜??商娲氖?,可以用形成多層的膜層,如包括一層鋁膜和一種屏蔽金屬,如在鋁膜上形成的鈦膜取代鉻膜。
接著,用化學汽相沉積法(CVD)在整個第一透明基底21和柵極32上形成一層氮化硅膜。
隨后,用CVD法在柵絕緣膜22上形成未摻雜的非晶硅膜和n+摻雜的非晶硅膜,接著,被制成a-Si層33a和n+a-Si層33b。a-Si層33a作為薄膜晶體管31內(nèi)的有源層,而n+a-Si層33b確保a-Si層33a與漏極34和源極35兩者之間的電阻接觸。
通過濺射在整個的a-Si層33a和n+a-Si層33b上形成一層鉻膜,然后被制成引流電極漏極34和源極35的圖案。
接著,用刻蝕氣體對n+a-Si層33b進行干蝕刻,從而只把夾在漏極34和源極35之間的n+a-Si層33b部分地去除。這是因為要防止電流經(jīng)由n+a-Si層33b直接流過漏極34和源極35。
然后,用CVD法在第一透明膜21上形成氮化硅膜,接著,被制成鈍化膜圖案(未畫出)。這層鈍化膜防止雜質(zhì)(如離子)通過漫射進入a-Si層33,從而避免薄膜晶體管31出現(xiàn)故障。
通過進行上述步驟,在第一透明基底21上就形成了薄膜晶體管31。
接著,如圖9B所示,在第二區(qū)域B內(nèi)形成第一電絕緣膜23a,并在第一區(qū)域A內(nèi)形成高于第一電絕緣膜23a的第一電絕緣膜23b,以便形成具有凹凸部分的光反射電極。
隨后,如圖9C所示,使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的各邊角變圓,以平整掉它們的尖銳部分。
接著,如圖9D所示,形成覆蓋著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的第二電絕緣膜24,并形成貫穿第二電絕緣膜24的接觸孔36,以便把光反射電極25和源極35彼此電連接。
于是,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以及第二電絕緣膜24完全覆蓋了顯示區(qū)域,并且在位于該顯示區(qū)域最外側(cè)的邊緣的像素之外的區(qū)域內(nèi)(圖9D的左側(cè)區(qū)域)形成第二電絕緣膜24,它延伸超出了第一電絕緣膜23a,以防止第一電絕緣膜23a和第二電絕緣膜24形成陡峭的臺階。
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可以由光敏樹脂或非光敏樹脂制成。
當?shù)谝浑娊^緣膜23a和23b使由非光敏樹脂制成時,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經(jīng)過以下步驟制成形成非光敏樹脂膜,形成用來給非光敏樹脂制作圖案的保護層,將該保護層曝光,將該保護層顯影,用這個保護層作為掩模對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進行蝕刻,然后去除該保護層。
當?shù)谝浑娊^緣膜23a和23b是由光敏樹脂制成時,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經(jīng)過以下步驟制成形成光敏樹脂膜,將光敏樹脂膜曝光,將光敏樹脂膜顯影。通過用光敏樹脂膜來制成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有可能省略形成保護層和去除保護層的步驟。
在圖9C中,制成圖案的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在80~300攝氏度的溫度范圍內(nèi)退火,從而使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的表面熔化,以使它們的邊角變圓。取代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退火的方式可以通過,可以使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經(jīng)歷一些其它的加工工藝,如使它們邊角變圓的化學工藝。如果第二電絕緣膜24確保具有足夠圓滑的表面,就沒必要對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進行特別的處理以使它們的邊角變圓。
在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以及第二電絕緣膜24由聚酰亞胺膜構(gòu)成。但是,不必總用同樣的有機樹脂來構(gòu)成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電絕緣膜23a和23b和第二電絕緣膜24。它們可以由彼此各不相同的樹脂構(gòu)成。
另外,它們還可以由不是聚酰亞胺的樹脂構(gòu)成。例如,它們可以由多種樹脂組合而成,如丙烯酸樹脂和聚酰亞胺樹脂的組合,或由氧化硅膜和聚酰亞胺樹脂組合而成。
接著,如圖9E所示,在圖9D所示的產(chǎn)物的整個表面上形成一層由透明材料——如銦錫氧化物(ITO)構(gòu)成的透明膜26a。然后,形成覆蓋透明膜26a的保護膜(未畫出),接著,這層保護膜被制成圖案,使得只有將形成透明電極26的區(qū)域被覆蓋。
隨后,用已形成圖案的保護膜層作為掩模,對透明膜26a進行蝕刻。然后,將已形成圖案的保護膜層去除。這樣,就形成了透明電極26,如圖9F所示。
接著,在圖9F所示的產(chǎn)物的整個表面上依次形成鉬膜25Ah和鋁膜25b。隨后,形成覆蓋著鋁膜25a的保護膜(未畫出),接著,該保護膜被制成這樣的圖案,使得該圖案只將要形成光反射電極25的區(qū)域覆蓋。
然后,用形成圖案后的保護膜作為掩模對鉬膜25a和鋁膜25b進行蝕刻。接著,去除形成圖案的保護膜。這樣,就形成了由下覆蓋層鉬膜25a和上覆蓋層鋁膜25b構(gòu)成的光反射電極25,如圖9G所示。
如圖9G所示,通過在其一端形成與透明電極26部分交疊的鉬膜25a,以及在鉬膜25a上形成鋁膜25b,鋁膜25b與透明電極26電連接。形成鉬膜25a(借此鋁膜25b與透明電極26電連接)的原因就是要防止電池效應。
為了確保防止電池效應,如圖9G所示,鋁膜25b比鉬膜25a短一個長度A。具體地,鋁膜25b位于透明電極26上方的一端比鉬膜25a的一端以長度為A的距離更靠近薄膜晶體管31。優(yōu)選地,長度A等于或大于1微米。
優(yōu)選地,下覆蓋層鉬膜25a的厚度范圍介于100至3000埃(包括100和3000埃),而鋁膜25b的厚度范圍則介于500至5000埃(包括500和5000埃)。如果鋁膜25b的厚度小于500埃,鋁膜將是半透光膜,即,這樣的鋁膜不能作為光反射膜。另一方面,如果鋁膜25b的厚度大于5000埃,鋁膜的表面將會發(fā)白,導致鋁膜的反射率降低,因此這樣的鋁膜不能作為反光膜。鉬膜25a的厚度優(yōu)選等于或大于100埃,以確保(防止)電池效應。
可以用鉻膜、鈦膜、或鉭膜作為下覆蓋層以取代鉬膜25a。當?shù)诙娊^緣膜24由有機樹脂構(gòu)成時,通過由鉻、鈦或鉭作構(gòu)成的下覆蓋層膜25a,有可能增加第一電絕緣膜24和下覆蓋層25a之間的結(jié)合力。
通過進行上述步驟,就制成了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中的有源矩陣基底20。
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可以被用于電子裝置。下文中,將說明一些實例。
圖10為采用了液晶顯示裝置10的便攜式通訊裝置250的框圖。在便攜式通訊裝置250中,依據(jù)第一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被用作下文中所述的液晶板265的部件。
便攜式通訊終端250由顯示單元268組成,該元件包括液晶板265;背光發(fā)射器266;以及圖象信號處理器267,控制組成便攜式通訊終端250的各部件操作的控制器269;儲存控制器269要執(zhí)行的程序和各種數(shù)據(jù)的存儲器271;進行數(shù)據(jù)通訊的通訊單元272;由鍵盤或指示器組成的輸入裝置273;以及為上述構(gòu)成便攜式通訊終端250的各部件供電的電源274。
包括依據(jù)第一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液晶板265提高了顯示單元268的孔徑比,并進一步加強了顯示單元268的亮度。
包括液晶顯示裝置10的液晶板265可以用于便攜式個人電腦、個人筆記本電腦、或臺式個人電腦的監(jiān)視器。
圖11為采用了液晶顯示裝置10的蜂窩電話275的框圖。
蜂窩電話275包括顯示單元276,該顯示單元包括液晶板265;背光發(fā)射器266;以及圖象信號處理器267;控制構(gòu)成蜂窩電話275各部件操作的控制器277;儲存控制器277要執(zhí)行的程序和各種數(shù)據(jù)的存儲器278;無線電信號接收器279;無線電信號發(fā)射器281;由鍵盤或指示器構(gòu)成的輸入裝置282;以及為上述構(gòu)成所述蜂窩電話275的各部件供電的電源283。
包括依據(jù)第一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的液晶板265提高了顯示單元276的孔徑比,并進一步加強了顯示單元276的亮度。
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中,集中對本發(fā)明的特征部分進行了詳細說明,而對那些熟悉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所了解的部分并未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應該注意無需詳細說明,熟悉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也了解隨后這些未經(jīng)詳細說明的部分。
盡管在上述的第一實施例中,所示出的第一透明基底21、第一個第一阻滯擋板27、第二個第一阻滯擋板28、第一偏光器29以及背光源30與臨近部件相接觸,但不必總使它們與臨近各部件接觸。它們中的一個或幾個可以獨立于其它各部件或彼此互相獨立地安裝。
同樣方法也適用于第二透明基底41、第一個第二阻滯擋板42、第二個第二阻滯擋板43和第二偏光器44。
依據(jù)第一個實施例的液晶顯示裝置10被設計成在液晶層50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個的兩個阻滯擋板。但是,阻滯擋板的數(shù)目并不僅限于兩(2)個。液晶顯示裝置10可以被設計成在液晶層50的上方和下方各有N個阻滯擋板,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一(1)的整數(sh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a)第一基底;(b)與所述的第一基底隔開且相對的第二基底;以及(c)介于所述的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之間的液晶層,所述的第一基底包括(a1)第一透明基底,其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允許光被反射的第二區(qū)域;(a2)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其位于第一透明基底上并與所述液晶層相對,其中第K個第一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一阻滯擋板更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并且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以及(a3)位于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上的第一偏光器。所述的第二基底包括(b1)第二透明基底;(b2)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其位于第二透明基底上并與所述液晶層相對,其中第K個第二阻滯擋板比第K+1個第二阻滯擋板更靠近第二透明基底,并且其中N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K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數(shù);以及(b3)位于所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上的第二偏光器,其特征在于假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的某個阻滯擋板具有一條光軸,其與參考方向成第一角度,而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的某一個阻滯擋板,與所述的第一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的所述的阻滯擋板相對應,具有一條光軸,其與所述的參考方向成第二角度,所述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不同,相差大約90度。
2.如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最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的延遲范圍介于140納米至160納米之間;而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的延遲范圍介于250至300納米之間。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最靠近所述的第一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90至120度之間,而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一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50至180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一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5至15度之間,并且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60至90度之間;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的第二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60至90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二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75至105度之間。
4.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最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20至10度之間,而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一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95至125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一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5至15度之間,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的最靠近所述的第二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0至30度之間;在所述的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60至90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二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75至105度之間。
5.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最靠近所述的第一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75至105度之間,而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一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35至165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一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50至180度之間,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的最靠近所述第二透明基底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15至15度之間;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45至75度之間;并且所述的第二偏光器相對于所述的參考方向的安裝角度范圍介于60至90度之間。
6.如權(quán)利要求1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中最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基底的阻滯擋板的延遲范圍介于125納米至155納米之間;而在所述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的第二透明基底最遠而設置的阻滯擋板的延遲范圍介于250至300納米之間,并且,在所述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中距離所述第二透明基底最近的阻滯擋板的延遲范圍介于140至170納米之間。
7.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a)第一透明基底;(b)與第一透明基底隔開且與第一透明基底相對的第二基底;以及(c)介于所述的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的第二基底之間的液晶層,其中所述的第一透明基底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光被反射的第二區(qū)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區(qū)域內(nèi)形成反射電極,所述的反射電極包括在電絕緣膜上形成的下層覆蓋膜,其由鉬、鉻、鈦和鉭中的一種組成;以及在所述的下層覆蓋膜上形成的上層覆蓋膜,其由鋁或銀中的一種組成。在所述的第一區(qū)域內(nèi),在所述的電絕緣膜上形成的發(fā)射電極;所述的反射電極與所述發(fā)射電極在它們的端部部分地交疊,使得所述的反射電極位于所述的發(fā)射電極上。
8.如權(quán)利要求7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的電絕緣膜是有機膜,所述的下層覆蓋膜的厚度范圍介于100至3000埃之間,而所述的上層覆蓋膜的厚度范圍介于500至5000埃之間。
9.如權(quán)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從所述的發(fā)射電極與所述的反射電極相連的部分的俯視圖來看,有第一部分,在該處,所述的發(fā)射電極與所述的下層覆蓋膜交疊,但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間并未與上層覆蓋膜交疊,其中在第二部分處,所述的發(fā)射電極與所述的反射電極交疊,而在第三部分處,所述的發(fā)射電極不與所述的下層覆蓋膜交疊。
10.如權(quán)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二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所述電絕緣膜的某個表面上形成具有凹凸的部分。
11.如權(quán)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在所述的第一區(qū)域內(nèi)形成的所述的電絕緣膜具有平整的表面。
12.如權(quán)利要求9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的第二部分為錐形,并且所述的第一部分的厚度等于或大于0.5微米。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6,7或8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液晶層的厚度幾乎與所述第二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液晶層的厚度相等。
14.如權(quán)利要求1,2,6,7或8中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液晶層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液晶層的厚度。
15.包含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何一個所定義的液晶顯示裝置的電子裝置。
16.一種制造液晶顯示裝置的方法,該裝置包括(a)第一透明基底,其具有允許光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允許光被反射的第二區(qū)域;(b)與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隔開且相對的第二基底;以及(c)介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和所述的第二基底之間的液晶層,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形成電絕緣膜,其在所述的第二區(qū)域的某個表面上具有凹凸部分,而在所述的第一區(qū)域內(nèi)具有平整的表面;(b)在所述第一區(qū)域的所述電絕緣膜上形成透明電極;(c)在整個所述第一透明基底上形成上層覆蓋膜和下層覆蓋膜,所述的上層覆蓋膜由鋁或銀構(gòu)成;(d)以及在上層覆蓋膜和下層覆蓋膜上制成圖案,所述透明電極通過所述下層覆蓋膜與所述上層覆蓋膜電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第一基底(20);第二基底(40);以及介于第一和第二基底(20,40)之間的液晶層(50)。第一基底(20)包括位于第一透明基底(21)上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27,28);而第二基底(40)包括位于第二透明基底(41)上的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42,43)。假設在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27,28)中的某個阻滯擋板具有一條光軸,該光軸相對于參考方向以第一角度安裝,同時與在第一個到第N個第一阻滯擋板(27,28)中所述的阻滯擋板相對應,在第一個到第N個第二阻滯擋板(42,43)中的某個阻滯擋板具有一條光軸,該光軸相對于參考方向以第二角度安裝,所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彼此相差約90度。
文檔編號H01L21/02GK1472571SQ0212731
公開日2004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7月31日
發(fā)明者池野英德, 坂本道昭, 渡邊貴彥, 鈴木照晃, 彥, 昭, 晃 申請人:日本電氣株式會社, Nec液晶技術(sh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