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電磁閥的電磁組件的繞線模和用于將繞組線繞制到繞線模上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獨立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一種根據獨立權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將繞組線繞制到繞線模上的方法,以及一種具有這種繞線模的電磁組件和電磁閥。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制動系統(tǒng)和駕駛員輔助系統(tǒng)中,電磁閥被用于壓力調節(jié),這些系統(tǒng)比如包括防抱死剎車系統(tǒng)(ABS)、驅動防滑控制系統(tǒng)(ASR系統(tǒng))或電子穩(wěn)定程序系統(tǒng)(ESP系統(tǒng))。 在一種較粗略的劃分中,這些電磁閥由閥芯和電磁組件構成,該閥芯被填密在液壓裝置中, 電磁組件的安裝位置一般位于相應的控制裝置中。利用電控制信號來控制電磁組件,以產生相應的磁場,其中,電磁組件包括導線繞組、防護蓋和殼體套,該導線繞組以預先給定的匝數繞制在線圈架上。在這里,防護蓋作為鐵磁回路元件被壓入殼體套內,以使電磁組件的鐵磁回路閉合。在公開文獻DE 10 2007 039 344 Al中描述了一種將繞組線繞制到繞線模上的方法和裝置及相應的用于電磁閥的電磁組件。根據所描述的方法,將繞組線始端穿進第一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導線容納狹縫,緊接著,將預先給定的匝數繞制到繞線模上,在繞線過程后,將繞組線末端穿進第二電接線凸蓋的第二導線容納狹縫并將其切斷。穿進第一導線容納狹縫的繞組線始端被放置在第一導線支座上,該第一導線支座設置在第一導線容納狹縫后面,其中在繞線過程之前使繞組線變形和固定,使得繞組線在平放在第一導線支座上的部位處的直徑沿著第一導線容納狹縫寬度方向被擴大,并由此防止繞組線始端回滑到第一導線容納狹縫中。將穿進第二導線容納狹縫的繞組線末端放置在第二導線支座上,該第二導線支座設置在第二導線容納狹縫之后,其中在繞線過程之后使繞組線變形并將其切斷, 使得繞組線在平放在第二導線支座上的部位處的直徑沿著第二導線容納狹縫的寬度方向被擴大,并由此防止繞組線末端回滑到第二導線容納狹縫中。所描述的方法需要具有用于繞組線始端或末端的專門的變形工具的特殊繞制裝置。
發(fā)明內容
與此相比,根據本發(fā)明的具有獨立權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的優(yōu)點在于,為了在第一夾緊狹縫后面在導線支座的接觸面的區(qū)域中容納相應的繞組線末端,設置有具有最小的第二寬度的第二夾緊狹縫,該第二寬度小于第一夾緊狹縫的第一寬度。在此,第二夾緊狹縫的最小的第二寬度與繞組線的直徑一致,使得相應的繞組線末端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中。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包括基體、具有第一夾緊狹縫的第一電接線凸蓋以及具有第一夾緊狹縫的第二電接線凸蓋,一個繞組線末端插入到第一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另一繞組線末端插入到第二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第一電接線凸蓋和第二電接線凸蓋被實施為例如塑料注塑件,并且分別具有導線支座,該導線支座沿各自的繞組線末端的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后面。根據本發(fā)明的繞線模例如可以用在相應的電磁組件中和用在具有這種電磁組件的電磁閥中。根據本發(fā)明的具有獨立權利要求9的特征的用于將繞組線繞制在繞線模上的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插入第一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的繞組線附加地貼靠在沿導線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之前的第二夾緊狹縫上,并且在切割過程期間通過導線切割工具被壓到第二夾緊狹縫中直至貼靠在導線支座的接觸面上并固定在此處,其中繞組線在貼靠在接觸面上的情況下被導線切割工具切斷。通過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繞組線被插入第一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并被切斷。隨后在繞線模上繞制預先給定匝數的線圈,在繞線過程之后繞組線被插入到第二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并被切斷。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通過第二夾緊狹縫有利地防止相應的繞組線端部在繞線過程期間和/或在隨后的安裝過程中和/或在對繞制好的繞線模處理時回滑到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通過第二夾緊狹縫,實現(xiàn)了直到觸點接通(Kontaktierimg)工藝更安全的導線保持功能,從而以有利的方式提高了工藝可靠性,并且在電接線凸蓋中的第一夾緊狹縫的夾緊程度對于安全性來說不再是關鍵的。此外,通過第二夾緊狹縫,與第一夾緊狹縫和導線直徑的當前公差情況無關地產生了幾乎保持恒定的導線保持力,使得兩個繞組線末端在處理繞制好的繞線模時和在按照規(guī)定使用電磁組件期間固定在相應的第二夾緊狹縫中, 由此保持在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從而能夠形成例如與切夾式連接件的最優(yōu)的電連接。因此,能夠以有利的方式通過電磁組件在相應控制裝置的控制下產生期望的磁場。此外,通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制造繞線模或電磁組件時減少了廢品。通過在從屬權利要求中描述的措施和改進方案,實現(xiàn)了對在獨立權利要求1中給出的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和在獨立權利要求9中給出的用于將繞組線繞制在繞線模上的方法的有利改進。特別有利的是,在導線支座的接觸面上設置有兩個彼此間隔開的導線夾緊塊,所述導線夾緊塊彼此的間距構成第二夾緊狹縫。兩個導線夾緊塊例如被實施為,在兩個導線夾緊塊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第二夾緊狹縫沿其長度從起始寬度逐漸縮小為最小的第二寬度。由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與繞組線的制造公差無關地確保繞組線的固定。沿第二夾緊狹縫的長度的縮小大約相當于起始寬度的10%至20%,優(yōu)選15%。在根據本發(fā)明的繞線模的設計中,第二夾緊狹縫的起始寬度對應于第一夾緊狹縫的第一寬度。由此,第二夾緊狹縫可以直接成型在第一夾緊狹縫上。在根據本發(fā)明的繞線模的另一設計中,導線夾緊塊被實施成,兩個導線夾緊塊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第二夾緊狹縫至少在起始區(qū)域沿其高度逐漸縮小。由此可以簡化在切割過程之前的繞組線的插入過程和預固定。在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的設計中,在繞線過程之后插入到第二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的繞組線附加地貼靠在沿導線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之后的第二夾緊狹縫上,在切割過程期間通過導線切割工具被壓入第二夾緊狹縫中直至貼靠在導線支座的接觸面上并固定在此處,其中繞組線在貼靠在接觸面上時被導線切割工具切斷。導線切割工具被實施為,基本上保持繞組線的形狀不變,由此可以以有利的方式確保無殘留導線的繞線。這意味著,繞線機的線材導板中剩余的導線末端不會彎折,由此可以作為緊接著的繞線模3的繞組線始端用于緊接著的繞線過程。
本發(fā)明的有利實施方式在附圖中示出并在以下進行說明。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執(zhí)行相同或相似功能的部件或元件。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的一個實施例的立體圖。圖2示出了圖1的繞線模的電接線凸蓋的立體細節(jié)圖。圖3示出了圖2的接線凸蓋的示意性俯視圖。圖4示出了圖2和圖3的接線凸蓋的示意性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對于將繞組線繞制在繞線模的基體上的繞線過程,由現(xiàn)有技術已知一種繞線方法,該方法使用所謂的無殘留導線的繞線方式。在這里,繞組線在變換繞線模時不是通過輔助銷,而是通過附加的夾緊裝置被固定。這就是說,可以利用前一個電磁組件的繞組線末端作為后一個電磁組件的始端。在這里,繞組線在繞線模中的固定是通過夾在作為繞線模一部分的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實現(xiàn)的。夾緊狹縫為了與繞組線連接而被設計成切夾式連接件。因為電接線凸蓋被實施為塑料注塑件,因此在注塑技術上很難滿足狹縫寬度所需的公差要求。除此之外,在注塑工藝后對零件尺寸的過程影響,比如收縮和吸水,一般來說不會考慮。因此,繞組線例如由于在夾緊狹縫中壓得過松,可能在繞線機上的切斷過程期間,或在之后的組裝過程中如散裝零件、運輸等,以及在對完成繞線的繞線模的操作過程中,從導線容納狹縫中回滑。如果夾得太緊,則例如繞組線可能沒有完全地貼靠在導線支座的區(qū)域中并向上折斷。這會造成繞組線的錯誤定位,在錯誤的定位中,不再存在朝向切割刀的接觸區(qū)域,或者可能位于接觸區(qū)域之外在切割刀孔的區(qū)域內。此外,由于可能出現(xiàn)的繞組線的猛烈回移會導致繞組線與電磁組件的殼體套之間的接觸。這可能由于在施加磁場負載時出現(xiàn)的震動而導致繞組線的絕緣層剪斷,并由此導致短路和電磁組件的故障。這些問題可以通過以下參照圖1至圖4所描述的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得以避免。如從圖1至圖4可見,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電磁閥的電磁組件的繞線模1的示出的實施例包括基體3和兩個電接線凸蓋10,在所述基體上繞有繞組線4,所述電接線凸蓋分別具有第一夾緊狹縫12,該第一夾緊狹縫具有第一寬度B 1,并且繞制在基體3上的繞組線4 插入該第一夾緊狹縫中,其中繞組線末端4. 1分別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該導線支座沿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的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12后面。根據本發(fā)明,為了在第一夾緊狹縫12之后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的區(qū)域內容納相應的繞組線末端 4. 1,設置有具有最小的第二寬度B2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該第二寬度小于第一夾緊狹縫 12的第一寬度Bi。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最小的第二寬度B2與繞組線4的直徑一致,使得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電接線凸蓋10被實施為例如塑料注塑件。如特別從圖2至圖4進一步可見,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設置有兩個彼此間隔開的導線夾緊塊11. 2,其彼此的間距構成第二夾緊狹縫11. 3。兩個導線夾緊塊11. 2 設置成,在兩個導線夾緊塊11. 2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第二夾緊狹縫11. 3沿其長度L從起
6始寬度Bl逐漸縮小到最小的第二寬度B2,其中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起始寬度與第一夾緊狹縫12的第一寬度Bl —致。沿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長度L的縮小大約相當于第一夾緊狹縫12的起始寬度Bl的10%至20%,優(yōu)選15%。此外,在示出的實施例中,兩個導線夾緊塊11. 2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第二夾緊狹縫11. 3至少在起始區(qū)域沿其高度H逐漸縮小。這意味著,各導線夾緊塊11. 2具有用于繞組線4的一種“導入斜部”,從而使繞組線4易于放置或插入在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根據用于將繞組線4繞制在根據本發(fā)明的繞線模1上的方法的一種實施方式,繞組線4被插入第一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12中,并且同時放置在沿導線方向設置于第一夾緊狹縫12前方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上或插入該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程度如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寬度和繞組線4的直徑所允許的一樣。隨后,繞組線4被具有切割邊32 的導線切割工具30切斷。在切割過程期間,繞組線4通過由導線切割工具30產生的力F 被壓到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直至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并固定在此處。此時,繞組線4在貼靠在接觸面11. 1上時才被導線切割工具30的切割邊32切斷。隨后,在繞線模1的基體3上繞制預先給定匝數的線圈。在繞線過程期間和在繞線過程之后,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通過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而得以保持,由此防止繞組線末端4. 1 回滑到第一夾緊狹縫12中。在繞線過程之后,繞組線4插入第二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12中并且同時貼靠在沿導線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12后面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 上,或插入的程度如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寬度和繞組線4的直徑所允許的一樣。隨后,繞組線4被導線切割工具30的切割邊32切斷。在這個切割過程中,繞組線4也通過由導線切割工具30產生的力F被壓到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直至貼靠在第二電接線凸蓋10的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并固定在此處。此時,繞組線4在貼靠在接觸面11. 1上的情況下才被導線切割工具30的切割邊32切斷。通過所述的兩個切割過程,各繞組線末端4. 1被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并由此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12中,使得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可以與未示出的切夾式連接件無問題地電接觸,從而形成與各繞組線末端4. 1的切夾式連接,所述切夾式連接件被引入相應的電接線凸蓋10的切夾式容納部13中。除了繞組線4的張力之外,繞組線4在第一電接線凸蓋10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 中的夾緊還必須吸收并保持在繞線過程期間的拉力并保持固定。這通過第二夾緊狹縫11. 3 的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而易于實現(xiàn)。此外,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與傳統(tǒng)的繞線方法相比在其橫截面上變形更小,因為第二夾緊狹縫11. 3在沒有繞組線4的變形過程的情況下防止繞組線4回滑到第一夾緊狹縫12中。此外,第二夾緊狹縫11. 3的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通過在實際的切割之前對繞組線末端4. 1的固定防止了,繞線機中剩余的繞組線末端在切割時受損或變形。由此確保了無殘留導線的繞線,這意味著,余留在繞線機的線材導板中的導線末端不會彎折,由此可以作為緊接著的繞線模3的繞組線始端4. 1用于緊接著的繞線工藝。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可以實施成,能夠將具有不同直徑的繞組線4按照根據本發(fā)明的方法繞制在繞線模1的基體3上。由此,可以用相同的繞線模1制造出產生不同磁力的電磁組件。各電接線凸蓋10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可以例如實施成,使得更多不同的包括絕緣漆層在內的導線直徑能夠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可以通過第二夾緊狹縫以有利的方式防止繞組線在繞線過程期間、在切割過程期間、在隨后的安裝工藝期間和/或在對繞制好的繞線模的處理期間回滑到電接線凸蓋的第一夾緊狹縫中。由此,以有利的方式提高了工藝可靠性,其中在電接線凸蓋中的用于形成切夾式連接的第一夾緊狹縫的寬度對于安全性來說不再是關鍵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電磁閥的電磁組件的繞線模,所述繞線模具有基體(3)和兩個電接線凸蓋 (10),在所述基體上繞制有繞組線G),所述電接線凸蓋分別具有第一夾緊狹縫(12),所述第一夾緊狹縫具有第一寬度(Bi)并且繞制在所述基體C3)上的繞組線(4)插入在所述第一夾緊狹縫中,其中繞組線末端(4. 1)分別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其沿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的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12)的后面,其特征在于,為了在所述第一夾緊狹縫(1 的后面在所述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的區(qū)域中容納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設置有具有最小的第二寬度(B2)的第二夾緊狹縫(11. 3),所述第二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夾緊狹縫(1 的第一寬度(Bi),其中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 的最小的第二寬度(B2)與所述繞組線(4)的直徑一致,使得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 1)固定在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3)中。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繞線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1) 上設置有兩個彼此間隔開的導線夾緊塊(11. 2),所述導線夾緊塊相互間的間距構成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3)。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繞線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兩個導線夾緊擋塊(11.2) 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 3)沿其長度(L)從起始寬度(Bi)逐漸縮小到所述最小的第二寬度(B2)。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繞線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3)的長度 (L)的縮小大約相當于所述起始寬度(Bi)的10%至20%,優(yōu)選地15%。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繞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3)的起始寬度相當于所述第一夾緊狹縫(1 的第一寬度(Bi)。
6.按照前述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繞線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導線夾緊塊(11. 之間的間距以及由此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 至少在起始區(qū)域沿其高度(H) 逐漸縮小。
7.一種用于電磁閥的電磁組件,其特征在于,設有按照前述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繞線模(1)。
8.一種用于機動車輛的具有電磁組件(1)的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磁組件具有按照前述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繞線模(1)。
9.一種用于將繞組線(4)繞制在繞線模(1)上的方法,其中將所述繞組線(4)插入到第一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12)中并切斷,隨后在所述繞線模(1)上繞制預先給定匝數的線圈,在繞線過程之后將所述繞組線(4)插入到所述第二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12)中并切斷,其特征在于,插入到所述第一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 (12)中的繞組線(4)還附加地貼靠在沿導線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夾緊狹縫(1 前面的第二夾緊狹縫(11.3)上,并且在切割過程期間通過導線切割工具(30)被壓到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 3)中直至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并被固定在此處,其中所述繞組線(4)在貼靠在所述接觸面(11. 1)上的情況下被所述導線切割工具(30)切斷。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繞線過程之后,插入到所述第二電接線凸蓋(10)的第一夾緊狹縫(12)中的繞組線(4)附加地貼靠在沿導線方向設置在所述第一夾緊狹縫(12)后面的第二夾緊狹縫(11.3)上,以及在所述切割過程期間通過切割工具(30)被壓到所述第二夾緊狹縫(11. 中直至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 1)上并固定在此處,其中所述繞組線(4)在貼靠在所述接觸面(11. 1)上的情況下被所述導線切割工具(30)切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電磁閥電磁組件的繞線模(1),該繞線模具有基體(3)和兩個電接線凸蓋(10),在所述基體上繞制有繞組線(4),所述電接線凸蓋分別具有第一夾緊狹縫(12),該第一夾緊狹縫具有第一寬度(B1)并且繞制在所述基體(3)上的繞組線(4)插入到所述第一夾緊狹縫中,其中繞組線末端(4.1)分別貼靠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1)上,其沿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1)的方向設置在第一夾緊狹縫(12)的后面,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具有這種繞線模(1)的相應的電磁組件和相應的電磁閥,以及一種用于將繞組線(4)繞制在根據本發(fā)明的繞線模(1)上的方法。根據本發(fā)明,為了在第一夾緊狹縫(12)的后面在導線支座(11)的接觸面(11.1)的區(qū)域中容納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1),設置有具有最小的第二寬度(B2)的第二夾緊狹縫(11.3),該第二寬度小于第一夾緊狹縫(12)的第一寬度(B1),其中第二夾緊狹縫(11.3)的最小的第二寬度(B2)與繞組線(4)的直徑一致,使得相應的繞組線末端(4.1)固定在第二夾緊狹縫(11.3)中。
文檔編號H01F41/06GK102483982SQ20108003990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9日
發(fā)明者B·克爾納, E·洛倫茲, M·哈斯, R·普魯姆布斯, W·邁萊恩德 申請人: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