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
背景技術: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可以將能量轉換的光電元件,其基本構造是運用P型與N型半導體接合而成的。半導體最基本的材料是“硅”,它是不導電的,但如果在半導體中摻入不同的雜質,就可以做成P型與N型半導體,再利用P型半導體有個空穴(P型半導體少了一個帶負電荷的電子,可視為多了一個正電荷),與N型半導體多了一個自由電子的電位差來產生電流,所以當太陽光照射時,光能將硅原子中的電子激發(fā)出來,而產生電子和空穴的對流,這些電子和空穴均會受到內建電位的影響,分別被N型及P型半導體吸引,而聚集在端部。此時外部如果用電極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回路,這就是太陽電池發(fā)電的原理。簡單的說,太陽光電的發(fā)電原理,是利用太陽電池吸收0.4 μ m 1.1 μ m波長(針對硅晶)的太陽光,將光能直接轉變成電能輸出的一種發(fā)電方式。目前,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已從軍事領域、航天領域進入工業(yè)、商業(yè)、農業(yè)、通信、家用電器以及公用設施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環(huán)境。目前的太陽能電池(兩主柵電池/三主柵電池)工藝中,背電極和背電場的設計,除了直通式設計,還有分段式設計,如圖1所示。在分段式背電極和背電場的設計中,分段的位置主要是根據與測試探針接觸位置而定的。隨著太陽能制造技術的發(fā)展,太陽能電池的電極線寬也將逐漸變小,而由于接觸位置電極細長,容易導致探針壓偏,電極與探針未充分接觸,進而影響電性測試結果。因此,提供一種能減少了電極與探針接觸不良的產生,使測試可靠性增加、產品電性參數更加準確可靠的電極結構實屬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在測試過程中由于接觸位置電極細長,容易導致探針壓偏,電極與探針未充分接觸,進而影響電性測試結果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及多根副柵線,所述主柵線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多個單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連接,且各該單元段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各該主柵線相互平行,各該副柵線相互平行,各該主柵線與各該副柵線相互垂直。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所述主柵線的數量為2 3根。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各該主柵線分成6 10個單元段。[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各該單元段藉由2根細柵線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各該單元段由兩個接觸電極組成,且所述接觸電極為菱形電極或圓形電極。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的一個優(yōu)選方案,所述接觸電極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主柵線的寬度。如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及多根副柵線,各該主柵線相互平行,各該副柵線相互平行,各該主柵線與各該副柵線相互垂直,其中,所述主柵線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多個單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連接,且各該單元段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所述接觸電極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本實用新型將正電極接觸部分的形狀改為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的菱形或圓形接觸電極,增加接觸部分面積,能減少了電極與探針接觸不良的產生,使測試可靠性增加、產品電性參數更加準確可靠。
圖1顯示為現有技術中分段式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示意圖。圖2顯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具有菱形電極的分段式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示意圖。
元件標號說明10主柵線101單元段1011接觸電極20副柵線30細柵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請參閱圖2。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實用新型所能產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實用新型可實施的范疇。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太陽能電池在測試過程中由于接觸位置電極細長,容易導致探針壓偏,電極與探針未充分接觸,進而影響電性測試結果的問題。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10及多根副柵線20,其中,所述主柵線10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101,多個單元段101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30連接,且各該單元段101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1011。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正銀網版為正方形的正銀網版,所述主柵線10為2 3根,在一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所述主柵線10為3根,各該主柵線10相互平行,且具有較大的間隔均勻分布于所述正銀網版中,即各主柵線10之間的間距相等;各該副柵線20相互平行,且具有較小的間隔均勻分布于所述正銀網版中,即各副柵線20之間的間距相等。在本實施例中,各該主柵線10與各該副柵線20相互垂直。為實現各該單元段101之間的電性連接,多個單元段101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30連接,在本實施例中,多個單元段之間藉由2根間隔的細柵線30連接。當然,在其它的實施例中,所述細柵線30也可以為3根或以上。為了適應太陽能電池的測試需求,各該主柵線10分成6 10個單元段101。各該單元段101由2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1011組成。所述接觸電極1011為菱形電極或圓形電極,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接觸電極1011為菱形電極。當然,在實際的制作過程中,所述主柵線10分成單元段101的段 數以及接觸電極1011的位置和個數可以根據測試的探針位置進行調整設計,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具有較廣泛的應用價值。為了避免在測試過程中探針壓偏,電極與探針未充分接觸,進而影響電性測試結果,所述接觸電極1011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接觸電極1011的最大寬度為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的1.5^3倍,這樣的設計即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探針接觸的準確性,同時,采用菱形電極或圓形電極的設計接觸電極1011不會太多的增加銀漿的使用量,在保證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測試數據的可靠性,故本實用新型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適用于工業(yè)生產。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及多根副柵線,各該主柵線相互平行,各該副柵線相互平行,各該主柵線與各該副柵線相互垂直,其中,所述主柵線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多個單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連接,且各該單元段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所述接觸電極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本實用新型將正電極接觸部分的形狀改為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的菱形或圓形接觸電極,增加接觸部分面積,能減少了電極與探針接觸不良的產生,使測試可靠性增加、產品電性參數更加準確可靠。所以,本實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業(yè)利用價值。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及多根副柵線,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柵線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多個單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連接,且各該單元段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主柵線相互平行,各該副柵線相互平行,各該主柵線與各該副柵線相互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柵線的數量為2 3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主柵線分成6 10個單元段。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單元段藉由2根細柵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各該單元段由兩個接觸電極組成,且所述接觸電極為菱形電極或圓形電極。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電極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太陽能電池正電極結構,所述正電極結構包括至少兩根主柵線及多根副柵線,各該主柵線相互平行,各該副柵線相互平行,各該主柵線與各該副柵線相互垂直,其中,所述主柵線分成不連續(xù)的多個單元段,多個單元段藉由至少一根細柵線連接,且各該單元段至少包括兩個電性連接的接觸電極,所述接觸電極的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本實用新型將正電極接觸部分的形狀改為最大寬度大于或等于測試時所用測試探針的寬度的菱形或圓形接觸電極,增加接觸部分面積,能減少了電極與探針接觸不良的產生,使測試可靠性增加、產品電性參數更加準確可靠。
文檔編號H01L31/0224GK203071087SQ20132002525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17日
發(fā)明者童銳, 周進, 楊大誼 申請人:太極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