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卡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電子卡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供至少兩種電子卡插接的多合一電子卡連接器。
背景技術:
電子產(chǎn)品的高速發(fā)展,應用于電子產(chǎn)品的電子卡的種類也較多,為使消費者使用方便,能夠插接不同類型的電子卡的多合一電子卡連接器便應運而生。一種常見的電子卡連接器如中國臺灣新型公告專利第M342661號所示。所述電子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及在絕緣本體內前后滑動的滑動件。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固持在絕緣本體內的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后延伸出絕緣本體外的焊接部、自固持部彎折向前延伸的連接部及自連接部彎折延伸的接觸部。所述滑動件設有數(shù)個收容第一端子的收容槽,所述接觸部位于收容槽內,所述收容槽內設有位于接觸部下的凸塊。當插入電子卡并驅動滑動件向后移動時,所述凸塊滑入連接部的下側同時將連接部向上抬起,連接部向上抬起時帶動接觸部向上抬起,接觸部即可與插入的電子卡電性接觸。然而,所述滑動件將連接部抬起時,連接部因緊挨固持部與焊接部,容易使固持部及焊接部產(chǎn)生松動而影響連接器的性能。故,希望設計出一種改進型的電子卡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防止端子松動的電子卡連接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電子卡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子卡連接器,用以收容至少兩種不同寬度的電子卡,所述電子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數(shù)個第一端子和數(shù)個第二端子及滑動板,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及設置于底壁上側的收容電子卡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前側設有供電子卡插入的插入口,所述滑動板設置于插槽內并于插槽內前后滑動,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絕緣本體內的固持部及延伸入插槽內的接觸部,所述第二端子還設有連接接觸部的自由末端且臨近插入口的作動部,所述滑動板內設有若干可收容第二端子的接觸部的第三收容槽及設置于第三收容槽內的可驅動作動部向上抬起的推動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電子卡連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第二端子的作動部設置于彈性部的自由末端,以防止驅動時第二端子產(chǎn)生松動,從而實現(xiàn)穩(wěn)定連接。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子卡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電子卡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其中遮蔽殼體被分解出來,且退卡機構位于初始位置;圖3是圖2另一角度的部分立體分解圖,且退卡機構位于驅動位置;[0010]圖4是圖1所示電子卡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子卡連接器的退卡機構與防呆機構的立體圖;圖6是圖5的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6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圖8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圖9是電子卡剛插入圖1的電子卡連接器且沿B-B線的剖視圖;圖10是圖9電子卡插入到位后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4及圖9,本實用新型電子卡連接器100用于供至少兩種不同規(guī)格的電子卡(本實施方式僅顯示一種電子卡200)插置。所述電子卡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收容于絕緣本體1內的數(shù)個導電端子2、遮覆于絕緣本體1上的遮蔽殼體3及組裝于絕緣本體1的防呆機構4與退卡機構5。請參圖1至圖4,所述絕緣本體1大致呈方體狀,其包括底壁11及設置于底壁11 兩側的第一側壁12與第二側壁13。所述底壁11、第一側壁12及第二側壁13圍設形成收容第一、第二電子卡的插槽14。所述插槽14在絕緣本體1的一側(在此定義為前側)形成供第一、第二電子卡插入的插入口 141。所述絕緣本體1的底壁11分別設有數(shù)個第一收容槽111、數(shù)個第二收容槽112及凹槽113。所述第一側壁12設有與插槽14連通的容置槽 121,所述第二側壁13設有固定槽131。所述第一側壁12靠近插入口 141處設有貫穿底壁 11的固持孔122,所述絕緣本體1的最前端設有前端面114,所述插入口 141即從前端面114 向內延伸。所述前端面114在第一側壁12處向內凹設有連通固持孔122的固持槽123。所述插入口 141于第一側壁12與第二側壁13處呈階梯狀,所述第一側壁12與第二側壁13 于插入口 141處設有第一導引槽124與第二導引槽132。所述固持孔122設置在第一導引槽124內。所述第一側壁12在插入口 141處向插槽14凸設有導引部125,所述導引部125 的內側形成面向插槽14的第一導引面1251,所述導引部125的頂面向上凸設有第一限位塊1252。所述第二側壁13的內側設有與第一導引面1251相對設置的第二導引面133 ;所述第二側壁13的頂面于插入口 141處也向上凸設有第二限位塊134。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數(shù)個第一端子21、數(shù)個第二端子22及一對第三端子23。在實施時,第一端子21是可以與MS電子卡相電性接觸的端子組,第二端子22是可以與SD及 MMC電子卡相電性接觸的端子組。所述第一端子21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1內。所述第二端子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12內,并位于第一端子21的前側。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固持于第二收容槽112內的固持部221、自固持部221向后彎折延伸出絕緣本體1外的焊接部222、 自固持部221向前縱長延伸的延伸部223、自延伸部223彎折延伸的接觸部224及自接觸部224向前延伸的作動部225。所述作動部225包括抬起部2251及自抬起部2251向上翹起的導引部2252。所述第三端子23收容在第二側壁13的固定槽131內,且為一對偵測端子,可偵測電子卡200的插入與否。參閱圖2至圖9,所述防呆機構4包括收容在固持孔122內的防呆部41、驅動防呆部41的彈性件(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一彈簧42)及限位第一彈簧42的限位片43。所述限位片43插置在固持槽123內并延伸入固持孔122內。所述防呆部41可上下浮動,其包括凸伸入插槽14內的驅動部411、扣持部412及收容部413。所述驅動部411設置在第一導引槽124內電子卡200的插卡路徑上,并呈由前向后斜向上延伸的斜面狀。所述扣持部412 位于驅動部411的外側(內側為插槽14),并呈向上設置的勾狀,所述扣持部412包括傾斜向下延伸的第三導引面4121及自第三導引面4121前端向下凹陷的扣持槽4122。所述收容部413設有向下開口的收容孔4131,所述第一彈簧42收容于收容孔4131內,所述限位片 43延伸入第一彈簧42的下方以防止第一彈簧42從收容孔4131內掉出。驅動驅動部411 時,防呆部41可下沉,移除驅動力時,第一彈簧42可使防呆部41上浮復位。所述退卡機構5設置于容置槽121與插槽14內。所述退卡機構5包括第一滑動件51、第二滑動件52、驅動第一滑動件51的彈性件(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二彈簧53)、可驅動第二滑動件52單獨回退的彈性件(本實施方式中為第三彈簧54)及定位第一滑動件51相對位置的導桿55。所述第二滑動件52設置于第一滑動件51的前側且更靠近插入口 141。 所述第一滑動件51設置于容置槽121內并可前后滑動,所述第一滑動件51包括凸伸入插槽14內的第一擋部511、設置在第一滑動件51頂面的心型槽512、設置在第一滑動件51內部且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先后開口的容置孔513及設置在容置孔513邊上并前后貫穿第一滑動件51的穿孔514。所述導桿55 —端定位在第一側壁12上,另一端可移動的限位在心型槽512內。所述第二彈簧53 —端定位于第一側壁12上,另一端收容在容置孔513內。所述第二滑動件52接續(xù)在第一滑動件51的前側并也可前后滑動。所述第二滑動件52包括滑動塊521與滑動板522,所述滑動塊521設置在容置槽121內,所述滑動板 522設置于插槽14內。所述滑動塊521的后端凸設有一定位柱5211,所述第三彈簧54穿過第一滑動件51的穿孔514后一端定位在定位柱5211上,另一端定位于第一側壁12上。 所述滑動塊521設置有可與防呆機構4的扣持部412相配合或相分離的卡扣部5212,所述卡扣部5212自滑動塊521的前端向下凸設形成。當防呆機構4位于初始位置時,所述卡扣部5212可自第三導引面4121導引后扣持在扣持槽4122內,此時第二滑動件52被限位在初始位置不能移動;當有外力驅動驅動部411,致使防呆部41下沉而解除對卡扣部5212的扣持,此時第二滑動件52即可在外力作用下移動。所述滑動塊521設有延伸入插槽14內的第二擋部5213。所述滑動板522大致呈前平后翹的外型,其包括平板部5221、自平板部 5221斜向上延伸的引導部5222、自引導部5222水平向后延伸的抵靠部5223、設置在滑動板522內側的數(shù)個第三收容槽5224及設置于第三收容槽5224內的推動部5225。所述第三收容槽5224前后貫穿滑動板522,且自平板部5221逐步向后擴大容腔。所述推動部5225 設有傾斜向下延伸的第四導引面5226。所述第二滑動件52在初始位置與驅動位置之間移動?;瑒訅K521在初始位置時,第二端子22的接觸部224位于抵靠部5223的下側第三收容槽5224內;作動部225收容于平板部5221的第三收容槽5224內與推動部5225相間隔, 且在豎直方向上作動部225與推動部5225具有高度差,即作動部225的底面位于推動部的頂面的上側?;瑒訅K521在驅動位置時,隨著滑動板522的移動,第二端子22的接觸部 224被暴露于插槽14內,且第四導引面5226與導引部2252相互配合,推動部5225將抬起部2251向上抬起,使接觸部224被向上抬起。也就是說,滑動板522于初始位置與驅動位置間滑動,在初始位置時,第二端子22的接觸部224位于引導部2252及抵靠部5223的內側,在驅動位置時,第二端子22的接觸部224凸伸出平板部5221。所述遮蔽殼體3遮覆于絕緣本體1的上側,所述遮蔽殼體3包括主體部31及自主體部31兩側分別向下延伸的第一側部32、第二側部33。所述主體部31上設置有窗口 311 及扣持臂312。所述窗口 311分別設置于插入口 141處,所述第一限位塊1252及第二限位塊134分別限位于窗口 311中以限位遮蔽殼體3于絕緣本體1上。所述扣持臂312延伸入容置槽121內并扣持于導桿55上以穩(wěn)定退卡機構。所述第一側部32及第二側部33分別與第一側壁12及第二側壁13相卡扣固持。所述第二側部33上設有一對彈臂331,可用以與第三端子23電性接觸,以實現(xiàn)插入電子卡200時實現(xiàn)偵測功能。請參圖9和圖10,顯示電子卡200插置于電子卡連接器100內。所述電子卡200 (如 SD卡或MMC卡)具有較寬的寬度及較窄的厚度,進入插槽14后將限位于第一、第二側壁的第一、第二導引槽內,電子卡200進入第一導引槽124內后將驅動位于第一導引槽124內的驅動部411,致使防呆部41向下移動,防呆部41向下移動后便可釋放對第二滑動件52的鎖扣。繼續(xù)插入電子卡200,電子卡200抵觸到第二滑動件52的第二擋部5213后推動第二滑動件52向后移動,第二滑動件52再驅動第一滑動件51同時向后移動,直至第一滑動件51 被導桿55鎖定。第二滑動件52向后移動后,第二端子的接觸部224暴露在平板部5221的上側。同時,所述第二端子22的作動部225包括可與推動部5225相配合的抬起部2251及自抬起部2251傾斜向上翹起的導引部2252。第二滑動件52的第四導引面5226插置于第二端子22的導引部2252的下側,并通過推動部5225將抬起部2251向上抬起,進而帶動接觸部224向上抬起。電子卡200即可與第二端子22實現(xiàn)電性連接。退卡時,只需再此推動電子卡200,解除導桿55對第一滑動件51的鎖扣,即可將電子卡200退出,第二滑動件52 回退后,接觸部224再次被收容于第三收容槽5224內。所述作動部225設置于接觸部224 的前側,推動部5225作用于作動部225上以將接觸部224抬起,使得第二端子22的受力點位于接觸部224與延伸部223處即遠離固持部221,以防止第二端子22松動,從而實現(xiàn)穩(wěn)定連接。所述第二端子22的固持部221與接觸部224之間設有縱長的延伸部223,以使第二端子22的受力點遠離固持部221,進而保護第二端子22。并且,作動部225設置于接觸部224的自由端部,使得電子卡200與接觸部224接觸部具有較小的摩擦力,從而提供使用者較好的手感,提高市場競爭力。另外,所述滑動板522設置引導部5222及抵靠部5223, 可引導與承載另一類電子卡的插置,并且在未推動滑動板522時第二端子的接觸部224被收容于第三收容槽5224內以保護接觸部224,使得整個滑動板522于插槽內占據(jù)很小的空間,有利于整個電子卡連接器100的小型化。另,若因使用者操作習慣等因素于退卡時直接將電子卡200拔出,因未驅動第一滑動件51而未解除導桿55對第一滑動件51的鎖扣,第一滑動件51不會回退。此時,設置的第三彈簧54可將第二滑動件52單獨回退,所述第三彈簧54的彈力小于第二端子22對電子卡200的摩擦力,在插入電子卡200時不會推動第二滑動件52,而在拔出電子卡200時可單獨將第二滑動件52回退,以防止因直接拔出電子卡200而導致第二滑動件52未回退的情形下再次插入電子卡200時頂跨第二端子,進而能有效的保護電子卡。插置寬度較窄、厚度較厚的另一類電子卡(未圖標,如MS卡)時,因尺寸原因,MS 卡沿第一、第二導引面插置入插槽14內,因未進入第一導引槽124內而不會驅動防呆機構 4。MS卡進入后沿第二滑動件52的引導部5222繼續(xù)深入后抵觸第一擋部511并驅動第一滑動件51往后移動,直至導桿55將第一滑動件51鎖定,MS卡與第一端子21電性接觸。退卡時,也是再此推動MS卡即可將MS卡退出。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卡連接器,用以收容至少兩種不同寬度的電子卡,所述電子卡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數(shù)個第一端子和數(shù)個第二端子及滑動板,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及設置于底壁上側的收容電子卡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前側設有供電子卡插入的插入口,所述滑動板設置于插槽內并于插槽內前后滑動,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絕緣本體內的固持部及延伸入插槽內的接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還設有連接接觸部的自由末端且臨近插入口的作動部,所述滑動板內設有若干可收容第二端子的接觸部的第三收容槽及設置于第三收容槽內的可驅動作動部向上抬起的推動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部設有傾斜向下延伸的第四導引面,所述第二端子的固持部與接觸部之間設有縱長的延伸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板包括平板部、自平板部斜向上延伸的引導部及自引導部水平向后延伸的抵靠部,所述第三收容槽前后貫穿滑動板,滑動板于初始位置與驅動位置間滑動,在初始位置時,第二端子的接觸部位于引導部及抵靠部的內側,在驅動位置時,第二端子的接觸部凸伸出平板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板在初始位置時,所述第二端子的作動部與推動部在豎直方向具有高度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作動部包括可與推動部相配合的抬起部及自抬起部傾斜向上翹起的導引部。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組裝于絕緣本體的退卡機構,所述退卡機構包括第一滑動件、第二滑動件、驅動第一滑動件的彈性件、驅動第二滑動件單獨回退的另一彈性件及定位第一滑動件相對位置的導桿,所述第二滑動件包括滑動塊與所述滑動板。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件設有延伸入插槽內的第一擋部,所述滑動塊設有延伸入插槽內的第二擋部。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進一步設有防呆機構,所述防呆機構設有可上下浮動的防呆部、驅動防呆部的彈性件及限位彈性件的限位片,所述防呆部設有可凸伸入插槽內的驅動部及扣持部,所述滑動塊設有與扣持部相配合或相分離的卡扣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包括設置于底壁兩側的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于插入口處設有第一導引槽與第二導引槽,所述驅動部設置于第一導引槽內。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子卡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部包括傾斜向下延伸的第三導引面及向下凹設的扣持槽,所述卡扣部可自第三導引面導引后扣持在扣持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卡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數(shù)個收容于絕緣本體內的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及滑動板。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底壁及設置在底壁上側的插槽,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部、自固持部向后延伸的焊接部、自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彎折延伸的接觸部;所述滑動板設置在插槽內并在插槽內前后滑動,所述第二端子的末端設有自接觸部延伸的作動部,所述滑動板內設有數(shù)個可收容第二端子的接觸部的第三收容槽及設置在第三收容槽內的可驅動作動部向上抬起的推動部,可防止第二端子的松動。
文檔編號H01R13/40GK202111242SQ201120063589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1日
發(fā)明者蕭學隆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