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低壓系統(tǒng)的斷路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低壓系統(tǒng)的斷路設備,帶有的控制機構具有緊湊尺寸和可靠性的改進特征。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低壓斷路設備(即用于工作電壓能達1000V AC/1500VDC的應用),比如自動斷路器、隔離器和接觸器,通常稱為“開關裝置”,后文為了簡單起見稱為斷路器,是為電力系統(tǒng)的特定部件和所安裝的負載能夠恰當操作而設計的設備。例如,自動斷路器確保所要求的額定電流能夠流向各種用戶,使負載能夠可靠地連接到電路和與其斷開,也使電路能夠自動地與電力能源隔離而受到保護。眾所周知的還有,斷路器包括外殼以及一個或多個極,它們中每一個都與能夠相互耦接和分開的至少一對觸點相關聯(lián),還包括引起這些觸點對之間相對移動的控制機構。 按照慣例,利用可操作地連接到移動觸點的總軸,或者利用可操作地支持觸點的移動部件, 實現(xiàn)了控制機構對移動觸點的動作。按照慣例,控制機構包括支架,它支持的運動鏈包括可操作地連接到移動部件并使之能夠位移的至少一個元件。控制機構通常包括至少一個解扣元件,一般在安裝了斷路器的電路中萬一發(fā)生異常比如短路時由保護裝置操作。保護裝置可以是例如熱的、熱磁的或電子的類型,并且它直接或間接地激勵控制機構的運動鏈以引起觸點的快速分離以及隨后斷路器的自動斷開。常規(guī)控制機構中的運動鏈由多個操作構件組成,它們中的至少一個利用將支架側面連接在一起的穿銷所組成的鉸接連接被連接到支架。在幾乎一切情況下,運動鏈中其他元件之間的相互連接也以類似利用以銷釘完成的鉸接連接的方式實現(xiàn)。在公知解決方案中,從制造成本的觀點,最關鍵方面之一涉及斷路器的裝配過程。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根據(jù)明顯依賴于斷路器結構的邏輯,組件是“在線”裝配的,即一個接一個。裝配時間尤其由控制機構的結構確定,它包括大量的尺度相對小的組件。因此需要開發(fā)新的技術解決方案,通過充分地簡化所述過程能夠明顯地縮短當前的裝配時間。
發(fā)明內容
基于這些考慮,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生產用于低壓系統(tǒng)的斷路設備,能夠克服以上提及的缺點,尤其是能夠使得裝配時間短于公知解決方案的時間。根據(jù)權利要求1和相關權利要求的內容的斷路設備實現(xiàn)了這個目的。完全為了描述目的,以下說明是指用于低壓系統(tǒng)的單開關多極斷路設備。這是顯而易見的,條件是本發(fā)明概念的說明中詳細闡述的原理和技術解決方案同樣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斷路設備,比如具有不同數(shù)量的極的雙開關斷路器。
根據(jù)附圖中非限制實例方式展示的本發(fā)明的斷路器實施例的優(yōu)選而非排他的說明,本發(fā)明進一步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加清楚地顯現(xiàn),其中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第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圖2是圖1中斷路設備的分解圖;圖3是圖1中斷路設備的控制機構和解扣軸的透視圖;圖4是組成圖1中設備的支架和解扣軸的單元的剖面圖;圖5是組成圖1中設備的支架和解扣軸的單元的側視圖;圖6是沿著圖5中VI-VI的剖面圖;圖7是分解圖,顯示了從圖1至圖6中所示斷路設備的控制機構的若干組件;圖8是圖1中控制機構在其閉合配置的圖示;圖9是圖1中控制機構在其斷開配置的圖示;圖10是圖1中控制機構在其解扣配置的圖示;圖11是圖9中控制機構的透視圖;圖12是圖10中控制機構的透視圖;圖1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第二個實施例的第一幅透視圖;圖14是圖13中設備的第二幅透視圖;圖15和圖16分別是圖13中設備的第一幅圖示和第二幅分解圖;圖17是從圖13至圖16中展示的斷路設備中控制機構的透視圖;圖18是透視圖,顯示了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設備的解扣軸;圖19是透視圖,涉及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設備中控制機構的支架;圖20和圖21是細節(jié)圖,分別顯示了圖18和圖19的XX處和XXI處細節(jié);圖22是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設備中控制機構的分解圖;圖23和圖M涉及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設備中控制機構的支架的視圖;圖25至圖觀涉及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斷路設備的控制機構的裝配階段;圖四是圖沈所示的支架的部位細節(jié)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考以上提及的附圖,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1包括外殼2,對于每一極都包含至少一個固定觸點10和至少一個移動觸點20,適于相互連接或分開。斷路設備1包括控制機構30,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至少一個移動觸點20,并使后者能夠關于對應固定觸點10在連接位置與分開位置之間位移。控制機構30包括支架31,它支持的運動鏈利用移動部件50 可操作地連接到移動觸點20并使之能夠連接到所述固定觸點10或者從其分開。斷路設備1包括的解扣設備配備了解扣軸40,它與所述控制機構30互相作用以便啟動運動鏈從而觸發(fā)移動觸點20從固定觸點10分開,控制機構30包括多個元件31、32、 33、34、35、36(例如見圖7)可操作地連接以定義至少一條運動鏈,它利用移動部件50對移動觸點20發(fā)生作用。為了本發(fā)明的目的,術語運動鏈用于指明控制機構中的一組元件,它們被連接在一起執(zhí)行對該機構設想的功能之一(如手工或自動電路斷開)。這意味著控制機構中可以有幾條運動鏈,每一條被設計為例如都執(zhí)行這些功能之一。優(yōu)選情況下,支架31包括一對相面對的側面134,利用第一橫向連接部位21互相連接。根據(jù)本發(fā)明,側面134利用了另外的連接裝置互相連接,它在不同于由第一橫向連接部位21所占據(jù)的位置處定義了另外的橫向連接部位。換言之,在這個實施例中,支架的側面134在兩處被互相連接,以使得它們相對于彼此保持穩(wěn)定的位置。這意味著運動鏈元件也永久地在支架的側面134之間保持其操作位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這些橫向連接裝置將兩個側面134連接在一起,以使得附加的連接部位在基本上第一橫向連接部位21前方的位置延伸。這種解決方案確保了側面134之間穩(wěn)定和可靠的連接,保證了控制機構30恰當運行所需要的支架31的結構穩(wěn)定。不僅如此,所介紹的解決方案還已經證明了從斷路設備1裝配的觀點尤為有利,因為控制機構30能夠與斷路器1的其余部分分開裝配,并且僅僅在過程的結尾才插入其中。在實踐中,在裝配斷路器1之前裝配控制機構30的機會能夠節(jié)省設備制造的時間和成本。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這些連接裝置由斷路器1的解扣設備的解扣軸40組成。更確切地說,支架31的兩個側面都旋轉地連接到解扣軸14。結果,由解扣軸40和控制機構30組成的單元能夠同時被裝配到斷路設備1的內部,因為前者的位置確定了后者的位置。在裝配后者以前,所述單元還能夠在與斷路設備1的不同流水線上裝配。使用解扣軸40作為兩個側面之間的連接裝置證明尤為有利,因為按照慣例,設計為用于精確目的(使運動鏈解扣)的構件結構被用于提供支架31進一步的結構目的。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第一個實施例的透視圖。更確切地說,在該圖中顯示的斷路設備1是自動斷路器,后文僅僅出于說明目的將對其進行引用。不過,這是以下面詳細說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原理同樣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斷路設備為條件。圖1中的斷路器 1包括外殼2,由配電盒2A和罩2B組成,由可拆卸的連接裝置76比如螺絲釘將其連接在一起。配電盒2A被配置為使之包含多個第一電端子100,每個都關聯(lián)斷路器1的一個極。每個電端子100都電氣連接到對應極上的固定觸點10。還對罩2B進行配置,使其包含第二電端子(圖中未顯示),其中的每一個都對應斷路器1的極并且被電氣連接到移動觸點20。
圖2是移去了罩2B后圖1中斷路器的有關分解圖,顯示的單元包括與斷路器1的其余部分分離的解扣軸40和控制機構30。如圖所示,優(yōu)選情況下,配電盒2A支持著移動部件50,它用于包含斷路器1的移動觸點20的目的。更確切地說,移動部件50包括定形體, 它對于斷路器1中的每一極都包含用于移動觸點20的支座。再次參考圖2,配電盒2A包含保護裝置,對于每一極,它都包括保護單元16,它與解扣軸40的操作部位144相互作用。更確切地說,當安裝斷路器的線路上出現(xiàn)故障比如短路之后,所述保護單元16與解扣軸40相互作用。根據(jù)已知的實施例,保護單元16可以是熱的、磁的、熱磁的或電子的類型,或者其組合。圖3是包括控制機構30和解扣軸40的部件的透視圖??刂茩C構30利用移動部件50可操作地連接到移動觸點20。更確切地說,控制機構30能夠獲取第一操作配置(后文稱閉合配置)作為每個移動觸點20與對應固定觸點10連接的結果??刂茩C構30也能夠獲取手工動作引起的對運動鏈中元件之一施加壓力所確定的第二配置(手工斷開配置), 作為每個移動觸點20從對應固定觸點10分離的結果??刂茩C構30也能夠獲取由解扣設備啟動所確定的第三配置這作為保護單元16之一對解扣軸40操作部位144之一的動作結果發(fā)生。所述動作引起解扣軸40的旋轉,它確定了控制機構30中解扣元件36(見圖7) 的位移。解扣元件36的運動導致運動鏈的“解扣”,作為控制機構30從“閉合”配置切換到 “解扣”配置的結果。
再次參考圖3,控制機構30的運動鏈包括至少一個操作元件,利用銷形連接裝置旋轉地連接到支架31。操作元件包括一對相面對的側面部位,它們被橫向連接部位連接。 銷形連接裝置包括一對銷形端,其中的每一個都從操作元件或支架31的側面部位的一側顯現(xiàn)。銷形連接裝置還包括一對支座,其中的每一個都在操作元件中的支架中界定以包含對應的銷形端。一旦銷形端已經插入在支座中,共有的旋轉軸被配置在支架31與在此連接的所述操作元件之間。優(yōu)選情況下,在控制機構的操作期間,銷形端關于對應支座僅有一個旋轉自由度。圖4是剖面圖,為了簡單起見顯示了控制機構30的支架31和解扣軸40。支架31 的每個側面Π4都包括端部位134B,銷形部位51從此處顯現(xiàn)。每個端部位134B都插入在對應的定形空腔52中,其至少一個凹進部位53具有的表面與支架31的銷形部位51幾何上結合,使得解扣軸40能夠關于支架31的側面134相對位移。更確切地說,界定凹進部位 53以使得與解扣軸40的旋轉軸200共軸。圖5是圖4中組件組的側視圖,顯示了支架31的側面134的形態(tài)。確切地說,所述圖示顯示的支座61、65中插入了控制機構30的元件32、36 (以下將詳細介紹)的銷形端 71、75,直接由兩側面134支持。圖5還顯示了解扣軸40的操作位置,面向橫向連接部位21 的位置。解扣軸40的縱向伸展出現(xiàn)在兩個定形空腔之間,清楚地界定支架的側面134之間以上介紹的附加連接部位。正如以上解釋,優(yōu)選情況下,這種解決方案能夠增加支架31的整體剛度,在設備的可靠性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圖6是沿著圖5中VI-VI的圖示,它顯示了解扣軸40部位的剖面圖,在包含的空腔52中插入了支架31的側面134的銷形端51。很清楚,每個空腔52都為支架31的側面之一界定鄰接面66,有效地防止了所述側面的任何軸向運動??刂茩C構30包括主鉤32,利用第一銷形連接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支架31。主鉤 32的結構由第二橫向連接部位22連接在一起的第二對側面部位42定形。主鉤32利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銷形連接裝置連接到支架31,該連接裝置界定第一共有旋轉軸101。更確切地說,在控制機構30操作期間支架31占據(jù)著固定位置。結果,主鉤32圍繞著以上定義的第一共有旋轉軸101關于支架31旋轉。第一銷形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對銷形端71 (后文也使用表述第一銷形端71指明), 每一個都從主鉤32的側面部位42之一顯現(xiàn)。更確切地說,第一銷形端71與外部位的外側上顯現(xiàn)的對應側面部位42制作在一片上。第一銷形連接裝置還包括第一對支座61 (后文也使用表述第一支座61指明),在它們的每一個中插入了主鉤32的第一銷形端71之一。 確切地說,如圖7所示,第一支座61基本上被配置為U形,使得能夠以精確定義的方向插入第一銷形端71。第一支座61被界定在支架31的第一橫向部位21的鄰近位置,而第一銷形端71 在基本上遠離主鉤32的第二橫向部位22的位置獲得。一旦已經連接了這兩個元件,第一橫向部位21因此位于主鉤32的第二橫向部位22的對面。不僅如此,主鉤32的側面部位 42恰好占據(jù)了支架31側面部位42之間的位置,使得主鉤32能夠關于支架31在所述支架內旋轉。在圖中顯示的控制機構30包括第三元件33,后文使用術語“叉形接頭33”指明。 叉形接頭33的結構包括第三對相面對的側面部位43,利用第三連接部位23連接在一起。叉形接頭33利用第二銷形連接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主鉤32,該第二銷形連接裝置配置了基本上平行于第一旋轉101的第二共有旋轉軸102(見圖8和圖9)。第二銷形連接裝置包括第二對銷形端72 (后文使用術語第二銷形端72指明)和第二對支座62 (后文使用表述第二支座62指明),其中每一個都適于包含第二銷形端72之一。后者與主鉤32制作在一片上。彼此相面對的第二銷形端72從主鉤32的側面部位42的每個內側顯現(xiàn),而第二支座 62由叉形接頭33的側面部位43界定。更確切地說,第二支座62具有基本上為C形的結構,并且位于側面部位43的第一面對端部分43A的直線上。叉形接頭33連接著控制機構30中的第四操作元件34,后文使用術語“控制桿34” 指明,它包括由第四橫向部位M連接的第四對側面部位44??刂茥U34利用第三銷形連接裝置被可操作地連接到叉形接頭33,該第三銷形連接裝置配置了基本上平行于以上介紹的第一軸101和第二軸102的第三共有旋轉軸103(見圖8和圖9)。更確切地說,第三銷形連接裝置包括第三對銷形端73 (后文使用表述第三銷形端73指明)和第三對支座63 (后文使用表述第三銷形支座63指明),其中每一個都適于包含所述第三銷形端73之一。后者與控制桿;34制作在一片上,并且它們在第四橫向部位44的面對側上顯現(xiàn)。第三支座63基本上被配置為C形并且每一個都被界定在叉形接頭33的側面部位43之一上。更確切地說, 第三支座63根據(jù)側面部位43的第二面對端部分4 被界定。所述第二面對端部分4 基本上根據(jù)其具有用于第二銷形連接裝置的第二支座62與第一面對端子部分43A對立??刂茥U34還包括第二對連接端82,與第四側面部位44制作在一片上,使之占據(jù)互相對立的位置。這些第二連接端82的每一個都從側面部位的內側顯現(xiàn),以便能夠插入在移動部件體上界定的對應中心支座(未顯示)中。更確切地說,一旦所述第二連接端82已經插入在對應中心支座中,它們便關于移動部件50界定對控制桿34的共有旋轉軸,反之亦然。所述軸處于關于移動部件50的旋轉軸偏心的位置。結果,控制桿34的位移便確定了移動部件50的旋轉以及隨之發(fā)生的其中包含的移動觸點20的旋轉??刂茩C構30包括第五操作元件34,后文使用術語“杠桿支持器元件35”指明,它包括由第五橫向部位25連接的第五對側面部位45,至少部分被折疊為U形。所述折疊具有支持杠桿35B的目的,一旦它已經裝配便從斷路器1的外殼2延伸。在實踐中,杠桿35B 用作斷路器1與操作員之間的接合點。正如后面更詳細的解釋,杠桿35B占據(jù)了依賴于控制機構30操作配置(即閉合、斷開或解扣配置)的特定位置。結果,操作員通過觀察杠桿 35B的位置能夠查明斷路器1的操作狀態(tài)。杠桿支持器元件35利用第四連接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支架31。該第四連接裝置包括第四對銷形端74(后文使用術語第四銷形端74指明),與支架31在一片上獲得。第四連接裝置還包括第四對支座64(后文還使用表述第四支座64指明),其中每一個都被界定在杠桿35的第五側面部位45之一上。一旦第四端74已經插入在對應的第四支座64中, 它們便界定平行于迄今為止所介紹旋轉軸的第四固定旋轉軸104(見圖12)。第四銷形端 74的每一個都從支架31某側面134的對應外側顯現(xiàn),并且插入在基本上配置為C形的對應第四支座64之內。正如以上已經提及,控制機構30包括解扣元件36,利用第五銷形連接裝置可操作地連接到支架31。更確切地說,解扣元件36在結構上由第六對相面對的側面連接部位46 組成,它們由第五橫向部位26連接。后者包括第一鉤型端85,用作截取主鉤32的第二鉤型端(未顯示)的目的。第五銷形連接裝置包括第五對銷形端75,與解扣元件36的第六側面部位46被制作在一片上。更確切地說,這些第五銷形端75的每一個都從側面部位46之一的外側顯現(xiàn)。 第五連接裝置還包括相面對的第五對支座65,每一個都在支架31的一側134上。第五銷形端75的每一個都插入在對應第五支座65中,以便配置用于解扣元件36旋轉的第五固定旋轉軸105(見圖12)。參考圖11的透視圖,解扣元件36側面部位46至少其一包括第一傳動端91,被可操作地連接到從解扣軸40顯現(xiàn)出的第二傳動端92。保護裝置解扣后,解扣軸40的任何旋轉從而都被轉化為第一端92的位移,它撤銷了對元件85的支持,引起解扣元件36圍繞第五旋轉軸105的旋轉。解扣元件36能夠因此從鉤住的位置變化到釋放的位置,在此點主鉤 32變得自由地圍繞第一旋轉軸101旋轉。兩個傳動端91、92由返回彈簧87互連,使得該設備能夠從解扣位置適宜地復位到開路位置。控制機構30包括至少一根控制彈簧37,優(yōu)選情況下為兩根。利用適當?shù)你^37B, 每根控制彈簧37都在一端可操作地連接到控制桿34的第四橫向部位M,而另一端連接到杠桿支持器元件35的第五橫向部位25。在控制機構30內部,每根控制彈簧37的用途都不止一個。其第一個目的是利用控制桿34向該機構提供使移動部件50加速旋轉即斷開或閉合觸點所需要的彈力。每根控制彈簧37的目的還有對連接元件的銷形端71、72、73、74、 75施加彈力,使得它們在它們插入的對應支座61、62、63、64、65內部保持穩(wěn)定的位置。換言之,每根控制彈簧37都對控制機構30的多個元件起作用,使得每個元件都保持與其他元件不變的連接。在實踐中,每根控制彈簧37都對多個銷形端71、72、73、74、75施加力,朝向的方向與它們插入對應支座61、62、63、64、65的方向一致。不僅如此,無論控制機構30的配置如何,每根控制彈簧37都對多個銷形端71、72、73、74、75施加所述力,以便一直保證該設備的功能。彈簧37的進一步功能包括當斷路器處于閉合配置時,確保電觸點上的適合壓力。這個實施例尤為有利之處在于它利用了運動牽引力元件(即控制彈簧37)的動作以保持控制機構30的穩(wěn)定聚集。這就使得有可能擴大銷形端和相關支座的尺寸公差范圍, 在總體制造成本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圖8是顯示為閉合配置中控制機構30的剖面圖,其中移動觸點20與對應的固定觸點10耦接。在這個配置中,控制彈簧37處于拉應力下,并且施加沿著直線7作用的彈力。在實踐中,所述直線7由控制彈簧37分別接合控制桿34和杠桿支持器元件35的點定義??刂茩C構的解扣元件36從而恰好在被鉤住的位置,扣住了主鉤32,即防止它圍繞第一軸101旋轉。作為操作員對杠桿36施加手工動作(由圖8中箭頭F指明)的結果,實現(xiàn)了從圖 8的閉合配置到斷開配置(顯示在圖9中)的。這個手工動作F引起杠桿支持器元件35圍繞著第四共有旋轉軸104旋轉(見圖1 。在杠桿支持器元件35旋轉的第一階段,移動觸點20保持連接,同時在杠桿支持器元件35與控制桿34之間連接的控制彈簧37處于逐漸增大的拉應力下。這種條件持續(xù)上升到直線7交叉了由將主鉤32連接到叉形接頭33的第二銷形連接裝置界定的第二共有旋轉軸102。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控制彈簧37達到了其最大延伸,即其最大允許的拉應力。直線7 —落到第二旋轉軸102之下,控制彈簧37就釋放在第一斷開階段期間積累的彈性能量。這就確定了控制桿34快速向下拖動,即在鉤36的方向,它引起移動部件50圍繞其旋轉軸旋轉,并且這種旋轉被轉變?yōu)橛|點10、20的快速分離。在斷開階段的結尾,控制機構30達到圖9所示的配置。顯然,解扣元件36在手工斷開操作期間保持在其被鉤住的位置。圖10顯示了在其“解扣”配置中的控制機構30。從閉合配置(圖7)到這種解扣配置的轉變的發(fā)生是由于斷路器1中保護裝置的動作,它使解扣軸40旋轉。所述旋轉被轉變?yōu)榻饪墼?6圍繞第五旋轉軸105旋轉,使其到達釋放位置,作為它的結果主鉤32圍繞著第一共有旋轉軸101關于支架31自由地旋轉。更確切地說,當主鉤32被釋放時,控制彈簧37在杠桿35B的方向上對控制桿34施加拉應力。所述拉應力恰好經由叉形接頭33帶給主鉤32,使所述主鉤32圍繞第一旋轉軸101旋轉。控制桿34的拖動又促使移動部件50 旋轉以及隨之而來的觸點10、20突然分離??刂茩C構30從而獲取了圖9所示的配置,它顯然不同于圖9的配置,后者顯示的是手工斷開配置。根據(jù)優(yōu)選實施例,圖1至圖12所示的支架31由金屬材料制成,比如金屬片。更確切地說,支架31的幾個側面134由帶有橫向連接部位21的單片制成。圖13至圖四是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的第二個實施例。確切地說,這些附圖再次涉及自動斷路器3,優(yōu)選情況下使用的電流低于圖1至圖6所示斷路器1的情況。參考圖13和圖14,斷路器3外殼的結構基本上與先前介紹的斷路器1類似,由配電盒2A和相關聯(lián)的罩2B以及保護前板2C完成。圖13顯示了準備安裝的自動斷路器3,即完成其裝配之后,而圖14顯示了保護前板2C與罩2B分離的同一斷路器3。圖15是圖13中斷路器3的第一分解圖,顯示了沒有保護前板2C的斷路器。更確切地說,圖15顯示了斷路器3的罩2B的細節(jié),其中界定支持結構81,它服務于支持控制機構30的目的。該結構包括一對支持壁131,通常它們與控制機構30的支架31的側面134 面對并在幾何上配對,以便保持后者在斷路器的正常操作期間被正確地定位。再次參考圖 15,在側面支持壁31之間有一個開口 82,一旦斷路器3已經裝配好,控制機構30的控制杠桿35B便通過開口 82顯現(xiàn)。圖16是斷路器3的第二分解圖,顯示的單元包括控制機構30和與斷路器3的其余部件分離的解扣軸40。正如在這第二個實施例中所示,解扣軸40和控制機構30的形狀不同于圖1至圖12中相同元件的形狀。正如后面更詳細的解釋,支架31和解扣軸40的連接方式不同,即利用了基本上“鍵”類型的連接。這種連接基本上涉及在每個都界定在支架 31 一側面134A、134C的端部位上的適當連接支座122的內部插入一對定形部位121。如圖19和圖21所示,所述支座122的每一個都包括斜坡部位123,從支架31的對應側面134的邊緣140延伸。更確切地說,部位123朝向側面134的內側變小。支座122 還包括圓形部位141,從斜坡部位123的最內截面延伸。所述圓形部位141具有的直徑Dl 大于斜坡部位123最內橫截面的尺寸S。圖20和圖21顯示了被設計為包含在連接支座122中的定形部位121的構造。每個定形部位121都包括橫截面的軸向伸長,標識為Li,其上在面向軸40旋轉軸的位置界定兩個平表面125。如圖20所示,這兩個平表面之間的距離H要窄于圓柱形伸長Ll的直徑。 選擇所述直徑使其在優(yōu)選情況下與連接支座122的圓形部位141的直徑Dl —致,而平表面 125之間的距離Hl要窄于關于斜坡部位123最內橫截面的尺寸S。
定形部位121插入在對應的連接支座122中,保持著軸40的朝向,使得每個定形部位都面向斜坡部位123的表面145。一旦定形部位121已經到達了圓形部位141,該軸就圍繞著其旋轉軸200旋轉大約90°。在這種條件下,定形部位121保持嚙合到圓形部位141 的內部,而解扣軸40保持旋轉自由,在所述旋轉中由所述圓形部位141的表面支持。再次參考圖20,解扣軸40包括鄰接環(huán)161,它顯現(xiàn)在鄰近對應的定形部位121的位置。鄰接環(huán)161為支架31的一部分側面134界定鄰接面166,它圍繞著對應的連接支座 122。優(yōu)選情況下,這個實施例增加了支架31結構的剛度,因為它阻止了側面134A、134C的任何側面下垂。以上介紹的技術解決方案也可以由其他功能等價的解決方案取代,因此應當被視為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圖22是分解圖,顯示了從圖13至圖16中所展示的控制機構。包括所述機構的運動鏈在概念上等價于對從圖1至圖12中所展示的實施例詳細描述的機構。應當注意,確切地說,包括運動鏈的若干元件由銷形連接裝置互連,其方式與先前解釋的幾乎相同。正如在先前的解決方案中,具有解扣元件36的主鉤32被鉸鏈到支架31。主鉤32和解扣元件 36的側面包括插入在對應支座61、65中的銷形端71、75,每一個都被界定在支架13的側面 134A、134C之一的內側134E上。圖23和圖M是支架31的兩個投影,優(yōu)選情況下通過模壓朔料材料制造。更確切地說,支架31的側面134A、134C以橫向連接部位21被模壓為一片。這種解決方案證明極為有利在于它使支架31能夠在單一技術步驟中即在僅僅一種工藝中被定形。事實上,這樣的模壓還能夠界定支座61、65以便在控制機構30中包含主鉤32和解扣元件36的銷形端 71、75,并且還能夠界定連接支座122以便包含解扣軸40的定形部位121。從實用的觀點, 模壓還有可能在支架31的側面134A、134C與運動鏈的若干元件之間定義新形式的連接。例如在展示的實施例中,側面134A、134C的內側134E包括定形的肋條145(見圖22),形成了用于杠桿支持器元件35銷形端35C旋轉的支座146。不言而喻,在其他優(yōu)點當中,這種解決方案尤其簡化了杠桿支持器元件35的設計和制造。特別參考圖四的詳細圖,由朔料材料模壓支架31以便在支架31的每個側面 134A、134C之間創(chuàng)建“收縮區(qū)域155”和在兩個側面134A、134C之間提供橫向連接的連接部位21。這里使用的術語“收縮區(qū)域”意味著材料的局部變薄,使得一個側面134能夠關于橫向連接部位21被折疊過去,反之亦然,正如圖25和圖沈清楚顯示。換言之,收縮區(qū)域155 用作結構鉸鏈,使支架31在模壓之后能夠被折疊,如圖23和圖M所示,以將其定形為例如圖17和圖19所示的操作情形。收縮區(qū)域155是以自然方式設計的以確保一定的機械阻力, 足以抵抗力圖分離支架31的側面134A、134C的任何應力。圖27和圖觀分別顯示了在其裝配期間和在裝配完成之后的控制機構30。顯然, 將支架31模壓成一片也簡化了對包括控制機構30和解扣軸40的單元進行裝配的過程。特別參考圖27,包括機構30中運動鏈的元件能夠首先被安裝在支架31第一側面134A的內側134E上。從而例如,主鉤32的銷形端71之一能夠插入在第一側面134A上的模壓支座 61之一中。然后,由于收縮區(qū)域155,第二側面134C能夠關于第一側面134A被折疊過來, 使得另一側面上的運動鏈元件也受到支撐。如圖所示,主鉤32的另一個銷形端71能夠插入在對應支座61中,使得兩個側面的鉤都穩(wěn)定地保持從而全部元件都連接于此。一旦已經得到了圖觀所示的配置,就能夠根據(jù)以上解釋的原理通過連接解扣軸40加固控制機構30
10的結構。根據(jù)本發(fā)明對斷路設備采用的技術解決方案使先前敘述的技術目的能夠完全得到滿足。確切地說,設備的內部結構使之與傳統(tǒng)的解決方案相比,能夠顯著地減少裝配時間。同時,所述斷路設備是可靠的而且容易以極為有競爭力的成本制造。如此構思的斷路設備可以經歷無數(shù)的修改和變化,全部都落入本發(fā)明概念的范圍。不僅如此,所有的細節(jié)都可以被技術上等價的其他細節(jié)替代,并且按照實際條件,根據(jù)需要和工藝發(fā)展水平可以使用任何適宜形狀和尺寸的任何材料。
權利要求
1.一種單極或多極的低壓斷路設備(1、3),包括-外殼O),對每一極包含至少一個固定觸點(10)和一個移動觸點(20),適于相互耦接和分開;-控制機構(30),包括支架(31),它支持著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移動觸點00)的運動鏈,以便使所述移動觸點00)能夠與所述固定觸點(10)耦接和分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包括利用第一橫向連接部位以及由在與所述第一橫向連接部位不同的位置界定另外橫向連接部位的另外連接裝置連接在一起的一對相面對的側面(13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斷路設備(1、3),其中,所述第一橫向連接部位與所述側面 (134) 一起在一片上制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斷路設備(1、3),其中,所述連接裝置提供了所述側面(134)之間的橫向連接,使得所述另外橫向連接部位占據(jù)了所述第一橫向連接部位前面的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的斷路設備(1、3),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激勵所述運動鏈的解扣軸(40),所述另外連接裝置包括所述保護裝置的所述解扣軸00)。
5.根據(jù)權利要求4的斷路設備(1、3),其中,所述側面(134)旋轉地連接到所述解扣軸 00)。
6.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斷路設備(1、3),其中,所述側面(134)利用一對相面對的銷形端(51)旋轉地連接到所述解扣軸(40),每個銷形端(51)都從所述側面(134)之一顯現(xiàn),每個銷形端(51)都插入到在所述解扣軸GO)上界定的對應的定形空腔(52)中,所述定形空腔(52)包括至少一個凹進部位(53),該凹進部位(5 具有與支架(31)的所述側面(134)的所述銷形端(51)的表面幾何上配合的表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斷路設備(1),其中,界定所述凹進部位(53)使得所述銷形端 (51)占據(jù)與所述解扣軸GO)的旋轉軸共軸的位置,所述凹進部位(5 界定對于所述支架 (31)的對應側面(134)的毗鄰表面(66)。
8.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斷路設備(3),其中,所述解扣軸00)利用“鍵”連接,旋轉地連接到所述支架(31)的側面(134A、134C),所述鍵連接包括所述解扣軸00)的一對定形部位 (121),它們被插入到支架(31)的側面(134A、134C)的端部上界定的適宜的連接支座(122) 中。
9.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斷路設備(3),其中,所述支架(31)包括收縮區(qū)域(155),該收縮區(qū)域出現(xiàn)在所述支架(31)的每個側面(134A、134C)與所述第一橫向連接部位Ql)之間。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的斷路設備(1),其中,所述支架(31)由塑料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低壓系統(tǒng)的斷路設備,帶有的控制機構具有緊湊尺寸和可靠性的改進特征。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斷路設備包括外殼(2),對每一極包含至少一個固定觸點(10)和至少一個移動觸點(20),適于相互耦接和分開。所述設備也包括控制機構(30),包括支架(31),它支持著可操作地連接到所述移動觸點的運動鏈,以便使所述移動觸點能夠與所述固定觸點耦接和分開。所述支架包括利用第一橫向連接部位(21)以及由在與所述第一橫向連接部位不同的位置界定另外橫向連接部位的另外連接裝置連接的一對相面對的側面(134)。
文檔編號H01H71/52GK102265370SQ200980152425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8日
發(fā)明者E·斯科拉, M·費拉里 申請人:Abb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