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及連接器的連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插頭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大致平行的第1插頭面和第2插頭面的插頭電極;插座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與所述第1插頭面相接觸的第1插座接觸部和與所述第2插頭面相接觸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插座電極;及突起部,其設(shè)置于所述插頭連接器,在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設(shè)置于所述插座電極的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對所述第1插座接觸部沿設(shè)置了所述第1插頭面的方向進行施力。
【專利說明】連接器及連接器的連接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連接器(connector)及連接器的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shù)】
[0002]為了在基板之間進行電氣連接,一般使用連接器等連接部件。在這樣的連接部件中,連接器在一個基板上設(shè)置了插頭(plug)連接器,并且,另一個基板上設(shè)置了插座(jack)連接器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進行嵌合連接,可在一個基板和另一個基板之間進行電氣連接。
[0003][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09- 213432號公報
[0006][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 41025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8]但是,從節(jié)省空間等的觀點來看,如上所述的對基板之間進行連接的連接器需要具有較低的高度。然而,在連接器的高度較低的情況下,存在著接觸時的點擊(click)感較弱以及連接器之間的連接力較小等的問題。尤其是在連接器之間的連接力較小的情況下,因為一點點的外力就可使連接器之間發(fā)生分離,所以難以維持預(yù)期的連接狀態(tài),導致連接器的功能下降。
[0009]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在對基板之間進行連接的高度較低的連接器等中點擊感也較強,并且在連接器之間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下連接力也較大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的連接方法。
[0010][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1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插頭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大致平行的第I插頭面和第2插頭面的插頭電極;插座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與所述第I插頭面相接觸的第I插座接觸部和與所述第2插頭面相接觸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插座電極;及突起部,其設(shè)置于所述插頭連接器,在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設(shè)置于所述插座電極的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對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沿設(shè)置了所述第I插頭面的方向進行施力。
[0012]一種連接器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具有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所述插頭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大致平行的第I插頭面和第2插頭面的插頭電極,所述插座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與所述第I插頭面相接觸的第I插座接觸部和與所述第2插頭面相接觸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插座電極;在所述插頭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插頭連接器與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設(shè)置于所述插座電極的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對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沿設(shè)置了所述第I插頭面的方向進行施力;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I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I插座接觸部相接觸,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2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2插座接觸部相接觸;設(shè)置于所述插頭連接器的所述突起部與所述插座電極的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介由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向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和所述第I插頭面之間進行施力;所述接觸了的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之間相互分離;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分離后,維持所述第I插頭面和第I插座接觸部的接觸及所述第2插頭面和第2插座接觸部的接觸。
[0013][發(fā)明的效果]
[0014]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點擊感較強,并且在連接器之間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下連接力也較大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的連接方法。
[0015]附圖概述
[0016][圖1]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的立體圖。
[0017][圖2]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的俯視圖。
[0018][圖3]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的側(cè)視圖。
[0019][圖4]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的正視圖。
[0020][圖5]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1][圖6]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的俯視圖。
[0022][圖7]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的側(cè)視圖。
[0023][圖8]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的正視圖。
[0024][圖9]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前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0025][圖10]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狀態(tài)的說明圖。
[0026][圖11]圖10的要部(主要部分)放大圖。
[0027][圖12]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過程圖(I)。
[0028][圖13]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過程圖(2)。
[0029][圖14]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過程圖(3)。
[0030][圖15]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過程圖(4)。
[0031][圖16]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連接過程圖(5)。
[0032][圖17]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接觸壓力分析圖。
[0033][符號說明]
[0034]100 插頭連接器
[0035]110 插頭電極
[0036]111 插頭彎曲部
[0037]112 第I插頭面
[0038]113 第2插頭面
[0039]130 突起部
[0040]131 前端凸部
[0041]150 框體部
[0042]160 加強部件
[0043]200 插座連接器
[0044]210 插座電極[0045]211 第I插座彎曲部(第I插座接觸部)
[0046]212 第2插座彎曲部(第3插座接觸部)
[0047]213 第3插座彎曲部
[0048]214 第4插座彎曲部
[0049]215 第5插座彎曲部(第2插座接觸部)
[0050]230 插座電極支持部
[0051]231 插座底部
[0052]250 框體部
[0053]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54]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相同的部件等被賦予了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說明。
[0055](連接器的結(jié)構(gòu))
[0056]根據(jù)圖1至圖8對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由圖1至圖4所示的插頭連接器100和圖5至圖8所示的插座連接器200構(gòu)成。在插頭連接器100中,多個(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多個是指2個以上)插頭電極部110沿一個方向被設(shè)置為例如以0.35 mm的間距被排列;這些插頭電極部110被固定在由絕緣性樹脂材料所形成的框體部150上。另外,在插座連接器200上,與插頭電極部110相對應(yīng)的多個插座電極部210被設(shè)置為沿一個方向排列,并被固定在由絕緣性樹脂材料所形成的框體部250上。另外,在插頭連接器100上,為了確保插頭連接器100的長度方向的強度,一種被稱為楔子(peg)的由金屬材料等所形成的加強部件160被設(shè)置在框體部150的內(nèi)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100的立體圖,圖2是俯視圖,圖3是側(cè)視圖,圖4是正視圖。另外,圖5是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200的立體圖,圖6是俯視圖,圖7是側(cè)視圖,圖8是正視圖。
[0057]在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100上,如圖9 ( a )所示,中央部分上設(shè)置了由樹脂材料所形成的凸狀的突起部130 ;該突起部130的兩側(cè)分別設(shè)置了插頭電極110。插頭電極110是藉由(通過)對細長金屬板進行彎曲的方式而形成的,并且具有在插頭彎曲部111即第I彎曲部111處通過彎曲而形成的第I插頭面112和第2插頭面113。就本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100的插頭電極110而g,其被設(shè)直為使插頭彎曲部111位于與插座連接器200連接的一側(cè);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和第2插頭面113都被形成為與箭頭A所示的將插頭連接器100進行插入的方向大致平行。
[0058]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200上,如圖9 (b )所示,與插頭連接器100的插頭電極110相對應(yīng)地設(shè)置了插座電極210。插座電極210是與插頭電極110同樣地藉由對細長金屬板進行彎曲的方式而形成的;從一個端部開始,具有第I插座彎曲部211、第2插座彎曲部212、第3插座彎曲部213、第4插座彎曲部214、及第5插座彎曲部215。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第I插座彎曲部211形成了第I插座接觸部,藉由第5插座彎曲部215形成了第2插座接觸部,藉由第2插座彎曲部212形成了第3插座接觸部。插座電極210被形成為整體具有彈性;插座電極210的位于比第5插座彎曲部215還往插座電極210內(nèi)側(cè)的另一個端部側(cè)被由樹脂材料所形成的插座電極支持部230所支撐。
[0059]下面參照圖10及圖11對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進行說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11是圖10的要部放大圖。如圖10及圖11所示,在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下,插頭電極110和插座電極210在2個接觸點進行接觸。具體而言,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與作為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接觸部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進行接觸;插頭電極110的第2插頭面113與作為插座電極210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第5插座彎曲部215進行接觸。這樣的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被形成為,在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處于嵌合狀態(tài)下的高度H例如為大約0.8 mm或大約1.5 mm。
[0060]插座電極210具有彈性;在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下,插座電極210被形成為,基于彈性的復原力在使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變窄的方向上產(chǎn)生作用。因此,在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下,因為藉由在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產(chǎn)生作用的復原力,插頭電極110被施力以被夾持,所以從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嵌合的狀態(tài)開始,是一種不容易發(fā)生脫落的結(jié)構(gòu)。
[0061](連接器的連接)
[0062]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具體連接進行說明。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12至圖16階段性地示出了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要部的連接情況;為了便于說明等,省略了其中的一部分。另外,圖17示出了本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接觸壓力分析結(jié)果,其中,橫軸表示相對于插座連接器200的插頭連接器100的相對位置,縱軸表示接觸壓力。
[0063]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200和插頭連接器100的連接例如在對插座連接器200進行了固定的狀態(tài)下,藉由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進行移動,本實施方式的插座連接器200和插頭連接器100進行嵌合連接。
[0064]從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分開了的狀態(tài)開始,通過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進行移動,首先,如圖12所示,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的近旁(附近)與作為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接觸部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的近旁相接觸;之后,通過沿箭頭A所示方向再移動插頭連接器100,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被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按壓,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變寬。此時,藉由插座電極210的彈性,插座電極210上產(chǎn)生了沿第I插座彎曲部211朝向第5插座彎曲部215的方向上的復原力。
[0065]接下來,如圖13所示,通過再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進行移動,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進一步被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按壓,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進一步變寬;同時,插頭連接器100的突起部130的前端凸部131與作為插座電極210的第3插座接觸部的、第2插座彎曲部212相接觸。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13所示狀態(tài)是圖17中P I所示的狀態(tài)。
[0066]接下來,如圖14所示,通過再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移動,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進入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再進一步變寬。此時,在插頭電極110和插座電極210之間,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與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相接觸,插頭電極110的第2插頭面113與插座電極210的第5插座彎曲部215相接觸。即,第I插頭面112與作為第I插座接觸部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相接觸,第2插頭面113與作為第2插座接觸部的第5插座彎曲部215相接觸。此時,因為插座電極210的第2插座彎曲部212被按壓至插頭連接器100的突起部130的前端凸部131,所以,插座電極210的第3插座彎曲部213與插座連接器200的插座底部231相接觸。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插座底部231由樹脂材料形成。突起部130的前端凸部131與作為第3插座接觸部的第2插座彎曲部212接觸后,作為第3插座接觸部的第2插座彎曲部212被突起部130的前端凸部131再進一步按壓,據(jù)此,作為第I插座接觸部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以更大的力對第I插頭面112進行按壓。在此狀態(tài)下,插座電極210上產(chǎn)生了沿第3插座彎曲部213從插座底部231離開的方向上的復原力。
[0067]接下來,如圖15所示,通過再進一步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移動,在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與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相接觸,并且,插頭電極110的第2插頭面113與插座電極210的第5插座彎曲部215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進一步進入至更深處。此時,插座電極210的第2插座彎曲部212被按壓至插頭連接器100的突起部130的前端凸部131 ;前端凸部131對第2插座彎曲部212進行按壓,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再進一步進入更深處。據(jù)此,前端凸部131與第2插座彎曲部212之間的接觸發(fā)生分離。此時,因為介由第2插座彎曲部212施加至前端凸部131的力的變化較大,所以可獲得較強的點擊感。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圖15所示狀態(tài)是圖17中P 2所示的狀態(tài)。
[0068]接下來,如圖16所示,通過再進一步使插頭連接器100沿箭頭A所示方向移動,在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與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相接觸,并且,插頭電極110的第2插頭面113與插座電極210的第5插座彎曲部215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插頭電極110的插頭彎曲部111再進一步進入更深處。在此狀態(tài)下,插頭電極110的第I插頭面112和第2插頭面113被夾持在插座電極210的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此時,因為在插座電極210上使第I插座彎曲部211和第5插座彎曲部215之間變窄的復原力發(fā)生了作用,所以,藉由該復原力,插頭電極110可被緊緊地夾持,以達到被支撐和被固定的效果。因此,插頭電極110和插座電極210之間難以分離。即,插頭連接器100和插座連接器200嵌合狀態(tài)難以被破壞。
[0069]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上述內(nèi)容并非用于對本發(fā)明的內(nèi)容進行限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頭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大致平行的第I插頭面和第2插頭面的插頭電極;插座連接器,其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與所述第I插頭面相接觸的第I插座接觸部和與所述第2插頭面相接觸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插座電極;及 突起部,其設(shè)置于所述插頭連接器,在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設(shè)置于所述插座電極的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對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沿設(shè)置了所述第I插頭面的方向進行施力。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插頭連接器和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了的狀態(tài)下, 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I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I插座接觸部相接觸,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2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2插座接觸部相接觸。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的前端設(shè)置有前端凸部。
4.一種連接器的連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連接器具有插頭連接器和插座連接器,所述插頭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大致平行的第I插頭面和第2插頭面的插頭電極,所述插座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多個具有與所述第I插頭面相接觸的第I插座接觸部和與所述第2插頭面相接觸的第2插座接觸部的插座電極, 在所述插頭連接器上設(shè)置了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在所述插頭連接器與所述插座連接器嵌合時,與設(shè)置于所述插座電極的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對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沿設(shè)置了所述第I插頭面的方向進行施力, 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I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I插座接觸部相接觸,所述插頭電極的所述第2插頭面與所述插座電極的第2插座接觸部相接觸, 設(shè)置于所述插頭連接器的所述突起部與所述插座電極的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相接觸,并介由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向所述第I插座接觸部和所述第I插頭面之間進行施力,所述接觸了的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之間相互分離, 所述突起部和所述第3插座接觸部分離后,維持所述第I插頭面和第I插座接觸部的接觸及所述第2插頭面和第2插座接觸部的接觸。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03427198SQ201310192730
【公開日】2013年12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5月23日
【發(fā)明者】桐生幸一, 高橋耕平, 清水學 申請人:富士通電子零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