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磁通變換器,尤其涉及一種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 屬于低壓電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任何低壓電器在結構上都是由感測器官和執(zhí)行器官兩部分構成。感 測器官接受輸入訊號,經(jīng)過檢測比較作出判斷,然后命令執(zhí)行器官動作, 輸出訊號指令,實現(xiàn)控制目的。感測機構一般是電磁系統(tǒng)、雙金屬片、
等;執(zhí)行機構一般是觸頭滅弧系統(tǒng)或觸頭,斷開電路或發(fā)出信號。
隨著微處理技術的發(fā)展,低壓電器朝著數(shù)字化方向發(fā)展。在數(shù)字化 電器中,其感應機構一般都由微處理器和各種互感器來完成,而執(zhí)行機 構仍然由觸頭滅弧系統(tǒng)或觸頭來完成。這樣在感測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之間 就需要一個橋梁樞紐來連接,這個樞紐就是磁通變換器。磁通變換器接 受處理器發(fā)出的信號,觸發(fā)頂桿或銜鐵動作,推動產(chǎn)品的機構動作。因 此,磁通變換器在低壓電器內(nèi)的一個重要的樞紐原件,其體積、經(jīng)濟和 技術性能直接影響了開關電器的性能。
公開號為CN 1971799A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脫扣電磁鐵裝置,包 括至少一個永久磁鐵、 一個鐵芯、鐵芯上繞有漆包線,組成一個脫扣線 圈, 一個片狀的銜鐵,銜鐵裝有一頂桿; 一個裝鐵芯、永久磁鐵、線圈、 銜鐵等部件的柱形結構殼體; 一個與殼體配合的蓋,蓋的中間有開口, 開口處可以攻螺紋,可以調(diào)整裝配的間隙;殼體與蓋可以相黏合;銜鐵 上接頂桿,頂桿與殼體間裝有彈簧。該裝置包括了磁通變換器構成的全 部零部件,殼體和蓋結構復雜,整個裝置的生產(chǎn)工藝復雜,由于包含永磁體、脫扣線圈、銜鐵、頂桿等零件,體積較大。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該磁通變換器 是一種零件少、成本較低、結構簡單、加工工藝方便、體積較小的能滿 足開關電器的性能的變換器。
為達到上述目的,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 方形結構的磁通變換器,包括兼做外殼的U形磁軛(2)、圓形永磁體(1)、
線圈骨架(3)、繞制在線圈骨架上的線圈(5)、頂桿(4)、彈簧(6)、 卡簧(8)和緩沖墊(7)。
所述的永磁體(1)為圓形,放置在線圈骨架(3)中。
所述的線圈骨架外形底部為方形、中間為圓柱形、上部為一個方形 薄片兼做殼體的蓋。所述線圈骨架內(nèi)部分為三個腔體,底部圓形腔體放 置永磁體(1)、中部和上部的圓形腔體放置頂桿,中部的腔體直徑大于 上部的腔體,用于對頂桿(4)的限位;在不通電的時候,永磁體克服彈 簧的彈力對頂桿保持吸力,并將頂桿吸合在永磁體上。
所述的線圈骨架的外形中部繞有線圈(5),與線圈骨架(3) —起構 成了一個電磁系統(tǒng),在線圈通電時產(chǎn)生電磁場,抵消永磁體的磁場,從 而使頂桿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沿著骨架運動,使磁通變換器處于釋放位 置,頂桿推動相關操作機構使電路斷開或發(fā)出信號。
所述頂桿(4)的頂端裝有卡簧(8),在卡簧(8)和線圈骨架(3) 的頂部之間裝有一彈簧(6),用來使頂桿(4)產(chǎn)生一個延A反方向的力, 在靜止狀態(tài),該力小于永磁體(1)對頂桿(4)的吸力,使頂桿(4)吸 附在永磁體(1)上。當線圈(5)通電時,頂桿(4)在彈簧(6)的作 用下沿A反方向運動。
所述的頂桿(4)為一圓柱體,其底部直徑大于頂部直徑,底部直徑與線圈骨架的中部空腔對應,頂部直徑與線圈骨架的上部空腔對應,從
而使頂桿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控制在線圈骨架(3)內(nèi)部,不會在彈簧(6) 的作用下彈射出去。
所述的頂桿(4)的頂部,卡簧(8)的外面嵌有緩沖件(7),避免 頂桿和電器的相關機構直接碰撞,起緩沖作用。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磁通變換器,在結構上進行了重大改 進,省去了永磁體和頂桿之間的氣隙,大大減小了磁通變換器的體積; 線圈骨架特殊結構的設計使得不僅充當線圈骨架,還對永磁體和頂桿進 行限位和固定,線圈骨架還充當著殼體的蓋的功能,這些設計減少了磁 通變換器的零件,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使得安裝更加方便;上述改進均不 影響整個磁通變換器的性能,吸合狀態(tài)下可靠性較高;釋放時動作時間 短,動作力較大。具有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較高的使用價值。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比較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磁通變換器處于吸合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磁通變換器處于釋放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磁通變換器立體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磁通變換器相對位置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這是本發(fā)明一種磁通變換器的處于吸合位置的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是一實施例,包括有一個U型帶兩邊對稱固定爪的磁軛 (2),磁軛中裝有線圈骨架(3)、頂桿(4)、線圈(5),永磁體(1) 被固定于U型磁軛(2)和線圈骨架(3)的一部分之間。線圈骨架(3) 內(nèi)還裝有,并有設計有一臺階孔防止頂桿(4)脫出。頂桿(4)裝有、卡簧(8)以及緩沖墊(7)。
圖1所示的是磁通變換器處于吸合狀態(tài),頂桿收到兩個方向相反的 力,分別為永磁體對頂桿的吸力和彈簧對頂桿的斥力,在吸合狀態(tài)下, 永磁體的吸力大于彈簧的斥力,從而使頂桿吸附在永磁體上。
當線圈通電時,線圈中會產(chǎn)生一些磁通,對頂桿產(chǎn)生一個與彈簧斥 力方向相同的力,當線圈對頂桿的斥力和彈簧斥力的合力大于永磁體的 吸力的時候,頂桿(4)彈出,推動相應的脫扣執(zhí)行裝置,如圖2所示。 當磁通變換器動作(釋放后),需要復位的時候,電器產(chǎn)品的相應 機構的機械力A的作用下(如圖2所示),磁通變換器的運動部件一頂 桿(4)克服彈簧(6)的阻力運動到永磁體(1)的磁場密集區(qū),通過 永磁體(1)的吸力吸住頂桿(4),使磁通變換器復位。
參照圖1一圖5,磁通變換器磁軛的兩側有兩邊對稱固定爪,該固定 爪可以向電子元器件的弓I腳一樣焊接在電路板上,而不需要機械裝置使 其固定,很好的解決了磁通變換器的固定問題。
參照圖1一圖5,根據(jù)磁通變換器的運用場所,改變線圈的直徑和匝 數(shù),改變彈簧的彈力系數(shù),即可改變磁通變換器的動作時間和動作力, 這樣在不改變磁通變換器結構的情況下,可以很容易改變磁通變換器的 設計參數(shù),使之應用于更多的場合。
參照圖3和圖1,是標識該產(chǎn)品的形狀和結構。 雖然本發(fā)明已參照上述的實施例來描述,但是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 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應理解其中 可作各種變化和修改而在廣義上沒有脫離本發(fā)明,所以并非作為對本發(fā) 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zhì)精神范圍內(nèi),對以上所述的實施例的變 化、變形都將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包括磁軛(2)、圓形永磁體(1)、線圈骨架(3)、線圈(5)、頂桿(4)、彈簧(6)、卡簧(8)和緩沖墊(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圈(5),繞制在線圈骨架(3)上;所述的永磁體(1),放置在線圈骨架(3)內(nèi);所述的磁軛(2),兼做磁通變換器的外殼;所述的線圈骨架(3)兼做磁通變換器的蓋;所述的頂桿(4)在吸合狀態(tài)下,吸附于永磁體(1)上;所述的磁軛(2)有兩邊對稱固定爪。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線圈骨架(3),其外形底部為方形、中間為圓柱形、上部為一個方形薄片。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圈骨架(3),內(nèi)部分為三個腔體,底部圓形腔體放置永磁體(1)、 中部和上部的圓形腔體放置頂桿(4),中部的腔體直徑大于上部的腔體, 用于對頂桿(4)的限位。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頂桿(4),其頂端裝有卡簧(8),在卡簧(8)和線圈骨架(3)的頂部 之間裝有一彈簧(6),用來使頂桿(4)產(chǎn)生一個斥力,在靜止狀態(tài),該 力小于永磁體(1)對頂桿(4)的吸力,使頂桿(4)吸附在永磁體(1) 上。
5、 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所述的頂桿(4),為一圓柱體,其底部直徑大于頂部直徑,底部 直徑與線圈骨架(3)的中部空腔對應,頂部直徑與線圈骨架(3)的上 部空腔對應,從而使頂桿在運動過程中始終控制在線圈骨架(3)內(nèi)部, 不會在彈簧(6)的作用下彈射出去。
6、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桿(4),其頂部,卡簧(8)的外面嵌有緩沖件(7),避免頂桿和電器的相關機構直接碰撞,起緩沖作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帶永磁體的磁通變換器,包括磁軛、永磁體、線圈骨架、線圈、頂桿、彈簧、卡簧和緩沖墊;線圈繞制在線圈骨架上;永磁體放置在線圈骨架內(nèi);磁軛兼做磁通變換器的外殼;線圈骨架兼做磁通變換器的蓋;頂桿在吸合狀態(tài)下,吸附于永磁體上;磁軛有兩邊對稱固定爪;線圈骨架內(nèi)部分為三個腔體,底部圓形腔體放置永磁體、中部和上部的圓形腔體放置頂桿,中部的腔體直徑大于上部的腔體,用于對頂桿的限位。在結構上進行改進,省去了永磁體和頂桿之間的氣隙,減小了磁通變換器的體積;線圈骨架的設計使得充當線圈骨架,還對永磁體和頂桿進行限位和固定,線圈骨架還充當著殼體的蓋的功能,該設計減少了零件,降低了生產(chǎn)成本,使得安裝更加方便。
文檔編號H01H3/28GK101656158SQ20091019596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屠瑜權, 李華民, 邱建洪, 郭其一, 黃世澤 申請人:浙江中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