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46937閱讀:18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所使用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
      背景技術
      將作為可再生能量的太陽能變換為電能并發(fā)電的太陽電池,受到近來地球環(huán)境保護的趨勢高漲的影響,作為能夠對應地震災害后的電力不足的下一世代的能源而為人矚目。在當前主流的太陽電池中,分別在電池單元中的太陽光的受光面?zhèn)纫约氨趁鎮(zhèn)仍O有用于取出發(fā)電得到的電流的電極。受光面?zhèn)鹊碾姌O在電池單元上形成影子,所以該影子的部分的電池單元不入射太陽光。也即,該影子部分的電池單元不貢獻發(fā)電,所以導致光電變換效率的降低。
      在消除這樣的不良使光電變換效率提高的目的下,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了一種所謂的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其為了取出發(fā)電而得的電流,將包含此前一直設于受光面?zhèn)鹊碾姌O的所有電極都設于背面?zhèn)取@墨II中的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具有:形成于半導體基板的背面?zhèn)鹊牡贗導電型用電極以及第2導電型用電極;以及在該背面?zhèn)鹊O于形成第I導電型用電極以及第2導電型用電極的區(qū)域之外、用于進行太陽電池單元的背面電極與配線薄片的配線圖案的對位的校準標記。
      根據專利文獻I的技術,除了對光電變換效率的提高做出貢獻之外,還能高精度地完成太陽電池單元的背面電極畫出的電極圖案與配線薄片的配線圖案的對位。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151262號公報發(fā)明內容
      然而,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中,必須把所有用于取出發(fā)電而得的電流的電極都圖案化而形成于太陽電池單元的背面?zhèn)?。所以,在太陽電池單元的背面?zhèn)刃枰麟姌O的微細化以及電極間的窄間距化。其結果,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工序與所謂的表面電極型太陽電池模塊的工作相比極為困難。相關制造工序的困難化不僅使量產性降低,還成為使產品成品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但是,專利文獻I對于能夠應對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工序的困難化的、能夠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及產品成品率的降低的制造技術,既沒有公開也沒有給出技術啟示。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技術中的上述問題而開發(fā)的,其目的在于在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和產品成品率的降低。
      本發(fā)明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是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所用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以使所述單元的背面電極朝向外側的臨時固定狀態(tài),用單元供給部使該單元搭載于設于旋轉體而位于所述單元的搭載臺的單元搭載頭部上的工序;用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并反轉驅動該旋轉體的反轉驅動部,使所述單元搭載頭從所述搭載臺向對所述配線薄片進行所述單元的組裝的組裝臺反轉移動的工序;用以攝像部對畫在所述配線薄片的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進行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識別該配線薄片中的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用以所述攝像部對所述單元的所述背面電極畫出的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進行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識別搭載于所述單元搭載頭部的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的工序;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調整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的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以使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對準所述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以及以使所述配線薄片的所述配線圖案和所述單元的所述電極圖案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用所述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將所述單元組裝到所述配線薄片的工序。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在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及產品成品率的降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概略結構的框圖。
      圖2A是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制造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的外觀圖。
      圖2B是表示作為太陽電池模塊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的說明圖。
      圖2C是從背面?zhèn)扔^察作為太陽電池模塊的構成部材的太陽電池單元的外觀圖。
      圖2D是關注某個太陽電池單元從背面?zhèn)扔^察太陽電池模塊的部分放大圖。
      圖3A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機構部的整體結構的斜視圖。
      圖3B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單元供給部的斜視圖。
      圖3C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的周邊構造的斜視圖。
      圖3D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供給部的周邊構造的斜視圖。
      圖3E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供給部的斜視圖。
      圖3F是表示在圖3D、圖3E所示的配線薄片供給部中、保持輥狀的配線薄片的筒管保持體的輸送機構的說明圖。
      圖3G是放大地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供給部的斜視圖。
      圖3H是放大地表示該配線薄片供給部的斜視圖。
      圖31是放大地表示該配線薄片供給部的斜視圖。
      圖4是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動作中、表示單元組裝工序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5A是表示在單元搭載頭部搭載單元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5B是表示將單元搭載于單元搭載頭部后、使單元搭載頭部向組裝臺反轉移動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5C是表示使用以攝像部攝像設于配線薄片的配線薄片側標識的標識圖像信息來識別單元的目標安裝位置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是表示使用攝像部攝像設于單元的單元側標識的標識圖像信息來識別單元的當前位置、對單元搭載頭部進行定位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5E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5F是表示使單元從基于單元搭載頭部的吸附的臨時固定中釋放出來后、使單元搭載頭部在Z軸方向上升移動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圖6是表示多個旋轉體在各自既定的方向被旋轉驅動的樣子的說明圖。
      圖7A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7B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7C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7D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7E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7F是表示對配線薄片組裝單元的順序的說明圖。
      圖8A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構成部材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的變形例的斜視圖。
      圖8B是對圖8A示出的變形例中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從與圖8A不同的視點觀察的斜視圖。
      圖9A是表示單元供給部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9B是表示單元供給部以及單元搭載頭部的組合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9C是表示單元供給部以及單元搭載頭部的組合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符號說明
      11: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3:配線薄片、13a:絕緣性基材、13b:第I配線、13c:第2配線、13m:配線薄片側標識(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14:配線圖案、15: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單元 )、15a:受光面、15b:背面?zhèn)?背面電極)、15c 第I電極、15d:第2電極、15m:單元側標識(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16:電極圖案、19:薄片輸送平臺、21:單元供給部、23:配線薄片供給部、25:薄片切斷部、27:旋轉體、28:搭載臺、29:單元搭載頭部、30:組裝臺、31:反轉驅動部、31b:安裝平板、31c:突出片、32:退避臺、33: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x:X軸調整機構部、33y:Y軸調整機構部、33 θ: Θ軸調整機構部、33ζ:Ζ軸調整機構部、35:UV照射部、37:攝像部、38: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9:統括控制部、41: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51:設施安裝平板、53:安裝平板、55:安裝平板、57: Θ軸輥、59:安裝平板、61:懸垂支承部、61a:窗部、63:灌注部、65:活塞部、65a:活塞部的前端部、70:補給機構、71:筒管、72:筒管保持體、72a:車輪部、72b:底板、72c:側板、72d:向導輥、72e:第I向導板部、72f 第2向導板部、72g:多個氣孔、73 第I筒管移送體、74:主輸送路徑、75:干線軌、77:第2筒管移送體、78:副輸送路徑、79:支線軌、80:供給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概略結構〕
      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概略結構。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概略結構的框圖。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如圖1所示,具有通過對配線薄片13組裝多個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以下,有時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省略為“太陽電池單元”或“單元”)15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含半成品)的功能。多個單元15,使受光面15a朝向外側(上側)并使背面電極15b (參照圖2C)朝向配線薄片15側(下側)地對配線薄片15組裝。
      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如圖1所示,具備薄片輸送平臺19、單元供給部21、配線薄片供給部23、薄片切斷部25、旋轉體27、單元搭載頭部29、反轉驅動部31、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UV照射部35、攝像部37、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統括控制部39而構成。
      薄片輸送平臺19具有利用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的輸送驅動使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對于長邊方向自由進退地輸送的功能。在薄片輸送平臺19上,以臨時固定狀態(tài)(例如,基于空氣的負壓的吸附固定等)積載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 (參照圖2B (b))朝向外側的配線薄片13。
      單元供給部21,具有如后詳述地將使太陽電池單元15的背面電極13b朝向外側的大致平衡狀態(tài)的單元15向位于單元搭載臺28的單元搭載頭部29供給并使其搭載的功倉泛。
      另外,單元搭載臺28意味著如圖1那樣示意性所示地對單元搭載頭部29供給單元15并使其搭載的場所。
      配線薄片供給部23,具有如后詳述地將輥狀卷繞的長尺帶狀的配線薄片13向組裝臺30供給的功能。
      另外,組裝臺30意味著如圖1那樣示意性所示地進行對于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作業(yè)的場所。
      薄片切斷部25具有以預先設定的長度尺寸(例如1800mm等的、可適宜改變的任意的尺寸)切斷從配線薄片供給部23拉出而供給的配線薄片13的功能。
      旋轉體27具有大致長方體的外形形狀,自由旋轉地被軸支承。旋轉體27的旋轉軸27a,詳細如后述(參照例如圖3A),與包含例如驅動電機31a的反轉驅動部31連結。在旋轉體27的一側面和位于與該一側面正對的另一側面的各個上設有單元搭載頭部29。
      在單元搭載頭部29,以將單元15的背面電極置位于外側(夾著單元15的單元搭載頭部29的相反側)的固定狀態(tài)(例如,基于空氣的負壓的吸附固定等)搭載單元15。單元搭載頭部29,詳細后述,但在使單元15搭載的工序中,被以大致平衡狀態(tài)置位于旋轉體27的上部的搭載臺28,而在使單元搭載頭29反轉移動的工序之后,被以大致平衡狀態(tài)置位于旋轉體27的下部的組裝臺30。
      內置于反轉驅動部31的驅動電機31a (參照圖3A)直接或者經由適宜的齒輪機構(未圖示)連結于旋轉體27的旋轉軸27a (參照圖3A)。該驅動電機31a,具有通過自由轉動地支承旋轉體27并反轉驅動旋轉體27從而使單元搭載頭29向組裝臺30反轉移動的功倉泛。
      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如詳細后述地,具有調整設有旋轉體27的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或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的功能。
      另外,反轉驅動部31連結到旋轉體27。旋轉體27上設有單元搭載頭部29。單元搭載頭部29上搭載有單元15。因此,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具有調整單元15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的功能。
      UV照射部35在使配線薄片13中的配線圖案14 (參照圖2B (b))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參照圖2C)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時,用于在配線薄片13以及單元15之間用未圖示的熱硬化性粘著劑(UV粘著劑)進行臨時固定(基于UV照射)的用途。
      攝像部37具有對配線薄片13上畫出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中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 (參照圖2B (b))、以及單元15的背面電極畫出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中的單元側標識15m(參照圖2C、圖2D)進行攝像的功能。由攝像部37攝像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以及單元側標識15m中的圖像信息向統括控制部39發(fā)送。
      另外,配線薄片側標識13m相當于本發(fā)明的“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中的標識”,單元側標識15m相當于本發(fā)明的“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中的標識”。
      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具有將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制造工序正在進行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 (參照例如圖2A)以積載并臨時固定于薄片輸送平臺19的狀態(tài),在包含組裝臺30和退避臺32之間的路徑上輸送驅動的功能。
      另外,退避臺32意味著使積載于薄片輸送平臺19而輸送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暫時地向攝像部37的攝像區(qū)域外退避的場所。
      統括控制部39具有以下功能:進行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調整設有旋轉體27的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或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的控制,以使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中的單元側標識13m的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當前位置,對準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上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的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的功能;以及,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進行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控制的功倉泛。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概略結構〕
      接下來,參照圖2A 圖2D說明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制造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概略結構。圖2A是使用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制造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的外觀圖。圖2B (a)是從配線圖案14的印刷面?zhèn)扔^察作為太陽電池模塊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13的外觀圖,圖2B (b)是從配線圖案14的印刷面?zhèn)扔^察配線薄片13的部分放大圖。圖2C是從背面?zhèn)扔^察作為太陽電池模塊的構成部材的太陽電池單元15的外觀圖。圖2D是關注某個太陽電池單元15而從背面?zhèn)扔^察太陽電池模塊的部分放大圖。
      另外,在圖2B (a)、(b)用虛線示出單元15的目標安裝位置。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如圖2A所示,對配線薄片13將多個單元15在行方向以及列方向隔著微小的間隔(例如1_等)整齊地校準配置而構成。多個單元15使受光面15a向著外側(表側)而使背面?zhèn)鹊碾姌O圖案16 (參照圖2C)向著配線薄片13側地對配線薄片13組裝。
      作為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構成部材的、具有可撓性的配線薄片13,如圖2B(a)、(b)所示,在絕緣性基材13a的一側面具有由配線素材畫出既定的配線形狀的配線圖案14而構成。配線圖案14,如圖2B(b)所示,由第I配線13b和第2配線13c組成。上述第I以及第2配線13b、13c分別圖案形成為梳齒狀。第I以及第2配線13b、13c各自的梳齒部分,交替嚙合地,相互隔著既定的間隔(維持相互電氣絕緣狀態(tài))而配置。
      具體而言,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如圖2C以及圖2D所示,設為具有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位置及形狀嚴密(在既定的誤差范圍內)重合的位置及形狀。
      配線薄片13的絕緣性基材13a的材質只要是具有電氣絕緣性的材質,則不需要特別限定。例如,能夠優(yōu)選地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IyethyIene terephthalate)、酸乙二酯(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苯硫醚(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氟乙烯(PVF:polyvinyl fluoride)、聚酰亞胺(polyimide)等樹脂,用作絕緣性基材13a的材質。
      形成配線圖案14的配線素材的材質只要是具有電氣導電性的材質,則不需要特別限定。例如,能夠優(yōu)選地將銅、鋁、銀等金屬,用作配線素材的材質。
      配線薄片13,如圖2B (b)所示,具有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 (參照圖2C)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時所用的薄片側標識13m。薄片側標識13m,如圖2B (b)所示,在配線薄片13中的單元15的安裝位置中、對角線上的角部分別各設一個。具體而言,薄片側標識13m,在配線薄片13的符合位置上,通過空出大致圓形狀的孔(孔的形狀不限于圓形狀)而形成。
      另外,在對于配線薄片13正常的安裝位置安裝單元15的情況下,如圖2B (b)的虛線所假設的那樣,使直徑比薄片側標識13m的直徑大小小的單元側標識15m置位于的薄片側標識13m的內側。
      另一方面,作為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構成部材的太陽電池單元15構成為:如圖2C所示,在受光面15a (參照圖2A)的背面?zhèn)?5b具有由導電性部材畫出既定的電極形狀的電極圖案16。電極圖案16,如圖2C所示,由第I電極15c和第2電極15d組成。這些第I以及第2電極15c、15d分別圖案形成為大致矩形狀。第I以及第2電極15c、15d,相互隔著既定的間隔(維持相互電氣絕緣狀態(tài))而交替地被校準配置。
      另外,能夠在本實施方式中適用的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15具有結合了 P型以及η型的半導體的構造。具有這樣的ρη結構造的單元15中,例如,將P型半導體側連接到第I電極15c,另一方面,將η型半導體側連接到第2電極15d。由此,構成為在第I以及第2電極15c、15d之間顯現由太陽電池單元15產生的電動勢。
      單元15,如圖2C以及圖2D所示,具有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時所用的單元側標識15m。單元側標識15m,在單元15中的對角線上的角部分別各設一個。具體而言,單元側標識15m,在單元15的符合位置上,通過空出大致圓形狀的孔(但孔的形狀不限于圓形狀)而形成。
      對如上述構成的配線薄片13組裝多個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15時,如圖2D所示,需要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收斂到既定的誤差范圍(例如,50 μ m等)內(相當于本發(fā)明的“匹配”)。
      在使配線圖案14與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收斂于既定的誤差范圍內的目的下,統括控制部39,如后所述,采用由攝像部37攝像而得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以及單元側標識15m的圖像信息。即,統括控制部39存儲包含與配線圖案14相對于配線薄片側標識13m的存在位置相關的信息、以及電極圖案16相對于單元側標識15m的存在位置相關的信息的相對位置信息。
      收到了由共用的攝像部37錯開時間分別攝像而得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以及單元側標識15m的標識圖像信息的統括控制部39,如后詳述的那樣,通過參照上述相對位置信息以及上述標識圖像信息,能夠高精度地把握配線薄片13中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配線圖案14在配線薄片13中的存在位置)、以及單元15的當前位置(電極圖案16在單元15中的存在位置)。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機構部的概略結構〕
      接下來,參照圖3A 圖31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中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機構部的概略結構。圖3A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機構部的整體結構的斜視圖。圖3B (a)是示出作為該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構成部材的單元供給部21的斜視圖。圖3B (b)是從圖3B (a)的3B-3B箭頭方向觀察圖3B (a)所示的單元供給部21的圖。圖3C是示出作為該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構成部材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的周邊構造的斜視圖。圖3D是示出作為該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構成部材的配線薄片供給部23的周邊構造的斜視圖。圖3E是示出該配線薄片供給部23的斜視圖。圖3F是示出在該配線薄片供給部23中保持輥狀的配線薄片13的筒管保持體73的輸送機構的說明圖。圖3G、圖3H、圖31是放大地表示該筒管保持體73的斜視圖。
      另外,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在圖3A所示的例子中,具備例如3組(制造線的組數可以是I組,也可以是能夠適宜改變的任意的組數)同樣的制造線。所以,在圖3A所示的例子中,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各構成部材,除非特別說明,分別各將同樣的部材設為3組。但在圖3A所示的例子中,對單元供給部21以及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省略了位于該圖中的最里側的組的圖示。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如圖3A及圖3B (a)、(b)所示,具備單元供給部21。單元供給部21,如圖3B (a)、(b)所示,具備:在Z軸方向延伸的基端部21a、和與該基端部21a的下部連接而能夠對配線薄片13的長邊方向(X軸方向)可自由進退地移動的臂部21b。在臂部21b的前端側,如圖3B (a)、(b)所示,設有能從四面扣住或松開單元15的夾頭部21c。
      如上述那樣構成的單元供給部21,如圖3B (b)所示,以在使太陽電池單元15的背面?zhèn)?5b朝向上方側的大致平衡狀態(tài)下,將由夾頭部21c扣住的一個單元15向單元搭載部29供給并使其搭載的方式進行動作。
      此外,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如圖3A以及圖3C所示,具備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具備將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在X軸方向調整的X軸調整機構部33x、在Y軸方向調整的Y軸調整機構部33y、以及在Z軸方向調整的Z軸調整機構部33z,還具備使反轉驅動部31的姿態(tài)繞與Z軸平行的Θ軸水平旋轉而調整的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
      X軸調整機構部33x,如圖3A以及圖3C所示,經由安裝于制造設施上部(例如頂板)的剛體部(未圖示)的大致矩形狀的設施安裝平板51,以對于剛體部垂下的狀態(tài)進行安裝。具體而言,3組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中33的各個,經由與各自對應的設施安裝平板51,以對頂板等垂下的狀態(tài)進行安裝。X軸調整機構部33x,包含例如未圖示的X軸驅動電機、形成于X軸驅動電機的驅動軸的X軸滾珠絲杠(未圖示)、咬合于X軸滾珠絲杠并向著X軸方向退避移動的X軸滑軌(未圖示)而構成。
      Y軸調整機構部33y,如圖3A以及圖3C所示,經由安裝于X軸調整機構部33x的下部的安裝平板53,以對X軸調整機構部33x直角地交叉且從X軸調整機構部33x垂下的狀態(tài)進行安裝。Y軸調整機構部33y,包含例如未圖示的Y軸驅動電機、形成于Y軸驅動電機的驅動軸的Y軸滾珠絲杠(未圖示)、咬合于Y軸滾珠絲杠并向著Y軸方向退避移動Y軸滑軌(未圖示)而構成。
      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如圖3A以及圖3C所示,經由安裝于Y軸調整機構部33y的下部的安裝平板55,在對Y軸調整機構部33y垂下的狀態(tài)下進行安裝。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包含例如未圖示的Θ軸驅動電機和直接或經由適宜的齒輪機構(未圖示)連結到Θ軸驅動電機的驅動軸而圍繞Θ軸旋轉移動的Θ軸輥57而構成。
      Z軸調整機構部33z,如圖3A以及圖3C所示,經由安裝于Θ軸輥57的下部的安裝平板59,以對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垂下的狀態(tài)進行安裝。Z軸調整機構部33z例如由安裝于安裝平板59的側面在Z軸方向的下方延伸的大致P字形的懸垂支承部61、以對于懸垂支承部61的側面在Z軸方向延伸的方式進行安裝的圓筒形的灌注部63、向著對于灌注部63的Z軸方向的下方自由進退地進行支承的活塞部65、和自由進退地驅動活塞部65的未圖示的Z軸驅動電機而構成。
      如圖3C所示地,將自由轉動地支承旋轉體27并使旋轉體27反轉驅動的反轉驅動部31與活塞部65咬合。反轉驅動部31具有沿懸垂支承部61的側面平行且在Z軸方向自由滑行移動地支承的安裝平板31b。反轉驅動部31的安裝平板31b上安裝有成為反轉驅動部31的驅動源的驅動電機31a,并且設有從安裝平板31b在Y軸方向凸出形成而與活塞部65咬合的凸出片31c。凸出片31c,如圖3C所示,通過開設于懸垂支承部61的窗部61a,面臨與活塞部65的前端部65a對置的位置。由此,反轉驅動部31,在活塞部65向著對于灌注部63的Z軸方向下方進行退避移動的情況下,伴隨該退避移動,使Z軸方向上的位置移位。
      總之,反轉驅動部31,在X軸或Y軸滑軌向著X軸或Y軸方向退避移動的情況下,伴隨該退避移動使X軸或Y軸方向上的位置移位。此外,反轉驅動部31,在Θ軸輥57繞Θ軸旋轉移動的情況下,伴隨該退避移動,使圍繞Θ軸的姿態(tài)變化。而且,反轉驅動部31,在活塞部65向著對于灌注部63的Z軸方向的下方或上方退避移動的情況下,伴隨該退避移動,使Z軸方向上的位置移位。因此,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能夠根據從統括控制部39發(fā)送來的控制信號,調整設有旋轉體27 (具有單元搭載頭部29)的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
      進而,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如圖3A以及圖3D 圖3F所示,具備配線薄片供給部23。該配線薄片供給部23具有:用于將卷繞長尺帶狀的配線薄片13而成的配線薄片輥13r (參照圖3H、圖31)向成為配線薄片13對于組裝臺30 (參照圖O的供給據點的供給站80 (參照圖3G)補給的補給機構70。
      補給機構70,如圖3D 圖3F所示,具有:一對筒管71、一對筒管保持體72、一對第I筒管移送體73、作為第1筒管移送體73的移送路徑的第I移送路徑74、第2筒管移送體77、作為第2筒管移送體77的移送路徑的第2移送路徑78、和供給站80。
      一對筒管71構成為能自由轉動地裝有配線薄片輥13r (參照圖3H、圖31)。一對第I筒管移送體73構成為使上述一對筒管71分別可移送。即,在第I移送路徑74上,如圖3D 圖3F所示,鋪設沿著配線薄片13的供給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一對干線軌75。由此,分別積載一對筒管71的一對第I筒管移送體73能沿著X軸方向自由移送。
      另外,為了使說明簡要,在圖3F中,省略筒管71以及筒管保持體72的圖示,僅示出第I以及第2筒管移送體73、77。
      第2筒管移送體77,如圖3D 圖3F所示,在使用中的配線薄片13消耗完等情況下,將裝有配線薄片輥13r (參照圖3H、圖31)的筒管71向供給站80補給時使用。第2移送路徑78延設為與第I移送路徑74大致直角地交叉。第2移送路徑78上鋪設有一對支線軌79。由此,積載裝有新配線薄片輥13r的筒管71的第2筒管移送體77能夠沿著Y軸方向自由輸送。
      第I筒管移送體73的上側面,如圖3F所示,分別設有與一對支線軌79平行的一對復線軌73a。此外,第2筒管移送體77的上側面,也設有與一對支線軌79平行的一對復線軌77a。由此,在一對第I筒管移送體73中的任意一個在被移送而置位于第I移送路徑74中與第2移送路徑78交叉的部分74a、且第2筒管移送體77被移送而置位于第2移送路徑78中的第I移送路徑74側的情況下,第I筒管移送體73的復線軌73a與第2筒管移送體77的復線軌77a大致直線地校準配置。在該狀態(tài)下,在第I筒管移送體73與第2筒管移送體77之間,完成筒管71的更換(配線薄片輥13r的更換)。
      筒管保持體72具有保持自由轉動地支承配線薄片輥13r的筒管71的功能。筒管保持體72,在通常時,在積載了第I筒管移送體73或第2筒管移送體77中的任意一個的狀態(tài)下被移送。圖3G 圖31所示的筒管保持體72構成為具備:沿著第I筒管移送體73的復線軌73a (參照圖3F)或第2筒管移送體77的復線軌77a (參照圖3F)行進時所用的車輪部72a、在四角安裝有車輪部73a的底板72b、從底板72b反L字形地立起的側板72c、自由轉動地支承于側板72c的后方側(以配線薄片13被拉出的一側為基準,下同)的向導輥72d、和設于向導輥72d的前方側的第I以及第2向導板部72e、72f。
      另外,在第I以及第2向導板部72e、72f,如圖3G所示,在與配線薄片13的寬度方向對應的位置開設用于通過空氣的負壓吸附固定配線薄片13的多個氣孔72g。此外,在第2向導板部72f的前方側設有薄片切斷部25。
      如上構成的筒管保持體72的筒管71,如圖3H、圖31所示,裝有配線薄片輥13r。裝于筒管71而從配線薄片輥13r拉出的配線薄片13的自由端由向導輥72d折返并支承,向第I以及第2向導板部72e、72f的上部被引導。接下來,配線薄片13的自由端通過薄片切斷部25的上部被引導向組裝臺30 (參照圖1)。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動作〕
      接下來,參照圖Γ圖6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的動作(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的順序)。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動作中單元組裝工序的順序的說明圖。圖5A是表示將單元15搭載于單元搭載頭部29的樣子的說明圖。圖5B是表示將單元搭載于單元搭載頭部29后使單元搭載頭部29向組裝臺反轉移動的樣子的說明圖。圖5C是表示使用由攝像部37攝像設于配線薄片13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而得的圖像信息來識別單元15的目標安裝位置的樣子的說明圖。圖是表示使用由攝像部37攝像設于單元15的單元側標識15m而得的圖像信息來識別單元15的當前位置并定位單元搭載頭部29的樣子的說明圖。圖5E是表現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樣子的說明圖。圖5F是表示將單元15從基于單元搭載頭部29的吸附的臨時固定中釋放后,使單元搭載頭部29在Z軸方向上升移動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6是示出3組旋轉體27在各自既定的方向旋轉驅動的樣子的說明圖。
      另外,圖4所示的單元組裝工序,通過單元供給部21、配線薄片供給部23、薄片切斷部25、反轉驅動部31、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UV照射部35、攝像部37、以及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的各功能部收到來自統括控制部39的單元組裝工序的開始指令而開始。
      在步驟Sll中,單元供給部21,如圖5A所示,由使單元15的背面電極15b朝向外側的臨時固定狀態(tài)向設于旋轉體27而位于單元15的搭載臺28的單元搭載頭部29供給并搭載單元15。
      另外,在單元15的背面電極15b上,在單元組裝工序的前工序中,涂布焊料漿(未圖示)。此外,在單元組裝工序的后工序中,通過在對于將單元15對配線薄片13臨時固定的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加入熱以及壓力的同時進行UV照射,完成焊料漿的熔融帶來的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電氣性結合、以及單元15對于配線薄片13的真實固定。
      在步驟S12中,內置于反轉驅動部31的驅動電機31a,如圖5B所示,通過在自由轉動支承旋轉體27的同時使旋轉體27反轉驅動而使單元搭載頭29向組裝臺30反轉移動。
      另外,實際上,以使單元15在行方向密接而排列為目的而在行方向緊并列的3組旋轉體27-f 3 (反轉驅動部31以及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也相同,下同),如圖6所示,交錯狀地配設。其中,在行方向并列的單元15的夾著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例如逆時針地反轉移動,另一方面,夾于上述旋轉體27-1、3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2,以與上述相反的時針方向反轉移動。
      總之,作為將3組旋轉體27-f 3配設為交錯狀、及將3組旋轉體27_廣3各自的旋轉方向在最近的行方向上相鄰的旋轉體27間相互地反方向上設定而相輔相成地作用的結果,是能夠對搭載于具有3組的各旋轉體27-廣3的單元搭載頭部29的單元15彼此的物理性干涉防患于未然。
      在步驟S13-1中,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如圖5C所示,通過對薄片輸送平臺19進行輸送驅動,而將積載于薄片輸送平臺19而臨時固定的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置于組裝臺30。
      在步驟S13-2中,攝像部37,如圖5C所示,通過開設于薄片輸送平臺19的通孔19a,對畫于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進行攝像、并將攝像得到的配線薄片側標識13m的標識圖像信息送至統括控制部39。接收其,統括控制部39通過參照上述的相對位置信息以及上述標識圖像信息,而識別配線薄片13中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配線薄片13中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位置)。
      另外,步驟S13-2中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的識別處理,是考慮了畫于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在既定的誤差范圍內重合的情況而完成。
      在步驟S14-1中,未圖示的UV粘著劑涂布用灌注器,參照步驟S13-2中的目標組裝位置的識別結果,在單元15的背面?zhèn)戎械乃慕堑葘呐渚€薄片13上的既定部位涂布UV粘著劑。
      在步驟S14-2中,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如圖所示,通過對積載而臨時固定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薄片輸送平臺19進行輸送驅動,而使存在于組裝臺30的配線薄片13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向退避臺32退避。
      在步驟S15中,攝像部37,在圖所示的配線薄片13的退避狀態(tài)下,對單元15的背面電極15b畫出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中的單元側標識15m進行攝像,并將攝像到的單元側標識15m的標識圖像信息送至統括控制部39。接收其,統括控制部39通過參照上述的相對位置信息以及上述標識圖像信息來識別單元15的當前位置(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位置)。
      在步驟S16中,統括控制部39以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對自由轉動地支承旋轉體27的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或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進行調整,以使在步驟S15中識別出的單元15的當前位置對準在步驟S14-2中識別出的配線薄片13中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的方式進行控制。由此,單元搭載頭部29伴隨旋轉體27的定位移動而移動以使單元15的當前位置對準目標組裝位置。
      在步驟S17中,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38,如圖5C所示,通過對積載而臨時固定配線薄片13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的薄片輸送平臺19進行輸送驅動,使退避至退避臺32的配線薄片13 (太陽電池模塊半成品41)回到組裝臺30。
      在步驟S18中,統括控制部39,如圖5E所示,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進行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控制。由此,單元搭載頭部29伴隨旋轉體27向Z軸方向的下降移動而移動,以對配線薄片13按壓單元15。
      在步驟S19中,UV照射部35 (參照圖1)在對配線薄片13按壓單元15的狀態(tài)(參照圖5E)下,通過向在步驟S13中涂布的UV粘著劑進行UV照射,而對配線薄片13臨時固定單元15。
      在步驟S20中,統括控制部39,如圖5F所示,將單元15從對單元搭載頭部29的吸附狀態(tài)中釋放,并且使單元搭載頭部29在Z軸方向上升移動。
      在步驟S21中,統括控制部39,通過調查是否有預定數量(本實施方式中為27個,但該預定數量可以改為任意數量)的單元15對配線薄片13進行了組裝,判定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是否結束。步驟S21的判定的結果,在判定為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未結束的情況下,統括控制部39使處理的流程回到步驟S11,依序進行以下的處理。另一方面,步驟S21的判定的結果,在判定為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結束了的情況下,統括控制部39使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結束。
      另外,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是否結束的判定,也可以在步驟Sll的單元搭載工序的時刻進行。在這樣構成且判斷為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未結束的情況下,在步驟S13飛21之間的任意一個定時,如果是采用對未搭載單元15的單元搭載頭部29搭載下一個單元15的結構,則能夠縮短一連串的單元組裝工序的既定時間。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采用統括控制部39進行如下控制:使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調整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以使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得到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的單元側標識15m的標識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當前位置對準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的配線圖案側標識13m的標識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并且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控制這樣的結構,所以能夠在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15組裝到配線薄片13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41時,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及產品成品率的降低。
      〔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順序〕
      接下來,參照圖7A 圖7F說明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順序。圖7A 圖7F是表示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順序的說明圖。
      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排頭列13-1中,如圖7A所示,在交錯狀配設的3組旋轉體27-廣3 (參照圖6)中、行方向上并列的單元15的搭載于夾著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具有的單元搭載頭部29的單元15-11、13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排頭列13_1的部分。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f 3中的旋轉體27-2暫停其組裝動作。
      另外,旋轉體27暫停組裝動作,是包含旋轉體27暫停反轉動作,以及在旋轉體27具有的單元搭載頭部29上未搭載單元15的狀態(tài)下,旋轉體27進行反轉動作這兩者的概念(下同)。
      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排頭列13-1以及第2列13_2中,如圖7B所示,3組旋轉體27-f 3中的、在行方向夾著并列的單元15的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上搭載的單元15-21、23向配線薄片13中的第2列13_2的部分組裝,并且由上述旋轉體27-1、3夾著的位置上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2上搭載的單元15-12向配線薄片13中的排頭列13-1的部分組裝。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f 3的全部都進行其組裝動作。
      與上述相同地,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第2列13-2以及第3列13_3中,如圖7C所示,3組旋轉體27-f 3中的、在行方向夾著并列的單元15的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上搭載的單元15-31、33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第3列13_3的部分,并且由上述旋轉體27-1、3夾著的位置上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2上搭載的單元15-22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第2列13-2的部分。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f 3的全部都進行其組裝動作。
      與上述相同地,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第(n-2)列13- (n_2)以及第(n_l)列13- (η-1)中,如圖7D所示,3組旋轉體27-廣3中的、在行方向夾著并列的單元15的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上搭載的單元15- (n-l)l、(n-l)3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第(η-1)列13- (η-1)的部分,并且由上述旋轉體27-1、3夾著的位置上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2上搭載的單元15- (n-2) 2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第(n_2)列13- (n-2)的部分。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f 3的全部都進行其組裝動作。
      與上述相同地,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第(η-1)列13- (n_l)以及最后(η)列13-η中,如圖7Ε所示,3組旋轉體27_f 3中的、在行方向夾著并列的單元15的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上搭載的單元15-nl、n3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最后(η)列13-η的部分,并且由上述旋轉體27-1、3夾著的位置上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_2上搭載的單元15- (η-1) 2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第(η_1)列13- (η_1)的部分。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f 3的全部都進行其組裝動作。
      而且,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中的最后(η)列13_η中,如圖7F所示,3組旋轉體27-Γ3中的、上述旋轉體27-1、3夾著的位置上的剩下的一個旋轉體27-2上搭載的單元15-η2組裝于配線薄片13中的最后(η)列13_η的部分。在該情況下,3組旋轉體27_廣3中的、在行方向夾著單元15的一個空位而相鄰的組的旋轉體27-1、3暫停其組裝動作。
      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采用上述順序作為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的順序,所以在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15組裝于配線薄片13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41時,能夠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和產品成品率的降低。特別是,能夠對搭載于3組旋轉體27-廣3各自具有的單元搭載頭部29的單元15彼此間的物理性干涉防患于未然。
      [其它實施方式]
      以上說明的多個實施方式用于展示本發(fā)明的具象化例。因此,不能認為由此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性范圍進行了限定性解釋。本發(fā)明能夠不從其主旨或其主要特征脫離地,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實施。
      例如,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 X軸調整機構部33χ,經由安裝于制造設施的剛體部的大致矩形狀的設施安裝平板51,對剛體部以垂下的狀態(tài)進行安裝,并且以對該X軸調整機構部33χ垂下的狀態(tài)安裝Y軸調整機構部33y、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以及Z軸調整機構部33z的方式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該例子。
      圖8A是表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太陽電池模塊制造裝置11的構成部材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的變形例33-1的斜視圖。圖8B是從與圖8A不同的視點觀察圖8A所示的形例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1的斜視圖。變形例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1,如圖8A以及圖SB所示,代替矩形狀的設施安裝平板51,采用大致L字形的設施安裝平板51-1。
      大致L字形的設施安裝平板51-1的基端部51-la上,如圖8A以及圖8B所示,安裝X軸調整機構部33x,另一方面,在其彎曲部51-lb的前端側安裝有在Z軸方向垂下而延伸的延長壁部51-2。延長壁部51-2的下端部經由X軸滑軌`機構54以及Y軸滑軌機構56連結支承了在Y軸調整機構部33y的下部安裝的安裝平板55-1的一端。
      由此,在變形例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1中,采用以多個支承點經由L字形的梁(設施安裝平板51-1)支撐Θ軸調整機構部33 Θ以及Z軸調整機構部33z的剛體構造。根據變形例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1,能夠提高作為整體的剛性,并且能夠提高對配線平板13組裝單元15時的定位精度。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懸臂支承旋轉體27的旋轉軸27a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該例。例如圖8A所示地,也可以設為使旋轉體27的旋轉軸27a的自由端側支承于以從懸垂支承部61圍繞旋轉體27的方式延伸為大致〕字形狀的加強部材62的兩端支承構造。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通過在配線薄片13上空出大致圓形狀的孔而形成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上的配線圖案側標識13m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該例。作為包含配線圖案側標識13m的位置和形狀的形態(tài),只要能通過攝像部37識別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則可以采用任意的形態(tài)。
      同樣地,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通過在單元15上空出大致圓形狀的孔而形成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的單元側標識15m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該例。作為包含單元側標識15m的位置和形狀的形態(tài),只要能通過攝像部37識別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則可以采用任意的形態(tài)。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對圖2A所示的既定長度的配線薄片13組裝3行X5列總共15個單元15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該例。對I個配線薄片13組裝的單元15的行方向或列方向的數量,能夠根據需要設為能任意改變的數量。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對配線薄片13組裝正方形的單元15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該例。作為單元15的形狀,能夠采用長方形狀、菱形形狀、星形狀等任意的形狀。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單元供給部21具有能在臂部21b的前端側從四面扣住或松開單元15的夾頭部21c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該例。
      圖9A是展示從與圖3B(b)相同的方向觀察單元供給部21的變形例的說明圖。圖9B以及圖9C是展示從與圖3B (b)相同的方向觀察的單元供給部21以及單元搭載頭部29的組合的變形例的說明圖。第I變形例的單元供給部21-1,如圖9A所示,具備具有單元15的負壓吸附機構的機頭(Hand Piece) 21bl。第I變形例的機頭21bl,通過將單元15從下方拉起后而使負壓發(fā)生作用,從而抓住單元15。當到達對于單元搭載頭部29的既定的單元供給位置時,第I變形例的機頭21bl通過釋放負壓從而對單元搭載頭部29供給單元15。
      第2變形例的單元供給部21-2,如圖9B所示,具備具有單元15的負壓吸附機構的、比單元15小的機頭21b2。第2變形例中,在單元搭載頭部29a的上表面設置收容機頭21b2的凹部29al,并避免機頭21b2與單元搭載頭部29之間的物理性干涉。第2變形例的機頭21b2的其它的動作與第I變形例的機頭21bl相同。
      第3變形例的單元供給部21-3,如圖9C所示,具備與第2變形例相同的機頭21b2。第3變形例中,具備具有一對銷的升降部材81和具有一對銷貫通的貫通孔的單元搭載頭部29b,并使用貫通單元搭載頭部29b的貫通孔的一對銷使單元15浮上支承,從而避免機頭21b2與單元搭載頭部29之間的物理性干涉。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說明中,例示了在筒管保持體73的輸送路徑鋪設一對軌75、在保持體搭載部77的輸送路徑鋪設一對軌79的形態(tài)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該例。鋪設于筒管保持體73或保持體搭載部77的輸送路徑的軌的條數,根據需要能夠設為能夠改變的任意數量。
      最后,本發(fā)明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當然能夠應用在太陽電池單元的背面?zhèn)染哂腥侩姌O的、所有形態(tài)的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15而進行實施。
      權利要求
      1.一種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所用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以使所述單元的背面電極朝向外側的臨時固定狀態(tài),用單元供給部使該單元搭載于設于旋轉體而位于所述單元的搭載臺的單元搭載頭部上的工序; 用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并反轉驅動該旋轉體的反轉驅動部,使所述單元搭載頭從所述搭載臺向對所述配線薄片進行所述單元的組裝的組裝臺反轉移動的工序; 用以攝像部對畫在所述配線薄片的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進行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識別該配線薄片中的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 用以所述攝像部對所述單元的所述背面電極畫出的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進行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識別搭載于所述單元搭載頭部的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的工序;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調整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的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以使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對準所述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以及 以使所述配線薄片的所述配線圖案和所述單元的所述電極圖案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用所述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將所述單元組裝到所述配線薄片的工序。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識別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中,用以所述攝像部對設于所述配線薄片的薄片側標識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來識別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 在識別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的工序中,用以所述攝像部對設于所述單元的單元側標識攝像而得的標識圖像信息來識別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識別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的工序與識別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的工序之間,具有用配線薄片輸送驅動部使存于所述組裝臺的所述配線薄片向遠離所述攝像部的攝像區(qū)域的退避臺退避的工序, 所述攝像部在使所述配線薄片退避的工序之后進行所述單元側標識的攝像。
      4.根據權利要求廣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調整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的工序中,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在XY軸方向上調整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另一方面,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圍繞與Z軸平行的Θ軸調整所述反轉驅動部的姿態(tài)。
      5.一種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到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設于旋轉體、以使所述單元的背面電極朝向外側的臨時固定狀態(tài)搭載該單元的單元搭載頭部; 通過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并反轉驅動該旋轉體而使所述單元搭載頭反轉移動的反轉驅動部; 對自由轉動地支承所述旋轉體的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進行調整的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 對畫于所述配線薄片的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以及所述單元的所述背面電極畫出的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進行攝像的攝像部;以及 統括控制部,進行如下控制:用所述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調整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以使基于由所述攝像部攝像的所述電極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的圖像信息的所述單元的當前位置,對準基于由所述攝像部攝像的所述配線圖案的存在部位的標識的圖像信息的所述單元的目標組裝位置,并且在使所述配線薄片的所述配線圖案與所述單元的所述電極圖案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用所述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對所述配線薄片組裝所述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線薄片具有在使該配線薄片的所述配線圖案和所述單元的所述電極圖案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時所用的薄片側標識, 所述單元具有在使所述相對位置關系匹配時所用的單元側標識。
      7.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具備:將所述反轉驅動部的位置在X軸方向上調整的X軸調整機構部、 以及在Y軸方向上調整的Y軸調整機構部、以及將所述反轉驅動部的姿態(tài)圍繞與Z軸平行的Θ軸調整的Θ軸調整機構部。
      全文摘要
      在將背面電極型太陽電池單元組裝于配線薄片而制造太陽電池模塊時能夠抑制量產性的降低和產品成品率的降低的太陽電池模塊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裝置。其中,統括控制部(39)進行如下控制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調整反轉驅動部(31)的位置和姿態(tài)中的至少任意一個,使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的電極圖案(16)的存在部位的單元側標識(15m)的標識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當前位置與基于由攝像部(37)攝像的配線圖案(14)的存在部位的配線圖案側標識(13m)的標識圖像信息的單元(15)的目標組裝位置對準,并且在使配線薄片(13)的配線圖案(14)與單元(15)的電極圖案(16)的相對位置關系匹配的狀態(tài)下,用位置姿態(tài)調整部(33)對配線薄片(13)組裝單元(15)。
      文檔編號H01L31/18GK103165746SQ20121051371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川隅幸宏, 齊藤正行, 山本英明, 渡邊勝義, 中村秀男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工業(yè)設備技術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