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天線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20947閱讀:12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小型天線的結構,涉及能夠內置于便攜式終端設備等中 的大小的增益高的天線。
      背景技術
      在近年來的便攜式終端設備中,出現(xiàn)了如下的天線在例如FM無
      線電廣播和從VHF頻帶到UHF頻帶的電視廣播,或者還有UHF頻帶的 高頻帶的便攜式無線通信等中,以單體接收頻率在較寬范圍內的電波。 在接收頻率在較寬范圍內的電波時,當然需要能與各信號頻率對應的頻 帶寬度較寬的天線。但是,相對于UHF頻帶的電波的波長為數(shù)十厘米, VHF頻帶的電波的波長為數(shù)米,因此在制成能以單體與UHF/VHF兩個 頻帶對應的天線,并將該天線內置于容積有限的便攜式終端中的情況下, 天線的小型化和寬頻帶化成為問題。
      例如,單純使天線的外形小型化時,增益、收發(fā)信效率或靈敏度下 降。因此,為了在維持必要的增益、收發(fā)信效率和靈敏度的同時使天線 小型化,需要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較高介電常數(shù)的電介質制的磁芯、或 者使用將具有一定程度的較高磁導率的軟磁性體粉末混入到樹脂中而形 成軟磁性體制的磁芯,將導體巻繞到該磁芯上,形成螺旋狀地環(huán)繞在磁 芯周圍的導體圖案。在日本特開平11-234029號公開專利公報、日本特開 2000-278020公開專利公報或日本特開2005-86418公開專利公報中公開 了這樣的天線的基本結構。
      如果使用將磁性體粉末混入到具有電介質特性的樹脂中而形成的磁 芯的話,通過樹脂具有的介電常數(shù)(s)和磁性體粉末具有的磁導率(p) 的相互作用,能夠得到小型且高增益的天線。其中,當增加被混入到樹 脂中的磁性體粉末的量時,磁芯的磁導率(ii)升高,能夠使天線進一步小型化。此外,當使用磁特性優(yōu)良的磁性體粉末時,與增加混入量時同 樣地,磁芯的磁導率升高,能夠使天線進一步小型化。但是,在實際上 磁性體粉末的混入量增多時,產生認為是由于磁性體的衰減損失造成的 高頻區(qū)域的增益下降現(xiàn)象等問題,難以實現(xiàn)天線的小型化和高增益化。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在針對頻率在較寬范圍內的 電波維持所期望的水平的增益的同時使外形小型化的天線。
      本發(fā)明通過使用層疊結構的磁芯來解決上述問題,所述層疊結構的 磁芯是將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配置到該磁芯的內側、將沒有混入 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配置到該磁芯的外側的結構。
      具體來說,本發(fā)明的天線具有混入有磁性粉末的樹脂制的磁芯;
      螺旋狀地環(huán)繞磁芯的芯部周圍的線圈導體;以及使線圈導體與外部電路
      電連接的各種端子,其特征在于,該磁芯具有第一樹脂層,其通過混 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以及第二樹脂層和第三樹脂層,它們
      形成為不包含磁性粉末并從上下夾持第一樹脂層。
      此外,本發(fā)明的天線能夠根據天線的線圈導體上出現(xiàn)的電流分布的
      形式,進一步提高增益,本發(fā)明的天線具有樹脂制的磁芯;螺旋狀地 環(huán)繞磁芯的芯部周圍的線圈導體;以及使線圈導體與外部電路電連接的 各種端子,其特征在于,該天線具有磁芯,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
      至少形成第一磁芯部和第二磁芯部;第一磁芯部,其是由第一樹脂層構 成的單層結構,所述第一樹脂層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 以及該第二磁芯部,其具有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的第 二樹脂層以及形成為不包含該磁性粉末并從上下夾持該第二樹脂層的第 三樹脂層和第四樹脂層,是由第二、第三、第四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疊 結構。
      本發(fā)明的天線具有上述的結構,因此具有如下的效果。即,根據本 發(fā)明,可以降低由于磁性體粉末而出現(xiàn)的衰減損失的影響,可以改善天 線的增益。此外,也可以通過電介質層的介電常數(shù)和磁性體粉末的磁導
      7率的相互作用而實現(xiàn)該天線的小型化。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1的立體圖。
      圖2是示出圖1的表面和背面的圖,圖2 (a)是表面圖、圖2 (b)
      是背面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天線的磁芯結構的立體圖。
      圖4是示出混入有50 (重量%)的平均粒徑是大約0.5 (pm)的 Ni-Zn-Cu系軟性鐵氧體粉末的第一樹脂層la的磁導率(|i)的特性圖。
      圖5是示出具有圖1的結構的天線的相對于頻率(MHz)的增益(dBi) 的特性圖。
      圖6是示出混入了 50 (重量%)的平均粒徑是大約1.2 (pm)的 Mn-Zn-Cu系軟性鐵氧體粉末的第一樹脂層la的磁導率(一 的特性圖。 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2的天線的磁芯結構的立體圖。 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3的天線的磁芯結構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4的天線的磁芯結構的立體圖。 圖10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5的天線的磁芯結構的立體圖。 標號說明
      1:實施例l的磁芯;la:實施例1的磁芯的第一樹脂層;lb:實施 例1的磁芯的第二樹脂層;lc:實施例1的磁芯的第三樹脂層;ld:實 施例2的磁芯的第一樹脂層;le:實施例2的磁芯的第二樹脂層;lf:實 施例2的磁芯的第三樹脂層;lg:實施例3的磁芯的第一磁芯部的樹脂 層;lh:實施例3的磁芯的第二磁芯部的第一樹脂層;li:實施例3的磁 芯的第二磁芯部的第二樹脂層;lj:實施例3的磁芯的第二磁芯部的第三 樹脂層;lk:實施例4的磁芯的第一磁芯部的樹脂層;lm:實施例4的 磁芯的第二磁芯部的第一樹脂層;ln:實施例4的磁芯的第二磁芯部的 第二樹脂層;lp:實施例4的磁芯的第二磁芯部的第三樹脂層;lq:實 施例4的磁芯的第三磁芯部的第一樹脂層;lr:實施例4的磁芯的第三磁 芯部的第二樹脂層;ls:實施例4的磁芯的第三磁芯部的第三樹脂層;部的樹脂層;lu:實施例5的磁芯的第二 磁芯部的樹脂層;1V:實施例5的磁芯的第三磁芯部的第一樹脂層;lw: 實施例5的磁芯的第三磁芯部的第二樹脂層;IX:實施例5的磁芯的第 三磁芯部的第三樹脂層;1A:實施例2的磁芯;1B:實施例3的磁芯; 1C:實施例4的磁芯;1D:實施例5的磁芯;2:線圈導體;3a 3d:導 體圖案(第一導體圖案);4a 4c:導體圖案(第二導體圖案);5:金屬 導體;6:始端圖案;7:終端圖案;8:控制端子;9:接地端子;10: 輸入輸出端子;11:實施例3的第一磁芯部;12:實施例3的第二磁芯 部;13:實施例4的第一磁芯部;14:實施例4的第二磁芯部;15:實 施例4的第三磁芯部;16:實施例5的第一磁芯部;17:實施例5的第 二磁芯部;18:實施例5的第三磁芯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的天線由樹脂制的磁芯;螺旋狀地環(huán)繞該磁芯的芯部周圍的 線圈導體;形成在磁芯右側的線圈導體的開始位置的始端圖案;形成在 磁芯左側的線圈導體的結束位置的終端圖案;以及各種端子構成。
      此處磁芯構成為外形是長方形的厚板狀,使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第 一樹脂層在中央,形成沒有混入磁性體粉末的第二樹脂層和第三樹脂層 以夾持該第一樹脂層,具有由該第一、第二、第三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 疊結構。
      此處,優(yōu)選各樹脂層使用聚合物系樹脂,磁性體粉末使用Ni-Zn-Cu 系或Mn-Zn-Qi系的軟性鐵氧體粉末。
      線圈導體由形成在磁芯表面的多個第一導體圖案、形成在磁芯背面 的多個第二導體圖案、分別設置在從磁芯的表面貫通到背面的多個通孔 內的金屬導體;形成在磁芯的背面的右端附近的始端圖案;以及形成在 芯的背面的左端附近的終端圖案構成。此外,線圈導體成為如下一條導 電線路的形式通過第一導體圖案、第二導體圖案和金屬導體的相互的 連接狀態(tài),從始端圖案開始螺旋狀地環(huán)繞磁芯芯部的周圍,在終端圖案 處結束。
      9各種端子是控制端子、接地端子和輸入輸出端子這3種,均形成在 磁芯的背面??刂贫俗有纬稍诖判镜挠叶烁浇?,與始端圖案電連接。接 地端子和輸入輸出端子的均形成在磁芯的右端附近,接地端子與始端圖 案電連接,輸入輸出端子與第二導體圖案的預定位置電連接。
      在具有以上的結構的天線中,能夠根據線圈導體上出現(xiàn)的電流分布 的形式或期望抑制的諧振模式的信號,使第一、第二、第三各樹脂層的 厚度變化。該厚度的變化具有呈直線形逐漸變化的情況和呈階梯狀變化 的情況。
      本發(fā)明的天線也有如下的情況為了根據線圈導體上出現(xiàn)的電流分 布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增益,而在磁芯的左端和右端間設置單層結構的第 一磁芯部和層疊結構的第二磁芯部及第三磁芯部。其中,第一磁芯部僅 由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的第一樹脂層構成。另一方面, 第二磁芯部為使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第二樹脂層在中央,形成沒有混入 磁性體粉末的第三樹脂層和第四樹脂層以夾持第二樹脂層,具有由該第 二、第三、第四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疊結構。
      此外,第三磁芯部形成在第一磁芯部和第二磁芯部之間,與第二磁 芯部同樣地,使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第五樹脂層在中央,形成沒有混入 磁性體粉末的第六樹脂層和第七樹脂層以夾持第五樹脂層,具有由該第 五、第六、第七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疊結構。但是,第五樹脂層形成為 比第二樹脂層厚,第六樹脂層及第七樹脂層分別形成為比第三樹脂層和 所述第四樹脂層薄。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各實施例進行說明。
      實施例1
      圖1 圖3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天線結構。圖1是天線的立體
      圖,圖2是示出圖1的表面和背面的圖,圖2 (a)示出表面圖、圖2 (b) 示出背面圖。符號1是具有層疊結構的磁芯,所述層疊結構形成為使混 入有磁性體粉末的第一樹脂層la設在中央,沒有混入磁性體粉末的第二 樹脂層lb和第三樹脂層lc夾持第一樹脂層la的結構。關于該磁芯1的 具體情況將在后面敘述。符號2是線圈導體,構成如下的導體圖案。在該磁芯1表面形成有
      作為第一導體圖案的4根導體圖案3a 3d。各導體圖案3a 3d均不與磁 芯1的左右的邊平行,而如圖2 (a)所示形成為朝右上方傾斜的直線形。 此外,在磁芯1的背面形成作為第二導體圖案的3根導體圖案4a 4c。 各導體圖案4a 4c也均不與磁芯l的左右的邊平行,而如圖2 (b)所示 形成為朝右上方傾斜的直線形。
      其中,在從表面?zhèn)韧敢晫w圖案4a 4c的情況下,各導體圖案4a 4c如圖1所示成為朝左上方傾斜的直線形,此外導體圖案3a 3d和導體 圖案4a 4c成為在俯視圖中各個端重合的狀態(tài)。在表面和背面的各導體 圖案3a 3d和4a 4c在俯視圖中重合的位置處,分別形成有填充了金屬 導體5的通孔。
      如圖2 (b)所示,在磁芯1中的背面的導體圖案4a 4c的右側形成 有始端圖案6,該始端圖案6通過金屬導體5中的一個與處于最右側的如 圖2 (a)所示的導體圖案3a電連接。同樣地,在導體圖案4a 4c的左 側如圖2 (b)所示形成終端圖案7,該終端圖案7通過其他的金屬導體5-與處于最左側的如圖2 (a)所示的導體圖案3d電連接。
      通過該各導體圖案3a 3d、 4a 4c與金屬導體5的相互間的連接狀 態(tài),形成一條導電線路,該導電線路依次連接有作為始端的導體圖案3a、 金屬導體5、導體圖案4a、金屬導體5、導體圖案3b、金屬導體5、導體 圖案4b、作為終端的導體圖案3d。該導線電路實質上形成螺旋狀地 環(huán)繞磁芯1的中心線CL (即芯部周圍)的方式的線圈導體2。
      如圖2 (b)所示在位于磁芯1的背面的左端附近的不同位置形成有 接地端子9和輸入輸出端子10。接地端子9形成于與終端圖案7接近的 位置并與終端圖案7電連接,輸入輸出端子10與最左側的導體圖案4c 電連接。
      此外,在磁芯1的背面的右端附近形成有控制端子8??刂贫俗? 形成于與始端圖案6接近的位置,直接與始端圖案6電連接。
      如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天線使用了具有層疊結構的磁芯 1,所述層疊結構形成為將第一樹脂層la配置在中央,第二樹脂層lb、
      ii第三樹脂層lc夾持第一樹脂層la的結構。其中,例如將第一樹脂層la 的厚度設為0.6 (mm)、將第二樹脂層lb和第三樹脂層lc的厚度分別設 為0.3 (mm)。第一 第三的各樹脂層la、 lb、 lc分別使用介電常數(shù)(s) 大約為2的聚合物系樹脂,在該3個樹脂層中,僅在第一樹脂層la中混 入了磁性體粉末。
      具體地說,混入到第一樹脂層la中的磁性體粉末是由激光衍射散射 法測量的平均粒徑是大約0.5 (pm)的Ni-Zn-Cu系軟性鐵氧體粉末。如 圖4所示,將該磁性體粉末的混入量設為50 (重量%)而制成的第一樹 脂層la相對于范圍比較寬的頻率可維持穩(wěn)定的磁導率。具體地說,從分 配為FM無線電廣播(76 90MHz)的頻帶到分配為地面波數(shù)字廣播
      (470 770MHz)的頻帶為止的范圍內,第一樹脂層la的磁導率(|a) 大約為2。
      此外,Ni-Zn-Cu系軟性鐵氧體是絕緣性氧化物且具有比較高的介電 常數(shù)(s),因此通過混入該磁性體粉末,第一樹脂層la的介電常數(shù)(s) 大約為5。
      圖5示出天線的相對于頻率(MHz)的增益(dBi)的特性,所述天 線是具有圖1的結構,在第一樹脂層la中混入50 (重量%)的平均粒徑 是大約0.5 (pm)的Ni-Zn-Cu系軟性鐵氧體粉末而制成的。
      各凡例將磁芯1的厚度設為1.2 (mm)且恒定而改變第一 第三的 各樹脂層la、 lb、 lc的厚度。圖中,用標記區(qū)別示出第二樹脂層lb和 第三樹脂層lc的厚度分別是0 (mm)的情況、0.25 (mm)的情況和0.45 (mm)的情況下的各自的特性。
      從該圖5可知,與混入磁性體粉末的單層樹脂層的磁芯1相比,在 混入磁性體粉末的第一樹脂層la的兩側設置沒有混入磁性粉末的僅由樹 脂形成的第二樹脂層lb和第三樹脂層lc的磁芯1的增益更高。因此, 在獲得預定增益的天線的情況下,將磁芯1設為層疊結構比設為單層結 構的情況更能夠減小天線形狀。但是,當?shù)诙渲瑢觢b和第三樹脂層lc 的厚度變?yōu)?.25 (mm)以上時,增益基本沒有變化,所以可知沒有必要 增厚第二樹脂層lb和第三樹脂層lc的厚度。此外,混入到第一樹脂層la的磁性體粉末也可以是Ni-Zn-Cu系軟 性鐵氧體以外的磁性體粉末。例如,在使用了由激光衍射散射法測量的 平均粒徑是大約1.2 ()im)的Mn-Zn-Cu系軟性鐵氧體粉末作為磁性體粉 末的情況下,將該磁性體粉末的混入量設為50 (重量%)的第一樹脂層 la的磁導率如圖6所示。具體地說,從分配為FM無線電廣播(76 90MHz)的頻帶到分配為地面波數(shù)字廣播(470 770MHz)的頻帶為止 的范圍內,第一樹脂層la的磁導率(p)大約為2.3。在使用了這樣的第 一樹脂層la的情況下,雖然該天線的增益的具體數(shù)值有一些不同,然而 還是示出了大致如圖5那樣增益特性。
      此外,第一樹脂層la能夠由之前例示的組成和粒徑以外的鐵素體制 成。關于組成可知能夠使用不含有Cu的Ni-Zn系或Mn-Zn系,關于粒 徑可知能夠使用0.05 10.0 (,)的范圍。此外第一樹脂層la如果是例 如Fe-Si-B系的金屬無定形材料等、相對于比較寬范圍的頻率維持穩(wěn)定的 磁導率的材料,則也可以使用軟性鐵氧體以外的軟磁性體而制成。
      實施例2
      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2進行說明。 圖7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天線中使用的磁芯的結構。 圖7所示的磁芯1A整體的厚度恒定,但是第一、第二、第三的各樹 脂層ld、 le、 lf的厚度呈直線形變化。具體地說,形成為在磁芯1A的 右端側第一樹脂層ld設定得較薄,第二樹脂層le和第三樹脂層lf的厚 度設定得較厚。形成為在磁芯1A的左端側第一樹脂層ld的厚度設定得 較厚,第二樹脂層le和第三樹脂層lf的厚度設定得較薄。從該芯1A的 右端側向左端側厚度逐漸變化,其形式為直線形。 實施例3
      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3進行說明。 圖8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天線中使用的磁芯的結構。 圖8所示的磁芯1B的左半部分為僅由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 lg構成的單層結構的第一磁芯部11,右半部分為層疊結構的第二磁芯部 12,該第二磁芯部12由以下樹脂層形成在右半部分的中央部形成有混入了磁性粉末的樹脂層的第一樹脂層lh;以及構成為從厚度方向夾持該 第一樹脂層lh且僅由樹脂形成的第二樹脂層li和僅由樹脂形成的第三樹 脂層lj。
      實施例4
      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4進行說明。 圖9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天線中使用的磁芯的結構。 圖9所示的磁芯1C的左側部分為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lk構 成的單層結構的第一磁芯部13;右側部分為層疊結構的第二磁芯部14,
      該第二磁芯部14由以下樹脂層形成在中央部形成有混入了磁性粉末的
      樹脂層的第一樹脂層lm,以及構成為從厚度方向夾持該第一樹脂層lm, 且僅由樹脂形成的第二樹脂層ln和僅由樹脂形成的第三樹脂層lp;其中 央部分為層疊結構的第三磁芯部15,該第三磁芯部15由以下樹脂層形成 在中央部形成混入有磁性粉末的樹脂層的第一樹脂層lq,以及構成為從 厚度方向夾持該第一樹脂層lq且僅由樹脂形成的第二樹脂層lr和僅由樹 脂形成的第三樹脂層ls。
      其中,中央部分的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lq形成為比右側部分 的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lm厚。因此在觀察到1C芯整體時,事實 上,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lm的厚度從右向左階梯狀地變化。
      在上述的實施例1中,例如,如圖1、圖2所示,當在磁芯1的表 面形成線圈導體2、從磁芯1右側的始端圖案6向線圈導體2供電、將磁 芯1左側的終端圖案7設為開放狀態(tài)從而形成螺旋狀天線時,如果如圖7、 圖8及圖9所示地設置該磁芯1的結構,能夠抑制低頻側的諧振模式。 反之,當從磁芯1左側的終端圖案7向線圈導體2供電、將磁芯1的右 側的始端圖案6設為開放狀態(tài)從而形成螺旋狀天線時,能夠抑制寬頻側 的諧振模式。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例2 實施例4中,在使用圖7、圖8及圖9所 示的結構的磁芯1A、 1B、 1C來構成l/4波長的天線的情況下,當構成為 向形成于第一磁芯部ll、 13的表面(背面)的導體圖案供電時,能夠通 過1/4波長以外的諧振模式抑制放射或接收。這是因為線圈導體2中產生
      14的電流分布隨著頻率變化,越是沒有設置僅由沒有混入磁性體粉末的樹 脂形成的樹脂層的情況下,增益越降低。 實施例5
      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天線的實施例5進行說明。 圖10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5的天線中使用的磁芯的結構。 圖IO所示的磁芯1D的左側部分和右側部分為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 樹脂層lt、 lu構成的單層結構的第一磁芯部16和第二磁芯部17;中央
      部分為層疊結構的第三磁芯部18,該第三磁芯部18由以下樹脂層形成 在厚度方向的中央部混入有磁性粉末的樹脂層lv,以及構成為從該樹脂 層lv的厚度方向夾持該第一樹脂層W的僅由樹脂形成的樹脂層lw、lx。
      在1/2波長的天線中, 一般成為在天線的中央部產生較大電流的電 流分布。如圖10所示,在中央部設置有僅由未混入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形 成的樹脂層W時,針對第三磁芯部18的電流增大的1/2波長的諧振模式 能夠得到較高的增益。但是,針對中央部以外的其他部分的電流增大的 其他諧振模式,通過左側部分和右側部分的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層 構成的第一和第二磁芯部16、 17,增益下降而被抑制。結果,除了小型 化和高增益外,能夠構成不必要的放射等較少的天線。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一種能夠在針對寬頻的電波維持所期望的水平的增益的同時使 外形小型化的天線,該天線能夠適用于在便攜式終端設備中,例如FM無 線電廣播和從VHF頻帶到UHF頻帶的電視廣播,或者還有UHF頻帶的 高頻帶的便攜式無線通信等單體中接收寬頻的電波。
      權利要求
      1.一種天線,該天線具有混入有磁性粉末的樹脂制的磁芯;螺旋狀地環(huán)繞該磁芯的芯部周圍的線圈導體;以及使該線圈導體與外部電路電連接的各種端子,其特征在于,該磁芯具有第一樹脂層,其通過混入該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以及第二樹脂層和第三樹脂層,它們形成為不包含該磁性粉末,并從上下夾持該第一樹脂層。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線圈導體具有-多個第一導體圖案,它們形成在包括所述第二樹脂層的表面的所述 磁芯的第一面上;多個第二導體圖案,它們形成在包括所述第三樹脂層的表面的所述磁芯的第二面上;多個金屬導體,它們分別與預定的第一導體圖案的端和第二導體圖 案的端電連接;始端圖案,其形成在該第二面的第一端附近,通過該金屬導體與最 靠該第一端側位置的該第一導體圖案電連接;以及終端圖案,其形成在該第二面的第二端附近,通過該金屬導體與最靠該第二端側位置的該第一導體圖案電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種端子包括控制端子,其形成在所述第二面的所述第一端附近; 接地端子,其形成在該第二面的所述第二端附近,與所述終端圖案 電連接;以及輸入輸出端子,其形成在該第三樹脂層表面的該第二端附近,與預 定的所述第二導體圖案電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 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導體是形成在從所述第一面貫通到所述第二面的通孔內的 金屬導體。
      5. 根據權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樹脂層形成為厚度從第一端向第二端變薄。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樹脂層和所述第三樹脂層形成為厚度從所述第一端向所述 第二端變厚。
      7. 根據權利要求1 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樹脂層形成為厚度從第一端向第二端變厚。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樹脂層和所述第三樹脂層形成為厚度從所述第一端向所述 第二端變薄。
      9. 根據權利要求5 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樹脂層的厚度呈直線形逐漸變化。
      10. 根據權利要求6和權利要求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樹脂層和所述第三樹脂層的厚度呈直線形逐漸變化。
      11. 根據權利要求5 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樹脂層的厚度呈階梯狀變化。
      12. 根據權利要求6和權利要求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樹脂層和所述第三樹脂層的厚度階梯狀地變化。
      13. 根據權利要求1 12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三樹脂層以聚合物系樹脂作為基體材料。
      14. 根據權利要求1 13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樹脂層中混入的磁性粉末包括Mn-Zn系軟性鐵氧體、Ni-Zn系軟性鐵氧體、Mn-Zn-Cu系軟性鐵氧體、或Ni-Zn-Cu系軟性鐵氧體的 任意一種。
      15. 根據權利要求1 14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粉末的混入量是30重量% 70重量%。
      16. —種天線,其具有樹脂制的磁芯;螺旋狀地環(huán)繞該磁芯的芯 部周圍的線圈導體;以及使該線圈導體與外部電路電連接的各種端子, 其特征在于,該天線具有該磁芯,其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間至少形成有第一磁芯部和第二磁 芯部;該第一磁芯部,其是由第一樹脂層構成的單層結構,所述第一樹脂 層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以及該第二磁芯部,其具有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的第 二樹脂層以及形成為不包含該磁性粉末并從上下夾持該第二樹脂層的第 三樹脂層和第四樹脂層,是由該第二、第三、第四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 疊結構。
      17. 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該天線具有該磁芯,其在所述第一磁芯部和所述第二磁芯部之間還形成第三磁 芯部;以及該第三磁芯部,其具有第五樹脂層、第六樹脂層和第七樹脂層,該 第五樹脂層通過混入磁性粉末而具有預定的磁特性并形成為比所述第二 樹脂層厚,該第六樹脂層和第七樹脂層形成為不包含該磁性粉末并從上 下夾持該第五樹脂層,并且分別形成為比所述第三樹脂層和所述第四樹 脂層薄,該第三磁芯部是由該第五、第六、第七的各樹脂層構成的層疊 結構。
      18. 根據權利要求16和權利要求17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 第四樹脂層以聚合物系樹脂作為基體材料。
      19. 根據權利要求17和權利要求18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 征在于, 所述第五 第七樹脂層以聚合物系樹脂作為基體材料。
      20. 根據權利要求16 19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樹脂層和所述第二樹脂層中混入的磁性粉末包括Mn-Zn系軟性鐵氧體、Ni-Zn系軟性鐵氧體、Mn-Zn-Cu系軟性鐵氧體、或Ni-Zn-Cu 系軟性鐵氧體的任意一種。
      21. 根據權利要求i7 20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樹脂層中混入的磁性粉末包括Mn-Zn系軟性鐵氧體、Ni-Zn系軟性鐵氧體、Mn-Zn-Cu系軟性鐵氧體、或Ni-Zn-Cu系軟性鐵氧體的 任意一種。
      22. 根據權利要求16 21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天線,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粉末的混入量是30重量% 70重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能夠在針對寬頻的電波維持所期望的水平的增益的同時使外形小型化的天線,使用層疊結構的磁芯(1)構成天線。磁芯構成為外形是長方形的板狀,使混入有磁性體粉末的第一樹脂層(1a)在中央,形成有僅由未混入磁性體粉末的樹脂形成的第二樹脂層(1b)和第三樹脂層(1c)以夾持第一樹脂層(1a),具有由第一、第二、第三各樹脂層構成的層疊結構。該層疊結構的磁芯(1)優(yōu)選在各樹脂層中使用聚合物系樹脂,在磁性體粉末中使用軟性鐵氧體粉末。
      文檔編號H01Q7/00GK101542832SQ20088000036
      公開日2009年9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29日
      發(fā)明者園田賢作, 城田健一, 小池清, 菅力也 申請人:日油株式會社;東光株式會社;沖電氣印刷線路板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