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推壓型退卡機構的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便于組裝的具有推壓型退卡機構的用戶識別卡連接器。
背景技術:
在一般數字移動電話系統(tǒng)中,一個移動電話號碼通常與一張用戶識別(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對應,而移動電話使用者只有取得了SIM卡并與移動電話配合使用,才可使系統(tǒng)識別每個使用者,為SIM卡的對應使用者提供呼叫等服務,并作為通話和計費的依據。此外,SIM卡還是一種微處理芯片,它的存儲空間可存儲使用者在使用時使用的相關識別資料,用以備忘,例如個人電話簿、移動電話號碼、通訊參數等。而SIM卡與移動電話的配合是在移動電話內設置與移動電話電路板電性連接的用戶識別卡連接器,SIM卡可抽取地插入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并與卡連接器電性連接。現有的用戶識別卡連接器有多種形式,如推拉(push-pull)型、扣合型及推壓(push-push)型,其中,尤其以推壓型應用較為廣泛。
于2002年5月2日公開的美國專利第2002/0052132號揭示了一種具有心形槽的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該卡連接器由彼此扣合的屏蔽外殼與塑料殼體及位于兩者之間的若干導電端子和退卡機構組成。
所述退卡機構包括彈簧、滑塊、跟隨件及心形凸輪槽。其中,彈簧抵頂在滑塊與塑料殼體之間,滑塊滑動扣合于塑料殼體一側,心形凸輪槽一體成型于塑料殼體上,跟隨件一端樞接在滑塊上,另一端活動容置于心形凸輪槽內并可沿凸輪槽的心形軌道往復運動。
所述滑塊一側有一固定柱,與塑料殼體對應之固定軸相配合,用以套設彈簧,滑塊之另一側底部有一豎直端面大致呈矩形平面的抵卡部,SIM卡在插入或者退出所述連接器時,SIM卡底端之一段與所述抵卡部相抵壓,以帶動滑塊向后運動并壓縮彈簧,未插入SIM卡時,所述抵卡部與塑料殼體之擋板相抵壓。實驗資料表明,彈簧每壓縮2mm即可產生140-160g的力,當所述退卡機構于安裝時,彈簧抵頂在滑塊之一側與塑料殼體后墻之間并處于彈性壓縮狀態(tài),故彈簧可產生較大之回復力作用于滑塊上,由于滑塊之抵卡部與塑料殼體之間為豎直抵壓而非扣合,故在回復力的作用下彈簧中部易彈起并帶動滑塊底部向上翹起而脫塑料殼體,從而導致組裝失敗,因此在進行所述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組裝時,此退卡機構不易組裝。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能夠順利、便捷、穩(wěn)固的完成滑塊及彈簧的組裝操作,從而使得整個卡連接器的組裝簡單、方便。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供一SIM卡插接,包含一塑料殼體,兩側分別為側墻,后側為一后墻,一隔墻平行于側墻設置,隔墻與一側墻之間形成一心形凸輪槽,另一側墻、后墻及隔墻之間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導電端子,心形凸輪槽末端向后墻方向設有平行的簧槽及滑塊槽,彈簧槽后端靠后墻處設有一固定軸;一滑塊,可沿滑塊槽滑動,滑塊一側之前端設有一樞接孔,后端設有一固定柱,滑塊另一側設有一抵卡部,以抵住SIM卡;一跟隨件,具有一連接部,連接部一端形成運動部,另一端形成固定部,運動部活動容置于心形凸輪槽內,固定部樞接于所述滑塊之樞接孔;一彈簧,收容于塑料殼體之彈簧槽內,彈簧兩端分別套設在滑塊之固定柱及彈簧槽之固定軸上;及一屏蔽外殼,覆蓋于塑料殼體上而圍成一卡收容空間,供SIM卡從卡收容空間前端插入卡連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設有承接件,塑料殼體對應該承接件設有抵頂件,抵頂件并向下抵頂承接件。
作為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改進,所述塑料殼體于滑塊槽前端設置一作為所述抵頂件的擋板,所述滑塊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設置一作為所述承接件的抵板,所述擋板向下與該抵塊抵頂。
作為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改進,所述滑塊前端開設有一凹口,該滑塊在凹口處形成所述承接件,所述塑料殼體之隔墻的末端具有作為抵頂件的凸部,該凸部向下嵌合于所述凹口內,并向下抵頂承接件。
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在組裝時,通過滑塊之承接件與塑料殼體之抵頂件相互間之抵頂,使得滑塊之底部不易翹起,從而順利、便捷、穩(wěn)固地定位于塑料殼體內,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設于滑塊之固定柱上的彈簧的彈起,從而該退卡機構穩(wěn)固、成功地組裝于該用戶識別卡連接器中,組裝十分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之滑塊位于滑塊槽末端時的剖面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之滑塊位于滑塊槽前端并與擋板相抵壓時的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之滑塊、彈簧及跟隨件組裝于塑料殼體內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立體圖,顯示用戶識別卡尚未插入卡連接器。
圖6為本實用新型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立體圖,顯示用戶識別卡正在插入卡連接器中。
圖7為本實用新型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的立體圖,顯示用戶識別卡固持于收容空間內。
圖中各組件的附圖標記說明如下100.用戶識別卡連接器,1.用戶識別卡,2.塑料殼體,20.卡收容空間,21.隔墻,211.凸部,22.側墻,221.凸塊,23.后墻,232.固定軸,24.彈簧槽,25.滑塊槽,26.擋板,261.凹槽,27.端子收容槽,28.側墻,29.斜面板,281.凸塊,282.突起部,3.屏蔽外殼,31.頂壁,311.擋片,313.平板,314.鋸齒板,312.按壓彈片,315.豎直板,316.水平板,32.側壁,321.收容孔,33.側壁,332.缺口,333.承接板,4.導電端子,41.接觸部,5.退卡機構,6.滑塊,61.固定柱,63.樞接孔,64.抵卡部,65.抵塊,66.抵板,67.凹口,7.彈簧,8.跟隨件,81.運動部,82.固定部,83.連接部,9.心形凸輪槽,91.凸輪,911.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連接器100包括塑料殼體2、屏蔽外殼3、若干導電端子4及退卡機構5。如圖5所示,塑料殼體2與屏蔽外殼3覆蓋于塑料殼體2上而圍成一卡收容空間20,SIM卡1可沿插卡方向D從卡收容空間20前端插入卡收容空間20后端并置于其內。
塑料殼體2兩側分別為側墻22、28,后側為一后墻23。一隔墻21平行于側墻22設置,隔墻21與側墻22之間形成一心形凸輪槽9。側墻28、后墻23及隔墻21之間形成一端子收容槽27以收容若干導電端子4。隔墻21之末端有一作為抵頂件的凸部211。心形凸輪槽9中向上凸設一具有弧形面911的凸輪91(如圖7所示)。塑料殼體2于心形凸輪槽9末端起向后墻23方向平行于側墻22并行設置一彈簧槽24及一滑塊槽25,彈簧槽24靠后墻23處設有一固定軸232,塑料殼體2于滑塊槽25前端水平設置一作為另一抵頂件的擋板26,擋板26底部開設一凹槽261。側墻22外設有若干凸塊221且塑料殼體2另一側之側墻28外設有若干凸塊281,以與屏蔽外殼3相扣合,側墻28之前端具有突起部282。導電端子4具有接觸部41可與SIM卡1電性連接。塑料殼體2之前端兩側各向前延伸形成一斜面板29,以引導SIM卡1從外部插入該卡連接器100。
屏蔽外殼3具有一頂壁31及沿頂壁31兩側向下垂直彎折的側壁32、33。頂壁31于后部切割并彎折出一向下的擋片311。擋片311包含與頂壁31垂直的平板313及向內延伸并與平板313垂直的鋸齒板314。當退出SIM卡1進行按壓操作結束時,SIM卡1之底端與擋片311相抵壓。頂壁31前部對應心形凸輪槽9一側切割出一向下傾斜的按壓彈片312。頂壁之前端延伸一對應心形凸輪槽9一側向下垂直彎折的豎直板315,用以固持塑料殼體2,豎直板315的末端向外延伸并垂直于豎直板315形成一水平板316。側壁32上對應于塑料殼體2之側壁22之若干凸塊221開設有若干收容孔321以供凸塊221置入。側壁33上亦對應于塑料殼體2之側墻28之若干凸塊281開設有若干收容孔(圖中未示),以供凸塊281置入。側壁33之前端對應塑料殼體2之突起部282處有一缺口332,當屏蔽外殼3組裝于塑料殼體2上時彼此對應相扣合。缺口332下方側壁33之一段向內水平延伸并彎折成一承接板333,以承接塑料殼體2。
續(xù)請參閱圖1,該退卡機構5包括滑塊6、彈簧7、跟隨件8及心形凸輪槽9?;瑝K6定位于滑塊槽25中并可沿滑塊槽25滑動?;瑝K6一側之前端向下凹陷形成一樞接孔63,該側后端有一固定柱61,彈簧7之兩端分別套設在固定柱61及塑料殼體2之固定軸232上,并使彈簧7置于彈簧槽24內?;瑝K6之樞接孔63旁設有一凹口67,滑塊并于該凹口67處形成一承接件,與隔墻21之末端的凸部211相對應(請參閱圖3及圖4),供作為抵頂件的凸部211嵌入并抵頂該承接件?;瑝K6另一側設有一抵卡部64,抵住SIM卡1。抵卡部64下方向前凸伸一具有豎直面的抵塊65,抵塊65下方水平設置一作為另一承接件的抵板66,作為另一抵頂件的擋板26置于抵板66上并與抵塊65相抵頂。跟隨件8包含一連接部83、一運動部81形成于連接部83之一端并活動容置于心形凸輪槽9內,一固定部82形成于連接部83之另一端并樞接于所述滑塊6之樞接孔63。心型凸輪槽9一體成型于塑料殼體2內。
請參閱圖6及圖7,當SIM卡1未插入時,所述抵塊65與塑料殼體2之擋板26相抵頂(如圖3示),SIM卡1置入所述卡連接器100時,SIM卡1底端之一段與所述抵卡部64相抵壓,以帶動滑塊6向后運動并壓縮彈簧7(如圖2示)。
請結合參閱圖2、圖3及圖4,組裝時,首先將滑塊6置于滑塊槽25的末端,再將滑塊6沿滑塊槽25滑動,至滑塊6之作為一承接件的抵塊65與塑料殼體2之作為一抵頂件的擋板26相抵壓并且抵塊65下方之抵板66與擋板26底部相應開設之凹槽261相嵌合,滑塊6前端之凹口67與側墻21之末端的凸部211相嵌合,該作為另一抵頂件的凸部211向下抵頂滑塊6于凹口67處形成的另一承接件,故滑塊6底部不易翹起,滑塊6穩(wěn)固地定位于塑料殼體2內。接著將彈簧7套設于固定軸232與固定柱61之間并置于彈簧槽24內,則彈簧7處于壓縮狀態(tài),故彈簧7可產生回復力作用于滑塊6上。跟隨件8一端活動容置于心形凸輪槽9內,另一端樞接于滑塊6之樞接孔63,此時由于滑塊6穩(wěn)固地定位于塑料殼體2內,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設于滑塊6之固定柱61上的彈簧7的彈起,從而該退卡機構5穩(wěn)固、可靠地組裝于該用戶識別卡連接器100中,且組裝十分方便。
請參閱圖5、圖6及圖7,操作時,首先將SIM卡1置于卡收容空間20之前端,接著沿插卡方向D向前推動SIM卡1以進行第一段按壓操作。此時,通過SIM卡1底端之一角與滑塊6之抵卡部64之間的配合而帶動滑塊6沿滑塊槽25向后運動,從而壓縮彈簧7并帶動跟隨件8亦沿插卡方向在心形凸輪槽9內運動。當跟隨件8之運動部81被凸輪91之弧形面911抵住時,整個退卡機構5相對塑料殼體2處于靜止狀態(tài),通過與整個卡連接器100之間的配合,SIM卡1可固持于卡收容空間20內。最后,沿插卡方向D再次向前推動SIM卡1以進行第二段按壓操作,此時,在跟隨件8在心形槽9內沿插卡方向D之反方向的運動及彈簧7的彈性回復力下可將SIM卡1自固持位置往收容空間20之前端退出,由此實現SIM卡1與卡連接器100之間脫離配合而將SIM卡1從收容空間20內取出。
如上所述,該退卡機構5于組裝時,由于滑塊6下方之作為一承接件的抵板66與塑料殼體2之作為一抵頂件的擋板26底部相應開設之凹槽261相嵌合,該擋板26并向下抵頂抵板66,滑塊6前端之凹口67與側墻21之末端作為另一抵頂件的凸部211相嵌合,該凸部211向下抵頂滑塊6于凹口67處形成的承接件,故滑塊6之底部不易翹起,從而順利、便捷、穩(wěn)固地定位于塑料殼體2內,由此亦限制了一端套設于滑塊6之固定柱61上的彈簧7的彈起,從而該退卡機構5穩(wěn)固、成功地組裝于該用戶識別卡連接器100中,且組裝十分方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的要求,故依法提出專利申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例為限,凡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案創(chuàng)作的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如將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退卡機構設計應用于其它類似存儲卡連接器內等皆應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供一SIM卡插接,包含一塑料殼體,兩側分別為側墻,后側為一后墻,一隔墻平行于側墻設置,隔墻與一側墻之間形成一心形凸輪槽,另一側墻、后墻及隔墻之間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導電端子,心形凸輪槽末端向后墻方向設有平行之彈簧槽及滑塊槽,彈簧槽后端靠后墻處設有一固定軸;一滑塊,沿滑塊槽滑動,滑塊一側之前端設有一樞接孔,后端設有一固定柱,滑塊另一側設有一抵卡部,以抵住SIM卡;一跟隨件,具有一連接部,連接部一端形成運動部,另一端形成固定部,運動部活動容置于心形凸輪槽內,固定部樞接于所述滑塊之樞接孔;一彈簧,收容于塑料殼體之彈簧槽內,彈簧兩端分別套設在滑塊之固定柱及彈簧槽之固定軸上;及一屏蔽外殼,覆蓋于塑料殼體上而圍成一卡收容空間,供SIM卡從卡收容空間前端插入卡連接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設有承接件,塑料殼體對應該承接件設有抵頂件,抵頂件并向下抵頂承接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塑料殼體于滑塊槽前端設置一作為所述抵頂件的擋板,所述滑塊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設置一作為所述承接件的抵板,所述擋板向下與該抵塊抵頂。
3.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滑塊前端開設有一凹口,該滑塊在凹口處形成所述承接件,所述塑料殼體之隔墻的末端具有作為抵頂件的凸部,該凸部向下嵌合于所述凹口內,并向下抵頂承接件。
4.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塑料殼體之前端兩側各向前延伸形成一斜面板,以引導SIM卡插入卡連接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其中,所述塑料殼體之側墻外設有若干凸塊,與屏蔽外殼之收容孔相扣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之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其中,所述滑塊于抵卡部下方向前凸伸一具有豎直面的抵塊,所述抵板水平設置于抵塊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推壓型用戶識別卡連接器,包括一塑料殼體,塑料殼體的隔墻與一側墻之間形成一心形凸輪槽,隔墻與另一側墻之間形成一端子收容槽以收容若干導電端子,心形凸輪槽末端與后墻之間形成彈簧槽及滑塊槽,以分別容納彈簧及滑塊,一跟隨件設置于滑塊與心形凸輪槽之間。滑塊設有承接件,塑料殼體對應該承接件設有抵頂件,抵頂件并向下抵頂承接件,由此使組裝時滑塊之底部不易翹起,能夠順利、便捷、穩(wěn)固的組裝于滑塊槽內。
文檔編號H01R13/629GK2882019SQ20062005352
公開日2007年3月2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1月4日
發(fā)明者蘇育宏 申請人:富港電子(東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