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虛擬體接觸的三柵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通常涉及半導體器件,更具體而言,涉及場效應晶體管(FET)器件。
技術背景混合取向技術(HOT )提供用于PFET反型層的表面和用于NFET反 型層的表面。實現(xiàn)HOT技術的低成本方法導致FET的一種類型的器件體 被氧化物所隔離(絕緣體上硅(SOI)),而另一種被物理連接到體晶片。 在HOT中已經(jīng)示出了三柵極器件,但是通常缺少闊值電壓(Vt)調(diào)節(jié)方 法。由于設計需要控制寬度和高度以保證完全耗盡以及控制短溝道效應, 因此在體硅上設定三柵極器件中的鰭片高度通常是關鍵的。為了擴展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技術的縮放超過65nm節(jié) 點,提出了三柵極技術。此外,已經(jīng)介紹了提供結隔離或氧化物隔離的鰭 片(Fin)FET的體鰭片F(xiàn)ET集成方案。而且,隨著器件尺寸的物理減小, 由于在單獨的器件中摻雜劑的波動,通過摻雜控制閾值電壓變得越來越無 效。此外,Vt控制逐漸成為進一步縮放CMOS器件的主要障礙。因此, 仍然需要這樣的器件,該器件能夠更好地控制FET器件的閾值電壓。發(fā)明內(nèi)容考慮到上述情況,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場效應晶體管(FET), 包括襯底;硅鍺(SiGe)層,在所述村底之上;半導體層,在所述SiGe 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絕緣層,鄰近所述襯底、所述SiGe層、以及 所述半導體層;第一柵極結構對,鄰近所述絕緣層;以及第二柵極結構, 在所述絕緣層之上。優(yōu)選地,所述絕緣層鄰近所述SiGe層的側表面和所述半導體層的上表面、所述半導體層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半導體層的側表面。優(yōu)選地,所述SiGe層包括碳。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基本上 相對于所述第二柵極結構是橫向的。此外,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被所述絕 緣層包圍。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集成電路,其包括襯底;硅鍺(SiGe) 層,鄰近所述村底;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ET),鄰近所述襯底;以及第 二 FET,鄰近所述SiGe層,其中所述第一 FET包括鰭片F(xiàn)ET和三柵極 結構中的任何一種,其中所述第二FET包括鰭片F(xiàn)ET和三柵極結構中的 任何一種,以及其中所述第一FET包括半導體層,在所述襯底之上;絕 緣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以及多晶硅 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此外,所述第二FET包括半導體 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 層;以及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此外,所述 SiGe層包括碳。所述集成電路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域,其 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SiGe層。此外,所述集成電路 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 個接觸所述半導體層。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晶體管,其包括硅襯底;硅鍺(SiGe) 層,在所述^ 圭襯底之上;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ET),在所述硅襯底之上; 以及第二 FET,其接觸所述SiGe層,其中所述第一 FET優(yōu)選包括鰭片 FET和三柵極結構中的任何一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 FET優(yōu)選包括部分 耗盡的FET結構。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FET包括半導體層,在所述硅襯 底之上;絕緣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 以及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此外,所述第二FET包 括半導體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 近所述SiGe層;以及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 同樣,所述SiGe層優(yōu)選地包括碳。優(yōu)選地,所述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村 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 一 個接觸所述SiGe層。同樣,所述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域,其中所述 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半導體層。優(yōu)選地,所述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第一FET與所述硅村底之間的絕緣層。此外,所述晶體管包括在所 述絕緣層中的空間電荷區(qū)域。此外,所述晶體管優(yōu)選還包括在所述第二 FET與所述硅襯底之間的體區(qū)域,所述體區(qū)域相對于所述SiGe層基本上 是平面的。優(yōu)選地,所述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體區(qū)域中的中性區(qū)域。此夕卜, 所述第一 FET優(yōu)選包括第一寬度和所述第二 FET包括第二寬度,其中所 述第二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寬度。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制造場效應晶體管(FET)的方法, 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襯底之上形成珪鍺(SiGe)層;在所述SiGe層之 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淀積半導體層;鄰近所述襯底、所述SiGe層、以及 所述半導體層配置絕緣層;鄰近所述絕緣層設置第一柵極結構對;以及在 所述絕緣層之上形成第二柵極結構,其中所述配置包括鄰近所述SiGe層 的側表面和所述半導體層的上表面、所述半導體層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半 導體層的側表面形成所述絕緣層。優(yōu)選地,所述配置包括用所述絕緣層包 圍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造晶體管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硅襯底之上形成硅鍺(SiGe)層;在所述硅襯底之上配置第一場效應晶 體管(FET);以及使第二FET接觸到所述SiGe層。其中所述配置優(yōu)選 地包括使所述第一 FET接觸到所述硅襯底,以及其中所述配置優(yōu)選地包 括在所述硅襯底之上形成半導體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形成絕緣層; 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形成介質(zhì)層;以及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形 成多晶硅層。優(yōu)選地,這樣形成所述第二FET:在所述SiGe層之上設置 半導體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設置介質(zhì)層;以及在 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設置多晶硅層。所述方法還包括在所 述第一 FET與所述襯底之間以及在所述第二 FET與所述襯底之間形成絕 緣層。此外,所述方法還包括配置所述第一FET具有第一寬度以及配置所 述第二FET具有第二寬度,其中所述笫二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寬度。當結合下列描述和附圖考慮時,將更好了解和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 這些和其它方面。然而,應該理解,以示例的方式給出了下列描述而不是 限制,所述描述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和其眾多的具體細節(jié)??梢?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范圍內(nèi)做出很多改變和修改而不背離其精神,并且本 發(fā)明的實施例包括所有這樣的修改。
參考附圖,通過下列詳細的描述將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中 圖l到8(B)示例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集成電路的連續(xù)的制 造示意圖;圖9到14示例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集成電路的連續(xù)的制造示 意圖;圖15到23示例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集成電路的連續(xù)的制造 示意圖;以及圖24到35(B)示例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集成電路的連續(xù)的 制造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在附圖中示例并在下列描述中所詳述的非限制性實施例,更充分 地闡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及其各種特征和有利的細節(jié)。應該注意,附圖中 的特征不必按比例繪制。省略了公知的部件和處理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 要地模糊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這里使用的實例僅僅旨在有助于理解實踐本發(fā) 明的實施例的方法,以及進一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踐本發(fā)明的實 施例。因此,不應將實例解釋為限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范圍。如上所述,在FET器件中仍需要一種能夠更好地控制閾值電壓的器 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通過提供具有三柵極配置的自對準體接觸SiGe基器 件的結構實現(xiàn)了這一點?,F(xiàn)在參考附圖,更具體而言參考圖l到圖35(B) 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其中相似的參考符號表示所有附圖中的相應的特征。圖1到圖9(B)示例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首先,如在圖1中所示, 首先從具有優(yōu)選約200到500fim厚度的半導體(例如,硅)晶片101開始, 形成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優(yōu)選地,晶片101包括具有{100}晶體取 向的體硅。之后,在約550°C的優(yōu)選的生長溫度下,使用分子束外延(MBE )、 原子層淀積(ALD)、或化學氣相淀積(CVD)技術,在硅晶片101上外 延生長硅鍺(SiGe)層的層103例如,(p型SiGe層),可選地具有碳。 例如,可以將按重量的高至1 %的碳增加到SiGe層以減輕SiGe層103中 的應變。優(yōu)選地,SiGe層具有約15到50nm的厚度。接下來,4吏用公知的MBE或CVD技術在SiGe層103之上外延生長 另一硅層105。優(yōu)選地,硅層105包括這樣的硅,其具有{100}晶體取向和 優(yōu)選約7到50mn范圍的厚度。對于隨后形成的溝道,{100}硅的使用使得 能夠使用高遷移率的平面。接下來,如在圖2中所示,通過蝕刻上硅層105, 然后使用相對于硅選擇性地蝕刻暴露的SiGe層103的蝕刻,并停止在下 硅層101上,來限定三柵極體??梢允褂眠m用于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 器件的等離子體蝕刻、反應離子蝕刻(RIE)、濕法蝕刻或任何其它公知 的蝕刻方法,完成該蝕刻工藝。之后,使用各向同性蝕刻技術,例如選擇 性蝕刻或通過氧化SiGe比氧化硅的速率更大的約600。C的熱氧化,隨后是 各向同性Si02蝕刻,選擇性地去除SiGe層103的端部以底切(undercut) 剩余的頂珪區(qū)域105。如圖3中所示例,使用高溫氧化,優(yōu)選約900°C,在器件之上熱生長 犧牲氧化物107。接下來,如在圖4和5中所示,使用濕法蝕刻,優(yōu)選緩 沖的氫氟酸(HF)溶液,去除氧化物層107,并生長或淀積柵極質(zhì)量介質(zhì) 109a。該介質(zhì)109a包括二氧化硅或氮化的二氧化硅、或任何高k介質(zhì)例 如硅酸鉿、二氧化鉿等。如在圖6 (A)和6 (B)中所示,使用保形淀積 方法例如CVD淀積多晶硅層111,其將形成最終的三柵極器件的體柵極。 優(yōu)選多晶硅層111具有足夠的厚度以完全填充底切上硅區(qū)域105的區(qū)域, 因此優(yōu)選具有約6與200nm之間的厚度。接下來,通過例如旋涂(spin-on)和回蝕刻工藝在多晶硅層111上淀 積并平坦化抗蝕劑120,直到暴露在珪體區(qū)域105之上的多晶硅層111的 部分的頂。然后通過常規(guī)光刻工藝構圖抗蝕劑120。之后,進行各向異性RIE工藝以蝕刻部分的多晶硅111和氧化物層 109a從而分別暴露下硅層101和上硅層105。錨定(anchoring) SiGe層 103的側面的多晶硅111的剩余部分作為器件的體柵極,被抗蝕劑120所 保護的多晶硅lll的剩余部分作為器件的接觸區(qū)域。如在圖7中示例的, 隨后通過熱氧化和/或氮化暴露的珪表面或通過CVD或ALD技術淀積高k 介質(zhì),在器件的暴露的部分之上生長第三介質(zhì)層109b。介質(zhì)層109a優(yōu)選 具有約在1與50nm之間的厚度,并與圍繞多晶硅體柵極區(qū)域lll的區(qū)域 中的介質(zhì)層109a保形地融合。此外,氧化物層109b作為用于器件的最終 的場效應晶體管(FET)部分的柵極氧化物。然后,如在圖8(A)和8(B) 中示例的,通過在氧化物層109b之上淀積(例如,使用CVD)多晶硅層 113構建FET柵極以產(chǎn)生三柵極結構(兩個體柵極111和FET柵極113 )。 多晶硅層113優(yōu)選具有至少兩倍于鰭片(硅區(qū)域105)的高度的高度。此 外,使用公知的工藝在器件150上形成源極/漏極接觸112、主柵極接觸116、 以及體柵極接觸114 。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了有效的、廉價的三柵極半導體結構150和 用于在體硅晶片101上制造的方法。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選通的體接 觸114,該選通的體接觸114通過提供蝕刻停止材料,該蝕刻停止材料4吏 鰭片105的高度基本上不依賴于精確的硅蝕刻時間,來提供對體硅101上 的三柵極鰭片高度的良好的控制。此外,選通的體接觸114允許三柵極鰭 片105使電荷注入到體內(nèi),這使得Vt能夠根據(jù)需要改變,也允許體電勢 動態(tài)的改變,或"浮置(float)"。因此,可以通過^f吏用比閾值電壓更正 (positive )的電壓(在n型FET的情況下,或者對于p型FET則相反) 選通體接觸114"關斷",避免有害的體效應例如Vt對襯底偏壓的依賴,溝 道驅動的損耗。具體而言,僅當體接觸柵極114低于閾值電壓時,在該點處被體接觸柵極111圍繞的體接觸114是堆積的并變得導電(對于p型三柵極FET 則相反的情況是正確的),從襯底101到三柵極FET體111的體接觸才是 電連續(xù)的。因此,在一個結構中獲得了用于優(yōu)化操作的靈活性。因此,器 件150至少部分地被施加到半導體材料的電場效應所隔離。因此,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體三柵極鰭片105與襯底101的隔離 具有(l)良好控制的鰭片高度,這對于三柵極中的Vt控制是關鍵的,(2) 體寄生溝道的良好控制的隔離(未示出),以及(3)通過將截止電壓施加 到隔離柵極113而選擇性地"浮置"三柵極器件的體的機會。在圖9到14中示例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中,形成在第一實施例中所 提供的包括晶片101、 SiGe層103、以及珪層105的相同的基礎襯底。之 后,如在圖9中所示,構圖在硅層105之上的第一掩埋106a以暴露下面的 硅層105的一部分。使用公知的離子注入技術形成深注入阱區(qū)域108。例 如,阱區(qū)域108可以作為器件的最終的p阱區(qū)域。依賴于離子注入?yún)?shù), 可選地阱區(qū)域108可以作為器件的最終的n阱區(qū)域。接下來,如在圖10 中所示,在硅層105之上淀積硬掩模110,并且硬掩模110可以具有約在5 與50nm之間的厚度。硬掩模110優(yōu)選包括二氧化硅和/或氮化硅,并且優(yōu) 選使用氧化/氮化或CVD技術形成硬掩模110。之后,在硬掩模層110之上形成第二掩模106b,如在圖10中所示, 選擇性地向下蝕刻在硬掩模110之上的部分掩模106b和下面的硬掩模110 到下面的硅層105的層。接下來,在剝離第二掩模106b之后,如在圖11 中所示,進行另一蝕刻工藝以去除硅層105的暴露的區(qū)域,暴露部分SiGe 層103。圖11中的左邊的鰭片105通常將變?yōu)槠骷腘FET部分,而圖 11中的右邊的鰭片205通常將變?yōu)槠骷腜FET部分。當然,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可以容易地認識到,當初始注入阱區(qū)域時,依靠初始的離子注入?yún)?數(shù),可以翻轉NFET和PFET部分(即,右邊的鰭片205變?yōu)镹FET而左 邊的鰭片105變?yōu)镻FET)。還可以進行可選的氧離子注入工藝(通常由 圖11中的向下的箭頭所表示)。接下來,如在圖12中所示,使用緩沖的HF或RIE,蝕刻硬掩模層110的剩余的區(qū)域,并在器件的暴露的部分之上形成氧化物層112。在約 600。C的氧化環(huán)境中形成氧化物層112,該氧化環(huán)境以超過氧化Si的速率 的大大增強的速率氧化SiGe。如在圖13中所示,使用CVD技術在器件之 上淀積多晶硅層114,多晶硅層114優(yōu)選具有約12與150nm之間的厚度, 或約兩倍于三柵極鰭片105、 205的高度,并平坦化多晶硅層114。之后, 如在圖14中所示,使用公知的技術選擇性地構圖和蝕刻多晶硅層114以產(chǎn) 生三柵極結構160。三柵極結構160包括半導電鰭片105、205、在鰭片105、 205的頂、左和右側面上的溝道平面(未示出)、在溝道平面上的柵極介 質(zhì)112、以及鄰近柵極介質(zhì)區(qū)域112的柵極電極114。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結構和方法,該結構和方法能夠以提 供鰭片高度的精確控制的方式提供三柵極CMOS器件的Vt的電設定。由 硅區(qū)域105的厚度給出鰭片105、 205的高度,這可以通過SiGe層103的 選擇性蝕刻/氧化特性實現(xiàn)。此外,對三柵極結構,鰭片105、 205的寬度 相對于鰭片105、 205的高度的比率優(yōu)選為在2:1與l:2之間的比率。此外, 可以將電壓施加到逆行(retrograde)阱108以改變或控制Vt。在圖15到23中示例了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了混合SOI基礎襯 底,包括具有第一表面取向的硅襯底101、掩埋氧化物區(qū)域,103、以及具 有笫二表面取向的硅區(qū)域105。優(yōu)選地,襯底101將具有{100}的表面取向 以及第二表面區(qū)域105將具有{110}的表面取向,雖然可以是相反的、以及 其它的組合。之后,如在圖15中所示,在硅層105之上依次淀積二氧化硅 (Si02)層100和氮化硅(Si3N4)層106。 Si()2層100優(yōu)選具有約在5與 50nm之間的厚度,同時SbN4層106優(yōu)選具有約在5與50nm之間的厚度。 接下來,如在圖16中所示,進行選擇性蝕刻工藝以去除部分掩埋氧化物層 103、硅層105、 Si02層100、以及Si3N4層106,從而暴露部分下面的襯底 層101。如在圖17中所描述的,在SiGe層103、珪層105、 Si02層100、以及 S^N4層106的剩余的層所組成的疊層的兩側面上形成犧牲側壁間隔物 102。這些間隔物包括CVD 二氧化硅或氮化硅,并優(yōu)選具有約4與60nm之間的寬度??梢詫缺陂g隔物102形成到這樣的高度,該高度僅低于 SisN4層106的上高度。接下來,在暴露的襯底101之上外延生長具有優(yōu)選 約在5與50nm之間的厚度的薄SiGe層107,接著外延生長硅層104,通 常向到達硅層105的高度,如在圖18中所示。硅層104的厚度優(yōu)選為在約 3與50nm之間,并包括具有與襯底100相同晶體取向的硅。之后,如在 圖19中所示,使用化學機械拋光和/或RIE回蝕刻,通過蝕刻Si02層100、 SisN4層106以及側壁間隔物102的上部平坦化該結構。接下來,在珪層104中形成n阱注入?yún)^(qū)域112,如在圖20中所示例的, 該n阱注入?yún)^(qū)域延伸到襯底層101中并圍繞側壁間隔物102以及在SiGe 層103之下。接下來,使用光致抗蝕劑構圖三柵極鰭片區(qū)域104、 105,并 如圖21中所示例,進行選擇性蝕刻工藝以產(chǎn)生來自硅層104和硅層105 的鰭片。當其深度延伸到底部SiGe層103時鰭片蝕刻可以被停止,由此 鰭片104同樣將延伸到SiGe區(qū)域107。接著,在約600。C的溫度下使用 02選擇性地氧化暴露的SiGe。使用緩沖的HF蝕刻去除在該氧化工藝期間 在暴露的鰭片側壁及其頂部上生長的少量的二氧化硅,而使大部分的氧化 的SiGe區(qū)域保持完整。如在圖22中所描述的,通過熱氧化/氮化來形成硅氧氮化物和/或使用 ALD或CVD技術來形成圍繞硅層104、 105中的每一個硅層的高k材料, 來淀積柵極介質(zhì)材料116。材料116的厚度優(yōu)選約在1與50nm之間。在 該工藝之后,在器件之上淀積多晶硅層118,并選擇性地構圖和蝕刻該多 晶硅118以形成柵極電極。在圖23中示出的弱可選的(slightly alternative) 實施例中,與n阱注入?yún)^(qū)域120—起形成p阱注入?yún)^(qū)域119。通常,根據(jù) 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可以在體p型硅層101中形成n阱區(qū)域112(圖22)。 可選地,可以在體p型硅層101中形成n帶隔離的p阱注入?yún)^(qū)域119。仍 然可選地,可以在體n型硅層中形成p阱注入?yún)^(qū)域(未示出)。本領域的 技術人員可以容易地理解,可以互換n阱112、 120與p阱區(qū)域119。在又 一可選的實施例中,SOI層101包括具有{110}晶體取向的硅,其中器件170 的PFET部分在器件170的體珪部分中,而器件170的NFET部分在SOI層101中。根據(jù)圖15到23,通常通過器件的左邊的部分限定器件170的 體部分。在所有這些實施例中,通過使用常規(guī)光刻構圖抗蝕劑在希望的阱 處形成開口,以及4吏用n型或p型種(species)的離子注入,形成描述的 阱。在n帶的情況下,可以使用與注入p阱所使用的掩模相同的掩模,以 較高的能量注入n帶,由此與p阱(p型)種(典型地,硼)相比更深地 注入n帶(n型)種(典型地,砷)。通常,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提供了一種HOT三柵極器件170,其具有 在SOI層lOl中的一個器件和在體區(qū)域中的另一個器件,并使得電閾值電 壓控制變得可行。這分別地提供了低成本的混合阱和背柵極方解決案以電 地通過阱偏置和背柵極偏置改變Vt。在掩埋氧化物103之下的阱區(qū)域112、 119是用于三柵極體105的有效的背柵極。由于當摻雜較低時,摻雜波動 對Vt變化的影響較小,以及由于使用合適的阱和背柵極偏置可以電校正 工藝導致的Vt改變,因此通過電控制設定Vt能夠對摻雜較小的依賴,由 此得到較好控制的器件Vt。在圖24到35 (B)中示例了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形成與在第一、以 及第二實施例中所提供的相同的基礎襯底,其包括體晶片101 、 SiGe層103 、 以及硅層105。如第三實施例,如在圖24中所示,在硅層105之上依次淀 積SiCh層100和SisN4層106。 Si02層100的厚度優(yōu)選約在5與50nm之 間,同時優(yōu)選Si3N4層106的厚度在約5與50nm之間。接下來,在Si3N4 層106之上淀積并選擇性地構圖光致抗蝕劑掩模122。接下來,可選地, 如在圖25中所示,進行選擇性蝕刻工藝以去除部分Si()2層100和Si3N4 層106,從而暴露下面的襯底層105的部分。之后,剝離光致抗蝕劑掩模122并回蝕刻SK)2層100以便如圖26中 所示去除SK)2層100的端部。接下來,如在圖27中所示例的,使用公知 的蝕刻工藝去除Si;jN4層106。如在圖28中所示,在未被Si02層IOO保護 的區(qū)域中蝕刻該結構,以^_在暴露的區(qū)域中向下去除上硅層105和下面的 SiGe層103至下面的硅襯底層101的頂表面,由此產(chǎn)生一個鰭片結構128 和臺面結構129。圖29示例了在SiGe層103的選擇性回蝕刻之后產(chǎn)生的結構。該蝕刻具有充分的持續(xù)時間以完全底切鰭片128,但不足以底切臺 面129。通過源極/漏極區(qū)域144支撐在圖29中示出的器件的左手的鰭片 結構128,因為它們在圖29和30中示出的視圖的平面外,所以用非雜亂 的線描述源極/漏極區(qū)域144。接下來,選擇性地剝離去除Si02層100,通過在圖29中的左邊的鰭 片結構128之上構圖可選的掩模(未示出),并去除在較寬的鰭片結構129 (圖29中的右邊的鰭片結構129)之上的Si()2層100。如果在剝離Si02 層100的期間掩蔽鰭片128,那么將僅僅在結構128的側面選通鰭片128。 如果不掩蔽鰭片128,那么還可以選通頂表面而且鰭片可以形成三柵極晶 體管。在圖30中示例了產(chǎn)生的器件。接下來,在圖31中所示的整個結構 之上淀積優(yōu)選包括氮化硅或氧化硅的保形間隔物125。該間隔物優(yōu)選為約 2.5到3.5倍的鰭片129的寬度。之后,如在圖32中所示,進行定向蝕刻 工藝,由此產(chǎn)生這樣的間隔物125,除了在圖32中的左邊的鰭片結構128 和右邊的鰭片結構129中的硅層105之下的區(qū)域之外該間隔物125的其它 區(qū)域均被去除。接下來,如在圖33中所示,在鰭片結構128、 129之上淀積柵極介質(zhì) 層130??梢允褂醚趸?或氮化形成硅氧氮化物和/或使用CVD/ALD形成 高k介質(zhì),來形成介質(zhì)層130。優(yōu)選地,層130的厚度約在1與5nm之間。 接下來,如在圖34中所示,在器件之上淀積多晶硅層132并在對應的鰭片 結構128和臺面結構129之上選擇性地蝕刻該多晶硅層132以形成柵極電 極。優(yōu)選地,多晶硅層132大于兩倍的鰭片128、 128的高度。分別在圖35(A)中示出的器件180的鰭片和臺面結構128、 129中的 每一個中形成空間電荷區(qū)域134。歸因于這樣的柵極電極132的電影響, 其排斥在晶體管的體內(nèi)的多數(shù)電子載流子,區(qū)域134變?yōu)?空間帶電的"。 通常,鰭片結構128是完全耗盡的鰭片F(xiàn)ET或三柵極器件,而臺面結構 129是部分耗盡的體接觸的體FET器件。結構128是以柵極電極可以耗盡 整個鰭片(或體)的多數(shù)載流子的足夠小的體積制造的,使得結構128成 為所謂的"完全耗盡器件",相反對于臺面結構129,由于SiGe/Si層103/101鄰進硅層105,該臺面結構129具有很大的體積,柵極電極132僅僅可以 有效地耗盡器件的體的一部分的多數(shù)載流子,因此臺面結構129稱為"部分 耗盡"。此外,根據(jù)公知的工序,在器件180中注入阱區(qū)域(未示出)以形 成PFET和NFET結構。圖35 ( B )示例了圖35 (A)的器件180的頂視 圖,進一步示例了鰭片結構128的源極/漏極區(qū)域146a和鰭片結構129的 源極/漏極區(qū)域146b,以及每一個鰭片128、 129的各自的多晶硅柵極區(qū)域 132。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以低成本、低電容工藝的提供了絕緣體隔離的鰭 片F(xiàn)ET或三柵極器件128,以及具有體接觸的體、部分耗盡的FET129。 因此,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提供了體三柵極鰭片105與襯底101的隔離和 良好控制的鰭片高度,其是控制三柵極結構的Vt的關鍵,以及提供了體 寄生溝道的良好控制的隔離。依賴SiGe層103精確地控制鰭片的高度, 其允許在SiGe層103之上構建等于硅層105的厚度的鰭片高度。此外, 部分耗盡的FET129可以具有這樣的Vt,該Vt可以通過將電偏置施加到 FET129的襯底101來進一步調(diào)節(jié)。為了在體襯底101上產(chǎn)生鰭片F(xiàn)ET和 /或三柵極,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利用了基于SiGe的體集成。通過增加SiGe 層103的限制的選擇性的回蝕刻,隨后是薄氧化物填充工藝,本發(fā)明的第 四實施例獲得了氧化物隔離的鰭片和體連接的FET??梢詫⒈景l(fā)明的幾個實施例形成到集成電路芯片中。制造者可以以原 料晶片的形式(也就是,作為具有多個未封裝芯片的單一晶片)如棵芯片 或者以封裝的形式分發(fā)產(chǎn)生的集成電路芯片。在后一種情況中,在單芯片 封裝(例如具有附加到主板或者其它較高級載體的引線的塑料載體)中或 者在多芯片封裝(例如具有單或雙表面互連或者掩埋互連的陶瓷載體)中 安裝芯片。在任何情況中,然后將所述芯片與其它芯片、分立電路元件、 和/或其它信號處理設備集成,作為(a)中間產(chǎn)品例如主板或者(b)最終 產(chǎn)品的一部分。最終產(chǎn)品可以為包括集成電路芯片的任何產(chǎn)品,從玩具和 其它低端應用到具有顯示器、鍵盤或者其它輸入設備以及中央處理器的高 級計算機產(chǎn)品。特定的實施例的上述描述完整地揭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通常本質(zhì), 因而其他人可以通過采用現(xiàn)有知識容易地修改特定的實施例和/或使特定 的實施例適應各種應用而不背離基本的構思,因此,應該并希望在公開的 實施例的等價物的意義和范圍內(nèi)理解這樣的適應和修改。應該理解,這里 采用的措詞和術語是為了描述的目的而不是限制。因此,雖然根據(jù)優(yōu)選的 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認識到可以在所 附權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修改地實踐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場效應晶體管(FET)包括襯底;硅鍺(SiGe)層,在所述襯底之上;半導體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絕緣層,鄰近所述襯底、所述SiGe層、以及所述半導體層;第一柵極結構對,鄰近所述絕緣層;以及第二柵極結構,在所述絕緣層之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FET,其中所述絕緣層鄰近所述SiGe層的側表 面和所述半導體層的上表面、所述半導體層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半導體層 的側表面。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FET,其中所述SiGe層包括碳。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FET,其中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基本上相對于所 述第二柵極結構是橫向的。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FET,其中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被所述絕緣層包圍。
6. —種集成電路包括 襯底;珪鍺(SiGe)層,鄰近所述襯底; 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ET),鄰近所述襯底;以及 第二FET,鄰近所述SiGe層。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其中所述第一FET包括鰭片F(xiàn)ET和 三柵極結構中的任何一種。
8.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其中所述第二FET包括鰭片F(xiàn)ET和 三柵極結構中的任何一種。
9.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其中所述第一 FET包括 半導體層,在所述村底之上;絕緣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 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以及 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其中所述第二FET包括 半導體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以及 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其中所述SiGe層包括碳。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集成電路,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 區(qū)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SiGe層。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9的集成電路,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 區(qū)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半導體層。
14. 一種晶體管,包括 硅襯底;硅鍺(SiGe)層,在所述硅襯底之上; 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ET),在所述硅襯底之上;以及 第二FET,其接觸所述SiGe層。
15.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第一FET包括鰭片F(xiàn)ET和 三柵極結構中的任何一種。
16.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第二 FET包括部分耗盡的 FET結構。
17.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第一 FET包括 半導體層,在所述硅襯底之上;絕緣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 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以及 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
18.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第二FET包括 半導體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介質(zhì)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以及 多晶硅層,在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
19.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SiGe層包括碳。
20.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 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SiGe層。
21. 根據(jù)權利要求17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襯底中的多個注入阱區(qū) 域,其中所述注入阱區(qū)域中的至少一個接觸所述半導體層。
22.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第一 FET與所述硅襯 底之間的絕緣層。
23. 根據(jù)權利要求22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絕緣層中的空間電荷區(qū)域。
24.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第二 FET與所述襯底 之間的體區(qū)域,所述體區(qū)域相對于所述SiGe層基本上是平面的。
25. 根據(jù)權利要求24的晶體管,還包括在所述體區(qū)域中的中性區(qū)域。
26. 根據(jù)權利要求14的晶體管,其中所述第一 FET包括第一寬度和 所述第二FET包括第二寬度,其中所述第二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寬度。
27. —種制造場效應晶體管(FET)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襯底之上形成硅鍺(SiGe)層;在所述SiGe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淀積半導體層; 鄰近所述村底、所述SiGe層、以及所述半導體層配置絕緣層; 鄰近所述絕緣層設置第一柵極結構對;以及 在所述絕緣層之上形成第二柵極結構。
28. 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鄰近所述SiGe層的 側表面和所述半導體層的上表面、所述半導體層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半導 體層的側表面形成所述絕緣層。
29. 根據(jù)權利要求27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通過所述絕緣層包圍 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
30. —種制造晶體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珪襯底之上形成珪鍺(SiGe)層; 在所述硅襯底之上配置第一場效應晶體管(FET);以及 使第二 FET接觸到所述SiGe層。
31. 才艮據(jù)權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使所述第一 FET接 觸到所迷硅村底。
32. 根據(jù)權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包括 在所述硅襯底之上形成半導體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形成絕緣層; 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形成介質(zhì)層;以及 在所述介質(zhì)層和所述絕緣層之上形成多晶硅層。
33. 根據(jù)權利要求30的方法,其中這樣形成所述第二FET: 在所述SiGe層之上設置半導體層;在所述半導體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設置介質(zhì)層;以及 在所述介質(zhì)層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設置多晶硅層。
34. 根據(jù)權利要求30的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第一 FET與所述襯底之 間以及在所述第二 FET與所述襯底之間形成絕緣層。
35. 才艮據(jù)權利要求30的方法,還包括配置所述第一 FET具有第一寬 度和配置所述第二 FET具有第二寬度,其中所述第二寬度大于所述第一寬
全文摘要
一種場效應晶體管(FET)以及形成所述FET的方法包括襯底(101);在所述襯底(103)之上的硅鍺(SiGe)層(103);在所述SiGe層(103)之上并鄰近所述SiGe層(103)的半導體層(105);鄰近所述襯底(101)、所述SiGe層(103)、以及所述半導體層(105)的絕緣層(109a);鄰近所述絕緣層(109a)的第一柵極結構對(111);以及在所述絕緣層(109a)之上的第二柵極結構(113)。優(yōu)選地,所述絕緣層(109a)鄰近所述SiGe層(103)的側表面和所述半導體層(105)的上表面、所述半導體層(105)的下表面、以及所述半導體層(105)的側表面。優(yōu)選地,所述SiGe層(103)包括碳。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111)基本上相對于所述第二柵極結構(113)是橫向的。此外,優(yōu)選通過所述絕緣層(109a)包圍所述第一柵極結構對(111)。
文檔編號H01L29/12GK101228634SQ200680027090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7月27日
發(fā)明者B·A·安德森, E·J·諾瓦克, M·J·布賴特韋什 申請人:國際商業(yè)機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