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導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半導體元件,且特別涉及一種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
晶體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以下可簡禾爾MOSFET) 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過去數年間,尺寸的微縮(包括柵極長度和柵極氧化層厚度的縮減)使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持續(xù)改進速度、效能、電路密度和單位功能 的成本。為進一步增進晶體管的效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應用 于半導體基底中的應變溝道區(qū),于溝道區(qū)施加應變可使載子的移動速率增 加,因此,使得N溝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NMOSFET)和P溝 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PMOSFET)增加效能。 一般來說,沿源極 至漏極方向施加張應力于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的N溝道, 可增加電子移動率,沿源極至漏極方向施加壓應力于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場效應晶體管的P溝道,可增加空穴移動率?,F己發(fā)展出許多導引應變至晶 體管溝道區(qū)的方法。
在已知技術的方法中,例如硅-鍺或硅-鍺-碳的半導體混合層形成于薄半 導體層下,其中半導體混合層的晶格結構和其上的半導體層不同,而晶格結 構的不同,使其上的半導體層產生應變,增加載子移動率。
然而,此形成毯覆的半導體混合層的方法,除了需考慮接面漏電流,亦 難以進行。舉例來說,外延成長硅鍺層的半導體混合層花費成本較高,且難 以精確的控制外延成長半導體混合層中的鍺的程度。此外,半導體混合層的 存在會于源極/漏極區(qū)的接面產生不需要的接面,進而可能產生接面漏電流。
在已知技術的另一方法中,在形成晶體管后,將應變導引至溝道中。在 此方法中,高應力薄膜形成于全部硅基底的晶體管結構上方,高應力薄膜或 應變條于溝道上提供顯著的影響,調整溝道區(qū)的硅晶格間距,因此導引應變至溝道區(qū)。另外,應變條放置于整個晶體管結構上,可通過增加應變條或加 厚高應力薄膜的厚度,改進元件的效能。
然而,可施加的應力量受限,舉例來說,通過形成高應力薄膜施加的應 力,受限于后續(xù)的空隙填充能力和蝕刻工藝范圍。
發(fā)明內容
根據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目的為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方法,可導引額外的 應變,以增加晶體管的性能。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絕緣溝槽,形成于所述基 底中,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絕緣溝槽填入介電材料,且所述絕緣溝槽中,至少 部分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陷至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晶體管柵 極,位于所述基底上方;及接觸蝕刻阻擋層,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絕緣溝槽 中的介電材料上方。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陷,如此所 述介電材料沿著所述絕緣溝槽的側壁,延伸至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絕緣溝槽中,所有所述介電材料的 頂部表面凹陷至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為張應力薄膜或壓 應力薄膜。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覆蓋所述晶體管。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淺溝槽絕緣,形成于所述
基底中,其中所述淺溝槽絕緣包括填入介電材料的溝槽;凹槽,位于所述淺
溝槽絕緣中;及接觸蝕刻阻擋層,位于所述凹槽中和所述基底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凹槽的側壁覆蓋所述介電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淺溝槽絕緣的所有介電材料凹陷至
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為張應力薄膜或壓
應力薄膜。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還包括晶體管,位于所述基底上,且所述接 觸蝕刻阻擋層覆蓋所述晶體管。根據本發(fā)明的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具有第一頂部側邊和相對 的第一底部側邊,所述基底于第一頂部側邊形成絕緣溝槽,所述絕緣溝槽至 少部分填入介電材料,至少部分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低于所述絕緣溝槽 的上部邊角;晶體管,位于所述基底上方;及應力層,位于所述介電材料和 所述基底上方。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絕緣溝槽的側壁覆蓋所述介電材料。
根據本發(fā)明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應力層直接接觸所述絕緣溝槽的上 部部分。
圖1 圖5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應變溝道區(qū)的半導體元件的制造方法。 圖6~圖8示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包括應變溝道區(qū)的半導體元件的制造 方法。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00 晶圓; 110 絕緣溝槽;
200~晶圓; 310 凹槽; 412 柵極介電; 416~間隙壁; 510 高應力薄膜;
810-高應力薄膜。
112~基底; 210 絕緣材料; 410 晶體管; 414 柵極電極;
418 源極/漏極區(qū); 710~晶體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詳細討論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制造和使用,然而,根據本發(fā)明的概 念,其可包括或運用于更廣泛的技術范圍。須注意的是,實施例僅用以揭示 本發(fā)明制造和使用的特定方法,并不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圖1 圖5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應變溝道區(qū)的半導體元件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在此所揭示的實施例可應用于各種電路。首先,請參照圖1,其顯示 一部分晶圓100,包括形成于基底112中的絕緣溝槽110?;?12可包括硅塊材、摻雜或未摻雜基底,或絕緣層上有硅基底的有源層。 一般來說,絕 緣層上有硅基底包括形成于絕緣層上的半導體材料層(例如硅)。絕緣層可例
如為埋藏氧化層(buriedoxide,以下可簡稱BOX)或氧化硅層。絕緣層一般形 成于硅或玻璃的基底上,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使用多層或漸進(gradient)
的基底。
使用本領域所熟知的光刻技術形成絕緣溝槽110。 一般來說,光刻技術 包括以下步驟沉積光致抗蝕劑材料,接著進行掩模、曝光和顯影。如圖1 所示,在圖形化光致抗蝕劑掩模后,可進行蝕刻工藝以移除基底112不需要 的部分。在基底包括硅塊材的較佳實施例中,蝕刻工藝可以是濕式或干式、 等向性或非等向性蝕刻工藝,只蝕刻工藝較佳為非等向性的干蝕刻工藝。在 一個實施例中,絕緣溝槽110的深度約為2000埃~3000埃。
圖2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在絕緣溝槽110填入絕緣材料210后的晶圓100。 在實施例中,絕緣材料210包括氧化工藝形成的氧化層,其中氧化工藝例如 為在包括氧氣、水氣、氧化氮或其組合的環(huán)境的濕式或干式熱氧化。或者, 氧化層可采用化學氣相沉積(CVD)使用四乙氧基硅垸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TEOS)和氧氣作為前體形成。
之后,可進行平坦化步驟,以平坦化絕緣材料210的表面,并使其和基 底112的頂部表面共面。平坦化步驟可采用此技藝所熟知的化學機械研磨法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以下可簡稱CMP)。
圖3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在絕緣材料210中形成凹槽310后的晶圓100。 可進行固定時間的濕式蝕刻工藝形成凹槽310,例如在絕緣材料210凹陷至 低于基底112表面約200埃~500埃深度的實施例中,可將絕緣材料210浸泡 稀釋HF溶液約150秒~600秒,以使絕緣材料形成凹槽。
圖4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形成晶體管410的步驟。晶體管410包括柵極介 電412、柵極電極414、間隙壁416和源極/漏極區(qū)418。如同一般的技術, 形成并圖形化柵極介電412和柵極電極414于基底112。其中,較佳柵極介 電412為例如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氧化物、含氮氧化物、上述組合 或類似物質。柵極介電412的較佳介電常數約大于4。另外,柵極介電可包 括氧化鋁、氧化鑭、氧化鉿、氧化鋯、氮氧化鉿或上述組合的高介電材料。
在柵極介電412包括氧化層的實施例中,柵極介電412可采用氧化工藝形成,氧化工藝例如為在包括氧氣、水氣、氧化氮或其組合的環(huán)境的濕式或
干式熱氧化,或柵極介電可采用化學氣相沉積(CVD)使用四乙氧基硅烷 (TEOS)和氧氣作為前體形成。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柵極介電412的厚度約為 8埃 50埃,較佳厚度約為20埃。
較佳柵極電極414包括導電材料,例如金屬、金屬硅化物、金屬氮化物、 摻雜多晶硅、其它導電材料或上述組合。金屬例如為鉭、鈦、鉬、鎢、鉑、 鋁、鉿或釕,金屬硅化物例如為硅化鈦、硅化鈷、硅化鎳或硅化鉭,金屬氮 化物例如為氮化鈦或氮化鉭。在一個范例中,多晶硅的形成包括沉積非晶硅, 并使非晶硅再結晶以形成多晶硅。在柵極電極是多晶硅的較佳實施例中,可 通過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法(LPCVD)沉積摻雜或未摻雜的多晶硅,形成柵極電 極414,其中沉積多晶硅的厚度可以約為400埃 2500埃,較佳厚度約為800 埃。
采用本領域所熟知的光刻技術圖形化柵極介電412和柵極電極414, 一 般來說,光刻工藝包括沉積光致抗蝕劑材料,之后對光致抗蝕劑材料進行掩 模、曝光和顯影。在圖形化光致抗蝕劑掩模后,可進行蝕刻工藝,移除柵極 介電材料和柵極電極材料不必需的部分,以形成柵極介電412和柵極電極 414,如圖4所示。在柵極電極材料是多晶硅,且柵極介電材料是氧化物的 較佳實施例中,蝕刻工藝可以是濕式或干式、等向性或非等向性蝕刻工藝, 惟較佳蝕刻工藝是非等向性干蝕刻工藝。
通過離子注入工藝形成源極/漏極區(qū)418,對源極/漏極區(qū)418注入N型 摻雜物(例如磷、氮、石申、銻或類似的物質),以制作NMOS元件,或對源極 /漏極區(qū)注入P型摻雜物(例如硼、鋁、銦或類似的物質),以制作PMOS元件。 在另一實施例中,需使用此技藝所熟知的多道掩模和離子注入步驟,以僅于 特定的區(qū)域注入N型或P型離子。
間隙壁416較佳包括氮化硅(Si3N4)、其它成分的含氮層(SixNy ,不包括 Si3N4)、氮氧化硅(SiOxNy)、后化硅(siliconoxime, SiOxNy:Hz)或上述的組合, 其中形成間隙壁用以于源極/漏極區(qū)418進行第二次離子注入。在一個較佳實
施例中,進行化學氣相沉積法(以硅烷和氨為前體)形成包括氮化硅(Si3N4)的
層,以制作間隙壁416。
進行等向性(例如浸泡磷酸H3P04溶液)或非等向性工藝圖形化間隙壁416。在等向性蝕刻形成間隙壁的范例中,由于氮化硅(Si3N4)層位于柵極電極 414側壁的厚度大于鄰接柵極電極414頂部的部分,等向性蝕刻移除位于柵 極電極414頂部的部分氮化硅(Si3H0材料,和基底112不直接鄰接柵極電極 414的另一部分氮化硅(Si3N4)材料,而保留圖4所示的間隙壁416。
請注意本實施例尚可進行硅化工藝。使用硅化工藝可改進導電柵極電極 414的導電率,并減少源極/漏極區(qū)418的阻抗。硅化工藝可包括以下步驟 以物理氣相沉積法(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沉積例如鈦、鎳、鎢或鈷 的金屬層。接著進行退火工藝,使金屬層與導電柵極電極414和源極/漏極區(qū) 418反應,以形成金屬硅化物,而部分位于絕緣間隙壁416上的金屬層未反 應,可采用例如濕蝕刻工藝選擇性的移除金屬層未反應的部分。若需要,可 進行額外的退火工藝,改變硅化區(qū)的相,以降低電阻。
請注意以上所描述為應用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晶體管410范例,本發(fā)明可 使用其它晶體管和半導體元件。舉例來說,晶體管可包括凸起的源極/漏極, 晶體管可以為分離柵極(split gate)晶體管或鰭式晶體管(FinFET)的設計。另 外,本發(fā)明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厚度。此外,本發(fā)明可于間隙壁和柵極電極 間可形成襯層。本發(fā)明另可使用復合間隙壁,或使用不同的摻雜剖面,或類 似工藝。
圖5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形成高應力薄膜510后的晶圓100,其中高應力 薄膜覆蓋晶體管410和絕緣溝槽110的凹槽310(在此實施例中高應力薄膜 510可以為接觸蝕刻阻擋層)。請注意高應力薄膜510可以是張應力或壓應力。 張應力薄膜會于溝道區(qū)產生張應變,增加N溝道晶體管的電子移動率,而壓 應力薄膜會于溝道區(qū)產生壓應變,增加P溝道晶體管的空穴移動率。
采用例如化學氣相沉積法(CVD)、物理氣相沉積法(PVD)、原子層沉積 法(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或類似的工藝形成高應力薄膜510。張應力 薄膜的較佳厚度約為5nm 500nm,且其大體上沿著源極至漏極方向施加 0GPa 5GPa的應力。壓應力薄膜的較佳厚度約為5nm 500nm,且其大體上 施加0GPa—5GPa的應力。適用于張應力薄膜的材料包括氮化硅(SiN)、氧化 物、氮氧化物、碳化硅(SiC)、碳氮化硅(SiCN)、硅化鎳、硅化鈷、上述的組 合或類似的物質。適用于壓應力薄膜的材料包括鍺化硅(SiGe)、氮鍺化硅 (SiGeN)、氧化物、氮氧化物、上述的組合或類似的物質。請注意高應力薄膜510可包括多層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或是相同或不同 應力特性的材料。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可用于制造包括NMOS和PMOS元件的 晶圓,例如,可通過熟知的沉積和圖形化技術于同一晶圓上,分別制作具有 張應力薄膜的NMOS晶體管和壓應力薄膜的PMOS晶體管,可使晶體管依 特定的功能制作。
后續(xù),可采用標準工藝完成半導體元件的制作和封裝。例如,可形成和 圖形化接觸蝕刻阻擋層(可選擇)、層間介電層和金屬層,另外可形成其它電 路,切割和封裝晶圓。
圖6-圖8示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形的晶圓200。圖6-圖8所示出此實施 例的晶圓200的初始元件,如圖l-圖2的范例所揭示,請注意此實施例與第 1-2圖范例類似的單元采用相同的符號。
首先請參照圖6,其顯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絕緣材料210凹陷后的晶 圓200。在此實施例中,雖然絕緣材料210凹陷,沿著凹槽310的絕緣溝槽 110的側壁,仍保留部分絕緣材料210。其凹槽310可采用例如上述的光刻 技術形成。在此實施例中,可形成和圖形化光致抗蝕劑材料,至暴露絕緣溝 槽110的絕緣材料210??墒褂脮r間控制的干蝕刻工藝使絕緣材料210產生 凹陷。例如,在絕緣材料210凹陷約200埃 500埃的實施例中,可進行干蝕 刻工藝約30秒~150秒,使絕緣材料210凹陷;沿著凹槽310的絕緣溝槽110 側壁的絕緣材料210較佳厚度約為40埃~150埃。
圖7示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晶體管710的形成??刹捎妙愃菩纬蓤D4晶 體管410的方法,形成本實施例的晶體管710,其中類似的單元使用相同的 符號。請注意本發(fā)明可采用其它型態(tài)或結構。
圖8示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高應力薄膜810的形成。本實施例高應力薄 膜810的形成類似于上述圖5實施例高應力薄膜510的形成(在此實施例中高 應力薄膜810可以為接觸蝕刻阻擋層)。由于沿著絕緣溝槽110側壁的部分絕 緣材料210保留,高應力薄膜810不直接接觸絕緣溝槽110的側壁。此實施 例傳遞大量的應力至晶體管710的溝道區(qū),可避免漏電流的問題。
請注意,上述的工藝可以不同方式進行,例如為方便說明,上述的工藝 在形成柵極介電412、柵極電極414和間隙壁416前,凹陷絕緣溝槽110的 絕緣材料210。在另一實施例中,凹陷絕緣溝槽的絕緣材料210在形成柵極介電412、柵極電極414和間隙壁416之后進行。又另一實施例中,若需要 在凹陷工藝中保護其下結構,可于柵極電極414和間隙壁416上方形成掩模。 以上提供的實施例用以描述本發(fā)明不同的技術特征,但根據本發(fā)明的概 念,其可包括或運用于更廣泛的技術范圍。須注意的是,實施例僅用以示出 本發(fā)明工藝、裝置、組成、制造和使用的特定方法,并不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變化與修 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絕緣溝槽,形成于所述基底中,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絕緣溝槽填入介電材料,且所述絕緣溝槽中,至少部分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陷至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晶體管柵極,位于所述基底上方;及接觸蝕刻阻擋層,位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絕緣溝槽中的介電材料上方。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 陷,所述介電材料沿著所述絕緣溝槽的側壁,延伸至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絕緣溝槽中,所有所述介 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陷至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為張應力 薄膜或壓應力薄膜。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覆蓋所述 晶體管。
6. —種半導體結構,包括 基底;淺溝槽絕緣,形成于所述基底中,其中所述淺溝槽絕緣包括填入介電材料的溝槽;凹槽,位于所述淺溝槽絕緣中;及 接觸蝕刻阻擋層,位于所述凹槽中和所述基底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凹槽的側壁覆蓋所述介電 材料。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淺溝槽絕緣的所有介電材 料凹陷至低于所述基底的頂部表面。
9.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為張應力 薄膜或壓應力薄膜。
10.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結構,還包括晶體管,位于所述基底上, 且所述接觸蝕刻阻擋層覆蓋所述晶體管。
11.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括基底,具有第一頂部側邊和相對的第一底部側邊,所述基底于第一頂部 側邊形成絕緣溝槽,所述絕緣溝槽至少部分填入介電材料,至少部分所述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低于所述絕緣溝槽的上部邊角;晶體管,位于所述基底上方;及應力層,位于所述介電材料和所述基底上方。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絕緣溝槽的側壁覆蓋所 述介電材料。
13.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半導體結構,其中所述應力層直接接觸所述絕緣溝槽的上部部分。
全文摘要
一種半導體結構。在本發(fā)明的各實施例中,溝槽形成于基底中,其中至少部分溝槽填入介電材料。在一個實施例中,溝槽中填入介電層且進行平坦化步驟,以使介電層表面和基底表面等水平。之后,使介電材料的頂部表面凹陷至低于基底的頂部表面,沿著溝槽的凹陷部分的側壁保留部分介電材料,或沿著側壁移除介電材料,形成具有壓應力或張應力的應力薄膜于介電材料的凹陷部分上方,應力薄膜可延伸至晶體管或其它半導體結構上方。
文檔編號H01L27/088GK101320728SQ20071018179
公開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6月7日
發(fā)明者彭治棠, 李資良, 梁孟松, 連浩明, 陳昭成, 黃國泰 申請人: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