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連接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連接器組件。在許多工業(yè)行業(yè)中,特別是在汽車行業(yè)中,通過適合于插接在彼此之中從而電連接的電連接器執(zhí)行一方面車輛的裝置與另一方面車輛的控制系統和電馬達之間的通信和電力供給。利用電連接器來公開和描述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當然可以用于光連接器或光電連接器的應用。連接器必須適合于為車輛的裝置、控制系統和馬達以及車輛的使用者提供穩(wěn)定且安全的連接。因此,應該確保連接不受諸如灰塵、水或其他外部污物之類的外部元素的影響,這 種外部元素例如會導致短路或妨礙通信。已知提供這樣的電連接器組件,其中連接器的殼體分別包括陽配合部和陰配合部,所述陰配合部適合于接收所述陽配合部以將殼體緊閉。如在例如文獻W02007/017560中公開的,陽配合部接收在陰配合部中,其間插設有密封接頭。然而,密封接頭由于其定位和固定要求而可能給組裝過程帶來問題。而且,密封接頭防護耐久性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是因為當遭受諸如溫度增加之類的外部元素時,密封接頭可能會以與組件的其他部件不同的方式改變。本發(fā)明旨在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連接器組件,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適合于沿著插接方向彼此插接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第二連接器分別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所述第一殼體包括陽配合部或適合于接收所述陽配合部的陰配合部。所述第二殼體包括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中的另一者,這取決于所述第一殼體的配合部。為簡單起見,假定所述第一殼體包括陽配合部,所述第二殼體包括陰配合部。當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殼體包括陰配合部,所述第二殼體包括陽配合部。因此,所述第一殼體提供布置在所述陽配合部上的外配合表面。所述外配合表面沿著中心軸線為大致柱狀。所述第二殼體提供所述內配合表面。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和其中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因此,在本發(fā)明,通過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的直接緊密接觸實現了防止外部元素侵入,而無需任何密封接頭或任何其他增設部件。組裝過程因此能夠得以簡化,并且能夠確保防護的耐久性。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為了確保干涉配合和密封界面均勻,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是圓形的。從如下參照附圖
進行的公開將浮現本發(fā)明的其他目的和優(yōu)點,其中圖I是包括彼此插接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電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圖2a和圖2b分別是圖I的第一和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的配合表面的立體圖;圖3是圖I的第一和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的沿著圖I上的標記為III-III的線的剖視圖4是圖3上的標記為IV的細節(jié)的放大圖,圖示了彼此配合的圖I的第一和和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其中一個殼體的配合套筒插入在另一個殼體的配合套筒的凹槽中,從而形成干涉配合和密封界面;圖5是與圖4類似的視圖,圖示了在插入在另一個配合套筒的凹槽中之前處于未變形狀態(tài)的配合套筒;圖6是與圖3類似的電連接器組件的另一個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7、圖8和圖9是與圖4類似的視圖,圖示了圖I的第一和第二電連接器的殼體的配合套筒的變型。 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
圖I表示其中第一電連接器I和第二電連接器2彼此插接在一起的電連接器組件。這種電連接器1、2例如用來在附裝第一電連接器I和第二電連接器2的兩個電氣裝置之間傳輸電信號和/或電能。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具有各自的配合界面3,所述配合界面3能夠沿著插接方向X到一起并緊固,以將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插接在一起。在插入時,第一和第二連接器朝向彼此相對運動,直到配合界面連接為止。在下文中,對于每個連接器,將關于用于將連接器與配對連接器配合的向前運動來理解術語“向前”、“前”、“向后”和“后”。為了在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之間形成連接,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包括相應的第一和第二電觸頭(未不出),所述第一和第二電觸頭適合于在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被插接時彼此電連接(本領域技術人員將容易地將本發(fā)明轉換到光纖、光纖中斷、套圈等)。具體地說,每個第一電觸頭具有布置在第一連接器I的配合界面3中的端子,該端子例如被構造成陽端子和陰端子中的一種,從而與布置在第二連接器2的配合界面3中的對應第二電觸頭的、例如被構造成陽端子和陰端子中的另一種的端子接觸。每個電觸頭可以進一步具有終止于端子并適合于傳導電信號和/或電能的導線。為了容納第一和第二電觸頭,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相應地具有適合于彼此配合的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在圖2a中從第一殼體10的配合界面3示出了第一殼體10,在圖2b中從第二殼體20的配合界面示出了第二殼體20。如在圖2a和圖2b中可見,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是具有圓形橫截面的柱狀,并且分別沿著第一軸線Al和第二軸線A2延伸。這里應注意的是,術語“柱狀”并不一定暗含橫截面是圓形的。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以及被稱為大致柱狀的其他任何元件因而可以具有圓形橫截面或任何其他橫截面,諸如橢圓形甚或多邊形(特別是正方形或矩形)。同樣,“大致柱狀”是指截面在第一或第二軸線上不必是嚴格地恒定不變的。如下面將說明的那樣,柱狀或大致柱狀的部分可以沿著這些軸線略微加寬或變窄。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均可以由適當的塑性材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PA)或聚丙烯(PP))—體成型。有利地,所述塑性材料利用10%至35%之間的玻璃纖維加強,更優(yōu)選利用15%至20%之間的玻璃纖維加強。如在圖2a和圖3中可以看到,第一殼體10具有柱狀本體11,該柱狀本體11設置有兩個相鄰的插槽12,每個插槽均適合于容納并保持其中一個第一電觸頭。每個插槽12與第一軸線Al平行地延伸,并且在配合界面中以及在相對的后表面4中都敞開,以允許電觸頭的插入和移除。每個插槽12都可以設置有彈性突片13,該彈性突片13被布置成以可移除的方式與電觸頭的抵接表面干涉,從而防止電觸頭的任何意外移除。第一殼體10具有沿著第一軸線Al同軸地延伸的后引導套筒14和前第一配合套筒15。引導套筒14包圍本體11的后部,并具有限定了第一殼體10的敞開后端的后邊緣。第一配合套筒15從引導套筒14開始與該引導套筒的后邊緣相反地延伸。第一配合套筒15包圍本體11的前部,并且具有與第一軸線Al平行的中間部16以及相對于第一 軸線Al向外彎曲的自由端部17。第一配合套筒的自由端部17限定了第一殼體10的敞開的擴張前端部。第一配合套筒15可以進一步具有從其外表面突出的環(huán)狀抵接珠緣19。第一殼體10可以進一步具有呈彈性支腿形式的鎖閂18,該鎖閂18距離配合套筒15 一定距離與第一軸線Al平行地從引導套筒14向前延伸。彈性支腿具有一凹部,該凹部限定了指向第一殼體10的后端的抵接表面。第一連接器I可以進一步包括未示出的格柵,該格柵裝配在第一殼體10的敞開后端中,用于封閉該后端并提供電觸頭在第一殼體10中的緊密安裝。所述格柵具有孔口,電觸頭通過所述孔口插入在插槽12中。對于第一殼體10來說,圖2b和圖3所不的第二殼體20具有柱狀本體21,該柱狀本體21具有用于與以上描述中說明的相同目的的彈性突片23和兩個相鄰插槽22。每個插槽22與第二軸線A2平行地延伸,并在配合界面中以及相反的后表面4中都敞開。第二殼體20還具有沿著第二軸線A2同軸地延伸的后引導套筒24和前第二配合套筒25。引導套筒24包圍本體21的后部,并具有限定了第二殼體20的敞開后端的后邊緣。第二配合套筒25從弓I導套筒24開始與該引導套筒的后邊緣相反地延伸。第二配合套筒25包圍本體21的前部。第二配合套筒25具有彼此平行的內壁26和外壁28,在內壁26和外壁28之間限定了與第二軸線A2平行地延伸并具有向前開口的基本上U形的凹槽27。如稍后更加詳細地描述的,凹槽27適合于在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在插接方向X上插接時,接收第一殼體10的第一配合套筒15。為了容易地將第一配合套筒15插入第二配合套筒25的凹槽27內,凹槽27的開口可以向外加寬,在內壁26和外壁28上設置末端引導表面。凹槽27可以具有朝向第二殼體20的后端減小的徑向尺寸。例如,其中一個壁(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為外壁28)上的增厚部29可以設置在凹槽中,使該增厚部面對另一個壁(在所示的實施方式為內壁26)。第二殼體20可以進一步支承有保持構件,其包括朝向該第二殼體的后端的抵接表面,該抵接表面適于與鎖R 18的抵接表面相協作以鎖定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在附圖中,第二殼體20具有包圍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裙部30。外裙部30具有適于接收鎖閂18的彈性支腿的切口以及在切口中延伸從而形成保持構件的橋接部31。
具有適當孔口的未示出的格柵可以裝配在第二殼體20的敞開后端中,以便封閉該后端,弓I導電觸頭并提供電觸頭在第二殼體中的緊密安裝。已經就均包括用于兩個電觸頭的兩個插槽的第一和第二連接器進行了描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每個連接器可以僅具有用于一個電觸頭的一個插槽,或者具有用于兩個以上的電觸頭的兩個以上的插槽。為了將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固定至彼此,如圖I和圖3所示,在第一軸線Al和第二軸線A2在插接方向X上延伸并且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的配合表面3面向彼此的情況下,使第一殼體20和第二殼體30相靠近。在圖I至圖5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配合套筒15被構造成是可變形的。此外,如在圖4和圖5中可見,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的外配合表面在凹槽27內同軸地接收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的內配合表面中。 而且,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的外配合表面在凹槽27內同軸地接收在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的內配合表面中。因此,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和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分別被構造成第一配合組件的陽配合部和陰配合部。而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和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分別被構造成第二配合組件的陽配合部和陰配合部。為了防止外部污物侵入組件并為所述組件提供緊密性,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的外配合表面與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的內配合表面直接緊密接觸。第一配合組件在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和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之間提供了干涉配合和管狀密封界面。以相同的方式,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的外配合表面與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的內配合表面直接緊密接觸。第二配合組件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和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之間提供了干涉配合和管狀密封界面。在圖I至圖5所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配合組件的密封界面和第二配合組件的密封界面是不同的,并且在插接方向X上間隔開。然而,也可以設置密封界面的其他布置。例如,密封界面可以設置在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的兩側上。在一個示例中,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被設計成使得每個配合組件的密封界面都適合于承受在環(huán)境溫度下執(zhí)行如下步驟的密封測試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通過提供密封界面的配合組件中的至少一個配合至彼此,第一殼體10的后端和第二殼體20的后端通過插槽12流體連通;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的后端都連接至向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內供應加壓流體(諸如加壓空氣)的加壓裝置;然后將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浸入液體(諸如水)中,使得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內的內壓接近大氣壓力,在加壓裝置上將內壓設置為零;供應壓縮空氣,從而將內壓升至0. 5巴至少30秒。沒有氣泡則表明在密封界面處沒有流體泄漏。對于給定示例來說,已經發(fā)現,一旦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被構造成在密封界面處向第一配合套筒15內施加在20MPa到50MPa,優(yōu)選在20MPa到40MPa的壓力,則獲得合適的密封界面。
與圖4和圖5相關地給出了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的合適構造的非限制性說明例。在該實施例中,具有圓形橫截面的柱狀的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由用15%玻璃纖維增強的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制成。在插入在凹槽27內之前,在自由狀態(tài)下,第一配合套筒15具有l(wèi)lmm±0. Imm的內徑(對應于中間部16的內表面的最小直徑)以及13. 31mm±0. Imm的外徑(對應于自由端部17的外表面的最大直徑)。第一配合套筒15具有9. 10mm±0. Imm的長度和0. 80mm±0. Imm
的厚度。自由端部17的外表面的接近中間部16的第一部分相對于中間部16的外表面以 14. 75mm±0. Imm的曲率半徑Rl彎曲。自由端部17的外表面的遠離中間部16的第二部分相對于外表面的第一部分以8.46mm±0. Imm的曲率半徑R2彎曲。自由端部17的內表面相對于中間部16以15. 55mm±0. Imm的曲率半徑R3彎曲。自由端部的外表面從中間部16的外表面至多延伸lmm±0. Imm的橫向距離。關于自由狀態(tài)(即第一配合套筒15沒有插入凹槽27內)下的第二配合套筒25,內壁26的外表面的直徑為11. 21mm±0. Imm0外壁28的內表面的最大直徑(在增厚部29的前方測量)為 14. 01mm±0. 1mm。此夕卜,內壁26具有7mm±0. Imm的長度和lmm±0. Imm的厚度。末端引導表面相對于內壁26的外表面的與第二軸線A2平行的部分以20° ±2°的角al傾斜。該末端引導表面相對于內壁26的外表面的其余部分以6. 45mm±0. Imm的曲率半徑R4彎曲。增厚部29具有4. 70mm±0. Imm的長度,并具有相對于外壁28的外表面的與第二軸線A2平行的部分以14. 9° ±2°的角a 2傾斜的向前引導表面。以上給出的結構實施例能夠在密封界面處在第一配合套筒15中獲得包含在25MPa至30MPa(低于58MPa的彈性極限)之間的壓力以及承受密封測試的密封界面。而且,密封界面承受高達2. 5巴的內壓。如上所述,作為非限制性的說明例給出了所述結構。也能得到其他適當結構,只要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中的至少一個(在給出的實施例中為第一配合套筒15)具有足以在第一配合套筒15插入第二配合套筒25的凹槽27內時變形的彈性,并且具有足以在溫度和壓力的標準使用條件下在密封界面處提供緊密性的剛度即可。從圖4和圖5可以看出,當使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接近時,被布置成與第二配合套筒25干涉的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接觸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的末端引導表面并被朝向第一軸線Al推動。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上滑動。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通過與增厚部29接觸而被進一步朝向第一軸線Al推動。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的相對運動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抵接第一殼體10的珠緣19時可以停止。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方式。圖6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分別包括與上述公開類似的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第一殼體10的本體11的前部被接收在第二殼體20的本體21的擴大的前部中。端子位置確保構件35可以附裝至本體11的前部。以本身公知的方式,端子位置確保構件35提供預安裝位置和安裝位置,在該預安裝位置,端子位置確保構件35防止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插接,而在安裝位置,端子位置確保構件35允許連接器插接。只有電觸頭方便地放置在插槽中時才能達到上述安裝位置。此外,在安裝位置,端子位置確保構件防止電觸頭從插槽移除。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通過以與上述類似的方式構造的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而彼此配合。在圖6的實施方式中,第一殼體10包括位于第一配合套筒15的后端處的相對于第一軸線Al徑向延伸的兩個保持構件36。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包括鎖閂37,該鎖閂37呈外壁28的一部分的形式,該部分與外壁28的其余部分分開。鎖閂37中的通孔限定了抵接表面,該抵接表面被構造成可移除地抵接保持構件36,從而鎖定第一殼體10和第 二殼體20。圖7示出了上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第一和第二配合組件的另選實施方式。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向內彎曲而不是向外彎曲。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的外配合表面在凹槽27內同軸地接收在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的內配合表面中。而且,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的外配合表面在凹槽27內同軸地接收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的內配合表面中。第二配合套筒25的內壁26和第一配合套筒15的自由端部17因而分別被構造成第一配合組件的陽配合部和陰配合部。而第一配合套筒15的中間部16和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被分別構造成第二配合組件的陽配合部和陰配合部。第一和第二配合組件提供了如上所述的干涉配合和管狀密封界面。圖8示出了上述的電連接器組件的第一和第二配合組件的另選實施方式。在圖8中,第一配合套筒15與第一軸線Al平行地延伸。中間部具有錨固構件,該錨固構件呈環(huán)狀珠緣40的形式,其相對于第一軸線Al徑向向外突出,從而與第二配合套筒25的外壁28干涉。環(huán)狀珠緣具有向前表面,該向前表面被設計成易于將第一配合套筒15插入在第二配合套筒25的凹槽27中。環(huán)狀珠緣40具有后表面,該后表面例如限定尖銳邊緣,該尖銳邊緣被設計成防止第一配合套筒15從第二配合套筒25分離開,除非向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施加特別大的松開力。已經針對電連接器組件進行了描述,在該電連接器組件中,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提供有用于緊固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并確保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的緊密組裝的兩個配合組件。然而,本發(fā)明不限于這種電連接組件,例如,該電連接組件可以僅僅具有一個形成在第一配合套筒15和第二配合套筒25之間的配合組件,如圖9所示。
權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組件,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適合于沿著插接方向(X)彼此插接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所述第一連接器(I)和所述第二連接器(2)分別包括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陽配合部(17,26)和適合于接收所述陽配合部(17,26)的陰配合部(28,16)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所述陽配合部(17,26)和所述陰配合部(28,16)中的另一者, 所述連接器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陽配合部(17,26)上的外配合表面和布置在所述陰配合部(28,16)上的內配合表面中的一者,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沿著中心軸線為大致柱狀,所述第二殼體(20)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中的另一者,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以及其中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 第一陽配合部(17)和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的第一陰配合部(28)中的一者(17),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上的第一外配合表面和布置在所述第一陰配合部(28)上的第一內配合表面中的一者;以及 第二陽配合部(26)和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的第二陰配合部(16)中的一者(16),所述第二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陰配合部與所述第一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一陰配合部不同,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上的第二外配合表面和布置在所述第二陰配合部(16)上的第二內配合表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與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不同, 其中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 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和所述第一陰配合部(28)中的另一者(28),所述第二殼體(20 )提供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中的另一者, 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和所述第二陰配合部(16)中的另一者(26),所述第二殼體(20 )提供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中的另一者。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 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和所述第二陰配合部(16),并且提供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 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所述第一陰配合部(28)和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并且提供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
4.一種連接器組件,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適合于沿著插接方向(X)彼此插接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所述第一連接器(I)和所述第二連接器(2)分別包括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 所述連接器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第一陽配合部(17),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上的第一外配合表面,并且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一陽配合部(17)的第一陰配合部(28),所述第二殼體(2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一陰配合部(28)上的第一內配合表面,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沿著中心軸線為柱狀, 所述第一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一陰配合部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 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第二陽配合部(26),所述第二殼體(2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上的第二外配合表面,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二陽配合部(26)的第二陰配合部(16),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第二陰配合部(26)上的第二內配合表面,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沿著中心軸線為大致柱狀,所述第二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陰配合部與所述第一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一陰配合部不同,并且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與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不同, 所述第二陽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陰配合部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彼此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器(I)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觸頭,所述第一殼體(10)沿著第一軸線(Al )為大致柱狀,并且容納所述第一觸頭,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第一配合套筒(15),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是能變形的, 所述第二連接器(2)包括至少一個第二觸頭,所述至少一個第二觸頭適合于在所述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第二連接器被插接時電連接至所述第一觸頭,所述第二殼體(20 )沿著第二軸線(A2)為大致柱狀并容納所述第二觸頭,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第二配合套筒(25),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具有內壁(26)和外壁(28),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彼此平行并限定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的凹槽(27), 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和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被構造成使得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具有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中的一者(17,16),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 )具有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中的另一者(26,28),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在所述凹槽(27)內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中的另一者。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提供中間部(16)和向外彎曲的自由端部(17),所述自由端部(17)形成所述陽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 )的外壁(28 )形成所述陰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內配合表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的所述內壁(26)形成所述陽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所述中間部(16)形成所述陰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內配合表面。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提供中間部(16)和向內彎曲的自由端部(17),所述自由端部(17)形成所述陰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內配合表面,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的所述內壁(26)形成所述陽配合部并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
9.一種連接器組件,該連接器組件包括適合于沿著插接方向(X)彼此插接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2),其中 所述第一連接器(I)包括第一殼體(10)和至少一個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殼體沿著第一軸線(Al)為大致柱狀并容納第一觸頭,所述第二連接器(2)包括第二殼體(20)和至少一個第二端子,所述至少一個第二端子適合于在所述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第二連接器被插接時連接至所述第一端子,所述第二殼體沿著第二軸線(A2)為大致柱狀并容納第二觸頭, 所述連接器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第一配合套筒(15),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是能變形的并且提供中間部(16)和向外彎曲的自由端部(17), 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第二配合套筒(25),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具有內壁(26)和外壁(28),所述內壁和所述外壁彼此平行并限定適合于接收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的凹 槽(27), 所述第一殼體(10)的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的所述自由端部(17)形成第一陽配合部,所述自由端部(17)提供第一外配合表面,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的所述外壁(28)形成適合于接收所述自由端部(17)的第一陰配合部,所述外壁(28)提供位于所述凹槽(27)內的第一內配合表面, 所述自由端部(17)和所述外壁(28)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一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一內配合表面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 所述第二殼體(20 )的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 )的所述內壁(26 )形成第二陽配合部,所述內壁(26)提供位于所述凹槽(27)內的第二外配合表面,所述第一殼體(10)的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的所述中間部(16)形成適合于接收所述內壁(26)的第二陰配合部,所述中間部(16)提供第二內配合表面, 所述內壁(26)和所述中間部(16)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直接接觸的干涉配合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外配合表面和所述第二內配合表面緊密接觸的管狀密封界面。
10.根據權利要求5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和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被構造成在所述密封界面處在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內施加在20MPa到50MPa的范圍內,優(yōu)選在20MPa到40MPa范圍內的應力。
11.根據權利要求5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配合套筒(15)具有相對于所述第一軸線(Al)徑向突出從而與所述第二配合套筒(25)干涉的錨固構件(40)。
12.根據權利要求I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陽配合部(17,26)和所述陰配合部(28,16)具有選自相對于中心軸線呈圓形橫截面或橢圓形橫截面的橫截面。
13.根據權利要求I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由塑性材料制成,特別是由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成,該塑性材料優(yōu)選用10%和35%之間的玻璃纖維加強,更優(yōu)選用15%和20%之間的玻璃纖維加強。
14.根據權利要求I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陽配合部(17,26)和所述陰配合部(28,16)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足以在所述陽配合部(17,26)插入所述陰配合部(28,16)中時變形的彈性,并具有足以在標準使用條件下在所述密封界面處提供緊密性的剛性。
15.根據權利要求I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連接器組件,其中所述密封界面適合于防止當彼此配合的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內的壓力從大約大氣壓力上升到0.5巴達至少30秒 時發(fā)生流體泄漏。
全文摘要
連接器組件包括分別包括第一殼體(10)和第二殼體(20)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2),所述第一殼體(10)具有陽配合部(17,26)和適合于接收所述陽配合部(17,26)的陰配合部(28,16)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殼體(20)具有所述陽配合部(17,26)和所述陰配合部(28,16)中的另一者,其中所述第一殼體(10)提供布置在所述陽配合部(17,26)上的外配合表面和布置在所述陰配合部(28,16)上的內配合表面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殼體(20)提供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中的另一者,所述陽配合部和所述陰配合部被構造成提供其中所述外配合表面和所述內配合表面直接緊密接觸的干涉配合和管狀密封界面。
文檔編號H01R13/52GK102742091SQ201080063394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E·貝爾特和洛特, 克利斯汀·坎普福特, 斯特凡娜·埃爾南德斯 申請人:富加宜汽車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