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80570閱讀:1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應用于燃料電池 并且可自我加濕的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推動綠色能源的想法,近年來燃料電池技術的發(fā)展更是受到各國政府與企業(yè) 重視,無論是學理上的基礎研究或者是商品化的應用開發(fā)均有長足的進步。例如,燃料電池 電動車已成為世界各大汽車公司開發(fā)競爭的焦點,微型燃料電池也為未來的3C電子產業(yè) 注入了新活力。為了使燃料電池可產生足夠的電力,燃料電池需維持一定的反應效率,然而當燃 料電池的反應持續(xù)進行后,也就是燃料電池中的溫度會不斷地升高,進而使得燃料電池中 的燃料氣體的相對濕度隨之降低,并逐漸蒸發(fā)燃料電池中的膜電極組所含的水分。這種現(xiàn) 象輕微時會導致電池堆的電壓下降,嚴重時燃料氣體,如氫氣,會直接穿透過膜電極組的質 子交換膜與空氣混合燃燒,并造成部分電池堆的損毀。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已研發(fā)出在燃料氣體流入電池堆之前,先使燃料氣體先通過 加濕裝置,以提高燃料氣體的濕度。燃料氣體的加濕方式目前一般采用外加濕法和內加濕 法。外加濕技術是指燃料氣體在進入燃料電池系統(tǒng)前先通過外部附加的加濕裝置進行加 濕。但是由于額外增設的加濕裝置不但設計很復雜,會造成燃料電池的制造成本增加,而且 加濕裝置本身也很耗電,因此也會降低燃料電池的發(fā)電效益。為此,又有人借由將燃料電池中的雙極板以多孔石墨板來取代,試圖利用燃料電 池中氣體流道與冷卻水流道間自然的壓力差,以迫使冷卻水由冷卻水流道穿過多孔石墨板 上的孔隙,進而流入氣體流道中,用以加濕燃料氣體及質子交換膜。但是由于多孔石墨板本 身不具親水性,因此在使用前需進行親水處理,因此也造成了多孔石墨板的制造成本較高。 另外,多孔石墨板的質地較脆延展性又差,因此不易加工,所以當需使用薄形化的多孔石墨 板時,在加工時容易破裂,進而造成加工成本上的負擔。再者,由于多孔石墨板是以石墨粉或石墨顆粒燒結而成,所以在長時間使用后,冷 卻水容易將多孔石墨板孔隙邊緣的石墨粉或石墨顆粒沖刷下來,并使得多孔石墨板的孔隙 逐漸增大,也使得冷卻水中含有石墨粉或石墨顆粒,因此含有石墨粉或石墨顆粒的冷卻水 流入氣體流道后易堵塞氣體流道。另外,使用多孔石墨板時,為了確保水的品質,冷卻水部 份需要加裝過濾器和去離子器,然而上述裝置本身也很耗電,因此也會降低燃料電池的發(fā) 電效益。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燃料電池在結構與使用上,顯然仍存在有不便與缺陷,而亟 待加以進一步改進。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 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而一般產品又沒有適切結構能夠解決上述問 題,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因此如何能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的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 電池結構,實屬當前重要研發(fā)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業(yè)界極需改進的目標。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燃料電池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人基于從事此類產品設計制造多 年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yè)知識,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 的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能夠改進一般現(xiàn)有的燃料電池,使其更具有實用性。經過 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過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燃料電池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的具 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避免長時間使用后其孔隙大小受 到冷卻水的沖刷而變化,并且可以降低燃料電池結構的制造成本,非常適于實用。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 的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包括一膜電極組,其具有一質子交換膜;一對 觸媒層,其分別設置于該質子交換膜的兩外表面;以及一對氣體擴散層,其分別設置于該對 觸媒層的兩外表面;一第一多孔金屬板,其設置于該對氣體擴散層的一第一外表面,又該第 一多孔金屬板具有至少一第一冷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一氣體流道,并且該第一氣體流道與 一該氣體擴散層相接觸;一金屬板,其設置于該對氣體擴散層的一第二外表面,又該金屬板 具有至少一第二冷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二氣體流道,并且該第二氣體流道與另一該氣體擴 散層相接觸;以及一對端板,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多孔金屬板的一第三外表面及該金屬板 的一第四外表面。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第一多孔金屬板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并且每一該 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金屬板為一致密金屬板或一第二多孔金屬板。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第二多孔金屬板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并且每一該 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氣體擴散層分別為一陰極氣體擴散層及一陽極 氣體擴散層,并且該第一多孔金屬板設置于該陽極氣體擴散層的該第一外表面,又該金屬 板設置于該陰極氣體擴散層的該第二外表面。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金屬板為一第二多孔金屬板,且該第二多孔金 屬板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又每一該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前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 一種多孔金屬板結構,其應用于一燃料電池中,該多孔金屬板結構包括一金屬板體,并且在 該金屬板體的一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氣體流道,而在該金屬板體的另一表面上形成有至少 一冷卻水流道。
      本發(fā)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采用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實現(xiàn)。前述的多孔金屬板結構,其中所述的金屬板體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并且每一該孔隙 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前述的多孔金屬板結構,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 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為達到上述目 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借由使用多孔金屬板作為雙極板, 以利用多孔金屬板本身的剛性特性,避免長時間使用后其孔隙大小受到冷卻水的沖刷而變 化。本發(fā)明為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因為多孔金屬板的延展性佳、容易 加工,因此可輕易制作厚度較薄的多孔金屬板。本發(fā)明為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因為多孔金屬板的材料成本及制作 成本較低,所以可降低燃料電池結構的制造成本。本發(fā)明為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由于多孔金屬板本身已具親水性, 因此可以省去預先進行親水性處理的步驟及成本。為達上述功效,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包括一膜電極 組,其具有一質子交換膜;一對觸媒層,其分別設置于質子交換膜的兩外表面;以及一對 氣體擴散層,其分別設置于觸媒層的兩外表面;一第一多孔金屬板,其設置于氣體擴散層的 一第一外表面,又第一多孔金屬板具有至少一第一冷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一氣體流道,并 且第一氣體流道與一氣體擴散層相接觸;一金屬板,其設置于氣體擴散層的一第二外表面, 又金屬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冷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二氣體流道,并且第二氣體流道與另一氣 體擴散層相接觸;以及一對端板,其分別設置于第一多孔金屬板的一第三外表面及金屬板 的一第四外表面。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及有 益效果一、利用多孔金屬板本身的剛性特性,避免長時間使用后其孔隙大小受到冷卻水 的沖刷而變化。二、由于多孔金屬板具有較佳的延展性,因此容易加工并可輕易制作厚度較薄的 多孔金屬板。三、因為多孔金屬板的材料成本及制作成本較低,所以可用以降低燃料電池結構 的制造成本。四、由于多孔金屬板具有較佳的親水性,因此可以無須再進行親水性處理,所以可 節(jié)省親水性處理的步驟及成本。為了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并據(jù)以實施,且根據(jù)本說明書 所揭露的內容、申請專利范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fā)明相關的目 的及優(yōu)點,因此將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fā)明的詳細特征以及優(yōu)點。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包括膜電極 組;第一多孔金屬板;金屬板;以及端板。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分別設置于膜電極組 的氣體擴散層的外表面,并以氣體流道與氣體擴散層相接觸,而端板則設置在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的外表面,并分別與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的冷卻水流道接合。由于冷卻 水在流經冷卻水流道時,因壓力差的產生會自然地使冷卻水自第一多孔金屬板的孔隙滲入 第一多孔金屬板的氣體流道中,進而主動加濕氣體流道中的燃料以維持燃料電池的反應效 率。本發(fā)明在技術上有顯著的進步,并具有明顯的積極效果,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 計。上述說明僅是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手段, 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 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堆的分解實施例圖。圖2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的部份分解實施例圖。圖2B為圖2A的結合實施例圖。圖3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氣體流道的實施例示意圖。圖;3B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冷卻水流道的實施例示意圖。圖4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立體實施例示意圖。圖4B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局部立體剖面實施例示意圖。100 燃料電池堆10 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20:膜電極組21 質子交換膜22、23 觸媒層24:陽極氣體擴散層241 第一外表面25:陰極氣體擴散層251 第二外表面30 第一多孔金屬板31 第一冷卻水流道32 第一氣體流道33 第三外表面34、44 孔隙341、441 抗氧化層40 金屬板40’ 第二多孔金屬板41 第二冷卻水流道42 第二氣體流道43:第四外表面50 端板60 金屬板體
      61、62:表面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達成預定發(fā)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 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發(fā)明提出的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具體實施方式
      、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有關本發(fā)明的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的較佳實 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xiàn)。為了方便說明,在以下的實施例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 的編號表示。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堆100的分解實施例圖。圖2A為 本發(fā)明的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10的部份分解實施例圖。圖2B為圖2A的結 合實施例圖。圖3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氣體流道的實施例示意圖。圖:3B為本發(fā) 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冷卻水流道的實施例示意圖。圖4A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 立體實施例示意圖。圖4B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多孔金屬板的局部立體剖面實施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為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堆100,燃料電池堆100由多個燃 料電池單體堆迭而成。然而為了便于說明,便將燃料電池堆100簡化為僅包括單一燃料電 池單體的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10。如圖2A及圖2B所示,燃料電池結構10包括 一膜電極組20 ;—第一多孔金屬板30 ;—金屬板40 ;以及一對端板50。如圖1所示,實際 在實施時,可在一對端板50之間依序設置第一多孔金屬板30、膜電極組20、金屬板40、膜電 極組20、第一多孔金屬板30...,也就是說相鄰兩膜電極組20可共用同一金屬板40及同一 第一多孔金屬板30。如圖2A及圖2B所示,膜電極組20,其具有一質子交換膜21 ;—對觸媒層22、23 ; 以及一對氣體擴散層對、25,而氣體擴散層M、25可分為陽極氣體擴散層M及陰極氣體擴 散層25。其中質子交換膜21主要用以提供氫離子(H+)由陽極氣體擴散層M移動至陰極 氣體擴散層25的通道,而觸媒層22、23則分別設置于質子交換膜21的兩外表面,并且陽極 氣體擴散層24及陰極氣體擴散層25亦分別設置于兩觸媒層22、23的兩外表面。更詳細的說明,燃料(氫氣)及氧化劑(氧氣或空氣)進入燃料電池結構10后, 氫氣可穿過陽極氣體擴散層M并到達陽極側的觸媒層22后,氫氣可分解出帶正電的氫離 子(H+)與帶負電的電子(e_),其中氫離子可穿過質子交換膜21傳遞到陰極側的觸媒層23, 而電子則從陽極的內部傳導到外部后,沿著外電路形成電流流動,以產生電能。而氧氣則與 由陽極側分解出的氫離子與電子在陰極側的觸媒層23產生電化學反應,并生成熱及水。第一多孔金屬板30,其具有至少一第一冷卻水流道31及至少一第一氣體流道32, 其中第一多孔金屬板30設置于一氣體擴散層M的一第一外表面Ml,并且使第一氣體流道 32與上述氣體擴散層M相接觸。第一氣體流道32可作為燃料或氧化劑流通的路徑,以使 得燃料或氧化劑可直接與氣體擴散層M相接觸,而由于燃料電池結構10在電化學反應后 會產生熱,因此第一冷卻水流道31則可提供給冷卻水流通,進而利用冷卻水將熱帶離燃料 電池結構10。如圖2A及圖2B所示,金屬板40,其設置于另一氣體擴散層25的一第二外表面 251,而金屬板40具有至少一第二冷卻水流道41及至少一第二氣體流道42,并且第二氣體7流道42與上述氣體擴散層25相接觸,其中第二氣體流道42也可作為燃料或氧化劑流通的 路徑,以使得燃料或氧化劑可直接與氣體擴散層25相接觸,同樣地第二冷卻水流道41可提 供給冷卻水流通,進而使冷卻水可將熱帶離燃料電池結構10。如圖3A所示,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第一氣體流道32可以是彎折設置在第一多孔 金屬板30上,以使得流經第一氣體流道32的燃料或是氧化劑可平均地進入氣體擴散層M 中。又如圖:3B所示,第一冷卻水流道31也可以是彎折地設置在第一多孔金屬板30上,并 且與第一氣體流道32分設于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兩表面上。更佳的是,如圖4A所示,第 一氣體流道32與第一冷卻水流道31的流道走向可以是相互垂直的。惟,上述所述的第一 氣體流道32及第一冷卻水流道31的外型并不僅限于上述的實施方式。而金屬板40的第 二冷卻水流道41及第二氣體流道42的設置,也同樣類似于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第一冷卻 水流道31及第一氣體流道32的設置方式。如圖2A所示,端板50,其分別設置于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一第三外表面33及金 屬板40的一第四外表面43,以將第一多孔金屬板30、膜電極組20及金屬板40夾設在兩端 板50之間。如圖2B所示,端板50又與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第一冷卻水流道31及金屬板 40的第二冷卻水流道41相接觸,進而分別封閉第一冷卻水流道31及第二冷卻水流道41。如圖2A及圖2B所示,第一多孔金屬板30及金屬板40分別設置于膜電極組20的 兩氣體擴散層對、25的第一外表面241及第二外表面251,其中金屬板40可以為一致密金 屬板,而第一多孔金屬板30中則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34(如圖4A及圖4B所示)。如圖2A及圖 2B所示,第一多孔金屬板30可設置于氣體擴散層M、25中的陽極氣體擴散層M的第一外 表面M1,金屬板40則可設置于氣體擴散層M、25中的陰極氣體擴散層25的第二外表面 251,因此第一氣體流道32可用以提供給燃料流通,第二氣體流道42則可用以提供給氧化 劑流通。又因為燃料電池結構10中第一氣體流道32中的壓力較第一冷卻水流道31的壓 力低,而第一多孔金屬板30又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34,因此借由壓力差的緣故,流經第一冷卻 水流道31的冷卻水可借由毛細作用由孔隙34滲入第一氣體流道32中,進而加濕燃料。因 此在燃料電池結構10尚未進行電化學作用時,冷卻水即可滲入第一氣體流道32中,用以加 濕燃料并進而使質子交換膜21濕潤。更佳的是,為了避免第一多孔金屬板30的孔隙34受到冷卻水長時間沖刷而氧化, 所以在每一孔隙;34的表面上可形成一抗氧化層341 (如圖4A及圖4B所示),以避免孔隙 34受到腐蝕或是銹化,其中抗氧化層341的材質可以是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由于在陽極側可設置第一多孔金屬板30,以使得冷卻水可根據(jù)毛細作用由第一冷 卻水流道31透過孔隙34流入第一氣體流道32中,所以冷卻水不但可加濕燃料,更可使質 子交換膜21濕潤,進而維持燃料電池結構10的反應效率,而多余的冷卻水則可隨著第二氣 體流道42中的氧化劑的流動一并帶離燃料電池結構10。更佳的是,金屬板40也可以是一第二多孔金屬板40,,并且第二多孔金屬板40,的 結構亦與第一多孔金屬板30相同,也同樣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44,并且在孔隙44的表面也具有 一抗氧化層441,而抗氧化層441的材質也可以是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
      如圖2B所示,因此當在膜電極組20中的冷卻水過多時,冷卻水同樣也受到壓力差 的影響,可由膜電極組20中的陰極側流入第二氣體流道42,并可借由毛細作用滲入第二多 孔金屬板40’的孔隙44,自第二氣體流道42流入第二冷卻水流道41中,進而由第二冷卻水 流道41排離燃料電池結構10。所以,當燃料電池結構10的雙極板分別是第一多孔金屬板 30及第二多孔金屬板40’時,燃料電池結構10不但具有自我加濕的功能,更具有排水的功 能,因此也可借由控制燃料電池結構10中的壓力差,調整冷卻水的分布。如圖4A所示,上述第一多孔金屬板30及第二多孔金屬板40’皆為一種多孔金屬 板結構,而多孔金屬板結構包括一金屬板體60,在金屬板體60的其中一表面61上形成有至 少一氣體流道(第一氣體流道32或是第二氣體流道42),用以提供燃料或是氧化劑流通,而 在金屬板體60的另一表面62上則形成有至少一冷卻水流道(第一冷卻水流道31或是第 二冷卻水流道41),用以提供給冷卻水流通。如圖4B所示,多孔金屬板的金屬板體60具有復數(shù)個孔隙34、44,并且每一孔隙 34、44的表面上皆具有一抗氧化層341、441,以避免孔隙34、44受到腐蝕或是銹化而影響到 多孔金屬板傳導冷卻水的功效。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 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 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 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 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膜電極組,其具有一質子交換膜;一對觸媒層,其分別設置于該質子交換膜的兩外 表面;以及一對氣體擴散層,其分別設置于該對觸媒層的兩外表面;一第一多孔金屬板,其設置于該對氣體擴散層的一第一外表面,又該第一多孔金屬板 具有至少一第一冷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一氣體流道,并且該第一氣體流道與一該氣體擴散 層相接觸;一金屬板,其設置于該對氣體擴散層的一第二外表面,又該金屬板具有至少一第二冷 卻水流道及至少一第二氣體流道,并且該第二氣體流道與另一該氣體擴散層相接觸;以及 一對端板,其分別設置于該第一多孔金屬板的一第三外表面及該金屬板的一第四外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多孔金屬板具有 多個孔隙,并且每一該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 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屬板為一致密金屬 板或一第二多孔金屬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二多孔金屬板具有 多個孔隙,并且每一該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 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氣體擴散層分別為一 陰極氣體擴散層及一陽極氣體擴散層,并且該第一多孔金屬板設置于該陽極氣體擴散層的 該第一外表面,又該金屬板設置于該陰極氣體擴散層的該第二外表面。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屬板為一第二多孔 金屬板,且該第二多孔金屬板具有多個孔隙,又每一該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電池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為一 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
      10.一種多孔金屬板結構,其應用于一燃料電池中,其特征在于該多孔金屬板結構包括 一金屬板體,并且在該金屬板體的一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氣體流道,而在該金屬板體的另 一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冷卻水流道。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多孔金屬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金屬板體具有多 個孔隙,并且每一該孔隙的表面上具有一抗氧化層。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多孔金屬板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抗氧化層的材質 為一高分子材質或是經過表面黑化處理的一抗氧化金屬層。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具多孔金屬板的燃料電池結構,其包括膜電極組;第一多孔金屬板;金屬板;以及端板。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分別設置于膜電極組的氣體擴散層的外表面,并以氣體流道與氣體擴散層相接觸,而端板則設置在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的外表面,并分別與第一多孔金屬板及金屬板的冷卻水流道接合。由于冷卻水在流經冷卻水流道時,因壓力差的產生會自然地使冷卻水自第一多孔金屬板的孔隙滲入第一多孔金屬板的氣體流道中,進而主動加濕氣體流道中的燃料以維持燃料電池的反應效率。本發(fā)明避免了長時間使用后其孔隙大小受到冷卻水的沖刷而變化,并且可以降低燃料電池結構的制造成本,非常適于實用。
      文檔編號H01M8/24GK102044691SQ20091020663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0月23日
      發(fā)明者邱文欣, 陳豐璋, 陳彥友 申請人:中興電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