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屏蔽電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通過布線將電氣和電子裝置與控制裝置連接的屏蔽電纜。
背景技術:
在數字信號處理設備中,信號處理速度一直在提高,因此希望確保信號質量和降低輻射噪聲。特別地,在用于在裝置之間傳輸信號的數字裝置的外部布線中,傳輸距離通常較長。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在信號線附近安裝用作穩(wěn)定接地的金屬殼體。因此,非常需要實現確保信號質量和降低輻射噪聲二者。此外,即使在數字裝置內部的布線中,也難以通過使用其殼體來降低輻射噪聲,這是因為近來的殼體通常是不導電的。此外,當信號在數字裝置與可移動構件之間被傳輸和接收時,例如,在數字多功能裝置中,難以在圖像讀取裝置與圖像信號處理裝置之間進行穩(wěn)定傳輸,這是因為圖像讀取裝置是移動的并且電纜與金屬殼體的位置關系不是固定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數字裝置的外部布線中、在需要高速信號傳 輸的數字裝置內的布線中或者在與可移動構件的信號通信中經常使用屏蔽電纜。通過使用屏蔽電纜,可以防止來自外部的輻射噪聲疊加在設置于屏蔽電纜內部的信號線中流動的通信信號上。此外,可以預期向外部的輻射噪聲的降低。而且,屏蔽層與信號線之間的耦合很強,并且屏蔽構件充當穩(wěn)定的信號接地。因此,可以預期信號質量的提高。傳統(tǒng)上,已知這樣的屏蔽電纜其具有屏蔽層,該屏蔽層通過螺旋地纏繞被層疊和一體化到信號線上以覆蓋該信號線的金屬層(諸如鋁或銅等)和絕緣層(比如塑料膜)的帶狀屏蔽構件形成。通過螺旋地纏繞帶狀屏蔽構件而形成的屏蔽電纜具有簡單的結構。因此,與通過編織導線形成的屏蔽電纜相比,屏蔽電纜的產率更高。此外,帯狀屏蔽構件可以被緊密地纏繞到信號線上。因此,該屏蔽構件充當穩(wěn)定的信號接地。但是,已知的是,通過纏繞帯狀屏蔽構件形成的屏蔽電纜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低于編織的屏蔽電纜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通過纏繞帯狀屏蔽構件形成的屏蔽電纜的較低輻射噪聲降低效果的原因如下。為了在30MHz或更大的頻帶中獲得足夠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覆蓋信號線的金屬層的厚度應當是大約數十微米。但是,在制造電纜時纏繞帶狀屏蔽構件的步驟中,張カ被施加到屏蔽構件。為了防止金屬層由于張カ而斷裂,需要使用例如聚對苯ニ甲酸こニ醇酯(PET)的塑料膜的屏蔽構件,其具有大的拉伸應カ并且被金屬層(諸如鋁或銅等)層疊。在這種結構中,在屏蔽構件的重疊部分中,絕緣層被夾在金屬層之間。因此,纏繞的屏蔽構件的金屬層相互并不接觸。這樣,僅在帯狀屏蔽構件的纏繞方向上才產生傳導性。更具體地說,在高頻帶中,在屏蔽構件的重疊部分中的夾在金屬層之間的絕緣層充當在防止屏蔽構件(屏蔽層)中流動的返回電流的流動的方向上的屏蔽開ロ,這降低了輻射噪聲抑制效果。為了解決這ー問題,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 2002-75076提出了這樣的屏蔽電纜該屏蔽電纜是通過雙重纏繞上述帯狀屏蔽構件使得金屬層相互面對并相互形成接觸而在內部和外部由雙重屏蔽層形成的。但是,由于上述已知屏蔽電纜具有通過雙重纏繞帶狀屏蔽構件使得金屬層相互面對并相互形成接觸而形成的雙重屏蔽結構,因此存在下列問題。由于屏蔽構件要被雙重纏繞,因此帶狀屏蔽構件的使用量大約是單個屏蔽構件的使用量的兩倍,成本増加了。而且,該電纜的直徑大于單個電纜的直徑。因此,在狹窄空間中的電纜的布線是困難的。此外,電纜的撓性低,并且布線性能也變低。[引文列表][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申請公開No.2002-7507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針對屏蔽電纜,該屏蔽電纜使用屏蔽層來實現有效的屏蔽性能,同時降低成本并且防止布線性能的降低。根據本發(fā)明的ー個方面,屏蔽電纜包括至少ー根電線,以及覆蓋電線的屏蔽層,該屏蔽層是通過纏繞帶狀屏蔽構件形成的。該屏蔽層是這樣形成的通過纏繞使絕緣層和金屬層層疊并一體化的帯狀屏蔽構件,以使得沿著縱向方向的一側端部相互重疊以形成屏蔽構件的重疊部分和非重疊部分。形成重疊部分的帯狀屏蔽構件的所述ー側端部是通過把所述絕緣層折疊在里面而形成的折疊部分,形成非重疊部分的另ー側端部是未被折疊的非折疊部分。在重疊部分中,在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和在非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相互電連接。根據下面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更多特征和方面將變得明顯。
包含在本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與本描述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圖IA是屏蔽電纜的截面圖。圖IB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制造步驟。圖2A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示意性結構的正視圖。圖2B是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示意性結構的透視圖。圖3A示出用于測量屏蔽電纜的輻射噪聲的測量環(huán)境。圖3B示出測量的結果。圖4A是屏蔽電纜的透視圖。圖4B是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正視圖。圖5A是屏蔽電纜的透視圖。圖5B是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正視圖。圖6是示出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一部分的正視圖。圖7是示出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例、特征和方面。圖IA和圖IB示出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的示意性結構。如圖IA所示,屏蔽電纜100具有作為通過使用絕緣構件覆蓋導體形成的電線的至少ー根信號線。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四對具有兩條信號線的雙絞線。更具體地說,該屏蔽電纜包括具有信號線A+和信號線A-的雙絞線、具有信號線B+和信號線B-的雙絞線、具有信號線C+和信號線C-的雙絞線以及具有信號線D+和信號線D-的雙絞線。每個雙絞線都用于傳輸數字信號。用于信號線A+、A-、B+、B-、C+、C-、D+和D-的導體是例如鍍錫退火銅線。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多條信號線和多條雙絞線。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情況。還可以使用單個導線。此外,電線不限于信號線。本發(fā)明還可以應用于用于提供電能的芯線。換句話說,要使用一條或更多條電線。這些信號線被布置在充當中心的線狀中間構件101周圍。使用保持纏繞構件102將這些信號線組裝在一起成為ー捆。在下文中,這ー捆信號線被稱為信號線捆103。通過使用保持纏繞構件102將這些信號線捆綁在一起成為作為信號線捆103的ー捆,可以提高電 纜的機械強度,并且可以使電纜的橫截面形狀成為圓形。中間構件101是例如棉紗。保持纏繞構件102是例如塑料帶、棉布等。優(yōu)選地,中間構件101的形狀使得能夠固定每一條信號線的位置關系,以使得降低每一條線之間的串擾。但是,該形狀并不限于具體形狀。屏蔽電纜100包括在信號線捆103的外部上形成的屏蔽層104。屏蔽層104是通過螺旋地纏繞帶狀屏蔽構件形成的。帯狀屏蔽構件的外表面被覆蓋有作為電絕緣的例如聚こ烯的可熱收縮絕緣構件110。對于絕緣構件110,可以添加通常使用的復合制劑,諸如抗老化劑、抗氧化劑、穩(wěn)定劑和阻燃劑等。如圖IB所示,通過將由金屬箔(諸如鋁或銅等)形成的金屬層106A與由具有絕緣性質的樹脂(比如聚合物系樹脂)形成的絕緣層106B層疊并一體化,把屏蔽構件105形成為帶狀。通過將帶狀屏蔽構件105對折為絕緣層106B在內部且金屬層106A在外部,帯狀屏蔽構件105的作為沿著縱向方向L的側端部之一的側端部106a形成寬度Wl的折疊部分106d。帶狀屏蔽構件105的作為沿著縱向方向L的另一部分的側端部106b沒有被折疊,并形成非折疊部分106c。如圖2A和圖2B所示,屏蔽層104被螺旋地纏繞為使得由于帶狀屏蔽構件105覆蓋信號線捆(信號線)103所以一側端部106a相互重疊。在該結構中,在屏蔽層104上,形成重疊部分107和不重疊部分108。在重疊部分107中,在不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和在折疊部分106d處的金屬層106A相互接觸以導電。帯狀屏蔽構件105的折疊部分106d的寬度wl (參見圖1B)被纏繞為使得金屬層在重疊部分107處相互接觸,并且寬度wl不限于特定寬度。金屬層106A充當信號線的地。因此,金屬層106A不僅降低了噪聲的輻射而且使返回電流流動。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僅僅通過形成具有將基礎材料106折疊的簡單結構的屏蔽構件105,就可以消除由于絕緣層106B造成的屏蔽的間隙。因此,不需要添加新的構件以在金屬層之間導電,并且在信號線捆103的整個外部圓周之上可以確保金屬層106A的傳導性。這樣,如圖2B所示,金屬層106A的返回電流ir在電纜的軸方向(在圖2B中,x軸方向)上平滑地流動。通過在重疊部分107中使折疊部分106d的金屬層106A與非折疊部分106c的金屬層106A接觸,在不防止返回電流ir的流動的情況下,可以實現充分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即,屏蔽性能。此外,與屏蔽構件被雙重纏繞到信號線捆103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帶狀屏蔽構件105的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可以降低電纜的直徑,并且可以提聞布線性能。
根據纏繞的方式,帯狀屏蔽構件105可以被纏繞為使得金屬層106A和絕緣層106B中的任一層成為外部層。纏繞方法可以根據使用的環(huán)境被自由地選擇。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屏蔽構件105圍繞信號線捆103纏繞,其中,非折疊部分106c作為內部,折疊部分106d作為外部,從而使得相對于信號線捆103,在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面向外部。通過該纏繞方法,屏蔽層104的外表面成為金屬層106A。在成為屏蔽層104的外表面的金屬層106A上,與金屬層106A接觸地提供在x軸方向上沿信號線延伸的加蔽線111。加蔽線111被可熱收縮絕緣構件Iio壓到金屬層106A上,并且確保了加蔽線111與金屬層106A之間的良好導電狀態(tài)。加蔽線111是屏蔽電纜100的端部,并且被用于改進(ease)金屬層106A與連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間的連接操作。但是,如果確保了屏蔽層104的外表面的金屬層與同地線電連續(xù)的連接器的金屬構件之間的接觸,那么將不需要使用加蔽線111。絕緣構件110覆蓋屏蔽層104的外表面。因此,在重疊部分107中,布置在外部的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擠壓并接觸布置在內部的折疊部分106d的金屬層106A。 這樣,金屬層的接觸性能提高并確保了良好的導電性。因此,可以更加可靠地實現輻射噪聲降低效果。此外,通過使用絕緣構件110來覆蓋屏蔽層104,可以在電纜彎曲時防止重疊部分107產生間隙,并且可以確保輻射噪聲降低效果。此外,可以防止灰塵等的侵入,并且可以提高水密性和機械強度。而且,可以實現相對于電纜外部的電絕緣。而且,當屏蔽電纜被用作接ロ電纜來在外部連接數字裝置吋,如果需要屏蔽層具有機械強度,那么可以新增由電線的編織屏蔽物或伺服(served)屏蔽物形成的屏蔽層。在這種情況中,可以提高屏蔽層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和機械強度。接下來,執(zhí)行對屏蔽電纜100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的評估。屏蔽電纜100的輻射噪聲降低效果的評估方法包括表面轉移阻抗(surface transfer impedance)方法、吸收鉗位(absorption clamp)方法、線注入(line injection)方法等。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在半消聲室中,從屏蔽電纜100泄漏的輻射噪聲被測量并評估。圖3A示出輻射噪聲正在被測量的狀態(tài)。首先,描述測量的設置。在半消聲室7中,木測量臺8被放置在距離金屬表面80cm的位置處。在臺8上,放置160cmX80cm的金屬板。在金屬板上方5厘米的位置處,放置由聚苯こ烯泡沫保持的測量樣品9。測量樣品9是通過纏繞屏蔽電纜100形成的屏蔽電纜、編織屏蔽電纜和由聚こ烯樹脂和鋁箔在不彎曲的情況下形成的常規(guī)帶狀屏蔽。通過將內部信號線焊接到一起形成的N型連接器10被連接到測量樣品9的兩端。此外,由York EMC Services Ltd (York EMC業(yè)務有限公司)開發(fā)的梳狀波發(fā)生器被連接到端部中的ー個端部。另ー個端部由50歐姆的端接器(terminator)端接。在該環(huán)境下,針對測量樣品9的條件被設置如下。除了屏蔽層的結構之間的差別以外,內部信號線的所有狀態(tài)、兩個端部的連接狀態(tài)、護套構件、電纜安裝位置等都處于相同的條件下。電纜長度為ー米。轉盤12被放置在電纜的中央部分下方。在距離中央部分三米處的位置,作為測量天線14的寬帶對數周期天線和用干支撐天線的天線桿13被布置為使得天線的供電部分被布置在距離中央三米的位置處。通過同軸電纜,測量天線14被連接到作為隔壁室的測量室(未示出)中的由Rohde& Schwarz開發(fā)的EMI接收器。接下來,描述測量方法。使用連接到測量樣品9的一端的作為激勵源的梳狀波發(fā)生器向屏蔽層內部的信號線供電。當轉盤12被轉動360度并且通過ー米一米地將測量天線14的位置從距離金屬表面一米改變到四米的同時,使用接收器監(jiān)測從屏蔽層泄漏的電場,并且輻射電場強度在保持最大值的情況下被測量。測量結果在圖3B中示出。在圖3B中,通過使用虛線連接白色正方形的測量點形成的線示出使用沒有被折疊處理的常規(guī)屏蔽構件的屏蔽電纜的測量結果a,其中水平軸為頻率以及垂直軸為電場強度。通過使用實線連接黒色正方形的測量點形成的線示出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的測量結果b。通過使用實線連接白色三角形的測量點形成的線示出編織屏蔽電纜的測量結果C。僅由實線形成的線示出指示測量極限的背景噪聲(floor noise)的測量結果d。如圖3B所示,我們發(fā)現,與通過螺旋地纏繞未被折疊處理的屏蔽構件形成的屏蔽電纜相比,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的輻射噪聲最多降低大約30dB。我們還發(fā)現,屏蔽電纜100已經將輻射噪聲降低效果改進到了與編織屏蔽電纜類似的水平。
參考圖4A和圖4B描述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A。對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的結構,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其描述。在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帯狀屏蔽構件105也可以以與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纏繞方法相反的方式來纏繞,從而使得金屬層106A面對電纜的內部。更具體地說,根據纏繞的方式,屏蔽構件105可以被纏繞成使得金屬層106A和絕緣層106B中的任意一層成為外部層。這樣,纏繞方法可以根據使用的環(huán)境而被自由地選擇。如圖4A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屏蔽電纜100A具有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屏蔽構件類似的屏蔽構件105。但是,纏繞方法不同。在圖4A中示出的屏蔽構件105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的在圖IB中示出的屏蔽構件105。如圖4B所示,屏蔽構件105被螺旋地纏繞并在信號線捆上具有重疊部分107A。在重疊部分107A中,在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與在折疊部分106d處的金屬層106A形成接觸。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屏蔽構件105圍繞信號線捆纏繞,從而在信號線捆103周圍,通過將折疊部分106d折疊到內部并且非折疊部分106c到外部,使得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絕緣層106B面對外部。通過該纏繞方法,屏蔽層104A的外表面成為絕緣層106B。在成為屏蔽層104A的內表面的金屬層106A上,與金屬層106A接觸地提供沿信號線延伸的加蔽線111。通過將屏蔽構件105圍繞信號線捆纏繞,加蔽線111被壓靠到金屬層106A上,并且確保了加蔽線111與金屬層106A之間的良好導電狀態(tài)。加蔽線111是屏蔽電纜100的端部,并且被用于改善金屬層106A與連接器的接地端子之間的連接操作。如上所述,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在重疊部分107A中,在折疊部分106d處的金屬層106A與在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形成接觸。因此,在信號線捆的整個外部圓周之上可以確保金屬層106A的導電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實現屏蔽構件105的屏蔽性能。此外,屏蔽構件105是通過簡單地折疊具有金屬層106A和絕緣層106B的基礎材料106的一側端部106a而形成的。因此,可以通過簡單的結構實現屏蔽性能。此外,與屏蔽構件被雙重纏繞到信號線捆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屏蔽構件105的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可以減小電纜的直徑,并且可以提高布線性能。此外,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屏蔽構件105被纏繞為使得絕緣層106B暴露到外部,并且金屬層106A不暴露到外部。這樣,可以省略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絕緣構件110。此外,為了提高金屬層的粘附性,可以用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可熱收縮絕緣構件類似的可熱收縮絕緣構件來覆蓋屏蔽層104A的外表面。參考圖5A和圖5B描述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不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B。對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的結構,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其描述。盡管在圖5A和圖5B中省略了可熱收縮絕緣構件和加蔽線,但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地布置絕緣構件和加蔽線。在通過螺旋地纏繞帶狀屏蔽構件使得形成重疊部分而形成的屏蔽電纜上,由于屏蔽構件的幾何路徑的不同而產生了畸變。在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屏蔽構件105B被形成為使得沿著基礎材料106的寬度方向W的另ー側端部106b,在縱向方向L上以相等距離形成多個凹ロ 106f。如圖5B所示,屏蔽構件105B圍繞信號線捆纏繞,從而使得凹ロ 106f被重疊部分107B中的折疊部分106d擠壓。更具體地說,由凹ロ 106f形成的帶狀部分106g (參見圖5A)被折疊部分106d擠壓,并且在重疊部分107B中的金屬層的附著性沒有喪失。 如圖5A所示,凹ロ 106f被形成為使得凹ロ 106f相對于另一側端部106b的端側傾斜。相對于另一側端部106b的端側的傾斜角被設置為使得當屏蔽構件105B圍繞信號線捆纏繞時屏蔽構件105B與電纜的軸線方向(在圖5B中,X軸方向)平行。寬度方向W的長度w2近似地被設置為圖5B中示出的重疊部分107B的長度。更具體地說,凹ロ 106f被設置為在重疊部分107B的長度以內的長度。凹ロ 106f不僅可以沿著基礎材料106的寬度方向W的另ー側端部106b形成,而且可以沿著一側端部106a形成。如上所述,在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可以獲得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中的那些效果類似的效果。此外,通過沿著另ー側端部106b提供多個凹ロ 106f,可以吸收由于纏繞的路徑的不同而產生的凹凸狀畸變。因此,可以降低纏繞的難度。此外,由于凹ロ 106f是沿著電纜的軸線方向(X軸方向)形成的,因此在軸線方向上的傳導性沒有喪失,并且不阻止返回電流ir的流動。因此,可以防止由畸變帶來的磁通量的泄漏和侵入,并且可以將輻射噪聲降低效果的減弱最小化。優(yōu)選地,凹ロ 106f相對于另一側端部106b的角度被設置為使得當纏繞屏蔽構件105B時凹ロ 106f被布置在電纜的軸線方向上。但是,在其中可以實現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效果的范圍內,凹ロ 106f可以相對于電纜的軸線方向傾斜。參照圖6描述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C。對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的結構,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其描述。盡管在圖6中省略了可熱收縮絕緣構件和加蔽線,但是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地布置絕緣構件和加蔽線。在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C中,在重疊部分107C中,在非折疊部分106c處的金屬層106A與在折疊部分106d處的金屬層106A是用導電粘合劑109接合的。當屏蔽構件105被纏繞時,導電粘合劑109被施加到ー個金屬層106A,例如,折疊部分106d的金屬層。通過將金屬層與導電粘合劑109接合,可以有效地防止當電纜彎曲時在屏蔽構件105之間產生間隙。因此,可以可靠地確保輻射噪聲降低效果。參照圖7描述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D。對于與第一示例性實施例類似的結構,采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省略其描述。在通用串行總線(USB) 3. O中采用的屏蔽電纜和7類-兼容局域網(LAN)電纜的結構中,圍繞多芯雙絞信號線纏繞帯狀屏蔽構件。此外,被捆綁在一起的信號線的外部覆蓋有編織屏蔽物,作為雙重屏蔽結構。采用這樣的結構,以通過在每對的附近設置信號接地來降低電容性串擾,以執(zhí)行穩(wěn)定的信號傳輸并降低在最外面的屏蔽層上的輻射噪聲。出于這一目的,如圖7所示,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屏蔽電纜100D是通過纏繞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的屏蔽構件形成的,從而使得絕緣層被設置在每ー對多芯雙絞信號電纜的外部。更具體地說,屏蔽構件的屏蔽層104A是通過在具有信號線A+和A-的雙絞線上螺旋地纏繞屏蔽構件形成的,從而使得形成重疊部分并且折疊部分和非折疊部分的金屬層在重疊部分中相互形成接觸。類似地,在具有信號線B+和B-的雙絞線、具有信號線C+和C-的雙絞線、具有信號線D+和D-的雙絞線的每對上形成屏蔽層104A。在雙絞線中,金屬層被設置在內部,并且加蔽線111被設置為使得加蔽線與金屬層形成接觸。在第五示例性實施例中,在用于供應電源的芯線El和低速信號線E2和E3上,不設置屏蔽層。但是,在那 些線上,可以設置屏蔽層。這些雙絞線、芯線El和信號線E2和E3可以被捆綁在一起井覆蓋有由編織屏蔽物或類似于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帯狀屏蔽構件105形成的屏蔽層112。在屏蔽層112的外部,覆蓋可熱收縮絕緣構件113。如上所述,在第五示例性實施例中,在每對雙絞線上形成屏蔽層104A。因此,可以在每對雙絞線上實現輻射噪聲降低效果,并且可以降低串擾。因此,可以實現穩(wěn)定的信號傳輸和進一歩的輻射噪聲降低。在每對雙絞線上,屏蔽構件可以纏繞為使得屏蔽層的外表面成為金屬層。在這種情況中,如果每對雙絞線的屏蔽層的外表面被布置為使得該外表面與最外面的屏蔽層112的金屬層形成接觸,并且最外面的屏蔽層112被短路到穩(wěn)定的接地,那么可以省略加蔽線111。已經在上面描述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然而,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示例性實施例。在具有多根電線的屏蔽電纜中,每ー根電線都可以被屏蔽構件纏繞。而且,在多根電線中,在僅特定電線或任意電線上可以纏繞屏蔽構件。至于僅僅有ー根電線的屏蔽電纜,該ー根電線可以被屏蔽構件纏繞以形成屏蔽層。根據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在重疊部分中,金屬層的折疊部分與金屬層的非折疊部分接觸。因此,通過金屬層,在信號線的整個外部圓周之上,可以確保導電性。因此,可以有效地實現屏蔽構件的屏蔽性能。此外,屏蔽構件是僅通過折疊一側端部來形成的。因此,用簡單的結構,可以有效地實現屏蔽性能。此外,與屏蔽構件被雙重纏繞到信號線上的情況相比,可以減少屏蔽構件的使用量。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可以減小電纜的寬度,并且可以提高布線性能。雖然已經參照示例性實施例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fā)明不限于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下面的權利要求的范圍應該給予最廣義的解釋,以涵蓋所有的修改、等同的結構和功能。本申請要求于2010年I月6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 2010-001263的優(yōu)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而并入本文。
權利要求
1.ー種屏蔽電纜,包括 至少ー根電線;以及 覆蓋所述電線的屏蔽層,該屏蔽層是通過螺旋地纏繞帶狀屏蔽構件而形成的, 其中,所述屏蔽層是這樣形成的通過纏繞使絕緣層和金屬層層疊并一體化的帶狀屏蔽構件,以使得沿著縱向方向的一側端部相互重疊以形成所述屏蔽構件的重疊部分和非重疊部分, 其中,形成所述重疊部分的帯狀屏蔽構件的所述ー側端部是通過把所述絕緣層折疊在里面而形成的折疊部分,形成所述非重疊部分的另ー側端部是未被折疊的非折疊部分,以及在所述重疊部分中,在所述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和在所述非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相互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蔽電纜,其中,所述屏蔽層至少具有沿著所述另ー側端部形成的多個凹ロ。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蔽電纜,其中,在雙重部分處的金屬層和在非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是用導電粘合劑接合的。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蔽電纜,其中,所述屏蔽層的外表面覆蓋有能夠熱收縮的絕緣構件。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屏蔽電纜,還包括與所述金屬層接觸的加蔽線。
全文摘要
屏蔽電纜包括至少一根電線和形成屏蔽層的屏蔽構件。屏蔽構件是通過使絕緣層和金屬層層疊和一體化而形成的,并且具有通過在使絕緣層在里面的情況下折疊一側端部而形成的折疊部分和另一側端部的非折疊部分。屏蔽構件被螺旋地纏繞并且具有覆蓋電線的重疊部分。在重疊部分中,在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和在非折疊部分處的金屬層相互形成接觸,并且形成了屏蔽層。
文檔編號H01B13/26GK102696078SQ20108006040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月6日
發(fā)明者玉木寬人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