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接地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關于勘探技術領域,特別是關于接地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是一種接地極。
背景技術:
接地極是埋入地下的導電元件,良好的接地極在特殊自然環(huán)境下具有防雷減災、避免造成重大損失的功能,為安全生產、生活提供了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傳統(tǒng)工業(yè)廠區(qū)通常采用鍍鋅扁鋼為介質,在實際施工中以外力將其打入地下,其外部保護層受外力摩擦而被破壞,導致其耐腐蝕性能降低。采用鍍鋅扁鋼為介質作為全廠接地網,雖然其成本較低,但是鍍鋅扁鋼在地下受土壤環(huán)境的影響極易被腐蝕(如酸性土壤、堿性土壤、潮濕等),經過腐蝕后導致接地網性能降低。
為了減少接地網的腐蝕,目前有些接地網也采用諸如銅導線、銅包鋼、鋅鎂合金等新型接地材料作為接地線,雖然其耐腐蝕性能較好,但造價過高,并且造成有色金屬的大量損耗,不利于節(jié)約資源。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接地極,該接地極帶陰極保護功能,在滿足接地要求的同時,為鋼質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減少鋼質接地網的腐蝕,提高鋼質接地網的使用年限,減少有色金屬在接地網中的使用。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接地極,所述的接地極包括鋼管I、圓筒2,所述的圓筒2通過鋼板3、螺栓4與所述的鋼管相連接,其中,所述的圓筒2包括上部圓筒21和下部圓筒22,所述的上部圓筒21的口徑大于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與所述鋼管I的口徑相同;所述的上部圓筒21內設置有鋅塊5,所述的鋅塊5通過導線6與所述的鋼板3相連接。可選的,所述的上部圓筒21與所述的下部圓筒22—體成型。可選的,所述的鋼板3包括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的鍍鋅鋼板31、與所述的圓筒2相連接的玻璃鋼板32。可選的,所述的導線6通過焊接7與所述的鋅塊5以及鋼板3相連接??蛇x的,所述的玻璃鋼板32上設置有孔洞33,所述的導線6穿過所述的孔洞33通過焊接7連接在所述的鍍鋅鋼板31上??蛇x的,所述的上部圓筒21設置有圓筒蓋23。可選的,所述的接地極還包括接地線11,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鋼管I上設置有接地線11??蛇x的,所述的鋼管I上設置有尖端12??蛇x的,所述的鋼管I為鍍鋅鋼管,所述的圓筒2為玻璃鋼圓筒,所述的導線6為銅導線。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接地極內置鋅塊作為犧牲陽極,實現了接地極帶陰極保護功能,在滿足接地要求的同時,為鋼質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減少鋼質接地網的腐蝕,提高鋼質接地網的使用年限,減少有色金屬在接地網中的使用,且鋅塊無需挖開地面即可更換,方便巡檢和施工。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地極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
鋼管I接地線 11尖端12圓筒2上部圓筒21下部圓筒22筒蓋23鋼板3鍍鋅鋼板31玻璃鋼板32孔洞33螺栓4鋅塊5導線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接地極,所述的接地極包括鋼管I、圓筒2,所述的圓筒2通過鋼板3、螺栓4與所述的鋼管相連接。在具體的實施方式中,鋼管I以及圓筒2的長度均可以根據不同工程的實際需要進行定制。其中,所述的圓筒2包括上部圓筒21和下部圓筒22,所述的上部圓筒21的口徑大于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與所述鋼管I的口徑相同。所述的上部圓筒21內設置有鋅塊5,所述的鋅塊5通過導線6與所述的鋼板3相連接。所述的接地極還包括接地線11,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所述的鋼管I上設置有尖端12。尖端12用于使得接地極打入地下,接地扁鋼直接焊接在鋼管I本體上。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部圓筒21與所述的下部圓筒22—體成型。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鋼板3包括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的鍍鋅鋼板31、與所述的圓筒2相連接的玻璃鋼板32,所述的導線6通過焊接7與所述的鋅塊5以及鋼板3相連接,所述的玻璃鋼板32上設置有孔洞33,所述的導線6穿過所述的孔洞33通過焊接7連接在所述的鍍鋅鋼板31上。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的上部圓筒21設置有圓筒蓋23。鋅塊5的大小可以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定制。導線6足夠長,可以將鋅塊和導線在圓筒2外焊接,然后放回圓筒內,蓋上筒蓋23。鋅塊作為犧牲陽極為接地極以及與接地極相連的鍍鋅扁鋼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防止腐蝕,提高接地網的使用年限。當鋅塊作為犧牲陽極消耗完時,可以打開桶蓋,重新放置一塊鋅塊,保證陰極保護的效果。在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述的鋼管I可為鍍鋅鋼管,所述的圓筒2可 為玻璃鋼圓筒,所述的導線6可為銅導線。圖I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地極的結構示意圖,下面結合圖1,詳細介紹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接地極。由圖I可知,所述的接地極主體為鋼管I以及圓筒2,在該實施例中,鋼管為一根DN50無縫焊接鍍鋅鋼管,圓筒為一根玻璃鋼材質的圓柱型筒,二者連接而成。玻璃鋼圓筒的上部圓筒21 口徑為DN150,下部圓筒22 口徑為DN50,鋼管I和玻璃鋼圓筒2之間通過一塊鍍鋅鋼板31和一塊玻璃鋼板32以及螺栓4相連,鍍鋅鋼管I和玻璃鋼圓筒2的長度可以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定制。鍍鋅鋼管I作為接地體與地下接地扁鋼焊接相連。鍍鋅鋼板32上焊接一根銅導線6,然后將銅導線6穿過玻璃鋼板32預留好的孔洞33引上與鋅塊5焊接,鋅塊大小可以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定制。銅導線足夠長,可以將鋅塊和銅導線在玻璃鋼筒2外焊接,然后放回玻璃鋼桶,蓋上筒蓋23。鋅塊作為犧牲陽極為接地極以及與接地極相連的鍍鋅扁鋼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防止腐蝕,提高接地網的使用年限。當鋅塊作為犧牲陽極消耗完時,可以打開桶蓋,重新放置一塊鋅塊,保證陰極保護的效果。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接地極,通過在接地極內置鋅塊作為犧牲陽極,實現了接地極帶陰極保護功能,在滿足接地要求的同時,為鋼質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減少鋼質接地網的腐蝕,提高鋼質接地網的使用年限,減少有色金屬在接地網中的使用,且鋅塊無需挖開地面即可更換,方便巡檢和施工。本發(fā)明的主要技術效果包括I.利用犧牲陽極對接地網進行陰極保護,解決了鋼質接地網易受腐蝕的缺點,延長了使用壽命。2.犧牲陽極方便巡檢和更換,無需挖開地面即可方便更換。3.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價格低廉,無需新型接地材料,降低了工程造價,節(jié)約了有色金屬。本發(fā)明中應用了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
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接地極包括鋼管(I)、圓筒(2),所述的圓筒(2)通過鋼板(3)、螺栓(4)與所述的鋼管相連接, 其中,所述的圓筒(2)包括上部圓筒(21)和下部圓筒(22),所述的上部圓筒(21)的口徑大于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與所述鋼管(I)的口徑相同; 所述的上部圓筒(21)內設置有鋅塊(5),所述的鋅塊(5)通過導線(6)與所述的鋼板(3)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部圓筒(21)與所述的下部圓筒(22) —體成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鋼板(3)包括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的鍍鋅鋼板(31)、與所述的圓筒(2)相連接的玻璃鋼板(3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導線(6)通過焊接(7)與所述的鋅塊(5)以及鋼板(3)相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玻璃鋼板(32)上設置有孔洞(33),所述的導線(6)穿過所述的孔洞(33)通過焊接(7)連接在所述的鍍鋅鋼板(31)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部圓筒(21)設置有圓筒蓋(23)。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接地極還包括接地線(11),與所述的鋼管(I)相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管(I)上設置有尖端(12)。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鋼管(I)為鍍鋅鋼管,所述的圓筒(2)為玻璃鋼圓筒。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接地極,其特征是,所述的導線(6)為銅導線。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接地極,所述的接地極包括鋼管1、圓筒2,所述的圓筒2通過鋼板3、螺栓4與所述的鋼管相連接,其中,所述的圓筒2包括上部圓筒21和下部圓筒22,所述的上部圓筒21的口徑大于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所述的下部圓筒22的口徑與所述鋼管1的口徑相同;所述的上部圓筒21內設置有鋅塊5,所述的鋅塊5通過導線6與所述的鋼板3相連接。該接地極帶陰極保護功能,在滿足接地要求的同時,為鋼質接地網提供陰極保護,減少鋼質接地網的腐蝕,提高鋼質接地網的使用年限,減少有色金屬在接地網中的使用。
文檔編號H01R4/66GK102969579SQ20121045356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于小輝, 于興鵬, 劉學全, 孫俊銘, 徐達喬, 劉瑞萍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天然氣華東勘察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