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轉開關,特別是用于將太陽能電池板與系統(tǒng)連接及切斷的多極開關(multipole switches)。在直流電方面的應用上,開關通常串聯(lián)多個觸點,從而實現(xiàn)開關性能的提升。
背景技術: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將開關的觸點電極(contact poles)盡可能的相互遠離,以減小它們之間引發(fā)電弧的風險。GBl 159729 (Santon)披露了如何將兩個豎直鄰近本體的觸點彼此呈90°設置。在該專利中,由于觸點本體為圓形,固定觸點徑直的向外指向,因此,在相鄰的開關之間需要額外的空間。EP0886292A1 (Valeo Electronique)披露了一種矩形開關本體,其觸點從本體的 直側(direct side)伸出到本體外。因此,在固定觸點的連接部與接觸部之間形成夾角,使得連接部從本體的外壁垂直突出,而接觸部基本上朝向開關的旋轉軸。其問題在于圖8A中開關8-1的不對稱的支撐部存在間隙,使得接觸部發(fā)生晃動。WO 2005069328A1 (ABB)披露了一種觸點模塊,其具有位于本體的相對兩側的兩個固定觸點,組裝在輥(roll)上的旋轉觸點繞其兩個固定觸點之間的中點轉動,從而形成兩個接觸間隙。形成有穿過輥的矩形開口,位于矩形開口內的觸點包括兩個刀片(blade)以及保持刀片相互分離的彈簧元件,觸點包括鎖定構件,以防止刀片縱向移動。EP2107581A1 (Santon)中的觸點模塊包括可動觸點和多個大致設置于觸點模塊的相對角的固定觸點。重疊的模塊的可動觸點設置成彼此呈90°角,使得與連接螺栓連接的固定觸點被可選擇地配置在重疊的模塊上的本體的不同側,以使連接螺栓彼此之間設置的盡量遠,以減小這之間電弧的引發(fā)。需要利用絕緣插頭覆蓋固定觸點和連接螺栓的未配置的(unequipped)的空間。除了底部以外,這些觸點模塊可為相同的,只是需要相互鏡像的右手和左手固定觸點。每個觸點模塊的開關軸由柄模塊(shank modules)構成??蓜佑|點由兩個壓在一起的銅片及附接在銅片之間的絕緣紙板構成。這樣的問題在于柄模塊的軸穿過了連接器,使得導電區(qū)域的截面積減小,因而方柄模塊的軸必須具有很小的截面積。由此,扭矩導致軸構件上產生極大的剪切力。軸構件與貼近的結合有較小直徑軸構件的柄模塊之間的空隙導致配備了多個觸點模塊的開關不能同時起作用。由于紙板絕緣的使用,需要將固定觸點從一側推入兩個紙板片之間的空間,因此,固定觸點與可動觸點的安裝困難。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如獨立權利要求所記載。優(yōu)選實施例的優(yōu)點如從屬權利要求所記載。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模塊結構,其中,設置有軌道緊固件及安裝托架的、大致為矩形的基礎本體容納固定觸點,該固定觸點設置在例如堆疊在基礎本體上的中間本體的相對角上,重疊的觸點模塊關于固定觸點的位置為相互鏡像的。在每一觸點模塊中,可動觸點從頂部看為具有觸點彈簧的矩形刀片,可動觸點設置于形成開關軸的元件或輥的槽內。除了刀片的容納固定觸點的縱向圓角以外,刀片的橫截面為矩形。開關軸由觸點模塊,特別是輥形成。輥具有從其上方敞開、以容納可動觸點的槽。在裝配完成的開關中,重疊的輥以相互轉動四分之一的圓周或90°交錯設置,使得上部輥的較短齒位于下部輥的槽內,以擠壓可動觸點,并將其保持在適當位置。上部輥的較長齒填充在下部輥的槽孔內(否則槽孔內將留出空間),以免經由這些孔射出電弧并燃燒。位于輥外緣上的齒傳遞開關軸的扭矩,由于可動觸點的接觸面僅位于稍大的半徑上,因而使間隙的影響充分減小。通過從頂部向輥的槽輕壓可動觸點,可容易、快速的安裝可動觸點。還可形成翼部,其位于輥的外緣,且靠近可動觸點的接觸面,以使電弧的快速熄滅得到緩和。翼部上需要有在固定觸點高度處的開口,但也可設置小的翼部,以導引電弧遠離輥的外緣,輥的外緣由于煙灰而可能變得輕微導電??蓜佑|點的背側可設置有較大的電弧壁,以防止電 弧與相對的觸點對形成短路。當熄滅過程產生的壓力波碰撞電弧壁時,壁作為用來加速觸點打開的構件起作用。將要位于上部的機構模塊包括這樣的構件,其不依賴使用者而實現(xiàn)快速的觸點操作。中間本體包括設置有容納輥的肩部的圓孔,在基礎本體中,輥由具有臂部的杯狀圓形空間容納,例如當從閉合位置向打開位置打開時,該臂部限制開關軸轉動135°。由于機構位于開關軸的上端,且臂部限制開關軸下端的運動,因此,還能實現(xiàn)最下方觸點的完全的閉合和打開,而不依賴傳遞開關軸的力的輥之間的空隙。提供左手和右手形式的中間本體及機構本體,從而無需利用疏松元件填充固定觸點與連接螺栓的間隙。此外,可以從本體的中線設置到側面的排氣孔。從而,從具有電勢差的相鄰模塊流出的電離氣體不易于短路,且不易于產生危險的電弧。從上方看,固定觸點大致形成為字母Y形。觸點模塊本體具有用于容納直部和第一個Y形分支的形狀,而另一個Y形分支起到對可動觸點的接觸面的作用。當與左手及右手本體裝配時,觸點的Y形分支起到相反的作用。這樣,觸點變?yōu)橹瘟硪粋€Y形分支,以防止觸點扭轉運動,允許接觸部分轉動。此外,無需從固定觸點提供左手及右手形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其中圖I示出了配備有四個電極的開關;圖2示出了觸點處于打開位置的觸點模塊;圖3示出了觸點處于閉合位置的觸點模塊;圖4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觸點模塊;圖5示出了配備有連接器接線片的開關觸點;圖6示出了從上方觀察到的固定觸點;圖7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固定觸點;圖8A示出了從上方觀察到的可動觸點;圖SB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可動觸點;圖9A示出了從上方觀察到的第二實施例的可動觸點;
圖9B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第二實施例的可動觸點;圖10示出了配備有可動觸點的輥;圖11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輥;圖12示出了兩個相互連接的輥,每個輥設置有一個可動觸點;圖13示出了配備有弧形翼部和刀片的輥;圖14示出了設置有工作彈簧的機構本體;圖15示出了機構的力傳遞輥;圖16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力傳遞輥;
圖17示出了機構的曲柄(crank);圖18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曲柄;圖19示出了機構軸;圖20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機構軸。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開關1,其配備有四個電極,S卩,除了基礎本體2以外,開關I還包括相互以所謂的卡合連接方式相互連接的三個中間本體(3、4),但是作為替代或另外的,使用絕緣材料制造的本體可以以粘膠、模制或利用螺栓相互連接。若圖中所示的基礎本體2為右手本體,則基礎本體2連接有左手中間本體3,左手中間本體3連接有右手中間本體3,接下來的本體為左手中間本體3,最后的為右手機構本體。開關可配置為例如九極開關,其具有偶數個中間本體和左手機構本體5。機構本體5具有蓋子(Iid) 6,蓋子6具有用于機構軸7的圓孔。當把手安裝于開關裝置的門上時,機構軸7的端部可連接有控制把手或一些開關裝置組件中的延伸軸?;A本體和中間本體具有多個用于容納電流導體的孔,且這些孔利用來自緊挨的中間本體或機構本體的孔的連接螺栓8緊固電流導體。在中間本體或機構本體的下表面、朝向中心線一側設置有排氣孔9,使得重疊的模塊的排氣孔進一步彼此遠離并遠離具有電勢差的連接器,以防引發(fā)電弧。圖2示出了裝配的觸點模塊10。由絕緣材料模制的左手中間本體3包括用于容納兩個固定觸點11、一個轉動棍12以及滅弧盤(extinguishing plates) 13的空間,滅弧盤13由例如鐵的磁金屬合金制成,可對其選擇性的安裝。本體的中間設置有圓孔,其容納輥12的圓柱形的下部。通過圍繞壁部15形成滅弧腔。壁部15在滅弧盤的點處具有孔,氣體通道從該孔通向本體的較短側,進而通向排氣孔,排氣孔設置于上觸點的下部,或設置于裝配完成的開關的機構模塊的下部。壁部15具有用于將固定觸點的接觸部分導引至滅弧腔內的孔。本體中形成用于容納固定觸點的空間,固定觸點對于該空間形態(tài)鎖定(form-locks),上部模塊防止固定觸點從該空間脫離。輥12和可動觸點14分別位于開關打開的位置。在圖中的模塊中,有四個用于緊固螺栓的通孔。當觸點模塊構建到基礎本體2或右手中間本體4時,固定觸點11呈現(xiàn)為對于本體的另一側鏡像。當可動觸點14為垂直的,或相對于圖中所示位置呈90°時,用于容納滅弧盤13的空間位于本體的短側,因此,排氣通道較短。圖3示出了先前圖2中的觸點模塊10,使得輥12和可動觸點14轉動到開關I的閉合位置。圖4示出了從左手中間本體3的下方觀察的觸點模塊10。左手中間本體3的底部具有用于滅弧盤的空間,以及在本體3下方出現(xiàn)的用于右手中間本體4或基礎本體2的排氣通道。用于下方的觸點模塊10的排氣孔9設置于本體短側的中部側,且與中間模塊3本身的觸點11相對??梢钥闯鲚?2的底部位于本體的圓孔內。圖5示出了具有觸點螺栓8配備了觸點接線片16的固定觸點11。固定觸點11的本體優(yōu)選為由鍍銀的銅制造。觸點接線片在技術上是用于特別是多股線(multithreadwire)可靠連接的最好的選擇之一。觸點螺栓并未與線頭直接連接,因此不需通過研磨切斷線頭,而是將導體線頭(conductor threads)按壓入觸點接線片內。觸點接線片可為U-形或V-形,以使線頭集中在觸點接線片內??墒褂美鐑让坊ɑ騼攘锹菟?torx-orhexagonal socket-head screws)的標準止動螺栓作為連接螺栓8,從工具頭的直徑考慮, 與一字工具或十字工具(level-or cross-point tool)相比,連接螺栓8提供更好的抒緊扭矩。這樣可為工具在本體上設置小孔,從而即使連接螺栓已被完全擰開,連接螺栓也不會脫落。圖6示出了可用于與觸點接線片16連接的固定觸點11的結構。該觸點包括兩個Y形分支,當被配置于右手本體(2、4)時,設置于本體的空間容納用以支撐觸點的第一 Y形分支17,第二分支18位于滅弧腔內,作為觸點的接觸面使用。在左手本體3中,兩個Y形分支起到相反的作用,即,Y形分支17作為接觸面使用,分支18將觸點支撐在適當位置上。觸點的直部分(direct portion)包括齒部19,其用于將固定觸點形態(tài)鎖定于開關的本體。固定觸點的連接部20向下彎曲,并優(yōu)選為指向本體的短側,使得連接螺栓8可設置在有利的位置以連接導體。連接部21的其他部分向上彎曲以防止觸點接線片16從其位置上偏移,且圓角還有助于將導體線頭平順的推入觸點接線片16。位于連接部一端的齒部22不僅在開關的本體上得到支持,還輔助防止觸點接線片16在被配置時容易從適當位置脫離。若連接螺栓8已朝閉合位置轉動幾圈,則觸點接線片不再從其位置上脫離。觸點的連接部的上表面優(yōu)選為包括通過按壓形成的孔23,其用于當導體被緊固時,使連接螺栓8對中。圖7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固定觸點11。此圖示出了 Y形分支17、18的第一側24為傾斜的,在進行接觸時,第一側24引導接觸面,使得接觸面與第一側24之間不產生直接碰撞。由于接觸始終在左手及右手本體的同一方向上發(fā)生,因此觸點的第二側不必為傾斜的。連接部設置有橫向壓花(transversal knurl) 25,即便連接器被拖拽,也可使連接器可靠的保持在本身的位置上。壓向導體的線頭的觸點接線片16的內側也可設置有相應的襯套錘擊(bush-hammering)??赏ㄟ^改變連接部20獲得不同實施例的固定觸點。例如,連接部20可形成為直的,其尺寸可適用于Abiko⑧類型的推入式連接器。圖8A示出了包括觸點刀片26和觸點彈簧27的可動觸點14。觸點刀片26優(yōu)選為由鍍銀的銅制造。觸點刀片為直的刀片,其兩個縱向角為圓角,使得橫截面輪廓為較窄的字母D形,其中間大致為直的部分,以提供足夠大的接觸面。當開關閉合時,圓角與固定觸點11的傾斜的或圓形的邊緣24會合。盡管在功能方面僅需使觸點刀片26的一個角從與固定觸點11會合的部分弄圓即可,但是在實踐中,可將觸點刀片26的兩個角沿著刀片整個長度弄圓。可動觸點14包括觸點彈簧27,其優(yōu)選為由不銹鋼板制成。觸點彈簧27的作用為在連接過程中,將固定及可動銅觸點的銀板接觸面引導在一起,并擠壓觸點,以減小接觸電阻,并誘使電弧到其本身以避免由于電弧而磨損觸點刀片26。觸點彈簧27優(yōu)選為與觸點刀片26的長度相同,在觸點刀片26的兩端以外,觸點彈簧27與觸點刀片26的下表面一致,其中,觸點彈簧為彎曲的,以在觸點彈簧的頭部與觸點刀片之間形成空間,以接受按壓力,并對固定觸點產生按壓力。觸點彈簧27的兩端較寬,且超出觸點刀片寬度的此部分彎曲形成引導面28,以防止與固定觸點11的傾斜邊緣接觸時發(fā)生碰撞。由于引導面較尖銳且為可動觸點上最外側的元件,因此當觸點打開時,引導面的外緣容易地接收來自觸點刀片26的燃弧(burning arc)。觸點彈簧27的邊緣29從其中心向觸點刀片26的邊緣彎曲。優(yōu)選為,觸點彈簧具有折疊部30,折疊部30延伸至觸點刀片的另一側,以將觸點彈簧緊固,或至少將觸點彈簧保持為與觸點刀片26對齊。邊緣的端部與輥12的槽34的凹口 35會合,以在縱向上防止可動觸點14運動。圖SB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可動觸點14。觸點彈簧27具有孔31,觸點刀片26在孔的位置上分別具有鉚釘或隆起部,以防止觸點彈簧與觸點刀片沿縱向相對彼此滑動??衫闷渌i定方式防止觸點刀片與觸點彈簧相對彼此滑動。
圖9A示出了可動觸點14的另一實施例。觸點彈簧27的兩端比觸點刀片寬,且觸點彈簧的超出觸點刀片寬度的此部分向下彎曲以作為引導面28使用。引導面28在觸點彈簧的相對兩端橫跨在觸點刀片的相對兩側,即,引導面28始終在容納固定觸點11的傾斜邊緣的一側。觸點彈簧27的邊緣29從中部朝向觸點刀片26的邊緣彎曲,以保持觸點彈簧與觸點刀片26對齊。觸點彈簧27在邊緣29與彎曲端部之間形成鎖定齒62,鎖定齒62超出觸點刀片26的寬度,且與形成在槽34邊緣的凹口 35會合,使得可動觸點不會在槽內沿縱向移動。圖9B示出了另一實施例的可動觸點14的下部。觸點彈簧27上設置有兩個用于鉚釘的孔31。由于邊緣29并未圍繞觸點刀片彎曲,因此需要利用鉚接將觸點刀片26與觸點彈簧27保持連接在一起。觸點彈簧27在引導面的一側、在邊緣29與引導面28之間變窄,以保證將電弧保持在引導面中,并防止電弧在觸點彈簧的中部變寬。由此,引導面一側上的鎖定齒62較長,而鎖定翼部對稱的延伸相同長度,該長度寬于觸點刀片26的邊緣。圖10示出了由絕緣材料制成的輥12。輥大致為厚壁管軸的形式,由于需要旋轉空隙,輥的直徑小于基礎本體或中間本體的孔的直徑。輥包括位于其外表面的環(huán)形圈部(collar) 32,環(huán)形圈部32設置為,當輥從上側安裝時,環(huán)形圈部32抵靠觸點模塊的本體。輥的管狀部具有盤狀中間壁33,以將不同模塊彼此電絕緣。輥的上邊緣具有用于容納可動觸點14的第一槽34。第一槽34具有齒35,用于容納觸點彈簧的邊緣29或鎖定齒62,以防止觸點14縱向移動。輥12具有用于傳遞開關軸的扭矩的第二槽36。圖11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輥12。輥12的下部設置有兩個寬槽,其中,形成在兩個寬槽之間的頸部形成四個齒。齒的寬度與輥的上邊緣的槽的寬度和形式相對應,使得下部輥的上邊緣的槽能夠容納上部輥的齒。相對的齒37、38具有大致相等的長度,但由于所需的可動觸點的厚度及其垂直空隙,較短的齒37短于較長的齒38。下邊緣的長齒38與輥的上邊緣的第一槽34對齊,相應的,短齒37與輥的上邊緣的第二槽36對齊。圖12示出了兩個重疊的觸點模塊10的交錯的輥12。兩個輥相互呈90°角,因此,兩個可動觸點14也相互垂直。安裝在下部輥的第一槽上的觸點34由上部輥的短齒37支撐,長齒38填充下部輥的第二槽36的間隙。兩個輥形成開關軸,開關軸的扭矩通過齒在較寬的半徑傳遞,即,以從旋轉軸的半徑幾乎為可動觸點的長度。圖13示出了輥12和可動觸點14的觸點彈簧27的另一實施例。輥12設置有靠近可動觸點14的弧形壁39,當裝配于開關模塊時,弧形壁39位于固定觸點11的后方?;⌒伪?9防止電弧擴大相對的觸點對的電弧,由此可能發(fā)生短路情況。當增大的電弧的壓力沖擊碰到弧形壁39時,在觸點非連接的狀態(tài)下,加速觸點的打開??蓜佑|點的觸點彈簧的引導面?zhèn)?8上,即,觸點彈簧27的觸點對的接觸間隙側設置有弧形翼部(40、41),使得可動觸點14配合安裝在上部的翼部與下部的翼部之間,或在實踐上,使得輥12可自由轉動,而固定觸點保持在其位置上??紤]到空隙的原因,翼部(40、41)從輥的環(huán)部沿著半徑延伸至滅弧腔壁15的內徑允許的位置。最接近固定觸點設置的下部的弧形翼部40a十分靠近從頸部32的下邊緣開始的槽34,且弧形翼部40a的寬度,使得固定觸點適于通過。當觸點打開時,固定觸點11與觸點刀片26之間發(fā)生電弧,但電弧的另一端使觸點刀片26移至觸點彈簧27的外緣28,觸點彈簧27的外緣28位于外部,且明顯低于觸點刀片26的接觸面。當輥12轉動更多時,從固定觸點11至觸點彈簧的引導面28的直接的視線被打斷,因而電弧 需要運行更長路線,因此電弧被更有效的熄滅。當輥進一步轉動時,其他的弧形翼部(40b、41)保持在彼此之間。優(yōu)選由于制造方面的原因,上部的弧形翼部41相對于各自的下部翼部40疊置,但由于疊置產生不對稱的原因,電弧變彎,弧形翼部通過在燃燒方面不利的引導電弧而將其熄滅?;⌒我聿績?yōu)選的形成為,使得小頸部42形成在固定觸點11的位置,頸部使得電弧行程加長,并引導電弧沿著半徑更加遠離輥的外緣,在使用中輥的外緣可能被煙灰覆蓋(sooty),并因此導電。在觸點彈簧27的兩端,僅一個引導面在觸點彈簧的容納固定觸點的一側彎曲28,因而弧形壁39可盡可能靠近觸點刀片26設置。觸點彈簧27的邊緣29垂直向上彎曲,但第一槽34的凹口 35的齒35設置為容納鎖定齒62,以將觸點14縱向的保持在本身的位置。圖14示出了機構本體5。其設置有機構本體的(還有中間本體的)左手及右手形式。機構本體5與中間本體在下部是相似的,均具有貫穿本體的圓孔43,并具有排氣孔9。機構本體具有用于以工具來安裝連接螺栓的孔。機構本體的內部容納機構的元件。各個角落設置有安裝托架44,安裝托架44具有用于容納工作彈簧45的第一端的孔。工作彈簧為卷簧,其是剛性的,因此無需軸來防其變形。工作彈簧的端部為彎曲的,使得從彈簧的端部觀察時,位于彈簧端部的彈簧線的直部分形成圓形對角線,其中,兩端的直部分優(yōu)選為相互平行。當將彈簧安裝在其位置上時,彈簧的兩端可以相互獨立地指向任一方向,但易于機構模塊的裝配,線的直部分在第一端優(yōu)選向下指向,直部分在第二端點向上。接著可將工作彈簧45設置在托架44的孔內。開關通常配備兩個工作彈簧,但如果開關具有許多極,可設置三個或四個工作彈簧。根據彈簧力及所要配備的開關模塊,即便一個工作彈簧也可以是足夠的。圖15示出了機構的力傳遞輥46,力傳遞輥46的圓柱形部47的具有的直徑是遠小于機構本體的孔43的空隙。當力傳遞輥安裝在其位置上時,圈部48與本體會合。與觸點模塊12類似,在用于力傳遞的本體的下方,力傳遞輥46具有短齒37和長齒38,力傳遞輥具有四個設置于圈部48頂部、窄扇形的臂部49,以及位于旋轉軸最頂部的套軸50。圖16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機構輥46。管狀本體具有作為延伸的短齒37和長齒38。
圖17示出了曲柄51。曲柄包括本體52,本體52具有用于容納力傳遞輥46的套軸50的圓孔53,曲柄設置為繞套軸50旋轉。曲柄的本體包括四個安裝托架54,安裝托架54的端部具有用于容納工作彈簧45的一端的孔。彈簧的直部分朝上安裝,因此,從上按壓曲柄,使得彈簧的端部進入安裝托架54的孔。曲柄本體52上,在相對的安裝托架的相對的點處設置有兩個上分支55。圖18示出了從下方觀察到的曲柄51。曲柄51的本體52具有孔53,曲柄51的本體52的下方,在每個安裝托架54的點處具有一個扇形的下分支56。圖19示出了機構軸7,機構軸7的從開關I的蓋(cover) 6突出的部分具有控制把手以及另外與控制把手連接的延伸軸。機構軸7的本體57上設置有矩形突起(boSSage)58,矩形突起58的與另外兩側相比彼此距離較遠的較短側的尺寸用于容納所謂的節(jié)奏彈簧(rhythm spring)。節(jié)奏彈簧為連接到蓋的彈簧,諸如形成為字母U型的線簧,例如,線簧的直部分從彼此的突起(bossing)的短側相距一定距離。節(jié)奏彈簧為一種選擇,其可裝配于具有多個電極的開關的蓋6的內側。如果工作彈簧沒能將觸點完全推入閉合位置時,節(jié)奏彈簧確保機構軸和控制把手穩(wěn)定的設置為I位置,而沒有不必要的空隙。工作彈簧通常能夠將觸點推入閉合位置,因此曲柄51的上分支55將機構軸7推入閉合位置,因而不存在所說的轉動空隙。蓋6的內部、圍繞孔設置有柱螺栓(stud),其與突起58的側面會合,使得機構軸能夠在O位置與I位置之間轉動90°。圖20示出了從下方觀察的機構軸7。本體57的下部設置有圓柱形延伸部59,其直徑小于本體的直徑。延伸部的兩個相對側設置有用于容納曲柄51的上分支55的扇形中空60。圓柱體的端部還設置有錐形銷61,用以轉動的安裝在力傳遞輥的套軸50內。基于對壓力彈簧45的死點和曲柄51的利用實現(xiàn)觸點的快速運行。在正常狀態(tài)下,可動觸點14、可動觸點的輥12及力傳遞輥至少從閉合位置向打開位置逆時針轉動,90°,但最多轉動135°。工作彈簧45逆時針推動曲柄51,直到機構軸的扇形腔60允許上分支55運動。蓋的多個缺口(dent) 6限制機構軸運動至一位置,在該位置,與其連接的軸指向開關的O位置。當機構軸7從O位置向I位置順時針轉動時,扇形腔60在上分支55的幫助下使曲柄51轉動時,曲柄立即開始轉動。如果力傳遞輥46以及相應的可動觸點14朝打開位置轉動135°,則力傳遞輥同時開始與曲柄51—起轉動。如果力傳遞輥46以及相應的可動觸點14轉動小于135°,則力傳遞輥隨后開始轉動。已轉動了最小轉動角度90°的力傳遞輥46僅在機構軸7已轉動約60°時,由于曲柄的作用而開始轉動。機構軸7離開I位置很小角度,曲柄51處于這樣的轉動位置,該位置上,多個工作彈簧被擠壓至其最短位置,此時,它們即將到達死點。此后,當機構軸稍微轉動,工作彈簧45通過快速運動將曲柄推入I位置。接著,曲柄的下分支及輥的可動觸點14到達I位置。在下部輥的長分支38的幫助下,基礎本體上的凸塊限制開關軸的運動,使得可動觸點停止在閉合位置。曲柄51的下分支56被推向抵靠力傳遞棍46的分支49,由此限制曲柄的朝向其的運動。曲柄的上分支55被推向抵靠機構軸的扇形腔的邊緣,因此其防止機構軸7及其把手轉動離開I位置,另一方面,機構軸的矩形突起58的邊緣碰到靠近蓋6的孔的缺口,以防止把手轉過I位置。為了使工作彈簧45不會使觸點轉動至閉合位置,且曲柄51不會使機構軸轉動至I位置,可在蓋6的下方設置所謂的節(jié)奏彈簧,即使曲柄沒能將把手支撐在I位置,節(jié)奏彈簧也能將其保持在該位置。當開關打開,機構軸開始從I位置向O位置逆時針轉動時,通過推動曲柄51的上分支55,曲柄51開始同時使機構軸7的扇形腔60運動。當機構軸7已逆時針轉動約60°時,力傳遞輥46連動,觸點開始打開。這樣確保使用者能夠將可能卡在一起的觸點移動,當觸點被完全焊接時,控制軸也不會轉動至O位置。當稍微轉動時,工作彈簧到達其死點,并使曲柄51快速轉動至對應于開關O位置的起始位置。當曲柄51的下分支56碰到力傳遞輥的分支49時,下分支56使力傳遞輥轉動,并同時使觸點轉動約90°,但當曲柄51停止時,開關軸以高速繼續(xù)自身的轉動,然而,使得基礎本體的柱螺栓限制從閉合位置轉動約135°。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開關,其包括形成有基礎本體的觸點模塊,基礎本體包括兩個固定觸點和輥,其容納可動觸點,開關還包括機構本體,其包括用于控制開關到達打開和閉合位置的元件。在輥的上緣設置有第一槽,該第一槽與輥的直徑平行,并從上部打開,以 容納可動觸點,還設置有垂直于第一槽的第二槽,輥和力傳遞輥的下緣設置有齒,該齒用于置于下部輥的槽內,以傳遞開關軸中的力。在基礎本體與機構本體之間可設置有由中間本體組成的觸點模塊,其包括兩個固定觸點和用于容納固定觸點的輥。輥或力傳遞輥的下緣較短的相對的齒設置為將下部輥的可動觸點保持在一定位置,較長的齒用于封閉下部輥的第二槽??蓜佑|點可包括觸點刀片和觸點彈簧,可動觸點的端部彎曲,以容納固定觸點,并將觸點的接觸面相互按壓??蓜佑|點的觸點彈簧的端部可為加寬的,加寬部分彎曲成引導面,當觸點閉合時以引導觸點,并在非連接狀態(tài),加寬部分作為電弧的第二電極操作,以保護觸點刀片。加寬部分可設置于可動觸點的觸點彈簧的中部,加寬部分的邊緣沿著觸點刀片的側面彎曲,以適于用以沿縱向鎖定可動觸點的空間,該空間由設置在輥的第一槽的凹口限定??蓜佑|點的觸點彈簧的中部可設置有適于用以沿縱向鎖定可動觸點的空間的鎖定齒,該空間由設置在輥的第一槽的凹口限定。固定觸點可設置于觸點模塊,該觸點模塊包括連接部和兩個Y形分支,其中,第一分支設置為形態(tài)鎖定于本體,以將觸點支撐在其位置上,第二分支作為右手本體的固定觸點的接觸面使用,分別的,第二分支設置為形態(tài)鎖定于本體,以將觸點支撐在適當位置上,第一分支設置為作為左手本體的固定觸點的接觸面使用。固定觸點可設置有接觸套,接觸套的觸點螺栓為內六角或內梅花止動螺栓。使開關軸轉動的機構包括設置于機構本體的機構軸、曲柄、工作彈簧及力傳遞輥,工作彈簧從第一端緊固至本體托架,并從第二端緊固至曲柄托架,機構軸設置為使曲柄轉動,曲柄設置為將工作彈簧按壓至死點,通過死點后,工作彈簧設置為推動曲柄,曲柄設置為使力傳遞輥轉動,力傳遞輥設置為在與其連接的輥的幫助下,使可動觸點轉動至其打開和閉合位置。曲柄可設置有與設置在機構軸的圓柱形延伸部上的扇形腔配合的上齒,以在機構軸與曲柄之間提供自由行程(free play),以防止使用者影響觸點的操作速度。曲柄可設置有下齒,其設置為與力傳遞輥的分支配合,以在曲柄與力傳遞輥之間提供自由行程,從而當觸點位于閉合位置時,允許曲柄從閉合位置轉向打開位置,以擠壓工作彈簧一定角度,此時工作彈簧位于死點下方,并且機構軸轉動約60°,且通過曲柄推動,開關使觸點在90°以上的轉動角度自由移動至打開位置。
在一方面,提供一種包括本體的開關,本體容納兩個固定觸點和用于容納可動觸點的輥。輥包括第一槽,該第一槽與輥的直徑平行,并從輥的上方打開,以容納可動觸點,以與固定觸點接觸,輥包括垂直于第一槽的第二槽,以及位于輥下部的齒,其將位于下部輥的槽中??蓮膱D10看出,第一槽可限定為存在于四個柱狀齒之間的空間,四個柱狀齒大致從輥的中部朝向輥上側延伸。優(yōu)選的,這些齒彼此相似,具有相同的形式及長度。第二槽可視為垂直于第一槽的縱向空間,且其由與第一槽相同的柱狀齒限定。棍可包括第一齒、第二齒、第三齒及第四齒,第一槽由第一齒與第二齒之間形成的空間、輥的中部區(qū)域及第三齒與第四齒之間的空間限定;第二槽由第一齒與第三齒之間的空間及第二齒與第四齒之間的空間限定??梢钥闯?,這些槽的上部為打開的,以容納可動觸點和下部輥的齒。這些槽均通過輥的直徑,即,他們經由輥的旋轉軸通過。在輥的底部,輥包括一對彼此相對設置的較短齒,用以與下部輥的第一槽匹配,并將下部輥的可動觸點保持在一定位置,輥還包括一對彼此相對設置的較長齒,用以封閉第二槽,即,下部輥的上側的齒之間的空間。輥的齒和槽的尺寸設計為使得上部輥的齒完全或 至少幾乎完全填充在下部輥的槽內。各個輥的底部的齒與輥上部的槽對齊。這樣,當可動觸點被安裝到各個輥的上側的其中一個槽內時,隨著上部輥的齒與下部輥的槽匹配,并大致填充于槽,可將多個相似的輥堆疊在一起。由于在多個連續(xù)的輥內的可動觸點為相互垂直的設置,因此,連續(xù)的輥為相互轉動90°設置。因此,例如第一輥和第三輥相互處于相同的轉動位置。開關包括位于開關下部的基礎本體及位于開關上部的機構本體,機構本體包括用于控制開關到打開和閉合位置的元件,開關可選擇的包括一個或多個設置于基礎本體和機構本體之間的中間本體。也就是說,基礎本體可僅為具有開關接觸元件的一個本體,或具有多個,例如I至9中任一個,例如位于基礎本體與機構本體之間的中間本體。機構本體可包括力傳遞輥,力傳遞輥僅在其下部具有齒。即,力傳遞輥的下側與位于基礎本體和/或中間本體內的輥的下側類似。機構本體可容納機構軸,曲柄和力傳遞輥形成開關軸,以使一個或多個可動觸點相對于固定觸點轉動。實踐中,最上部為機構輥,其包括位于輥上部的軸。這些都是具有共同旋轉軸的轉動元件。力傳遞輥并不具有任何可動觸點,但是其用于將轉動力傳遞至下方的輥,而帶動可動觸點。第一槽設置為容納大致為矩形的可動觸點,其在觸點中部具有加寬部分適配于輥的空的空間,并碰撞齒或輥,以使可動觸點在縱向上保持在一定位置。即,在齒上可設置有凹口或缺口,其能夠容納可動觸點的加寬部分?;A本體包括具有臂部的杯狀圓形空間,通過與設置在最下方的輥的底部的較長齒接觸,臂部限制安裝在基礎本體輥的轉動。由此基礎本體防止輥堆轉動超過所需量?;A本體的臂部或停止元件設置為使得他們大致朝向固定觸點的位置。因此,當最下方的輥的較長齒與停止元件會合時,旋轉觸點與固定觸點接觸。由此旋轉觸點設置于輥,使得旋轉觸點位于與較長齒對齊的槽內。這可應用于開關的所有容納旋轉觸點的輥,并且,在所有輥中,旋轉觸點與輥的較長齒對齊,同時,在連續(xù)的輥中,較短齒與下部輥的旋轉觸點會合,連續(xù)的輥的旋轉觸點彼此相互垂直。中間本體包括圓孔,輥包括圈部,當輥從上方安裝于本體上時,圈部防止輥通過孔下落。當輥安裝于孔時,輥上側的齒保持在孔上。輥下側的較短齒可大致位于孔邊緣的高度位置。輥下側的較長齒在孔邊緣的高度位置以下突出。以下繼續(xù)說明安裝方法。首先,放置基礎本體,將一個輥安裝于設置在基礎本體中的腔內。將可動觸點安裝于輥的第一槽,將固定觸點安裝于基礎本體。接著,將第二本體,例如中間本體,安裝在基礎本體的上部。將一個輥設置于第二開關本體,使得第二輥底部上的一對短齒位于可動觸點之上的第一輥的第一槽,以及第二輥底部上的一對長齒位于第一輥的第二槽。中間本體不是必須的,而可替換的將機構本體直接安裝于基礎本體。機構本體可包括力傳遞輥,其起到上述的第二輥的作用。在一方面,設置有用于旋轉開關的可動觸點,其包括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其中,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彼此離開一定距離,以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之間容納固定觸點。 第二觸點為彈簧元件,構造為彎曲的,從而允許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之間放置固定觸點。第二觸點可具有用于將第二觸點與第一觸點相互緊固的緊固部,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沿著緊固部相互對齊,該緊固部從可動觸點的中部向可動觸點的兩端延伸一定距離。緊固部可設置為使得其長度大致為可動觸點的整體長度的一半。由于其為沿著縱向設置于可動觸點的中部,因此其朝向可動觸點的兩端延伸約可動觸點長度的四分之一。第一觸點和第二觸點沿著緊固部可相互接觸。沿著緊固部,第二觸點也可至少部分地轉動至第一觸點的相對側。第二觸點可具有突出部,其從緊固部的平面突出。突出部可與緊固部的平面大致呈45°。第二觸點可為從突出部開始比第一觸點窄,這樣通過減小實現(xiàn)第二觸點的彎曲功能的彈簧部分提高彈簧作用。突出部可起始于緊固部,或者,可在緊固部與突出部之間設置另外的對齊部。對齊部并不繞第一觸點轉動,而是僅跟隨第一觸點的與固定觸點連接的一側。第二觸點包括接觸面,其與固定觸點接觸,并抵靠第一觸點按壓固定觸點,接觸面大致與第一觸點平行對齊。即,支撐部是對于第一觸點大致平行的表面,但是由于突出部,其離開第一觸點一定距離設置??稍O置為,支撐部朝向第一觸點的端部,稍微靠近第一觸點。二者之間的角度可例如為5-15度。這樣,彈簧效果,即第二觸點抵靠第一觸點按壓的效果最佳。第二觸點可包括引導面,用以將固定觸點在第二觸點的支撐部與第一觸點之間引導,引導面從支撐面的平面突出。引導部與支撐部之間的角度可例如為5至45°。引導面也可為曲面,使得與支撐面的夾角在靠近支撐部處最小,而朝向引導面端部的角度增大。引導面可為可動觸點的最外側的元件,以吸引朝向可動觸點的燃弧。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觸點由鍍銀的銅制成。第二觸點可由不銹鋼板制成。第一觸點可具有圓角,其構造為與固定觸點會合。從而,即使以高速容納,圓角與引導面共同確保固定觸點被容納在觸點之間。第二觸點可在第二觸點的緊固部具有加寬部,加寬部延伸出大于第一觸點的寬度,且第二觸點的加寬部彎曲,使其在第一觸點兩側,沿著第一觸點的側邊延伸,使得第二觸點的緊固部在可動觸點的中部限定出可動觸點的外表面,以允許可動觸點沿著縱向緊固到旋轉觸點。在一實施例中,第二觸點使得其中部僅延伸至第一觸點的側面,即,當朝向第一觸點的側面彎曲時,第二觸點垂直指向第一觸點的高度位置。第二觸點包括位于可動觸點的第一端的用于容納固定觸點的第一容納部,以及位于可動觸點的第二端的用于容納固定觸點的第二容納部。第一容納部和第二容納部可設置在可動觸點的不同側,且為相互鏡像。在一方面,設置有用于旋轉開關的固定觸點,其包括用于與導體連接的連接部。固定觸點包括從連接部突出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大致形成為字母Y形,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可作為將固定觸點連接到旋轉觸點的接觸部,以及作為將固定觸點支撐于開關的支撐部。固定觸點可大體上為對稱的,即,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從連接部以相同角度延伸。此角度可大致為45°??稍诰匦伍_關的兩側使用相同的Y形固定觸點。也可在左手和右手開關模塊上應用相同的觸點。整個固定觸點優(yōu)選為由相同材料制成,該材料例如為鍍銀的銅。第一部分的外緣和第一部分的內緣可為傾斜的。這里的第一部分是指當Y形固定觸點安裝于開關時固定觸點的最右側分支。當固定觸點安裝于開關一側的左緣時,固定觸點的最右側設置為與旋轉觸點接觸。當固定觸點安裝于開關模塊的右緣時,固定觸點的最左側與旋轉觸點接觸。在此情況下,內部,即面對固定觸點最右側部分的邊緣為傾斜的以接 觸旋轉觸點。固定觸點可包括從固定觸點的端部垂直延伸的齒,齒輔助將固定觸點縱向的保持在適當位置上。當固定觸點設置于觸點接線片,并由螺栓稍微緊固時,齒防止固定觸點從觸點接線片上滑離開。在一實施例中,固定觸點的上表面包括用于容納螺栓的孔。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部的部分下表面包括用于使連接器保持在適當位置上的壓花。由于導體包括抵靠壓花設置并被拉緊的薄銅線,因此,導體的薄銅線與壓花相適應。在導體與連接部之間產生強摩擦,以防止導體從具有導體的連接部上滑離開。在一實施例中,保持固定觸點的觸點接線片也可以包括壓花,從而導體可以被放置在兩個壓花面之間。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包括向下彎曲部,其用于輔助容納用于將導體與固定觸點連接的螺栓。在一實施例中,連接部包括位于固定觸點一端的向上彎曲部,其彎曲以免觸點接線片從其位置上脫離。在一實施例中,固定觸點包括從連接部垂直延伸的齒,其用于將固定觸點鎖定于本體。開關可包括第一類型的第一本體和第二類型的第二本體。第一類型和第二類型可為相互鏡像的。兩個本體安裝在一起,其中,兩個本體均容納類似的固定觸點。在第一本體中,第一部分起到接觸面的作用,第二部分起到支撐面的作用,在第二本體中,第一部分起到支撐面的作用,第二部分起到接觸面的作用。當安裝上述開關時,包括以下步驟提供第一類型的第一本體,將第一固定觸點安裝于第一本體,提供第二類型的第二本體,以將其重疊的安裝于第一本體,將第二固定觸點安裝于第二本體,其中,第一固定觸點和第二固定觸點面向開關的相同側,但彼此不對齊,且其中第一固定觸點和第二固定觸點為類似的。在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旋轉開關的旋轉機構,該機構包括機構軸,用于使開關在開關的打開位置和閉合位置之間切換;曲柄,其旋轉地連接到機構軸;彈簧,其連接到曲柄,其中,彈簧在開關的打開位置和閉合位置之間具有死點;力傳遞輥,其旋轉地連接到曲柄,其中,機構軸、曲柄及力傳遞輥具有共同的旋轉軸,且其中在機構軸與曲柄的旋轉之間存在預定的旋轉自由行程,在曲柄與力傳遞輥的旋轉之間存在預定的旋轉自由行程。從圖19及20可以看出,機構軸具有輥的形式,把手的軸從輥的表面突出。打開位置和閉合位置優(yōu)選的設置為,當在兩個位置之間切換時,機構軸大致旋轉90°。連接到曲柄和機構模塊的彈簧設置為,在軸旋轉的過程中,彈簧具有死點。死點是指彈簧處于其最短位置時的狀態(tài)。死點設置為,當開關從整個90°旋轉角度內已旋轉了約75°至85°優(yōu)選為80°時,彈簧到達死點。這樣避免了在彈簧的死點后,開關軸的快速旋轉盡可能地短,從而當操作開關時傷害開關的使用者。切換機構包括三個不同的部分機構軸、曲柄及力傳遞輥,這三部分繞相同的旋轉軸轉動。機構軸位于最上方,力傳遞輥位于最下方,曲柄位于機構軸與力傳遞輥之間。曲柄與機構軸和力傳遞輥之間存在預定的旋轉自由行程。機構的轉動設置為使得曲柄隨著機構軸的轉動而轉動,直到彈簧到達死點。到達死點后,相比機構軸,更多是在彈簧的幫助下,兩 端的轉動接合和曲柄轉動。如上述所解釋,到達彈簧死點之后,機構軸僅轉動約15°或更小的角度,而曲柄在機構軸與力傳遞輥之間轉動自由行程的量,此量大于機構軸的轉動量。該自由行程的量可以是大約60°。因此,若機構軸轉動約10°,則曲柄可能轉動約70°。通過在機構軸上設置壁扇形面(wall sector)設置機構軸與曲柄之間的自由行程,壁扇形面設置為在曲柄的兩個臂部之間轉動,其中,壁扇形面的角長差與曲柄臂部的角度差限定出機構軸與曲柄之間的旋轉自由行程。曲柄優(yōu)選為具有兩個抵靠機構軸一側的臂部,以及四個抵靠力傳遞輥的臂部。因此,抵靠機構軸的臂部設置為基本上間隔180度。機構軸中的扇形約為120°,因此,機構軸與曲柄之間的自由行程大約為60°。力傳遞輥具有四個與曲柄下側類似的齒。共同的元件的寬度使得機構軸與曲柄之間的自由行程大約也為60。。曲柄與力傳遞輥的接合轉動設置為使得力傳遞輥在彈簧死點前接合到曲柄的旋轉。額外的力矩(moment)與力傳遞輥在之前的切換過程中繼續(xù)轉動的程度有關。開關包括容納機構軸和曲柄的至少一部分的機構本體,機構本體包括用于容納彈簧一端的安裝托架。曲柄包括兩個或四個臂部,用于將彈簧安裝于各個臂部的一端。彈簧的端部垂直于彈簧的縱向彎曲,彈簧的端部指向相反方向,彈簧的一端連接到曲柄,一端連接到機構本體。曲柄和機構本體可具有多個孔,用于容納彈簧的圓形截面部分。根據所需的切換功率(switching power),可在機構模塊上設置I至4個彈簧。機構本體包括蓋,機構軸包括位于機構軸的上側、面對蓋的矩形突起,該蓋包括多個用于支撐大致為矩形的節(jié)奏彈簧的突起(projection),節(jié)奏彈簧驅使該機構軸旋轉,并限制該機構軸旋轉到90°。開關包括一個或多個本體,其容納開關的一個或多個固定觸點,每個本體容納用于使開關的可動觸點轉動的輥,力傳遞輥包括一個以上的齒,其用于安裝于最上方的本體的棍的各個凹槽(recess)內,使得力傳遞棍和最上方的本體的棍相互轉動的接合。最下方的本體包括停止壁,用于會合最下部輥的齒,以使安裝在最下方的本體的輥,還可能是安裝在最下方的輥與力傳遞輥之間的其他輥的轉動停止。當切換過程被視為一種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使機構軸開始從開關的第一位置轉動至第二位置,旋轉過程有曲柄的參與,曲柄連接到彈簧,且與機構軸旋轉地配合;進一步旋轉機構軸,使得彈簧接近其死點,其中,接近彈簧死點時,曲柄與轉動的配合于曲柄的力傳遞輥接合;以及進一步旋轉機構軸,使得彈簧通過死點,其中,通過死點之后,該曲柄和力傳遞輥旋轉,其旋轉量大于該機構軸的旋轉量。
應當了解的是,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本發(fā)明的細節(jié)可進行改變。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直流開關,而是可應用于使用相應開關的眾多應用中。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使旋轉開關的可動觸點(14)旋轉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包括 第一槽(34),沿著該輥(12)的直徑延伸,并從該輥的上方敞開,以容納與該旋轉開關(I)的固定觸點(11)接觸的可動觸點(14);以及 第二槽(36),垂直于該第一槽(34)設置,用以容納與該輥安裝在一起的上部輥的齒(37,3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包括限定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的四個位于輥的上側的齒。
3.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包括第一齒、第二齒、第三齒及第四齒,該第一槽(34)由該第一齒與該第二齒之間形成的空間以及該第三齒與該第四齒之間的空間限定,以及該第二槽(36)由該第一齒與該第三齒之間的空間以及該第二齒與該第四齒之間的空間限定。
4.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上部的齒的長度相等。
5.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在該輥上部的齒之間存在該輥內部的空的空間。
6.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包括一對較短齒(37),其位于該輥的底部,且彼此相對設置,以與下部輥的第一槽匹配,并將該下部輥(12)的可動觸點(14)保持在適當位置上,該輥還包括一對彼此相對設置的較長齒(38),以封閉該下部輥的第二槽(36)。
7.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底部的齒(37、38)的寬度及深度與該輥頂部的槽(34、36)的寬度及深度相對應。
8.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輥底部的齒(37、38)與該輥頂部的槽(34、36)對齊。
9.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輥(12),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槽(34)設置為容納大致為矩形的可動觸點(26),該可動觸點(26)的中部具有加寬部,該加寬部安裝于該輥的空的空間內,并碰撞該齒或輥,以將該可動觸點(26)沿縱向保持在該第一槽(34)中的適當位置上。
10.一種開關(I),其特征在于,該開關包括至少兩個根據上述任一項權利要求的安裝在一起的輥(12),其中,上部輥的底部的齒(37、38)置于下部輥的槽(34、36)。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開關(I),其特征在于,該開關包括位于該開關底部的基礎本體(2)和位于該開關頂部的機構本體(5),該機構本體(5)包括多個用于將該開關控制在打開位置及閉合位置的元件,該開關選擇性的包括一個或多個設置在該基礎本體(2)與該機構本體(5)之間的中間本體(3、4),其中每個基礎本體⑵與中間本體(3、4)容納根據上述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輥(12),以及該機構本體(5)容納力傳遞輥(46),該力傳遞輥僅在其下側具有齒(37、38),且其上側包括用于連接到該開關的力傳遞機構的臂部(49)。
12.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開關(I),其特征在于,該機構本體(5)及一個或多個中間本體(3、4)和該基礎本體(2)的輥形成該開關的開關軸,以使一個或多個可動觸點(26)相對于該開關的固定觸點(11)旋轉。
13.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I),其特征在于,該基礎本體(2)包括具有臂部的杯狀圓形空間,所述臂部通過與位于該輥底部的較長齒接觸,而限制安裝到基礎本體(2)的輥(12)的轉動。
14.根據上述權利要求10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開關(I),其特征在于,該機構本體(5)和中間本體(3、4)包括圓孔(43),該輥包括圈部(32),當該輥從上側安裝到本體(3、4、5)時,該圈部防止該輥從該圓孔(43)脫落。
15.一種安裝開關(I)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可動觸點(26)安裝在第一輥的第一槽(34)內; 將第二輥安裝到該第一輥,使得該第二輥底部的一對齒(37)位于該可動觸點(26)上方的該第一棍的第一槽(34),以及該第二棍底部的一對齒(38)位于該第一棍的第二槽(36),該第二槽(36)垂直于該第一槽(34)。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使旋轉開關的可動觸點(14)旋轉的輥(12),該輥包括第一槽(34),沿著該輥(12)的直徑延伸,并從該輥的上方敞開,以容納與該旋轉開關(1)的固定觸點(11)接觸的可動觸點(14);及第二槽(36),其垂直于該第一槽(34)設置,用以容納與該輥安裝在一起的上部輥的齒(37、38)。
文檔編號H01H19/10GK102820161SQ20121018599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7日
發(fā)明者A·敘塔里南, R·科爾莫南, O·雨伊托 申請人:Abb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