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攻擊保護的電子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子元件的制造方法,該電子元件包括硅片,尤其可用于智 能卡。特別是,該方法旨在保護所述元件防止受到設計成測定其運行特性并
獲取其秘密數據用于欺詐目的的攻擊(attack )。本發(fā)明還涉及如此實現的元 件。
背景技術:
硅片元件具有前側面和后側面。該前側面具有電子元件,所述電子元件 通常包括CMOS型晶體管(N晶體管和P晶體管),其包括N"或者P+摻雜 材料的主體結或者阱(body ties or wells),以極化與基板相同摻雜的晶體管 的P基板和N溝道。硅片的厚度通常約為600至700孩i米,有源部分和溝道 的最大厚度約為10微米。
我們知道,智能卡包含機密信息和/或用作存取該信息的通訊手段。這些 卡要經受某些人試圖非法獲取該信息來欺詐操作,稱為攻擊。
傳統(tǒng)的攻擊通常從該前側面(支撐有源元件的側面)進行。這些攻擊包 括通過光輻射或其他方法注入電路故障(faults),或者通過捕獲電磁輻射或 其他信號獲得的采樣信息。這些故障引起集成電路的反常電子行為,如存儲 器中的信息丟失、錯誤的存儲讀取、可以由邏輯層錯誤解釋的邏輯電平退化。
因此,在已知的方法中,通常在前側面上產生最頻繁和有效的攻擊。
然而,攻擊者開始對后側面感興趣。事實上該側面更易于讀取(更少的 干擾元件,如與晶體管連接一起的各種金屬鍍層)。不過,厚的硅形成了吸 收屏障(absorbing barrier )。
為了跨越屏障,在已知的方法中,來自后側面的攻擊包括顯著地薄化該 硅片(降到幾十微米)。
通常,由于硅的吸收性,通過元件后側面的觀察和/或干擾依然很困難, 但是薄化方法(thinning method)急速發(fā)展,并且應該清楚的是,這種類型 的攻擊可能變得越來越重要,所造成的威脅將變得非常嚴重。
另外,這樣電路的制造商需要知道它們的操作,以便測試和/或調試它們。
這些調試方法導致改善了從后側面所見的性能觀察技術,間接地為攻擊者貢 獻了新技術的發(fā)展。無論是惡意攻擊或者為了測試或調試的目的,操作研究都包括將硅片薄化至小于約200微米,或者甚至幾十微米的厚度。該薄化不會干擾電路或其元件(晶體管)的操作。我們也知道,硅基板必須高度極化以防破壞(例如,由修改晶體管電特 性引起的閉鎖或故障)。因此,在已知的方法中,在硅片的前側面上進行極化連接,如摻雜材料 的主體結,以為P晶體管的基板和極化溝道提供恒定的電位。每個極化連接 在約50微米的范圍上提供等電位,因此一個極化連接可以與約5至20個晶 體管的組相關4關。對于N晶體管,極化連接包括連接到電勢Vss的l微米寬、幾微米深的 P+摻雜連接。對于P晶體管,極化連接包括主體結,作為極化N溝道的N+ 摻雜阱,其包括形成晶體管的P+摻雜主體結。形成極化連接的所述主體結連 接到電勢V。D (5或3伏特)??紤]到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針對惡意攻擊存在保護智能卡的需求。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保護這樣元件的問題,并且提出制造硅片基電子元件 (或系列元件)的方法,尤其適用于智能卡領域,其可用來保護元件不從后 側面受攻擊,包括從后側面薄化晶片步驟的攻擊。因此,根據本發(fā)明,制造如硅片基微型控制器的元件集成電路或等同物 的方法,尤其適用于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在試圖從后側面薄化硅片的情形, 設置裝置來破壞或損壞所述元件。更準確地講,這些方法可作用于所述晶片的極化上。根據優(yōu)選形式,該方法包括僅從后側面極化該硅基板晶片的步驟。更具體而言,該方法包括下面的步驟-對應于操作,用通?;虺R?guī)基板極化來檢測該晶片,該晶片具有其通 常的厚度;-薄化基板至適合于元件目標操作的厚度; -從后側面極化基板;-切割該對應的晶片。
更具體地講,從后側面極化基板的步驟包括
-通過主體結或阱給后側面摻雜摻雜材料,形成后極化連接; -在后側面上沉積導電材料(例如金屬)層; -切割晶片;以及
-通過后側連接到接地來調整(conditioning)元件。
晶片優(yōu)選切割成斷開極化的前點。因此,任何惡意目的的未來薄化將消 除晶片的極化,進而破壞所述元件。對于由CMOS晶體管組成的電路,后 極化連接包含P+摻雜主體結。因此,任何惡意目的的未來薄化將消除基板的 極化,并且隨著加電而破壞電路。
不過,攻擊者具有避免該方法的裝置,該方法是在給電路加電之前再金 屬化該后側面。
為了阻擋攻擊者所采用的這種裝置,本發(fā)明的方法的改進版本包括在與 P晶體管的溝道電接觸中插入假目標(decoy)(或者額外的主體結)。這些假 目標包括N^摻雜主體結,用于將后側面連接到通常極化溝道的底部,設置 在前側面上。另外,絕緣材料盤設置在所述假目標與后導電層之間。
因此,在試圖惡意攻擊期間,在薄化硅片后,將來的再金屬化步驟(沉 積新層金屬)將連接后極化連接和假目標,其電性相反,因此引起破壞元件 的短路。
本發(fā)明還涉及硅片電子元件,如微控制器,尤其適合于智能卡,該類型 的電子元件包括例如晶體管或等同物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在試圖從 后側面薄化該硅片的情形,破壞或損壞所述元件的裝置。
更明確地講,這些裝置能夠作用于所述晶片的極化。
具體地講,對于每個零件或晶體管或等同物,該元件包括后極化連接, 以僅從后側面極化該硅基板。
根據優(yōu)選模式,后極化連接包括摻雜材料的主體結。
另外,硅片包括后側面上的一層導電材料(例如,金屬),用于連接到 電勢Vss。
本發(fā)明還涉及智能卡,其包括采用所描述方法生產的至少一個硅片基元 件和如所描述的至少一個硅片元件。
參考本發(fā)明實施的實例的以下描述并利用附圖,本發(fā)明將變得清楚易
懂,在附圖中
圖1是包括N晶體管的已知類型硅片的放大截面圖2是包括P晶體管的圖1所示已知類型硅片的另一部分截面圖3是展示N晶體管和P晶體管的根據本發(fā)明"^5出"版的硅片截面圖4是根據本發(fā)明包括N晶體管、雙溝道型硅片的截面圖5是根據本發(fā)明改善變體的硅片截面圖6是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組相鄰晶片的示意性平面圖7是本發(fā)明方法中的步驟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上面的圖1和2表示已知類型的硅片和元件。
圖1以非常大的比例展示了硅片1,盡管為了實施的目的和更好的理解 沒有遵照相對比例。所述晶片1包括硅基板2(P),其前側面3上有N晶體
(參考數字4 )和漏極D (參考數字5 ),與晶體管6的多晶硅柵極相關。 圖1還展示了形成基板極化連接的主體結7。
在已知的方式中,晶片1的硅基板2要求高度極化來防止電子元件在N 晶體管為圖1所示實例的情況下閉鎖。
極化連接7由截面尺寸約為一微米的P+摻雜材料的主體結組成。該極化 連接連接到地(0伏),因此在基板約50微米的范圍上提供等電位??紤]到 CMOS晶體管的尺寸,每5至20個晶體管要求如連接7的一個極化連接。
圖2展示了已知類型的圖1所示硅片另一部分的局部截面圖,并且包括 相同的硅(P)基板2,而其前側面3與P晶體管相關。后者具有源極S(參 考數字8 )和漏極D (參考數字9 ),由P+摻雜材料的主體結組成。晶體管柵 極10還設置在前側面3上的源極8和漏極9之間。
為了保證晶體管操作正確,其必須與基板P絕緣。因此,在已知的方式 中,提供有N溝道12,通過插設在前側面3上的W極化阱11極化到電勢 VDD。
下面參照圖3至7描述本發(fā)明實施形式的實例。
圖3表示硅片14的局部截面圖,其上分別在圖的左側和右側示出了 N 晶 體管和P晶體管。晶片14包括硅基板15,其前側面16上具有圖1所述的已知N晶體管。 該N晶體管包括源極S (參考數字4 )、漏極D (參考數字5 )和多晶硅柵極 6,該漏極5和源極4由N+摻雜材料組成。還展示了作為P+摻雜主體結的極 化連接7。在硅片14的前側面上,還有(已知類型的)P晶體管,其有源極8和 漏極9、多晶硅柵極IO、 N^摻雜極化溝道12和的阱11 (W摻雜),電壓連 接VDD ( 3至5伏)。根據本發(fā)明,基板14的后側面17包括P+摻雜材料的主體結18,其形 成后極化連接,其操作描述如下。主體結18的截面尺寸約為IO微米。在產生形成后極化連接的主體結18后,基板15的后側面17覆蓋有連 接到接地(0伏)的一層導電材料19,如金屬,。本發(fā)明還應用到包括所謂雙溝道N晶體管的晶片,如圖4所示。圖4表示硅片20的示意性截面圖,硅片20包括硅基板21,在其前側面 22上有已知的所謂"雙溝道"CMOSN晶體管。所述晶體管包括均為N+摻 雜主體結的源極S (參考數字4 )、漏極D (參考數字5 )和P+摻雜主體結的 極化連接7,以及連接該源極和該漏極的多晶硅柵極6。該源極、該漏極和 該極化連接7插設在P+摻雜材料的溝道23中。根據本發(fā)明,并且參照圖3 的實現形式,作為P+摻雜主體結18A的后極化連接插設在硅基板21的后側 面上。后極化主體結18A與溝道23的底部接觸。作為圖3的實現形式,金 屬化層17設置在后側面上,因此還覆蓋后極化連接18A。下面參照圖5描述本發(fā)明的改進變體。圖5展示了圖3的硅片14,其配有硅基板15,在其前側面16上有P晶 體管和N晶體管。在圖3和5上,類似或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參考數字。 該圖分別展示了上述的N和P晶體管元件及極化連接(P+摻雜)。根據本發(fā)明的改進變體,硅基板15在其后側面上配有摻雜有K"材料的 額外的主體結24,其大小為與對應的P晶體管(自身為K"摻雜的)溝道12 的底部(面向晶片15的后側面)相接觸。如下面所述,這些額外的主體結24形成假目標。額外的主體結24 (假目標)的N^參雜材料沒有占據由主體結所形成的
全部空間,而是留下一部分,幾百埃的單元厚度,從而N^參雜材料沒有延
伸到基板的后側面。所述的空間填充有電絕緣材料層或盤25,與后側面齊平。 基板15的后側面覆蓋有一層導電材料19,如金屬。假目標或者后極化
連接24 (W摻雜)因此通過該絕緣材料盤25與后金屬層19電絕緣。
在所實現的該變體中,包括減少厚度然后再金屬化后側面的惡意嘗試一
定會失敗。
通過在薄化后沉積新的金屬化層的再金屬化會電連接(見圖5)后極化 主體結18 (P+)和假目標或額外的主體結24 (N+)。所導致的短路將破壞或 損壞元件。
圖6示意性地展示了一系列的CMOS電子元件26A、 26B、 26C、 26D 和26E (很明顯,與所有其他類似元件一起的N晶體管也可應用于本發(fā)明)。 元件26A至26E顯示為相鄰和/或橫豎排列,用正方形象征性地表示。
為了清楚起見,僅電子元件26D展示了連接到操作電勢Vss的凸起27 和連接到元件的前極化連接(圖3的參考數字7和11 )的凸起28。對應于 圖3的主體結18的后極化連接看不見,卻連接到設置在后側面上的金屬化 層17。圖5的額外的主體結24或假目標沒有連接到外部。
在圖6上,兩條波浪線象征性地代表兩個可選擇的路徑,其中晶片會被 切割以獲得一組電路。 '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現形式,晶片沿著線29切割,以便去掉連接到 前極化的凸起28,或者將其與對應的晶片或元件絕緣。
參照圖3和4,我們可以理解的是,在攻擊期間,從后側面任何將來減 小基板厚度都將消除到主體結18 (后極化連接)的Vss的連接,并且去掉主 體結的絕緣。因此該薄化導致
-參考圖3和圖4 (雙溝道P晶體管)所示的本發(fā)明基礎版本的基板極化 的消失;
-在所謂的改進的版本(圖5)中,在基板和N溝道12之間的短路。
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的另一種實現形式(基于圖5所示晶片),晶片沿著 線30切割(圖6 ),即留下前極化凸起27被連接。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中通過將凸起27和28連接到電勢Vss,在通常的 方式下可以使用相同的電路,而不進行附加的后側面步驟。
這意味著相同的電路可以用在帶有附加后側面極化步驟或者沒有這些
步驟,取決于是否保持前側面極化凸起,并且取決于如何切割晶片。 圖7展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的各步驟流程。開始,以已知的方式制造晶片(功能塊ioo)。在第二步驟(塊101)中,用正常的厚度在所生產的晶片上進行測試。 然后,薄化晶片(塊102)到幾十微米。然后,在后側面上產生主體結(塊103),形成后極化連接(圖3、 4和 5上的參考數字18)。根據本發(fā)明的所謂改進變體(圖5),在金屬處理后側面的接下來步驟 (105)之前,執(zhí)行用虛線連接到其他功能塊的兩個附加步驟-圖5上參考數字24的假目標或額外主體結(N+摻雜)的插入(塊106 );和-電絕緣盤25的沉積(塊108 )。然后,后側面被金屬化(塊105)(圖3、 4和5)。最后,晶片被切割(塊 108)。晶片可以按圖6所示的兩種關系進行切割,以便留下被連接的凸起28 (切線30),或者去掉或者斷開他(切線29)。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元件的方法,該元件例如是硅片基微控制器、集成電路或等同物(1、14、20),包括前側面和后側面,尤其適合于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裝置(18)設置成在試圖從該后側面薄化該硅片的情形破壞或損壞所述元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18)可以作 用于所述晶片(1、 14、 20)的極化。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僅從該后側面極 化該硅基板晶片的步驟。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驟 -對應于操作,用該基板(2、 15、 21)的極化檢測(101)該晶片(1、14、 20);-薄化該基板(2、 15、 21)至適合于該元件目標操作的厚度; -從該后側面極化該基板; -切割該對應的晶片。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從該后側面極化該 基板(2、 15、 21 )的步驟包括-通過主體結(18)或阱用摻雜材料(N"或P+)摻雜該后側面,以形成 后才及化連才妾;-在該后側面上沉積一層導電材料(19),例如金屬; -切割該晶片(1、 14、 20);以及 -通過該后側面連接到地來調整該元件。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該晶片的切割(29), 以 <更斷開該前極化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該晶片的切割(30), 以便保留該后極化連接(28)與所述電路(26)之間的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5至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外,通過絕緣材 料層(25) hT摻雜和從該后金屬化層絕緣的額外的主體結或者假目標(24) 插"i殳在該后側面上。
9、 一種硅片電子元件(具有前側面(3)和后側面),例如微控制器, 尤其適合于智能卡,該類型的電子元件包括例如晶體管(4、 5、 6-8、 9、 10) 或等同物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裝置(18),以便在試圖從該后側面 薄化該硅片的情形》皮壞或損壞所述元件。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可以作用于所 述晶片的極化。
11、 根據權利要求9或IO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CMOS或 NMOS型晶體管,采用類型基板、基板與N溝道技術或所謂雙溝道技術(23 )。
12、 根據權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對于每個零 件或晶體管或等同物,其包括后極化連接,以僅從該后側面極化該硅基板。
13、 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該后極化連接由摻雜 材料的主體結組成。
14、 根據權利要求9至13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其在后側面 (17)上包括一層導電材料(19),例如金屬。
15、 根據權利要求9至14之一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其還包括許 多N+摻雜材料的假目標(24)或者額外的主體結,其插設在該后側面(17) 上,具有或多或少的規(guī)則分布,每個假目標(18)與該對應的P晶體管(14) 的該溝道12的底部(后側面)接觸。
16、 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元件,.其特征在于,每個假目標(18)或 額外的主體結通過電絕緣材料層(25)與該后金屬化層(19)絕緣。
17、 一種智能卡,包括至少一個硅片元件,其為根據權利要求1至8之 一的方法生產的元件和/或根據權利要求9至16之一的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制造元件的方法,該元件例如是硅片基微控制器、集成電路或等同物(1、14、20),尤其適合于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裝置(18)設置成在試圖薄化該硅片的情形破壞或損壞所述元件;特別是,所述裝置可以作用在所述晶片的極化;特別是,該硅基板晶片僅從該后側面(17)極化。本發(fā)明還涉及如此制造的元件和包括該元件的智能卡。
文檔編號H01L27/02GK101107709SQ200680002687
公開日2008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2月11日
發(fā)明者米歇爾·西爾 申請人:雅斯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