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儲能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儲能裝置,特別是涉及ー種具有充電電池及散熱結構的儲能裝置。
背景技術:
在市場上,充電電池(或稱二次電池)經(jīng)常作為儲能裝置或儲能模塊,并連接外部 的熱傳導結構,如金屬端,用以達到散熱的目的。然而,禾I傭大電流對電池快速充電,或使電 池以大電流快速放電時,將無法僅透過熱傳導結構散熱。舉例而言,在高溫條件下,對鋰離子電池(Lithium-ion Battery ;LIB)進行充電 或放電操作吋,電池的壽命或性能將會大幅降低。因此,溫度是影響電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當溫度持續(xù)上升時,將影響電池的效率,并縮短電池的壽命。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之ー在于提供儲能裝置,其具有高散熱效能。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儲能裝置,包括多個充電電池及多個超級電容。多個超 級電容交錯嵌入在多個充電電池之間。因此,充電電池所產(chǎn)生的熱能可被傳導至相鄰的超 級電容。充電電容的溫度相對低于相鄰的充電電池的溫度。因此,充電電池的溫度可均勻 地被釋放,并且不會累積熱能。如上所述,由于超級電容有效地釋放充電電池所產(chǎn)生的熱能,因此,不會造成熱能 的累積,故可使儲能裝置持續(xù)有效。為讓本發(fā)明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 詳細說明如下
圖IA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實施例。圖IB及圖2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另ー實施例。圖3A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俯視圖。圖加為圖3A的剖面圖。圖4A及圖4B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溫度特性曲線圖。附圖標記說明1、1’、300 儲能裝置;20 充電電池;22:第一基板;30:散熱結構;32:第二基板;40:輔助裝置;50:冷卻系統(tǒng);310:堆疊式充電電池;331、333 超級電容;Tl T3:端點;
411 414、421 424、431 434、441 444、451 454、461 464 曲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實施例。儲能裝置1包括多個充電電池20以及散熱結構30。如圖所示,每一充電電池20看起來像是細薄的長方體。充電電池20設置在第一基板22之上,并排成一列(row)。每一充電電池20之間具有合適間隔,并且這些間隔可形成梳狀(comb-like)結構,用以釋放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散熱結構30接觸充電電池 20,用以釋放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散熱結構30亦具有梳狀圖案,用以完全地接觸并嵌入充電電池20的梳狀結構。圖IB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 散熱結構30還連接到第二基板32,用以將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傳導至第二基板32, 再由第二基板32釋放。舉例而言,由于第二基板32的另一面與外界相鄰,故可直接且快速地釋放傳導至第二基板32的熱能。充電電池20 (或稱二次電池)可為,鎳鎘電池(Ni-Cd battery)、鎳錳電池(Ni-Mn battery) >HI!(Ni-Zn battery) >HS1 (Nickel hydrogen battery) ^11 ^ 池(Nickel ion_basedbattery)、ffl離子電池(Lithium ion_basedbattery)、固態(tài)ffl 電池 (solid state lithium battery)(Lead acid battery)、g:^±i$Etitk白勺 &。 然而,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將會增加充電電池的變化型式。由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很清楚了解上述的應用,故不再贅述。散熱結構30可為散熱片(heat sink)、散熱器(heat spreader), 或是其它合適的裝置或其它導熱材料所構成的元件。在實施例中,由于超級電容(super capacitor)具有較高的熱傳導能力,故可作為散熱結構30。請參考圖1B,散熱結構30連接輔助裝置40,用以增加散熱效果。舉例而言,輔助裝置40可為散熱片、散熱管(heat pipe)、 7K箱(water tank)、/K7令系統(tǒng)(water cooling system)、熱電致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風扇(fan)、風箱(blower)、或是熱箱(thermal pack),輔助裝置40設置在第二基板32表面,并可提高散熱效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22及第二基板32的材料具有較高的熱傳導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較高的熱傳導能力的材料包括,熱傳導聚合物(thermal conducting polymer)> 金屬(metal)、娃基板(silicon substrate)、碳(carbon)、碳衍生物 (carbon-based derivatives)、熱電至文冷器(thermoelectric cooler)、或是上述的組合。在實施例中,熱的釋放是通過傳導,其中溫度變化發(fā)生在系統(tǒng)內部,通過散熱結構 30,將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釋放到周圍環(huán)境中。散熱結構30包括,上述的散熱片、散熱器或是超級電容。在其它實施例中,可通過強制對流,釋放熱能,其中溫度變化發(fā)生在系統(tǒng)內部,通過散熱結構30,將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釋放到周圍環(huán)境中。請參考圖2,熱能主要是由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散熱結構30除了包括上述的散熱片、散熱器或是超級電容外,還包括外部冷卻系統(tǒng)50。舉例而言,冷卻系統(tǒng)50可為風扇、風箱或是連接到第二基板32的輔助冷卻系統(tǒng)。請參考圖IA及圖2,在實施例中,充電電池20以及散熱結構30具有梳狀結構。具有梳狀結構的充電電池20與具有梳狀結構的散熱結構30是以交錯方式排列。在進行充電或放電程序時,充電電池20的溫度將會劇烈地改變,但由超級電容所構成的散熱結構30的溫度并不會劇烈地改變。因此,若充電電池20與散熱結構30以梳狀方式交錯排列時,則充電電池20所產(chǎn)生的熱能將會透過相鄰的散熱結構30,而被釋放到周圍環(huán)境中。在實施例中,散熱結構30為超級電容。因此,充電電池20的內部將不會累積熱能,故儲能裝置1并不會發(fā)生過熱的問題,并可快速地釋放熱能。總而言之,本發(fā)明披露儲能裝置,其中充電電池與散熱結構相互接觸,用以有效且直接地釋放熱能。另外,將超級電容材料作為散熱媒介(或稱散熱器)時,可有效地增加散熱效率。另外,超級電容材料具有出色的熱傳導性(thermal conductivity)以及熱耐受性 (heat endurance),可操作在65C以上。因此,超級電容適合作為散熱媒介,用以釋放充電電池所產(chǎn)生的熱能。圖3A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另一實施例。圖:3B為圖3A的儲能裝置的剖面圖。儲能裝置300包括堆疊式充電電池310、二超級電容331及333。在本實施例中,堆疊式充電電池310為鋰電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圖4A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溫度特性曲線圖。在本實施例中,當堆疊式充電電池 310被充電或放電時,超級電容331及333并不會被充電或放電。在放電過程中,測量端點 Tl T3,便可得到曲線411 413、421 423以及431 433。由于曲線411 413、421 423以及431 433的形成方式均相同,故僅以曲線 411為例。在堆疊式充電電池310放電之前,測量端點Tl的溫度,用以產(chǎn)生第一測量結果。 在堆疊式充電電池310被放電,并且放電電流為5A時,再次測量端點Tl的溫度,用以產(chǎn)生第二測量結果。根據(jù)第一量測結果及第二測量結果間的差異,便可得到曲線411的一個節(jié)點。上述的測量動作共被執(zhí)行三次,用以得到三個節(jié)點。將這三個節(jié)點連接在一起,便可得到曲線411。在圖4A中,曲線414代表已知充電電池的溫度。在對已知充電電池放電前,先測量已知充電電池的溫度。接著,對已知充電電池放電,并且放電電流為5A。在放電過程后, 再測量已知充電電池的溫度。根據(jù)所測量到的溫度,便可得到曲線414。以下將說明堆疊式充電電池310的充電操作及放電操作。首先,將堆疊式充電電池310充電至4. 2V,其充電電流為5A。在10分鐘后,對堆疊式充電電池310放電。在放電之前,測量端點Tl T3的溫度。當堆疊式充電電池310的電壓降低至2. 8V時,停止放電, 并再次測量端點Tl T3的溫度。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放電電流的大小。在其它實施例中,放電電流可為5A、10A或是15A。不同的放電電流可定義出不同的溫度曲線,如曲線411 414、 421 424 及 431 434。圖4B為本發(fā)明的儲能裝置的另一溫度曲線圖。在本實施例中,若對堆疊式充電電池310進行充電或放電時,超級電容331及333也會隨著充電或放電。在堆疊式充電電池 310的放電過程前后,分別測量端點Tl T3的溫度,得到放電前后的溫度差,并且得到曲線 441 443、451 453以及461 463。由于曲線441 444、451 454以及461 464 的形成方法與曲線411 414、421 424以及431 434的形成方法相同,故不再贅述曲線441 444、451 454的形成方法以及461 464的形成方法。在本實施例中,首先將堆疊式充電電池310充電至4. 2V。充電電流為5A。在10分鐘后,對堆疊式充電電池310進行放電,放電電流為15A。在進行放電之前,測量端點Tl T3的溫度。。當堆疊式充電電池310的電壓降低至2. 8V時,停止放電動作,并再次測量端點Tl T3的溫度,根據(jù)放電前后量測的數(shù)據(jù),得到端點Tl T3的溫度差。測量的結果如圖 4B所示。在對堆疊式充電電池310進行充電或放電時,也對超級電容331及333進行充電或放電。當超級電容331及333的電壓達1.3V時,停止對超級電容331及333充電。超級電容331及333的充電流為5A。在15秒后,對超級電容331及333放電。當超級電容331 及333的電壓下降至0.2V時,停止對超級電容331及333放電。超級電容331及333的放電電流為5A。在5秒后,再次對超級電容331及333充電,然后再放電。如圖4A及圖4B所示,圖4B的溫度差異不同于圖4A的溫度差異。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優(yōu)選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界定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儲能裝置,包括多個充電電池,設置在第一基板上,并排列成一列,每一充電電池之間具有距離;以及散熱結構,釋放該多個充電電池所產(chǎn)生的熱能,其中該散熱結構嵌入該多個充電電池。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多個充電電池包括,鎳鎘電池、鎳錳電池、鎳鋅電池、鎳氫電池、鎳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固態(tài)鋰電池、鉛蓄電池、或是上述電池的組合。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包括多個散熱片,并且該多個散熱片交錯嵌入該多個充電電池。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包括多個散熱器,并且該多個散熱器交錯嵌入該多個充電電池。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包括多個超級電容,并且該多個超級電容交錯嵌入該多個充電電池。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連接第二基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基板是由高熱傳導材料所構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高熱傳導材料包括熱傳導聚合物、金屬、硅基底、碳、碳衍生物、熱電致冷器、或是上述材料的組合。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連接散熱片、散熱管、水箱、水冷系統(tǒng)、熱電致冷器、風扇、風箱、或是熱箱。
10.一種儲能裝置,包括 堆疊式充電電池;以及散熱結構,附著在該堆疊式充電電池上,用以釋放該堆疊式充電電池所產(chǎn)生的熱能。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堆疊式充電電池包括鎳鎘電池、鎳錳電池、 鎳鋅電池、鎳氫電池、鎳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固態(tài)鋰電池、鉛蓄電池、或是上述電池的組合O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為散熱片。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為散熱器。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散熱結構為超級電容。
15.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儲能裝置,還包括 第一基板,耦接該堆疊式充電電池;以及第二基板,耦接該散熱結構,其中該第一基板及該第二基板由高熱傳導材料所構成。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儲能裝置,其中該高熱傳導材料包括熱傳導聚合物、金屬、硅基底、碳、碳衍生物、熱電致冷器、或是上述材料的組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儲能裝置,該儲能裝置具有多個充電電池以及散熱結構。充電電池排成一列,并且每一充電電池之間具有距離。散熱結構嵌入在這些充電電池之間。散熱結構為儲能裝置的散熱媒介。
文檔編號H01M16/00GK102315504SQ20111018768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6日
發(fā)明者邢介琳, 鄭崇華, 闞之晧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