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插座,尤其涉及一種移動插接固定機構。
背景技術:
插座,又稱電源插座和開關插座。通過它可插入各種接線,便于與其他電路接通。電源插座是為家用電器提供電源接口的電氣設備,也是住宅電氣設計中使用較多的電氣附件,它與人們生活有著十密切的關系。使用時插座位置固定不變的稱為固定插座,位置可以根據(jù)需要自由移動的為移動插座。在中國專利號為2010206562334、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7月6日、名稱為“一種帶保護門防水的移動插座”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移動插座。通常使用情況下,移動插座為直接放置在地面、臺面上或在插座本體上設計掛孔,利用掛孔懸掛在墻面上,實際中在很多情況下,移動插座不方便放置在地面或臺面上,如固定在墻面上且使用電源的電器離墻較遠,使用起來也很不方便,特別在辦公室或會議室及其它公共場所,以上問題尤其凸出。還有的移動插座利用磁鐵吸附的方式進行固定。在中國專利好為200920102936X、授權公告日為2010年6月9日、名稱為“磁吸式移動插座”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移動插座,該專利文獻中的插座包括插座本體、插座本體的底面上設有凹槽,凹槽內(nèi)安裝有磁鐵。使用時通過磁鐵的吸附作用來實現(xiàn)移動插座的固定。磁鐵吸附的方式存在使用環(huán)境受限制即適應性差等不足。為此需要一種能將移動插座方便地固定到電器使用地附近且適應性強的連接機構,以給使用帶來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方便地將移動插座固定到電器使用地附近且適應性好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解決了現(xiàn)有的移動插座不能方便地固定到電器使用地附近給使用帶來不便的問題。以上技術問題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包括插座本體和一端連接在插座本體上的折疊式抱臂,所述折疊式抱臂包括至少兩段沿抱臂長度方向分布的夾持段,相鄰的夾持段鉸接在一起,相鄰的夾持段之間設有使相鄰的夾持段疊合在一起并使夾持段對被夾持物體產(chǎn)生夾持力的夾持彈簧。非使用狀態(tài)時,在夾持彈簧的作用下,夾持段疊接在一起而使得抱臂以轉繞的方式折疊在一起,且抱臂的自由端折疊在最內(nèi)部。需要將移動插座固定住時,根據(jù)用于安裝移動插座的附著體的大小,使抱臂從同插座本體連接一端開始而克服夾持彈簧的彈力打開相應段數(shù)的夾持段,然后使抱臂靠攏在附著體(供移動插座固定附著的物體)上,松開對夾持段的掰開作用,在夾持彈簧的作用下,各段夾持段夾持在附著體上而實現(xiàn)將插座本體的固定。固定的過程中,當夾持段只有兩段時,則需要插座本體配合夾持段一起來實現(xiàn)插座本體以夾持的方式固定在附著體上;如果夾持段的段數(shù)為3段或以上時,則除了上述方式以外,還可以僅通過抱臂以環(huán)繞夾持的方式固定在附著體上而實現(xiàn)插座本體的固定,對于附著體為圓柱形物體的情況使用3段或以上的夾持段來夾緊十分方便。
作為優(yōu)選,所述折疊式抱臂同所述插座本體鉸接在一起,所述折疊式抱臂同所述插座本體之間設有使折疊式抱臂合攏到插座本體上的合攏彈簧。在不需要通過抱臂去固定移動插座時,抱臂能夠折疊在一起并平置貼合在插座本體上,使得移動插座可以以現(xiàn)有的擱置的方式放置在桌面或臺面上,不但儲運移動插座時方便、且本發(fā)明的增加不會干涉移動插座以現(xiàn)有的方式進行使用。作為優(yōu)選,所述插座本體上設有插接孔,抱臂同插座本體相連接的一端上鉸接有插接頭,所述抱臂通過所述插接頭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內(nèi)進行連接,所述合攏彈簧設置在抱臂和插接頭之間。抱臂可方便地安裝到插座本體上。抱臂和插座本體之間能夠分開存放,抱臂能夠選擇性地安裝,提高了使用時的方便性、不會破壞插座本體外觀的平整性(如果通過螺釘、扣位等外接則會破壞插座本體外觀的平整性)。插接頭和插接孔之間可以通過緊配合或其它方式進行固定。作為優(yōu)選,所述插接孔內(nèi)固接有彈性扣,所述插接頭設有扣孔,所述彈性扣扣在所述扣孔內(nèi)。將抱臂安裝到插座本體上時方便且省力。作為優(yōu)選,所述插接孔為扁平孔,所述插接頭為片狀結構。結構緊湊性好。作為優(yōu)選,所述夾持彈簧為扭簧,夾持彈簧套設在將相鄰夾持段鉸接在一起的夾持段鉸軸上。結構緊湊性好,使用過程中夾持彈簧不會同附著體產(chǎn)生干涉,提高了使用時的方便性。作為優(yōu)選,夾持段鉸軸一端同夾持段固接在一起、另一端懸空。將相鄰的夾持段固定在一起時,使夾持彈簧從夾持段鉸軸懸空的一端套設到夾持段鉸軸上,然后使夾持彈簧兩端固定在相鄰的兩段夾持段上來實現(xiàn)夾持段之間的鉸接。將相鄰的夾持段組裝在一起時方便。夾持彈簧可以以焊接、插接等方式同夾持段固定。本發(fā)明還包括連接外殼,相鄰夾持段之間的所述夾持彈簧和夾持段鉸軸通過所述連接外殼固定在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一個夾持段上。設置連接外殼一方面能夠起到對相鄰夾持段進行固定的作用,同時夾持彈簧等連接部件不會外露、使得夾持段外表美觀且安全性好。作為優(yōu)選,所述夾持段為通過一根桿體彎折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夾持段鉸軸和所述夾持段為一體結構。結構簡單緊湊、便于制作。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接外殼包括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一端鉸接在一起、另一端通過扣位連接在一起,相鄰夾持段之間的所述夾持彈黃、夾持段絞軸和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一個夾持段通過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夾持在一起,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另一個夾持段同夾持彈簧抵接在一起。分開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時則相鄰的骨架之間即被分開。一方面能進一步提高相鄰的夾持段之間連接和拆卸時的方便性,另一方面抱臂可以自由地通過對應段數(shù)的夾持段拼接在一起而到達所需的長度,改變調(diào)整抱臂的長度時方便。本發(fā)明具有下述優(yōu)點:能根據(jù)附著體的大小來決定打開的夾持段的段數(shù)的多少,附著體的形狀不影響通過本發(fā)明將移動插座固定在附著體上,如附著體為板、方形柱、圓形柱及異形柱等都可以,故連接時方便且適應性好;抱臂采用模塊化設計,抱臂可以靈活地安裝在任一移動插座的插座本體上和自由地改變抱臂的長度;固定時的可靠性好和靈活性好。
圖1為抱臂處于伸開狀態(tài)時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機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實施例一的抱臂去除了連接殼后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一的去除了插座本體、插接頭、彈性扣及連接殼后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一中通過第三連接殼對第四夾持段和第三夾持段進行連接時的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一中通過第二連接殼對第三夾持段和第二夾持段進行連接時的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一中通過第一連接殼對第二夾持段和第一夾持段進行連接時的示意圖。圖7為實施例一中插接頭連接到抱臂上準備插接時的示意圖。圖8為抱臂處于折疊狀態(tài)時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實施例一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圖10為抱臂處于伸開狀態(tài)時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二的立體示意圖。圖11為抱臂處于伸開狀態(tài)時的本發(fā)明實施例三的立體示意圖。圖12為抱臂處于伸開狀態(tài)時的本發(fā)明實施例四的立體示意圖。圖1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五的示意圖。圖中:插座本體1、底殼11、面殼12、插接孔13、防滑條14、掛孔15、電源線進入孔16、折疊式抱臂2、第一夾持段21、第二夾持段22、第三夾持段23、第四夾持段24、第一連接殼25、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第二連接殼26、第一蓋板261、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第三連接殼27、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第四夾持段24、抱臂鉸軸3、合攏彈簧31、第一夾持段鉸軸41、第一夾持彈簧42、第二夾持段鉸軸43、第二夾持彈簧44、第三夾持段鉸軸45、第三夾持彈簧46、插接頭5、卷邊51、扣孔52、彈性扣53、第一扣位61、第一卡接頭611、第一卡接孔612、第二扣位62、第二卡接頭621、第二卡接孔622、第三扣位63、第三卡接頭631、第三卡接孔632、附著體7。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 一種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包括插座本體I和折疊式抱臂2。插座本體I由底殼11和面殼12合圍而成。底殼11和面殼2通過螺栓連接在一起。插座本體I上的插座孔位于面殼12的正面即插座本體處于圖中狀態(tài)時的下表面上,插座孔在圖中看不見。插座本體I的底殼11上設有插接孔13。插接孔13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扁平孔。插座本體I的底面上設有兩條防滑條14。兩條防滑條14位于折疊式抱臂2的左右兩側。插座本體I的左右兩端各設有一個掛孔15。插座本體I的左端設有電源線進入孔16。折疊式抱臂2的下端插接在插座本體I的插接孔13內(nèi)。折疊式抱臂2包括沿抱臂長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夾持段21、第二夾持段22、第三夾持段23和第四夾持段24。第一夾持段21上設有第一連接殼25。第二夾持段22同第一夾持段21鉸接在一起。第二夾持段22上設有第二連接殼26。第三夾持段23同第二夾持段22鉸接在一起。第三夾持段23上設有第三連接殼27。第四夾持段24同第三夾持段23鉸接在一起。參見圖2,第一夾持段21、第二夾持段22、第三夾持段23和第四夾持段24都為通過一根桿體彎折而成的框架結構。第一夾持段21的兩端向內(nèi)彎折而形成兩段同軸的抱臂鉸軸3。每一段抱臂鉸軸3上各套設有一根合攏彈簧31。合攏彈簧31為扭簧。第二夾持段22的兩端向內(nèi)彎折而形成兩段同軸的第一夾持段鉸軸41。每一段第一夾持段鉸軸41上各套設有一根第一夾持彈簧42。兩根第一夾持彈簧42的一端連接在一起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夾持段22上。第一夾持彈簧42為扭簧。第一夾持彈簧42的作用為使第二夾持段22以第一夾持段鉸軸41為軸按照圖中A向轉動到同第一夾持段21疊合在一起。第三夾持段23的兩端向外彎折而形成兩段同軸的第二夾持段鉸軸43。每一段第二夾持段鉸軸43上各套設有一根第二夾持彈簧44。兩根第二夾持彈簧44的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抵接在第三夾持段23上、兩根第二夾持彈簧44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二夾持段22上。第二夾持彈簧42為扭簧。第二夾持彈簧44的作用為使第三夾持段23以第二夾持段鉸軸43為軸按照圖中A向轉動到同第二夾持段22疊合在一起。第四夾持段24的兩端向外彎折而形成兩段同軸的第三夾持段鉸軸45。每一段第三夾持段鉸軸45上各套設有一根第三夾持彈簧46。兩根第三夾持彈黃46的一端連接在一起并抵接在弟四夾持段24上、兩根弟二夾持彈黃46的另一端抵接在第三夾持段23上。第三夾持彈簧46為扭簧。第三夾持彈簧46的作用為使第四夾持段24以第三夾持段鉸軸45為軸按照圖中A向轉動到同第三夾持段23疊合在一起。參見圖3,第一夾持段21的下端設有插接頭5。插接頭5為片狀結構。插接頭5的上端翻轉而形成包裹在抱臂轉軸3上的卷邊51。合攏彈簧31的一端抵接在第一夾持段21上、另一端抵接在插接頭5上。合攏彈簧31的作用為使第一夾持段21以抱臂轉軸3為軸按照圖中A向轉動到同連接頭5疊合在一起。插接頭5上設有兩個扣孔52。扣孔52沿連接頭5的厚度方向貫通連接頭。扣孔52上扣接有彈性扣53。當抱臂連接在插座本體上時,彈性扣53遠離插接頭5的一端是固定在插接孔13 (參見圖1)內(nèi)的。抱臂通過插接頭5插接在插接孔內(nèi)而實現(xiàn)同插座本體的鉸接。將本發(fā)明各部件組裝在一起的方法為:
參見圖4,第三連接殼27包括一塊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和兩塊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的一端同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端鉸接在一起。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的另一端上設有第一卡接頭611。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的另一端上設有有第一卡接孔612。第一卡接頭611和第一卡接孔612構成第一扣位61。使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和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分開,將第三夾持段23同第四夾持段相連接的一端、兩根第三夾持彈簧46、兩段第三夾持段轉軸45擱置在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上,再按照圖中B向轉動兩個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到兩個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扣位61固定到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的另一端上,使得兩個第三連接殼第二蓋板272配合第三連接殼第一蓋板271分別將兩根第三夾持彈簧46和兩段第三夾持段鉸軸45夾持固定在第三夾持段23上,從而實現(xiàn)將第四夾持段24和第三夾持段23鉸接在一起。參見圖5,第二連接殼26包括一塊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和兩塊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的一端同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的一端鉸接在一起。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的另一端上設有第二卡接頭621。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的另一端上設有有第二卡接孔622。第二卡接頭621和第二卡接孔622構成第二扣位62。使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和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分開,將第二夾持段22同第三夾持段相連接的一端、兩根第二夾持彈簧44、兩段第二夾持段轉軸43擱置在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上,再按照圖中B向轉動兩個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到兩個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扣位61固定到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的另一端上、使得兩個第二連接殼第二蓋板262配合第二連接殼第一蓋板261分別將兩根第二夾持彈簧44和兩段第二夾持段鉸軸43夾持固定在第二夾持段22上,從而實現(xiàn)將第三夾持段23和第二夾持段22鉸接在一起。第四夾持段24在第三夾持彈簧(第三夾持彈簧被第三連接殼27包裹著看不見)的作用下疊合在第三夾持段23上,第三夾持段23在第二夾持彈簧44的作用下疊合在第二夾持段22上,使得第四夾持段24、第三夾持段23和第二夾持段22三者折疊在一起。參見圖6,第一連接殼25包括一塊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和兩塊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的一端同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的一端鉸接在一起。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的另一端上設有第三卡接頭631。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的另一端上設有有第三卡接孔632。第三卡接頭631和第三卡接孔632構成第三扣位63。使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和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分開,將第一夾持段21同第三夾持段相連接的一端、兩根第一夾持彈簧42、兩段第一夾持段轉軸41擱置在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上,再按照圖中B向轉動兩個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到兩個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的另一端通過第三扣位63固定到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的另一端上、使得兩個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配合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分別將兩根第一夾持彈簧42和兩段第一夾持段鉸軸41夾持固定在第一夾持段21上,從而實現(xiàn)將第二夾持段22和第一夾持段21鉸接在一起,至此即完成了抱臂的組裝。第四夾持段24在第三夾持彈簧(第三夾持彈簧被第三連接殼27包裹著看不見)的作用下疊合在第三夾持段23上,第三夾持段23在第二夾持彈簧(第二夾持彈簧被第二連接殼26包裹著看不見)的作用下疊合在第二夾持段22上,第二夾持段22在第一夾持彈簧42的作用下疊合在第一夾持段21上,使得第四夾持段24、第三夾持段23、第二夾持段22和第一夾持段21四者折疊在一起,也即抱臂自動保持在折疊狀態(tài)。參見圖7,再將插接頭5裝配到抱臂2上。參見圖8,再將插接頭5插到插座本體I上的插接孔13內(nèi)而實現(xiàn)抱臂2同插座本體I的固定。在初始狀態(tài)時,抱臂2處于折疊狀態(tài)且貼合在插座本體I上。插接頭同插座本體之間的固定方式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具體見圖3,不作重復說明。參見圖9,通過抱臂固定移動插座的方法為:將第一夾持段21、第二夾持段22、第三夾持段23和第四夾持段24展開且使抱臂2同插座本體I分開,然后將附著體7擱置在插座本體I上,松開對抱臂2的展開作用,在夾持彈簧和合攏彈簧的作用,抱臂2配合插座本體I抱緊在附著體7上,起到將插座本體I固定到附著體7上的作用。如果附著體7的高度較小,則不需要將所有的夾持段都展開,只要展開夾持段的段數(shù)能夠使抱臂2配合插座本體I抱緊在附著體7上即可。實施例二,參見圖10,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抱臂2由第一夾持段21、第三夾持段23和第四夾持段24連接而成。對應地只保留第一連接殼25和第三連接殼27。第一連接殼25由兩塊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和兩塊第一連接殼第二蓋板252構成,使得第一連接殼25變成不連接在一起的左右兩個部分。對第三連接殼27作了同第一連接殼25 —樣的改變。實施例三,參見圖11,同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為:抱臂2由第一夾持段21和第四夾持段24連接而成。對應地只保留第一連接殼25。實施例四,參見圖12,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第一夾持段21及第一連接殼第一蓋板251都粘結在插座本體I上而實現(xiàn)抱臂同插座本體的連接。該技術方案較之實施例
一而言,緊湊性明顯變差。實施例五,參見圖13,抱臂2由第一夾持段21和第二夾持段22構成。第一夾持段21和第二夾持段22都為桿狀結構。插座本體I的端面上設有連接耳朵17。第一夾持段21一端通過抱臂鉸軸5鉸接在連接耳朵17上、第一夾持段21另一端通過第一夾持段鉸軸41鉸接在第二夾持段22的一端。第一夾持彈簧41和合攏彈簧31都為拉簧。不能在立體前加機構,否則導致不清楚。圖3、8、10、11和12同樣不能在立體前加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包括插座本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端連接在插座本體上的折疊式抱臂,所述折疊式抱臂包括至少兩段沿抱臂長度方向分布的夾持段,相鄰的夾持段鉸接在一起,相鄰的夾持段之間設有使相鄰的夾持段疊合在一起并使夾持段對被夾持物體產(chǎn)生夾持力的夾持彈簧。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疊式抱臂同所述插座本體鉸接在一起,所述折疊式抱臂同所述插座本體之間設有使折疊式抱臂合攏到插座本體上的合攏彈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本體上設有插接孔,抱臂同插座本體相連接的一端上鉸接有插接頭,所述抱臂通過所述插接頭插接在所述插接孔內(nèi)進行連接,所述合攏彈簧設置在抱臂和插接頭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內(nèi)固接有彈性扣,所述插接頭設有扣孔,所述彈性扣扣在所述扣孔內(nèi)。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為扁平孔,所述插接頭為片狀結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彈簧為扭簧,夾持彈簧套設在將相鄰夾持段鉸接在一起的夾持段鉸軸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夾持段鉸軸一端同夾持段固接在一起、另一端懸空。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外殼,相鄰夾持段之間的所述夾持彈簧和夾持段鉸軸通過所述連接外殼固定在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一個夾持段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段為通過一根桿體彎折而成的框架結構,所述夾持段鉸軸和所述夾持段為一體結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外殼包括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一端鉸接在一起、另一端通過扣位連接在一起,相鄰夾持段之間的所述夾持彈簧、夾持段鉸軸和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一個夾持段通過所述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夾持在一起,相鄰的兩個夾持段中的另一個夾持段同夾持彈黃抵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移動插座。一種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包括插座本體和一端連接在插座本體上的折疊式抱臂,所述折疊式抱臂包括至少兩段沿抱臂長度方向分布的夾持段,相鄰的夾持段鉸接在一起,相鄰的夾持段之間設有使相鄰的夾持段疊合在一起并使夾持段對被夾持物體產(chǎn)生夾持力的夾持彈簧。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方便地將移動插座固定到電器使用地附近且連接適應性好的移動插座折疊式彈性夾緊固定機構,解決了現(xiàn)有的移動插座不能方便地固定到電器使用地附近給使用帶來不便的問題。
文檔編號H01R13/46GK103138129SQ201210450878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田瞻民, 蔡映峰 申請人:公牛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