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閉鎖機構的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器。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指向具有閉鎖機構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具有閉鎖機構的電連接器在本領域中是公知的。例如,美國專利No. 7090518教導一種這樣的電連接器。這個電連接器包括外殼和樞轉地支撐在設置在外殼上的樞軸的桿。 桿被構造以在從預接合位置到最終接合位置的范圍之內(nèi)在樞軸上旋轉。桿包括凹部,該凹部被構造以根據(jù)桿的旋轉運動容納設置在其中匹配連接器上的凸臺。桿還包括具有棘爪的閉鎖機構以與設置在外殼上的接合部分在最終接合位置處接合。此外,外殼包括設置在其表面上的閉鎖機構。閉鎖機構與桿的邊緣部分在預接合位置處接合。當與匹配連接器接合時,閉鎖機構初始地與凸臺干涉并移動從而釋放與桿的邊緣部分的接合。因此,與邊緣部分的接合被釋放并從而桿在樞軸上自由地旋轉而凸臺被配合進入凹部。這種類型的傳統(tǒng)電連接器對于非防水電連接是特別有用的。設置在外殼表面上的閉鎖機構不能被整合在防水連接器中,原因在于,匹配連接器被外殼覆蓋。而且,為了防水目的,桿不能位于外殼和匹配連接器之間。此外,設計在陰型外殼上的預鎖閉鎖在防水連接器上沒有用,原因在于,其不能通過由陰型外殼覆蓋的陽型外殼釋放。有利地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閉鎖機構的電連接器,其能用作防水連接器。本發(fā)明提供了這個好處。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鎖定機構的電連接器,其能用作防水連接器。因此,接下來描述本發(fā)明的具有鎖定機構的電連接器。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包括大體盒狀的連接器外殼和桿。桿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并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桿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防止桿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動。在第二固定位置,桿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阻止桿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動。 當桿從第一固定位置處釋放時,桿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樞轉地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適于與工件連接器的可匹配地連接,該工件連接器具有一對相對設置的工件連接器側壁,每個工件連接器側壁具有縱向延伸的導軌和從其橫向地突出的凸臺。首先,當桿在凸臺接收位置時,鎖定機構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并且一對閉鎖機構在閉鎖狀態(tài)。工件連接器插入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連接器腔內(nèi),而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一對連接器通道的各自一個可滑動地接收工件連接器的一對導軌中的各自一個。各自一個導軌隨后與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一對閉鎖機構的各自一對閉鎖突出部接觸,引起各自閉鎖機構從閉鎖狀態(tài)移動到釋放狀態(tài)。當工件連接器被插入到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連接器腔中時,各自一個凸臺被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桿的各自凹部中。此后,作用力施加到在凸臺接收位置中的桿上,引起桿樞轉地移動至凸臺捕獲位置,從而將各自凸臺捕獲在各自凹部中并且繼續(xù)樞轉地移動直至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的一對鎖定機構移動至彎曲狀態(tài),并且然后回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從而將桿鎖在最終凸臺捕獲位置,以防止桿樞轉地移動回到凸臺接收位置。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能取得更好的理解,其中
圖1是說明具有可配合工件連接器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頂俯視圖;圖3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前正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局部剖視的側視圖,其中桿處于第一固定位置,也稱為凸臺接收位置。圖5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局部剖視的側視圖,其中桿處于凸臺捕獲位置。圖6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側視圖,其中桿處于第二固定位置,也稱為凸臺捕獲位置。圖7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桿的局部立體圖。圖8是電連接器的局部剖開的立體圖,說明一對閉鎖孔和與該對閉鎖孔的各自一個連通的一對連接器外殼通道閉鎖。圖9是沿著圖11中的線9-9獲得的顯示在閉鎖狀態(tài)的閉鎖機構的閉鎖突出部的局部剖視放大頂俯視圖。圖10是沿著圖11中的線10-10獲得的顯示在釋放狀態(tài)的閉鎖機構的閉鎖突出部的局部剖視放大頂俯視圖。圖11是被定位以接收假想工件連接器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側視圖,桿處于凸臺接收位置。圖12A是接收假想工件連接器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側視圖,桿處于凸臺接收位置。圖12B是沿著圖12A中的線12B-12B獲得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橫截面的前視圖,桿處于凸臺捕獲位置。圖12C是接收假想工件連接器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局部剖視的側視圖,假想凸臺被桿接收在凸臺捕獲位置。圖12D是沿著圖12C中的線12D-12D獲得剖視局部側視圖。圖13是接收假想工件連接器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側視圖,桿處于最終凸臺捕獲位置而鎖定機構處于正常松弛狀態(tài)并阻止桿朝向凸臺接收位置移動。圖14A是具有第一改進后的閉鎖機構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側視圖。圖14B是沿著圖14A中的線14B-14B獲得的剖視的局部側視圖。圖14C是14A和14B中所示的桿和第一改進閉鎖機構的局部立體圖。圖15A是具有第二改進閉鎖機構的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5B是沿著圖15A中的線15B-15B獲得的剖視的局部側視圖。圖15C是15A和15B中所示的桿和第二改進閉鎖機構的局部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下來,參照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與現(xiàn)有技術中的結構部件相同的結構部件和與本發(fā)明各個實施例相同的結構部件采用相同符號表示,并省略對于它們的重復描述。接下來結合圖1-10描述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10的示例性實施例。最好如圖1,2和 5所示的,電連接器10包括大體盒型連接器外殼12和桿14。連接器外殼12具有沿著并圍繞縱軸線L、橫軸線R和豎軸線T延伸的盒型延伸,如圖1所示,縱軸線L、橫軸線R和豎軸線T彼此垂直交叉以形成傳統(tǒng)的笛卡爾坐標系。如本領域公知,連接器外殼12包括縱向延伸末端接收孔13。桿14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并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 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圖6)。在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處,桿14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12以防止桿14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動(圖6)。在第二固定位置(圖6)處,桿14 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12以防止桿14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動(圖1和4)。當從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處釋放桿14時,桿14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樞轉地移動至第二固定位置(圖6)。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理解,當從第二固定位置(圖6)釋放桿14時,桿14還可被操作以從第二固定位置(圖6)樞轉地移動至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換言之,如果需要,桿14被操作以在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和第二固定位置(圖6)之間樞轉地移動。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10包括成“對”部件的多個部件。為了便于描述,對每“對”的標記通過如下方式描述參考數(shù)字后綴“a”描述第一成對部件,而用參考數(shù)字“b”描述剩下的成對部件。如圖2和3所示,電連接器10還包括一對樞銷16a和16b。該對樞銷16a和16b 彼此分開設置并沿著共同的樞轉軸CP固定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12,共同的樞轉軸CP與圖 1中的橫軸線R平行地延伸。如圖1和2最佳所示,桿14包括橫向構件141、連接至橫向構件141的一對臂構件14 和142b,以形成顛倒的大體U型桿14。一對臂構件14 和142b 中的每一個通過一對樞銷16a和16b的每一個樞轉地支撐。在圖1中,連接器外殼12包括頂連接器外殼壁121、與頂連接器外殼壁121分開設置并平行延伸的底連接器外殼壁122、前連接器外殼壁123和后連接器外殼壁124,前連接器外殼壁123和后連接器外殼壁IM彼此分開設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并且分別地與頂連接器外殼壁121和底連接器外殼壁122相互連接。而且,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彼此分開設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如圖1-3所示,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與頂連接器外殼壁121、底連接器外殼壁122、前連接器外殼壁123和后連接器外殼壁1 相互連接,其限定電連接器外殼12的大體盒型構造。在圖1-6中,桿14包括上述的一對臂構件14 和14 和一對閉鎖機構143a和 14 。如圖4-6最佳所示,每個臂構件14 和142b具有遠端叉狀部分14 和144b,帶有一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每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在其間限定凹部148a和148b。而且,每個臂構件14 和14 包括臂片149a和149b。臂片149a和149b的各自一個相互連接遠端叉狀部分14 和144b的各自一個與橫向構件141。一對閉鎖機構143a和14 中的各自一個與一對臂構件14 和142b的各自一個連接。對于電連接器10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并且僅通過示例方式,一對閉鎖機構143a和14 的各自一個被連接到遠端叉狀部分14 和144b的各自一個并且與臂片149a和149b的各自一個分開設置。而且,一對樞銷16a和16b的各自一個鄰近遠端叉狀部分14 和144b的各自一個設置,并且有效地,在中心地設置在遠端叉狀部分14 和144b和臂片149a和149b的各自一個接合部位之間。最好如圖8所示,連接器外殼12包括一對閉鎖孔18a和18b。一對閉鎖孔18a和 18b的各自一個通過一對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的各自一個形成。一對閉鎖機構 143a和14 的每個包括閉鎖棒1140a或1140b。每個閉鎖棒1140a和1140b具有第一閉鎖棒端1141a或1141b和第二閉鎖棒自由端114 或1142b,第二閉鎖棒自由端114 或 1142b與第一閉鎖棒端1141a或1141b相對設置。第二閉鎖棒自由端114 和1142b具有從其延伸的閉鎖突出部1143a或1143b,并且閉鎖突出部1143a或114 定尺寸以被閉鎖孔 18a和18b的各自一個接收閉鎖,最好如圖8所示。閉鎖棒1140a和1140b的各自一個在第一閉鎖棒端1141a和1141b處連接至臂構件14 和14 的各自一個。一對閉鎖機構143a 和14 的每一個能夠在如圖1、4、9和11中所示的閉鎖狀態(tài)(圖9和11將在下面作更詳細的討論)和如圖10和12A所示的釋放狀態(tài)(圖10和12A將在下面作更詳細的討論)之間移動。在閉鎖狀態(tài)時,閉鎖突出部1143a和114 的各自一個被一對閉鎖孔18a和18b的各自一個接收,從而使桿停留在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在釋放狀態(tài)時(圖10),閉鎖突出部1143a和114 的各自一個從各自閉鎖孔18a和18b至少部分地撤出。而且,最好如圖7和8所示,一對閉鎖機構143a和14 的各自一個朝向閉鎖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圖9)。最好如圖9和10所示,閉鎖突出部1143a或114 的每一個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bl、垂直于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bl延伸的前向閉鎖突出部壁1143aA2和一對閉鎖突出部傾斜壁1143a/b3。閉鎖突出部傾斜壁 1143a/b3的各自一個傾斜地相互連接前向閉鎖突出部壁1143aA2和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bl的各自一個。在釋放狀態(tài)時(圖10),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l 和1143bl的各自一個從閉鎖孔18a和18b的各自一個撤出,并且閉鎖突出部1143a和114 的各自一個的一對閉鎖突出物傾斜壁1143a3和1143b3保持至少部分地設置在閉鎖孔18a 和18b的各自一個中。一對閉鎖孔18a和18b的每一個由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 ISal和第二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18a2限定,第二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18a2與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18al相互連接從而形成矩形構造(見圖8)。在閉鎖狀態(tài),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l和1143bl的各自一個與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18a2的各自一個彼此面對,如圖9中所示。因此,在閉鎖狀態(tài),桿14 在第一固定位置中不可移動,原因在于,正如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平面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bl和平面閉鎖孔側壁18a2彼此面對。如上提出,桿14保持在第一固定位置中,但是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1143al和1143bl的各自一個從閉鎖孔18a和18b 的各自一個撤出,并且閉鎖突出部1143a和114 的每個各自一個的一對閉鎖突出部傾斜壁1143a3和1143b3保持至少部分地設置在閉鎖孔18a和18b的各自一個中,而閉鎖機構 143a和14 在釋放狀態(tài)。通過將圖12A中所示的力F施加到在第一固定位置中的桿14,同時各自的閉鎖機構143a和14 在釋放狀態(tài),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理解并且在圖10中剖視圖中分別地畫出,各自的閉鎖突出部傾斜壁1143a/b3沿著一對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的各自邊緣滑動。參考圖1、4和5,電連接器10還包括可操作地連接至橫向構件141的鎖定機構20 和連接至頂連接器外殼壁121并從頂連接器外殼壁121向上突出的止動元件22(見圖1)。 鎖定機構20包括鎖定棒201。鎖定棒201具有連接至橫向構件141以形成懸臂配置的第一鎖定棒端202和與第一鎖定棒端202相對設置的自由鎖定棒端203。鎖定機構還包括從自由鎖定棒端203突出的棘爪204。鎖定機構20能夠移動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圖4)和彎曲狀態(tài)(圖4和圖5中的剖視視圖)并且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和彎曲狀態(tài)之間移動。注意,如圖 4所示,鎖定機構20朝向正常松弛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最好如圖6所示,桿14處于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二固定位置中,棘爪204和止動元件22以相對面對的方式彼此鄰接。因此,桿 14被阻止從第二固定位置(圖6)朝向第一固定位置(圖4)移動。電連接器10適于與工件連接器80可匹配連接,如圖1所示。與電連接器10類似地,工件連接器80具有沿著并圍繞縱軸線L、橫軸線R和豎軸線T延伸的盒型構造。工件連接器80包括縱向延伸的工件末端接收孔813。工件連接器80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工件連接器側壁801a和801b。每個工件連接器側壁801a和801b具有縱向延伸的導軌80 和 802b以及從其橫向地突出的凸臺803a和803b。如圖8所示,連接器外殼12具有連接器腔1121,連接器腔1121定尺寸以可滑動地容納工件連接器80。每一個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形成有連接器外殼通道1122, 連接器外殼通道1122設置在連接器腔1121內(nèi)部,并且定尺寸以可滑動地接收各自的導軌 802a和802b。如圖8所示,各自的閉鎖孔18a和1 延伸通過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的每一個。各個閉鎖孔18a和18b與各個連接器外殼通道112 和1122b連通。一對樞銷 16a和16b的各自一個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12 并從連接器外殼側壁12 和 125b向外橫向地延伸,并且沿著平行于橫軸線L延伸的共同樞轉軸線CP對齊。桿14包括用于接收各自一個樞銷16a和16b的樞銷接收孔1 和15b。桿14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12并被操作以從凸臺接收位置移動至凸臺捕獲位置。凸臺接收位置等同于上述的第一固定位置(圖1和4)并用來更好地描述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10如何結合工件連接器80工作。同樣,凸臺捕獲位置等同于上述的第二固定位置 (圖6)并用來更好地描述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10如何結合工件連接器80工作。因此,凸臺接收位置在圖1和4以及圖11和12A-12D中圖示而凸臺捕獲位置在圖5和6以及圖13中圖示。圖12A-12D和13最好顯示一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的各自一個,每一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在其間限定各自的凹部148a和148b。凹部148a和148b的各自的一個定尺寸以接收各自一個凸臺803a和80北,從而,當桿14在凸臺接收位置中時(圖11和 12A-12D),凹部148a和148b被定向以接收凸臺803a和803b。當桿在凸臺捕獲位置中時 (圖12A-12D和13),凸臺803a和803b容納在各自一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之間的各自的凹部148a和148b中,防止凸臺803a和803b被從中移除。參照圖11-13描述電連接器10和工件連接器80的操作。最初,當桿在凸臺接收位置時(圖11和12A-12D),鎖定機構20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圖4)而一對閉鎖機構143a和143b在閉鎖狀態(tài)(圖1、4和9)。工件連接器40被插入連接器腔1121而一對連接器通道 112 和1122b的各自一個(最好如圖8所示)可滑動地接收一對導軌80 和802b的各自一個。最好如圖9和10所示,導軌80 和802b的各自一個隨后一對閉鎖突出部的各自一個接觸,造成各自一個閉鎖機構143a和14 從閉鎖狀態(tài)(圖9)移動到釋放狀態(tài)(圖10)。 同時,凸臺803a和80 的各自一個至少部分地接收在各自一個凹部148a和148b中,最好如圖12A所示,從而造成桿14樞轉地移動至凸臺捕獲位置,在圖13中,僅作為示例,從而將各自一個凸臺803a和80 捕獲在各自一對叉尖元件146a和146b之間的各自一個凹部 148a和148b內(nèi),并繼續(xù)樞轉地移動(從圖12A到圖13)直至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圖4)的鎖定機構20移動至彎曲狀態(tài)(圖5)并且然后回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圖6),從而將桿14鎖在最終凸臺捕獲位置(圖6和13)以防止桿14樞轉地移動回到凸臺接收位置(圖11和12A)。在圖14A-14C中介紹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210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電連接器 210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與電連接器10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似,除了閉鎖機構和 243b的定位。閉鎖機構M3a和對北中心和內(nèi)部地設置在桿214的臂片M9a和M9b中。在圖15A-15C中介紹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310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電連接器310 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與電連接器10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相似,除了閉鎖機構和 243b的定位。閉鎖機構和對北沿著其邊緣設置在桿214的臂片和M9b的內(nèi)部。蓋316覆蓋鎖機構M3a*M3b。然而,本發(fā)明可以演化為各種不同的形式,并應該不限于這里所述的示例性實施例,相反,這些示例性實施例被提供使得本公開將會把本發(fā)明的范圍完全且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大體盒狀的連接器外殼;和桿,所述桿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并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其中,在第一固定位置處,桿能夠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阻止桿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動;在第二固定位置處,桿能夠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阻止桿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動;并且,桿從第一固定位置釋放時,桿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樞轉地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桿被操作以樞轉地移動到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和在第一固定位置和第二固定位置之間樞轉地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當從第二固定位置釋放桿時,桿被操作以從第二固定位置樞轉地移動到第一固定位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樞銷,所述至少一個樞銷與連接器外殼和桿相互連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桿包括至少一個臂構件和閉鎖機構,所述臂構件具有遠端叉狀部分,所述遠端叉狀部分具有在其間限定凹部的一對叉尖元件,所述閉鎖機構與所述至少一個臂構件連接,所述至少一個樞銷鄰近所述遠端叉狀部分設置。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外殼包括貫通形成的閉鎖孔,并且閉鎖機構包括閉鎖棒,所述閉鎖棒具有連接至所述至少一個臂構件的第一閉鎖棒端和與所述第一閉鎖棒端相對設置的第二閉鎖棒自由端,所述第二閉鎖棒自由端具有從其延伸的閉鎖突出部并且定尺寸以被閉鎖孔容納,閉鎖機構能夠移動到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和能夠在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之間移動,從而,在閉鎖狀態(tài)中,閉鎖突出部被閉鎖孔容納,從而使桿停留在第一固定位置中,并且,在釋放狀態(tài)中,閉鎖突出部從閉鎖孔至少部分地撤出,閉鎖機構朝向閉鎖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閉鎖突出部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垂直于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延伸的前閉鎖突出部壁和一對閉鎖突出部傾斜壁,閉鎖突出部傾斜壁的各自一個與前閉鎖突出部壁和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的各自一個傾斜地互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在釋放狀態(tài)中,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從閉鎖孔撤出,并且一對傾斜壁保持至少部分設置在閉鎖孔中。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閉鎖孔由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和與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相互連接的第二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限定從而形成矩形結構,并且在閉鎖狀態(tài)中,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的各自一個和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的各自一個彼此面對。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沿著共同的樞轉軸線固定地連接到連接器外殼的一對樞銷,并且桿包括橫向構件、與橫向構件連接的一對臂構件以形成顛倒的大體U型桿,一對樞銷的各自一個彼此分開設置,一對臂構件中的各自一個通過一對樞銷的各自一個樞轉地支撐。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外殼包括頂連接器外殼壁、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分開設置并平行于頂連接器外殼壁延伸的底連接器外殼壁、前連接器外殼壁、后連接器外殼壁和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前連接器外殼壁和后連接器外殼壁彼此分開設置和彼此平行延伸并且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和底連接器外殼壁相互連接,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彼此分開設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并且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底連接器外殼壁、前連接器外殼壁和后連接器外殼壁相互連接。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桿包括一對臂構件和一對閉鎖機構,每個臂構件具有遠端叉狀部分,所述遠端叉狀部分具有其間限定凹部的一對叉尖元件,一對閉鎖機構的各自一個連接至一對臂構件的各自一個,一對樞銷的各自一個鄰近遠端叉狀部分的各自一個。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連接器外殼包括一對閉鎖孔,一對閉鎖孔的各自一個形成通過一對連接器外殼側壁的各自一個,并且,一對閉鎖機構的每一個包括閉鎖棒,所述閉鎖棒包括第一閉鎖棒端和與第一閉鎖棒端相對設置的第二閉鎖棒自由端,所述第二閉鎖棒自由端具有從其延伸的閉鎖突出部,并且定尺寸以被閉鎖孔的各自一個容納,閉鎖棒的各自一個在第一閉鎖棒端處連接至臂構件的各自一個,一對閉鎖機構的各自一個能夠移動到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和能夠在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之間移動,從而,在閉鎖狀態(tài)中,閉鎖突出部中的各自一個被一對閉鎖孔的各自一個容納,從而使桿停留在第一固定位置中,并且在釋放狀態(tài)中,閉鎖突出部的各自一個從各自的閉鎖孔至少部分地撤出,一對閉鎖機構的每一個朝向閉鎖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每一個閉鎖突出部具有彼此平行延伸的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垂直于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延伸的前閉鎖突出部壁和一對閉鎖突出部傾斜壁,閉鎖突出部傾斜壁的各自一個與前閉鎖突出部壁和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的各自一個傾斜地相互連接。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在釋放狀態(tài)中,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的各自一個從閉鎖孔中的各自一個撤出, 并且每個閉鎖突出部的一對閉鎖突出部傾斜壁保持至少部分地設置在閉鎖孔的各自一個中。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一對閉鎖孔的每一個由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和與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相互連接的第二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限定以形成矩形結構,并且,在閉鎖狀態(tài)中, 一對相對的閉鎖突出部側壁的各自一個和第一對相對的平面閉鎖孔側壁的各自一個彼此面對。
1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能夠操作地連接到橫向構件的鎖定機構和連接到頂連接器外殼壁并且從頂連接器外殼壁向上地突出的止動元件。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鎖定機構包括鎖定棒,所述鎖定棒具有第一鎖定棒端和自由鎖定棒端,所述第一鎖定棒端連接至橫向構件以形成懸臂配置,而所述自由鎖定棒端與第一鎖定棒端相對設置并且具有從自由鎖定棒端突出的棘爪,所述鎖定機構能夠移動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和彎曲狀態(tài)和能夠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和彎曲狀態(tài)之間移動,所述鎖定機構朝向正常松弛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在第二固定位置中,棘爪和止動元件以面對的方式彼此鄰接,從而防止桿從第二固定位置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動。
20.一種電連接器,適于與工件連接器可匹配地連接,所述工件連接器具有沿著并且圍繞縱軸線、橫軸線和豎軸線延伸的盒型構造,所述縱軸線、所述橫軸線和所述豎軸線彼此垂直交叉以形成傳統(tǒng)的笛卡爾坐標系,所述工件連接器包括一對相對設置的工件連接器側壁,每個工件連接器側壁具有縱向地延伸的導軌和從其橫向地突出的凸臺,所述電連接器包括大體盒型連接器外殼,具有連接器腔,該連接器腔定尺寸以能夠滑動地容納工件連接器,所述連接器外殼包括頂連接器外殼壁、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分開設置并平行于頂連接器外殼壁延伸的底連接器外殼壁、前連接器外殼壁、后連接器外殼壁和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所述前連接器外殼壁和后連接器外殼壁彼此分開設置和彼此平行延伸并且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和底連接器外殼壁相互連接,一對相對的連接器外殼側壁彼此分開設置并且彼此平行延伸,并且與頂連接器外殼壁、底連接器外殼壁、前連接器外殼壁和后連接器外殼壁相互連接,每一個連接器外殼側壁形成有設置在連接器腔內(nèi)并且定尺寸以可滑動地容納各自導軌的連接器外殼通道、延伸通過每個連接器外殼側壁的各自一個閉鎖孔、與連接器外殼通道的各自一個連通的各自一個閉鎖孔;一對樞軸,所述一對樞軸的各自一個彼此分開設置,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側壁并且從連接器外殼側壁橫向地向外延伸,并且沿著與橫軸線平行延伸的共同的樞轉軸線對齊;桿,所述桿能夠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并且操作以從凸臺接收位置移動至凸臺捕獲位置,所述桿包括一對臂構件、橫向構件和一對閉鎖機構,每一個臂構件具有遠端叉狀部分,所述遠端叉狀部分具有其間限定凹部的一對叉尖元件,橫向構件連接到一對臂構件以形成顛倒的大體U型桿,一對臂構件的各自一個被一對樞銷的各自一個樞轉地支撐,每一個臂構件具有遠端叉狀部分,所述遠端叉狀部分具有其間限定凹部的一對叉尖元件,所述凹部定尺寸以容納凸臺的各自一個,從而,當桿在凸臺接收位置時,凹部被定向以容納凸臺,并且,當桿在凸臺捕獲位置時,凸臺被容納在各自一對叉尖元件之間的各自一個凹部中,防止凸臺被從其中移除,一對閉鎖機構的各自一個連接到一對臂構件的各自一個,一對樞銷的各自一個與遠端叉狀部分的各自一個相鄰地設置,各自一個閉鎖機構連接至各自一個臂構件,每個閉鎖機構包括閉鎖棒,所述閉鎖棒具有連接至各自一個臂構件的第一閉鎖棒端和與第一閉鎖棒端相對設置的第二閉鎖棒自由端,第二閉鎖棒自由端具有從其延伸且定尺寸以由各自一個閉鎖孔容納的閉鎖突出部,每個閉鎖機構能夠移動到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和能夠在閉鎖狀態(tài)和釋放狀態(tài)之間移動,從而,在閉鎖狀態(tài)中,各自一個閉鎖突出部被各自一個閉鎖孔容納,在釋放狀態(tài)中,各自一個閉鎖突出部從各自一個閉鎖孔至少部分地撤出,每個閉鎖機構朝向閉鎖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連接至頂連接器外殼壁并且從頂連接器外殼壁向上突出的止動元件;和鎖定機構,所述鎖定機構能夠操作地連接至橫向構件并包括鎖定棒,所述鎖定棒具有第一鎖定棒端和自由鎖定棒端,所述第一鎖定棒端以懸臂方式連接至頂連接器外殼壁,而所述自由鎖定棒端與第一鎖定棒端相對設置并具有從所述自由鎖定棒端突出的棘爪,所述鎖定機構能夠移動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和彎曲狀態(tài)和能夠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和彎曲狀態(tài)之間移動,所述鎖定機構朝向正常松弛狀態(tài)彈性地偏置,其中,初始地,當桿處于凸臺接收位置時,一對鎖定機構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并且一對閉鎖機構在閉鎖狀態(tài),工件連接器被插入到連接器腔,同時一對連接器通道的各自一個能夠滑動地容納一對導軌中的各自一個,各自一個導軌隨后與一對閉鎖突出部的各自一個接觸, 引起各自一個閉鎖機構從閉鎖狀態(tài)移動到釋放狀態(tài),并且各自一個凸臺被至少部分地容納在各個凹部中,此后,施加到凸臺接收位置中的桿上的力引起桿樞轉地移動至凸臺捕獲位置,因而將各自凸臺捕獲在各自一對叉尖元件之間的各自凹部之內(nèi),并且繼續(xù)樞轉地移動直至在正常松弛狀態(tài)的鎖定機構移動至彎曲狀態(tài),并且然后回到正常松弛狀態(tài),因而將桿鎖在最終凸臺捕獲位置以防止桿朝向凸臺接收位置樞轉地移動回去。
全文摘要
一種電連接器,包括大體盒狀的連接器外殼和桿。桿樞轉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并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在第一固定位置處,桿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阻止桿朝向第二固定位置移動。在第二固定位置處,桿可釋放地連接至連接器外殼以阻止桿朝向第一固定位置移動。隨著桿從第一固定位置處釋放,桿被操作以從第一固定位置樞轉地移動到第二固定位置。電連接器適于與工件連接器的可匹配地連接。
文檔編號H01R13/62GK102224644SQ200980146591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2月12日
發(fā)明者楊詠道, 洪曉薇, 陳平 申請人:Jst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