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同軸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93174閱讀:15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同軸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同軸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同軸連接器,尤指一種其端子插入絕緣本體的方向與端子間干涉方向不同的同軸連接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同軸連接器,如中國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M316555號所揭示的同軸連接器端子結(jié)構,包括金屬外殼、絕緣本體、底座及由固定端子與可動端子構成的開關端子組,該固定端子與可動端子分別呈臺階形結(jié)構,以垂直的基部作為插摯件,使其可采用豎插方式將端子插入絕緣本體兩側(cè)的收容槽內(nèi),可動端子和固定端子分別設有干涉部與收容槽干 涉配合,該開關端子組是以觸點連接或脫開電性通斷,且即可動端子與固定端子的觸點呈上下排列,且二觸點之間形成豎直方向的正壓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端子間在豎直方向上形成干涉。這種結(jié)構的同軸連接器,容易產(chǎn)生以下問題I.由于可動端子與固定端子與收容槽為干涉配合,因而在組裝端子時,各端子的干涉部與收容槽之間存在阻力,增加了端子插入絕緣本體的難度,同時也使得插pin難以實現(xiàn)自動機臺控制。2.由于可動端子的觸點與固定端子的觸點于豎直方向上形成彈性接觸,而可動端子與固定端子又均是以豎向方式插入絕緣本體內(nèi),因而在組裝端子至絕緣本體時容易由于公差問題導致可動端子與固定端子插入絕緣本體內(nèi)深度不到位(例如固定端子插入絕緣本體較深,但可動端子插入較淺),造成可動端子與固定端子的接觸部之間沒有接觸或者雖然二者有接觸但正向力不足的問題,導致端子插入的精度難以控制。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組裝的同軸連接器,其端子插入絕緣本體的方向與端子間干涉方向不同。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同軸連接器,用于與一插頭對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絕緣體,其具有一頂面以及一第一側(cè)面,自所述頂面向下凹設有一插槽供所述插頭插入,以及自所述第一側(cè)面凹設有一收容槽與所述插槽連通;一可動端子,自所述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可動端子與所述收容槽零干涉配合,且具有一第一接觸部位于所述插槽內(nèi)供所述插頭抵壓;一固定端子,自所述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與所述收容槽零干涉配合,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上方;一第二絕緣體,其與所述第一側(cè)面配合并將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絕緣體具有一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側(cè)面相鄰,自所述第二側(cè)面對應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凹設有一讓位槽,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均有部分收容于所述讓位槽內(nèi)。[0010]進一步,所述第一絕緣體自所述第一側(cè)面朝所述第二絕緣體凸伸有一定位凸塊,所述第二側(cè)面對應凹設有一定位凹槽與所述定位凸塊配合。 進一步,所述收容 槽進一步向內(nèi)凹設有一第一定位槽以及一第二定位槽,所述可動端子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內(nèi),所述固定端子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內(nèi)。進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一定位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間隙配合。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連接器還包括一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體與所述第二絕緣體外圍。進一步,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一擋止面位于所述可動端子下方,當所述插頭向下抵壓所述可動端子時,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分離,且所述擋止面擋止所述可動端子。進一步,自所述擋止面向下凹設有一避位槽位于所述可動端子的自由端下方,當所述插頭向下抵壓所述第一接觸部時,所述可動端子的自由端進入所述避位槽。進一步,所述第二接觸部朝所述第一接觸部延伸有一凸起與所述第一接觸部抵接。進一步,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具有一上壁面與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接觸,自所述上壁面向上凹設有一凹槽。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中可動端子和固定端子均由第一絕緣體的第一側(cè)面組裝至收容槽內(nèi),并通過第二絕緣體將它們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由于二端子的組裝方向(側(cè)向)與二端子之間正壓力方向(豎向)是垂直的,不會因組裝公差而導致端子接觸部之間正向力不足的問題,且由于二端子與第一絕緣體的收容槽是零干涉配合,因而在組裝端子時,各端子與收容槽之間不存在阻力,降低了端子插入第一絕緣體的難度,同時也使得插pin可實現(xiàn)自動機臺控制,組裝更加方便和容易。此外,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均有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絕緣體的所述讓位槽內(nèi),亦即,可動端子和固定端子均有一部分組裝于第一絕緣體內(nèi)、另一部分組裝于第二絕緣體內(nèi),因而在將可動端子、固定端子裝入第一絕緣體的收容槽內(nèi)的過程中,由于二端子均有一部分凸伸出第一絕緣體的收容槽、暴露于開放空間內(nèi),因此增大了裝配過程中端子及裝配工件可活動的空間,便于二端子組裝使固定端子與可動端子之間形成干涉,且方便裝配時察覺端子是否會發(fā)生跪pin等;最后組裝第二絕緣體以包覆二端子的另一部分,可有效固定二端子防止其退出第一絕緣體。

      圖I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不包括金屬殼體時的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包括金屬殼體、且端子組裝至第一絕緣體后的分解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的立體結(jié)構示意圖;圖4為圖3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5為圖3中沿B-B線的剖視圖。[0025]具體實施方式
      的附圖標號說明第一絕緣體I第二絕緣體2可動端子3固定端子4金屬殼體5第一筒狀部11第一基座12第一插槽13右側(cè)面121左側(cè)面122前側(cè)面123后側(cè)面124收容槽14定位凸塊15擋止面140避位槽141上壁面142凹槽143第一定位槽144第二定位槽145第二筒狀部21第二基座22第二插槽23左壁面220定位凹槽24讓位槽25第一基部30第一接觸部31第一連料部32第一焊接部33第一固定部34第二基部40第二接觸部41第二連料部42第二焊接部43第二固定部44凸起45環(huán)狀部51包覆腳5具體實施方式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jié)構、特征以及功效等,現(xiàn)結(jié)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為方便描述,如圖I中三維坐標所示,以X方向為前,Y方向為右,Z方向為上。如圖I和圖3,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連接器,用干與ー插頭(未圖示)對接,包括呈左右兩半配合的一第一絕緣體I和一第二絕緣體2 ;—可動端子3和一固定端子4均由水平方向組裝至所述第一絕緣體I內(nèi),并通過所述第二絕緣體2將它們收容于所述第一絕緣體I中;以及一金屬殼體5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體I和所述第二絕緣體2的外圍。參照圖1,所述第一絕緣體I由呈半圓柱體的一第一筒狀部11和大致呈長方體的一第一基座12組成。所述第一筒狀部11 一體成型于所述第一基座12上,且所述第一筒狀部11的頂面向下凹設有ー第一插槽13供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一插槽13水平向貫穿所述第一筒狀部11的右側(cè)平面。所述第一基座12包括相対的右側(cè)面121以及左側(cè)面122,以及相対的前側(cè)面123和后側(cè)面124。所述第一基座12自所述右側(cè)面121朝左側(cè)面122所在方向凹設有ー收容槽14與所述第一插槽13連通,所述收容槽14呈水平設置,且于前后方向貫穿所述前側(cè)面123和所述后側(cè)面124,但未貫穿所述左側(cè)面122。總而言之,所述第一插槽13與所述收容槽14的右側(cè)為開放式,可供端子以水平方向自右側(cè)裝入。此外,所述右側(cè)面121還朝右側(cè)凸伸有一定位凸塊15。進一歩,參照圖I、圖4和圖5,所述收容槽14具有一擋止面140即所述收容槽14的底壁面,所述擋止面140為弧形面,當然也可以為斜面,自所述擋止面140向下凹設有ー避位槽141,所述避位槽141未貫穿所述第一基座12的底面。所述收容槽14具有一上壁面142與所述擋止面140相對,所述上壁面142向上凹設有ニ凹槽143,所述收容槽14內(nèi)進ー步向所述左側(cè)面122所在方向凹設有ー第一定位槽144以及ー第二定位槽145,所述第一定 位槽144靠近所述后側(cè)面124的位置處,所述第二定位槽145靠近所述前側(cè)面123的位置處,所述第一定位槽144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45分別與所述ニ凹槽143連通。[0043]參照圖I至圖3,所述可動端子3由板材沖折成,板面平行于水平面,其以平行于板面的方向自所述右側(cè)面121裝入所述收容槽14內(nèi)且與所述收容槽14零干渉配合,所述可動端子3位于所述擋止面140上方,并有一部分凸伸出所述收容槽14。所述可動端子3具有一第一基部30,所述第一基部30部分位于所述收容槽14內(nèi),自所述第一基部30向前水平延伸有一第一接觸部31,所述第一接觸部31略向上彎折且位于所述第一插槽13內(nèi)供所述插頭抵壓,所述第一接觸部31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避位槽141上方;自所述第一基部30向后延伸形成有ニ第一連料部32顯露于所述收容槽14タト,可利用自動機臺實現(xiàn)批量組裝端子;所述ニ第一連料部32之間形成有向下彎折的一第一焊接部33包覆所述第一基座12的底面;自所述第一基部30的一側(cè)沿板面方向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34,所述第一固定部34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44內(nèi),且與所述第一定位槽144呈間隙配合,如圖5中所示,可防止所述可動端子3于前后方向移動,避免其從所述后側(cè)面124退出所述收容槽14。所述固定端子4同樣由板材沖折成,板面平行于水平面,其以平行于板面的方向
      自所述右側(cè)面121裝入所述收容槽14且與所述收容槽14零干渉配合,所述固定端子4有一部分凸伸出所述收容槽14,如圖2和圖3中所示。所述固定端子4具有一第二基部40,所述第二基部40部分位于所述收容槽14內(nèi),自所述第二基部40向前水平延伸有一第二接觸部41,所述第二接觸部41上設有ー凸起45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31上方,以此與所述第一接觸部31之間具有豎直方向的正向力以形成干渉;自所述第二基部40向后延伸形成有ニ第二連料部42顯露于所述收容槽14外,可利用自動機臺實現(xiàn)批量組裝端子;所述ニ第ニ連料部42之間形成有向下彎折的一第二焊接部43包覆所述第一基座12的底面;自所述第二基部40的一側(cè)沿板面方向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44,所述第二固定部44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45內(nèi),且與所述第二定位槽145呈間隙配合,如圖5中所示,可防止所述固定端子4于前后方向移動,避免其從所述前側(cè)面123退出所述收容槽14。請參照圖I、圖2,所述第二絕緣體2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形狀大致相同,且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絕緣本體,其包括呈半圓柱體的一第二筒狀部21和大致呈長方體的一第二基座22,所述第二筒狀部21 —體成型于所述第二基座22上,且所述第ニ筒狀部21的頂面向下凹設有ー第二插槽23供所述插頭插入,所述第二插槽23水平向貫穿所述第二筒狀部21的左側(cè)平面。所述第二基座22具有一左壁面220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的所述右側(cè)面121對應貼合,自所述左壁面220凹設有一定位凹槽24與所述定位凸塊15配合,所述左壁面220對應所述收容槽14的位置凹設有ー讓位槽25,與所述收容槽14類似,所述讓位槽25前后向貫穿所述第二基座22。當所述第二絕緣體2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組合后,所述第二筒狀部21與所述第一筒狀部11拼湊呈一個完整的筒狀部,所述第一插槽13與所述第二插槽23組合呈一個完整的插槽供所述插頭插入,所述收容槽14與所述讓位槽25拼成ー個完整的端子收容槽14,所述可動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 一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內(nèi),另一部分收容于所述讓位槽25內(nèi),如圖3中所示。如圖2和圖3中所示,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還包括一金屬殼體5,其具有ー環(huán)狀部51套設于所述第一筒狀部11和所述第二筒狀部21的外國,以及自所述環(huán)狀部51向下分別延伸彎折有四個包覆腳52,所述四包覆腳52呈矩形分布,于四個拐角處包覆所述第一基座12和所述第二基座22的底面,并夾緊二者使二者緊密配合。[0048]請參照圖I、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同軸連接器的組裝步驟如下I.先將所述可動端子 3自所述第一絕緣體I的右側(cè)以水平方向插入所述收容槽14,使得所述可動端子3的所述第一固定部34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144內(nèi)、所述第一接觸部31位于所述插槽內(nèi);2.將所述插頭自所述第一插槽13向下插入,使得所述插頭抵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31,再將所述插頭進一步下壓,使得所述第一接觸部31低于所述基部所在平面(甚至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接觸部31的自由端進入所述避位槽141);3.將所述固定端子4自所述第一絕緣體I的右側(cè)以水平方向插入所述收容槽14,使得所述固定端子4的所述第二固定部44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45內(nèi)、所述第二接觸部41位于所述第一接觸部31上方;4.退出所述插頭,此時所述第一接觸部31往上回弾,并與所述第一接觸部31上的所述凸起45抵接形成干渉;5.將所述第二絕緣體2自所述第一絕緣體I右側(cè)組裝,使得所述第二絕緣體2的所述左壁面220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的右側(cè)面121貼合、所述可動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部分進入所述讓位槽25 ;6.將所述金屬殼體5套設于所述第一絕緣體I和所述第二絕緣體2的外圍,使之
      夾緊二者。本實用新型的同軸連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由于所述可動端子3和固定端子4均由第一絕緣體I的右側(cè)面121組裝至收容槽14內(nèi),并通過第二絕緣體2將它們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4中,由于ニ端子的組裝方向(側(cè)向)與ニ端子之間正壓力方向(豎向)是垂直的,不會因組裝公差而導致端子接觸部之間正向力不足的問題,且由于ニ端子與第一絕緣體I的收容槽14是零干渉配合,因而在組裝端子時,各端子與收容槽14之間不存在阻力,降低了端子插入第一絕緣體I的難度,同時也使得插Pin可實現(xiàn)自動機臺控制,組裝更加方便和容易。2.由于所述可動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均有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絕緣體2的所述讓位槽25內(nèi),亦即,可動端子3和固定端子4均有一部分組裝于第一絕緣體I內(nèi)、另一部分組裝于第二絕緣體2內(nèi),因而在將可動端子3、固定端子4裝入第一絕緣體I的收容槽14內(nèi)的過程中,由于ニ端子均有一部分凸伸出第一絕緣體I的收容槽14、暴露于開放空間內(nèi),因此增大了裝配過程中端子及裝配エ件可活動的空間,便于ニ端子組裝使固定端子4與可動端子3之間形成干渉,且方便裝配時察覺端子是否會發(fā)生跪pin等;最后組裝第二絕緣體2以包覆ニ端子的另一部分,可有效固定ニ端子防止其退出第一絕緣體I。3.由于所述第一絕緣體I與所述第二絕緣體2之間設有相互配合的所述定位凸塊15與所述定位凹槽24,因而二者更加容易對準,不容易產(chǎn)生前后向的偏移誤插,方便組裝。4.由于所述可動端子3和所述固定端子4與所述第一絕緣體I之間均為間隙配合,因而在組裝端子時,所述第一絕緣體I不會對ニ端子產(chǎn)生阻力,使得組裝更加容易,且由于所述固定部與所述定位槽的配合,使得ニ端子在前后方向定位更加牢固,不會由前后向退出所述收容槽14。5.由于所述金屬殼體5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體I與所述第二絕緣體2的外國,因而所述第一絕緣體I與所述第二絕緣體2可緊密配合固定,使得所述可動端子3與所述固定端子4能穩(wěn)固收容于兩個絕緣體內(nèi)。6.由于所述可動端子3下方設有所述擋止面140,當所述第一接觸部31受所述插頭下壓力而向下運動時,所述擋止面140可擋止所述可動端子3,防止其被過度下壓而發(fā)生永久變形。7.由于所述擋止面140向下凹設有所述避位槽141,當所述插頭向下抵壓所述第一接觸部31時,所述可動端子3的自由端進入所述避位槽141,可使得所述自由端低于所述 第一基部30,理所當然地,所述自由端也會低于所述固定端子4 (所述收容槽14呈水平設置,因而所述固定端子4與所述可動端子3共面),因而可方便后續(xù)組裝所述固定端子4,不會導致所述可動端子3與所述固定端子4發(fā)生碰撞而跪pin。8.由于所述第二接觸部41設有ー凸起45與所述第一接觸部31抵接,此種點與面的接觸方式,使得所述可動端子3與所述固定端子4之間的接觸更加可靠。9.由于所述收容槽14的上壁面142設有所述凹槽143,因而在成型所述第一絕緣體I時,所述凹槽143能讓出空間給成型模具,使得模具零件上對應可形成一個凸塊,從而可增加模具零件的強度,使其不容易損壞,以便于重復使用。以上詳細說明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非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創(chuàng)作說明書及圖示內(nèi)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ー種同軸連接器,用干與一插頭對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絕緣體,其具有一頂面以及一第一側(cè)面,自所述頂面向下凹設有ー插槽供所述插頭插入,以及自所述第一側(cè)面凹設有ー收容槽與所述插槽連通; 一可動端子,自所述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可動端子與所述收容槽零干渉配合,且具有一第一接觸部位于所述插槽內(nèi)供所述插頭抵壓; 一固定端子,自所述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固定端子與所述收容槽零干渉配合,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部抵 接于所述第一接觸部上方; 一第二絕緣體,其與所述第一側(cè)面配合并將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絕緣體具有一第二側(cè)面與所述第一側(cè)面相鄰,自所述第二側(cè)面對應所述收容槽的位置凹設有ー讓位槽,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均有部分收容于所述讓位槽內(nèi)。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體自所述第一側(cè)面朝所述第二絕緣體凸伸有一定位凸塊,所述第二側(cè)面對應凹設有一定位凹槽與所述定位凸塊配合。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進一歩向內(nèi)凹設有ー第一定位槽以及一第二定位槽,所述可動端子延伸有一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內(nèi),所述固定端子延伸有一第二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內(nèi)。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第一定位槽間隙配合,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第二定位槽間隙配合。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覆于所述第一絕緣體與所述第二絕緣體外圍。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內(nèi)設有一擋止面位于所述可動端子下方,當所述插頭向下抵壓所述可動端子時,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分離,且所述擋止面擋止所述可動端子。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干自所述擋止面向下凹設有ー避位槽位于所述可動端子的自由端下方,當所述插頭向下抵壓所述第一接觸部時,所述可動端子的自由端進入所述避位槽。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朝所述第一接觸部延伸有ー凸起與所述第一接觸部抵接。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同軸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具有一上壁面與所述可動端子和所述固定端子接觸,自所述上壁面向上凹設有ー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同軸連接器,用于與插頭對接,包括一第一絕緣體,其具有一頂面以及一第一側(cè)面,自頂面向下凹設有一插槽供插頭插入,自第一側(cè)面凹設有一收容槽與插槽連通;一可動端子,自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收容槽,可動端子與收容槽零干涉配合,且具有一第一接觸部位于插槽內(nèi)供插頭抵壓;一固定端子,自第一側(cè)面進入并收容于收容槽,固定端子與收容槽零干涉配合,且具有一第二接觸部抵接于第一接觸部上方;一第二絕緣體,其與第一側(cè)面配合并將可動端子和固定端子收容于收容槽中。本實用新型由于二端子的組裝方向與二端子之間正壓力方向垂直,不會因組裝公差而導致端子接觸部之間正向力不足的問題,且零干涉配合能實現(xiàn)端子零插入力組裝。
      文檔編號H01R13/02GK202405475SQ201120505998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6日
      發(fā)明者李悅高, 謝云云 申請人:得意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