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

      文檔序號:3123735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定位桿(39)下端套設(shè)有壓縮彈簧(391),壓縮彈簧(391)上端連接T型支撐板(392),T型支撐板(392)的垂直部開有通孔,定位桿(39)穿過該通孔,T型支撐板(392)的水平部用于支撐沖壓件;定位桿(39)上端沿軸方向開設(shè)有柱狀的放置槽(394),放置槽(394)上端或下端連接一連接軸(395),連接軸(395)兩端固定在放置槽(394)的槽壁上,彈性檔桿(393)與連接軸(395)連接,彈性檔桿(393)為可轉(zhuǎn)動的,并且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在0-90°變化。本發(fā)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包含了卸料的功能,節(jié)省了模具內(nèi)部的布置空間,提高了沖壓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沖壓模具,尤其是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市場上還不存在對沖壓件的壓緊、限位以及卸料三項功能合一實現(xiàn)的工具。因而,部件設(shè)置過多會導(dǎo)致模具內(nèi)的空間浪費,降低了沖壓效率。
      [0003]中國專利:汽車安全帶掛具連續(xù)沖壓模具的翻邊模,申請公布號CN102012663A,公開了一種沖壓模具上的翻邊模,該翻邊??梢云鸬较履簤K不會擋著折邊,方便脫模。
      [0004]但是,該汽車安全帶掛具連續(xù)沖壓模具的翻邊模由于同時采用了水平?jīng)_壓和垂直沖壓兩種壓力,為了保證沖壓件的沖壓質(zhì)量,必須對沖壓件在下模上同時進行定位和壓緊,否則容易出現(xiàn)精度偏差。
      [0005]此外,中國專利:一種解決沖壓件側(cè)面回彈的側(cè)整形機構(gòu),申請公布號:CN102699148A,公開了一種側(cè)整形機構(gòu),該側(cè)整形機構(gòu)中的斜楔結(jié)構(gòu)是設(shè)置在沖壓模具的內(nèi)部,但是沖壓模具內(nèi)部空間有限而無法設(shè)置斜楔結(jié)構(gòu),因而造成模具制造的困難以及零件加工工藝復(fù)雜。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發(fā)明設(shè)計了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其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1)現(xiàn)有市場上還不存在對沖壓件的壓緊、限位以及卸料三項功能合一實現(xiàn)的工具。(2)現(xiàn)有側(cè)整形機構(gòu)中的斜楔結(jié)構(gòu)是設(shè)置在沖壓模具的內(nèi)部,但是沖壓模具內(nèi)部空間有限而無法設(shè)置斜楔結(jié)構(gòu),因而造成模具制造的困難以及零件加工工藝復(fù)雜。(3)現(xiàn)有沖壓模具的翻邊模結(jié)構(gòu)由于同時采用了水平?jīng)_壓和垂直沖壓兩種壓力,沒有對沖壓件在下模上同時進行定位和壓緊,容易出現(xiàn)精度偏差。
      [0007]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沖壓件B經(jīng)過前面的沖壓后具有直邊BI,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2、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直邊BI順著折邊弧邊2al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折邊鑲塊86伸向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并將沖壓件B的直邊BI壓實成折邊B2 ; 步驟3、將上模升起,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沖壓件B;
      步驟4、將具有折邊弧邊2al的折邊柱2a更換為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的第二翻邊模;同時將第二連動桿84頂端的折邊鑲塊86替換為翻邊鑲塊87 ;
      步驟5:具有折邊B2的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6、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折邊B2順著翻邊弧邊2a2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翻邊鑲塊87伸向折邊柱2a上的翻邊弧邊2a2,并將沖壓件B的折邊B2壓實成翻邊Al ;
      步驟7、當沖壓完成后,上模I升起,氮氣彈簧29和彈簧28將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頂起,此時折邊B2可以從下模2中順利脫出,斜楔機構(gòu)8在復(fù)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復(fù)到原始狀態(tài);
      步驟8,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
      步驟9、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具有翻邊Al的沖壓件B。
      [0008]一種模具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
      步驟2、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步驟3、啟動氣缸(33 ),氣缸(33 )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一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4、上模下行完成沖壓過程并回程; 步驟5、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
      步驟6、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
      步驟7、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沖壓件
      B0
      [0009]一種模具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包括氣缸(33)、沖壓件壓緊杠桿(35)、定位桿(39 )以及杠桿支架(37 ),氣缸(33 ) —端通過氣缸固定端(32 )固定在下模座(21)側(cè)壁上,氣缸(33)另一端通過氣缸連接螺桿(34)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一端連接,沖壓件壓緊杠桿(35 )通過支點螺栓(36 )與杠桿支架(37 )連接,杠桿支架(37 )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另一端為沖壓件壓緊部并開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桿(39)一端固定在下模座(21)頂面上,定位桿(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桿
      (39)穿過沖壓件B上的定位孔。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的沖壓件B壓緊部外部包覆有彈性保護件(38),其特征在于:定位桿(39)下端套設(shè)有壓縮彈簧(391),壓縮彈簧(391)上端連接T型支撐板(392 ),T型支撐板(392 )的垂直部開有通孔,定位桿(39 )穿過該通孔,T型支撐板(392)的水平部用于支撐沖壓件;定位桿(39)上端沿軸方向開設(shè)有柱狀的放置槽(394),放置槽(394)上端或下端連接一連接軸(395),連接軸(395)兩端固定在放置槽(394 )的槽壁上,彈性檔桿(393 )與連接軸(395 )連接,彈性檔桿(393 )為可轉(zhuǎn)動的,并且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在0-90°變化。
      [0010]進一步,T型支撐板(392)的垂直部外表面設(shè)有螺紋,壓縮彈簧(391)上部內(nèi)表面也設(shè)有螺紋,T型支撐板(392)與壓縮彈簧(391)通過螺接固定。
      [0011]進一步,彈性檔桿(393) —端固定一軸承,該軸承的內(nèi)圈與連接軸(395)固定連接。
      [0012]一種側(cè)整形沖壓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其中,下模座(21)上固定有下墊板(22),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氮氣彈簧(29)的底座固定在下模座(21)上,氮氣彈簧(29)的活塞桿頂在下夾板(23)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固定在下模座(21)上,右插柱(25 )和左插柱(27 )均依次穿過下墊板(22 )、下夾板(23 )以及上墊板(24),左插柱(27)和右插柱(25)上都插套有彈簧(28),彈簧(28)夾持在下墊板(22)和下夾板(23)之間,折邊柱(2a)上設(shè)有折邊弧邊(2al)或翻邊弧邊(2a2)分別作用于沖壓件(B)進行折邊或翻邊,折邊柱(2a)固定在下模座(21)上并依次穿過下墊板(22)、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的預(yù)設(shè)孔,折邊弧邊(2al)對著沖壓件(B)上的直邊(BI),翻邊弧邊(2a2 )對著沖壓件(B )上的折邊(B2 );上模(I)由上模沖頭(11)、沖頭墊塊(12)、上模下墊板
      [13]、上模夾板(14)、上模背板(15)、上模座(16)和上模中間柱(17)組成,上模沖頭(11)固定在上模中間柱(17)上,上模下墊板(13)與上模沖頭(11)固定在一起,沖頭墊塊(12)固定在上模下墊板(13)上,上模夾板(14)和上模背板(15)插套在上模中間柱(17)上,上模夾板(14)和上模背板(15)疊放在一起且通過螺釘與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上模中間柱
      (17)與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shè)置在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斜楔機構(gòu)(8 )連接折邊鑲塊(86 )或翻邊鑲塊(87 ),折邊鑲塊(86 )或翻邊鑲塊(87 )不工作時位于上、下模座之間,折邊鑲塊(86)工作時通過斜楔機構(gòu)(8)送至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將沖壓件進行壓合折邊,或翻邊鑲塊(87)工作時通過斜楔機構(gòu)(8)送至折邊柱(2a)上的翻邊弧邊(2a2)將沖壓件進行壓合翻邊,節(jié)省了模具內(nèi)部的布置空間。
      [0013]進一步,所述斜楔機構(gòu)(8 )包括驅(qū)動斜楔(81)、受動斜楔(82 )、第一連動桿(83 )、第二連動桿(84)以及第三連動桿(85),第一連動桿(83)為L型結(jié)構(gòu),受動斜楔(82)通過第一連接軸(832)與第一連動桿(83)中間部位連接,第一連動桿(83)一端設(shè)有驅(qū)動部(831),第一連動桿(83)另一端通過第三連接軸(842)與第二連動桿(84)上端連接,第二連動桿(84)下端通過第二連接軸(841)與第三連動桿(85 ) 一端連接,第三連動桿(85 )另一端通過第四連接軸(828)與受動斜楔(82)連接;驅(qū)動斜楔(81)通過連接板(811)固定在上模座上;驅(qū)動斜楔(81)下方一側(cè)設(shè)有驅(qū)動斜面(813),驅(qū)動斜楔(81)下方另一側(cè)設(shè)有連動桿驅(qū)動塊(814),連動桿驅(qū)動塊(814)在上模做下降運動時作用驅(qū)動部(831)使得第一連動桿(83 )繞著第一連接軸(832)轉(zhuǎn)動,驅(qū)動斜楔(81)側(cè)壁上還設(shè)有限位塊(812);受動斜楔(82)設(shè)置在下模座上,受動斜楔(82)底部固定連接有滑塊(824),在下模座上的固定座(822)上對應(yīng)設(shè)有滑槽(825),滑塊(824)在滑槽(825)中水平移動;受動斜楔(82)開有凹槽,該凹槽中設(shè)有與驅(qū)動斜楔(81)的驅(qū)動斜面(813)匹配受動斜面(821);受動斜楔(82)與固定座(822)上的彈簧固定架(827)之間連接有第一復(fù)位彈簧(8271),受動斜楔(82)與第一連動桿(83)之間連接有第二復(fù)位彈簧(833);第二連動桿(84)為立桿,其頂端設(shè)有折邊鑲塊(86)或翻邊鑲塊(87)。
      [0014]進一步,滑槽(825)兩端分別設(shè)有后限位擋塊(823)和前限位擋塊(826)對受動斜楔(82)移動進行限位。
      [0015]進一步,在設(shè)有下模座(21)上還設(shè)有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所述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包括氣缸(33 )、沖壓件壓緊杠桿(35 )、定位桿(39 )以及杠桿支架(37 ),氣缸(33 ) 一端通過氣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外側(cè)壁上,氣缸(33)另一端通過氣缸連接螺桿
      (34)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一端連接,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支點螺栓(36)與杠桿支架(37)連接,杠桿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21)頂面,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另一端為沖壓件壓緊部并開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桿(39)—端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上,定位桿(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桿(39)穿過沖壓件(B)上的定位孔。為了適應(yīng)沖壓件(B)的高度,定位桿(39)上套有一墊位片(31),不同高度的沖壓件(B)放置在不同厚度的墊位片(31)上。
      [0016]該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發(fā)明在下模座上設(shè)置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該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不僅僅可以將沖壓件進行定位后,還可以將沖壓件進行壓緊,確保沖壓件的沖壓質(zhì)量,甚至在沖壓完成后起到自動安全卸料的功效。
      [0017](2)本發(fā)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包含了卸料的功能,節(jié)省了模具內(nèi)部的布置空間,提高了沖壓效率。
      [0018](3)本發(fā)明將斜楔機構(gòu)設(shè)置在上下模座上,而不設(shè)置在模具內(nèi)部,通過四連桿連接機構(gòu),使得斜楔機構(gòu)上的折邊鑲塊或翻邊鑲塊可以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移動并進入到下模具的側(cè)整形凹模中,因而通過模具自身產(chǎn)生的壓力使得沖壓件發(fā)生回彈的部位通過折邊鑲塊或翻邊鑲塊與側(cè)整形凹模貼合壓實,并大大節(jié)省了模具內(nèi)部的布置空間。
      [0019](4)本發(fā)明中將沖壓件依次經(jīng)過折邊沖壓和翻邊沖壓,通過兩個步驟使得沖壓件的質(zhì)量比一次成型更好,沖壓精度更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本發(fā)明沖壓模具主體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本發(fā)明沖壓模具的斜楔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本發(fā)明沖壓模具進行折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本發(fā)明沖壓模具進行翻邊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5:本發(fā)明沖壓模具的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第一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6:圖5的部分俯視圖;
      圖7:本發(fā)明模具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第二種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1]附圖標記說明:
      I—上模;11—上模沖頭;111—沖壓模塊;12—沖頭墊塊;13—上模下墊板;14一上模夾板;15—上模背板;16—上模座;17—上模中間柱。
      [0022]2—下模;21—下模座;22—下墊板;23—下夾板;24—上墊板;25—右插柱;27—左插柱;28—彈黃;29—氣氣彈黃;2a—折邊柱;2al—折邊弧邊;2a2—SI邊弧邊。
      [0023]3—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31—墊位片;32—氣缸固定端;33—氣缸;34—氣缸連接螺桿;35—沖壓件壓緊杠桿;351—U型通行槽;36—支點螺栓;37—杠桿支架;38—彈性保護件;39—定位桿;391—壓縮彈簧;392—T型支撐板;393—彈性檔桿;394—放置槽;395—連接軸。
      [0024]8一斜模機構(gòu);81—驅(qū)動斜模;811—連接板;812—限位塊;813—驅(qū)動斜面;814—連動桿驅(qū)動塊;82—受動斜楔;821—受動斜面;822—固定座;823—后限位擋塊;824—滑塊;825—滑槽;826—前限位擋塊;827—彈簧固定架;8271—第一復(fù)位彈簧;828—第四連接軸;83—第一連動桿;831—驅(qū)動部;832—第一連接軸;833—第二復(fù)位彈簧;84—第二連動桿;841—第二連接軸;842—第三連接軸;85—第三連動桿;86—折邊鑲塊;861—折邊弧邊;87—翻邊鑲塊;871—翻邊弧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jié)合圖1至圖7,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沖壓模具中第一翻邊模由上模I和下模2組成,上模I上固定有上豐旲沖頭11。
      [0026]下模2的結(jié)構(gòu)為:下模座21上固定有下墊板22,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氮氣彈簧29的底座固定在下模座21上,氮氣彈簧29的活塞桿頂在下夾板23上,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下墊板22、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均插在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上,左插柱27上插套有彈簧28,彈簧28的下端壓在下墊板22上,彈簧28的上端壓在下夾板23下,折邊柱2a固定在下模座21上且穿過下墊板22、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的預(yù)設(shè)孔,折邊柱2a上設(shè)有折邊弧邊2al或翻邊弧邊2a2,折邊弧邊2al對著沖壓件B上的直邊BI。翻邊弧邊2a2對著沖壓件B上的折邊B2。折邊弧邊2al與折邊鑲塊86上的折邊弧邊861相配合,翻邊弧邊2a2與翻邊鑲塊87上的翻邊弧邊871相配合。
      [0027]上模I結(jié)構(gòu)為:由上模沖頭11、沖頭墊塊12、上模下墊板13、上模夾板14、上模背板15、上模座16和上模中間柱17組成,上模沖頭11固定在上模中間柱17上,上模下墊板13與上模沖頭11固定在一起,沖頭墊塊12固定在上模下墊板13上,上模夾板14和上模背板15插套在上模中間柱17上,上模夾板14和上模背板15疊放在一起且通過螺釘與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上模中間柱17與上模座16固定在一起。
      [0028]沖頭墊塊12有二個,二個沖頭墊塊12分別通過螺釘固定在上模下墊板13上。上模沖頭11與上模中間柱17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上模下墊板13與上模沖頭11通過螺釘固定在一起。
      [0029]如圖2所示,斜楔機構(gòu)8包括驅(qū)動斜楔81、受動斜楔82、第一連動桿83、第二連動桿84以及第三連動桿85,第一連動桿83為L型結(jié)構(gòu),受動斜楔82通過第一連接軸832與第一連動桿83中間部位連接,第一連動桿83 —端設(shè)有驅(qū)動部831,第一連動桿83另一端通過第三連接軸842與第二連動桿84上端連接,第二連動桿84下端通過第二連接軸841與第三連動桿85 —端連接,第三連動桿85另一端通過第四連接軸828與受動斜楔82連接;驅(qū)動斜楔81通過連接板811固定在上模座上;驅(qū)動斜楔81下方一側(cè)設(shè)有驅(qū)動斜面813,驅(qū)動斜楔81下方另一側(cè)設(shè)有連動桿驅(qū)動塊814,連動桿驅(qū)動塊814在上模做下降運動時作用驅(qū)動部831使得第一連動桿83繞著第一連接軸832轉(zhuǎn)動,驅(qū)動斜楔81側(cè)壁上還設(shè)有限位塊812 ;受動斜楔82設(shè)置在下模座上,受動斜楔82底部固定連接有滑塊824,在下模座上的固定座822上對應(yīng)設(shè)有滑槽825,滑塊824在滑槽825中水平移動,滑槽825兩端分別設(shè)有后限位擋塊823和前限位擋塊826對受動斜楔82移動進行限位;受動斜楔82開有凹槽,該凹槽中設(shè)有與驅(qū)動斜楔81的驅(qū)動斜面813匹配受動斜面821 ;受動斜楔82與固定座822上的彈簧固定架827之間連接有第一復(fù)位彈簧8271,受動斜楔82與第一連動桿83之間連接有第二復(fù)位彈簧833 ;第二連動桿84為立桿,其頂端設(shè)有折邊鑲塊86或翻邊鑲塊87。
      [0030]其中,第一連接軸832的固定端位于受動斜楔82上,第二連接軸841的固定端位于第二連動桿84上,第三連接軸842的固定端位于第二連動桿84上,第四連接軸828的固定端位于受動斜楔82上。
      [0031]斜楔機構(gòu)8的工作原理如下:
      當上模下行時,上模座16上的驅(qū)動斜楔81的連動桿驅(qū)動塊814首先向下推動驅(qū)動部831,第一連動桿83在杠桿的作用原理下,其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軸841將第二連動桿84抬起,折邊鍵塊86也被抬起。
      [0032]驅(qū)動斜楔81繼續(xù)下行,其限位塊812頂住第一連動桿83保持抬起的狀態(tài)。
      [0033]當驅(qū)動斜楔81的驅(qū)動斜面813作用于受動斜楔82的受動斜面821時,受動斜楔82向第二連動桿84方向移動,也使得折邊鑲塊86向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方向移動,并最終將沖壓件B折邊通過折邊鑲塊86的折邊弧邊861與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貼合壓實。
      [0034]當側(cè)整形完成之后,上模上行使得驅(qū)動斜楔81與受動斜楔82分離,第一連動桿83在第二復(fù)位彈簧833的作用下進行復(fù)位,受動斜楔82在第一復(fù)位彈簧8271的作用下進行復(fù)位。
      [0035]如圖3所示,沖壓件B折邊通過折邊鑲塊86的折邊弧邊861與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貼合壓實,并形成折邊BI。
      [0036]如圖4所示,第二翻邊模的結(jié)構(gòu)與第一翻邊模的結(jié)構(gòu)相同,只是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替換為翻邊弧邊2a2。對應(yīng)斜楔機構(gòu)8上更換為翻邊鑲塊87。翻邊鑲塊87的翻邊折邊871與折邊柱2a上的翻邊弧邊2a2貼合壓實,并形成翻邊Al。
      [0037]此外,上模沖頭11上固定有與沖壓件B上的坯件的型腔相配合的沖壓模塊111。下墊板22通過螺釘與下模座2固定在一起。右插柱25和左插柱27均有二個。折邊柱2a有二個。氮氣彈簧29有二個。
      [0038]如圖5和6所示,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3包括氣缸33、沖壓件壓緊杠桿35、定位桿39以及杠桿支架37,氣缸33 —端通過氣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側(cè)壁上,氣缸33另一端通過氣缸連接螺桿34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一端連接,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支點螺栓36與杠桿支架37連接,杠桿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另一端為沖壓件壓緊部并開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桿39 —端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上,定位桿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桿39穿過沖壓件B上的定位孔。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的沖壓件B壓緊部外部包覆有彈性保護件38。
      [0039]為了適應(yīng)沖壓件B的高度,定位桿39上套有一墊位片31。
      [0040]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工作原理是: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然后,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
      [0041]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還存在另外一種結(jié)構(gòu),其將安全卸料的功效集成其中,進一步節(jié)省了模具的布置空間,提高了模具沖壓效率。其結(jié)構(gòu)如下:
      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3包括氣缸33、沖壓件壓緊杠桿35、定位桿39以及杠桿支架37,氣缸33 —端通過氣缸固定端32固定在下模座21側(cè)壁上,氣缸33另一端通過氣缸連接螺桿34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一端連接,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支點螺栓36與杠桿支架37連接,杠桿支架37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另一端為沖壓件壓緊部并開有U型通行槽351,定位桿39 —端固定在下模座31頂面上,定位桿39另一端插入所述U型通行槽351中,定位桿39穿過沖壓件B上的定位孔。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的沖壓件B壓緊部外部包覆有彈性保護件38。
      [0042]定位桿39下端套設(shè)有壓縮彈簧391,壓縮彈簧391上端連接T型支撐板392,T型支撐板392的垂直部外表面設(shè)有螺紋,壓縮彈簧391上部內(nèi)表面也設(shè)有螺紋,T型支撐板392與壓縮彈簧391通過螺接固定。T型支撐板392的垂直部開有通孔,定位桿39穿過該通孔。T型支撐板392的水平部用于支撐沖壓件。
      [0043]定位桿39上端沿軸方向開設(shè)有柱狀的放置槽394,放置槽394上端或下端連接一連接軸395,連接軸395兩端固定在放置槽394的槽壁上,彈性檔桿393 —端固定一軸承,該軸承的內(nèi)圈與連接軸395固定連接。彈性檔桿393為可轉(zhuǎn)動的,并且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在0-90°變化。
      [0044]本發(fā)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工作方法是:
      首先、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然后,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一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然后上模下行完成沖壓過程并回程;
      其次,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上模和沖壓件壓緊杠桿35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時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
      再次,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
      最后、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沖壓件B。
      [0045]本發(fā)明沖壓模具的工作方法如下:
      步驟1、沖壓件B經(jīng)過前面的沖壓后具有直邊BI,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2、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直邊BI順著折邊弧邊2al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折邊鑲塊86伸向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并將沖壓件B的直邊BI壓實成折邊B2 ;
      步驟3、將上模升起,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沖壓件B;
      步驟4、將具有折邊弧邊2al的折邊柱2a更換為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的第二翻邊模;同時將第二連動桿84頂端的折邊鑲塊86替換為翻邊鑲塊87。
      [0046]步驟5:具有折邊B2的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6、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折邊B2順著翻邊弧邊2a2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翻邊鑲塊87伸向折邊柱2a上的翻邊弧邊2a2,并將沖壓件B的折邊B2壓實成翻邊Al ;
      步驟7、當沖壓完成后,上模I升起,氮氣彈簧29和彈簧28將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頂起,此時折邊B2可以從下模2中順利脫出,斜楔機構(gòu)8在復(fù)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復(fù)到原始狀態(tài);同時,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具有翻邊Al的沖壓件B。
      [0047]沖壓件B經(jīng)過第一翻邊模沖壓后,再經(jīng)過第二翻邊模沖壓,將折邊B2壓制成圖4中所示的翻邊Al,這樣就完成了翻邊沖壓。
      [0048]如果采用第二翻邊模一次性將翻邊Al沖出,則存在翻邊的機械強度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先將直邊BI沖壓成折邊B2,然后再沖壓成翻邊Al的方式,這樣可以保證翻邊Al的機械強度。
      [0049]第二翻邊模的脫模原理與第一翻邊模的脫模原理一樣,同時第二翻邊模所用的上模I與第一翻邊模中所用的上模I結(jié)構(gòu)也相同。
      [0050]上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發(fā)明的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方法構(gòu)思和技術(shù)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發(fā)明的構(gòu)思和技術(shù)方案直接應(yīng)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沖壓模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沖壓件B經(jīng)過前面的沖壓后具有直邊BI,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2、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直邊BI順著折邊弧邊2al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對其受動斜楔82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折邊鑲塊86伸向折邊柱2a上的折邊弧邊2al,并將沖壓件B的直邊BI壓實成折邊B2 ; 步驟3、將上模升起,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沖壓件B; 步驟4、將具有折邊弧邊2al的折邊柱2a更換為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或者直接使用具有翻邊弧邊2a2的折邊柱2a的第二翻邊模;同時將第二連動桿84頂端的折邊鑲塊86替換為翻邊鑲塊87 ; 步驟5:具有折邊B2的沖壓件B置于上模I和下模2之間并通過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進行壓緊和限位;此時將沖壓件壓緊限位機構(gòu)的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避免其阻擋沖壓件B放置到T型支撐板392上,將沖壓件B上通過其上定位孔套在定位桿39上并由T型支撐板392支撐;啟動氣缸33,氣缸33推動氣缸桿向上運動,氣缸推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 —端向上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另一端向下移動,沖壓件壓緊杠桿35通過U型通行槽351進行限位并使得沖壓件壓緊杠桿35的沖壓件壓緊部最終頂住沖壓件B,壓縮彈簧391被壓縮; 步驟6、上模沖頭11向下壓沖壓件B,折邊B2順著翻邊弧邊2a2向下走;同時上模沖頭11也壓在了上墊板24上的沖壓件B,上下模座上的斜楔機構(gòu)8通過上模向下運動產(chǎn)生的推力,將位于模具外部翻邊鑲塊87伸向折邊柱2a上的翻邊弧邊2a2,并將沖壓件B的折邊B2壓實成翻邊Al ; 步驟7、當沖壓完成后,上模I升起,氮氣彈簧29和彈簧28將下夾板23和上墊板24頂起,此時折邊B2可以從下模2中順利脫出,斜楔機構(gòu)8在復(fù)位彈簧的作用下回復(fù)到原始狀態(tài); 步驟8,將彈性檔桿393放出,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90°,阻擋沖壓件B向上移動行程,避免了沖壓件B在沖壓件壓緊杠桿35與之分離后,壓縮彈簧391釋放彈力過大會造成沖壓件B與其他金屬部件的碰撞,造成沖壓件B受損;沖壓件壓緊杠桿35在氣缸33作用下與沖壓件B分離,由于彈性檔桿393的存在,避免了沖壓件B頂起的過程中與沖壓件壓緊杠桿35或其他部件發(fā)生碰撞; 步驟9、將彈性檔桿393收起,使得其與定位桿39之間的夾角為0°,卸下具有翻邊Al的沖壓件B。
      【文檔編號】B21D19/00GK104289578SQ201410492670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9月24日
      【發(fā)明者】王娟, 姚和中 申請人:滁州亞利模具設(shè)備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