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散熱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電子元件散熱的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發(fā)熱電子元件如中央處理器追求高速度化,多功能化 及小型化所衍生的散熱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必須將熱量及時有效地散發(fā)出去,否則會極 大地影響電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同時還會縮減電子元件的使用壽命,因此必須對電子元件 進行散熱。目前的散熱裝置大多采用金屬吸熱底板配合圓型熱管與散熱鰭片的組合,其中, 熱管的兩端分別與該吸熱底板和散熱鰭片相連,從而將吸熱底板吸收的熱量傳導至散熱鰭 片上。然而,由于熱管的成本較高,為控制成本,散熱裝置一般采用的熱管的數(shù)量較少,從而 熱管與散熱鰭片間的接觸面積也少,限制了傳熱速度,同時,散熱鰭片上靠近熱管的區(qū)域溫 度偏高而遠離熱管的區(qū)域溫度較低,溫度分布不均大大降低了散熱鰭片的利用率,從而限 制了散熱裝置的散熱性能。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可提高散熱鰭片的利用率從而提高散熱性能的散熱裝置。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板型熱管、若干散熱鰭片及若干傳熱柱,該板型熱管用于與 熱源接觸,所述板型熱管內形成一中空密閉腔室且容納有工作介質,所述傳熱柱的一端固 定在所述板型熱管上,所述傳熱柱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散熱鰭片上。上述散熱裝置中,該板型熱管可迅速地吸收熱源的熱量并將熱量傳導至傳熱柱, 由于傳熱柱的數(shù)量多,增大了傳熱柱與板型熱管及散熱鰭片的接觸面積,大大提高了傳熱 效率。同時,熱量可通過眾多傳熱柱以均勻擴散的方式傳遞給散熱鰭片,使每一散熱鰭片各 部分均勻受熱,消除了傳統(tǒng)散熱裝置中散熱鰭片上的溫度分布不均的現(xiàn)象,大大提高了散 熱鰭片的利用率,提升散熱裝置的散熱效率。
圖1為本發(fā)明散熱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圖1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圖1所示散熱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圖4為圖1所示散熱裝置沿IV - IV線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4,該散熱裝置10包括一板型熱管12、一散熱鰭片組14及若干傳 熱柱16。
該板型熱管12呈平板狀,包括一殼體120及設于殼體120內的毛細結構121,該毛 細結構121可以為溝槽、絲網(wǎng)、纖維或燒結粉末等。該殼體120由導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 該殼體120圍成一中空密閉腔室125,該腔室125內容納有工作介質(圖未示)比如水、酒 精等。該板型熱管12具有一頂面122及與之相對的一底面124,該底面124用于與發(fā)熱電 子元件接觸以吸收發(fā)熱電子元件產生的熱量。該底面124向外凸出形成一凸起部126,該凸 起部126用于與發(fā)熱電子元件緊密接觸。當同時有多個高度不同的發(fā)熱電子元件需要散熱 時,可在板型熱管12的底面124設置多個高度不同的凸起部126,分別對各個發(fā)熱電子元件 散熱。該若干傳熱柱16均勻間隔分布于板型熱管12的頂面122上。這些傳熱柱16由 傳熱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比如銅、鋁。每一傳熱柱16呈實心圓柱狀,每一傳熱柱16的底 端與板型熱管12的頂面122連接,并自該底端向上延伸形成一自由端。該散熱鰭片組14位于板型熱管12的上方并與板型熱管12平行,該散熱鰭片組14 由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熱鰭片140堆疊而成,這些散熱鰭片140與板型熱管12平行并沿垂直 于該板型熱管12的頂面122方向相互堆疊。這些散熱鰭片140可由鋁、銅等傳熱性能良好 的金屬制成。每一散熱鰭片140上對應傳熱柱16的位置處形成若干通孔142。各散熱鰭片 140上的通孔142自上而下相互對準,從而于散熱鰭片組14內形成貫穿孔以供傳熱柱16穿 設。每一通孔142的外圍向上形成一環(huán)緣144,該環(huán)緣144有利于增大傳熱柱16與散熱鰭 片140的接觸面積。組裝該散熱裝置10時,將這些傳熱柱16的自由端垂直穿過各散熱鰭片140上的 通孔142,并可利用過盈配合或焊接的方式將這些傳熱柱16與散熱鰭片組14連接固定。這 些傳熱柱16的底端則通過焊接與板型熱管12的頂面122連接。散熱裝置10工作時,該板型熱管12通過凸起部126從發(fā)熱電子元件吸收熱量,接 著該凸起部126通過底面124將熱量傳遞給該板型熱管12內部的工作介質,然后工作介質 通過相變化將熱量迅速均勻地傳遞至頂面122,及與頂面122相連接的傳熱柱16,進而通過 傳熱柱16將熱量傳遞至散熱鰭片組14。由于傳熱柱16數(shù)量眾多,增大了傳熱柱16與該板型熱管12及散熱鰭片組14的接 觸面積,且散熱鰭片140上的若干環(huán)緣144進一步增加了散熱鰭片140與傳熱柱16的接觸 面積,從而大大提高了熱量從傳熱柱16到散熱鰭片140的傳遞速度,提高了傳熱效率。同 時,由于該若干傳熱柱16均勻地分布于該板型熱管12的頂面122及散熱鰭片組14內,該 板形熱管12的熱量可通過傳熱柱16以均勻擴散的方式傳遞給散熱鰭片組14,使每一散熱 鰭片140各部分均勻受熱,消除了傳統(tǒng)散熱裝置中散熱鰭片上的溫度分布不均的現(xiàn)象,大 大提高了散熱鰭片140的利用率,提升散熱裝置10的散熱效率。
權利要求
一種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板型熱管、若干散熱鰭片及若干傳熱柱,該板型熱管用于與熱源接觸,所述板型熱管內形成一中空密閉腔室且容納有工作介質,所述傳熱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板型熱管上,所述傳熱柱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散熱鰭片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鰭片與板型熱管平行并沿垂 直于該板型熱管的方向相互堆疊,每一散熱鰭片上設有若干通孔,這些散熱鰭片上的通孔 的位置相互對準,從而共同形成可供所述傳熱柱穿過的貫穿孔,所述傳熱柱經(jīng)貫穿孔穿設 于這些散熱鰭片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柱呈實心圓柱狀。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柱由銅或鋁制成。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柱均勻、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板 型熱管上及散熱鰭片內。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熱柱通過過盈配合或焊接的方 式與散熱鰭片相連。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通孔的外圍設有一環(huán)緣。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型熱管的底面用于與熱源接觸, 所述傳熱柱的底端通過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板型熱管的頂面上。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板型熱管的底面上向外凸出形成至 少一用于與熱源接觸的凸起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熱源為多個高度不同的發(fā)熱電子 元件,該板型熱管包括多個高度不同的凸起部,分別對各個發(fā)熱電子元件散熱。
全文摘要
一種散熱裝置,包括一板型熱管、若干散熱鰭片及若干傳熱柱,該板型熱管用于與熱源接觸,所述板型熱管內形成一中空密閉腔室且容納有工作介質,所述傳熱柱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板型熱管上,所述傳熱柱的另一端穿設在所述散熱鰭片上。
文檔編號H01L23/36GK101852564SQ200910301218
公開日2010年10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劉鵬, 周世文, 陳俊吉 申請人:富準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