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鈕,特別涉及一種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
背景技術:
筆記型計算機一般是具有上蓋及底座,屏幕是裝設于上蓋上,上蓋及底座間裝設有樞紐器,以供上蓋相對于底座樞轉,為了避免上蓋相對閉合于底座時,上蓋與底座產(chǎn)生碰撞,現(xiàn)有樞紐器具有相互推抵的擋塊及扇形定位板,用來定位上蓋相對閉合于底座時的位置,以避免上蓋撞擊底座,然而當筆記型計算機使用較大尺寸屏幕時,屏幕的重量相對較重,此時現(xiàn)有樞紐器的定位功能無法準確的定位上蓋及底座的相對位置,容易使上蓋與底座產(chǎn)生撞擊,而使屏幕損壞。
請參照中國臺灣專利證書號數(shù)第M265898號樞紐器,是為一種可安裝于筆記型計算機上使用的樞紐器,可具備有二段式開啟屏幕的功能,包括一與筆記型計算機的主機固定的固定座10,其上分別設置結合孔13與相通的嵌槽14,與筆記型計算機的屏幕結合的樞軸20,其相對結合孔13處設置延伸部23,于延伸部23上依序設置第一管簧片30、套筒40與第二管簧片50,第一、第二管簧片30、50下側固定于嵌槽14內(nèi),第一、第二管簧片30、50上側結合于結合孔13內(nèi),套筒40設于結合孔13內(nèi),套筒40與延伸部23間具有適當緊度,于套筒40兩側分別形成弧凸片42,于第一管簧片30一側前端形成定位凸片33,第二管簧片50一側末端形成定位凸片53,使用時,第一段開啟屏幕約45度角且不會造成主機亦被上掀,第二段可再開啟屏幕至適當角度以供使用者使用。
上述現(xiàn)有的樞紐器,是為二段式的定位,本發(fā)明人乃致力于實用新型出一種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使所述旋鈕可定位于任意角度,可克服上述制品的缺點。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使所述旋鈕可定位于任意角度,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點。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與第二端,于第一端上設有二固定孔;而第二端與第一端結合處,形成有固定處,而于第二端的中段處設有一結合部;一襯套,一端形成一弧狀部,穿設于本體的結合部;另一端形成一結合片,固定于本體的固定處;一支柱,其一端是為接合部,并設有數(shù)固定孔,另一端形成為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入襯套的弧狀部。
所述本體的固定處設為凸部,而所述襯套的結合片上設有孔,將所述孔套于所述凸部上,通過打擊所述凸部,填滿所述孔,而使所述襯套固定于本體。所述結合片上的孔設為錐形孔。所述本體的固定處,其斷面的開口處是呈圓弧部。所述本體的結合部內(nèi)形成有通孔。所述支柱的旋轉軸的外緣設有數(shù)個成環(huán)狀的油槽,所述油槽填充潤滑油。
所述襯套內(nèi)設一內(nèi)襯,所述支柱再穿設于所述內(nèi)襯。所述內(nèi)襯一端形成一片體,通過所述片體固定于襯套與本體。所述內(nèi)襯另一端形成一結合端,使所述結合端穿入所述襯套的弧狀部,而結合端內(nèi)形成有結合孔,套設所述支柱的旋轉軸。所述結合端內(nèi)緣形成有凸塊,通過所述凸塊施加壓力于所述支柱的旋轉軸,且使其形成點接觸。所述凸塊是以沖壓的方式成形,而于表面形成凹塊,內(nèi)緣形成凸塊。所述凸塊與所述凹塊是為長方形。所述凸塊設有多個。所述結合端是彎折為多角形,形成的角度抵頂于襯套的弧狀部。所述結合端沿著端面開設有環(huán)槽,通過所述環(huán)槽而使所述結合端具有彈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構件簡單,且組裝容易。
2.本實用新型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中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內(nèi)襯的凸塊,而增加壓力,使所述支柱可于任意角度靜止。
其它目的、優(yōu)點和本實用新型的新穎特性將從以下詳細的描述與相關的附圖更加顯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沿圖1的A-A剖面線所取的剖面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沿圖1的B-B剖面線所取的剖面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示意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局部剖視圖,表所述內(nèi)襯裝設的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沿圖9的C-C剖面線所取的剖面圖。
附件為中國臺灣專利證書號數(shù)第M265898號樞紐器。
附圖標記說明10本體;11第一端;12第二端;13固定孔;14凸部;15圓弧部;16旋轉軸;17通孔;18擋緣;20襯套;21弧狀部;22結合片;23孔;30支柱;31接合部;32固定孔;33旋轉軸;34油槽;40內(nèi)襯;41結合端;42片體;43結合孔;44凹塊;45凸塊;46環(huán)槽;47孔;91主體;92上蓋。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是所述樞紐結合后的示意圖。
參照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本實用新型包括有一本體10、一襯套20與一支柱30。所述本體10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11與第二端12,于第一端11上設有二固定孔13。而第二端12與第一端11結合處,形成有固定處,設為二凸部14,且此處斷面的缺口是形成一圓弧部15,而于第二端12的中段處設有一呈弧狀的結合部16,所述結合部16形成有通孔17。
所述襯套20一端形成一弧狀部21,另一端形成一結合片22,于結合片22上形成有二孔23。所述襯套20可設置于所述本體10上。所述弧狀部21恰可置于圓弧部15,且所述孔23可套設于本體10的凸部14。
所述支柱30,其一端是為接合部31并設有數(shù)固定孔32,另一端形成為旋轉軸33,且于旋轉軸33的外緣設有數(shù)個成環(huán)狀的油槽34,所述旋轉軸33可穿入襯套20的弧狀部21。
參照圖3與圖4,為本實用新型沿圖1所取的剖面圖。所述襯套20的孔23是套設于所述本體10的凸部14,所述孔23是形成為錐形孔23,通過打擊所述凸部14,而使所述凸部14填滿所述錐形孔23。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是裝設于所述襯套20的弧形部21內(nèi),而所述弧形部21設于本體10的結合部16內(nèi)。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是套入所述襯套20的弧狀部21,而所述油槽34內(nèi)可填充潤滑油,使所述支柱30于襯套20內(nèi)旋轉順暢。所述襯套20的弧狀部21再穿入所述本體10的結合部16內(nèi),所述結合部16內(nèi)的通孔17形成一擋緣18,所述弧狀部21恰抵頂于所述擋緣18處。
參照圖5至圖7,為本實用新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示意圖。所述旋鈕可搭配任何固定件與轉動件做配合,于本實施例中本體10是固定于筆記型計算機的主體91,而所述支柱30固定于筆記型計算機的上蓋92。利用所述支柱30穿設于襯套20與本體10內(nèi),而通過扳動上蓋92使支柱30相對于本體10做旋轉。
參照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相較于第一實施例,所述第二實施例增加了一構件為一內(nèi)襯40。所述內(nèi)襯40一端形成斷面為多角形的結合端41,另一端是為一片體42,所述結合端41內(nèi)形成有結合孔43,且所述結合端41利用沖壓加工,而使外壁面形成有數(shù)個長方形的凹塊44,而其相對應的內(nèi)壁面處形成有長方形的凸塊45,所述結合端41的中間段沿著外緣開有一環(huán)槽46,通過所述環(huán)槽46而將所述結合端41區(qū)隔為兩部位,使所述結合端41具有彈性。所述片體42相對于襯套20結合片22的孔23處設有二孔47。
參照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裝設于筆記型計算機的局部剖視圖,表所述內(nèi)襯裝設的示意圖。所述內(nèi)襯40的結合孔43可套設于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再穿設于襯套20的弧狀部21,使所述內(nèi)襯40的片體42設于襯套20的結合片22之下,且片體42的孔47與結合片22的孔23皆套設于本體10的凸部14。所述內(nèi)襯40的凸塊45是以點接觸抵頂于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而所述內(nèi)襯40的結合端41利用所述多角形形成的銳角以點接觸抵頂于所述襯套20的弧狀部21,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多角形是設為六角形。使扳動筆記型計算機的上蓋92時,通過所述內(nèi)襯40與所述支柱30及所述襯套20的點接觸,而增加其壓力,且因所述結合端41上設有數(shù)個凸塊45,使施加的壓力能均勻,而所述支柱30于轉動時摩擦力增加,而能于任意角度靜止。
參照圖10,為本實用新型沿圖9的C-C剖面線所取的剖面圖。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穿設于內(nèi)襯40的結合孔43,使所述內(nèi)襯40的凸塊45抵頂于所述支柱30的旋轉軸33,所述內(nèi)襯40的結合端41再穿設于襯套20的弧狀部21,且使所述弧狀部21穿設于本體10的結合部16內(nèi)的通孔17,并抵頂于通孔17內(nèi)的擋緣18。
綜合上述,可知本實用新型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是為利用內(nèi)襯的凸塊所提供的壓力,而抵頂所述支柱的結合部,使其摩擦力增加,所述支柱可于任意角度靜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故舉凡數(shù)值的變更或等效組件的置換,或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體,呈L形,形成有第一端與第二端,于第一端上設有二固定孔;而第二端與第一端結合處,形成有固定處,而于第二端的中段處設有一結合部;一襯套,一端形成一弧狀部,穿設于本體的結合部;另一端形成一結合片,固定于本體的固定處;一支柱,其一端是為接合部,并設有數(shù)固定孔,另一端形成為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入襯套的弧狀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固定處設為凸部,而所述襯套的結合片上設有孔,將所述孔套于所述凸部上,通過打擊所述凸部,填滿所述孔,而使所述襯套固定于本體。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片上的孔設為錐形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固定處,其斷面的開口處是呈圓弧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結合部內(nèi)形成有通孔。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旋轉軸的外緣設有數(shù)個成環(huán)狀的油槽,所述油槽填充潤滑油。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內(nèi)設一內(nèi)襯,所述支柱再穿設于所述內(nèi)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襯一端形成一片體,通過所述片體固定于襯套與本體。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內(nèi)襯另一端形成一結合端,使所述結合端穿入所述襯套的弧狀部,而結合端內(nèi)形成有結合孔,套設所述支柱的旋轉軸。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端內(nèi)緣形成有凸塊,通過所述凸塊施加壓力于所述支柱的旋轉軸,且使其形成點接觸。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是以沖壓的方式成形,而于表面形成凹塊,內(nèi)緣形成凸塊。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與所述凹塊是為長方形。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塊設有多個。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端是彎折為多角形,形成的角度抵頂于襯套的弧狀部。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特征在于所述結合端沿著端面開設有環(huán)槽,通過所述環(huán)槽而使所述結合端具有彈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可任意角度靜止的旋鈕,其包括有一本體,于所述本體的結合部內(nèi)可套設一襯套,所述襯套再套設一內(nèi)襯,內(nèi)襯套設一支柱,利用內(nèi)襯的結合端內(nèi)的凸塊抵頂于支柱的旋轉軸,而增加壓力,當所述支柱相對于襯套做旋轉,利用所述壓力增加摩擦力,可使所述支柱定位于任何位置。
文檔編號H01H19/14GK2919495SQ20052014661
公開日2007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23日
發(fā)明者陳致軍 申請人:陳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