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護套電線、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護套的護套電線、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在機動車等的配線中采用護套電線。為了容易進行護套電線的加工,而提出了例如專利文獻1中所記載的護套電線。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護套電線30,如圖11所示, 具有導體32由絕緣體34所覆蓋的芯36和覆蓋芯36的周面的護套38,減小芯36和護套 38之間的緊貼力從而使得護套38能夠相對于芯36滑動。由于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護套電線構成為減小芯和護套之間的緊貼力而使護套能夠相對于芯滑動,所以,在加工護套電線的端部、中間部時,能夠使護套在芯上滑動而加工端部或中間部。因此,較之以往的護套電線,能夠縮小護套的加工范圍,由此能夠減小保護材料覆蓋已露出的芯的范圍,能夠實現(xiàn)成本的降低。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63215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但是,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護套電線雖然能夠減小覆蓋的范圍,但是由于需要用保護材料覆蓋已露出的芯,從而存在無法充分縮短作業(yè)時間和降低成本的問題。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覆蓋保護材料就能夠加工的護套電線、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護套,其特征在于,上述護套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為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 上述護套在其可滑動部分具有從其外面形成至內面的縫隙。在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中,優(yōu)選將上述護套形成為,通過使上述可滑動部分以使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滑動,能夠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兩端部的間隔。另外,優(yōu)選的是,上述護套設置為其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縫隙從上述護套的至少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在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中,優(yōu)選上述縫隙形成一對,該一對縫隙被配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此時,優(yōu)選上述芯設置一對,上述一對縫隙被配置成在該一對芯之間相向。另外,本發(fā)明是以在上述護套電線的端子的導體上安裝有端子為特征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本發(fā)明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滑動工序,以使上述護套電線的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的兩端的間隔;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滑動工序而露出芯的周面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另外,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縫隙形成工序,在護套電線的護套上形成縫隙,該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上述護套,上述護套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為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縫隙在上述護套的可滑動部分從其外面形成至內面并向軸向延伸;滑動工序,以使上述護套電線的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的兩端的間隔;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滑動工序而露出芯的周面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在該第一方式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中,優(yōu)選還具有復原工序,以使上述縫隙閉合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使上述護套復原到上述滑動工序前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式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滑動工序,使上述護套電線的護套整體滑動到在上述縫隙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的端子的基端所處的位置,上述護套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縫隙從上述護套的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芯引出工序,沿著上述縫隙引出上述芯,使該芯的周面從上述護套露出; 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芯引出工序而露出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另外,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縫隙形成工序,從護套電線的護套的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從該護套的外面到內面的縫隙,該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護套, 上述護套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滑動工序,使上述護套整體滑動到在上述縫隙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的端子的基端所處的位置;芯引出工序,沿著上述縫隙引出上述芯,使該芯的周面從上述護套露出;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芯引出工序而露出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在該第二方式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中,優(yōu)選還包括復原工序,將上述芯的露出的部分收容于上述護套內,使上述縫隙閉合,從而使上述護套和上述芯復原到上述芯引出工序前的狀態(tài)。另外,在上述第二方式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中,優(yōu)選在上述芯引出工序之前進行上述滑動工序,但也可以在上述芯引出工序之后進行上述滑動工序,還可以在上述端子安裝工序之后進行上述滑動工序。而且,在第二方式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中,作為之前的工序還可以具有以下工序護套除去工序,在自上述護套的未形成上述縫隙的一側的端部起的規(guī)定位置 (例如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的大約2倍的長度位置)沿整周切斷并去除;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護套除去工序而露出的上述芯的端部安裝端子。在本發(fā)明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和第二方式中,優(yōu)選在上述復原工序之后還具有封閉工序,對上述縫隙進行封閉處理以維持上述縫隙的封閉狀態(tài)。由此能夠消除芯從護套伸出的可能性,提高操作性。發(fā)明效果如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不覆蓋保護材料就能夠加工的護套電線、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
圖1是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一實施例的平面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二實施例的平面圖。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三實施例的平面圖。圖7是表示第三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圖。圖8是表示在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上設置了發(fā)熱部件的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9是表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縫隙由標識所封閉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0是表示第一實施例至第三實施例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縫隙由膠帶所封閉的狀態(tài)的平面圖。圖11是以往的護套電線的局部平面圖。標號說明10…護套電線;12…導體;14…絕緣體;16…芯;18…護套;20…縫隙;22、24…端子;26…發(fā)熱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一實施例。圖1是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的正面圖,圖2是沿圖1的A-A’線的剖視圖。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具有導體12由絕緣體14覆蓋的一對芯16、16 ;和覆蓋并列狀態(tài)的芯16、16的周面的護套18。該護套18主要出于機械保護的目的而設置。在第一實施例中,護套電線10的尺寸、材料具體如下并列排列兩根標稱0. 5mm2、精加工外徑1. 55mm的芯16,連續(xù)擠壓厚度 0. 8mm的護套18,覆蓋在這兩根芯上,由此構成整體長徑為4. 8mm、短徑為3. 2mm的護套電線10,絕緣體14和護套18的材料都是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但是,在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中,護套電線10的尺寸、材料并不局限于此,護套電線也可以形成為剖面呈橢圓狀。在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中,護套18能夠相對于芯16滑動地設置。此時,在芯16的外周設置利用樹脂的連續(xù)擠壓形成的護套18時,使芯16和護套18之間的緊貼力降低。作為降低芯16和護套18之間的緊貼力的方法,存在將護套材料的樹脂擠壓到芯16 外周時的樹脂溫度設定在可擠壓溫度的下限附近(絕緣體14和護套18是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時,例如200°C)的方法。另外,還存在將樹脂剛擠壓到芯16外周后就急冷覆蓋樹脂(護套)的方法。而且,還存在通過改良擠壓成型機的擠壓頭來降低芯和護套之間的緊貼力的方法。具體方法記載于專利文獻1中。通過利用這樣的方法制造護套電線10,能夠將例如長Im的護套電線10的護套18 從芯16拔出時所需的力最大抑制到OAkgf左右。該力是不僅切實地低于芯16的斷裂負荷值,而且使護套18不裂開地容易滑動并就此能夠直接從芯16拔出的程度的小的力。在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中,在護套18的軸向中央和左側的端部之間,從其外面到內面、沿軸向延伸地形成一對縫隙20、20。這一對縫隙20、20在一對芯16、16之間對向地配置。這些縫隙20、20能夠通過利用切刀等切入而形成。下面基于圖3來說明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的加工方法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首先,從護套電線10的護套18的右端部18A沿整周切斷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12的長度的大約2倍的長度位置(圖3(a)),將切斷了的護套18拔出而使芯16 露出(圖3(b))。然后,除去已露出的芯16的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 (圖3 (c)),然后將端子22安裝到導體12上(圖3 (d))。接著,使護套 18向端子22的基端側即軸向右側滑動并使縫隙20開口,從而以使護套18的左端部18B接近右端部18A的方式縮短兩端部的間隔而使芯16露出(圖3(e))。接著,除去已露出的芯 16的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 (圖3 (f)),然后將端子M安裝到導體12上(圖3(g))后以閉合縫隙20的方式使護套18的左端部18B滑動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圖3(h))。最后,如圖8所示,使一對發(fā)熱部件沈以夾入護套18的至少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的方式與之接觸,通過對該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加熱而使護套18 熔融,從而接合縫隙20,維持封閉狀態(tài)(圖3(i))。下面基于
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二實施例。圖4是第二實施例的護套電線的正面圖。第二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在軸向中央和左右兩端部之間分別形成縫隙20A、20B,該護套18的這些縫隙20A、20B所在的部分形成為降低芯16和護套 18之間的緊貼力而使護套18能相對于芯16滑動,而在這些縫隙20A和20B之間不降低緊貼力地形成為不能滑動或滑動困難的狀態(tài)。下面基于圖5說明第二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的加工方法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首先,分別從護套電線10的護套18的左右端部18A和18B沿整周切斷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12的長度位置(圖5(a)),將切斷了的護套18拔出而使芯16露出(圖 5(b)) 0然后,使縫隙20B開口并使護套18的右端部18A向軸向左側滑動而接近左端部18B, 從而使芯16露出,而后從已露出的芯16的端部除去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 (圖5 (c))。然后將端子22安裝到導體12上(圖5 (d)),以使縫隙20B閉合的方式使護套18的右端部18A向軸向右側滑動(圖5 (e))。接著,使縫隙20A 開口并使護套18的左端部18B向軸向右側滑動而接近右端部18A,從而使芯16露出,而后從已露出的芯16的端部除去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圖5(f))。然后將端子M安裝到導體12上(圖5(g))后以閉合縫隙20A的方式使護套18的左端部18B向軸向左側滑動而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圖5(h))。最后,如圖8所示, 使一對發(fā)熱部件26以夾入護套18的至少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的方式與之接觸,通過對該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加熱而使護套18熔融,從而接合縫隙20,維持封閉狀態(tài)(圖5(i))。如第一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那樣,即使在構成為可沿著芯16的整個軸向使護套滑動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與基于圖5的第二實施例同樣的工序來進行護套電線10的加工方法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下面基于
本發(fā)明的護套電線的第三實施例。圖6是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的正面圖。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不同于第一實施例,從護套18的左端部18B沿著長度方向形成縫隙20,護套18整體可沿著軸向相對于芯16滑動。下面基于圖7來說明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的加工方法和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首先,從護套電線10的護套18的右端部18A沿整周切斷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12的長度的大約2倍的長度位置(圖7(a)),將切斷了的護套18拔出而使芯16 露出(圖7(b)),使護套18向形成有縫隙20的端部側即軸向左側滑動。然后,從已露出的芯16的端部除去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12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圖 7(c)),然后將端子22安裝到導體12上(圖7 (d))。接著,使護套18向端子22的基端所處的位置即軸向右側滑動(圖7 (e)),并使形成縫隙20的一側即左端側的芯16沿著護套18的縫隙20引出而從護套18露出(圖7(f))。接著,從已露出的芯16的端部除去為了安裝端子而需要的導體的長度位置的絕緣體14,引出導體12(圖7(g)),然后將端子M安裝到導體12上(圖7(h))后將露出的芯16再次收容到護套18中,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圖7(i))。 最后,與上述第一實施例和第二實施例同樣地,使一對發(fā)熱部件26與護套18的至少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接觸,通過對該形成有縫隙20的部分加熱而使護套18熔融,從而接合縫隙 20,維持封閉狀態(tài)(圖7(j))。在將安裝于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的端子22、對安裝到連接器等上的情況下, 也可以在將端子M安裝于護套電線10的工序(圖7(h))和使露出的芯16再次收容于護套18的工序(圖7(i))之間追加以下工序使護套18向形成有縫隙20的端部側即軸向左側滑動,在安裝于芯16的端子22安裝連接器;然后,使護套18向端子22的基端所處的位置即軸向右側滑動而返回原來的位置,在安裝于芯16的端子M安裝連接器。在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中,形成于護套18上的縫隙20也可以在護套18相對于芯16向軸向滑動而使護套18的左端部18B從芯16的左端部的位置伸出時形成,由此, 可以不損傷芯16地在護套18上形成縫隙20。在第三實施例的護套電線10中,在安裝端子M時,使護套18向端子22的基端所處的位置即軸向右側滑動后,使芯16沿著護套18的縫隙20引出而露出,從而安裝端子M。 但是,也可以在芯16從護套18的縫隙20中引出而露出后或在安裝端子M后,才使護套18 向端子22的基端所處的位置即軸向右側滑動。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中,對在電線的端部安裝端子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例如也可以切斷護套的中間部分而在該部分安裝端子。另外,形成于上述護套18的縫隙的數(shù)量和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第一至第三實施例, 可以進行適當變更。而且,縫隙20、20A、20B是通過發(fā)熱部件沈所給予的熱而接合護套18從而維持封閉狀態(tài)的,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圖8和圖9所示,也可以通過以覆蓋護套18的縫隙20、 20A、20B的方式粘貼具有粘結性的標識觀、膠帶四等,來封閉縫隙部分的開口而維持封閉狀態(tài)。
權利要求
1.一種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護套,其特征在于, 上述護套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為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護套在其可滑動部分具有從其外面形成至內面的縫隙。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護套形成為,通過使上述可滑動部分以使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滑動,能夠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兩端部的間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護套電線,其特征在于, 上述護套設置為其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 上述縫隙從上述護套的至少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護套電線,其特征在于,上述縫隙形成一對,該一對縫隙被配置在彼此相向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護套電線,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設置一對,上述一對縫隙被配置成在該一對芯之間相向。
6.一種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其特征在于,在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護套電線的端子的導體上安裝有端子。
7.一種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滑動工序,以使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護套電線的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的兩端的間隔;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滑動工序而露出芯的周面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
8.一種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縫隙形成工序,在護套電線的護套上形成縫隙,該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上述護套,上述護套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為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縫隙在上述護套的可滑動部分從其外面形成至內面并向軸向延伸;滑動工序,以使上述護套電線的上述縫隙開口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縮短上述護套的軸向的兩端的間隔;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滑動工序而露出芯的周面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復原工序,以使上述縫隙閉合的方式使上述可滑動部分滑動,從而使上述護套復原到上述滑動工序前的狀態(tài)。
10.一種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滑動工序,使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護套電線的護套整體滑動到在上述縫隙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的端子的基端所處的位置,上述護套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上述縫隙從上述護套的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芯引出工序,沿著上述縫隙引出上述芯,使該芯的周面從上述護套露出;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芯引出工序而露出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
11.一種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縫隙形成工序,從護套電線的護套的一端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從該護套的外面到內面的縫隙,該護套電線具有導體由絕緣體覆蓋的芯和覆蓋該芯的周面的護套,上述護套整體能夠相對于上述芯向軸向滑動;滑動工序,使上述護套整體滑動到在上述縫隙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的端子的基端所處的位置;芯引出工序,沿著上述縫隙引出上述芯,使該芯的周面從上述護套露出;以及端子安裝工序,在由該芯引出工序而露出的一側的芯的端部安裝端子。
12.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復原工序,將上述芯的露出的部分收容于上述護套內,使上述縫隙閉合,從而使上述護套和上述芯復原到上述芯引出工序前的狀態(tài)。
13.如權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帶端子的護套電線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復原工序之后還具有封閉工序,對上述縫隙進行封閉處理以維持上述縫隙的封閉狀態(tài)。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不覆蓋保護材料就能夠加工的護套電線、帶端子的護套電線及其制造方法。護套電線(10)具有導體(12)由絕緣體(14)覆蓋的芯(16)和覆蓋芯(16)的周面的護套(18),護套(18)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為能夠相對于芯(16)向軸向滑動,護套(18)在其可滑動部分具有從其外面形成至內面并向軸向延伸的縫隙(20)。
文檔編號H01B13/00GK102224551SQ200980130838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8月8日
發(fā)明者巖本修治, 齋藤義昭, 沼澤克幸, 田中由美子, 矢島史夫, 石川義明 申請人:株式會社藤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